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课件

上传人:dfg****19 文档编号:240732346 上传时间:2024-05-03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8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松 竹 梅 岁 寒 三 友桃 李 杏 春 风 一 家 将下列这副春联补充完整松 竹 梅 “四君子四君子”是是梅、兰、菊、梅、兰、菊、竹竹的合称。所谓君子,是对人的美称,的合称。所谓君子,是对人的美称,比喻人格高尚,学识高深,举止文雅。比喻人格高尚,学识高深,举止文雅。文人画家寄寓感情,把梅兰竹菊比作文人画家寄寓感情,把梅兰竹菊比作四君子,予以人格化。四君子,予以人格化。梅花梅花冲寒斗雪,冲寒斗雪,有冰肌玉骨之姿,先众花而报春;有冰肌玉骨之姿,先众花而报春;兰兰生群山深谷,不慕荣利,长叶临风潇生群山深谷,不慕荣利,长叶临风潇洒;洒;菊花菊花不与群花争艳,深秋独傲霜不与群花争艳,深秋独傲霜枝。枝。竹竹-更更以其虚心挺直、高风亮节的特性,以其虚心挺直、高风亮节的特性,成为了我们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虚怀若谷、发奋进取的崇高中华民族虚怀若谷、发奋进取的崇高气节气节的象征。的象征。“未出土时先有节,纵凌云处亦虚未出土时先有节,纵凌云处亦虚心。心。”的竹早就是的竹早就是文坛盛宴的座上宾。文坛盛宴的座上宾。有人无竹不能活有人无竹不能活v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v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v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据有关史料说,他在自己的寓所周围种了许多竹子,无论据有关史料说,他在自己的寓所周围种了许多竹子,无论冬夏,晴雨,晨昏,他都要仔细观察竹子,研究其在不同的季冬夏,晴雨,晨昏,他都要仔细观察竹子,研究其在不同的季节、不同天气里的变化和姿态。时间久了,他墨绘的竹子,幅节、不同天气里的变化和姿态。时间久了,他墨绘的竹子,幅幅动人,富有生气。他的一个好友曾题诗赞叹:幅动人,富有生气。他的一个好友曾题诗赞叹:“与可画竹时,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胸中有成竹。”这就是说,与可在落笔前,就把竹子的形象孕这就是说,与可在落笔前,就把竹子的形象孕育在心中了,即育在心中了,即“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书法书法:擅长行书、草书,与:擅长行书、草书,与黄庭黄庭坚、米芾、蔡襄坚、米芾、蔡襄合称为合称为“宋四家宋四家”。绘画绘画:是文人画的开创者之一,:是文人画的开创者之一,有有枯木怪石图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竹石图等传世。等传世。赋赋:把古文引进赋体的创作,他:把古文引进赋体的创作,他的的赤壁赋赤壁赋与欧阳修的与欧阳修的秋声秋声赋赋同为文赋的代表作。同为文赋的代表作。词:词:是开宗立派的大家,首开豪放派词风,是开宗立派的大家,首开豪放派词风,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的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合称代表,合称“苏辛苏辛”。诗歌:诗歌:提高了宋诗的质量提高了宋诗的质量,成为北宋诗坛成为北宋诗坛骄傲骄傲。散文:散文: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为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唐宋八大家家”领衔人物。领衔人物。词词:是开宗立派的大家,首开:是开宗立派的大家,首开豪放派词风,与辛弃疾同为豪豪放派词风,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合称放派的代表,合称“苏辛苏辛”。