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其曲折发展课件

上传人:磨石 文档编号:240741408 上传时间:2024-05-04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4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其曲折发展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其曲折发展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其曲折发展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其曲折发展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其曲折发展考纲要求考情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011年浙江文综第19题,2010年江苏单科第12题均有考查,备考时要关注:新政协会议;新中国成立及意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2010年北京文综第19题考查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备考时还要关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54年宪法的颁布。“文化大革命”近三年未做考查,备课时仍需关注:“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必要性、艰巨性。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建设2010、2011年天津高考均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所占分值大。备考时要关注:法制走向健全;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依法治国的意义。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其曲折发展知识点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新中国的成立: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建新中国,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了中国新型国家的架构。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其曲折发展2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1)初步建立:1949年9月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2)职能改变: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后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主要职能为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3)初步发展: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1)依据:共同纲领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普选产生。(2)标志: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体现了人民民主、社会主义原则。(3)内容: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地位: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其曲折发展思维升华: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标志。20世纪上半期中国历史上的几部宪法: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清政府于1908年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孙中山于1912年在南京颁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当时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其临时宪法的职能终止于1954年。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其曲折发展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目的:为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2)依据:共同纲领的规定和1954年宪法的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含义: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4)实施: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又成立若干自治区自治县(旗)。(5)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其曲折发展问题探究:我国三大根本政治制度具有怎样的优越性?提示:(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便于人民参加国家管理。便于集中统一行使国家权力。既能保证中共的集中统一领导,又有利于地方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2)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党和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全国人民的团结。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各民主党派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有利于党和政府兼听各种意见,作出科学的决策。有利于形成对共产党的监督机制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其曲折发展思维升华: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核心的政治制度,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的真实反映。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将不断走向完善。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其曲折发展知识点二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1“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原因毛泽东错误地认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已经面临资产阶级复辟的危险。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把“走资派”篡夺的权力夺回来。林彪、江青一伙别有用心地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2)践踏造反派违背宪法,使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失去保障,典型的例子是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成为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从中央到地方的夺权风暴使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文革”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年没有召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不能实行。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其曲折发展2法律制度走向健全(1)措施提出法制建设方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平反冤假错案:为刘少奇平反昭雪,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1982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其曲折发展3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1)恢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82年确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2)重视民族工作:1984年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3)基层民主政治建设: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其曲折发展思维升华: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历经坎坷和曲折,文化大革命使民主政治制度遭到严重破坏。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经过拔乱反正、依法治国,民主法制建设进入新时期。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其曲折发展要点1新中国民主政治的鲜明特色(1)民主是一种价值观念,更是一种国家制度。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其根本特点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2)从政治制度建设的层面上讲,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政治制度,又称三大基本政治制度。(3)民主政治的建设必须有制度化、法制化的保障。因此,依法治国就成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其曲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1)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二者密不可分。(2)民主必须法制化,法律必须保障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化、法制化的统一。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其曲折发展典例1(2011年浙江慈溪模拟)列宁说:“一个民主国家必须承认各地区的自治权,特别是居民的民族成分复杂的地区和专区的自治权,这种自治区同民主集中制一点也不矛盾;相反的,一个民族成分复杂的大国只有通过地区的自治才能够实现真正的民主集中制。”据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实现了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ABCD解析“实现了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说法错误,中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区域自治”,而非“民族自治”。答案A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其曲折发展组合型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多,信息范围广,可用排除法,排除表述错误或正确的选项,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有这些选项的组合即可。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其曲折发展(2011年潍坊模拟)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如内蒙古、广西、云南,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这对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所以我们不采取这种办法。