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上传人:sym****28 文档编号:240695797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4.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1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1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丝猴的后代仍然是金丝猴金丝猴的后代仍然是金丝猴遗传遗传:生物亲代与子代性状:生物亲代与子代性状的的相似性相似性牛的后代仍然是牛牛的后代仍然是牛生物的遗传现象生物的遗传现象性状性状(character):生物体表现出的生物体表现出的形态特征形态特征和和生理特性生理特性遗传现象很遗传现象很普遍普遍为什么为什么后代后代性状总会与性状总会与亲本亲本有一定的有一定的相似性相似性呢呢?是由于后代从亲本那里获得某种东西是由于后代从亲本那里获得某种东西遗传因子遗传因子第第1 1章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遗传因子的发现讨论讨论1 1:粉色粉色讨论讨论2 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第第1 1节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高高+矮矮=如果赞成融合遗传,那么如果赞成融合遗传,那么不不高高不矮(中)不矮(中)而实际后代可能出现而实际后代可能出现高、中、矮高、中、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里面有没有规律可循?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里面有没有规律可循?=有耳垂有耳垂+无耳垂无耳垂?有耳垂、无耳垂有耳垂、无耳垂孟德尔孟德尔通过通过遗传因子的发现遗传因子的发现揭示了揭示了遗传的奥秘遗传的奥秘第第1 1节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一 孟德尔孟德尔(Gregor Johann Mendel,1822-1884)1 1 奥地利人,现在属于捷克,是一名修道士。奥地利人,现在属于捷克,是一名修道士。2 2 早年(早年(18511851)在维也纳大学主修自然科学和数学)在维也纳大学主修自然科学和数学 3 3研究植物的杂家实验。研究过研究植物的杂家实验。研究过豌豆豌豆、山柳菊、玉米等、山柳菊、玉米等 其中对豌豆的研究最出色。其中对豌豆的研究最出色。对豌豆进行了长达对豌豆进行了长达8 8年的研究。年的研究。“小豌豆成就了孟德尔的大事业小豌豆成就了孟德尔的大事业”4 18664 1866年发表论文,但是在年发表论文,但是在19001900年才被重新发现。年才被重新发现。“真理被误认为是谬论真理被误认为是谬论”“遗传学之父遗传学之父”为什么孟德尔选择为什么孟德尔选择豌豆豌豆做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呢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呢?二二 豌豆做遗传实验的豌豆做遗传实验的优点优点和和方法方法 1 1 优点:优点:自花传粉、闭花受粉自花传粉、闭花受粉,自然状态永远是,自然状态永远是纯种纯种具有易于区别的具有易于区别的性状性状种子种子形状形状圆滑圆滑皱缩皱缩子叶子叶颜色颜色 黄色黄色绿色绿色种皮种皮颜色颜色灰色灰色白色白色豆荚豆荚形状形状饱满饱满不饱满不饱满豆荚豆荚颜色颜色 绿色绿色黄色黄色花的花的位置位置叶腋叶腋茎顶茎顶茎的茎的高度高度高茎高茎矮茎矮茎性状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形态特征和和生理特性生理特性一种生物一种生物的的同一性状同一性状的的不同表现类型不同表现类型相对性状相对性状:(相对性状)(相对性状)2 2 方法:方法:人工异花传粉人工异花传粉:去雄去雄套袋套袋受粉受粉套袋套袋父本(父本():):母本(母本():):提供提供花粉的一方花粉的一方接受接受花粉的一方花粉的一方(杂交)(杂交)三三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种子种子形状形状圆滑圆滑皱缩皱缩子叶子叶颜色颜色 黄色黄色绿色绿色种皮种皮颜色颜色灰色灰色白色白色豆荚豆荚形状形状饱满饱满不饱满不饱满豆荚豆荚颜色颜色 绿色绿色黄色黄色花的花的位置位置叶腋叶腋茎顶茎顶茎的茎的高度高度高茎高茎矮茎矮茎杂交杂交矮茎矮茎高茎高茎亲本:亲本:父本:父本:母本:母本:提供花粉提供花粉接受花粉接受花粉P PP P子一代子一代F F1 1高茎高茎正交正交相对的相对的反交反交高茎的花高茎的花矮茎的花矮茎的花正交正交矮茎的花矮茎的花高茎的花高茎的花反交反交高茎高茎矮茎矮茎P P高茎高茎F F1 1F F2 2高茎高茎矮茎矮茎显性显性性状:性状:杂种子一代(杂种子一代(F F1 1)个体显现出来的性状个体显现出来的性状隐性性状隐性性状:杂种子一代(杂种子一代(F F1 1)个体未显现出来的性状个体未显现出来的性状杂种后代中分离出隐杂种后代中分离出隐性性状的现象性性状的现象 787 787 :277277性状分离:性状分离:3 3 :1 1那又如何解释那又如何解释分离现象分离现象呢?呢?P P高茎高茎矮茎矮茎DDDDdddd配子配子D Dd dDdDd 高茎高茎DdDd 高茎高茎配子配子F F1 1D Dd dD Dd dF F2 2高茎高茎高茎高茎矮茎矮茎.性状性状是由是由遗传因子遗传因子决定的决定的.形成配子时形成配子时,成对的成对的遗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传因子彼此分离,.