诗歌诗歌:提高了宋诗的质量:提高了宋诗的质量,成成为北宋诗坛骄傲。为北宋诗坛骄傲。散文散文: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为为“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领衔人物。领衔人物。文与可文与可(10181079),),苏轼的表兄弟苏轼的表兄弟,墨竹画派的代表人物,神宗熙宁八年(墨竹画派的代表人物,神宗熙宁八年(1075)出任洋州(今陕西洋县)知州。出任洋州(今陕西洋县)知州。元丰二年元丰二年(1079)正月)正月改知湖州(今浙江湖州)赴任途改知湖州(今浙江湖州)赴任途中死于陈州(今河南淮阳)。文与可在洋州时,中死于陈州(今河南淮阳)。文与可在洋州时,苏轼苏轼先为密州知州(今山东诸城),后改徐州先为密州知州(今山东诸城),后改徐州知州,知州,元丰二年三月元丰二年三月又任湖州知州,这时文已又任湖州知州,这时文已去世。去世。七月七日苏轼晾晒书画时,见到文与可在洋七月七日苏轼晾晒书画时,见到文与可在洋州赠他的州赠他的“偃竹图偃竹图”,睹物思人,悲不自禁,睹物思人,悲不自禁,乃写一情深意切,悲恻动人之文。乃写一情深意切,悲恻动人之文。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及文言句式特征;2、通过阅读人物的的几个事件,、通过阅读人物的的几个事件,把握人物形象;把握人物形象;3、学习记人、叙事的双重写法,、学习记人、叙事的双重写法,理解文中阐发的理解文中阐发的“胸有成竹胸有成竹”、“心心手相应手相应”的道理。的道理。一、述文与可绘画理论与自己的心一、述文与可绘画理论与自己的心得体会。得体会。二、叙二人诗歌赠答、书札往来,二、叙二人诗歌赠答、书札往来,交代交代筼筜筼筜谷偃竹图谷偃竹图的由来。的由来。三、述作记缘由,抒悲怆之情。三、述作记缘由,抒悲怆之情。结构分析结构分析提要钩玄提要钩玄解读第一段:解读第一段:一一.翻译下列句子翻译下列句子1.自蜩腹蛇自蜩腹蛇蚹蚹生而有之也。生而有之也。从蝉破壳而出、蛇长出鳞一样的状态,直从蝉破壳而出、蛇长出鳞一样的状态,直至像剑拔出鞘一样长到八丈高,都是一生长就至像剑拔出鞘一样长到八丈高,都是一生长就有的。有的。2.夫既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不学之过也。不学之过也。既然心里明白这样做的道理,但不能做到既然心里明白这样做的道理,但不能做到这样,是由于内外不一,心与手不相适应,这这样,是由于内外不一,心与手不相适应,这是没有学习的过错。是没有学习的过错。解读第一段:解读第一段:一一.翻译下列句子翻译下列句子3.平居自视了然,平居自视了然,岂独竹乎?岂独竹乎?平常自己认为很清楚,可事到临头忽平常自己认为很清楚,可事到临头忽然又忘记了,难道只有画竹才是如此吗?然又忘记了,难道只有画竹才是如此吗?4.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则非耶则非耶?如今您寄托意蕴在这幅竹画上,我认如今您寄托意蕴在这幅竹画上,我认为您是深知道理的人,难道不是吗?为您是深知道理的人,难道不是吗?”解读第一段:解读第一段:二二.思考下列问题思考下列问题1.本段可分几层?各写了什么?本段可分几层?各写了什么?三层。三层。文与可的绘画理论。文与可的绘画理论。自己学习与可画论的心得。自己学习与可画论的心得。引用苏辙的话,引用苏辙的话,指出与可绘画技艺指出与可绘画技艺的精妙、深邃。的精妙、深邃。解读第一段:解读第一段:三三.思考下列问题思考下列问题2.本段所阐发的创作思想主要是什么?本段所阐发的创作思想主要是什么?3.本段引用苏辙本段引用苏辙墨竹赋墨竹赋语句的作用是什么?语句的作用是什么?胸有成竹、心手相应胸有成竹、心手相应进一步突出文与可画艺高进一步突出文与可画艺高妙,及自己对他的敬仰之情和妙,及自己对他的敬仰之情和知己之感。知己之感。阅读思考阅读思考1、文章题为、文章题为“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但真正写画竹的不多。为什么这样安排内容和结但真正写画竹的不多。为什么这样安排内容和结构?