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52433

上传人:L** 文档编号:240752193 上传时间:2024-05-04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52433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免疫52433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免疫52433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免 疫2012年7月一、免疫一、免疫狭义上:人体对病原体(病菌、病毒)和有害物狭义上:人体对病原体(病菌、病毒)和有害物 质的抵抗力。质的抵抗力。广义上:识别自己,排除异己。广义上:识别自己,排除异己。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免疫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免疫应答)免疫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免疫应答)免疫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免疫应答)巨噬细胞吞噬细菌巨噬细胞吞噬细菌细菌吞噬体溶酶体吞噬溶酶体吞噬细胞吞噬.杀菌过程骨骨髓髓造造血血干干细细胞胞胸胸腺腺T T淋巴淋巴细胞细胞B B淋巴淋巴细胞细胞血血 液液淋巴器官淋巴器官效应效应T T细胞细胞效应效应B B细胞细胞抗原抗原刺激刺激死亡死亡死亡死亡大部分大部分大部分大部分淋巴细胞分化示意 *特异性免疫:指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通过免疫,机体能够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此种免疫主要通过自然感染(即患病)、接种疫苗、输入特异抗体和由母传抗体获得。免疫常用概念 *免疫系统:由骨髓、胸腺、脾、淋巴结等免疫器官,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以及体液中的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等,共同组成人体的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是特异性免疫的物质基础。*抗原:任何体外物质进入人或动物体内,能和抗体结合或和淋巴细胞的表面受体结合,引起人或动物的免疫反应的都称为抗原。*抗原种类:细菌本身;细菌分泌的毒素;病毒;外来细胞和组织;癌细胞。*抗原特性:1、大分子性:为蛋白质或多糖类大 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在10 000以上)2、一般有异物性。3、特异性。抗体:抗体:1.抗原刺激抗原刺激B细胞细胞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分泌抗体。2.一种抗体只能与相应的一种抗原结合一种抗体只能与相应的一种抗原结合 (抗体的特异性)。(抗体的特异性)。抗体抗体 1.分布分布:主要在血清中主要在血清中,其他体其他体 液和外分泌液也有分布液和外分泌液也有分布.2.化学本质化学本质:球蛋白球蛋白 3.分泌抗体的细胞分泌抗体的细胞:效应效应B细胞细胞感应阶段感应阶段反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效应阶段体液免疫示意图抗原抗原(存在于细胞外液中)(1)吞噬细胞(吞噬、处理)暴露、呈递抗原物质T细胞(受体互补)B细胞(受体互补)(2)直接刺激B细胞群效应B细胞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抗原+抗体(3)(多数情况)作用机理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吞噬细胞吞噬、消化二次反应细胞免疫抗原抗原(侵入宿主细胞中)(1)吞噬细胞(吞噬、处理)暴露、呈递抗原物质T细胞(受体互补)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淋巴因子二次反应作用于加强各有关细胞的作用(2)侵入宿主细胞靶细胞作用机理激活溶酶体酶增加通透性改变渗透压靶细胞裂解抗原+抗体体液免疫效应阶段抗原抗原吞噬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细胞B细胞细胞增殖、分化增殖、分化效应效应B细胞细胞T记忆细胞记忆细胞B记忆细胞记忆细胞抗体抗体抗原抗原杀灭杀灭结合结合增殖增殖增殖、分化增殖、分化效应效应T细胞细胞靶细胞靶细胞接触、激活接触、激活溶酶体溶酶体靶细胞靶细胞解体死亡解体死亡增殖增殖淋巴因子淋巴因子增强增强免疫细胞作用免疫细胞作用再次进入抗原处理、抗原处理、识别、传递识别、传递B B、T T细胞细胞增殖、分化增殖、分化记忆细胞产生记忆细胞产生效应效应T T细胞细胞抗体抗体淋巴因子淋巴因子作用阶段作用阶段感应阶段感应阶段反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效应阶段特异性免疫反应免疫失调过 敏 反 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机体已被某抗原致敏,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则二次免疫应答被增强,因高免疫应答而导致机体异常即为过敏过 敏 反 应常见过敏原吸入性过敏原食物性过敏原植物花粉真菌:孢子、菌丝螨:屋尘螨、粉尘螨上皮:宠物的脱落上皮、毛等羽毛昆虫药物性过敏原B细胞肥大细胞T细胞辅助首次暴露抗原首次暴露抗原抗体组织胺第二次暴露抗原第二次暴露抗原致敏 产生抗体武装肥大细胞释放介质过敏反应临床后果黏膜黏膜过敏反应过程过敏原过敏原机体机体抗体抗体某些细胞某些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释放组织胺等物质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强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全身过敏反应全身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呼吸道过敏反应呼吸道过敏反应(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消化道过敏反应消化道过敏反应(食物过敏性胃(食物过敏性胃肠炎)肠炎)皮肤过敏反应皮肤过敏反应(湿疹、血管(湿疹、血管性水肿)性水肿)过敏原过敏原再次刺激再次刺激刺激刺激产生产生吸附吸附导致导致 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且造成自身组织损伤所引起的疾病。