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地貌类型表

上传人:s****a 文档编号:217055845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冰川地貌类型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冰川地貌类型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冰川地貌类型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冰川地貌类型表冰蚀地貌冰斗二面为陡崖包围的簸箕状盛雪洼地、由冰斗底、冰斗肩、冰斗壁和冰斗坎几部分组成,多发育在雪线附近围谷(粒雪盆)是由数个冰斗汇合而成的规模巨大的洼地,呈半圆形,二面为陡坡,坡上有时发育着冰斗。底部平坦或略倾斜,出口和幽谷相连,常残留有湖泊,又名冰窖鳍脊两个冰斗或冰谷间所夹的山岭,被侵蚀而成的尖锐陡峻的山脊,又叫刃脊角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冰斗之间所夹的山峰,呈金字塔状,孤立而尖锐冰川谷横剖面一般为“U”字形,谷底宽平,谷坡陡峭,壁上有冰蚀擦痕和磨 光面。纵剖面常成台阶状,在平面上较平直悬谷冰川谷的两侧支谷高悬于主谷底之上,高差常达数十米,甚至数百米类型基本特征冰川谷底,冰蚀后残留的石质小丘,呈椭圆形,其长轴的方向就是冰基磧丘陵(冰磧丘陵)冰磧地貌羊背石 川流动方向。两坡不对称,迎冰面为缓坡,较圆滑,有冰川擦痕或磨光面。背冰面为陡坡,坎坷不平冰川达到一定厚度时,从幽谷或其它存冰洼地向侧面溢流而形成的口 冰川溢口子多条山谷冰川,汇集于山前地带,掘蚀而成的洼地。盘谷淤填后是有 盘谷利于地下水汇集、储存的地方冰体消融时,将所挟带的物质沉落在底磧之上,构成低矮、坡缓、波状起伏的丘陵。组成物质为冰砾土,颗粒较粗,大小不一,磨圆度不同,略具层理,有冰水沉积物的粘性土夹层冰磧阶地冰川后退后,河流切入有基磧覆盖的冰川谷底而成侧磧堤冰川两侧的堆积物、常沿冰川谷的边缘,成连续或断续分布的长堤冰川的末端,堆积而成的与冰川流动方向垂直的弧形堤状高地。后期 终磧堤流水侵蚀可成孤丘,其组成物质有漂砾至砂层夹粘性土,具明显的粗层理冰砾扇由冰川漂砾堆积成的扇形地,有的是大片冰流直接一次造成,更多的是由于多次冰川作用形成类型基本特征(冰磧扇)鼓丘分布在终磧堤的内例,椭圆形和狭长形的小丘,其长轴和冰流方向致,尖端指向下游,大小不等,富含粘土,无层理,有时夹有有层次的沉积物,有的鼓丘的核心是基岩冰水 地 貌冰水扇冰融水在终磧堤上冲开缺口,由冰水沉积物构成的扇形地,由砾石、砂和粘土组成,有一定的分选性和层理,含有大漂砾冰水平原在冰水扇外,冰水沉积物大量沉积形成的宽广平原冰湖三角洲冰川融化汇成冰前河流,注入静水的冰湖时形成的三角洲,多由砾石、砂粒夹粘上组成。