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幼儿园课程的编制

上传人:豆****2 文档编号:240716967 上传时间:2024-05-02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8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幼儿园课程的编制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第五章幼儿园课程的编制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五章幼儿园课程的编制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第五章 幼儿园课程的编幼儿园课程的编制制第一节幼儿园课程编制模式一、目标模式(一)代表人物 博比特、泰勒、塔巴、惠勒、布鲁姆(二)哲学基础 基于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以现实社会生活的需要为基点。(三)方法论依据:行为主义心理学(四)对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影响 1、强调课程目标的制定 2、强调课程目标的层层分解并落实于具体的教育活动 3、强调根据课程目标是否落实和达成来评价教育的结果。(五)评价 1、优点:使课程的运作成为了一个具体化的和结构化的操作程序,能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的计划性、可控性和可操作性。2、弊病 (1)由课程编制者确定的课程目标,往往难以与发展中的儿童相适合。(2)容易忽略那些难以转化为行为的方面。(3)按行为目标的方式确定课程目标,与学龄前儿童整体地学习知识和获得经验的学习方式之间存在距离。二、过程模式(一)代表人物 斯坦豪斯(二)哲学基础:立足于教育内在价值的、旨在培养儿童智慧、教养和自由品质的教育观,以及注重理解与思维的价值的知识观。(三)方法论依据 吸收了现代儿童发展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理论中的一些合理成分。(四)对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影响 1、淡化课程目标的预设,强调儿童活动的过程;2、淡化教师在教育活动组织中的计划性和控制性,强调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活动,尊重儿童的选择和创造;3、淡化根据客观标准对幼儿园教育进行评价,强调过程性评价,强调教师自我在教育评价中的作用。(五)评价 优点:1、强调教育和知识内在的、本体价值;2、强调在教育过程中对具体情境的诊断;3、强调“教师即研究者”所应发挥的作用。弊病:1、缺乏科学性、计划性和系统性,对教育的评价往往因缺乏客观标准而带有过多的主观色彩。2、赋予教师过分理想化的角色和过高的要求,教师难以达到这样的境地而使该课程模式不易推广。第二节幼儿园课程目标第二节幼儿园课程目标一、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取向及其表述:常见的有行为目标取向、生成目标取向和表现性目标取向(一)行为目标1、含义 行为目标是以儿童具体的、可被观察的行为表述的课程目标,它指向的是实施课程以后在儿童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2、特点 客观性、可操作性3、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二)生成目标1、含义 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过程中生成的课程目标。2、特点 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是“实践理性”,强调在儿童、教师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产生课程的目标。3、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三)表现性目标1、含义 表现性目标多被运用于艺术领域中,它强调的是个性化,指向每一个儿童在教育情境的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及反应的多元性 2、特点3、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二、课程的各种目标取向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互补 从行为目标取向发展到生成性目标取向,再发展到表现性目标取向,体现了课程发展对人的主体价值和个性解放的追求,反映了时代精神的发展方向。在幼儿园课程的编制中,应兼容并蓄各种课程目标取向,以每种课程目标取向的长处,弥补他种课程目标取向的短处,为达成学前教育的目的服务。第三节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一、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取向 对课程内容,存在三种不同的取向,反映了对课程内容的不同理解,在其背后,体现的是不同的教育目的取向。(一)课程内容即教材 长处:知识和技能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强,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据可依。局限:这一取向使课程内容成为了课程编制者规定儿童必须接受的东西,而不一定是儿童需要的和感兴趣的东西。(二)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 长处:强调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儿童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局限:尽管这些活动在表面上可能很活跃,但是,这往往不是儿童对课程内容的同化,不会从根本上引起儿童深层次的心理结构的变化。没有从根本上反映出儿童学习的这一本质。没有从根本上反映出儿童学习的这一本质。(三)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 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的取向将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作为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的出发点,这种看法有其深刻的理由,但是,儿童的经验主要还是儿童自己的心理体验,这是一种主观的东西,课程编制者和教师都难以把握,容易使课程内容过分泛化。小结:尽管课程内容的这些不同取向对课程内容的关注点各不相同,甚至存在着冲突,但是,在课程编制中可以相互兼容,取长补短,根据课程编制者的教育价值观,在学科知识、学习活动和学习经验之间取得平衡。二、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 课程内容的不同取向会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一)课程内容即教材的取向,在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时必须:1、注重内容的基础性,将经过认真筛选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编入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2、要求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又是发展中的儿童适应未来社会生活所必须的。(二)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的取向,在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时:注重使课程内容贴近社会生活,以有益于儿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并初步学习一些与自身社会生活相贴近的知识和技能。(三)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的取向,在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时:注重课程内容与儿童发展特征相符合,使课程内容能够通过儿童与环境之间的有意义的交互作用而被儿童同化,这就是说,在选择课程内容时,要充分顾及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小结:在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时,课程内容适合儿童发展特征、贴近社会生活以及顾及基础性这三个方面并不矛盾和相互排斥,只是不同的教育价值取向在涉及课程内容选择的问题时,以不同的方式平衡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而已。三、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一、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一)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二)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三)直线式组织与螺旋式组织 二、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 从课程哲学观为基础对课程的组织方式进行分类,可以将所有的课程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儿童中心课程和社会中心课程。在幼儿园课程中,常见的是前两类课程。(一)学科中心课程(二)儿童中心课程第四节幼儿园课程的评价一、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要素 课程评价是对课程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评价课程的价值,可以诊断课程、修正课程、对课程的相对价值进行比较、预测教育的需求,或者确定课程目标达成的程度等。(一)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作用:评价的功能:诊断功能、鉴定功能、指导功能、学习功能、管理功能。(二)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人员:(三)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标准和指标:二、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取向 在幼儿园课程评价中,最为常见的取向有: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三、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模式(一)目标评价模式 目标评价模式是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基础上形成的。目标评价模式强调要用明确的、具体的行为方式来陈述目标,评价是为了找出实际结果与课程目标之间的差距,并可利用这种信息反馈作为作为修订课程计划或修改课程计划的依据。(二)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 评价模式是决策类型评价模式,是由:背景评价(context evaluation)输入评价(input evaluation)过程评价(process evaluation)成果评价(product evaluation)这四种评价的英文第一个字母组成的缩写。(三)外观评价模式 距 阵领 域描述距阵评判距阵打算做的观察到的标准 判断前提条件(教师与儿童的特征、课程内容教材、社会背景)相互作用(交往流程、时间分配、事件序列、社交气氛)结果(儿童认知、情感态度、技能等影响)(四)差距评价模式 S T S T S T S T 阶 M 阶 M 阶 M 阶 M 阶 段 C D 段 C D 段 C D 段 C D 段 1 M 2 M 3 M 4 M 5 P R P R P R P R S=Standard(标准)C=Comparison(比较)P=Performance(表现)D=Discrepancy between standard and performance(表现与标准之间的差距)T=Terminate program(课程计划终结)M=Modify or change(standards or performance)(标准或表现的修订或改变)R=Recycle Program(课程计划循环)四、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过程 从较为宏观的层面上看,幼儿园课程评价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5个阶段:确定目的搜集信息组织材料分析材料报告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