而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联邦制都是不利于民族团结和发展的民族聚居区都是要实行民族自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历史决定的周恩来讲话是要实行区域自治政策ABCD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其曲折发展解析:解题关键是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全面掌握民族区域自治的相关内容。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历史因素决定的,联邦制对中国来说不利于民族团结和发展,因此的观点太绝对;民族区域自治只是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而言,并不是所有民族都如此,而且不是实行民族自治,依此不正确。因此只有符合题意。答案:D 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其曲折发展要点2从“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看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艰巨性(1)从“文革”发生的原因看,民主法制不健全是其发生的重要原因,在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党内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逐步发展,党的民主集中制以及集体领导也被削弱和破坏。(2)从“文革”对民主法制践踏的后果来看,在“文革”期间,民主与法制遭到空前践踏,人民权利丧失殆尽,生命财产安全毫无保障,社会秩序极端混乱,国家法律形同虚设,国家及党的政治生活极不正常。民主法制遭到破坏带来的后果说明了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民主法制的破坏也使民主法制建设变得异常艰巨。(3)民主法制建设的艰巨性还在于我国长期存在的封建专制传统,缺乏民主意识,长期的经济落后造成人民群众民主法制意识淡薄。另外,世界上民主化建设的潮流也使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显得更加必要。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其曲折发展“文革”发生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文革”得以发动的根本原因不是党内制度不健全,而是党的“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结果。中国要避免十年“文革”那样的悲剧重演,主要在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并落实依法治国方略,而不单是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其曲折发展典例2(2011年广东东莞模拟)口号反映时代特色。“谁敢反对毛主席,就砸烂谁的狗头!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打倒旧政府”“砸烂公检法”,这些“文革”期间的口号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中国社会出现了严重混乱B人民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C阶级斗争已发展到党内D民主与法制横遭践踏解析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民主与法制遭到空前践踏,A、B、C三项都是民主法制遭到践踏的表现。答案D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其曲折发展此类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判断能力。抓关键词“本质”,题干阐述的一定是现象,此现象背后深层的认识即本质。可把四个选项一一筛选,属于现象的先排除,属于本质但与题干现象不符的再排除。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其曲折发展(2011年安徽百校联考)某省委大楼曾出现过一副“赠省委诸公”对联:“歧路亡羊,滑下去,便是修正主义烂泥坑;悬崖勒马,改过来,还算无产阶级当权派。”此场景应该出现在()A新中国成立初期B三大改造时期C“大跃进”时期 D“文革”时期解析:根据材料中“修正主义”“无产阶级当权派”等极“左”言论,可以判断这一场景应该出现在“文革”时期。答案:D 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其曲折发展要点3列表比较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度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资产阶级的议会制都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从形式上看有某些相似之处,都是由定期选举产生的代表或议员组成,都是属于一种间接民主(代议制民主),但二者有着本质区别。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其曲折发展比较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西方议会制经济基础不同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之上的,为维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是维护资产阶级私有制的工具行使权利的主体不同通过选举产生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利益,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是人民议会是协调资产阶级内部利益关系的场所。议员由竞选产生,竞选则是以金钱为后盾。议员不对选民负责,不受选民监督,选民无权撤换议员。议员都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二者的权力和活动原则不同实行民主集中制,是立法机关,同时又有权组织行政、审判、检察机关,这些机关受它监督、对它负责,不受任何机关的制约。人民代表大会处于全权性的地位,集中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一般是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组织起来。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互相制约,彼此平衡,以便协调和平衡资产阶级内部各集团的利益,维护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其曲折发展典例3(2011年江苏南京模拟)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观摩了西安城郊的一个村庄村委会选举后说:“我了解到,像其他遍及中国的近50万个村庄一样,你们很快就要通过选举推举你们当地的领导只要有选举,人民就有决定权你们的成就是一个窗口。”这个“窗口”是指()A人民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B为政府机构的产生提供依据C直接选举制度全面推行D基层民主得以进一步扩大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其曲折发展解析这是关于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情景的描述,说明基层民主得以进一步扩大。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实现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故A项错误;农村基层选举和政府机构无关,也不能说明直接选举全面展开,故B、C两项错误。答案D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其曲折发展此类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做此类题关键是要有准确扎实的基础知识。在获取材料有效信息后,运用掌握的基础知识就可以排除错误的选项,选出正确的答案。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其曲折发展(2010年徐州模拟)建国初期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在政协会议上说:“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所谓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同时我们亦不同于苏联及东欧各国的政权治权合一的制度。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这是理论与实际一致的一种制度。”这个“新制度”指的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一国两制”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其曲折发展解析:“人民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揭示了这个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该制度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答案:A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其曲折发展易错点1对1954年宪法认识不清【易错点导析】1954年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律保障,反映了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根本要求。它与共同纲领最大的不同就是规定了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该宪法颁布时社会主义改造还未完成,故社会主义制度未确立。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其曲折发展典例1 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A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确立C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D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错因分析】本题错选的原因在于对1954年宪法认识不清。【正确解答】A、C两项内容是共同纲领已经确立的总原则。B项要等到1956年三大改造才完成。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为即将开始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选D。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其曲折发展(2011年烟台模拟)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主要是指()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B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C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D中国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其曲折发展【解析】A、D两项与题意时间不符,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于1954年,A应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D应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巩固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成果,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反映了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愿望,提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是“里程碑”。【答案】B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其曲折发展易错点2对“文革”发生的原因及其性质理解不清【易错点导析】“文革”得以发动的根本原因不是党内制度不健全,而是党的“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结果。