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隧道施工技术交底

返回 举报
资源描述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编号:1—1-100.9—1-1 工程名称 XX隧道 工程编号 1—1 时 间 2010年7月21日 主持单位 XX隧道 项目经理部 参加单位 XX隧道 项目经理部、隧道工区 主 持 人 XXX 参加人员 见会议签到表 主要内容: 1、总   则 1。1为确保XX隧道合同XX隧道(K0+125~K0+265)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质量最终达优良;为健全公司技术保证体系,提高技术应用和技术管理能力,并贯彻执行公司的质量方针,最终为公司达质量目标奠定基础,特召开车间级施工技术交底会议,进行本工程施工技术交底. 1.2 要求XX隧道工区在施工过程中坚持“百年大计,质量为本”的原则,并根据本会议精神,结合以往施工经验和本建设工程施工特点,制定各分部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对所属各施工队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并督促施工队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确保工程质量,并坚持文明施工。 1.3 工程施工必须按批准的设计文件进行.如需变更设计或改变原定施工方案,或采用特殊施工方法时,应按施工管理程序,报请业主或监理工程师审批,并报公司核定存档。 1。4 应合理安排施工机具设备周转时间,提高机械利用率.施工中应加强技术管理,并合理安排工序进度和关键工序的作业循环,组织均衡生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1.5工区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必须熟悉和遵守本技术交底和各项规定,做到生产与安全工作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和评比。 1。6 在工程施工中,除应遵守本交底各项规定外,尚应符合交通行业有关的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并遵守当地的乡规民约。 1.7 项目部将不定期与季度定期相结合对本工程施工质量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作为项目部对XX隧道工区进行考核的重要指标. 2、XX隧道 2。1总则 2.1。1开工前,由项目部主持,工区协同编制隧道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并报公司审核,报监理单位批准. 2.1.2工区必须执行质量检查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材料试验工作.施工中应做好技术交底工作,进行技术、质量、安全教育,确保工程质量,并坚持文明施工。 2.1.3应制订安全制度和措施,加强通风、照明、防尘、降温及防水和防止有害气体的工作,并预防塌方事故,保护施工人员身体健康和安全。 2.1。4必须密切注意围岩及地下水等的变化情况,当施工方法或支护结构不适应于实际围岩状态时,必须采取应急措施,并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及时采用合适的施工方法或支护结构。 2.1.5除应按本交底内容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和交通部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规定。 2。2施工准备 2.2。1施工前,应深入工地做好各项调查工作。包括施工场地布置与洞口相邻工程、弃渣利用、农田水利、征地等的关系;各类设施的拆迁情况和数量;调查和测试水源、水质并拟定供水方案;材料供应;气象、水文资料;环境保护措施等。 