(通用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应考能力提升(含解析)-人教版高三选修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766331 上传时间:2024-05-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应考能力提升(含解析)-人教版高三选修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通用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应考能力提升(含解析)-人教版高三选修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通用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应考能力提升(含解析)-人教版高三选修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考查的主题不拘泥于国家考试大纲的“考试范围”和教科书内容,其选取的标准主要源自课程标准不是具体的模块学习内容要点,而是整个模块的学习指向“了解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进程,改革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革,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只要能承载这一目标的素材均可进入命题人的视野之中。2突出对“科学思维和学科方法”的考查。由于试题材料选取的依据不是所学的具体知识和特定知识,而是随机选取的、学生普遍感觉陌生的、教材之外的不确定知识,因此题目重点考查的并非对特定陈述性知识的简单再认、再现能力,而是在具体学习过程中积累总结提升而来的程序性知识分析同类问题的方法、能力及规律性认识,也就是对历史学科本身所固有的学习规律和学科素养的运用能力。3从时段看,中国古代史是考查的重中之重,对近现代史的考查逐渐增加,如2013年卷、2016年卷和2017年卷、卷2018年卷、卷涉及中国近代戊戌变法、清末新政、现代中国改革、清末街道管理改革、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和近代湖南社会治安机构改革,其他题目均与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改革相关;从涉及的内容看,既有王莽改制、两税法、清末新政等重大历史事件,又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泽管理制度改革、法律改革、庙号改革,唐朝的币制改革、谱牒改革,清朝的盟旗制度和养廉银制度等相对冷门、专业性较强的历朝历代具体政治、经济制度和政策的调整。4从材料呈现方式看,以文字材料为主,较少采用一手材料尤其是整段的文言史料,材料通常以缩写、改写、摘编的方式呈现,层次大多为“补充介绍背景列举改革措施内容交代结果影响”的三段式结构,不在阅读上设置人为障碍,重点考查对材料的阅读理解和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5频繁使用“概括”“指出”“说明”与“简析”(“分析”)等设问提示语,求答语则多集中于“背景”“原因”“内容”“作用”“意义”和“影响”上,总体聚焦在概括(指出)改革的背景(原因)、特点或内容,以及简析改革的作用(意义、影响)上,以深刻认识改革内容与时代背景、历史影响之间的互动关系。考查某一改革的背景、内容、特点及影响 (2018高考全国卷,T45)材料汉武帝的诸多统一政策中,包含年号的制定。此前的纪年方法是,将新君即位后的第二年作为元年,以在位年序纪年。皇帝在位时没有特定的名号,如汉景帝在位的第三年即称为“二年”,与其他皇帝的“二年”难以区分。此外,诸王国各以诸侯王之年纪事,更易产生混乱。汉武帝首次“封禅”泰山时,创制了“元封”年号,将当年称为“元封元年”。朝廷所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后世根据年号也能明白是哪一年。此后,直到清朝末年,年号制都被沿用,且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据(日)宫崎市定中国史等(1)根据材料,说明汉武帝改革前后纪年方法的区别。(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年号制改革的历史意义。解析 解题的关键在于抓住汉武帝纪年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三方面信息,针对设问进行对应性思考和概括。第(1)问,可依据汉武帝改革前由皇帝纪年和诸侯王之年纪事的混乱状况发展为由中央统一纪年、确立年号制度的状况,即由混乱无序到统一。第(2)问,需要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调用所学知识“汉武帝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维护国家统一”相关内容,并结合材料中的世界影响概括中国对世界文明做出的贡献和对其他国家的积极影响。答案 (1)原纪年法以君主在位年序纪年,皇帝、诸侯王各自纪年;年号制以年号纪年,年号全国各地通用。(2)方便纪年;有利于君主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长期使用,影响深远;传播到其他国家,为世界文明做出贡献。从近代化角度考查中国近代史上的改革事件 (2018高考全国卷,T45)材料19世纪后期,近代警察制度从西方传入中国。清代社会治安由八旗、绿营、衙役以及保甲、团练等承担。近代湖南治安尤难,地方官向来重视。戊戌变法时期,湖南维新运动颇为活跃。1898年,湖南按察使黄遵宪在巡抚陈宝箴的支持下,参照日本警察制度与租界巡捕制度,在省城长沙创设了湖南保卫局。根据湖南保卫局章程,保卫局由官商合办,职责是“去民害,卫民生,检非违,索罪犯”。其机构设置实行三级体制,即总局、分局、小分局。戊戌变法失败后,湖南保卫局被清廷裁撤。摘编自韩延龙等中国近代警察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湖南保卫局创建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湖南保卫局相对于以前的治安机构有何不同。解析 解题的关键在于辨析材料中对湖南保卫局设立前后的相关叙述,结合设问从不同角度分析相应问题。第(1)问,既要注意外部因素,也要注意我国自身以及湖南当地的因素,回答时可依据材料中湖南保卫局设立前和设立时的叙述分别从西方的影响、清末治安的状况、地方官的重视以及维新变法运动的推动等角度分析。第(2)问,需要结合材料从西方和日本的影响、创办主体等角度回答。答案 (1)西方近代警察制度传入;加强地方治安的需要;湖南维新运动活跃;地方官员推动。