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城区2019-2020年度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23077332 上传时间:2021-06-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城区2019-2020年度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西省城区2019-2020年度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西省城区2019-2020年度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城区2019-2020年度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综合题 (共1题;共3分)1. (3分) (2020柳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70年时光,犹如一本历史相册,记录着民生改善的伟大奇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49年的49.7元增加到2018年的28228元,恩格尔系数也从“贫穷”迈入“富足”区间。在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末的7.7亿人减少至2018年末的1660万人。数字的背后,是亿万人民生活图景的改变,是无数人_的写照。从“一包萝卜干要吃一个星期”,到美味佳肴成为餐桌常客;从“一家人一年的布票凑一起才能做一套衣服”,到动动手指、琳琅商品就能送到家门口;从“有辆自行车就是致富的标志”,到小汽车驶入寻常百姓家70年来,百姓的生活发生着_的变化,人民群众的幸福感_。每个人身边具体可感的改变,汇聚到一起,就是70年民生成就的_画卷、人民幸福的底气来源。物质丰富是幸福的基本保障,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 )。近些年来,多项调查显示,我国居民的幸福感整体处在较高位置。幸福曲线的上扬,正在于我们没有止步于物质的改善,而是始终聚焦人民对幸福的新追求,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不仅人们在越来越鼓的钱包中收获着幸福感,而且在更好的生活状态、发展环境中增进着幸福的体验。70年来,幸福标准不断提升,内涵不断拓展,这本身就是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的生动注脚。(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梦寐以求 翻天覆地 与日俱增 磅礴B . 梦想成真 日新月异 日积月累 恢弘C . 梦寐以求 日新月异 日积月累 磅礴D . 梦想成真 翻天覆地 与日俱增 恢弘(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不断寻找新的幸福增长点,能为人们带来持续的幸福体验,物质带来幸福感的边际效应就会逐渐递减。B . 只有给人们带来持续的幸福体验,才能找到新的幸福增长点,物质带来幸福感的边际效应就会逐渐递减。C . 物质带来幸福感的边际效应就会逐渐递减,只有不断寻找新的幸福增长点,才能为人们带来持续的幸福体验。D . 物质带来幸福感的边际效应就会逐渐递减,只有给人们带来持续的幸福体验,才能找到新的幸福增长点。(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人们不仅在更好的生活状态、发展环境中增进着对幸福的体验,而且在越来越鼓的钱包中收获着幸福感。B . 不仅人们在更好的生活状态、发展环境中增进着幸福的体验,而且在越来越鼓的钱包中收获着幸福感。C . 人们不仅在越来越鼓的钱包中收获着幸福感,而且在更好的生活状态、发展环境中增进着对幸福的体验。D . 不仅人们在越来越鼓的钱包中收获着幸福感,而且在更好的生活状态、发展环境中增进着对幸福的体验。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9分)2. (3分) (2016高三上广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仁义礼智信”即儒家核心思想“三纲五常”中的“五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它最终聚合为一个核心的价值理念,是中国文化长期发展、传承和选择的结果。在孔子之前,“仁”“义”“礼”“智”“信”这些术语已经广泛流行,是当时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仁”作为一种品德,最初的含义是“爱亲”,即爱自己的亲人。