2.2.2施工队应全面熟悉设计文件,与项目部一起会同设计单位进行现场核对,并做好相关工作. 2.2.3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施工方法、工区划分、场地布置、进度计划、工程数量、人员配备、主要材料、机械设备、电力和运输以及安全、质量、环保、技术、节约等主要措施内容. 2。2。4开工前应绘制施工场地总布置图。施工场地布置应结合工程规模、工期、地形特点、弃渣场和水源等情况,本着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合理布置、统筹安排的原则进行.并符合规范要求。 整理人:XXX2010年7月21日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编号:1—1-100.9-1—2 工程名称 XX隧道 工程编号 1—1 时   间 2010年7月21日 主持单位 XX隧道 项目经理部 参加单位 XX隧道 项目经理部、隧道工区 主 持 人 XXX 参加人员 见会议签到表 主要内容: 2。2.5弃渣场地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场地容量足够,且出渣运输方便; b、 不得占用其他工程场地和影响附近各种设施的安全; c、 不得影响附近的农田水利设施,不占或少占农田; d、 不得堵塞河道、沟谷,防止抬高水位和恶化水流条件。 2.2。6严禁将临时房屋布置在受洪水、泥石流、坍方、滑坡及雪崩等自然灾害威胁的地段。临时房屋的周围应设有排水系统,并避开高压电线。生活用水的排放,不得影响施工,并防止产生次生灾害。 2.2.7应根据工程需要配备成套的试验仪具,并做好钢材、木材、水泥、砂石料和混凝土等材料的试验工作。 2。2.8本隧道按新奥法采用复合式衬砌。应做好材料、机具设备、量测计划及仪器的准备工作. 2。3施工测量 2.3。1一般规定 2.3。1.1控制测量的精度应以中误差衡量,最大误差(极限误差)规定为中误差的两倍。 2.3。1。2应定期对基准点和水准点进行校核;洞外水准点、中线点应根据隧道平纵面、隧道长度等定期进行复核,洞内控制点应根据施工进度设定. 2.3.1。3洞内施工隧道测量,桩点必须稳定、可靠,且通视良好。水准点应设在不易损坏处,并加以妥善保护.测量仪器、工具在使用前应作检校,保证仪器的技术状态符合使用要求。 2.3.2洞内施工测量 2.3。2.1洞内导线应根据洞口投点向洞内作引伸测量,洞口投点应纳入控制网内,由洞口投点传递进洞方向的联接角测角中误差,不应超过测量等级的要求,后视方向的长度不宜小于300m。导线点应尽量沿路线中线布设,导线边长在直线地段不宜短于200m;曲线地段不宜短于70m.无闭合条件的单导线,应进行二组独立观测,相互校核.用中线法进行洞内测量时,中线点间距直线部分不宜短于100m;曲线部分不宜短于50m.当用正倒镜处长直线法或曲线偏角法检测延伸的中线点时,其点位横向偏差不得大于5mm。 2。3。2.2供导坑延伸和掘进用的临时点可用串线法标定,其延伸长度在直线部分不应大于30m;曲线部分不应大于20m。串线法的两吊线间距不宜小于5m。用串线法标定开挖面中线时,其距离可用皮尺丈量. 2。3.2.3供衬砌用的临时中线点,必须用经纬仪或全站仪测定,其间距可视放样需要适当加密,但不宜大于10m。 2.3。2。4衬砌立模前应复核中线和高程,标出拱架顶、边墙底和起拱线高程,用设计衬砌断面支距控制架立拱模和墙模.立模后必须进行检查和校正,确保无误。 2。3.2。5洞内水准路线应由洞口高程控制点向洞内布设,结合洞内施工情况,测点间距以200~500m为宜。洞内施工用的水准点,应根据洞外、洞内已设定的水准点,按施工需要加设。为使施工方便,在导坑内拱部、边墙施工地段宜每100m设立一个临时水准点,并定期复核。 2。3.3贯通误差的测定及调整 整理人:XXX2010年7月21日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编号:1—1-100。9-1—3 工程名称 XX隧道 工程编号 1—1 时  间 2010年7月21日 主持单位 XX隧道 项目经理部 参加单位 XX隧道 项目经理部、隧道工区 主 持 人 XXX 参加人员 见会议签到表 主要内容: 2.3。