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七下第六章第2节《自然环境》教学设计(2课时10页)

上传人:h****9 文档编号:231812162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地理七下第六章第2节《自然环境》教学设计(2课时10页)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地理七下第六章第2节《自然环境》教学设计(2课时10页)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地理七下第六章第2节《自然环境》教学设计(2课时10页)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艾亭镇中心校李颖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其次节 自然环境(共2课时) 第一课时 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 初步驾驭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实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 初步驾驭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归纳大洲地形和河流特点的方法,学会分析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情感 、看法与价值观 通过对亚洲地形、河流的学习,培育学生酷爱我们所住的大洲亚洲,酷爱大自然的情感。重点与难点 重点:亚洲主要地形区的名称与分布;亚洲地势特点;主要河流名称与分布。 难点: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学习;动手实践活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册,查阅有关亚洲的相关资料。教学流程导入新课课件播放歌曲“亚洲雄风”1、主要地形区2、地势、地形特点3、主要河流分布特点点主要内容:亚洲的地形区,地形特点;河流名称,分布及特点地形起伏大,长河众多,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学生自主检测,师生共同反馈检测反馈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播放歌曲“亚洲雄风”。师:歌中唱到“山是昂扬的头,河像热血流”,激情昂扬,那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亚洲的地形,河流具体是什么状况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亚洲的壮丽山河。讲授新课:第二节 自然环境课件展示:亚洲地形图引导:这种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海拔,可以直观的看出不同的地型类形,这是哪类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师:(指导学生驾驭不同的读图方法),视察下面的陆高海深表,结合地图推断不同的颜色各代表什么地形类形。我们来相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下它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请不同组的学生绽开竞赛、抢答,活跃气氛,增加学生的合作意识)。A组: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及其主峰。B组: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C组: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D组: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马来群岛,朝鲜半岛、日本群岛。E组: 阿拉伯海、孟加拉湾、日本海、白令海、黑海、红海、地中海。【抢答】学生查图,探讨、抢答出各地地理位置,海拔。【总结】回答较快,较好的小组刚好表扬。【引导】依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两方面考虑,可以看出亚洲的地形有什么特点?生:小结1、 地形特点:地形困难多样,中部以高原、山地为主;四周以平原,丘陵为主。2、 地势特点:中间高、四周低。【承转】地形剖面图最能直观的反映出一个地方地势的凹凸起伏,下面我们来看亚洲大陆沿北纬30度的地形剖面图(课件展示),说说亚洲自西向东地势的变更特点。【师】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东西两侧低的特点。【师】课件展示“亚洲的地形”图。【引导读图】河流是构成自然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让学生在图中找出几条大河,视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注入的海洋,并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生】读图归纳并回答河流特点: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分布的特点。【总结】受地形影响,亚洲的地势,中间高,四周低,确定了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形成众多的长河。【生】阅读教材第8页的阅读材料,了解亚洲的世界之最及亚洲之最(课件展示)【师】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亚洲的地形和河流的特点及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现在同学们一起来做我们课本第8页的活动题,同学们依据我们学习过的学问,自已来分析一下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课件展示北美洲地形图,及北美洲大陆沿北纬40度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亚洲的地形、河流特点,同学们要通过读图记忆这些学问。板书设计:主要地形区特点:中间高、四周低 地势主要河流名称、流向河流地势起伏大,世界或亚洲之最之最特点:呈放射状由中部流向周边海洋河流众多赛一赛,谁最棒(检测反馈)1、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半岛是-( )A、 中南半岛 B、印度半岛 C、朝鲜半岛 D、阿拉伯半岛2、 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高原是-( )A、 蒙古高原 B、青藏高原 C、伊朗高原 D、德干高原3、 有关亚洲河流叙述,正确的是-( )A、 由北向南流 B、由西向东流 C、呈放射状向四周流向大海D、都是外流河。 教学反思: 俗话说:“爱好是最好的老师”,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整节课,通过学生亲身活动,创设了各种教学情景,增加了学生感性相识,起到了激发学生爱好,创设教学高潮,激励学生主动思索,大胆表达,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激活状态,学生在主动思索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到质疑的乐趣,从而实现了师生互动。通过各种资料的分析,进一步要求学生获得地理信息并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育学生质疑、对话、沟通的地理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其次课时气候困难多样 季风气候显著导入新课老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亚洲自然环境的前两部分,大家还记得学了哪些内容吗?我们在上册学习了世界的气候类型,以及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那么大家还记得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吗?