孔子论“仁”,意蕴丰富,尤重视“爱人”和“忠恕”。“仁者爱人”扩展了“爱亲”,使“仁”突破了氏族的界限,上升成为人类社会的一般原则。“忠恕”是仁的具体化。“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是“忠”,指主动的推及行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是“恕”,指出了“为仁由己”的底线。论“仁”的同时,孔子也说“义”。“义”即“宜”。凡合乎道德义理的行为便是“义”,反之便是“不义”。而“礼”,起源于史前初民的宗教祭祀活动,历经数千年传承损益,西周初年周公“制礼作乐”,将其加工改造成了一整套的礼乐制度。孔子主张恢复周代礼乐,同时又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论语阳货),认为“礼”不仅仅是形式化的东西;“人而不仁,如礼何?”(论语八佾),强调“礼”应根植于“仁”。孔子讲“礼”时轻其仪重其内的态度,为后来儒家的礼学思想奠定了基调。“智”,即聪明、有智慧。孔子所言之“智”,并非一般所说的小聪明,而是一种道德境界。孟子更是明确地将“智”与“仁”、“义”、“礼”相提并论,作为君子的“四德”之一。“信”,则是指诚实守约、言行一致的品德,孔子曾多次论及。到西汉武帝时,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谓“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首次将这五者并而论之,称之为永恒不变之道。至两汉之交,“五常”的提法就固定了下来。尽管后世儒家对“五常”的解释不尽相同,但孔子的观点一直是他们阐说的根基。对“仁”“义”“礼”“智”“信”诸范畴的阐发,体现了儒家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人不仅有自然性,更有道德性,而后者才是人不同于万物的根本,孔子的“仁”、孟子的“四德”、董仲舒的“五常”,正体现了人之为人的本质属性。作为传统中国的一种核心价值观,“五常”摆脱了时空等具体条件的限制,具有普适性,起到了凝聚民族精神、维系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种学说、文化碰撞不断,比如延续两千多年的本土儒、法等学说的对立与斗争,元、清两代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冲突,佛教传入后中华文化与异域文化的冲撞等等。但正是因为有了像“五常”这样的价值理念,中华文明才具有无比强固的凝聚力,能容纳不同的文化元素,将产生于不同生活习俗和社会环境乃至于文明背景差异极大的众多文化融合在一起,使其共聚交融于一个极富弹性的文化结构之中。今天,我们讲“仁义礼智信”,不只是认识它曾经发挥的重要历史作用,还应将它作为宝贵的思想资源,为浇灌当代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提供养料。(摘编自景海峰什么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五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之一,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的界定受孔子思想的影响最大。B . “仁”“义”“礼”“智”“信”被合称为“五常”是在汉代,但早在孔子之前它们就已广泛流行,并获得了普遍的社会认同。C . 作为品德的“仁”,原意是“爱亲”,而孔子提出的“仁者爱人”,使“仁”突破了血缘关系的界限,上升为人类社会普遍遵守的原则。D . 在“礼”的发展历程中,周公是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将史前留传下来的宗教祭祀活动,加工改造成了一整套的礼乐制度。(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随着时代的发展,儒家对“仁”“义”“礼”“智”“信”的阐释可能不尽相同,但它们都体现了儒家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揭示了人的道德属性。B . 孔子将“仁”视为做人的原则,把“忠恕”当作实现这一原则的具体方式。“忠”和“恕”虽然有异,但都强调将心比心,为人着想。C . 孔子主张恢复周代礼乐,但又认为“礼”不能形式化,而应让礼植根于仁,这种轻仪式重内涵的态度对后世影响深远。D . 因为有以“五常”为代表的核心价值观的存在,所以中华文明不但没有在与不同文化的冲撞中崩解或变质,反而能将众多文化融汇其中。(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五常”观念的聚合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其具体构成来看,孟子的“四德”观应该对董仲舒“五常”观的提出有重要的影响。