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调节免疫调节知识点总结详细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216841257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调节免疫调节知识点总结详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免疫调节免疫调节知识点总结详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免疫调节免疫调节知识点总结详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免疫调节核心知识点列表梳理1.与免疫有关的细胞细胞类型来源功能特异性识别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体非特异性识别B细胞造血干细胞识别抗原,分成成为效应B细胞、记忆B细胞特异性识别T细胞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 育识别、呈递抗原,分成成为效应T细胞、记忆T细胞特异性识别效应B细胞B细胞或记忆B细胞分泌抗体不识别效应T细胞T细胞或记忆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特异性识别记忆细胞T细胞、B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为相应的效应细胞特异性识别2.两种免疫类型比较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概念是机体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 起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是机体在生活过程中接触病原微生物 及抗原异物后产生的免疫力区形成遗传而来,人人都有的先天性免疫出生后与病原体斗争过程中形成的后 天性免疫,并非人人都有对象对所有的病原体起作用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别特点出现快,作用范围大,无特异性,作用 弱,时间短出现慢,作用范围小,有特异性,作用 强,时间长结构基础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 细胞)第三道防线(发挥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 胞):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作用出现早,作用快,强度弱,相对稳定, 不因接触某一抗原次数的多少而有所改 变。出现较慢,作用强度大,同一抗原再次 作用时可产生明显的免疫反应联系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两者共同负担着机体的防御功 能。5.特异性免疫的类型及其应用自动免疫自然自动免疫患传染病或隐性感染后获得的免疫力人工自动免疫菌苗、疫苗、类毒素的预防接种被动免疫自然被动免疫通过胎盘、哺乳传给婴儿人工被动免疫注射抗毒素、抗菌血清等应用计划免疫(预防接种)3.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之间的区别免疫类型比较项目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概念抗原被体液中的相应抗体消灭的过程抗原被相应的免疫细胞消灭的过程作用对象抗原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作用方式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 性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效应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促进 细胞免疫作用过感应阶段是抗原处理、呈递的识别阶段。有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的参与有吞噬细胞、T细胞的参与程效应阶段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 胞;记忆B细胞可直接识别再次入侵的 抗原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 忆T细胞;记忆T细胞可直接识别 再次入侵的抗原反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而发挥其免疫效应效应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从而发 挥其免疫效应关系作用独特,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如进入人体内的是细菌类毒素, 需要有特异的抗毒素与它结合,才能使其丧失毒性,因此主要是体液免疫发 挥作用;结核杆菌等胞内寄生菌,需要通过细胞免疫的作用才能将病菌消灭; 而在病毒感染中,则往往是先通过体液免疫的作用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 而散播,再通过细胞免疫的作用来予以彻底消灭。4.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与正常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比较比较项目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正常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性质球蛋白球蛋白分布吸附在皮肤、消化道或呼吸道黏膜 及某些血细胞的表面血清、组织胺、外分泌物反应时机机体再次接触过敏源时发生的免疫 反应机体第一次接触抗原时发生的免疫反应反应结果使细胞释放组织胺,从而引发过敏 反应使抗原沉淀或形成细胞集团6.