受精时受精时,雌雄配子雌雄配子随随机结合机结合,.体细胞体细胞中中控制某一性控制某一性状状的的遗传因子遗传因子是是成对存在成对存在四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四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高:矮高:矮3:13:1 :DDDDDdDdDdDddddd显性性状显性性状是由是由显性遗传因子显性遗传因子决定的决定的,用用大写大写字母表示字母表示隐性性状隐性性状是由是由隐性遗传因子隐性遗传因子决定的决定的,用用小写小写字母表示字母表示 配子配子中只中只有有成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成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后代遗传因子又恢复后代遗传因子又恢复成对存在成对存在D Dd d纯合子纯合子:遗传因子遗传因子组成组成相同相同的个体的个体显性遗传因子对隐性遗传因子显性遗传因子对隐性遗传因子有显性作用有显性作用(假说假说)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验证测交测交F F1 1的确是杂合子(的确是杂合子(DdDd)。)。F F1 1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成对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成对的遗传因子的确发生了分离。的遗传因子的确发生了分离。杂种子一代(杂种子一代(F F1 1)与)与隐性纯合子隐性纯合子杂杂交,以测定交,以测定F F1 1基因型的方法。基因型的方法。孟德尔的假说孟德尔的假说能解释已有的实验结果(自圆其说),能解释已有的实验结果(自圆其说),那么是不是假说就正确了呢?那么是不是假说就正确了呢?正确的假说不仅能解释已有的实验结果,还要能正确的假说不仅能解释已有的实验结果,还要能准确预测另一些实验结果。准确预测另一些实验结果。F F1 1与隐性纯合子测交后代与隐性纯合子测交后代实际结果实际结果性状性状数目数目高茎高茎矮茎矮茎30303434比例比例 1 1 :1 1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不相融合。在。在形成配子时形成配子时,成对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六孟德尔第一定律六孟德尔第一定律分离定律分离定律想一想想一想:为什么我们的高矮与我们的父母亲:为什么我们的高矮与我们的父母亲有关?有关?孟德尔不仅孟德尔不仅发现了遗传因子发现了遗传因子,还发现了遗传,还发现了遗传因子因子怎么遗传给后代怎么遗传给后代。判断显隐性的方法:判断显隐性的方法:(1 1)一对相对性状进行杂交,后代)一对相对性状进行杂交,后代全为全为亲本中的亲本中的 某一性状,则该性状为某一性状,则该性状为显性性状显性性状(2 2)同一性状杂交,后代出现)同一性状杂交,后代出现新的新的性状,则性状,则新的新的性性 状为状为隐性性状隐性性状(3 3)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并且分离比为)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并且分离比为3 31 1,3 3份的为显性性状,份的为显性性状,1 1份的为份的为隐性性状隐性性状分离定律的运用:分离定律的运用:(1 1)由亲代推子代的基因型(遗传因子组成类型)由亲代推子代的基因型(遗传因子组成类型)和表现型(性状的表现类型)及其概率和表现型(性状的表现类型)及其概率AAAAAAAA表现型及其比例表现型及其比例基因型及其比例基因型及其比例子代子代亲本亲本AaAa AaAaaaaa aaaaAA AA AaAaAA AA aaaaAaAa aaaa全为全为AAAA全为显性全为显性AA:Aa:aaAA:Aa:aa=1:2:1=1:2:1显性显性:隐性隐性=3:1=3:1全为全为aaaa全为隐性全为隐性AA:AaAA:Aa=1:1=1:1全为显性全为显性全为全为AaAa全为显性全为显性Aa:aaAa:aa=1:1=1:1显性显性:隐性隐性=1:1=1:1显性纯合子(显性纯合子(AA)的后代一定含有一个显性基因)的后代一定含有一个显性基因A -隐性纯合子(隐性纯合子(aa)的后代一定含有一个隐性基因)的后代一定含有一个隐性基因 a(2 2)由子代推亲代的基因型)由子代推亲代的基因型.填空法填空法 显性性状写通式显性性状写通式A A-隐性性状直接写隐性性状直接写aaaa-是显是隐看后代是显是隐看后代.隐性性状突破法隐性性状突破法隐性性状亲本都一定含一个隐性基因隐性性状亲本都一定含一个隐性基因(隐性性状的基因型是隐性纯合子,它们分别来自亲本,(隐性性状的基因型是隐性纯合子,它们分别来自亲本,故其亲本都一定至少含一个隐性基因)故其亲本都一定至少含一个隐性基因).分离比突破法分离比突破法a.a.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3:1 1,亲本为杂合子,亲本为杂合子b.b.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1 1,亲本为杂合子,亲本为杂合子的测交的测交c.c.后代全为显性性状,亲本中至少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后代全为显性性状,亲本中至少一方为显性纯合子d.d.后代全为隐性性状,亲本中必都为隐性纯合子后代全为隐性性状,亲本中必都为隐性纯合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