B . “五常”的“常”是“恒常不变”的意思。儒家学者将“仁义礼智信”视为恒常不变之道,表明他们认为这五个范畴所体现的人的本质属性具有跨越时空的永恒性。C . 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充满着不同学说与文化之间的碰撞和融合,其中,以中华文化与异域文化的碰撞最为激烈,也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的弹性与包容性。D . “五常”作为传统中国的一种核心价值观,对构建当代中国的价值体系也有实际意义,比如,能启示我们要以人为本、传播爱心,恪守底线、重视诚信等。3. (3分) (2018东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帮哭曹文轩这地方的帮哭风曾一度衰竭,这几年,又慢慢兴盛起来。 办丧事的人家,总想把丧事办好。这丧事要办得让前村后舍的人都说体面,一是要有排场,二是要让人觉得苦、伤心。因此,谁家办丧事,总要请人帮哭。 这年春上,邹庄一位活了八十岁的老太太归天了,儿孙决心好好办丧事。年纪大的说:“南边银娇回来了,请她来帮哭吧。” 村里人知道银娇奶奶会哭,是在她十六岁的时候。她十三岁那年秋天,到处是瘟疫。那天,早上刚抬走她老子,晩上她妈就去了。苦兮兮地长到十六岁。这年春末,村西头五奶奶死了。下葬这一天,儿女都跪在地上哭,银娇奶奶就打老远处站着。这五奶奶心慈,把没依靠的银娇奶奶当自己的孙女待。五奶奶家的人哭得没力气了,银娇奶奶过来了她“扑通”一声在五奶奶棺材前跪下,先是不出声地流泪,接着就是小声哭,到了后来,声越哭越大。她一件一件地数落着五奶奶的善行,哭得比五奶奶的儿子、儿媳妇、孙子、孙媳妇都伤心。她趴在五奶奶的棺材上哭成个泪人儿,谁都劝不起来哭到后来,她哭不出声来了,可还是哭。在场的人也都跟着她哭起来。 打那以后,谁都知道银娇奶奶哭得好。谁家再有丧事,必请银娇奶奶帮哭 银娇奶奶听来人说是请她去帮哭,一双黑褐色的手颤动不已。“我去,我去。”她说。 那天,她让秋秋搀着,到小河边去,用清冽的河水,好好地洗了脸,洗了脖子,洗了胳膊,换了新衣裳,又让秋秋用梳子蘸着清水,把头发梳得顺顺溜溜的。 数以百计的人从四面八方赶来:他们想看看老人们常提到的银娇奶奶,要领略领略她那闻名于方圆几十里的哭。 大多数人不认识银娇,就互相问:“在哪儿?在哪儿?” 有人用手指道:“那就是。” 银娇奶奶被人搀扶着,走向跪哭的人群前面。这时,围观的人从骚动中一下安静下来,所有的目光皆跟随着银娇奶奶移动着。银娇奶奶不太利落地跪了下来,不是一旁有人扶了一下,她几乎要歪倒在地上。她从领口取白手帕时,也显得有点儿拖泥带水,这使从前曾目睹过她帮哭的人,觉得有点儿不得劲她照例仰起脸来,举起抓手帕的手,然后朝地上拍下,但拍得缺了点儿分量。她开哭了。她本想把声音一下子扯得很高的,但全不由她自己了,那声音又苍老,又平常,完全没有从前那种一下子抓住人并撕人心肺的力量了。 围观的人群失去了平静,开始乱动起来。 钻在最里边的秋秋仰起脸,瞧见了人们眼中的失望,心里不禁为银娇奶奶难过起来。她多么希望银娇奶奶把声音哭响、哭大,哭得人寸肠欲断啊! 然而,银娇奶奶的声音竟是那样的衰弱,那样的没有光彩! 跟大人来看热闹的九宽和虾子爬在敞棚顶上,此刻已失去了耐心,用青楝树果子互相对砸着玩。 秋秋朝他们狠狠瞪了一眼。 这时死者的家人,倒哭得有声有色了。几个孙媳妇,又年轻,又有力气,嗓子也好,互相比着孝心和沉痛,哭出了气势,把银娇奶奶的哭声竟然淹没了。 人们又勉强坚持了一会儿,便散去了。 哭丧结束了,银娇奶奶被人扶起后,有点儿站不稳,亏得有秋秋作她的拐棍。 秋秋觉得银娇奶奶的手很凉很凉 银娇奶奶死了。棺后跟了一条很长的队伍,但几乎没有人哭。 秋秋紧紧地跟在银娇奶奶的棺后。她也没哭,只是目光呆呆的。 田埂上走过九宽和虾子。 秋秋突然打斜里拦截过去,一下插到他俩中间,用两只手分别揪住了他俩的耳朵,把他俩一直揪到银娇奶奶的墓前,然后把他俩按跪在地上:“哭!哭!” 九宽和虾子用手揉着耳朵说:“我们我们不会哭。” “哭!”秋秋分别踢了他们一脚。 他们就哭起来。哭得很难听。一边哭,一边互相偷偷地一笑,又偷偷地瞟一眼秋秋。 秋秋忽然鼻子一酸,说:“滚!” 田野很静。静静的田野上,轻轻地回响起一个小女孩幽远而纯净的哭声。那时,慈和的暮色正笼上田野(节选自蓝花,有删改)(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两段,写出了当地“帮哭”的风习和由来,这既是点题,同时又引起下文,为读者理解后面的文字作了必要的交代。B . 小说第四段运用插叙的手法,写出请银娇奶奶来“帮哭”的原因,介绍了她悲苦的身世,这样写就将故事的前后连成了一个整体。C . 银娇奶奶听说有人请她去帮哭,特意梳洗打扮一番,还换了新衣裳,其目的是想掩饰自己的苍老,以此证明自己并没有失去价值。D . 小说结尾的环境描写,给银娇奶奶死后凄凉的氛围中点染了一笔暖色,让人感到人间还有真情在,体现出小说哀而不伤的风格特点。