在湖盆中则为冰湖沉积,因气候变化多形成粗细相间、层理显著的湖泥(纹泥、季候泥)冰砾阜平顶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土丘,边坡陡直,直径2公里,高度570 米,靠近终磧堤成群分布,由有层次,分选好的细砂、亚粘土和卵石组成, 上部常有漂砾和砂粘土盖层,冰磧物里透镜体分布于冰砾阜内部锅穴圆形凹地,直径几米至几十米,个别达千米,深约数米,个别的深达50多米,由冰水沉积物中埋藏的冰块融化沉积物坍陷而成,常成群串列,与冰阜小丘同时出现,称为阜丘锅穴冰砾阜阶地冰川两侧融化较快,堆积着有层次的冰水沉积物。冰川融化以后,突 出于冰川谷的两例,似阶地。顶部平坦、略向下游倾斜蛇形丘顺冰水流动方向的狭长而曲折的岗地,如蛇形,两坡对称,坡度较大 (30o40。),丘脊狭窄,丘顶平缓,高达1530米,甚至70米,长度几 十米至几十公里,组成物质为成层的砂砾,偶夹冰债层透镜体冰川有很强的侵蚀力,大部份为机械的侵蚀作用,其侵蚀方式可分为几种:(1)拔蚀作用: 当冰床底部或冰斗后背的基岩,沿节理反复冻融而松动,若这些松动的岩石和冰川冻结在一 起,则当冰川运动时就把岩块拔起带走,这称为拔蚀作用。经拔蚀作用后的冰川河谷其坡度曲线是崎岖不 平的,形成了梯形的坡度剖面曲线。(2) 磨蚀作用: 当冰川运动时,冻结在冰川或冰层底部的岩石碎片,因受上面冰川的压力,对冰川底床进行 削磨和刻蚀,称为磨蚀作用。磨蚀作用可在基岩上形成带有擦痕的磨光面,而擦痕或刻槽是冰川作用的一 种良好证据,其方向可以用来指示冰川行进的方向。(3) 冰楔作用: 在岩石裂缝内所含的冰融水,经反复冻融作用,体积时涨时缩,而造成岩层破碎,成为碎块, 或从两侧山坡坠落到冰川中向前移动。(4) 其他: 当融冰之水进入河流,其常夹有大体积之冰块,会产生强大撞击力破坏下游的两岸岩石。 冰川侵蚀力的强弱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1) 冰层的厚度和重量。重厚者侵蚀力强。(2) 冰层移动的速度。速度大者侵蚀力强。(3) 携带石块的数量。携带数量越多越重者,侵蚀力越强。(4) 地面岩石之粗糙或光滑。粗糙地面较易受冰川之侵蚀。(5) 底岩的性质,底岩松软者较易受侵蚀。(6) 岩层之倾斜方向与冰川移动方向一致者,易遭侵蚀。 因侵蚀作用而造成的冰蚀地貌有:(1) 冰斗 为山谷冰川重要冰蚀地貌之一,形成于雪线附近,在平缓的山地或低洼处积雪最多,由于积雪的 反复冻融,造成岩石的崩解,在重力和融雪水的共同作用下,将岩石侵蚀成半碗状或马蹄形的洼地,典型 的冰斗于是形成。冰斗的三面是陡峭岩壁,向下坡有一口,若冰川消退后,洼地水成湖,即冰斗湖。(2) 刃脊、角峰、冰哑:若冰斗因为挖蚀和冻裂的侵蚀作用而不断的扩大,冰斗壁后退,相邻冰斗间的山脊 逐渐被削薄而形成刀刃状,称为刃脊。而几个冰斗所交汇的山峰,形状很尖,则称为角峰。在刃脊之间的 低下鞍部处,则为冰哑。削断山嘴、U型谷、石洼地:当山谷冰川自高地向低处移动,山嘴被削平成三角形,称为削断山嘴。又 因为冰川谷的横剖面形状如U字形,故称U型谷。U型谷两侧有明显的谷肩,谷肩以下的谷壁较平直,底 部宽而平,若是在冰川谷的底部,因冰川的挖蚀,而造成向下低凹的水坑,石地。(4) 峡湾:在高纬度地区,冰川常能伸入海洋,在岸边侵蚀成一些很深的U型谷,当冰退以后,海水可以 沿谷进入很远,原来的冰谷便成峡湾。(5) 悬谷:悬谷的形成是来自于冰川侵蚀力的差异,主冰川因冰层厚、下蚀力强,故U型谷较深;而支冰 川因为冰层薄、下蚀力弱,故U型谷较浅。