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确立

上传人:抢*** 文档编号:240707178 上传时间:2024-05-01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6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确立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四章“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确立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四章“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确立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与教学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与教学课程与教学主编 吴维屏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与教学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第四章第四章 “品德与生活(社会)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确立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确立主编 吴维屏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与教学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本章导读本章导读 本章将从这两个角度展开,主要侧重于两个本章将从这两个角度展开,主要侧重于两个本章将从这两个角度展开,主要侧重于两个本章将从这两个角度展开,主要侧重于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理论上对国内外德育目的、部分:第一部分从理论上对国内外德育目的、部分:第一部分从理论上对国内外德育目的、部分:第一部分从理论上对国内外德育目的、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理解作一介绍和分析;第二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理解作一介绍和分析;第二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理解作一介绍和分析;第二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理解作一介绍和分析;第二部分涉及实践上对目标的具体设立问题,包括:部分涉及实践上对目标的具体设立问题,包括:部分涉及实践上对目标的具体设立问题,包括:部分涉及实践上对目标的具体设立问题,包括:对目标的分类和分层,对目标的分类和分层,对目标的分类和分层,对目标的分类和分层,“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社会”课目标课目标课目标课目标的三维结构,国外的一些做法,以及目标在课的三维结构,国外的一些做法,以及目标在课的三维结构,国外的一些做法,以及目标在课的三维结构,国外的一些做法,以及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具体落实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堂教学中具体落实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堂教学中具体落实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堂教学中具体落实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3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与教学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本章要点本章要点1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一些基本问题1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设立4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与教学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第一节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一些基本问题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一些基本问题关于德育目的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含义及功能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分类5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与教学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德育目的是指教育者在具体的德育工作中对受教育者预期德育目的是指教育者在具体的德育工作中对受教育者预期的德育结果,是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从而培养的德育结果,是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从而培养出的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道德方面所达到的质量和规格。出的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道德方面所达到的质量和规格。(1 1)社会本位(中心)的德育目的与个人本位(中心)的德育目的社会本位(中心)的德育目的与个人本位(中心)的德育目的(2 2)外在的德育目的与内在的德育目的)外在的德育目的与内在的德育目的(3 3)理想的德育目的和现实的德育目的)理想的德育目的和现实的德育目的1 德育目的的含义德育目的的含义2 德育目的的类型德育目的的类型一、关于德育目的一、关于德育目的 6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与教学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二、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含义及功能二、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含义及功能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是针对某一具体学科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是针对某一具体学科领域的特点和学生发展的状况而提出的要求,领域的特点和学生发展的状况而提出的要求,在课程标准中出现。在课程标准中出现。一般体现了一定社会或国家对培养人的方一般体现了一定社会或国家对培养人的方向的指导性要求,往往体现在宪法、教育向的指导性要求,往往体现在宪法、教育基本法以及国家的教育方针之中。基本法以及国家的教育方针之中。教育目的教育目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体现的是对不同性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体现的是对不同性质和不同阶段教育的要求,又称为各级各质和不同阶段教育的要求,又称为各级各类学校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或或“办学宗旨办学宗旨”。(一一)课课程程与与教教学学目目标标的的含含义义 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这一层次的目标可以较为充分地体现教师这一层次的目标可以较为充分地体现教师的自主性。的自主性。7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与教学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教育目的与其下位的几个目标之间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普遍与具体的关系,可以用图来表现它们之间的关系。教育目的目标教育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8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与教学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二)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功能(二)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功能麦克唐纳教麦克唐纳教育目标的五育目标的五种功能种功能课程目标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对学习者学习课程之后产生的教育结果的一种预想。