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修订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第一节认识与实践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40743024 上传时间:2024-05-04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8.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修订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第一节认识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2015年修订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第一节认识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2015年修订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第一节认识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节 认识与实践第二节 真理和价值第三节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斯多德为友,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斯多德为友,更重要的,更重要的,以真理为友。以真理为友。Let plato be your friend,and Aristotle,but let more let your friend be truth。哈佛大学校训哈佛大学校训第一节 认识与实践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科学的实践观(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三)能动反映的基本特点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一)从实践到认识(二)从认识到实践(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所所谓谓实实践践,是是人人类类能能动动地地改改造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造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一)科学的实践观2014年2月25日1 1、实践的基本践的基本结构构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科学的实践观2014年2月25日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科学的实践观主体客体中介具有思维能力并从事社会实具有思维能力并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践和认识活动的人。主客体相互连接、作用的媒介,各种形式的工主客体相互连接、作用的媒介,各种形式的工具、手具、手段及运用和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段及运用和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主体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主体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1 1、实、实践活践活动是动是由主体、客体和中介等要素组成。实践由主体、客体和中介等要素组成。实践活动是以改活动是以改造世造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实践诸要素的构成关系实践诸要素的构成关系 实践主体实践主体(人)(人)实践客体实践客体(对象)(对象)实践工具实践工具(手段(手段/媒媒介)介)客观现实客观现实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科学的实践观主体客体中介社会性意识性工具系统工具系统方法系统方法系统客观性对象性社会历史性个体主体个体主体群体主体群体主体类主体类主体自然客体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精神客体 主体、客体和中介的性质和分类主体、客体和中介的性质和分类 实践主体实践主体 实践的主体:从事现实实践活动的人。实践的主体:从事现实实践活动的人。实践主体的能力结构:自然能力和精神能力;实践主体的能力结构:自然能力和精神能力;精神能力包括:知识性因素和非知识性因素精神能力包括:知识性因素和非知识性因素 实践主体的社会构成:个体主体、群体主体和实践主体的社会构成:个体主体、群体主体和 人类主体人类主体2014年2月25日实践客实践客体体 是指进入到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是指进入到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是指进入到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是指进入到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 物,物,物,物,是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是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是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是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自然客体自然客体自然客体自然客体 社会客体社会客体社会客体社会客体 精神客体精神客体精神客体精神客体 实践客体的类型实践客体的类型 从是否为实践所创造的角度:从是否为实践所创造的角度:天然客体与人工客体天然客体与人工客体;从两个领域相区分的角度:从两个领域相区分的角度:自然客体与社会客体自然客体与社会客体;从物质性和精神性相区分的角度:从物质性和精神性相区分的角度:物质性客体与精神性客体物质性客体与精神性客体。2014年2月25日实践中介实践和认识活动所利用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实践和认识活动所利用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和方法工工具具系系统统操作运用操作运用工具的方法工具的方法物质工具观念工具语言工具语言工具实践中介实践中介 实践中介的类型:实践中介的类型:物质工具、语言符号物质工具、语言符号2014年2月25日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科学的实践观主体客体实践关系实践关系认识关系认识关系 审美关系审美关系 价值关系价值关系认识被认识改造被改造体验美体验美感知美感知美创造美创造美有用性有用性效益性效益性基本的基本的首要的首要的主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及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及地位地位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 主体客体化 客体主体化主体客体化:主体按照自己的目的改造客体。客体主体化:客体的属性在主体的意识和活动中得到体现主体客体2 2、实践的特点践的特点 (一)科学的实践观2014年2月25日2、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的基本特征1)直接现实性。)直接现实性。实践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实践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实践的结果也是客观的。实践的结果也是客观的。实践的广度、深度和发展过程都是受客观条件实践的广度、深度和发展过程都是受客观条件制约和客观规律支配的。制约和客观规律支配的。2)自觉能动性。实践具有目的性、计划性、选)自觉能动性。实践具有目的性、计划性、选择性、主体性和创造性。择性、主体性和创造性。主体性:自主性主体性:自主性(使物按人的方式与人发生联系)(使物按人的方式与人发生联系)创造性创造性(创造出按自然规律本身无法产生的事物)(创造出按自然规律本身无法产生的事物)3)社会历史性。)社会历史性。作为实践主体的人是社会的人;实践作为实践主体的人是社会的人;实践的内容、性质、范围、水平都是受一定的社会历史条的内容、性质、范围、水平都是受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制约的,随社会历史条件变化而变化。