(2) 文中多次写到围观的人群,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 小说重点写了银娇奶奶的两次哭,对这两次描写你如何理解?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 (3分) (2017高三上葫芦岛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诗词,除了课堂与考试,也可以变成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综艺节目,引发全民追捧;二胡,除了街头与舞台,也可以走进直播平台,中央民族乐团二胡首席蔡阳的一次演出,吸引215万观众;故宫除了景点与博物馆,也可以化身折扇、玩偶、便签,一年文创产品的销售额达10亿元传统文化,正抖落历史的尘与土,脚步轻快地跟上了时代。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其中提到“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普及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举办经典诵读、国学讲堂、文化讲坛、专题展览等活动。鼓励媒体开办主题专栏、节目。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这为传统文化的开发挖掘指明了道路:既保有传统的魅力,又带着时代的创意。谈及传统文化,言必及深邃与厚重。同时,任何一种文化,其生命力也来源于开放性与多义性,来源于多维度阐释的可能。古语云:“爱如一炬之火,万火引之,其火如故。”传统文化也是如此,任何人取一星火光,都可收获智慧的启迪。正如一曲琵琶行,在陈寅恪先生的笔下,成就了元白诗笺证稿这样的名著;在今天“90后”“00后”的手中,变成了网络上一曲流行歌曲。正因为可以取之而不竭,文化才能呈现出多元丰富的包容。季羨林先生留学德国时,选修了一门梵文课,课堂上只有他一个学生,“绝学”的凄凉景象大抵如此。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就不能只有“阳春白雪”一种样态,也不妨亲近“下里巴人”。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观众人数累计达到11亿人次,在这些人里,又有多少懵懂少年,喜欢上了诗词?有多少普普通通的人,感受到了诗词的韵味?诗词变身综艺,乐器走进直播,这些传统文化找到了新的落点,也就有了焕发新一轮蓬勃生命力的可能。当然,强调传统文化的创新,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要媚俗,自降格调来满足所有人的口味。传统文化的阐释不是没有下限的,它不能走上市侩化、神秘化、功利化的套路。我们对传统文化有足够的信心,平上去入、唱念做打、银钩铁画,自有它的魅力。对传统文化的诠释,如果从形变变成了神变,模糊了本来的面貌,反而是打着弘扬的旗号,却丢弃了内在的魂魄。(摘自光明日报2017年5月10日期)材料二:场二胡直播吸引21.5万用户,一位古筝主播年收入超千万元一一平日里许多传统艺术表演家想都不敢想的受关注度,真真切切地发生在一些进军网络直播平台的传统音乐艺术表演家身上。箜篌、古筝、琵琶这些普通人在古诗词里读到,却没有什么机会看到的乐器,正由演奏者在直播平台上真实展现。平日里“冷门”的传统乐器,为什么放到网络直播平台上就“火”了?这首先要归功于互联网传播的助力。比如,中央民族乐团二胡首席蔡阳,平时如果到国家大剧院演出,观众最多的时候也不过2000人左右。这还是在文化资源和传统艺术爱好者集中的北京。但是,一旦网上直播,艺术传播突破了时空障碍,全国甚至全世界喜欢这门艺术的人都可以观看。(摘自人民网2017年4月7日)材料三:全国政协委员、非物质文化保护专家田青表示,传统艺术要坚守住本质的东西,不能为了迎合流行而搞“转基因”。田青委员坦言,在传统艺术保护问题上自己是“保守派”,传统艺术要坚持自己本质的东西,不能“转基因”。“转基因的结果就是迎合人,这不是艺术家要做的事,艺术家要有自己的坚持和创造。”田青认为,对于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让自己原汁原味保持自己的基因不变非常重要。“假如为了迎合年轻人,所有的戏剧都改成流行音乐了,那干吗还要200个剧种,”田青表示,传统艺术的从业人员要坚持自己的底线,比如昆曲古琴要有一定文化积累和修养才懂得欣赏,不能因为听众现在还没达到这一修养就迎合。(摘自中国日报2015年3月3日)(1)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 . 上述三则材料,分别来源于报纸和网络,所谈内容各有侧重,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同时都关注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创新这个话题。