3.1贯通误差的测定与调整应按规范要求进行。 3.3.3.2 隧道贯通后,施工中线及高程的实际贯通误差,应在未衬砌的100m地段内(即调线地段)调整。该段的开挖及衬砌均应以调整后的中线及高程进行放样. 2。4洞口与明洞工程 2.4。1洞口工程 2。4.1。1洞口各项工程应通盘考虑,妥善安排,尽快完成,为隧道洞身施工创造条件。 2。4。1。2洞口开挖土石方应遵守规范要求。 2.4.1.3开挖进洞时,宜用钢支撑紧贴洞口开挖面进行支护. 2.4.1。4洞门衬砌施工应按《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4)的有关规定办理,并符合以下要求: a、 基础处的渣体杂物、风化软层和积水应清除干净。 b、 洞门衬砌拱墙应与洞内相联的拱墙同时施工,连成整体。 c、 端墙施工放样时,应保证位置准确和墙面坡度平顺. d、 灌注混凝土时应保证模板不移动。 e、 洞门端墙的砌筑与墙背回填应两侧同时进行,防止对衬砌边墙产生偏压。 f、 洞门衬砌完成后,及时处治洞门上方仰坡脚受破坏处.当边(仰)坡地层松软、破碎时,应采取坡面防护措施. g、 当端墙顶水沟砌筑在填土上时,填土必须夯实。 h、 洞门的排水、截水设施应与洞门工程配合施工,并应与路堑排水系统连通。 2.4.2明洞工程 2.4。2。1明洞衬砌施工可选用下列方法: a、 当边坡能暂稳定时,可采用先墙后拱法; b、 当边坡稳定性差,但拱脚承载力较好,能保证拱圈稳定时,可采用先拱后墙法; c、 具备相应的机具条件时,可采用拱墙整体灌筑。 2。4.2.2衬砌边墙基础应设置在稳固地基上。若基础挖到设计标高后,地质情况及允许承载力与设计要求不符时,应及时进行处理。基础混凝土灌注前必须排除基坑内积水,并对基底进行固化处理。边墙基础应采用与边墙同级混凝土一次浇筑而成。 2。4。2.3明洞衬砌施工应注意下列事项: a、 灌注混凝土前应复测中线和高程,衬砌不得侵入设计轮廓线; b、 拱圈应按断面要求制作定型挡头板、外模和骨架,并应采取防止走模的措施; 浇筑拱圈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时,方可拆除内外支模拱架; 2.4。2.4明洞衬砌完成后进行回填时,应符合规范要求。 2.4.2。5明洞与暗洞衔接施工宜采用先拱后墙法。在仰坡暂能稳定时,宜由内向外进行施工;在仰坡易坍塌的情况下,宜先将明洞拱圈灌筑至仰坡脚,再由内向外做洞内拱圈,并确保仰坡稳定。明洞与暗洞拱圈应连接良好。 整理人:XXX2010年7月21日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编号:1—1-100.9-1-4 工程名称 XX隧道 工程编号 1—1 时 间 2010年7月21日 主持单位 XX隧道 项目经理部 参加单位 XX隧道 项目经理部、隧道工区 主 持 人 XXX 参加人员 见会议签到表 主要内容: 2。5开挖 2。5.1一般规定 2。5.1.1开挖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a、 合理确定开挖步骤和循环进尺,保持各开挖工序相互衔接,均衡施工; b、 开挖断面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c、 爆破后,对开挖面和未衬砌地段应进行检查,对可能出现的险情,应采取措施及时处理; d、 开挖作业中,不得损坏支护、衬砌和设备,并应保护好量测用的测点; e、 做好地质构造的核对和素描,地质变化处和重要地段,应有照片记载. 2.5.1.2为减少对围岩扰动及减少超挖,必须采用光面爆破技术。施工中应提高钻眼效率和爆破效果,降低工料消耗。 2.5。2开挖方法 2.5。2。1开挖方法应考虑围岩条件,并与支护衬砌施工相协调. 2.5.2。2按设计文件,本工程围岩主要是Ⅳ级围岩与V级围岩,对于IV级围岩地段应采取的开挖方法是台阶法,对于V级围岩地段采取留核心土环形分部开挖法,III级围岩采用全断面法开挖。 2。5。2.3台阶法施工要求如下: a、 上下台阶之间的距离,应能满足机具正常作业,并减少翻渣工作量。 b、 当顶部围岩破碎,施工支护需紧跟时,可适当延长台阶长度,减少施工干扰。 c、 台阶不宜多分层,装渣机械应紧跟开挖面,以减少扒渣距离。 2。