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22795990 上传时间:2021-06-01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360.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节 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1、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国家强盛(基础)隋唐时期,封建经济繁荣,文化先进,尤其是唐朝在世界上有很高的声望,对各国有很强的吸引力; 2、政府鼓励、重视唐政府开放的对外政策,鼓励外商来华贸易的政策,为对外交往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唐政府还设置了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市舶使 3、交通发达见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陆路海路从长安出发向东到达朝鲜从登州、扬州出发到达韩国、日本向西经“丝绸之路”,可到印度、伊朗、阿拉伯以至欧非国家从广州出发经海上“丝绸之路”,可到波斯湾登州是今天的山东蓬莱 l唐朝时期对外交通发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l A.从长安出发向西可到印度l B.从长安出发向西可到伊朗l C.从长安出发向西可到阿拉伯各国l D.从长安出发向西可到朝鲜l答案为D。 l 1.朝鲜半岛上的国家l朝鲜半岛与我国相邻。早在秦汉之际,双方就发生了友好的关系。当时的朝鲜半岛上有哪些国家?他们与我国有怎样的友好交往?l当时朝鲜半岛上有三个国家,分别叫马韩、辰韩、弁韩。都曾多次派人赴汉,加强联系。其中的辰韩更是引进中国的先进文化,被称为“秦韩”。他们和汉朝保持着频繁的贸易往来,他们有檀弓、果下马等特产输往中国,而我们也有铜镜、漆器、铁制生产工具等输往朝鲜。 l到唐朝初年,朝鲜半岛上仍有三个国家,是高丽、百济和新罗。隋唐同这几个国家都有往来。隋炀帝和唐太宗曾出兵高丽,结果都兵败而返。后来,新罗的势力逐步扩大,并统一了朝鲜半岛上的大部分地区。新罗积极发展同唐朝的友好关系。 l 2.双方频繁的交流l新罗和唐朝交流极为频繁。谁来归纳一下,双方的交流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l第一,唐朝的留学生中,新罗人最多。崔致远 l第二,新罗商人来唐贸易的很多。“新罗坊”“新罗馆 ” l先进的唐朝文化对新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哪里?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习惯等方面概括说明。 l政治上,新罗立国,参用唐朝制度。l经济上,从唐朝引入茶种、雕版印刷术和高超的制瓷、制铜技艺。l文化上,设立国学,教授儒学,喜欢读唐诗、写唐诗。l生活习惯上,在姓氏、服饰、节令、风俗等方面,都有浓重的中华文化色彩。l新罗文化对唐朝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例如他们的音乐就很受我国人民的欢迎,唐太宗设置的十部乐,其中一部就是高丽乐。 l 1.日本遣唐使和留学生l“遣唐使”就是日本派往唐朝的使臣。当时,随同遣唐使一起到中国的还有一些学者、工匠、学生等。他们中有一部分人又随同遣唐使一起回国,也有一部分人留在中国继续学习。随同遣唐使回国的就叫“还学生”,留在中国继续学习的就叫“留学生”。 l两汉时期的中日交往是怎样的?l西汉汉武帝时,日本有三十多个国家通过朝鲜半岛与汉交往;东汉光武帝时,日本倭奴国派遣使者到我国,光武帝赐“汉委奴国王”金印。中国的铁器、铜器、丝帛传往日本,丰富了他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l隋朝时,两国互遣使臣。从贞观年间开始,200多年间,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13次。他们的留学生在唐朝学习哲学、历史、政治制度、文学艺术和生产技术,他们回国后积极传播唐朝文化,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唐朝文化在各个方面对日本产生了影响。 l 2.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l日本受到唐朝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l政治上,在唐初回国留学生的策动下,日本进行了大化改新,新政中的制度,参考隋唐的制度,如:参照中国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实行了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改革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l教育上,在京都设立大学,学科设置和学习内容基本上与唐制相仿,考试内容就是中国的儒家经典。