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心理学PPT课件第五章-思维与想象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764430 上传时间:2024-05-06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心理学PPT课件第五章-思维与想象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大学心理学PPT课件第五章-思维与想象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大学心理学PPT课件第五章-思维与想象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第五章 思维与想象思维与想象第五章 思维与想象1本章要点本章要点思维的定义、特点、种类(理解和掌握)想象的定义、特点、种类(理解和掌握)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思维的影响因素(掌握)创造性思维的含义、特点、培养(掌握)本章要点思维的定义、特点、种类(理解和掌握)2第一节第一节 思维思维第一节 思维3 一、什么是思维(一、什么是思维(P89P89)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概括的、间接的的反映。反映。一、什么是思维(P89)4二、思维的特征二、思维的特征(1 1)概括性)概括性(2 2)间接性)间接性抽取本质特抽取本质特征和规律加征和规律加以概括。以概括。借助一定的媒介借助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事和知识经验对事物进行间接的认物进行间接的认识。识。二、思维的特征(1)概括性抽取本质特征和规律加以概括。借助一5三、思维的分类三、思维的分类(P91)(P91)三、思维的分类(P91)6(一)根据思维发展水平的高低(一)根据思维发展水平的高低 1 1、动作思维(实践思维)、动作思维(实践思维)2 2、形象思维、形象思维3 3、抽象思维、抽象思维概念表象动作(一)根据思维发展水平的高低 1、动作思维(实践思维)概念表7(二)根据思维过程的指向性(二)根据思维过程的指向性(1)(1)聚合思维聚合思维(2)(2)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流畅性(多)流畅性(多)变通性(活)变通性(活)独特性(新)独特性(新)(二)根据思维过程的指向性(1)聚合思维流畅性(多)8(三)根据创造性程度划分:(三)根据创造性程度划分:(1 1)常规思维)常规思维(2 2)创造思维)创造思维运用已获得的知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惯常识经验,按惯常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方式解决问题 以新异、独创的以新异、独创的方式解决问题方式解决问题(三)根据创造性程度划分:(1)常规思维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9猫说 小鸭子说 第二节第二节 想象想象猫说 第二节 想象10 一、一、想像想像的含义的含义(P97)(P97)想像是人脑对原有的想像是人脑对原有的表象表象加工改造加工改造,创造,创造新形象新形象的心理的心理过程。过程。一、想像的含义(P97)11二、想象的特点二、想象的特点(1 1)形象性)形象性(2 2)新颖性)新颖性在感知的基在感知的基础上,改造础上,改造旧表象,创旧表象,创造新形象。造新形象。不仅可以创造人们不仅可以创造人们未曾知觉过的事物未曾知觉过的事物的形象,还可以创的形象,还可以创造不存在或不可能造不存在或不可能的形象。的形象。二、想象的特点(1)形象性在感知的基础上,改造旧表象,创造新12美人鱼、水陆两用坦克、阿美人鱼、水陆两用坦克、阿Q Q、花仙子、祥林、花仙子、祥林嫂、小燕子、刘慧芳、九头鸟、雷公、猪嫂、小燕子、刘慧芳、九头鸟、雷公、猪八戒、白蛇八戒、白蛇 、青蛇、千手佛、飞马、小人、青蛇、千手佛、飞马、小人国、风婆、国、风婆、美人鱼、水陆两用坦克、阿Q、花仙子、祥林嫂、小燕子、刘慧芳、13三、想象的过程三、想象的过程(一)综合(粘合)(一)综合(粘合)T把客观事物中不相关联的属性、元素把客观事物中不相关联的属性、元素或特征,部分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形或特征,部分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象的过程。