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通史综合训练(一) 人民-人民高三历史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0566160 上传时间:2024-04-1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通史综合训练(一) 人民-人民高三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通史)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通史综合训练(一) 人民-人民高三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通史)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通史综合训练(一) 人民-人民高三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史综合训练(一)(建议用时:80分钟)一、选择题1史料记载:“殷民六族”“怀姓九宗”等原属于周王室的臣民,被分封给鲁、卫、晋等,成为诸侯的臣民,但同时他们依然为周王臣民。原属诸侯、贵族之臣也普遍成为周王之臣。这改变了商代各地方国里的臣民只属于方伯所有,不为商王所拥有的局面。“王臣”范围的扩大()A扩大了诸侯国君的统治范围B逐步巩固了周王臣民的地位C强化了西周的中央集权制度D有利于周王天下共主的形成解析:选D。材料所述政策使得原来只属于各地方国的臣民也成为周天子的臣民,这有利于周天子天下共主局面的形成,故D项正确;材料只涉及臣民归属问题,没有涉及统治范围,故A项错误;材料旨在巩固周天子的统治地位,而不是臣民的地位,故B项错误;商周时期尚未建立中央集权,故C项错误。2商王通过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与神沟通则依赖于乐,所谓“乐以致神”;到了西周,周公在“制礼”的同时也不忘记“作乐”。这些现象说明“乐”()A具有强大的辅政功能 B使王权充满神秘色彩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成为商周联系的纽带解析:选A。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王通过“乐”与神沟通来强化王权,周公在“制礼”的同时也不忘记“作乐”,这说明“乐”具有强大的辅政功能,故A项正确。3礼记记载:“殷人称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则提出“天命靡(无)常,惟德是辅”;周公曾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和殷商时期相比,西周统治者的治国理念是()A突出人的作用B强化神权色彩C注重道德治理D依赖血缘纽带解析:选A。材料“天命靡(无)常,惟德是辅”“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反映了惟德惟民的治国思想,突出了人的作用,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西周统治者强化神权色彩及依赖血缘纽带的理念,故B、D两项错误;“注重道德治理”,说法过于片面,故C项错误。4诗经周颂载芟记载:载芟(割除杂草)载柞(砍除树木),其耕泽泽(翻耕松土),千耦(二人并耕)其耘(除草)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铁犁牛耕。从材料中可以直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A表明井田制的彻底瓦解B说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C反映了生产关系的演变D体现了耕作方式的改变解析:选D。由奴隶集体耕作的“千耦(二人并耕)其耘(除草)”到春秋战国的“铁犁牛耕”体现的是先秦时期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故选D项;“彻底瓦解”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先秦时期耕作方式的变化,而生产力的提高是耕作方式改变的原因,与“直接得出”不符,排除B项;无论是“千耦(二人并耕)其耘(除草)”,还是“铁犁牛耕”,都不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排除C项。5(2020江苏南京三模)庄子天道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两者都强调()A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B顺应自然,无为而治C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D天人感应,天人合一解析:选C。材料信息“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都强调人要适应自然的发展,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故C项正确;“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无为而治”是道家的主张,故A、B两项错误;“天人感应,天人合一”是董仲舒的主张,故D项错误。