因为在支冰川和主冰川的交汇之处,常有冰川底高低的悬殊, 当支冰川的冰进入主冰川时必为悬挂下坠成瀑布状,称之为悬谷。(6) 羊背石: 为冰川基床上的一种侵蚀地形,是由基岩组成的小丘,常成群分布,远望如匍匐的羊群,故 称为羊背石。其平面为椭园型,长轴方向与冰流动方向一致,向冰川上游方向的一坡由于冰川的磨蚀作用, 坡面较平,坡度较缓,并有许多擦痕;而在另一侧,受冰川的挖蚀作用,坡面坎坷不平,坡度也较陡。羊 背石的形成,是由于岩层是软硬相间的排列,当侵蚀、风化的作用查行时,软的岩层会被侵蚀的较多较深 而硬的岩石抵抗侵蚀、风化的能力较强,所以在侵蚀、风化后,硬的岩层会较软的岩层高,形隆起的椭园 地形,一面受磨蚀、一面受挖蚀。(7) 冰川磨光面、冰川擦痕:在羊背石上或U型谷谷壁及在大漂砾上,常因冰川的作用而形成磨光面,当 冰川搬运物是砂和粉砂时,在较致密的岩石上,磨光面更为发达;若冰川搬运物为砾石,则在谷壁上刻蚀 成条痕或刻槽,称之为冰川擦痕,擦痕的一端粗,另一端细,粗的一端指向上游。搬运作用(glacial transportation)由于冰川的侵运作用所产生的大量松散岩屑和从山坡崩落得碎屑,会进入冰川系统,随冰川一起运动,这些被搬运的岩屑称为冰碛物,依据其在冰川内的不同位置,可分为不同的搬运类型:(1)表碛:出露在冰川表面的冰碛物。(2)内碛:夹在冰川内的冰碛物(3) 底碛:堆积在冰川谷底的冰碛物。(4) 侧碛:在冰川两侧堆积的冰碛物。(5) 中碛:两条冰川汇合后,其相邻的侧碛即合而为一,位于会合后冰川的中间称为中碛。(6) 终碛(尾碛):随冰川前进,而在冰川末端围绕的冰碛物,称为终碛。(7) 后退碛:由於冰川在后退的过程中,会发生局部的短暂停留,而每一次的停留就会造成一个后退碛。(8) 漂石:冰川的搬运作用,不仅能将冰碛物搬到很远的地方,也能将巨大的岩石搬到很高的部分,这些被搬运的巨大岩块即称为漂石,其岩性和该地附近基岩完全不同。冰川的搬运能力很强,但相对地,冰川的 淘选能力很差。堆积作用(glacial deposition)冰川携带的砂石,常沿途抛出,故在冰川消融以后,不同形式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便形成相应的各种冰 碛物。所谓冰碛物,是指由冰川直接造成的不成层冰积物。而冰积物,就是指直接由冰川沈积的物质,或 由于冰水作用的沈积物,及因为冰川作用而沈积在河流湖泊海洋中的物质。冰积物可分为不成层的冰积物 和成层的冰积物两者:(1)不成层的冰积物: 此种冰积物是由冰川后退时所遗留的石砾所造成,因为冰融化而遗留於地面的堆积 物大小不一,石块为少带有稜角、表面为被磨光或带有擦痕,堆积后为不现层理,此种杂乱无层理的冰积 物,常称为冰砾土而由冰碛物所形成的冰碛地形有:a. )冰磧丘陵基磧丘陵:冰川消融后,原有的表磧内磧中磧都沈到冰川谷底,和底磧合称为基磧,这 些冰碛物受到冰川谷底地形的影响,堆积成坡状起伏的丘陵,称为冰碛丘陵。大陆冰川区的冰碛丘陵规模 较大,而山谷冰川所形成的冰磧丘陵,规模要小的多。b. )侧磧堤:是由侧磧和表磧在冰川后退处共同堆积而成的,位于冰川谷两侧,成堤状向冰川上游可一直 延伸至雪线附近,而向下游常可和终磧堤相连。