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促织:变形的故事 走近作品基础练习1.连线作者蒲 松 龄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人。清代小说家。蒲松龄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71岁时才补了一个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感触。他用毕生精力完成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另有聊斋诗集聊斋文集等。郭沫若为蒲松龄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 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走近作品基础练习2.写作背景明代皇室尚斗促织,据梅村诗集笺注转引吕毖明朝小史说:“宣宗酷爱促织之戏,遣使取之江南,价贵至数十金。枫桥一粮长,以郡督遣,觅得一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妻谓骏马所易,必有异,窃视之,跃出为鸡啄食。惧,自缢死。夫归,伤其妻,亦自经焉。”本文即取材于此。蒲松龄生活的时代,统治集团和康熙本人同样追求“声色犬马”,酷爱“斗鸡戏虫”,至今传下来的斗蟋蟀盆,以康、乾年间制作最精,康熙时更有人以制盆扬名于世。作者实际上是在借讲 前朝事来揭露现实社会的黑暗。 走进作品基础练习1.注字音 走进作品基础练习 走进作品基础练习2.识通假(1)昂其直(“直”通“值”)(2)成妻具赀诣问(“赀”同“资”)(3)手裁举(“裁”通“才”)(4)牛羊蹄躈各千计(“躈”同“噭”)(5)翼日进宰(“翼”同“翌”) 走进作品基础练习 走进作品基础练习 走进作品基础练习 走进作品基础练习 走进作品基础练习 走进作品基础练习 走进作品基础练习 走进作品基础练习 走进作品基础练习6.明句式(1)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被动句)(2)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定语后置)(3)掭以尖草(状语后置)(4)居(之)为奇货(省略句) 走进作品基础练习7.记常识聊斋志异是蒲松龄倾力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是作者的书斋名,“志异”是说记载的全是奇闻异事。聊斋志异共8卷、491篇,40余万字。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作品继承和发展了我国文学中志怪传奇文学的优秀传统和表现手法,情节幻异曲折,跌宕多变,文笔简练,叙次井然,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句段点评自主探究积累与运用1.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翻译:从晚上到天明,连眼睛也没合一下。东方的太阳已经升起,他还直挺挺地躺在床上发愁。点评:成名一夜未眠,愁的不是儿子的生与死,而是还能上哪儿捉蟋蟀,眼看期限在即,交不了差,唯有死路一条,真是一筹莫展,愁肠百结。儿子的生命竟然不如一只小小的蟋蟀。作者写来真是满含悲愤。2.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虫宛然尚在。翻译:他忽然听到门外有蟋蟀的叫声,吃惊地起来窥视时,那只蟋蟀仿佛还在。点评:正当成名一筹莫展,绝望愁煞之时,听得门外虫鸣,成名惊诧莫名,眼前突然闪现了一线希望之光。成名不知此蟋蟀乃儿子所化。儿子弄死了蟋蟀,闯下了大祸,叫父亲死不得活不成,为了替父解忧, 身化蟋蟀。此处成名之“惊”,包含着无限悲酸。 句段点评自主探究积累与运用3.喜而捕之。一鸣辄跃去,行且速。翻译:他高兴地动手捉它。那蟋蟀一跳就走了,跳得非常快。点评:成名见虫如见命,刚刚还“僵卧长愁”,长长一夜没有合眼,现在却来了精神,喜出望外,且捕虫行动迅捷异常,完全忘却了儿子的生死。成名的生命状态和精神状态,完全被小小的蟋蟀支配,写出了世道的荒唐和黑暗,也有对成名的讥讽和嘲笑,含有辛辣的讽刺意味。4.