自身免疫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较常见的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较常见的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障碍,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障碍,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免疫复合物形成。生多种自身抗体。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免疫复合物形成。确切病因不明。病情呈反复发作与缓解交替过程。本病确切病因不明。病情呈反复发作与缓解交替过程。本病以青年女性多见。我国患病率高于西方国家,可能与遗以青年女性多见。我国患病率高于西方国家,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传因素有关。艾滋病免疫缺陷病先天发育不全或后天先天发育不全或后天因各种因素所致损害,而使免疫功能不全所出现的临因各种因素所致损害,而使免疫功能不全所出现的临床综合症。床综合症。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有关艾滋病的数据(到有关艾滋病的数据(到2000年底)年底)全世界死于艾滋病的人已达全世界死于艾滋病的人已达2100万万 全球感染艾滋病的成人和儿童已超过全球感染艾滋病的成人和儿童已超过 3610万万 我国我国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年发现首例艾滋病 全国已报告的艾滋病感染者全国已报告的艾滋病感染者20711例,例,其中包括艾滋病病人其中包括艾滋病病人741例,已死例,已死397例例 全国实际感染者已超过全国实际感染者已超过60万万 2001年已达年已达85万,患者万,患者20万以上,死亡万以上,死亡11.5万多例。万多例。现估计已超现估计已超100万万计划在计划在2010年控制在年控制在150万以内万以内 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要经过数年,甚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要经过数年,甚至长达至长达1010年或更长的潜伏期以后才发病。艾年或更长的潜伏期以后才发病。艾滋病病毒严重破坏人体免疫功能,造成滋病病毒严重破坏人体免疫功能,造成淋巴细胞的破坏,病人因抵抗疾病的能力极淋巴细胞的破坏,病人因抵抗疾病的能力极度下降而重复感染多种疾病,如带状疱疹、度下降而重复感染多种疾病,如带状疱疹、口腔霉菌感染、肺结核,特殊病原微生物引口腔霉菌感染、肺结核,特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肠炎、肺炎、脑炎及其他感染,后期常起的肠炎、肺炎、脑炎及其他感染,后期常常发生恶性肿瘤。最终因长期消耗,全身衰常发生恶性肿瘤。最终因长期消耗,全身衰竭而死亡。至今还没有治疗艾滋病的特效药,竭而死亡。至今还没有治疗艾滋病的特效药,也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艾滋病的传也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类似乙型肝炎。播途径类似乙型肝炎。艾滋病病毒T细细胞胞HIV的感染过程的感染过程1.急性急性HIV时期时期2.潜伏期潜伏期3.临床疾病期临床疾病期传播方式传播方式1.性接触性接触2.注射途径:注射途径:输血输血 血制品血制品 共用污染有共用污染有HIV针头和针头和 注射器注射器3.母婴垂直传播母婴垂直传播HIV HIV 感染的过程1急性HIV综合征:初次感染 HIV HIV 后36周50%70%病人有急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综合症,高度病毒血症,HIV HIV 广泛播散。1周3月内出现抗 HIV HIV 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但 HIV HIV 仍在淋巴结中持续表达。2潜伏期(1)细胞潜伏期:HIV HIV 基因组以非整合状态停留在某些非活化细胞中数天但无病毒复制的现象,这种静息感染与经典的病毒潜伏不同,它是全部毒基因组在细胞中的但表达被抑制。细胞潜伏在临床上的反映是感染了 HIV,HIV,但抗 HIV HIV 抗体和病毒血症均阴性。细胞潜伏的机制仍不明,也不知为何有些 HIV HIV 株较易进入潜伏状态。(2)临床潜伏期:HIV HIV 感染后到临床疾病出现前这段时间称潜伏期。临床潜伏期是指临床无症状但HIV HIV 仍在宿主体内积极复制,这段时间虽无临床症状,但感染过程仍在进行。表现为免疫系统的渐进性衰退,如CD4T细胞的减少等。潜伏期平均10年。HIVHIV()儿童和非洲 HIVHIV()者潜伏期较短,感染毒力较强的株潜伏期也较短。3临床疾病期:AIDS的发生是免疫系统进行衰退的必然结果,是初次感染 HIV HIV 时就开始的免疫抑制的终末阶段。患者有进行性全身性淋巴结肿大,机会性感染(如卡氏肺囊虫性肺炎)或肿瘤(如卡波氏肉瘤)。HIV HIV 或其产物对神经系统直接或间作用所致的神经系统疾病等。进展成AIDS后一般2年内死亡。考题:取一只小白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主要作用的是A 造血干细胞 B T淋巴细胞 C B淋巴细胞 D 吞噬细胞 2003上海卷(1)表示病毒正侵染淋巴细胞。进入宿主细胞的是病毒的_(2)遗传学上将过程称为 。(3)和的信息传递过程分别称为 和 。(4)HIV有和两种类型,其中型又有7个亚型。型的基因组中4个主要基因的变异率最高可达22%。多达100种左右的HIV变异种是目前研制疫苗的主要困难,因此切断传播途径是唯一行之有效的预防方式。HIV众多变异类型是 的结果,这种变异特点与一般生物的不同之处是_.原因是考题(9分)艾滋病病毒(HIV)是一种球形的RNA病毒,HIV侵染T淋巴细胞病繁殖新一代病毒的过程示意图如下。请回答:RNA逆转录转录和翻译基因突变突变频率高和突变多方向。单链RNA结构不稳定免疫应用免疫预防:人工主动免疫免疫治疗:人工被动免疫器官移植特异性特异性免疫(主要是抗感染免疫)自然获得的自然获得的免疫免疫(自然自然免疫免疫)人工获得的人工获得的免疫免疫(人工人工免疫免疫)自然自动自然自动免疫免疫自然被动自然被动免疫免疫人工自动人工自动免疫免疫人工被动人工被动免疫免疫 *疫苗:是利用病毒、细菌或其代谢产物等经过严格的技术工艺制造的生物制品。通过接种疫苗,可以使机体产生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相应传染病的目的。*预防接种:是通过注射或口服疫苗的方法,使接种对象获得对相应传染病的抵抗能力(免疫力),达到不罹患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