c. )终磧堤:终磧堤所反应出的是冰川后退时的暂时停顿阶段,若冰川的补给和消融处于平衡状态,则冰 川的末端可略作停留于某一位置,这时由冰川搬运来的物质,将可在冰川尾端堆积成弧状的堤,称为终磧 堤。大陆冰川的终磧堤高度较小,长度可达几百公里,弧形曲率较小;反之,山谷冰川的终磧堤高度可达 数百米,长度较小,弧形曲率较大。d. )鼓丘:鼓丘是由冰积物所组成的一种丘陵,约成椭园形,长轴与水流方向一致,迎冰面是陡坡,背冰 面是一缓坡,其纵剖面为不对称的上凸形。一般认为鼓丘是由于冰川的搬运能力减弱,底磧遇到阻碍所堆 积而成的。其主要分布在大陆冰川终磧堤以内的几公里到几十公里,常成群出现,造成鼓丘田;山谷冰川 的鼓丘数量较少。(2)成层的冰积物: 此为冰川与融冰之水共同沈积的结果,冰川所携带的物质受到融化后的冰水冲刷及淘 洗,会依照颗粒的大小,堆积成层,形成冰水堆积物,而在冰川边缘由冰水堆积物所组成的各种地貌,称 为冰水堆积地貌。有下列几种类型:a. 冰水沈积、冰水扇、外冲平原:在冰川末端的冰融水所携带的大量砂砾,堆积在冰川前面的山谷或平原 中,就形成冰水沈积;若是在大陆冰川的末端,这类的沈积物可绵延数公里,在终磧堤的外围堆积成扇形 地,就叫冰水扇;数个冰水扇相连,就形成广大的冰水冲积平原,又名外冲平原。在这些地形上,沈积物 呈缓坡倾向下游,颗粒度亦向下游变小。b. 冰水湖、季候泥:冰水湖是由冰融水形成的,因为冰川后退时,前面的冰积物会阻塞冰川的通路,常可 以积水成湖。冰水湖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的冰融水较多,大量物质进入湖泊,一些较粗的颗粒就快速 沈积,而细的颗粒还悬浮在水中,颜色较淡;而冬季的冰融水减少,一些长期悬浮的细颗粒黏土才开始沈 积,颜色较深。这样一来,在湖泊中就造成了一粗一细很容易辨认的两层沈积物,叫做季候泥。C.冰砾埠:冰砾埠为有层理并经分选的细粉砂所组成的,形状为园形或不规则的小丘。冰砾埠上部通常有 一层冰碛层,冰砾埠是由于冰面上的小湖小河或停滞冰川的穴隙中的沈积物,在冰川消融后沈落到底床堆 积而成,其与鼓丘不同之处,在于冰埠的形状很不规则,且为成层状。在大陆冰川和山谷冰川都有发育冰 砾埠。d. 冰砾埠阶地:在冰川两侧,由于岩壁和侧磧吸热较多,且冰川两侧的冰面要比中间来的低,所以冰融水 就汇集在这,形成冰侧河流,并带来冰水物质,等到冰水消后,这些物质就堆积在冰川谷两侧,形成冰砾 埠阶地,它只发育在山谷冰川中。e. 锅穴冰穴:冰水平原上常有一种园形洼地,称为锅穴。其形成是由于冰川耗损时,有些残冰被孤立 而埋入冰水沈积物中,等到冰融化后引起塌陷,而造成锅穴。f. 蛇形丘:蛇形丘是一种狭长曲折的地形,呈蛇形湾曲,两壁陡直,丘顶狭窄,其延伸的方向大致与冰川 的流向一致,主要分布在大陆冰川区。 蛇形丘的成因主要为:1. 在冰川消融时,冰融水沿冰川裂隙渗入冰川下,在冰川底部流动,形成冰下隧道,待冰完全融解后,隧 道中的砂砾就沈积而形成蛇形丘。2. 在夏季,冰融水增多,冰积物在冰川末端形成冰水三角洲,等到下一个夏季,冰川再次后退,再形成一 个冰水三角洲,如此反复不断,一个个冰水三角洲连起来,便形成串珠状的蛇形丘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