(二)拟人化(二)拟人化T把人类的形象和特征加在外界客观对把人类的形象和特征加在外界客观对象上,使之人格化的过程。象上,使之人格化的过程。三、想象的过程14(三)夸张(三)夸张T 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征,突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征,突出某些特点而略去一些特征,在头脑中出某些特点而略去一些特征,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四)(四)典型化典型化T 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创造新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形象的过程。(三)夸张(四)典型化15四、作用四、作用l(1 1)预见功能)预见功能 l(2 2)理解功能)理解功能l(3 3)补充功能)补充功能l(4 4)调节功能)调节功能四、作用(1)预见功能 16五、分类五、分类 P98-100 P98-100l(一)无意想象(一)无意想象l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l(二)有意想象(二)有意想象l1、再造想象、再造想象l2、创造想象、创造想象l3、幻想、幻想:包含科学幻想、理想和空想。包含科学幻想、理想和空想。l4、妄想:是一种常见的思维障碍,是思维的、妄想:是一种常见的思维障碍,是思维的内容发生的障碍,病人对妄想的内容坚信不疑。内容发生的障碍,病人对妄想的内容坚信不疑。五、分类 P98-100(一)无意想象17 想想 象象无意想象无意想象 有意想象有意想象极端表现极端表现 梦梦 再造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创造想象 特殊形式特殊形式幻想幻想理理 想想空想(梦想)空想(梦想)18第三节第三节 问题解决与创造思维问题解决与创造思维第三节 问题解决与创造思维19一、问题解决(一、问题解决(P100P100)早期研究:桑代克的迷笼实验早期研究:桑代克的迷笼实验桑代克桑代克一、问题解决(P100)早期研究:桑代克的迷笼实验桑代克20柯勒柯勒柯勒21大学心理学PPT课件第五章-思维与想象22医生诊断患者的疾病医生诊断患者的疾病建筑设计师设计一座水坝建筑设计师设计一座水坝计算机研究人员编制出一套软件计算机研究人员编制出一套软件作家写出一部剧本作家写出一部剧本小学生解答一道应用题小学生解答一道应用题 医生诊断患者的疾病23 (一)什么是问题(一)什么是问题 问题的三个基本成分问题的三个基本成分 给定成分给定成分问题起始状态问题起始状态 目标状态目标状态问题的答案问题的答案 障碍障碍找到答案必须经历的思找到答案必须经历的思维活动维活动 (一)什么是问题241.1.有三根杆子有三根杆子A A、B B、C C。A A杆上有杆上有n n个直个直径不同的圆盘。径不同的圆盘。2.2.把把A A杆上的杆上的n n个碟子个碟子全部移到全部移到C C杆上。杆上。3.3.每次移动一个盘,每次移动一个盘,大盘不能移在小盘大盘不能移在小盘上面。上面。“河内塔河内塔”问题问题给定给定:有三根杆子:有三根杆子A A、B B、C C,A A杆上有杆上有n n个直径不同的圆个直径不同的圆盘,每次移动一个盘,大盘不能移在小盘上面;盘,每次移动一个盘,大盘不能移在小盘上面;目标目标:把:把A A杆上的杆上的n n个碟子全部移到个碟子全部移到C C杆上;杆上;障碍障碍:怎样移动才能按规则将:怎样移动才能按规则将A A杆上的盘子移到杆上的盘子移到C C杆上。杆上。1.有三根杆子A、B、C。A杆上有n个直径不同的圆盘。“河内25(二)什么是问题解决?(二)什么是问题解决?由一定情景引起的,按一定目标应由一定情景引起的,按一定目标应用各种知识和技能,经过一系列思维用各种知识和技能,经过一系列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例如例如“韩信分油韩信分油”算术游戏:算术游戏:“3“3斤的葫芦斤的葫芦7 7斤的灌,斤的灌,10 10斤的油篓分一半。