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翻译:准备献给官府,但是心里还很不踏实,怕不合县官的心意,他想先试着让它斗一下,看它怎么样。点评:捕得一虫,县官满意不满意,还是个问题。成名惴惴不安的心情烘托了官府的苛酷,如其不能满意,还是过不了鬼门关,惴惴不 安中蕴含了几多苦衷。 句段点评自主探究积累与运用5.从“异史氏曰”至“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翻译:异史氏说:“皇帝偶尔使用一件东西,未必不是用过它就忘记了;然而下面执行的人却把它作为一成不变的惯例。加上官吏贪婪暴虐,老百姓一年到头赔上妻子卖掉孩子,还是没完没了。所以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关系着老百姓的性命,不可忽视啊!唯独这个成名因为胥吏侵耗而贫穷,又因为进贡蟋蟀而致富,穿上名贵的皮衣,坐上豪华的车马,得意扬扬。当他充当里正,受到责打的时候,哪里想到他会有这种境遇呢?老天要用这些酬报那些老实忠厚的人,就连抚臣、县官都受到蟋蟀的恩惠了。听说:一个人升天,连他的鸡犬也成仙。这话真是一点不假啊!” 句段点评自主探究积累与运用点评:作者在小说中借鉴了司马迁作史记的笔法,在文末加上了一段评论。这一段评论照应文章的开头,虽然将百姓苦难与不幸的根源归结为“官贪吏虐”,但是我们分明感到这不过是为“尊者”讳,每一个读过作品的人都能看出,真正的源头还是“一跬步,皆关民命”的“天子”。这正体现了聊斋志异创作上深刻的思想性。 句段点评自主探究积累与运用1.成名一家的命运真的操纵在促织的手里吗?它的幕后黑手是谁?提示:一只小小的促织,竟使成名一家为之悲与喜,为之生与死,为之贱与贵。作者以“异史氏”之名发表了一段议论,“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又说“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可以说对上自天子、下至贪官虐吏猾胥的一整套封建统治机构都进行了尖锐的抨击,可谓揭示了灾祸之源。读罢此文,怎不令人洒下一把辛酸泪!而这,仅仅是因为“宫中尚促织之戏”,因为皇帝喜欢玩斗蟋蟀而引起!其主题是多么深刻!对皇帝的抨击是多么“入骨三分”! 句段点评自主探究积累与运用2.小说的最后,为什么出现一段议论性文字?提示:小说是记叙性很强的一种文学样式。从一般概念上讲,它应该是一叙到底的。促织最后出现了“异史氏曰”一段议论性文字,这是蒲松龄对故事所作的评论,借此表明自己对所记之人和事的态度,使作品的主题更鲜明、突出。“异史氏”是作者的自称。从作品的选材来看,直接讲述的是前朝的历史故事,但不是真正的史著,更谈不到钦定的正史,一部聊斋志异尽是鬼狐志怪传说,故自称为“异史氏”。这种篇末议论,仿照了史传体散文的写法。如史记项羽本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后面,都分别有“太史公曰”一段议论,表达作者司马迁的评论。 句段点评自主探究积累与运用(1)何县令背纤晚唐时,绵州刺史崔朴喜欢游山玩水,更喜在春暖花开之时泛舟嘉陵江。有一次船到益昌,行进困难,崔大人派人向县令何易于传话,征集民工为他拉纤。何易于接到命令,沉吟半晌,脱下皂靴,带着下属,亲自来为崔刺史拉纤。崔刺史一看,顿时傻了眼,惊问为何如此。何易于答道:“乡村四月闲人少,时值春耕大忙时节,百姓忙于耕种,只有我这个县令闲着,所以来为大人拉纤。”崔朴听了,十分惭愧,急忙下令掉转船头,打道回府。这则素材可用于以下话题中:“爱民”“关心民生”“权为民所谋”“执政为民”。 句段点评自主探究积累与运用(2)明宣德皇帝的“采取促织”敕令在封建社会,宫中所需必然要取自民间。明朝王世贞国朝丛记曾记载宫中“采取促织”之事:宣德九年七月,敕苏州府况钟:比者内官安儿、吉祥采取促织,今他所进数少,又细小不堪,已敕他末后自运,要一千个。敕至,你可协同他干办,不要误了,故敕。这道“御敕”正是封建统治阶级向民间强征促织的罪证。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宫中不仅专派内官四出“采取”,而且敕令地方官员“协同他干办”。朝廷的这道敕令为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则素材可用于以下话题中:“封建制度的黑暗”“要爱惜民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