l科学技术上,唐朝先进的生产技术、天文历法、医学、数学、建筑、雕版印刷等陆续传入日本。日本模仿唐长安,建成了平城京(今奈良)、平安京(今京都)等。l另外在文学艺术、生活习尚、节日风俗等方面,日本也受到了唐文化的影响。 l当时,中日之间的贸易极其频繁,由中日两国出土的文物作证。 l 3.吉备真备和鉴真(在中日交往中,有突出贡献的人物 )l有日本的吉备真备和中国的高僧鉴真等 l吉备真备在长安学习17年,学成回国后,他根据汉字的偏旁创造日本假名字母。l有关鉴真,大家已经很熟悉了,他先后六次东渡,克服了种种艰难险阻,终于东渡成功,他先后在日本的九州、奈良等地传播佛教,并将中国的建筑、雕塑、医学等知识介绍到日本。这两人为中日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l 1.唐与东南亚国家的往来l隋炀帝时曾派人出使马来半岛。唐朝中期,骠国歌舞团的演出轰动长安。 l当时与唐朝来往最密切的是天竺。l天竺相当于今天的印度(因为印度半岛上的国家今天有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在唐朝,尼泊尔称为尼婆罗,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统称为天竺。) l 2.唐与印度经济文化的交流 l表现 :l政治方面,双方互派使臣。l经济方面,双方有频繁的贸易往来,他们运来了菩提树、郁金香和棉布,我们运去了绢和瓷器。唐太宗还派人去学习熬糖法,提高了我国的制糖技术。l文化方面,我国的十进位记数法推动了天竺数学的发展;造纸术的传入,使他们结束了用树皮和贝叶写字的时代;而我们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中的壁画和雕塑,都受到古印度北部艺术风格的影响。 l 8世纪时,在亚洲广大的领土上,东方崛起了大唐帝国,西方也有一个强大的帝国阿拉伯帝国,当时唐朝与阿拉伯以及中亚、西亚欧非的其他一些国家也有友好的往来。 l 1.唐朝和中亚一些国家的交往l中亚一些国家处在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因此早在西汉时就与我国有密切的交往,在隋唐时期往来更是密切,双方互派使臣,也经常有贸易往来。 l在唐朝刚建立时,西亚较强大的国家是波斯帝国,大家还记得吗,在西汉时我们称之为安息。l不久,波斯就被大食所灭,大食就是阿拉伯。 l 2.唐朝与波斯、大食的交往l丝绸之路开通后,波斯与我国一直有较密切的交往,班超出使西域时,曾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到达了波斯湾。l隋朝时,双方政府互派使节。7世纪中期,波斯遭到大食的侵扰,波斯国王和王子先后前来求援,后两人定居长安。许多波斯商人在中国开设“波斯店”,以经营宝石、珊瑚、香料、药品而闻名。l大食灭了波斯后,也立刻与唐朝建立了友好关系。8世纪中期,大食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双方的交往开始于651年,在此后的148年,大食遣使来唐达三十多次。穆罕默德的话“求学问尤当去中国”,生动地反映了阿拉伯人对中国文明的向往。中国的纺织、造纸等技术都通过阿拉伯人传到西亚、欧洲和非洲。 l 3.唐朝与东罗马、非洲的交往 l在两汉时,我国称罗马为大秦。l大秦与汉朝的关系:班超出使西域时,曾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到达了波斯湾。后来,大秦王安敦派出的使者曾到达东汉,将象牙、犀角等礼物赠给东汉皇帝。 l唐朝时,唐和东罗马有使节往来,东罗马的医术、杂技传入中国。东罗马的皇帝和贵族都爱穿中国的丝织品,唐朝时通过丝绸之路运往东罗马的丝绸、瓷器更多。l另外,中国史书上还记载了唐朝与非洲的来往。 l 1.唐朝对外关系最主要的特点是 答案:Bl A.封闭 B.开放l C.武力征服 D.联姻l 2.下列表述,不是唐朝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有 答案:Cl A.唐朝经济文化发展l B.唐朝对外交通发达l C.唐朝疆域广阔l D.统治者的开明态度l 3.下列史实反映唐代中印友好交往的是Cl A佛教传入中国 B法显游历天竺 C义净西行研究佛学 D鉴真渡海传播佛法l 4.派遣留学生到唐朝学习先进文化,推动了本国政治经济改革的国家是B l A天竺 B日本 C新罗 D波斯 l唐朝时期中外交往出现空前盛况。据此回答2627题。l 26有一名中国显要贵族,吃着波斯枣,看着中亚舞,以高丽参养身,诵佛经以养性。此贵族生活在()l A西汉B南北朝l C隋朝D唐朝l【导析】 唐朝时的中外交往出现空前盛况,与波斯、中亚、朝鲜、印度有着密切的往来。l【答案】 D l27唐朝与日本、天竺、大食往来的相同之处()l都派使臣到长安通好都吸收了唐朝生产和手工业技术都有商人在中国定居都曾使用中国文字lA BlCDl【答案】 A 1、唐朝后期,吐蕃最西与之为邻的是 A波斯B大秦C大食D天竺2、唐朝的长安和沿海许多城市设有“新罗坊”、“新罗馆”,主要反映了:A 唐朝建筑技术的提高 B 唐朝对外政策倾向C 新罗商旅来唐很多 D 唐朝城市的发达3、对中日交往有突出贡献的人物有:崔致远 吉备真备 义净 鉴真A B C D CCD 国家官方交往(使节)经济文化交流朝鲜日本东南亚(天竺)中、西亚(大食、波斯)欧洲非洲东罗马参用唐朝政治制度 1、互派使臣 2、日本参用唐朝政治制度钱币;文化使者互派使节 (1)天竺传入;(2)中国输出互遣使节使节往还(1)东罗马传入: (2)唐朝输出:(1)朝鲜传入;(2)中国输出:(1)波斯店;(2)造纸术 汉唐时期中外交往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分析出现不同的原因不同特征:汉代以陆路为主,唐朝水陆并举。