B . 材料三中田青委员认为传统艺术要坚守住本质的东西,让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原汁原味保持自己的基因。他明确反对将戏剧改成流行音乐。C . 从材料二可知,把传统艺术放到直播平台去表演,让观众看到更多平时看不到的乐器,这种形式更优于在音乐厅、剧场表演的传统形式。D . 材料一,材料二都谈到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材料二侧重谈利用互联网传播的助力,使艺术传播突破时空障碍。(2)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合理的两项是( ) A . 材料一提出不能“丢弃了内在的魂魄”,材料三提出“坚守住本质的东西”,都是为了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不能媚俗,不能自降格调来迎合观众的口味。B . 材料一中以季羡林的故事为例,来说明我们的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不能像德国的“梵文”那样“阳春白雪”,需要亲近普通民众。C . 材料一以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为例,来说明传统文化要找到新的落点,才能焕发新一轮的蓬勃的生命力。D . 材料三强调,传统艺术的从业人员要坚持底线,如需要一定文化积累和修养才懂得欣赏的昆曲古琴,就不能因为听众现在还没达到这一修养就去搞网络直播。E . 材料二运用数字说明,通过网络直播平台,无论是观看人数还是经济收入,传统表演艺术家都可能得到体面的回报。(3)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应该注意哪些方面?请根据三则材料概括并作简要分析。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4分)5. (4分) (2018高一下江苏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王维右丞,年未弱冠,文章得名。性娴音律,妙能琵琶,游历诸贵之间,大为岐王之所眷重。时进士张九皋,声称籍甚。客有出入于公主之门者,为其致公主邑司牒京兆试官【注】 , 令以九皋为解头。维方应举,具其事言于岐王,仍求庇借。岐王曰:“贵主之强,不可力争。吾为子画焉。子之旧诗清楚者。可录十篇;琵琶之新声怨切者,可度一曲。后五日当诣此。”维即依命,如期而至。岐王谓曰:“子以文士,请谒贵主,何门可见哉?子能如吾之教乎?”维曰:“谨奉命。”岐王则出锦绣衣服,鲜华奇异,遣维衣之;仍令赍琵琶,同至公主之第。岐王入曰:“承贵主出内,故携酒乐奉宴。”即令张筵。诸伶旅进。维妙年洁白,风姿都美,立于前行。公主顾之,谓岐王曰:“斯何人哉?”答曰:“知音者也。”即令独奏新曲,声调哀切,满座动容。公主自询曰:“此曲何名?”维起曰:“号郁轮袍。”公主大奇之。岐王曰:“此生非止音律,至于词学,无出其右。”公主尤异之,则曰:“子有所为文乎?”维即出献怀中诗卷。公主览读,惊骇曰:“皆我素所诵习者。常谓古人佳作,乃子之为乎?”因令更衣,升之客右。维风流蕴藉,语言谐戏,大为诸贵之所钦瞩。岐王因曰:“若使京兆今年得此生为解头,诚为国华矣。”公主乃曰:“何不遣其应举?”岐王曰:“此生不得首荐,义不就试,然已承贵主论托张九皋矣。”公主曰:“何预儿事,本为他人所托。”顾谓维曰:“子诚取解,当为子力。”维起谦谢。公主则召试官至第,遣宫婢传教。维遂作解头而一举登第矣。天宝末,禄山初陷西京。维及郑虔、张通等皆处贼庭。洎克复,俱囚于宣阳里杨国忠旧宅。崔圆因召于私第,令画数壁。当时以圆勋贵无二,望其救解,故运思精巧,颇绝其艺。后由此事皆从宽典,至于贬黜,亦获善地。维累为给事中,禄山授以伪官,及贼平,兄缙为北都副留守,请以己官爵赎之,由是免死。累为尚书右丞。于蓝田置别业,留心释典焉。(选自薛用弱集异记,有删改)【注】“为其致公主”句:公主,指太平公主,唐高宗的女儿。当时她声势显赫,是岐王的长辈。邑司,为公主掌管地租、财物的官员。京兆试官,京城的主考官员。(1) 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仍令赍琵琶,同至公主之第 赍:赏赐B . 诸伶旅进 旅:共同C . 诚为国华矣 华:精英D . 洎克复,俱囚于宣阳里杨国忠旧宅 洎:等到(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吾为子画焉 留心释典焉B . 令以九皋为解头 子以文士,请谒贵主C . 岐王则出锦绣衣服 公主则召试官至第D . 本为他人所托 子诚取解,当为子力(3) 翻译句子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贵主之强,不可力争。