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_中秋》教学设计3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21563002 上传时间:2021-05-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2.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调歌头_中秋》教学设计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水调歌头_中秋》教学设计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水调歌头_中秋》教学设计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教学设想】借助多媒体手段,将词的文字美,用过音乐、画面、书法等特定的情境渲染,将学生带进词人的心灵世界, 加深学生对词人特有的精神世界的理解; 将吟哦引进课堂,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词这一文学样式。【教学重点】一 : 背诵这首词。二 : 联想力和想象力的训练。【教学难点】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教学设计 】一、设置情景音乐欣赏水调歌头 ( 多媒体演示: 水调歌头书法、苏轼举杯邀月的图画。教者踏歌哼唱 )二、导入新课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女人骚客以中秋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同学们能背一两首吗 ? (如李白的静夜思、王建的十五夜望月等)这些诗词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思,古人为什么要通过月亮来寄托这样的情思呢?(古代交通、通讯落后,联系困难,离别的思念无以寄托;亦可联系自己年插队落户时特定的思家的感受帮助学生理解)课前我们欣赏的就是北宋文学家苏轼以中秋赏月为题材的词水调歌头。媒体演示 : 水调歌头配乐朗读。水调歌头,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哙炙人口。我们来看看后人对这首词的评价 :媒体演示 :清朝胡仔苔溪渔隐丛话说 :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谁能介绍一下苏轼 ?请说说对“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的理解。(追问:由此我们发现了什么?)媒体演示 :苏拭 (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 ( 今属四川 ) 人。苏拭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悠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三、整体感知自由读课文 ( 媒体播放水调歌头乐曲) ,查字典解决生字生词。思考 :这首词的序写了些什么 ?上阂写什么 ?下阂写什么 ?词采用了怎样的写法 ?阅读中有哪些疑问?巡视了解自读情况 :媒体演示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宫阙 (q )琼楼 (q n)朱阁 ( )绮户 (q )学生质疑。玉宇 (y )婵娟 (ch n)四、文本研读这首词的序写了些什么 ?本篇长调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 (1076) ,即丙辰年的中秋节日。时作者正任密州 ( 今山东诸城 ) 知州。从题序来看,这首词为醉后抒情,怀念兄弟 ( 子由) 所作。作者对兄弟的怀念之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归纳 :借望月怀人,思念弟弟苏辙。上阕写什么 ?望月 ( 写景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间青天”,月亮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原型之一,中国古代诗人对月亮的歌吟单从数量而言也是无与伦比的。据有关典籍记载,东坡并不是一个能饮很多酒的人,但他喜欢与别人一起饮酒,尤其是看别人饮酒,别人的快乐也就是他的快乐,他心胸豁达,气质清明,在如梦浮生里,他处在醉与醒之间他是他自己,没有比他自己更接近于他自己的了。正因为如此,他潇洒的“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则是对上天的宫阙存在着疑惑。在古代,有着 天上一日,人间一年 的说法,因此,东坡以为,天上与人间必然有着不同的计算时间的万法。 人间的光阴如白驹之过隙, 而天上的则是缓慢的, 这里暗寓一种对时间催人老这一自然现象的无可奈何的悲哀。“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这是上面那种悲哀心情的很自然地转换。因为对人世间的遭遇是无可奈何的,因此想 “乘风归去”。这里用了一个“归”字,是很有深意。作者以“滴仙人”自居。 “我欲乘风归去”他到天上,又渐渐产生了新的忧虑。他到天上,再回到他所来的地方。