5.3超欠挖控制 2.5.3.1应严格控制欠挖。当岩层完整、岩石抗压强度大于30Mpa并确认不影响衬砌结构稳定和强度时,允许岩石个别突出部分欠挖,但其隆起量不得大于5cm.拱、墙脚以上1m内断面严禁欠挖. 2.5.3。2应尽量减少超挖,允许超挖值:拱部平均10cm(最大20cm),边墙、仰拱、隧底平均10cm。 2.5。3。3应采取光面爆破、提高钻眼精度、控制药量等措施,并提高作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将超挖控制在允许值以内. 2。5。3。4开挖轮廓应预留变形量,应按设计规定. 2.5.4钻爆设计 2.5.4.1钻爆设计内容应包括:炮眼(掏槽眼、辅助眼、周边眼)的布置、数目、深度和角度、装药量和装药结构、起爆方法和爆破顺序等。设计图包括:炮眼布置图、周边眼装药结构图、钻爆参数表、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必要的说明。 2。5。4.2光面爆破,应满足规范规定的所有技术要求。周边眼参数的选用应遵守规范规定的原则.炮眼布置亦应符合规范要求。 2。5.4.3爆破开挖一次进尺应根据围岩条件确定。开挖坚硬完整的围岩时,应根据周边炮眼的外插角及允许超挖量确定. 2.5。4。4开挖时,应采用导爆管、毫秒雷管起爆周边眼,不得采用火花起爆. 2.5。4。5对内圈眼的爆破诸参数应加以严格控制,防止围岩过度龟裂。 2。5。4。6当钻爆设计与围岩条件不相适应时,应及时调整使其合理. 整理人:XXX2010年7月21日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编号:1-1-100.9-1-5 工程名称 XX隧道 工程编号 1—1 时 间 2010年7月21日 主持单位 XX隧道 项目经理部 参加单位 XX隧道 项目经理部、隧道工区 主 持 人 XXX 参加人员 见会议签到表 主要内容: 2。5.5钻爆作业 2。5。5。1钻爆作业必须按照钻爆设计进行钻眼、装药、接线和引爆. 2。5。5.2钻眼前应定出开挖断面中线、水平线和断面轮廓,标出炮眼位置,经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钻眼。 2.5。5.3炮眼的深度、角度、间距应按设计要求确定,并应符合规范规定的精度要求. 2。5。5。4装药前应将炮眼内泥浆、石屑吹洗干净。已装药的炮眼应及时用炮泥堵塞密封。 2.5.5.5钻爆机械和其他电动机械的使用、管理、维修和保养,应按有关规定办理。 2.5.5。6进行爆破时,所有人员应撤至安全地点,爆破后必须待有害气体排出后方可进至开挖面工作。 2.6出渣与运输 2.6。1装渣与卸渣 2。6。1.1装渣作业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机械装渣作业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并不得损坏已有的支护及临时设备; b、 漏斗装渣时,漏斗处应有防护设备和联络信号,装渣结束后漏斗处应加盖; c、 在台阶或棚架上向下扒渣时,渣堆应稳定,防止滑坍伤人。 2.6.1.2卸渣作业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应妥善布置卸渣线,卸渣应在布置的卸渣线上依次进行; b、 卸渣宜采用自动卸渣或机械卸渣设备,卸渣时有专人指挥卸渣、平整; c、 轨道运输卸渣时,卸渣码头应搭设牢固,并设挂钩、栏杆,轨道末端应设置可靠的挡车装置. 2。6。2运输 2。6。2。1运输方式建议采用无轨式运输。 2.6。2。5运输线路或道路应设专人按标准要求进行维修和养护,使其经常处于平整、畅通。线路或道路两侧的废渣和余料应随时清除。 2。6.2.6运输车辆的性能必须良好,操作时应符合有关的安全管理规定。 2。7施工支护 2。7。1一般规定 2。7。1.1施工支护应配合开挖及时施作,确保施工安全。 2。7.1.2本隧道围岩主要为Ⅳ~V级,按设计要求应采用锚喷联合支护. 2.7.1.3施作锚杆、喷射混凝土和构件支撑时,应作好记录. 2.7。2锚杆施工 2.7。2.1锚杆安设作业应在初喷混凝土后及时进行。 2。7.2.2应按规范要求做好锚杆施工的各项准备工作。 2。7.2。