学生回答预设: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老师:我们这节课就依据这些因素来相识亚洲的气候特征。设计意图:复习提问,既检查了学问,又能够吸引学生的留意力。不同景观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板书:二、困难的气候活动一:相识亚洲气候困难多样的特点步骤1相识亚洲气候困难多样的缘由老师布置任务:(1)读教材第10页图6.13,找出亚洲有哪几种气候类型。(2)看看北纬30旁边地区的气候类型有哪些。学生完成下列任务:(1)说出亚洲的纬度位置,看亚洲跨几个温度带。(2)30N旁边的大陆东岸是什么气候类型,同纬度的大陆西岸呢?(3)同纬度的青藏高原是什么气候。学生回答预设:10S70N。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老师:可见热带的气候、温带的气候、寒带的气候在亚洲都可以找到。海陆位置不同,气候类型不同。同样,地形不同,也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设计意图:通过读图分析,得出亚洲气候困难多样的缘由。培育学生读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实力,让学生体验学问的形成过程。步骤2相识亚洲气候困难多样的表现老师布置任务:视察图6.14亚洲不同气候类型景观举例。设计意图:让学生看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热忱,从感性上相识亚洲气候的差异。活动二:相识亚洲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老师布置任务读教材第10页图6.13,找出亚洲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学生完成下列任务:亚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什么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最广袤?老师小结:亚洲面积广袤,内陆广袤地区距海遥远,所以形成面积广袤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设计意图:通过读图分析,相识亚洲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活动三:相识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步骤1相识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表现与缘由老师布置任务:(1)读教材第10页图6.13,找出亚洲有哪几种季风气候。(2)分析亚洲的季风气候分布特点。(3)供应“学问拓展”: 亚洲的季风气候显著的缘由。阅读:亚洲背靠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面和南面临太平洋和印度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所以形成了世界上最显著的季风气候区。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是亚洲独有的气候类型。(4)供应微课季风气候(原来你在这里版)。学生完成下列任务:(1)在教材第10页图6.13上,找出亚洲的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的分布区。(2)亚洲的季风气候显著的缘由是什么?(3)欣赏微课,加深对季风气候的相识。设计意图:通过读图,培育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实力。通过季风气候形成缘由的拓展分析,培育学生的探究实力。通过微课季风气候(原来你在这里版),开阔学生的学问面,加深对季风气候的相识,培育学生学习地理的爱好。步骤2相识亚洲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老师布置任务:说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特征。学生完成下列任务:(1)联系生活:我们家乡所在地属于哪种气候类型?结合自己生活中的阅历思索一下,这种气候类型的特征是什么?(2)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老师小结:季风气候雨热同期,能够满足农作物生长时对热量和水分的要求。但夏季风有的年份来得晚或退得早,或是风力太弱,雨水就不足,简洁造成旱灾;有的年份来得早或退得晚,或是风力太强,雨水就过多,简洁造成涝灾。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生活阅历,落实了新课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要求。通过分析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影响,相识地理事物的两面性,培育学生辩证的思维习惯。活动三:拓展演练:相识北美洲气候的分布老师布置任务:读图6.15,相识北美洲气候的分布(1)找出北美洲主要的气候类型;指出北美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说出它的分布范围。(2)了解北美洲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找出北纬40纬线,说出它自西向东依次穿过的气候类型。找出西经80经线,说出它自南向北依次穿过的气候类型。(3)供应微课北美洲气候(大约在冬季版)。学生完成下列任务:(1)在课本第12页图6.15上,找出北美洲主要的气候类型。(2)北美洲的地形可以划分为三大地形区:西部高大山系,中部广袤的平原,东部低缓的高地。西部山脉、中部平原分别对来自于太平洋的水汽、北冰洋的冷空气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分析,相识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通过微课北美洲气候(大约在冬季版),开阔学生的学问面,加深对北美洲气候的相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爱好。课堂小结:从地势特征、地形特征、河流流向、河流分布特征、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气候类型特征等六个方面对比亚洲与北美洲的自然环境特征。预设学生回答展示:拓展延长:运用学到的方法,读图分析并归纳出欧洲的地形特征和非洲的气候类型分布特征。预设学生回答展示:设计意图:课堂小结,让学生梳理亚洲的自然环境学问,老师列表,学生自己回顾,这是对本节学习效果的反馈,也是对本节课学生学习技能的再拓展、再巩固。七、教学反思本节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留意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区域地理自然环境特征的方法。从地形、气候及河流等方面入手,分析自然特征之间的联系。如引导学生从亚洲所处的纬度位置,得出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的结论,以此证明亚洲气候困难多样。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发觉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及河流几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体会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学完亚洲的这些自然特征之后,再去相识北美洲的自然环境特征,进行仿真演练。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地理学习中,能够独立分析地形、河流、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形成完整的学问体系,学生的综合分析实力将不断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