6(2020浙江金丽衢十二校第一次联考)资治通鉴记载:“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以授二子,曰: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词甚习固。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这说明春秋时期()A血缘关系亲疏不再作为权力分配的依据B宗法制已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战C世官制已经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D嫡长子继承制已经难以稳定政治秩序,所以立贤不立长解析:选B。材料反映的是战国时期的赵简子认为幼子无恤十分贤德,便立他为继承人,可见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战,故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血缘关系亲疏仍是权力分配的依据,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选官制度,故C项错误;嫡长子继承制是中国古代权力继承的基本原则,故D项错误。7(2020百师联盟摸底考试)现存成书年代(战国初期)最早的手工艺专著考工记,将社会组成概略分为六种: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农夫与妇功,所谓“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这表明()A社会等级秩序的划分B民营手工业分工很细C政府重视官营手工业D国家经济支柱分六种解析:选C。由材料“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国家有六类职业,百工是其中之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一方面是强调“百工”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说明“百工”属于官府手工业,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8陈旭麓说“自从有了民主政治的理想之后,官僚政治就一直成为人们憎恶的抨击的对象。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历史地看,官僚政治的出现也有过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下列历史现象符合以上观点的是()A郡县制代替分封制B九品中正制代替察举制C内阁制代替丞相制D土地私有制代替井田制解析:选A。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官僚政治代替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是历史的进步,故A项正确;“九品中正制代替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迁,故B项错误;“内阁制代替丞相制”是中国古代官制的变化,故C项错误;“土地私有制代替井田制”是土地制度的变革,故D项错误。9汉朝在出现灾异时,帝王常常发布“罪己诏”(自省或自我检讨)。此现象在古代中国历朝中次数极多。这表明当时()A自然灾害频繁发生B儒学影响治国理政C皇帝普遍虚怀纳谏D皇权受到制度约束解析:选B。通过材料中皇帝发布“罪己诏”的原因可判断其变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的影响,这表明儒学影响治国理政,故B项正确。10汉代二年律令中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病人者,亟尽孰(熟)燔其余,其县官脯肉也,亦燔之。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臧(贼),与盗同法。”这反映出汉代()A政府官营弊端显露B对官营进行严格管控C注重规范市场秩序D推行了严厉抑商政策解析:选C。材料“脯肉毒、杀、病人者与盗同法”表明汉代政府重视对脯肉市场的管理,规范市场秩序,故C项正确;A、B、D三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排除。11(2020百师联盟摸底考试)有专家指出,汉朝已不完全实行抑商政策,汉武帝、桑弘羊是因为重商而抑商,打击私商,培养官商,实行官商勾结。据此可知,上述做法()A实质是官府对商业的垄断B使富商大贾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C基本上没有真正地实行过D使商税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解析:选A。根据材料“因为重商而抑商,打击私商,培养官商,实行官商勾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政策的实质是官府对商业的垄断,A项正确;汉武帝、桑弘羊的商业政策(盐铁专卖)打击了富商大贾,强化了政府对市场和重要手工业部门生产经营的控制,B项错误;汉武帝的做法在当时作用明显,并为后世所沿用,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官营和“抑商”政策可在一定时期内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但长期执行则不利于商业发展和商税增加,并且两汉时期人头税和农业税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D项错误。