中国要避免十年“文革”那样的悲剧重演,主要在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并落实依法治国方略,而不单是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其曲折发展典例2 下列推论盛行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大前提: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小前提:17年来,资本主义正在各个领域全面复辟;结论: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通过公开地、全面地、由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因此“文化大革命”是真正的革命。这个推论()A大小前提与结论都正确B大前提正确,小前提与结论错误C小前提正确,大前提与结论错误D大小前提与结论都是错误的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其曲折发展【错因分析】易错选A,错选A项的原因主要是对“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及其本质认识不清。错误地认为“文革”期间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仍是主要矛盾,从而认为大小前提及结论正确。【错因分析】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转变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只是局部矛盾,不具备全面性,由于主要矛盾的判断失误,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也是错误的,其性质是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的内乱,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革命。正确答案为D。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其曲折发展下图是刘少奇被迫害致死案。这起十年动乱期间,中共历史上最大的冤假错案留给我们的主要教训是()A必须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B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C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D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其曲折发展【解析】“文革”期间刘少奇被迫害致死,反映出对民主与法制的严重践踏,因而新时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是要保障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这也是“文革”给我们的教训。【答案】D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其曲折发展视角一追踪社会热点1982年新宪法颁布30周年1982年12月4日,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颁布了我国新的宪法。新宪法是在1954年第一屈全国人大会议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以后几次修改的基础上制定的。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其曲折发展1978年,邓小平曾说:“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这主要反映了()干部队伍官僚主义严重我国还没有出台社会主义法律一些党员干部的法律意识淡薄亟待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ABCD解析将邓小平的话与所学相结合进行判断,可排除,1954年我国就出台了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答案B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其曲折发展视角二关注新史观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历程的宏大视野下考查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任何一个国家的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都和本国国情密切相关,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不例外。从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历程、民主制度与国情相适应等角度可以针对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进行命题。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其曲折发展(2011年陕西宝鸡模拟)2009年,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耐斯比特在他的新著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这里的“中国没有陷入争斗的局面”和“一党体制”是指()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其曲折发展解析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职能是民主协商、政治监督,符合材料的表述。答案B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其曲折发展视角三新材料新情境(2010年浙江台州模拟)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A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B“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C“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D“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其曲折发展解析由材料中的“协助”“反映意见和提出建议”等信息不难判断,1954年政协已不再代行全国人大职权,而是转变成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机构。答案C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其曲折发展1(2012年浙江省杭州高中月考)张导演想创作一部电视政论片建国初期的政治建设(19491956),下列题材可以入选该片的有()历史新纪元开国大典以和平代替武力告台湾同胞书发表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新阶段不结盟新中国外交工作的开端ABC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建国初期的政治建设”可知只有符合题意,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于改革开放后,项为外交方面的政策。故选A。答案:A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其曲折发展2有外国记者报道:“(中国)有选举权的公民都集中在会场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投自己最信任的人一票,选出领导者。选举结果公布后,人们欢呼雀跃,燃放鞭炮,场面让人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此种场面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实施了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解析:古雅典实行公民政治、直接选举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使得乡村基层民主选举激发了广大农民的政治热情,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答案:B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其曲折发展3美国学者伦德伯格说:“美国实际上只有一个单独的党,即财主党。”毛泽东曾提出,新中国如“大厦将建,独木难支”。据此能够获取到的信息是()A在美国,谁能够使广大人民致富谁就是能够执政的“财主党”B美国两党在承认对方代表利益集团的前提下有合并为一党的趋向C实行多党制,轮流执政,是我们的一贯主张D民主党派与共产党认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民主共和政体,坚持共产党领导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其曲折发展解析:西方国家的政党所关心的是各自所代表集团的利益,而不是广大人民的利益。实质上无论谁在台上,实行的政策都大同小异,都不会改变资产阶级专政的实质。所以A、B不正确。在中国,多党合作的关系是一种政治合作,是共产党执政、各民主党派共同参政的关系,所以C也不正确。D项所述是形成多党合作坚实的政治基础。答案:D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其曲折发展41965年11月全国批判海瑞罢官,欧阳钦直言反对:“这样批判,以后谁还敢研究历史?”“文革”中他受到残酷迫害而不屈。对此有人赋诗道:“荦荦大端侪辈少,铮铮铁骨几人同。”对上述图文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A批判海瑞罢官标志着“文革”的开始B欧阳钦对海瑞罢官的批判是中肯的C形势表明清除修正主义在党内的影响非常必要D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是“文革”带来的最深刻的教训解析:把敢讲真话、铮铮铁骨的欧阳钦打成“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充分反映了民主法制不健全和名存实亡。答案:D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其曲折发展5歌曲爱我中华中唱到:“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实行了()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解析:“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说明我国实行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案:A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其曲折发展6(2011年青岛模拟)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组成部分。我国各民族团结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材料二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谈话,具体阐述了和平统一祖国的“九条方针”,指出:“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1)当前,我国有五大省级民族自治区,成立最早的是哪一个?(2)材料一中的“自治”与材料二中的“自治”有何异同?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其曲折发展解析:第(1)问,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5月1日成立于王爷庙(今兴安盟乌兰浩特),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区。第(2)问,注意两则材料的提出的背景和实质。材料一的范围是民族自治区,材料二是针对台湾地区。比较异同时找准切入点,可以根据自治程度、社会制度、国家统一等角度比较。答案:(1)内蒙古自治区。(2)相同:都享有自治权,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的性质。不同:自治程度不同:特别行政区有高度的自治权,而民族自治区有“一定的自治权”。社会制度不同: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民族自治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解决的问题不同:特别行政区是为了实现中国和平统一而设立的,民族自治区是为了解决民族问题,实现各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愿望而设立的。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其曲折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