件所制约的,随社会历史条件变化而变化。2014年2月25日2 2、实践的特点、实践的特点物质性、直接现实性物质性、直接现实性实践实践主体主体实践实践客体客体实践实践工具工具物质性物质性物质性物质性物质性物质性2014年2月25日2 2、实践的特点、实践的特点自觉能动性自觉能动性愚公移山愚公移山2014年2月25日2 2、实践的特点、实践的特点社会历史性社会历史性2014年2月25日3 3、实践的基本形式践的基本形式(一)科学的实践观2014年2月25日 (1 1)物质生产实践)物质生产实践 是处理人类和自然关系的实践活动,是人类存在和是处理人类和自然关系的实践活动,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物质基础,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最基本实践发展物质基础,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最基本实践活动。活动。(一)科学的实践观2014年2月25日物质生产实践活动物质生产实践活动工人做工2014年2月25日物质生产实践活动物质生产实践活动插秧插秧2014年2月25日(2 2)社会政治实践(交往实践)社会政治实践(交往实践)调整和处理社会政治与公共关系活动,是人们在改造自调整和处理社会政治与公共关系活动,是人们在改造自然的同时所必须进行的实践活动,如政治活动、社会改然的同时所必须进行的实践活动,如政治活动、社会改革活动、社会管理等。革活动、社会管理等。(一)科学的实践观2014年2月25日(2 2)社会政治实践(交往实践)社会政治实践(交往实践)(一)科学的实践观2014年2月25日(2 2)社会政治实践(交往实践)社会政治实践(交往实践)(一)科学的实践观2014年2月25日(3)科学文化实践 是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准备性和探索性的实践活动,是人是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准备性和探索性的实践活动,是人们认识自然与社会现象及其客观规律的探索过程。们认识自然与社会现象及其客观规律的探索过程。(一)科学的实践观2014年2月25日(3)科学文化实践(一)科学的实践观2014年2月25日美国大功率激光束发射试验美国大功率激光束发射试验我我国国第第一一颗颗氢氢弹弹爆爆炸炸(3)科学文化实践(一)科学的实践观2014年2月25日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尝一尝。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尝一尝。毛泽东毛泽东直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问题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问题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毛泽东例如:狼桃的故事例如:狼桃的故事(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人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为各个类的认识活动总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务的务的,科学研究的任务也总是科学研究的任务也总是围绕着社会实践的需要这个围绕着社会实践的需要这个中心来确定的。中心来确定的。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科学推向前进”恩格斯恩格斯人类与世界之间不断产生的客观矛盾,不断促使人类自人类与世界之间不断产生的客观矛盾,不断促使人类自身形成探索、解决问题的动机。身形成探索、解决问题的动机。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确定季节、了解确定季节、了解气候的需要气候的需要丈量土地、衡量容积丈量土地、衡量容积和其他计算上的需要和其他计算上的需要天文学天文学数学数学第三,第三,实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践是认识的目的。人们通过实践获得认识其最终目的还是为实践服务,指人们通过实践获得认识其最终目的还是为实践服务,指导实践,以满足人们某种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导实践,以满足人们某种生活和生产的需要。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西红柿,狼桃的故事西红柿,狼桃的故事西红柿,狼桃的故事西红柿,狼桃的故事“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辨别认识的真假,从而推动认识向前发展。”邓小平 实践认识决定决定反作用科学的促进作用错误的阻碍作用来来源源发发展展目目的的唯唯一一标标准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唯物论的认识论唯物论的认识论与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对立立集中表现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集中表现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从从物物到到感感觉觉和和思思想想从从思思想想和和感感觉觉到到物物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路线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路线 人的认识和认识能力是先于感觉经验、人的认识和认识能力是先于感觉经验、先于实践的东西,是先天就有的。先于实践的东西,是先天就有的。心外无物,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理理在事先理在事先王阳明陆九渊孟子主张有孟子主张有“不虑而不虑而知知”、“不学而能不学而能”的的“良知良知”、“良能良能”。柏拉图认为柏拉图认为“知知识就是回忆识就是回忆”。反映论:是指坚持认识的本质是是指坚持认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的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的认识论原则,坚持从认识论原则,坚持从“物物到感觉和思想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的认识路线。线。蛇蛇!杯弓蛇影唯物主义对认识的回答 旧唯物主义是直观、消极、被动被动的反映论:第一,离开实践看认识,不理解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和主体对客体的能动作用 第二,不懂辩证法,没有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旧唯物主义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主体客体主体实践客体(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坚持反映论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坚持反映论(认识论上)一个本质区别(认识论上)一个本质区别能能动动的的革革命命的的 反反 映映 论论消消极极的的直直观观的的 反反 映映 论论2 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继承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合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继承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合理前提的同时,又克服了它的严重缺陷前提的同时,又克服了它的严重缺陷u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u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作为能动的反映具有两个方面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作为能动的反映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特点:p 一方面,反映具有摹写性一方面,反映具有摹写性p另一方面,反映具有创造性另一方面,反映具有创造性创造性从根本上把人的反映与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活动创造性从根本上把人的反映与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活动区别开来,它是反映的能动性的基本标志。