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1 1)明确教育进展的方向。)明确教育进展的方向。(2 2)选择理想的学习经验。)选择理想的学习经验。(3 3)界定教育计划的范围。)界定教育计划的范围。(4 4)提示教育计划的要点。)提示教育计划的要点。(5 5)作为评价的重要基础。)作为评价的重要基础。9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与教学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课程目标决定着课程的具体实施过课程目标决定着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程课程的学习方课程的学习方式取决于课程式取决于课程目标目标课程的实施内容取决于课课程的实施内容取决于课程目标程目标课程的教学设计取决于课程的教学设计取决于课程目标课程目标课程的实施评课程的实施评鉴取决于课程鉴取决于课程目标目标10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与教学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三、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分类三、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分类普遍性目标取向生成性目标取向行为目标取向 表现性目标取向(一)课程目标的四种基本取向(一)课程目标的四种基本取向11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与教学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二)教学目标的分类(二)教学目标的分类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首次把分类学的理论运用于教育领域。布卢姆等人对教育目标分类的研究包括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三个方面,构成了目标体系。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此外,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长期致力于人类学习与教学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学习结果分类。(1)12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与教学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在教学目的的具体化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但在具体实行时,必须注意下列几个问题:(1)分类理论不能适合于所有的教学活动,况且,有的学习结果也很难转化为可测量的行为。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择其主要方面加以强调。(2)在实际教学时,三大领域的知识不可能截然分为三块来教,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有分有合,三者兼顾。(3)教学目标的层次和条目详细,但其负面影响在于容易导致实施中的形式化,使教师偏重于较低层次、易于评价的目标,而回避那些较高层次、不易评价的目标,导致忽视高层次能力的培养。(2)13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与教学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第二节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设立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设立目标的分层目标的分层1本学科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制定本学科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制定以以“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社会”为例为例214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与教学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德育目标分类的德育目标分类的方式方式德育目标分类德育目标分类的含义的含义 是指遵照一定德育理论的指导,根据目标分类的原则和德育过程的要求,对德育目标的分解和划分。它包括把总目标分解成类目标,也包括。把类目标分解成它的亚层次目标。(1)德育目标分类有的以德育目标自身内容结构为标准。(2)有的从不同教育活动的要求(德育途径)进行划分。(3)还有的从品德心理结构方面分类(4)另外,还可以从纵向进行分类,如小学、中学、大学的德育目标等。(一)德育目标的分类及分层(一)德育目标的分类及分层 一、目标的分层一、目标的分层15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与教学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可操作的具体目标,如思想教育目标中的人生观教育目标德育的总目标德育目标的分层我国的小学德育目标 思想教育目标、政治教育目标、法纪教育目标、道德教育目标(1)作为教育政策的德育目标。(2)作为课程目标的德育目标。16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与教学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课时目标课的目标学校教学目标教学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教学目的单元目标(二)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分层(二)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分层17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与教学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一)(一)“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维结构课程目标的三维结构新的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国家第八次课改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立足于学科特点,提出的三维结构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观。二、本学科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制定二、本学科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制定以以“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社会”为例为例18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与教学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二)国外相关学科课程及教学目标列举(二)国外相关学科课程及教学目标列举举例:美国一个州小学三年级社会课的分层目标。有关课程与教学目标设立的几个方面:第一,这是一个目标分层系统。第二,单元总体目标的表述是多维的。第三,单元具体目标的设立是清晰的、可操作的。19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与教学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三)对本学科课堂教学目标设立的一些思考(三)对本学科课堂教学目标设立的一些思考 1课堂教学目标表述的科学性具体地说,可以分解为这样四个要素:(1)行为主体。(2)行为动词。(3)情境或条件(行为条件)。(4)表现水平或标准(表现程度)。2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的适切性(1)根据学生的实际,了解学生发展的现有起点。(2)根据教学设计的特点,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有创造性。3课堂教学目标对象的针对性4课堂教学目标维度的多元性 20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与教学 21世纪小学教师教育系列教材思考思考与实践与实践1简述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四大价值取向,并对生成性目标取向和表现性目标取向作一简要评述。2简述课程与教学目标分类的意义。3谈谈你对“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三维结构的认识。21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营销创新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