(2)受西方、日本的影响;官商合办;专门的警察机构,管理规范化。以“史鉴功能”为抓手,隐性考查当前科技强国的热点问题 (2018高考全国卷,T45)材料19491966年,国家制定了科技政策,积累了发展科技的经验。此后很长时间,正常的科技工作遭到破坏,造成了轻视科学与文化知识的社会风气。1977年9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决定,国家科委成为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在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中,中央“号召全国青少年奋发努力,学政治、学文化,树立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风气”。同年,恢复高考和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制定了新的留学政策。1978年11月,中央正式发出关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几点意见,要求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落到实处。1981年12月,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成立,从宏观、战略方面统领全国科技工作,统筹安排全国科技规划,组织管理全国科技队伍,协调各部门工作。此后,各地、各部门的科研机构和科技管理机构也纷纷恢复和创设。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解析 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抓住材料中有关科技体制改革的时间节点和历程的信息,结合时间节点联系所学知识进行作答。第(1)问,依据材料信息“1977年”和所学知识可得出“文化大革命”对科技的破坏和对科技人才的摧残;由“1981年”和所学知识可得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再结合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等作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国家科委成为机构”“恢复高考和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组织管理全国科技队伍”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即可;第二小问,可以从拨乱反正政策、社会风气、高考人才选拔、科技制度以及对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大业的推动等角度分析。答案 (1)“十年浩劫”使科技事业受到冲击和破坏;改革开放;世界科技革命的影响。(2)内容:建立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恢复、新建科研机构,恢复教育考试招生制度;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影响:实现科技领域拨乱反正,扭转轻视科技文化的不良风气;推动科研领域取得重大成就,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第一步:依据材料,按改革的背景、内容、影响或评价划分材料的层次。第二步:依据材料的句意和段意,粗略列出答题的关键点及答案条数。第三步:结合所学知识,进一步丰富答案,如改革的背景,可以从国内外各种矛盾、生产力发展等角度分析;改革的评价要从积极、消极等方面分析。 第四步:根据设问结合草列的答案,组织出完整的答案。注意总结“改革内容”时找出能体现改革前后变化的关键词,然后概括;而分析“影响”或“作用”时要联系背景,一般由“背景”带来“影响”或“意义”。 1(2019珠海高三质检)材料西晋时由于战乱,中原地区百姓多迁居江南,形成了许多侨郡县。这些人不在所在州县编户,无固定租税负担,有的成为豪门世族的佃客、部曲,这不仅在经济上使国家失去了众多的劳动力及可供剥削的对象,也给国家的政治造成不便。义熙九年(413),刘裕实行“土断”,除南徐、南兖、南青三州皆在晋陵(今江苏镇江、常州一带)界内,不在土断之列外,其余“诸流寓郡县,多被并省”。在户籍上,不再分土著和侨人。对于世家大族隐藏户口的,严厉打击。如京大士族刁逵拥有数千奴客,刘裕没收其全部家财田地,分给当地贫民。对于大士族地主肆意兼并土地者,也予以抑制、打击并多次下令“驰湖池之禁”,禁止豪强封锢山泽、乱收租税,人民可以任意樵采捕捞。土断的推行,裁并侨寓郡县,使混乱的基层行政机构得到整顿;同时也抑制、打击了豪强,增加了国家直接控制的赋役对象。庄华峰刘裕与东晋末年改革(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土断改革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土断改革带来的影响。解析 (1)据材料“西晋时由于战乱也给国家的政治造成不便”可知战乱导致大量流民的形成;世家大族隐藏户口,逃避税收等问题。(2)据材料“对于大士族地主肆意兼并土地者,也予以抑制、打击”“禁止豪强封锢山泽、乱收租税”等信息,从打击了豪强士族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等方面概括归纳回答即可。答案 (1)原因:战乱导致大量流民的形成;世家大族隐藏户口,逃避税收;劳动力的流失给国家经济造成损失;豪门世族势力膨胀威胁中央统治;土地兼并严重导致社会矛盾尖锐。(任答三点即可)(2)影响:打击了豪强士族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稳定小农经济;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任答三点即可)2材料清末的开明专制化过程,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即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自变法以后,晚清政权实际上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从传统专制向开明专制转变的历史进程。由于晚清“新政”的失败与清王朝的崩溃,中国清朝统治者最终并没有完成向开明专制政体的成功转变。然而清末“新政”却是清朝最后十年社会全面危机时的适应时势之举,应势而变的目的是延续统治。人们常用其宗旨来证明其失败的必然性:“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然琴瑟改弦会改变基调,“假演”的同时也有“真做”的一面。