吾为子画焉。(4) 文中说“维遂作解头而一举登第矣”。根据文意,分条概括王维登第的原因。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2分)6. (2分) (2018高三上长春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边庭落日骆宾王紫塞流沙北,黄图灞水东。一朝辞俎豆 , 万里逐沙蓬。候月恒持满,寻源屡凿空。野昏边气合,烽迥戍烟通。膂力风尘倦,疆场岁月穷。河流控积石 , 山路远崆峒。壮志凌苍兕,精诚贯长虹。君恩如可报,龙剑有雌雄。【注】黄图,帝都。俎豆,古代祭祀、宴客用的器具。诗人曾任太常寺奉礼郎。候月,史记匈奴列传:“举事而候星月,月盛壮则攻战,月亏则退兵。”积石,山名。指小积石,在今甘肃临夏西北,即古唐述山。长虹,史记邹阳传:“昔者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1)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紫塞流沙”与“黄图灞水”相提并论,从时空落笔,意味深长。B . “候月”“寻源”“边气”“烽烟”展现了紧张丰富的边庭生活。C . “精诚贯长虹”既是诗人即景抒怀,又照应试题“边庭落日”。D . 全诗一韵到底,气势磅礴,慷慨激昂,洋溢着边塞征战的豪情。(2) 全诗充分体现了边塞诗豪迈昂扬的格调,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7. (3分) (2019高三上陕西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诗经氓中女子感慨阔水有边的句子是“_,_”,而这不禁让人反向联想到男子的荒唐、没有准则。 (2) 苏轼的赤壁赋中写自己与朋友月下吟诵诗歌的句子是“_,_。” (3) 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中写自己的同学衣着华贵,光彩鲜明,如同神人,而“_,_。”因为自己内心有更高层次的享受。 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2分)8. (1分) (2018高一上黑龙江期中) 下面是雅安XX中学学生张晓写给语文报编辑部的投稿信,其中有六处表达存在不得体的情况,请你找出来并进行修改。 语文报编辑部:我是雅安XX中学学生张晓,是一位酷爱写作的妹仔。久闻你刊大名,决定投稿。现奉上大作蒙茶飘香一篇,敬请拜读。还望务必拨冗回示为谢!此致敬礼2018年2月11日张晓9. (1分) (2019高三下金华开学考) 请你用形象的语言描述“竹露滴清响”这一诗句的优美意境,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个字。 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1分)10. (1分) (2015高二上天水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面对“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被我忘记了,那阅读的意义是什么?”的疑问,我听过一个较为巧妙的回答: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过很多的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的骨头和肉。阅读对思想的改变也是如此。根据上面的材料写一篇作文。要求: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得少于800字。第 15 页 共 15 页参考答案一、 综合题 (共1题;共3分)1-1、1-2、1-3、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9分)2-1、2-2、2-3、3-1、3-2、3-3、4-1、4-2、4-3、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4分)5-1、5-2、5-3、5-4、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2分)6-1、6-2、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7-1、7-2、7-3、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2分)8-1、9-1、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1分)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