构?2、文中记叙了文与可的哪些事情,塑造了、文中记叙了文与可的哪些事情,塑造了文与可怎样的个性特点文与可怎样的个性特点?3、叙事中融注感情,此文对文与可表达了叙事中融注感情,此文对文与可表达了哪些感情?哪些感情?4、文章是怎样来表达这种感情?、文章是怎样来表达这种感情?5、归纳文章主旨、归纳文章主旨 先议先议“胸有成竹胸有成竹”的绘画理论,这是画的绘画理论,这是画谷谷偃竹图偃竹图的基础;中间是叙二人的诗歌赠答,的基础;中间是叙二人的诗歌赠答,书札往来,交待书札往来,交待偃竹图偃竹图的由来和有关趣事;的由来和有关趣事;后是写见画思人,抒发悲怆之情,后是写见画思人,抒发悲怆之情,通篇以画相通篇以画相串,以怀念友情为中心,显得形散神不散,做串,以怀念友情为中心,显得形散神不散,做到了自由挥洒和谨守章法的完善结合到了自由挥洒和谨守章法的完善结合。阅读思考阅读思考1、文章题目为、文章题目为“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但真正写画竹的不多。为什么这样安排内容但真正写画竹的不多。为什么这样安排内容和结构?和结构?散而不乱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气脉中贯2、文中记叙了文与可的哪些事情,塑造了文与、文中记叙了文与可的哪些事情,塑造了文与可怎样的个性特点可怎样的个性特点?3)、与可赠画给作者,作者还之以诗,可见)、与可赠画给作者,作者还之以诗,可见对挚友情谊之深,为人的无拘、率直对挚友情谊之深,为人的无拘、率直。文中通过三件轶事表现文怀可的个性:文中通过三件轶事表现文怀可的个性:1)将求画者送来的缣素视为袜材,对求画者多)将求画者送来的缣素视为袜材,对求画者多不感自得而觉讨厌。不感自得而觉讨厌。脱俗,淡泊。脱俗,淡泊。2)、作者与文与可关于)、作者与文与可关于“万尺竹万尺竹”之辩,由诗之辩,由诗书往来之中,既见其才情过人,又见风趣,旷达。书往来之中,既见其才情过人,又见风趣,旷达。3、叙事中融注感情,此文对文与叙事中融注感情,此文对文与可表达了哪些感情?可表达了哪些感情?对他的艺术造诣的对他的艺术造诣的钦敬之情钦敬之情,对他的为官清廉、淡泊名利、不图对他的为官清廉、淡泊名利、不图享乐的享乐的称赞之情,称赞之情,对他的去世极大的对他的去世极大的悲痛之情悲痛之情。不是直接表达,而是借助对二人不是直接表达,而是借助对二人零碎的零碎的往事回忆往事回忆,捕捉往事中二人思,捕捉往事中二人思想和感情交流过程中发生的心灵相通想和感情交流过程中发生的心灵相通的点点的点点琐事趣事琐事趣事,在,在“乐乐”事的叙述事的叙述中凸现二人的亲密无间的关系,而这中凸现二人的亲密无间的关系,而这个个“乐乐”又与失友的又与失友的“悲悲”形成了形成了反反差差,更显其悲,愈见其动人。,更显其悲,愈见其动人。同时作者还借助同时作者还借助典故典故抒发感情,抒发感情,最后还利用最后还利用故人遗物故人遗物来引发哀思,来引发哀思,直直接抒发感情。接抒发感情。4、文章是怎样来表达这种感情?、文章是怎样来表达这种感情?乐事琐事乐事琐事典故、遗物典故、遗物直接抒情直接抒情情深意切,悲恻动人情深意切,悲恻动人反差反差散而不乱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气脉中贯 总结总结文与可的绘画理论,文与可的绘画理论,陈述陈述自己自己对对“胸有成竹胸有成竹”和和“心手相应心手相应”创作创作思想的理解,思想的理解,指出指出“艺艺”与与“道道”的的密切关系。又密切关系。又通过叙述通过叙述文与可的文与可的轶事轶事和二人间的和二人间的交往交往,表现表现了他的品德、了他的品德、个性,因旧谊深厚,故睹物思人,个性,因旧谊深厚,故睹物思人,抒抒发发深切的悼念之情。深切的悼念之情。5、归纳文章主旨、归纳文章主旨课堂练习课堂练习掌握重点词语1、为、为墨竹赋墨竹赋以以遗遗与可与可2、投、投诸诸地而骂地而骂3、以为、以为口实口实4、而读书者、而读书者与与之之5、余因而、余因而实实之之6、月落庭空影、月落庭空影许许长:长:7、近、近语语士大夫:士大夫:8、因因以所画以所画筼筜谷偃竹筼筜谷偃竹遗予遗予9、而余亦载与可、而余亦载与可畴昔畴昔戏笑之言者戏笑之言者给与,馈赠。给与,馈赠。兼词,之于。兼词,之于。话柄。话柄。许可,同意。许可,同意。证实。证实。代词,如此的,这样的。代词,如此的,这样的。动词,对某某说。动词,对某某说。副词,就。副词,就。从前。从前。