区别开来,它是反映的能动性的基本标志。能动反映的表现:信息选择、建构、创造主体客体模写选择建构创造认识三、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一)从实践到认识 1、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飞跃 2、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二)从认识到实践 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能动飞跃(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一)从实践到认识(认识过程的第(一)从实践到认识(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一次飞跃)1 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飞跃 (1 1)感性认识: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关于事物)感性认识: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关于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的认识形式,它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的认识形式,它是认识的初级阶段。三种形式:三种形式:事物事物感觉:硬!红!甜!感觉:硬!红!甜!圆!圆!知觉:知觉:又甜又硬的红苹果!又甜又硬的红苹果!苹果苹果=红红+甜甜+硬硬+表象表象 回忆再现回忆再现感觉是客观事物作用于感觉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起的一种人的感官而引起的一种最简单的反映形式。最简单的反映形式。知觉是对事物表面现象和知觉是对事物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综合反映。外部联系的综合反映。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形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感性形象。成的感性形象。感性认识的特点感性认识的特点 直接性:感性认识直接性:感性认识与客观对象之间不存在与客观对象之间不存在中介,是人们感觉器官中介,是人们感觉器官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具体性:感性认识具体性:感性认识是以感觉、知觉、表象是以感觉、知觉、表象这样具体形象的形式,这样具体形象的形式,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孔子不能决也日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日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两小儿辩日两小儿辩日两小儿辩日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两小儿辩日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1)我们在认识事物时,不能只停留在对事物现象的认识(即感性认识)(2)要掌握更多的感性认识(3)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一)从实践到认识(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一)从实践到认识(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1 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飞跃 (2)(2)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有它有三种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水果。判断:是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思维形式。苹果是水果,西红柿不是水果。推理: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由已有判断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帝国主义是反动派 帝国主义是纸老虎理性认识的特点理性认识的特点 一是间接性,即它不是人们在接触一是间接性,即它不是人们在接触事物中直接产生,而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事物中直接产生,而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经过头脑思维才产生的对事物的间接反映。经过头脑思维才产生的对事物的间接反映。二是抽象性,即它不是具体形象地二是抽象性,即它不是具体形象地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是以概念、判断、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是以概念、判断、推理这样抽象的逻辑思维形式反映事物的本推理这样抽象的逻辑思维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质和规律。理性认识的特点理性认识的特点间接性间接性水果水果鸟鸟鱼鱼理性认识的特点理性认识的特点男人男人女人女人友人友人众人众人劳动劳动语言语言思维思维意识意识男人男人女人女人张三张三李四李四社会关社会关系总和系总和多种具多种具体的人体的人人人抽象性抽象性抽象抽象舍象舍象人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区别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区别 感性认识感性认识反映现象反映现象理理性性认认识识反映本质反映本质12121.1.鱼是用腮呼鱼是用腮呼吸的水生动物吸的水生动物2 2、鸟是长羽毛鸟是长羽毛的动物的动物1.1.各种颜色各种颜色的鱼的鱼2.2.各种嘴形各种嘴形的鸟的鸟(一)从实践到认识(认识过程的第(一)从实践到认识(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一次飞跃)1 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飞跃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相互区别:阶段阶段反映的内容反映的内容特点特点感性阶段感性阶段 初级初级现象、外部联系现象、外部联系 直接性、具体性、形象性直接性、具体性、形象性理性阶段理性阶段 高级高级本质、内部联系本质、内部联系 间接性、概括性、抽象性间接性、概括性、抽象性相互联系:相互联系:感性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基础方向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相互交织、相互渗透实践的基础上实践的基础上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首先,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首先,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F=GM1M2/R2感性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有待于发展到有待于发展到有待于发展到于源来这花是这花是红红的。的。感觉感觉判断判断其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其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一)从实践到认识(认识过程的第(一)从实践到认识(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一次飞跃)1 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飞跃 (4)(4)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的必然性和条件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的必然性和条件v必然性:必然性:把握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本质。