12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选官,州郡县设中正官,朝廷设吏部尚书。名义上中正官评定士人的品德,吏部尚书执掌选用人才的权柄。事实上中正官只依据士人的籍贯及祖、父官位,定门第的高低,吏部尚书依据门第高低做用否的标准。材料表明九品中正制()A保留了地方对人才的推举B使士族操纵地方政治经济C造成了地方分裂割据局面D弱化了中央对人才的选拔解析:选D。据材料可知,九品中正制选官只依据门第而不重品德,这就弱化了中央对人才的选拔,最终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故选D项。13隋文帝曾多次下诏提倡儒家的礼仪道德,上台伊始,依照儒家典籍的规范,复汉魏之旧。然而隋书中却这样记载:“佛,日也;道,月也;儒,五星也。”这表明当时()A复兴儒学成为士大夫首要任务B三教合一的趋势明显C儒学的发展面临困境D统治者大力推行三教并行政策解析:选C。依据材料中“佛,日也;道,月也;儒,五星也”可知,当时佛道兴盛,儒学受到剧烈冲击,这表明当时儒学发展陷入困境,故C项正确。14(2020启慧全国大联考)唐初,“五品以上,不得入市”;唐朝中后期,士人经商已成为一股潮流。地方上的军政大吏,如节度使、观察使等也多经商。唐宪宗元和八年,允许赐给王公、百官的庄宅、店铺等进行典卖。唐代中后期的这一现象反映出()A重农抑商政策得以改变B商业地位有所提升C官商勾结,吏治腐败D中央集权严重削弱解析:选B。从“不得入市”到“允许典卖”,说明政府对商业从排斥到接受,这是商业发展的结果,体现了商业地位的上升,故选B项。15唐代宰相杜佑之子杜从郁被任命为门下省谏官左拾遗,遭到御史反对而改任他职。这反映出当时()A君主权威日益加强B皇权受到一定程度限制C监察制度比较成熟D世族门阀政治逐渐衰落解析:选C。材料“唐代宰相杜佑之子杜从郁被任命为门下省谏官左拾遗,遭到御史反对而改任他职”反映御史反对亲属之间的监察,这说明当时监察制度比较成熟,故C项正确。16唐代科举分为常举和制举。常举每年举行考试,应考者有两个来源,一为生徒,即由各级各类学校保送者;二为乡贡,即经州县考试选拔的自学者。制举是为了搜罗非常人才而临时设置的考试,一般士人和官吏都可应考,录取者授予官职或提升。这说明唐代科举制()A保证人才选拔的公正性B打击了贵族特权C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差异D扩大了统治基础解析:选D。根据材料“由各级各类学校保送者”“经州县考试选拔的自学者”“一般士人和官吏都可应考”得出科举制参与人员来源广泛,比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下官员的来源更广泛,通过科举非统治阶层可以变成统治阶层,扩大了统治基础,故D项正确。17宋太祖任命京官周渭到地方任知县。周渭到任时,大将符彦卿亲往城外迎接,但周渭仅在马上作揖,符彦卿极为不满又无可奈何。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京官周渭对符彦卿的轻视B周渭是来自京城的皇帝亲信C中央集权制度的日益完善D宋朝重文轻武的制度设计解析:选D。之所以出现此现象,是因为宋代重文轻武的制度设计,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了京官对大将的轻视,但这是现象不是原因,故A项错误;B项是材料的表面信息,不是主要原因,排除;材料与中央集权制度无关,故C项错误。18唐朝宫廷建筑以浑朴雄阔宏伟壮丽为特色,但民间建筑不准高大。而宋会要辑稿食货志记载:“真仁(宋真宗、宋仁宗)以后,殖货致富者愈众,巨量交易出入京师,官方管理之设备及民间商业之建筑,皆因之侈大。公卿商贾拥有资产者之园圃宅第,皆争尚靡丽。”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A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B都城经济功能日益增强C民众生活水平普遍提高D程朱理学影响逐渐减弱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知,唐代“民间建筑不准高大”,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公卿商贾拥有资产者之园圃宅第,皆争尚靡丽”,这反映出经济的发展对传统等级秩序的冲击,故A项正确。19宋代以前,选任监察官的首要标准必然是刚正坦直、不阿附权贵,敢于直言进谏;宋代以后监察官多是进士出身,这一标准得到宋以后历代朝廷的一再强调。这说明监察官选任()A逐渐趋于民主科学B由注重门第到注重科举C不再受到皇权干扰D由侧重德行到侧重学识解析:选D。根据材料,宋以前注重监察官员的道德品行,而“宋代以后监察官多是进士出身”,更注重学识,故D项正确;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服务于专制皇权的,故A、C两项错误;根据材料“宋代以前,选任监察官的首要标准必然是刚正坦直、不阿附权贵,敢于直言进谏”可知,宋以前更注重监察官员的道德品行,故B项错误。20南宋出现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这些读物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这说明()A理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商品经济推动了理学发展C政府保障平民受教育权利D理学思想逐步走向世俗化解析:选D。