综观中国近代史不难发现,如此全面深刻的改革是罕见的。从发展学角度来审视,清末“新政”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终结点,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分水岭,它以并非自愿的自我毁灭为代价,较为全面地开启了现代化的闸门,为辛亥革命后走上正式起跑线奠定了基础。这样,现代化这个幽灵在中国大地上徘徊了40年,终于登上了前台成为主角。(1)根据材料分析作者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称为开明专制化过程三个历史阶段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政”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影响。答案 (1)原因:三者是统治者为应对当时时势而采取的主动行为;仿效西洋先进的技术和制度,吸纳社会上的现代化精英;企图通过传统王朝体制来抵制西方列强的侵略,维护王朝自身的利益。(2)影响:清末“新政”的开展,在客观上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清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经济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阶级基础;兴办新式学校和留学热潮的出现,培养了一大批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构成民主革命的重要群众基础;新军逐渐成为清政府的掘墓人,成为民主革命的重要力量。3(2019日照高三质检)材料195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城乡划分标准的规定,对“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做出明确划分,我国城乡二元分离的户籍结构由此开始,国家严格限制人口流动。1984年国务院发出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规定自理口粮户口属于非农业户口,之后又实行当地有效城镇户口。198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居民身份证制度的实施使人口管理开始走向科学化与现代化。1997年国务院转批公安部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放开农村人口的落户限制,规定已在小城镇就业、居住并符合一定条件的农村人口可在小城镇办理城镇常住户口,享受同等的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权利。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意见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全国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切实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合法权益。摘编自任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与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分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意义。答案 (1)特点:由点到面,逐步推进,渐次改革;户籍制度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呼应;鼓励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户籍制度改革与改善民主相结合;户籍管理由封闭走向开放,逐渐法制化、科学化、现代化。(2)意义: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促进了经济发展;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人口合理流动,加快了工业化、城市化进程。4(2019衡阳高三联考)材料1883年,德国制定了疾病社会保险法,标志着德国法定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德国的医疗保险现已达到比较完善的程度。在德国,医疗保险制度是由法定医疗保险、私人保险以及法定护理保险组成。法定医疗保险属于强制性保险,其覆盖面达全国人口的90%以上。1925年,私人医疗保险开始迅速发展,主要投保对象是没有参加法定医疗保险的人群。同时,德国政府注重“有管理的竞争”的理念,这样患者就可以获得较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据统计,德国男性平均寿命为72.7岁, 女性为79.0岁。但是,社会福利立法却对长时间在私人医疗保险公司投保、岁数比较大的群体采取了一定的限制措施,以增加他们转为法定医疗保险的难度。这些现象的存在就表现出对互助原则的损害。摘编自陈成武德国医疗保障制度及其改革探索(1)根据材料,概括德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德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解析 (1)根据材料,由“1883年,德国制定了疾病社会保险法德国的医疗保险现已达到比较完善的程度”可得出其医保改革历史较早,医保制度完备,由“法定医疗保险属于强制性保险主要投保对象是没有参加法定医疗保险的人群”可得出医保覆盖人群广,法定医保为主,私营医保为辅,由“德国政府注重有管理的竞争的理念,这样患者就可以获得较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可得出引入竞争机制以改善服务。(2)可以从上题归纳的特点来进行说明,从积极性和局限性两方面回答即可。答案 (1)特点:医保改革历史较早;医保制度完备;医保覆盖人群广;法定医保为主,私营医保为辅;立法先行,强制实施;引入竞争机制以改善服务。(答出三点即可)(2)评价:医保制度完备和覆盖率不断扩大,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了德国人的生活质量和平均寿命;医保等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但限制私营医保不利于发扬社会互助。(答出三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