3钻孔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定出孔位,作出标记,孔位允许偏差为±15mm。 2。7.2。4钻孔应符合以下要求: a、 钻孔应圆而直,钻孔方向宜尽量与岩层主要结构面垂直; b、 锚杆孔径及钻孔等都应符合设计要求; 整理人:XXX2010年7月21日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编号:1—1-100.9—1—6 工程名称 XX隧道 工程编号 1—1 时   间 2010年7月21日 主持单位 XX隧道 项目经理部 参加单位 XX隧道 项目经理部、隧道工区 主 持 人 XXX 参加人员 见会议签到表 主要内容: 2。7。2.5普通水泥砂浆锚杆施工应按规范及设计控制好配合比及遵守规范规定的灌浆作业的有关规定。 2.7。2.6楔缝锚杆只能作为临时支护,如作为永久支护应补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 2。7。2.7锚杆钻孔可采用一般凿岩机械。注浆可采用风动牛角泵,也可使用挤压式注浆泵. 2.7.2。8系统锚杆采用中空锚杆,边仰坡支护锚杆采用Ⅱ级钢筋制作。杆体直径分别为25mm及22mm。 2。7。3喷射混凝土 2。7.3。1应根据对喷射混凝土的质量要求和作业条件的要求,以及现场的维修养护能力等选定喷射方式,同时沿应考虑对粉尘和回弹量的限制程度. 2.7.3。2喷射混凝土、砂浆材料应符合规范要求. 2。7.3。3混合料应拌和均匀,随拌随用,并采用强制搅拌机在短时间内完成,严禁受潮。 2。7.3。4喷射混凝土作业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在喷射混凝土之前,应用水或高压风管将岩壁面的粉尘和杂物冲洗干净; b、 喷射中发现松动石块或遮挡喷射混凝土的物体时,应及时清除; c、 喷射作业应分段、分片由下而上顺序进行,每段长度不宜超过6m; d、 一次喷射厚度应根据设计厚度和喷射部位确定,初喷厚度不得小于4~6cm;喷射作业应以适当厚度分层进行,后一层喷射应在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若终凝后间隔1h以上且初喷表面已蒙上粉尘时,受喷面应用高压气体、水清洗干净.岩面有较大凹洼时,应结合初喷予以找平; e、 回弹率应予控制,拱部不超过40%,边墙不超过30%,挂钢筋后,回弹率限制可放宽5%。 f、 喷射混凝土终凝2h后,应喷水养护,养护时间一般不少于7d。 2.7.3.5喷射混凝土作业需紧跟开挖面时,下次爆破距喷混凝土作业完成时间的间隔,不得小于4h。 2.7。3。6冬季施工时,喷射作业区的气温不应低于50C。在冰的层面上不得喷射混凝土.混凝土强度未达到6Mpa前,不得受冻。混合料应提前运进洞内。 2.7.3.7本隧道采用钢筋网喷射混凝土,可在岩面喷射一层混凝土后再进行钢筋网的铺设,并在锚杆安设后进行.钢筋网的铺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a、 钢筋使用前应清除锈蚀; b、 钢筋网应随受喷面的起伏铺设,与受喷面的间隙一般不大于3 cm; c、 钢筋网应与锚杆或其他固定装置连接牢固,在喷射混凝土时不得晃动。 2。7.3.8有水地段喷射混凝土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a、 当涌水点不多时,用开缝摩擦锚杆进行导水处理后再喷射;当涌水范围大时,设树枝状排水导管后再喷射;当涌水严重时,可设置泄水孔,边排水边喷射. b、 改变配合比,增加水泥用量。先喷干混合料,待其与涌水融合后,再逐渐加水喷射.喷射时由远而近,逐渐向涌水点逼近,然后在涌水点安设导管,将水引出,再在导管附近喷射。 2.7.3。9喷射混凝土施工配套机具及应符合规范要求。 2.7。3.10喷射机使用过程中应遵守规范各项规定. 2。7.4锚喷支护的质量要求 2.7。4。1抗压强度检查应按规范要求进行。 2。7。4。2喷层与围岩粘结情况的检查,可用锤敲击,如有空响应凿除喷层,洗净重喷。必要时应进行粘结力测试。 整理人:XXX2010年7月21日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编号:1-1—100。