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2课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上传人:he****18 文档编号:240733387 上传时间:2024-05-03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3.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2第2课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必修2第2课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必修2第2课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前复习:课前复习:1 1、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经历了、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经历了三个阶段:三个阶段:_、_ _、_ _ 。2 2、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原始社、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原始社会会 _、奴隶社会奴隶社会 _ _、封建社会、封建社会 _ _ 3 3、促使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不断演变、促使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不断演变的根本原因是的根本原因是_。第第2 2课课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课程标准:了解古代中国农业课程标准: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经济的基本特点精耕细作的含义精耕细作的含义 精耕细作是现代人对精耕细作是现代人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综合技术体系,包括包括改善农业环境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的一系列改善农业环境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的一系列技技术措施术措施。精耕细作的基本要求是在遵守客观规律。精耕细作的基本要求是在遵守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争取高产。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争取高产。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主要特点,也是中,也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关键因素。2 2.什么是小农经济?何时出现?有何特点?什么是小农经济?何时出现?有何特点?1 1.小农经济是怎样形成的?(原因)小农经济是怎样形成的?(原因)3.3.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情况是怎样的?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情况是怎样的?问题探究:问题探究:(阅读课文,(阅读课文,分组分组讨论)讨论)4 4.小农经济有何优点与缺点?小农经济有何优点与缺点?一、小农经济的形成一、小农经济的形成一、小农经济的形成一、小农经济的形成a.a.战国时铁犁牛耕出现战国时铁犁牛耕出现b.b.封建土地封建土地所所有制确立有制确立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调整1 1、形成条件(原因):、形成条件(原因):什么是小农经济?什么是小农经济?何时出现?何时出现?有何特点?有何特点?小农经济的概念小农经济的概念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模式。生产单位生产单位生产领域生产领域生产目的生产目的生产组织形式:生产组织形式:生产领域:生产领域:生产目的:生产目的:生产技术:生产技术:小农经济何时出现?小农经济何时出现?有何特点?有何特点?2 2、特点:、特点:战国时期战国时期以家庭为单位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结合农业和手工业结合自给自足自给自足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个体、分散个体、分散)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男耕女织为生活和交税为生活和交税自给自足自给自足精耕细作精耕细作3 3、作用:、作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单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单位推动着传统农业向精耕细作的推动着传统农业向精耕细作的 方向发展方向发展是封建社会长期延续和发展缓慢的是封建社会长期延续和发展缓慢的 重要原因重要原因思考:思考: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情况是怎样的?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情况是怎样的?在封建土地所有制之下,农民占有小在封建土地所有制之下,农民占有小块土地,地主占有大量的土地。地主将土块土地,地主占有大量的土地。地主将土地租给农民耕种,农民要向地主缴纳沉重地租给农民耕种,农民要向地主缴纳沉重的地租。农民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充分挖的地租。农民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充分挖掘土地的增产潜力,提高产量。掘土地的增产潜力,提高产量。小农经济有何优点与缺点?小农经济有何优点与缺点?优点:农民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优点:农民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缺点:经济力量比较薄弱,很难扩缺点:经济力量比较薄弱,很难扩 大生产规模。大生产规模。A、农民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能支配一部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具有生产积极性。