斤的油篓分一半。”(二)什么是问题解决?例如“韩信分油”算术游戏:26(三)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三)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分析问题 提出假设提出假设验证假设验证假设 发现问题就是认识发现问题就是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产生到问题的存在,并产生解决问题的动机。解决问题的动机。善于发现问题是思善于发现问题是思维水平发展的重要标志。维水平发展的重要标志。分析问题就是明确分析问题就是明确问题中给定的条件与问问题中给定的条件与问题的目标之间的关系。题的目标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问题,人通过分析问题,人们可以明确问题的障碍们可以明确问题的障碍之所在。之所在。分析问题决定着解分析问题决定着解决问题的方向,是问题决问题的方向,是问题解决的关键解决的关键 。提出假设就是提提出假设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出假设是问题提出假设是问题解决中具有创造性的解决中具有创造性的阶段,需要对已有知阶段,需要对已有知识经验进行重新组织,识经验进行重新组织,以适应问题的解决。以适应问题的解决。验证假设就是通验证假设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确定所过一定的方法确定所提出的假设是否可以提出的假设是否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有效地解决问题。验证假设有两种验证假设有两种方法:方法:直接检验,即通直接检验,即通过实际操作来检验解过实际操作来检验解决问题的实际效果。决问题的实际效果。间接检验,即通间接检验,即通过思维活动来检验。过思维活动来检验。(三)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提出假设验证假设 27二、创造性思维(二、创造性思维(P101-107P101-107)l(一)内涵(一)内涵 指个人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发现新问指个人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发现新问题、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思维。题、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思维。二、创造性思维(P101-107)(一)内涵28(二)创造性思维的影响因素(二)创造性思维的影响因素(P103-105)(P103-105)1.1.问题情境的影响问题情境的影响 2.2.功能固着的影响功能固着的影响3.3.问题解决策略的影响问题解决策略的影响(P100-101 P104P100-101 P104)4.4.思维定势思维定势5.5.动机动机 6.6.个性个性 (二)创造性思维的影响因素(P103-105)1.问题情境291 1、问题情境的影响、问题情境的影响l(1)事物的空间排列事物的空间排列l(2)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l(3)无关刺激的干扰无关刺激的干扰1、问题情境的影响(1)事物的空间排列30已知一个圆的半径是已知一个圆的半径是2 2厘米,求圆的外切正方形的面积。厘米,求圆的外切正方形的面积。已知一个圆的半径是2厘米,求圆的外切正方形的面积。31将旁边将旁边9 9个点用个点用四条直线连起来,四条直线连起来,而且要求这四条而且要求这四条直线是用一笔画直线是用一笔画成的。成的。将旁边9个点用四条直线连起来,而且要求这四条直线是用一笔画成32l问题问题1 1:在欧阳家里有五个兄弟,他们每:在欧阳家里有五个兄弟,他们每人都有一个姐妹。如果将欧阳太太也计算人都有一个姐妹。如果将欧阳太太也计算在内,试问欧阳家里共有几个女人?在内,试问欧阳家里共有几个女人?l问题问题2 2:某城市有:某城市有15%15%的人不把号码放在电的人不把号码放在电话簿上。如果你从该城市的电话簿上随机话簿上。