汉代以商贸为主,唐朝使臣、商贸交往、文化交往全面展开。两汉基本没有使臣交往。唐时与朝鲜、日本、印度等互有使臣来往通好。汉代以丝和丝织品为主,唐代丝绸、瓷器、纸张、茶叶等商贸物品大为增多。汉代商贸具有单向性,唐代中外交往具有双向性。不仅传播唐朝的先进文化,也广泛吸收外来文化原因:汉朝江南相对落后,海上通商的条件不是太好,唐朝经济中心开始出现南移的趋势,造船业发达,国力强大, 经济文化发达。 l一、单选题l 1吸收唐朝的优良技术,织出精美的朝霞锦、大花鱼牙锦的国家是( B )lA日本B朝鲜C印度D阿拉伯l 2唐朝后期,吐蕃最西与之为邻的是 ( C )lA波斯B大秦C大食D天竺l 3唐朝时,海路从哪儿出发,可达朝鲜、日本?( C )l泉州登州广州扬州l ABCD l二列举三位唐朝时候对中外友好作贡献的人物,并举出他们的具体贡献。l日本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年轻时即来中国学习,他的汉文诗写得很好,和李白、王维等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对传播唐文化作出重大贡献。l我国高僧鉴真,六次东渡到达日本,在日本留居十年,传播唐朝文化。l我国高僧玄奘,在唐太宗时到天竺研究佛经,回国后把佛经翻译为汉文,由于这些佛经原本在印度失传,他的译本成为研究印度半岛古代文化的重要史料。玄奘对促进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l主要特点:l交往范围广泛,且有连续性.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国家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欧洲,非洲也都有往来.范围之广,历史少见.而且这些交往并不因中国发生内乱而中断,有明显的连续性.如日本连续十三次派出遣唐使.l交往领域全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方面面.l交往渠道众多.有官方外交往来,公派及民间留学,国家间及民间贸易,佛教的传播等.主要以贸易和佛教为纽带. l交往内容明显不同.中国传出去的主要是制度,文化,生产技术等,推动了各国历史发展,社会进步.外国传入的主要是土特产,物种,艺术,丰富了唐朝的社会生活.l在交往过程中,中华文化圈形成.唐朝成为周边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l原因:l唐朝的经济和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具备发展对外交往的基本条件,也吸引了各国人前来学习和贸易;l唐朝开辟了四通八达的海陆对外交通线,便于发展对外关系;l唐朝有辽阔的疆域和和睦的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对外交往;l唐朝统治者对外来文化采取开明的态度,兼收并蓄,虚心学习,又尊重外国人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l作用:l唐朝的对外关系发展使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在世界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l同时通过对外交往,唐朝学习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进一步促使唐朝经济文化的繁荣,也丰富了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 l启示:l唐朝的对外关系前所未有,主要取决于经济文化的繁荣发达.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发展经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l唐朝和睦的民族关系也为对外交往频繁提供了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应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发展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l唐朝统治者对待外国和外来文化采取开明的态度,重视对外交往.因此,我们应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加强与外国的经济技术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