B、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耕作技术,尽可能地,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促进精耕细作的农业的发展。进精耕细作的农业的发展。C、封建政府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明智的统治者为保证财源,明智的统治者大都大都采取重农政策采取重农政策。了解:小农经济了解:小农经济发展发展的原因(条件)的原因(条件)A A 在封建社会,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推动在封建社会,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推动着传统农业向精耕细作的方向发展;着传统农业向精耕细作的方向发展;B B 关系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关系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是两千多年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 发展的经济基础。发展的经济基础。(1)(1)积极:积极:评价评价a a 分散性: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分散性: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难以扩大生,难以扩大生产规模产规模;b b 封闭性:生产目的为生活和交税,自给自足封闭性:生产目的为生活和交税,自给自足,难以实现农产品商品化难以实现农产品商品化;c c 脆弱性:负担沉重,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非常脆弱性:负担沉重,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非常有限有限,容易破产,容易破产;d d 落后性:不利于技术革新,催生容易满足的社落后性:不利于技术革新,催生容易满足的社会心态和民族性格;在封建社会后期成为阻碍会心态和民族性格;在封建社会后期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2 2)消极)消极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从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从耕地面积的耕地面积的扩大、土地利用率的提高、土地生产扩大、土地利用率的提高、土地生产率的提高、选良育种、掌握农时率的提高、选良育种、掌握农时这这几几个方面概括精耕细作农业的突出成就。个方面概括精耕细作农业的突出成就。二、精耕细作农业的突出成就二、精耕细作农业的突出成就1 1、扩大耕地面积、扩大耕地面积方式:荒地开垦方式:荒地开垦-圩田(围湖造田)、圩田(围湖造田)、火耕(放火烧山)。火耕(放火烧山)。材料:材料: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 温庭筠温庭筠烧歌烧歌忆昨深山里,终朝看火耕忆昨深山里,终朝看火耕 刘禹锡刘禹锡你怎样看待你怎样看待围湖造田、围湖造田、放火烧山?放火烧山?对当前发展农业有何启示?对当前发展农业有何启示?提高科技含量、环保、节约资源提高科技含量、环保、节约资源破坏了生存环境破坏了生存环境2 2、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土地复种土地复种间作;套种;轮作复种间作;套种;轮作复种耕作制度耕作制度两年三熟制;两年三熟制;一年两熟制;一年两熟制;一年三熟制一年三熟制3 3、提高土地的生产率、提高土地的生产率耕作方面:革新农具(耕作方面:革新农具(石犁石犁 铁犁铁犁 耧犁耧犁 曲辕犁曲辕犁););耧耧犁犁汉代赵过发明的耧车唐朝曲辕犁唐朝曲辕犁长直辕犁长直辕犁 三处重要改进:一是把三处重要改进:一是把长直长直辕改成辕改成短曲辕短曲辕,犁架变小,便犁架变小,便于回转,节省畜力;二是增加了于回转,节省畜力;二是增加了犁评犁评,使犁箭可上可下,可以使犁箭可上可下,可以适应适应深耕和浅耕深耕和浅耕的不同需要;三是改进了的不同需要;三是改进了犁壁犁壁,将翻起的土推到一将翻起的土推到一旁,并能翻覆土块,断绝草根生长。这是唐朝劳动人民对耕犁的重旁,并能翻覆土块,断绝草根生长。这是唐朝劳动人民对耕犁的重大改进,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大改进,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它它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定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定型型。耕作方面:革新农具(耕作方面:革新农具(石犁石犁 铁犁铁犁 耧犁耧犁 曲辕犁曲辕犁););耕作技术提高(耕作技术提高(中耕中耕)。)。兴修水利工程(兴修水利工程(都江堰、郑国渠都江堰、郑国渠););发明灌溉工具(发明灌溉工具(魏晋魏晋翻车、唐朝翻车、唐朝 筒车筒车、宋朝、宋朝-高转筒车高转筒车、明清明清-风力水车风力水车)。)。排灌方面:排灌方面:水旱从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不知饥馑,时无荒年,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谓之天府。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而是都江堰。(余秋雨余秋雨)李冰父子李冰父子李冰父子李冰父子曹魏的翻车曹魏的翻车(龙骨翻水车)(龙骨翻水车)宋朝的高转筒车宋朝的高转筒车明清的风力水车明清的风力水车施肥方面:施肥方面:粪肥和绿肥(粪肥和绿肥(商周商周););后来后来不断扩不断扩大肥料来源、合理用肥。大肥料来源、合理用肥。4、选良育种选良育种 主要有穗选法、株选法主要有穗选法、株选法5 5、掌握农时、掌握农时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二十四节气歌气歌春春雨惊春清谷天雨惊春清谷天 夏夏满芒夏暑相连满芒夏暑相连秋秋处露秋寒霜降处露秋寒霜降 冬冬雪雪冬小大寒雪雪冬小大寒根据节气来安排生产根据节气来安排生产二十四节气具体见课本二十四节气具体见课本P8(P8(部分含义部分含义):惊惊 :被雷惊醒。:被雷惊醒。清明:天气晴朗温暖,草木发芽。清明:天气晴朗温暖,草木发芽。谷雨:雨量明显增多,促进谷类作物生长。谷雨:雨量明显增多,促进谷类作物生长。