如果你从该城市的电话簿上随机抽取抽取200200个号码,你能否预期其中有多少个号码,你能否预期其中有多少人是不把号码放在电话簿上?人是不把号码放在电话簿上?问题1:在欧阳家里有五个兄弟,他们每人都有一个姐妹。如果将欧332 2、功能固着、功能固着l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问题问题利用如图所示利用如图所示的材料,将蜡的材料,将蜡烛象壁灯一样烛象壁灯一样立在墙上。立在墙上。2、功能固着问题34问题答案问题答案问题答案35讨论:回形针的用途讨论:回形针的用途l保险丝、保险丝、开锁、耳坠子、拖曳玩具的把开锁、耳坠子、拖曳玩具的把手、花环链、清指甲、清打字机、图片手、花环链、清指甲、清打字机、图片挂钩、领带夹、拆信、戳洞、衬衫纽扣挂钩、领带夹、拆信、戳洞、衬衫纽扣的替代品、扑克牌筹码、拉链的头、钓的替代品、扑克牌筹码、拉链的头、钓鱼钩、牙签、清除烟斗、清除耳垢、装鱼钩、牙签、清除烟斗、清除耳垢、装饰品、螺丝起子、橡皮筋投射武器、艺饰品、螺丝起子、橡皮筋投射武器、艺术品上的悬吊物、手机吊饰术品上的悬吊物、手机吊饰讨论:回形针的用途保险丝、开锁、耳坠子、拖曳玩具的把手、花363 3、解决问题策略的影响、解决问题策略的影响l算法算法策略策略l启发启发策略策略3、解决问题策略的影响算法策略37算法:找出所有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算法:找出所有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一一尝试。直到问题能够得到解决的进行一一尝试。直到问题能够得到解决的方法。方法。例如:一只密码箱有三个转钮,每一转钮例如:一只密码箱有三个转钮,每一转钮有有0909十个数字,先要采用算法策略找出十个数字,先要采用算法策略找出密码打开箱子,就要逐个尝试密码打开箱子,就要逐个尝试3 3个转钮的个转钮的随机组合,直到找到密码为止。随机组合,直到找到密码为止。算法:找出所有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一一尝试。直到问题能38启发法就是凭借个体已有经验,凭直觉启发法就是凭借个体已有经验,凭直觉选择一个最佳方案。选择一个最佳方案。l常用的启发法:常用的启发法:l(1 1)手段手段-目的分析目的分析l(2 2)试误法试误法 l(3 3)反推法反推法 l(4 4)爬山法爬山法 l(5 5)简化法简化法启发法就是凭借个体已有经验,凭直觉选择一个最佳方案。常用的启39(1 1)手段)手段-目的分析目的分析l例如:例如:河内塔问题(以河内塔问题(以3 3个圆盘个圆盘为例)为例)l请将请将A A柱上的所有圆盘依序移到柱上的所有圆盘依序移到B B柱上。柱上。l一次只能移一一次只能移一个盘个盘子。子。l较大的圆盘必须置于较小圆盘的下方。较大的圆盘必须置于较小圆盘的下方。l可以借助可以借助C C柱。柱。A柱柱B柱柱C柱柱3 32 21 1(1)手段-目的分析例如:河内塔问题(以3个圆盘为例)A柱B40A柱柱B柱柱C柱柱河內塔问题(Hanoi)Start3 32 21 1A柱B柱C柱河內塔问题(Hanoi)Start32141A柱柱B柱柱C柱柱3 32 21 11 1步骤 1:Move 1 from A to BA柱B柱C柱3211步骤 1:Move 1 from A t42A柱柱B柱柱C柱柱3 32 21 1步骤 2:Move 2 from A to C2 2A柱B柱C柱321步骤 2:Move 2 from A to43A柱柱B柱柱C柱柱3 31 1步骤 3:Move 1 from B to C2 21 1A柱B柱C柱31步骤 3:Move 1 from B to 44A柱柱B柱柱C柱柱3 3步骤 4:Move 3 from A to B3 32 21 1A柱B柱C柱3步骤 4:Move 3 from A to B45A柱柱B柱柱C柱柱步骤 5:Move 1 from C to A3 32 21 11 1A柱B柱C柱步骤 5:Move 1 from C to A346A柱柱B柱柱C柱柱步骤 6:Move 2 from C to B3 32 21 12 2A柱B柱C柱步骤 6:Move 2 from C to B347A柱柱B柱柱C柱柱步骤 7:Move 1 from A to B3 31 12 21 1A柱B柱C柱步骤 7:Move 1 from A to B348ABCABC49(2 2)试误法)试误法l例如:小红给爸爸买了一个大蛋糕庆祝生日,例如:小红给爸爸买了一个大蛋糕庆祝生日,却被别人吃了。