免疫失调与人体健康功能功能正常功能过高功能过低防卫抗感染或防御其他抗原异 物入侵变态反应,如药物过敏反应免疫缺陷病,如艾滋 病清除清除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 胞自身免疫病监控消灭异常细胞肿瘤形成免疫调节知识点非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痰,烧伤)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溶菌酶)、吞噬细胞(伤口化脓)1、免疫,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最主要的免疫方式)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2、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癌症问题)。来源: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主要是外来物质(如: 细菌、病毒、),其次也有自身的物质(人体中坏死、变异的细胞、 组织癌细胞,),还有(移殖器官)。抗原(抗原决定簇)本质:蛋白质或糖蛋白特性:异物性(外来物质),大分子性(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特异性(只 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本质:球蛋白,专门抗击抗原的蛋白质,存在:主要存在于血清中,其它体液中也含有。(特异性)抗体:分类:抗毒素,凝集素,沉淀素,溶解素。功能:抗体与抗原结合产生细胞集团或沉淀,从而抑制抗原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 黏附(并不能直接杀死抗原)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淋巴细胞的产生过程:骨髓造血干细胞一浆细月抗体淋巴器官*胸腺T细月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淋巴因子(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功能 1)增强淋巴因子的杀伤力2)能够诱导产生更多的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2)3、 体液免疫过程:(抗原没有进入细胞)记忆 B 细胞的作用:可以在抗原消失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 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和分化,产生浆细胞从而产生抗体。(有的记忆细胞可以保留一辈子,如 天花病毒,有的则很短,如流感病毒)记忆B细胞(二次免疫)*效应B细胞 一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4、体液免疫感应阶段吞噬细胞理)吞噬 (呈递)T (识别)B 原细胞细胞细胞效应阶段抗体与抗原结 合(体液免疫 的效应阶段)病毒,麻风杆菌,结合杆菌均主要通过细胞免疫被清除效应T细胞作用:使靶细胞裂解,抗原暴露,暴露的抗原会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细胞免疫的作用机理:效应 T 细胞与靶细胞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通透 性改变,渗透压变化,最终导致细胞裂解死亡。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如果体液免疫消失,细胞免疫也将会消失,同时进行,相辅相 成。(实例:如果有较低强的病毒入侵,则首先经过体液免疫,然后再经过细胞免疫,最后再 由体液免疫中的抗体把它粘住,最后吞噬细胞消灭。)6过,敏如原果理免:疫系统过于强大也会生病:如过敏和自身免疫病刺激吸咐全身过敏反 应(过敏性 休克)消化道过敏 反应(食物 过敏性胃畅 炎)呼吸道过敏反 应(过敏性鼻 炎,支气管哮 喘)皮肤过敏反 应(荨麻疹, 湿疹、血管性 水肿) 过敏反应的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 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与体液免疫反应中的抗体区别:分布场所不同,作用结果不同 过敏原与抗原的区别:抗原针对所有人,过敏原只针对部分人抗原包括过敏原。 过敏反应与免疫反应中的抗体的异同来 源:都来源于效应 B 细胞成 分:都是球蛋白分 布:免疫反应中的抗体分布于血清和组织液中和外分泌物中;过敏反应中的抗体分布 于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细胞的表面作用机理:免疫作用的中的抗原与特异性抗原结合,消灭抗原;过敏反应中的抗体再次入侵 的抗原相结合,表现出过敏特征。过敏反应:再次接受过敏原7、免疫失调疾病自身免疫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病:艾滋病(AIDS) -HIV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8, 免疫学的应 免疫预防:注射疫苗,种痘,注入抗原激发产生抗体(人工免疫) 免疫治疗:注入抗体,淋巴因子,胸腺素等, 移植器官:器官被认为是抗原,起排斥作用的主要是T淋巴细胞,手术成败关键取决于供 者与受体的HLA(糖蛋白,组织相容性抗原)是否相同.一半以上相同就可,长期服用免 疫抑制药物使免疫系统变得迟钝.有关艾滋病的知识点(AIDS)HIV病毒,攻击人类的T淋巴细胞,最终导致人类的免疫系统全部丧失,而最后直接死于病 毒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病毒存在于:精液,血液,尿液,乳汁,泪液等体液中.传播途径;性滥交,毒品注射,输血,未消毒的品具.母婴传染. 潜伏期:2 10年.后得病.2年内死亡.HIV病毒:RNA病毒。突变率高,不易找到药物病毒的增殖过程:逆转灵酶(或 病4 KNA- DNA1分病靠遗传物质、(RM於企*) 病毒蛋白质一,抗原抗体淋巴因子1,抗原异物性(亲缘关系越远,免疫反应越强)大分子性(主要是蛋白质,少数是多糖)特异性(特定的空间结构)2,抗体效应B分泌,本质球蛋白分布血清(主要)组织液,外分泌液功能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分类能中和外毒素、毒素,形成沉淀的抗体一抗毒素能使细菌、病毒、动物细胞凝集成团的抗体一凝集素3,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一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增强效应细胞的杀伤力干扰素一结合病毒,使其丧失侵染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