小满:夏熟作物,子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小满:夏熟作物,子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芒种:芒种:6月月5号号-6月月7号,表示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割。号,表示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割。处暑:处是终止躲藏之意。处暑:处是终止躲藏之意。白露:昼夜温差大。白露:昼夜温差大。霜降:天气日渐寒冷,有白霜出现。霜降:天气日渐寒冷,有白霜出现。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4.土地制度:地主土地制度:地主土地私有制土地私有制为主导为主导1.主要耕作方式:以主要耕作方式:以铁犁牛耕铁犁牛耕为主为主;2.主要生产特点:精耕细作主要生产特点:精耕细作;3.主要组织形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主要组织形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农夫蚤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叔粟,此其分事也。农夫蚤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叔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麻丝葛绪,綑布参,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麻丝葛绪,綑布参,此其分事也。此其分事也。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这种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其形成的因素有哪些?生产方式有何特点?其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小农经济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特点: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或男耕女织);经营规模小;手工业相结合(或男耕女织);经营规模小;自给自足。自给自足。因素:因素:铁犁牛耕技术出现及普及;封建土地所铁犁牛耕技术出现及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有制确立。2.2.结合下面材料,说明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结合下面材料,说明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经营形式为什么起到推动农业精耕细的经营形式为什么起到推动农业精耕细作的作用。作的作用。今也农夫之所以蚤出暮入,耕稼今也农夫之所以蚤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叔粟,而不敢怠倦者,树艺,多聚叔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倦。这则材料既反映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这则材料既反映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又真实具体地记述了当时的农民为了吃饭而艰苦又真实具体地记述了当时的农民为了吃饭而艰苦劳动,改进农业技术的情景。在小农经济的经营劳动,改进农业技术的情景。在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下,自耕农和佃农都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方式下,自耕农和佃农都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然而,个体小农的经济力量比较薄弱,很难扩大然而,个体小农的经济力量比较薄弱,很难扩大生产规模。为了解决温饱问题,他们只能在小块生产规模。为了解决温饱问题,他们只能在小块土地上实行集约经营,加大投入,精耕细作,充土地上实行集约经营,加大投入,精耕细作,充分挖掘土地的增产能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以分挖掘土地的增产能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以解决一家数口的生计。所以,小农经济的经营方解决一家数口的生计。所以,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起到了推动农业精耕细作的作用。式起到了推动农业精耕细作的作用。3 3、课本、课本P7P7资料浏览:你怎样看待古代的圩田现象?资料浏览:你怎样看待古代的圩田现象?圩田扩大了粮田面积,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但也改变圩田扩大了粮田面积,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但也改变了生态环境。了生态环境。4 4、课本、课本P8P8链接阅读:曲辕犁的发明,对于古代农业的发链接阅读:曲辕犁的发明,对于古代农业的发展有何意义?展有何意义?意味着牛耕技术获得重大改进,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生意味着牛耕技术获得重大改进,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产力。5 5、课本、课本P8P8链接阅读:二十四节气与古代农业的发展之间链接阅读:二十四节气与古代农业的发展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有着怎样的关系?既是古代中国为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而制定,又推动既是古代中国为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而制定,又推动了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影响至今。了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影响至今。