在想入非非中,又渐渐产生了新的忧虑。 “高处不胜寒” 是担心自己再也忍受不了那种纯净的寒冷。 他的天堂在人间。在这里,苏轼赋予这首词以非常丰富的意义。 他对自己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是有些厌倦的, 他也渴望上升到一个更纯净的高度, 然而他却忍受不了这种寒冷。 他就是这样处在一个矛盾的情境之中。从字面的意思看,似乎是琼楼玉宇耐不住高处的寒冷,而作者的真正关注的还是自己。“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句是作者的猜度之词。媒体演示 :上阕望月 ( 写景 )明月、酒、青天、“我”、风、清影、朱阁、绮户( 实写 )宫阕、琼楼玉宇 ( 虚写 )下阕写什么 ?怀人 ( 抒情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连用三个动词,来描述月亮的运动。月亮升起来,转过朱阁,慢慢降落,月光延伸进窗户,照到床上无眠的人。词人在这里把月亮拟人化了。仿佛月亮也是一个与他“心有灵犀”的朋友。同学们觉得有哪些人在这种情况下“无眠”呢?(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但要明确哪种情况与这首词的意境吻合,可引导联系标题、“人有悲欢离合”、“但愿人长久”等词句来思考)“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何事”一本作“何时”,一句之中有两个“时”字,是不太妥切的,同时也与理不通。因为上面己经把月亮当作自己的朋友,因此要跟她谈谈心,要向她表示最为亲切的问候,这旬的意思是 : 月亮啊,你这高处也能胜寒的 “别有天地非人间”的造物,难道还如我们这些渺小而可悲的人类一样有着什么遗恨吗?不,你是完美无缺的,不应该有遗恨的;但你又是因为什么缘故总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团圆呢 ?难道你就不能在人们团圆的时候团圆,离别的时候残缺吗 ?你为什么总是要跟我们不一致呢 ?我们人类离别的悲哀难道就一点也赢不到你的怜悯吗 ?由上片的“把酒间青天”到此处的问月,诗人的感情有了比较大的变化,他逐渐领悟到了什么,也可以说他听到了天外之音。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一句可以看成作者的领悟,也可以看成月亮的回答 : 月亮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她也有着自己固有的悲痛,同人有“悲欢离合”一样,她也有着“阴晴圆缺”,这世界本身就不是完美的,每一件事物都处在自己固有的缺憾之中。 明白了这一点,再怨天尤人有什么意思呢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两句还告诉我们看待任何问题都要要全面、辩证。最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表现出诗人的美好愿望,旷达的心境。这个结局是自然而然地达到的,作者最终自然会达到这一高度。这首词之所以广为流传,烩炙人口,其原因就在于此。媒体演示 :下阕怀人 ( 抒情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词中仅抒发了对弟弟苏辙的怀念之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表达了诗人的旷达胸襟。五、问题探究作者为什么会有此感慨?媒体展示 :苏轼一生坎坷,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对政治上失意的人来说,难免对现实不满。这从“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可以看出。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又告诉我们:他的心胸是旷达的。既然自然规律不可抗拒,为什们不能“一切随缘”呢(苏轼因为失意而信佛、信道)?结句在表现出诗人美好愿望的同时流也露了他对禅理的独到见解。范读 ( 媒体播放水调歌头乐曲) 。学生齐读水调歌头 ( 媒体播放水调歌头乐曲 ) 进一步理解这首词的内容。这首词采用了怎样的写法 ?在这首词里面,作者大胆地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的手法。 谁能从己的课文中举一两个运用 “联想” 和“想象”的例子 ?学生自由举例。媒体演示 :联想 :泰山“街灯”图天空“明星”图( 天上的街市 )想象 :“天空云彩” 图羽毛、鱼鳞、羊群 ( 看云识天气 ) 在这首词中作者举杯对月,联想、想象到些什么 ? 媒体演示 :明月宫阙琼楼玉宇月圆 ( 天上 )人圆 ( 人间 )想象联想媒体演示 :提供两张图,让学生想象。媒体演示 :词,由诗歌演变而来的一种韵文。在唐五代时称曲子词、曲、词歌词。曲指的是音乐,词指的是文辞,词与曲二者分离,至宋代,词与曲分离开来,词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但仍然可以配乐吟唱。词有词牌,如水调歌头,指词所配的乐调。古人多以吟唱的方式读词。六、 背诵课文媒体播放水调歌头吟哦录音激趣,提出背诵要求。媒体播放水调歌头乐曲,学生跟着哼唱、背诵。提名试背。师生齐背。七、布置作业以“遥望夏夜的星空,浮想联翩, ”开头,写一篇短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