9—1—7 工程名称 XX隧道 工程编号 1-1 时   间 2010年7月21日 主持单位 XX隧道 项目经理部 参加单位 XX隧道 项目经理部、隧道工区 主 持 人 XXX 参加人员 见会议签到表 主要内容: 2.7.4。3喷层厚度检查可分喷射过程和支护完成后两个阶段进行。 2。7.4.4当发现喷混凝土表面有裂缝、脱落、露筋、渗漏水等情况时,应予修补,凿除喷层重喷或进行整治。 2。7。4.5锚杆安设后每300根至少选择3根作为1组进行抗拔力试验.同组锚杆28天的抗拔力平均值应满足设计要求;每根锚杆的抗拔力最低值不得小于设计值的90%。 2。7.4。6锚喷支护施工时,应做好各项施工记录。 2.8衬砌 2.8。1一般规定 2。8。1.1衬砌施工时,其中线、标高断面尺寸和净空大小均须符合设计要求. 2.8。1。2本隧道采用复合衬砌,应做好以下工作: a、 复核隧道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分析围岩稳定性特点,根据地质情况的变化及围岩的稳定状态,制订施工技术措施或变更施工方法。 b、 对已完成支护地段,应继续观察隧道稳定状态,注意支护的变形、开裂、侵入净空等现象,及时记录,作出长期稳定性评价。 2。8.1。3凡属隐藏工程,经质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隐藏工程作业. 2。8。2拱(墙)架与模板 2。8。2.1拱(墙)架的间距应根据衬砌地段的围岩情况、隧道宽度、衬砌厚度及模板长度确定,一般可取1m,最大不应超过1。5m. 2.8。2。2衬砌所用的拱架、墙架和模板,应采用金属模板,应具有放样简单、装拆方便、表面光滑、接缝严密、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 2。8。2.3架设拱、墙架和模板,应位置准确,连接牢固,严防走动。 2.8。3模筑衬砌 2。8。3.1混凝土拌和后,应尽快浇筑。浇筑时应使混凝土充满所有角落并充分进行捣固。混凝土运送采用输送泵经泵管直接送达模内的方式。已经达到初凝的剩余混凝土,不得重新搅拌使用. 2.8.3。2衬砌浇筑完成拆除支架时,如围岩压力较大,应先支顶后拆除。衬砌断面以外的支撑木和背板应拆除。塌方地段的衬砌背后未能取出的木料,应做记录附于竣工文件。塌方地段衬砌就应重新设计。 2.8。3。3衬砌拆模后应立即养护,养护时间一般为7~14d。 2。8。3.4二次衬砌的施作,应在围岩和锚杆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后进行。 2。8。3.5二次衬砌施工前应作好下列准备工作: a、 衬砌所用原材料的质量及其贮运方式应符合有关规定; b、 应做好地下水引排工作,仰拱及基础部位的虚渣及积水必须清理干净; c、 防水层或喷层表面粉尘应清除并洒水湿润; d、 施工用机具、拱架、模板台车等必须经过检查,并进行机械试运转。 2。8。3.6灌筑作业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由下向上依次灌筑. 整理人:XXX2010年7月21日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编号:1-1—100.9—1-8 工程名称 XX隧道 工程编号 1-1 时 间 2010年7月21日 主持单位 XX隧道 项目经理部 参加单位 XX隧道 项目经理部、隧道工区 主 持 人 XXX 参加人员 见会议签到表 主要内容: b、 设仰拱地段,灌筑时应先灌筑仰拱。 c、 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设防水夹层,必须密实。 2。8。3。7拌制混凝土的最短时间应符合规范规定。 2.8。3.8混凝土应分层灌筑,每层灌筑的高度、次序、方向应根据搅拌能力、运输距离、灌筑速度、洞内气温和振捣等因素确定。 2。8。3。9二次衬砌的混凝土应连续灌筑。 2。8。3.10混凝土养护应遵守规范规定. 2.8.3。11二次衬砌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时,方可拆模。 2.8.3。