这些通俗教育读本的目的在于“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即逾越理学艰深的哲学理论,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述生活原则,这体现了理学的世俗化,故D项正确。21思想家李贽说:“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去童心,便失却真心然则六经语孟,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su)也,断断乎其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明矣!”李贽这种思想()A批判理学空疏学风B与陆王心学思想一致C挑战孔孟正统权威D源于明朝统治的将亡解析:选C。由材料“六经语孟,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可知,李贽的这种思想挑战了孔孟的正统权威,故C项正确;材料批判的是道学家的虚伪,不是明末理学空疏学风,故A项错误;李贽的思想与陆王心学思想不一致,故B项错误;李贽并非明朝将亡时期的人物,故D项错误。22据载,从1748年始,奏折与题本成为清朝两种并行的上行文书。中央和地方官员往往用奏折向皇帝密报机密事务,用题本报告一般例行公事。清朝“奏折”制度的创立()A提高了行政效率B减少了决策失误C确保了政治清明D削弱了中枢权力解析:选A。根据题目中“中央和地方官员往往用奏折向皇帝密报机密事务,用题本报告一般例行公事”得出奏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政效率,故A项正确。23据学者研究,明清时期苏州有代表的商人会馆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由此可知,这一时期苏州有代表性的商人会馆()会馆名称创建时期创建地点创建商人岭南会馆明万历年间苏州虎丘山塘桥西广州商人冈州会馆清康熙十七年(1678)宝安馆东义宁商人全秦会馆毛家桥西东齐会馆清顺治全秦会馆西侧胶州、青州商人东官会馆清康熙十六年(1677)岭南会馆东侧全晋会馆清乾隆三十年(1765)半塘桥山西商人A商人会馆最早出现在苏州B所有会馆都建在江南地区C苏州地区商业经济较发达D明清时商帮资金实力雄厚解析:选C。根据表格中的关键词“岭南会馆、冈州会馆、全秦会馆、东齐会馆、东官会馆、全晋会馆”可知,此时苏州地区商人云集,会馆众多,这表明苏州地区商业经济较发达,故选C项。24(2020山东青岛调研)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A程朱理学到陆王心学B儒学道统确立与突破C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D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解析:选C。“图一到图二”反映的是思想家的出生地,图二大部分属于明清时期的民主思想家,故A项错误;“图二”主要体现了明清时期的民主思想家,他们抨击儒学的道统,故B项错误;由图一到图二,体现了从宋明理学到明清民主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故C项正确;图一、图二均与近代民主思想无关,故D项错误。25朝野并存、五方杂处的京师文化,使它融汇了宫廷趣味与民间精神、南方风情与北方神韵。就创作而言,虽然没有出现过能与关汉卿相媲美的大家,但它的意义在于民众喜闻乐见,能寓教于乐。这里的“它”应是指()A宋词B元曲C明清小说D京剧解析:选D。乾隆末年,徽剧和汉剧在北京融合,形成新剧种京剧,体现了南北方、宫廷和民间的融汇,故选D项;“没有出现过能与关汉卿相媲美的大家”说明其出现在元代以后,排除A、B两项;明清小说不能体现宫廷趣味,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26(2020浙江浙南名校联考)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状况,往往与其政治经济政策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顺治十三年六月,敕谕浙江、福建、广东、江南、山东、天津各省督抚提镇曰:“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有将一切粮食、货物等项与逆贼贸易者,不论官民,俱行奏闻正法。”谕“福建、浙江、广东、南京四省近海处各移内地三十里,令下即日,挈妻负子载道路,处其居室,放火焚烧,片石不留。民死过半,枕藉道涂。即一二能至内地者俱无儋食之粮,饿殍已在眼前。如福清二十八里,只剩八里。长乐二十四都,只剩四都”。摘编自榕城纪闻清世祖实录材料二1600年英国建立海外殖民贸易的特许公司东印度公司,它获得了英国皇家给予的对东印度的15年的贸易专利许可。公司共有125个持股人,资金为7.2万英镑,是英国向海外扩张殖民势力的工具。随着自由竞争与自由生产的发展,英国政府废除了一系列阻碍经济发展的旧法令,受政策法令的影响,东印度公司于1874年1月1日解散。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材料三其实,“关”也罢,“世”也好,都是把中国的经济与政治更紧密地与世界捆绑在一起的重要纽带。捆得好,这条纽带可以增强中国经济的实力;捆得不好,就会成为吸噬中国血液膏脂的大通道。一般认为入关是中国经济发展必要的冲击,短期可能会冲击,但长远来看,则会加速中国市场经济机制的健全,促进中国的发展。邵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利弊再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颁布禁海令的主要原因,并分析这一政策产生的严重后果。