小红很生气,于是就问了四个却被别人吃了。小红很生气,于是就问了四个有可能的人,他们的回答是:有可能的人,他们的回答是:l小文:是小青吃的。小文:是小青吃的。l小青:是小兰吃的。小青:是小兰吃的。l小钱:不是我吃的。小钱:不是我吃的。l小兰:小文在说谎。小兰:小文在说谎。l这四个人中,有三个人说的是假话,那么小红这四个人中,有三个人说的是假话,那么小红的蛋糕是谁吃的?的蛋糕是谁吃的?如果小文说真话,那么小钱说如果小文说真话,那么小钱说谎,与谎,与矛盾矛盾如果小青说真话,那么小钱说如果小青说真话,那么小钱说谎,与谎,与矛盾矛盾如果小兰说真话,那么小钱说如果小兰说真话,那么小钱说谎,就是小钱吃的谎,就是小钱吃的如果小钱说真话,那么小兰、如果小钱说真话,那么小兰、小文说谎,小文说谎,与与矛盾矛盾(2)试误法例如:小红给爸爸买了一个大蛋糕庆祝生日,却被别人50 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反推知道找到通往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反推知道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通路或方法。初始状态的通路或方法。它适合于解决那些从初始状态到目标它适合于解决那些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只有少数通路的问题状态只有少数通路的问题 一些几何类问题也较适合采用这一策略一些几何类问题也较适合采用这一策略(3)(3)反推法反推法 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反推知道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通路或方法51 例如:在夏天开始的时候,水塘里例如:在夏天开始的时候,水塘里有一颗莲花,这莲花每有一颗莲花,这莲花每2424小时增小时增加一倍,在第加一倍,在第6060天时,这个水塘天时,这个水塘充满了莲花。问哪一天这个水塘充满了莲花。问哪一天这个水塘的莲花是半满的?的莲花是半满的?答案:答案:5959天天 例如:在夏天开始的时候,水塘里有一颗莲花,这莲花每24小时52例如:已知长方形例如:已知长方形ABCD,求证对角线,求证对角线AD=BC。BACD运用反推法的思路是:要证明运用反推法的思路是:要证明AD=BC,必须首先证明,必须首先证明ACDBDC;要证明两个三角形为全等三角形,必须证;要证明两个三角形为全等三角形,必须证明明ACD=BDC,AC=BD,CD=CD。由于已知。由于已知ABCD为长方为长方形,这些条件都满足。所以形,这些条件都满足。所以AD=BC。例如:已知长方形ABCD,求证对角线AD=BC。BACD运用53(4)爬山法(爬山法(迂回前进、迂回前进、“退一步进两步退一步进两步”。)类似于手段类似于手段目标分析策略,二者都是采用目标分析策略,二者都是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离,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不同之处在于:有时人们为了达到目的,不不同之处在于:有时人们为了达到目的,不得不暂时扩大目标状态与初始状态的差异,以得不暂时扩大目标状态与初始状态的差异,以便最终达到目标。便最终达到目标。(4)爬山法(迂回前进、“退一步进两步”。)54例如:河的一岸有例如:河的一岸有一只鸡、一只猫、一只鸡、一只猫、一袋米一袋米,你要把这些东西,你要把这些东西运到河的对运到河的对岸岸,河上有,河上有一只小船一只小船,每次只能运载,每次只能运载其中的其中的一种东西和你本人一种东西和你本人。不能把。不能把猫猫和鸡和鸡留在一起,否则猫将会把鸡吃掉。留在一起,否则猫将会把鸡吃掉。也不能将也不能将鸡和米鸡和米留在一起,否则鸡会留在一起,否则鸡会把米吃掉。如何将全部东西运到对岸把米吃掉。如何将全部东西运到对岸呢?呢?例如:河的一岸有一只鸡、一只猫、一袋米,你要把这些东西运到河55l操作方法:操作方法:l1.1.自己把鸡运到对岸,留下鸡。自己把鸡运到对岸,留下鸡。l2.2.独自返回。独自返回。l3.3.自己把米运到对岸,留下米。自己把米运到对岸,留下米。l4.4.把鸡带回,放下鸡。把鸡带回,放下鸡。l5.5.把猫带到对岸,留下猫。把猫带到对岸,留下猫。l6.6.独自返回。