指出下列语句的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指出下列语句的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1、与可与可没没与陈州与陈州2、少少纵即逝矣纵即逝矣1、初不自初不自贵重贵重2、月落庭空影月落庭空影许许长长3、废废卷而哭失声卷而哭失声4、吾将吾将以为以为袜袜5、发发函得诗函得诗6、而读书者而读书者与与之之7、以书以书遗遗余曰余曰通通“殁殁”,死亡,死亡 通通“稍稍”,稍微,稍微 古:以古:以为贵重为贵重;今,价值高;今,价值高许,古:这样;今,也许许,古:这样;今,也许古:停下,放下;今,废弃古:停下,放下;今,废弃古:把古:把当作;今,认为当作;今,认为古:打开;今:发送古:打开;今:发送 古:赞成;今:给,和古:赞成;今:给,和 古:赠送;今:遗失古:赠送;今:遗失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的现象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的现象(1)吾将买田而归)吾将买田而归老老焉焉(2)余因而余因而实实之之(3)与可与可厌厌之之(4)自自蜩腹蛇蚹蜩腹蛇蚹以至于以至于剑拔剑拔十寻者十寻者(5)初不自初不自贵重贵重形容词做动词形容词做动词,老,养老,老,养老形容词做动词形容词做动词,实,证实,实,证实形容词做动词形容词做动词,厌,厌恶,厌,厌恶名词作状语,蜩腹蛇腹,像蝉破壳而出,蛇腹长出鳞名词作状语,蜩腹蛇腹,像蝉破壳而出,蛇腹长出鳞一样。一样。剑拔,像剑拔出鞘一样剑拔,像剑拔出鞘一样意动用法意动用法,贵重,以,贵重,以为贵重,觉得为贵重,觉得贵重贵重“为为”的意义和用法的意义和用法1、今画者乃节节而、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为之之2、子由、子由为为墨竹赋墨竹赋以遗与可曰以遗与可曰3、余、余为为徐州徐州4、而予、而予以为以为有道者有道者5、吾将、吾将以为以为袜袜(动词,描画,勾勒。动词,描画,勾勒。)(动词,写作)(动词,写作)(当、做,可译为到某地做官)(当、做,可译为到某地做官)(动词,认为)(动词,认为)(以之为,把(以之为,把当作当作 )“然然”“以以”“之之”的意义和用法的意义和用法1、然然自视了自视了然然予不能予不能然然也也然然二百五十匹绢二百五十匹绢2、以以因因以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与可与可以以书遗予曰书遗予曰吾将吾将以以为袜为袜3、之之竹竹之之始生始生一寸一寸之之萌耳萌耳生而有生而有之之也也临事忽焉丧临事忽焉丧之之士大夫传士大夫传之之而读书者与而读书者与之之的样子的样子这样这样然而然而把把把把把把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的代词,代节叶代词,代节叶语气助词,补足音节语气助词,补足音节代词,指与可之言代词,指与可之言代词,代轮扁讲的道理代词,代轮扁讲的道理1、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不学之过也。2、足相蹑于其门、足相蹑于其门3、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4、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5、吾将以为袜、吾将以为袜6、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7、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8、轮扁,斫轮者也、轮扁,斫轮者也9、岂复有竹乎:、岂复有竹乎:10、世岂有万尺竹哉?、世岂有万尺竹哉?判断句判断句定语后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状语后置固定句式固定句式 岂岂乎?:哪里乎?:哪里呢?呢?岂岂哉?:哪里哉?:哪里呢?呢?省略句省略句判断句判断句判断句判断句状语后置状语后置状语后置状语后置指出文言句式指出文言句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