(2)根据材料二,概括东印度公司的性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印度公司解散的原因。(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应如何面对入世带来的冲击。解析:(1)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一“福建、浙江、广东、南京四省近海处各移内地三十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后果:根据材料一“各移内地三十里,令下即日,挈妻负子载道路,处其居室,放火焚烧,片石不留”“即一二能至内地者俱无儋食之粮,饿殍已在眼前”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总结。(2)东印度公司性质:根据材料二“英国建立海外殖民贸易的特许公司东印度公司”概括。解散原因:根据材料二“随着自由竞争与自由生产的发展”“英国政府废除了一系列阻碍经济发展的旧法令”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3)应对措施: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从政府部门和各产业部门等角度分析总结。答案:(1)主要原因:为防止东南沿海的反清势力与台湾的郑氏政权勾结。后果:使沿海居民流离失所,谋生无路;严重影响了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使得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或使中国在闭关锁国的状态下,延缓了发展步伐)。(2)东印度公司性质:政府授权的特权贸易公司(写出特权贸易公司即可)。解散原因:英国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英国运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发展经济(或将自由贸易确立为国策);英国进行民主化改革(或确立了工业资产阶级在国家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主导地位);英国进行法制化建设(或废除阻碍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旧法令)。(3)应对措施:中国政府部门对经济管理从观念上、体制上都需要做出必要调整;各产业部门对自己的管理方式、经营机制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转变,以适应新的国际经济形势。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吕思勉对中国古代史的分期:其一,周秦之变。先秦为封建时代,秦汉以后是郡县时代,“其情形是迥然不同的”。其二,新莽败亡。自东周进入乱世,周秦诸子皆谋挽救世运,直至新室王莽推行社会全面改革失败,此后不再产生根本改革社会的思想和行动。其三,盛唐结束。唐宋之际中国文化发生转变,唐中期之前未脱离胡化性质,安史之乱后则在政治与学术上恢复汉化,宋学虽大成于庆历之世,实则导源于隋唐之间,继盛于元和之世,到庆历间,已是其成熟之时了。其四,西学东渐。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数千年来的文化优势遭到严重冲击,这可以说是旷古未有的大变局。摘编自李波吕思勉的中国史观 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解析:材料中主要述及了吕思勉先生对中国古代史的分期:其一为周秦时期,其二为新莽败亡之后,其三为唐宋时期,其四为鸦片战争之后,我们可以对以上四个分期任选其一进行论述。如果选择春秋战国时期,我们可以把该时期定位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变动奠定了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础”,然后可以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几个方面来论述。在论述的结尾之处,我们可以做一个小结,史论结合,表达清晰即可。答案:示例一观点:春秋战国时期的变动奠定了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础。评述:首先,在政治方面: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破坏了奴隶制的旧秩序,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但战争的结果加快了统一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加快了变革的步伐。随着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他们在各诸侯国先后开展了变法运动,新的封建制度终于建立起来。变法最彻底的秦国,成为各诸侯国中实力最强者,后来发展成统一的核心力量。