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冷却设备和冷却方式

上传人:1505****484 文档编号:240729108 上传时间:2024-05-03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9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炉冷却设备和冷却方式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炉冷却设备和冷却方式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炉冷却设备和冷却方式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炉冷却设备和冷却方式高炉冷却设备和冷却方式 高炉的冷却高炉的冷却冷却目的 1)保护炉壳。在正常生产时,高炉炉壳只能在低于80的温度下长期工作,炉内传出的高温热量由冷却设备带走85以上,只由约15的热量通过炉壳散失。2)对耐火材料的冷却和支承。高炉内耐火材料的表面工作温度高达1500左右,如果没有冷却设备,耐火材料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被侵蚀或磨损。当耐火内衬被侵蚀后,保护高炉炉壳免受损坏。3)维持合理的操作炉型。使耐火材料的侵蚀内型线接近操作炉型,对高炉内煤气流的合理分布、炉料的顺行起到良好的作用。4)当耐火材料大部分或全部被侵蚀后,炉腰和炉腹能靠冷却设备上的渣皮继续维持高炉生产。冷却方式和介质 目前,高炉冷却介质常用水、空气、气水混合物。即水冷、风冷和气化冷却三种。1)水冷:水的热容量大,导热能力好,且价廉,易得。故首先被广泛用于高炉冷却,尤其工业水冷却。但工业水容易结垢,降低冷却强度,导致冷却设备烧坏;同时水量和能耗均大。2)风冷:由于空气热容量较小,所以风冷一般用于冷却强度要求不大的部位如炉底。3)气化冷却:气化冷却能克服上述水质上的缺点,但不能对热流过大的区域如风口进行有效的冷却且不易检漏。所以尽管用水量仅为常规水冷的1左右、没有水垢且可不靠外界能源工作,现在气冷应用仍不广泛。1.炉壳外部冷却外部冷却-喷水冷却 此法利用环形喷水管或其它形式通过炉壳冷却内衬。高炉在炉役末期冷却器被烧坏或严重脱落时、为维持生产,采用喷水冷却。高炉炉底侧壁和炉缸为碳砖喷水冷却结构;国外也有大高炉炉身、炉腹和炉缸采用碳质内衬配合喷水冷却;还有使用焊有沟槽外套结构冷却炉壳的。为提高喷水冷却效果,必须经常对炉壳进行清洗。冷却设备2.壳内冷却1)插入式冷却器 支梁式水箱 被安装在炉壳与内衬间或内衬中,以增强砖衬的冷却效果。为铸有无缝钢管的楔形冷却器(图1-13)。因此它有支承上部砖衬的作用,并可维持较厚的砖衬;与冷却壁相比重量较轻,便于拆换。它多安装在中型高炉炉身中部用以托砖,常为23层,呈棋盘式布置。上下两层间距600800mm,同一层相距13001700mm。优点:冷却深度较深;缺点:点冷却;炉役后期,内衬工作面易呈凹凸不平,不利炉料下降;开孔多对炉壳强度和密封也带来不利影响。扁水箱 多为铸铁,内部铸有无缝钢管(图1-14)。一般用于炉身和炉腰。亦呈棋盘式布置,有密排式和一般式,后者层距500900mm,同一层相距不超过150500mm。冷却板 其内采用隔板将 冷却水形成一定的流路,有双进四路、双进六路结构型式,图1-15示出双进六路结构型式冷却板。此种冷却板结构的特点:a.适用于高炉高热负荷区的冷却,采用密集式的布置形式,如宝钢1号和2号冷却板层距为312mm;b.冷却板前端冷却强度大,不易产生局部沸腾现象;c.当冷却板前端损坏后可继续维持生产;d.双通道的冷却水量可根据高炉生产状况分别进行调整。图1-13 支梁式水箱图1-14 扁水箱(铸钢)图1-15 双进6路冷却板2)冷却壁 光面冷却壁 用于炉底和炉缸,其厚度为80120mm。(图1-16)镶砖冷却壁 用于炉腹及以上,其厚度包括镶砖在内,一般为250350mm(冷却壁厚度120160mm),肋高为75115mm,现趋于减薄。a)有凸台的异型或“”型冷却壁(图1-17 b,c),用于炉腹以上,普通型冷却壁(图1-17 a)用于炉腹;b)冷却壁宽度为7001500mm,高度视炉壳折点和炉衬情况而定,一般不应大于3000mm;c)冷却壁内部所铸的无缝管一般为 34*5 44.5*6,管子的曲率半径最小为管径的两倍。管距一般在200 250mm范围。它是内部铸有无缝钢管的铸铁板。冷却壁特点:与插入式冷却器相比,不损坏炉壳强度,有良好的密封性;冷却均匀,炉衬内壁光滑;同时异型或“”型冷却壁有支托上部砖衬作用(图1-17b,c)。