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仙配是中国神话故事,其中有歌词唱到:七仙女:书上的鸟儿成双对七仙女:书上的鸟儿成双对 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七仙女: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七仙女: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 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 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张幼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张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朝令而暮改。晁错论贵粟疏请回答:(1)董永和七仙女的生活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活方式?你能说说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吗?(2)以上两则材料哪个更能反映小农的生产生活状况?请你依据材料归纳汉代农民的生存状况。(1)董永和七仙女的生活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什)董永和七仙女的生活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活方式?你能说说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吗么生活方式?你能说说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吗?生活方式:男耕女织。特点:自给自足;以家生活方式:男耕女织。特点:自给自足;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封闭性;分散性。庭为生产单位;封闭性;分散性。(2)以上两则材料哪个更能反映小农的生产生)以上两则材料哪个更能反映小农的生产生活状况?请你依据材料归纳汉代农民的生存状活状况?请你依据材料归纳汉代农民的生存状况。况。材料二。状况:劳动艰辛,生活艰难;赋税和材料二。状况:劳动艰辛,生活艰难;赋税和徭役负担沉重;承受压迫和剥削的同时还时常徭役负担沉重;承受压迫和剥削的同时还时常遭遇天灾。遭遇天灾。7 7、思考:思考:有人说:孟姜女的传说反映了政治有人说:孟姜女的传说反映了政治压迫,白蛇传的故事反映了宗教冲突。而压迫,白蛇传的故事反映了宗教冲突。而牛牛郎郎织织女的传说典型地反映了女的传说典型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经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特点,济的特点,这主要是指这主要是指A A、农民深受以王母娘娘为代表的统治者的剥削、农民深受以王母娘娘为代表的统治者的剥削B B、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经营方式、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经营方式C C、纺织业是最主要的生产部门、纺织业是最主要的生产部门D D、自给自足的田庄经济占主导地位、自给自足的田庄经济占主导地位8、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籍田”;三月后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DC9、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A、东汉 B、曹魏C、唐朝 D、北宋1010、(、(0505天津天津1919)A A 谷物加工谷物加工 汲水汲水 耕地耕地 耕地耕地B B 耕地耕地 汲水汲水 耕地耕地 灌溉灌溉C C 耕地耕地 汲水汲水 耕地耕地 谷物加工谷物加工D D 谷物加工谷物加工 耕地耕地 耕地耕地 灌溉灌溉11、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主,主要是因为A.统治者的雄才大略B.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C.农民起义不断爆发D.中国“民本思想”和“农本思想”的影响B12、汉代以后,我国农具改革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是()A.铁农具的使用 B.牛耕的出现 C.曲辕犁的发明 D.筒车的发明使用13、商周时期我国的农业生产主要采取大规模简单协作的生产方式,这是由于()A.良好的社会道德秩序 B.低下的生产力水平 C.抵御自然灾害的要求 D.奴隶制的生产方式CB、我国进入文明时代以后农业生产工具、我国进入文明时代以后农业生产工具耒耜耒耜 仍是重要的生产工具仍是重要的生产工具商周时期青铜工具广商周时期青铜工具广 泛使用泛使用春秋时期铁农具开始出现,到战国春秋时期铁农具开始出现,到战国 时期普遍推广时期普遍推广铁农具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铁农具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 率,正确的是(率,正确的是()A.B.A.B.C.D.C.D.活学活用活学活用、关于小农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关于小农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A.出现于春秋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出现于春秋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经营 B.B.是我国古代主要的生产方式是我国古代主要的生产方式 C.C.男耕女织是其基本特征男耕女织是其基本特征 D.D.有利于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谓之天府。”这则材料是对哪一个水利工程这则材料是对哪一个水利工程的最高评价(的最高评价()A A、春秋时期的芍陂、春秋时期的芍陂 B B、西汉的白渠、西汉的白渠C C、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D D、汉代治理黄河、汉代治理黄河、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精耕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男耕女织男耕女织”式的式的经营方式经营方式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 A.B.C.D.A.B.C.D.B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