其次,在经济方面: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使我国封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生产力的飞跃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革命,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公田)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最后,在思想上: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变革促成了思想的空前活跃和文学艺术的繁荣。士阶层应运而生,著书立说,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结论: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不仅仅是政治制度方面的变化,而是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变化,由此奠定了后世中国社会发展的基础。示例二 观点:唐宋之际的变革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成熟。评述:首先,在政治方面:唐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得到强化,中枢权力机构由三省向一省制发展;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汉、唐、宋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科举制度创立并不断完善,文官制度发展。其次,在经济方面:封建经济持续发展,唐朝实行宽松的经济政策;唐中期均田制崩溃;宋代“不抑兼并”,租佃制发达;经济重心南移。紧张的政府财政,巨额的军费开支;文官政府的形成。活跃的商业经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宋代“商业革命”出现;唐宋城市功能转变,市民阶层壮大。最后,在思想文化方面:宋代儒学的哲学化和思辨化,程朱理学地位确立;科学技术发展出现高峰,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与外传。文学艺术世俗性增强,多元发展,出现了文人的世界。结论:唐宋之际的中国社会的变革,不仅仅局限于文化方面,在政治和经济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推动了中国封建社会走向成熟。(“示例”仅作参考,其他言之成理即可)28(2020江苏南通启东期中考试)选官制度是保证封建制度的重要举措,历代统治者对选官制度都极为关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朝至宋朝宰相入仕途径简表(部分)时期宰相总人数进士出身人数其他出身及入仕途径唐朝武则天7311举荐、行伍、门荫唐玄宗347唐肃宗164五代4624吏职、幕僚、行伍、举荐、门荫等宋朝北宋7263资荫、摄官、特奏名、纳粟、从军、举荐等南宋6348摘编自王翠从贵族到庶民唐宋宰相家庭出身及其入仕途径的比较研究材料二宋朝严禁“行卷”(考试前,考生把自己的作品呈送给有影响力的高官),考官在考试前全部进入贡院(专门的考试场地),考试期间不得外出。考官的亲属如果参加考试另行组织,叫“别头试”。为防止考生作弊,进考场要搜身。为防止考官在判卷环节徇私情,考卷要“糊名”,密封考试试卷;还要誊录,考试密封编号之后发送誊录院,由手书在官员监督下抄写副本,将副本送考官评定,防止以字识人。摘编自任世江宋朝的特点及完善科举制请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唐朝至宋朝宰相入仕途径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该变化趋势的原因。(2)据材料二,概括宋朝选拔官员的特点。(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选官制度体现的原则,并分析其作用。解析:(1)趋势:根据材料一“武则天时期宰相总人数是73,其中进士科出身的是11;南宋时期宰相总人数是63,其中进士科出身的是48”可知,从唐朝到南宋时期进士科出身的宰相比重在上升;由材料“举荐、行伍、门荫”到“资荫、摄官、特奏名、纳粟、从军、举荐等”可知,入仕途径更多样化。原因:根据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唐宋时期呈现的选官变化趋势主要和世家大族的衰落、科举制的发展有关。(2)特点:据材料二“宋朝严禁行卷(考试前,考生把自己的作品呈送给有影响力的高官),考官在考试前全部进入贡院(专门的考试场地),考试期间不得外出”“为防止考官在判卷环节徇私情,考卷要糊名,密封考试试卷;还要誊录,考试密封编号之后发送誊录院”归纳。(3)原则:根据从唐到宋宰相的出身变化可归纳出具有开放性;根据材料二中宋朝对科举考试的规定可归纳出具有平等性。意义:结合上述分析的原则和所学知识,从阶层流动、提高官员素质、加强中央集权、选拔人才、体现公平公正等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趋势:进士出身所占的比例逐步增多,从以门第、战功为主到以科举选拔为主;入仕途径更多样化。原因:世家大族的衰落;科举制的发展。(2)特点:严格控制考试过程;严密考试操作程序。(3)原则:具有面向社会的开放性;具有公开竞争的平等性。作用:推动了社会不同阶层的流动;有利于社会的公正公平;促进了官员素质的提高;有利于选拔人才。第15页/总1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等级考试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