v飞跃的条件:掌握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飞跃的条件:掌握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v 运用科学的方法,将感性材料进行加工。运用科学的方法,将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感性认识:现象、外部理性认识:本质、内部规律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掌握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掌握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竺竺可桢桢李时珍李时珍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第谷第谷开普勒开普勒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的错误错误错误理论上理论上实践上实践上夸大理性认识重要夸大理性认识重要性,否定感性认识性,否定感性认识作用作用 夸大感性认识的重要夸大感性认识的重要性,否定理性认识的性,否定理性认识的作用,认识可以停留作用,认识可以停留在感性认识上在感性认识上教教条条主主义义经经验验主主义义唯唯理理论论经经验验论论 (1 1)非理性因素非理性因素 包括主体的情感、意志、欲望、需求等非认识能力的心理要包括主体的情感、意志、欲望、需求等非认识能力的心理要素和幻想、想象、直觉、顿悟、灵感等非逻辑性的思维方式。素和幻想、想象、直觉、顿悟、灵感等非逻辑性的思维方式。(2 2)非理性因素活动和作用方式的特点是:)非理性因素活动和作用方式的特点是:非逻辑性、不以语言为媒介。非逻辑性、不以语言为媒介。、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2)非理性因素的作用作用驱动作用驱动作用诱导作用诱导作用激发作用激发作用参照作用参照作用调节作用调节作用升华作用升华作用情情 感感兴兴 趣趣特殊情感和经历特殊情感和经历主体的内在尺度主体的内在尺度思思 维维 定定 势势真、善、美真、善、美2、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的特点和作用注意:有些非理性因素对认识起着消极作用。注意:有些非理性因素对认识起着消极作用。马克思为真理奋斗了一生马克思为真理奋斗了一生意志对认识活动的影响意志对认识活动的影响莱特兄弟由天上的飞鹰想到了飞机想象对认识活动的影响想象对认识活动的影响魏格纳与大陆飘移说直觉、灵感对认识活动的影响直觉、灵感对认识活动的影响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 凯库勒:苯分子结构凯库勒:苯分子结构(二)从认识到实践(认识过程的第(二)从认识到实践(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1)(1)从理性认识到实践飞跃的必要性从理性认识到实践飞跃的必要性 由认识的目的和实践的检验性决定。由认识的目的和实践的检验性决定。(2)(2)从理性认识到实践飞跃的条件从理性认识到实践飞跃的条件 A A、理论要同具体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化为指导实践的具体观、理论要同具体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化为指导实践的具体观念。念。B B、理论付诸实践,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理论付诸实践,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C C、理论要为群众所掌握。、理论要为群众所掌握。D D、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理性认识:本质、内部规律 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理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认识的能动作用,不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认识到理但表现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性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个飞跃。毛泽东毛泽东一方面,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一方面,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另一方面,另一方面,认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能得到检验和发展。亚里斯多德:不同亚里斯多德: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不同。度不同。伽利略:不同重伽利略: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量的物体下落速度相同。度相同。(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反复性反复性无限性无限性 受客观事物发展过程及表现程度的制约受客观事物发展过程及表现程度的制约 受主体实践、知识、能力等条件制约受主体实践、知识、能力等条件制约 客体时间空间的发展和拓展客体时间空间的发展和拓展 主体的认识能力是不断提高的主体的认识能力是不断提高的 表现为波浪式的前进和螺旋式的上升运动。其形式是认识和实践的反复循环;其内容是每一次的循环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从而不断地接近客观真理。爱迪生(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具体的具体的认识要与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实践相符合。认识要与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实践相符合。历史的历史的主主观认识要与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践相适应。观认识要与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践相适应。人人类类认认识识运运动动的的总总规规律律:“实实践践、认认识识、再再实实践践、再再认认识识,这这种种形形式式,循循环环往往复复以以至至无无穷穷,而而实实践践和和认认识识之之每每一一循循环环的的内内容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实践实践 认识认识 实践实践 认识认识 实践实践 认识认识 一次循环一次循环 二次循环二次循环 三次循环三次循环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循环的内容,都比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毛泽东毛泽东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实践实践认识认识再实践再实践再认识再认识循环往复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以至无穷牛顿:光牛顿:光是是“粒子粒子”惠更斯:惠更斯:光是波。光是波。爱因斯坦:光既爱因斯坦:光既有粒子性,又有有粒子性,又有波动性。波动性。光的本性之争(三)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发展 认识辩证运动过程的原理,是党的群众路线和思想路线认识辩证运动过程的原理,是党的群众路线和思想路线的认识论基础的认识论基础 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感性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到群众中去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到群众中去.(理性认识飞(理性认识飞跃到实践)。跃到实践)。思思想想路路线线:实实事事求求是是表表现现了了人人类类认认识识运运动动的的反反复复性性、无无限限性性和和上上升性,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升性,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认识识的的辩辩证证运运动动过过程程原原理理是是“解解放放思思想想、实实事事求求是是、与与时时俱俱进进”的的 认识论基础。认识论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营销创新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