独自返回。l7.7.把鸡运到对岸。把鸡运到对岸。操作方法:56(5)(5)简化法简化法 先抛开某些细节而抓住问题解决中的主先抛开某些细节而抓住问题解决中的主要结构,把问题抽象成较为简单的形式,然要结构,把问题抽象成较为简单的形式,然后解决这个简单的问题。后解决这个简单的问题。(5)简化法 先抛开某些细节而抓住问题解决中的主57 例如:例如:在一张桌前从左到右依次坐着在一张桌前从左到右依次坐着甲、乙、甲、乙、丙、丁丙、丁四人根据下面信息,四人根据下面信息,请指出谁拥有小轿请指出谁拥有小轿车车。(1 1)甲穿蓝衬衫)甲穿蓝衬衫 (2 2)穿红衬衫的人拥有自行车)穿红衬衫的人拥有自行车 (3 3)丁拥有摩托车)丁拥有摩托车 (4 4)乙靠着拥有小轿车的人)乙靠着拥有小轿车的人 (5 5)丙靠着穿绿衬衫的人)丙靠着穿绿衬衫的人 (6 6)穿白衬衫的人靠着拥有摩托车的人)穿白衬衫的人靠着拥有摩托车的人 (7 7)拥有三轮车的人距拥有摩托车的人最远)拥有三轮车的人距拥有摩托车的人最远 例如:在一张桌前从左到右依次坐着甲、乙、丙、丁四人根据下584 4、思维定式、思维定式l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其影响有积极活动的准备状态,其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的,也有消极的。4、思维定式59Y陆钦斯实验:有三个大小不同的水桶陆钦斯实验:有三个大小不同的水桶A、B、C,要求用水桶量出一定量的水,要求用水桶量出一定量的水D。问问题题水罐容量水罐容量取水量取水量D解决方法解决方法新的简单解法新的简单解法ABC1211273100D=B-A-2C2141632599D=B-A-2C31843105D=B-A-2C4942621D=B-A-2C52059431D=B-A-2C62349320D=B-A-2CD=A-C71539318D=B-A-2CD=A+C陆钦斯实验:有三个大小不同的水桶A、B、C,要求用水桶量出一60思考:如何打破思维定式思考:如何打破思维定式?思考:如何打破思维定式?61逆向思维逆向思维 有个教徒在祈祷时来了烟瘾,他问在有个教徒在祈祷时来了烟瘾,他问在场的神父,祈祷时可不可以抽香烟。神父场的神父,祈祷时可不可以抽香烟。神父回答回答“不行不行”。另一个教徒也想抽烟,但。另一个教徒也想抽烟,但他换了一种问法,结果得到了神父的许可,他换了一种问法,结果得到了神父的许可,你知道他是怎么问的吗你知道他是怎么问的吗?逆向思维62他这样问神父:他这样问神父:“在抽烟的时候可不可在抽烟的时候可不可以祈祷?以祈祷?”神父回答:神父回答:“当然可以。当然可以。”同样是抽烟和祈祷,祈祷时要求抽烟,同样是抽烟和祈祷,祈祷时要求抽烟,那似乎意味着对耶稣的不尊重;而抽烟那似乎意味着对耶稣的不尊重;而抽烟时要求祈祷,则可以表示在休闲时也想时要求祈祷,则可以表示在休闲时也想着神的恩典,神父当然也就没有反对的着神的恩典,神父当然也就没有反对的理由了。理由了。他这样问神父:“在抽烟的时候可不可以祈祷?”神父回答:“当然63逆向思维训练逆向思维训练从从前前有有个个农农夫夫,死死后后留留下下了了一一些些牛牛,他他在在遗遗书书中中写写道:道:1.1.妻子得全部牛的半数加半头;妻子得全部牛的半数加半头;2.2.长子得剩下的牛的半数加半头,正好是妻子所得长子得剩下的牛的半数加半头,正好是妻子所得的一半;的一半;3.3.次次子子得得还还剩剩下下的的牛牛的的半半数数加加半半头头,正正好好是是长长子子的的一半;一半;4.4.长长女女分分给给最最后后剩剩下下的的半半数数加加半半头头正正好好等等于于次次子子所所得牛的一半。得牛的一半。结结果果一一头头牛牛也也没没杀杀,也也没没剩剩下下,问问农农夫夫总总共共留留下下多多少头牛?少头牛?逆向思维训练从前有个农夫,死后留下了一些牛,他在遗书中写道:64正确答案:农夫总留下农夫总留下1515头牛头牛l思维解析:注意最后一句话:注意最后一句话:“长女分给最后剩下的半数加半头正好长女分给最后剩下的半数加半头正好等于次子所得牛的一半。结果一头牛也没杀,也没剩下等于次子所得牛的一半。结果一头牛也没杀,也没剩下”。因此,根据逆向思维:因此,根据逆向思维:她必然得到的是:她必然得到的是:1 1头。头。从而可以推从而可以推导出:导出:次子:长女得到的牛是次子的一半,那么,次子得到次子:长女得到的牛是次子的一半,那么,次子得到的牛就是长女的的牛就是长女的2 2倍:倍:2 2头。头。长子:次子得到的牛是长子的一半,那么,长子得到长子:次子得到的牛是长子的一半,那么,长子得到的牛就是次子的的牛就是次子的2 2倍:倍:4 4头。