12防止二次衬砌混凝土开裂,可采取以下措施: a、 宜采用较大的骨灰比,降低水灰比,合理选用外加剂; b、 合理确定分段灌筑长度及浇筑速度; c、 混凝土拆模时,内外温差不得大于200C; d、 加强养护,混凝土温度的变化速度不宜大于50C/h; e、 根据设计施作防水夹层. 2。9临控量测 2.9.1一般规定 2.9.1.1必须将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列入施工组织设计,并在施工中认真实施. 2。9。1。2监控量测应达到以下目的: a、 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动态信息并及时反馈,指导施工作业; b、 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变位、应力量测,个性支护系统设计。 2。9.1.3应与设计单位紧密配合,其同研究,分析各项量测信息,确认或修正设计参数。 2。9。2量测内容 2.9。2.1本隧道的量测内容必测项目为:目测观察,拱顶下陷量,仰拱顶隆起量,隧道内空变位,地表沉陷,锚杆抗拔力试验等。选测项目为:钢支撑内力,喷砼内力等。应根据图纸要求和各隧道的具体情况以及监理工程师的指示选定. 2.9。2。2爆破开挖后应立即进行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状况的观察和记录,并进行地质描述.初期支护完成后应进行喷层表面的观察和记录,并进行裂缝描述。 2.9.2.3隧道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围岩、初期支护的周边位移量测、拱顶下沉量测;安设锚杆后,应进行锚杆抗拔力试验。 3。9.3量测管理 3.9。3.1隧道现场监控量测应成立专门量测小组,由项目部或委托其他有能力的单位承担量测任务. 3.9。3.2量测组负责测点埋设、日常量测、数据处理和仪器保养维修工作,并及时将量测信息反馈于施工和设计。 3。9.3.3现场监控量测应按量测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并与其它施工环节紧密配合,不得中断工作。 3.9。3。4各预制埋测点应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并妥善保护,不得任意撤换和遭到破坏。 整理人:XXX2010年7月21日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编号:1—1-100.9—1—9 工程名称 XX隧道 工程编号 1-1 时  间 2010年7月21日 主持单位 XX隧道 项目经理部 参加单位 XX隧道 项目经理部、隧道工区 主 持 人 XXX 参加人员 见会议签到表 主要内容: 3.10防水和排水 3.10。1一般规定 3。10.1。1隧道施工防排水设施应符合设计文件及施工规范的要求。 3.10.1。2施工中应对洞内的出水部位、水量大小、涌水情况、变化规律、补给来源及水质万分等做好观测和记录,并不断改善防排水措施. 3.10。2施工防排水 3。10。2。1隧道两端洞口应按设计要求及时做好排水系统。 3。10.2。2洞内顺坡排水,其坡度应线路坡度一致,并满足规范要求。 3。10.2。3洞内不大面积渗漏水时,宜采用钻孔将水集中汇流引入排水沟。 3。10。3结构防排水施工 3.10。3。1应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施工。 3。10.3.2复合衬砌中防水层的施工应满足下列要求: a、 防水层应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后,二次衬砌施工前进行。 b、 防水层铺设前,喷混凝土层表面不得有锚杆头或钢筋断头外露;对凸凹不平部位应修凿、喷补,使混凝土表面平顺;喷层表面漏水时,应及时引排。 c、 开挖和衬砌作业不得损坏防水层,当发现层面有损坏时应及时修补。 3.10.3.3纵向排水沟坡面应整齐平顺,水沟及检查井盖板平衡无翘曲。 以下空白 整理人:XXX2010年7月21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