适宜用于顶压达0.20.25MPa的高炉。它损坏时不能更换,故需辅以喷水冷却;此外也不宜厚炉墙。冷却壁发展(图118 新日铁四代冷却壁)材质:一般铸铁 高韧性球墨铸铁铸钢铜质。冷却水管:水管直径增大,采用高水速;将进出水头由单进单出改为多进多出;将冷却壁四角部分管子弯成直角;将单层水管改为双层水管;增加拐角水管。铸造前冷却水管喷涂保护层。用软水图1-16 光面冷却壁图1-17 冷却壁图118 新日铁第四代冷却壁 板壁结合冷却结构 为了缓解炉身下部耐火材料的损坏和炉壳的保护,在国内外一些高炉的炉身部位采用了冷却板和冷却壁交错布置的板壁结合冷却结构。千叶6号高炉(4500m3),梅山(1250m3)。图120 板壁结合冷却结构3.冷却管冷却管 用于炉底冷却。组合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介质由中心往外径向辐射式的流动;另一种是介质由一侧通过平行管道流向另一侧。在管子的末端都设有闸阀,以便控制流经每根管子的冷却介质。同时从散热角度看,中间管子宜密排,边缘可疏排。冷却介质为水或风。图1-21为宝钢1号高炉水冷炉底结构 图1-22为高炉炉底水冷管配置图 图1-21 宝钢1号高炉水冷炉底结构1.上屋横梁;2.压浆孔;3.碳质不定形耐火材料 4.粘土质不定形耐火材料;5下层横梁;6混凝土图1-22 高炉炉底水冷管配置图4.铁口、渣口、风口区域等冷却1)铁口 过去不冷却,现在铁口上方及两侧埋设水冷板水冷。2)渣口 一般为4个套组成,即渣口大套、二套、三套和渣口小套,其装置形式如图1-23所示。渣口小套用紫铜或青铜焊成或铸成;渣口直径为5060mm。渣口三套为青铜铸成的冷却套。渣口二套和大套为生铁铸成,其内部均铸有蛇形冷却水管。3)风口 风口一般也由大、中、小3个套组成。中小套常用紫铜铸成空腔式。风口大套一般都用铸铁,其内铸有蛇形管。大、中、小套装配形式示于图1-24。风口小套易损坏,造成频繁休风,对大高炉威胁更大,后面将重点介绍其改进。图1-23 渣口装置示意图1.渣口小套 2.渣口三套 3.渣口二套 4.渣口大套 5-冷却水管6.炉皮 7、8.大套法兰 9、10.固定楔 11挡杆图1-24 风口装置示意图1风口中套冷水管;2风口大套密封罩;3炉壳;4抽气孔;5风口大套;6灌泥浆孔;7风口小套冷水管;8风口小套;9风口小套压紧装置;10灌泥浆孔;11风口法兰;12风口中套压紧装置;13风口中套 2.冷却水流速与沉淀1)保证冷却水流速的意义 避免由于局部过热、沸腾,产生气泡,影响传热;避免由于温度过高,产生钙、镁等沉淀,产生水垢。垢=4.28.4 kj/(mh),相当于在冷却器表面砌一薄层粘土砖。防止悬浮物沉积。2)影响水与管壁热交换的因素管壁表面的几何因素 水的物性参数热的推动力t 水流速度 综上所述,冷却器合理水量可用热平衡方法求得,再按管子直径、水头数换算成水速,结合使用部位的热流强度,看该冷却器是否不在局部沸腾区;结合水质,保证水中机械悬浮物不沉淀。3.水压要求 冷却水压力的大小,决定于冷却器的阻损和炉内压力。高炉风口平台滤水器出口最低水压保持比风压高50,一般要求风渣口内的水压应高于热风压力100kpa,冷却设备内的水压要比该处静压高50kpa。以免煤气倒灌,烧坏设备等。风口小套冷却及气化冷却 1.风口小套冷却1)风口冷却的重要性 热交换强烈 破损后大量漏水,造成炉凉甚至炉缸冻结。破损原因:焦炭、铁渣的机械冲刷、磨损 强烈的热流熔化2)风口构造与改进 空腔式 V0.7m/s 双室式 螺旋式 贯流式 2.气化冷却1)原理:利用接近饱和温度的水在气化时大量吸热的原理,供冷却元件冷却。液态水的比热:1*4.187kj/kg 气化热:539*4.187kj/kg 图1-31 气化冷却自然循环原理示意图U型管 p上=p包-h r混 kg/m2 p下=p包-h r水 kg/m2p=p上-p下=h(r水-r混)p即循环系统推动力,实现自然循环。合理的冷却制度的讨论1.合理冷却制度应该是:高炉各部位的用水量与其热负荷相适应;冷却器内水速、水量和水质与冷却器结构相适应;水质合乎要求,进出水温差适当。2.炉身下部、炉腰、炉腹长寿措施次序 当前高炉长寿主要是指炉身下部、炉腰、炉腹的长寿,采用技术措施的次序应该是:改善冷却水的质量;改进冷却器的结构;采用合乎要求的新型耐火材料。2)气化冷却的特点可以节约大量用水使用软化水,可防水垢可随每个回路热负荷的变化,自己调剂给水速率,与元件热负荷相适应。停电时,延长一小时用水。可以回收蒸汽,做为二次能量利用。但气化冷却尚待完善,现在使用的不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