头。妻子:长子得到的牛是妻子的一半,那么,妻子得到妻子:长子得到的牛是妻子的一半,那么,妻子得到的牛就是长子的的牛就是长子的2 2倍:倍:8 8头。头。把把4 4个人得到的牛的头数相加个人得到的牛的头数相加1+2+4+8=151+2+4+8=15,可,可见,农夫留下的牛是见,农夫留下的牛是1515头。头。正确答案:农夫总留下15头牛思维解析:655 5、动机强度、动机强度问问题题解解决决的的效效率率高高低低弱弱强强动机强度动机强度适宜适宜强度强度动机强度与问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效率呈题解决效率呈倒倒U型的关系型的关系5、动机强度问题解决的效率高低弱强动机强度适宜强度动机强度与666 6、个性特点、个性特点 积极:积极:勤奋、乐观、自信坚定、勇于探勤奋、乐观、自信坚定、勇于探索索 消极:消极:怠惰、怕难、无信心、遇事动摇怠惰、怕难、无信心、遇事动摇不定不定 6、个性特点 积极:勤奋、乐观、自信坚定、勇于探索67三、良好的思维品质三、良好的思维品质(P113)(P113)l广阔性&深刻性l独特性&批判性l敏捷性&灵活性l目的性&可控性l调理性&逻辑性三、良好的思维品质(P113)广阔性&深刻性68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P114)(P114)l1 1、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和求知、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欲。l2 2、运用发展、运用发展创造性思维策略创造性思维策略,培养创造,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性思维能力。l3 3、改变传统的评定学习成绩的观念,鼓改变传统的评定学习成绩的观念,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励学生创造性思维。l4 4、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能力。力。l5 5、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P114)1、激发学习动机,培养69创造性思维策略有:头脑风暴法、创造性思维策略有:头脑风暴法、自由联想法自由联想法、形态分析、形态分析法、仿生法等。法、仿生法等。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A.F.Osburm(1963)A.F.Osburm(1963)提出头脑风暴法:提出头脑风暴法:教师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寻找答案,教师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寻找答案,教师不对答案作评论,一直到所有可能的答案都找教师不对答案作评论,一直到所有可能的答案都找出来为止。出来为止。分组讨论要遵循的规则:分组讨论要遵循的规则:对产生的想象不做好坏判断对产生的想象不做好坏判断 最好想象是自由奔放的最好想象是自由奔放的 尽可能大量地进行想象尽可能大量地进行想象 产生想象的同时,要根据别人的见解加以修正,使产生想象的同时,要根据别人的见解加以修正,使想象更加完善。想象更加完善。创造性思维策略有:头脑风暴法、自由联想法、形态分析法、仿生法70E.P.TorranceE.P.Torrance给教师的五点建议给教师的五点建议l尊重学生提出的任何幼稚甚至荒唐的问尊重学生提出的任何幼稚甚至荒唐的问题题l欣赏学生具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观念欣赏学生具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观念l多夸奖学生提出的意见多夸奖学生提出的意见l避免对学生所做的事情给予肯定的价值避免对学生所做的事情给予肯定的价值判断判断l对学生的意见有所批评时应解释理由对学生的意见有所批评时应解释理由E.P.Torrance给教师的五点建议尊重学生提出的任何幼7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