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全 综 合 知 识

上传人:z****2 文档编号:213051454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4.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 全 综 合 知 识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安 全 综 合 知 识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安 全 综 合 知 识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综合知识一、现代安全管理原理序言 人类三大安全对策:安全工程技术对策,安全教育对策,安全管理对策 生命权,健康权,安全权是最基本的人权 安全权是指员工免于职业危害(职业病和职业伤亡)的权利。第一章 安全生产科学的发展和进步1.3 近代安全生产工作四查活动:查思想,查纪律,查制度,查领导 三定:定人员,定岗位, 定职责我国已批准承认的安全卫生国际劳工公约有9个1956 年 5 月 25 日,周总理亲自主持制定了著名的“三大规程”: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建筑 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1963年 3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的几项规定1979年1月20日,卫生部、第四机械工业部颁布了微波辐射暂行卫生标准规定。8 小时 连续辐射不超过38 微瓦/厘米 2,日累计不超过 300 微瓦/厘米 2,一次不允许超过 5 毫瓦/厘 米21979 年 8 月 31 日,卫生部,国家劳动总局颁布工业企业噪声标准。规定:企业生产车间 和工作场所噪声不得超过 85 分贝,最高不超过 90 分贝。(噪声每提高 3 分贝,工作时间缩短 一半。)1988 年国务院发布实施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1990 年发布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1993 年确立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即四方体制)为:国家监察,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群众监 督六部法规:1993.5.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正式实施1995.5.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8.9.1 消防法2002.5.1 职业病防治法2002.11.1 安全生产法2004.5.1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章 安全管理哲学事故直间损失系数:1:4-1:100,安全投入产出比:1:6 事故五种基本性质:1)因果性;2)随机性与偶然性;3)潜在性;4)必然性;5)可预防性 第三章 安全系统科学理论3.1安全系统论原理1、安全系统按组成性质,分为自然系统、社会系统、思维系统、人工系统、复合系统、2、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为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3、系统具有六个特征:整体性、稳定性、有机联系性、目的性、动态性、结构决定功能的特性4、事故系统四 M 要素:人-直接因素; 机直接因素;环境-重要因素; 管理-间接因素 3.2安全信息论原理1、安全信息概念:安全信息是安全活动所依赖的资源。2、安全信息类型分为:一次安全信息指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的人、机、环境客观安全性以及事故 发生后的现场(即现场),二次安全信息包括安全法规、条例、政策、标准、安全科学理论等(即 数据)3、安全信息的功能:1)安全信息是企业编制安全管理方案的依据;2)安全信息具有间接预防事故的功能;3)安全信息具有间接控制事故的功能。4、安全信息从应用的角度可分为: 生产安全状态信息,安全活动信息; 安全指令性信息。3.3 安全控制论1、管理活动由四个要素组成:一是控制者,二是控制对象,三是控制手段和工具,四是控制成 果2、事故预防与控制的工程技术原理1)消除潜在危险的原理; 2)降低潜在危险因素数值的原理;3)冗余性原理(又称备用原理);4)闭锁原理; 5)能量屏障原理; 6)距离防护原理; 7)时间防护原理; 8)薄弱环节原 理; 9)坚固性原理; 10)个体防护原理; 11)代替作业人员的原理;12)警告和禁止信息 原理3.4安全协调学原理1、安全监督系统:该系统主要是由工会组成的安全防线。具体为: 党组织抓党; 行政抓长; 工会抓网; 共青团抓岗; 妇女抓帮2、注册安全主任的职责: 定期向企业法人或负责人提交安全生产书面意见,主要包括针对本企业安全状况提出的防范措 施、隐患整改方案以及有关安全技术措施及经费的开支计划; 参与制定防止伤亡事故、火灾事故和职业危害措施,以及本企业危险岗位、危险设备的安全操作 规程,并负责监督实施; 经常进行现场安全检查,及时处理发现的事故隐患,重大问题应以书面形式及时上报 组织、指导对员工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第四章 安全法学理论4.1安全生产法规的性质与作用1、我国的安全生产法规已初步形成一个以宪法为依据,以安全生产法为主体的,由有关法律, 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有关行政规章,技术标准所组成的综合体系。4.2我国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体系1、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生产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同 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即三同时制度)2、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九规定,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 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生产单位必须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 检测,保证正常运转。3、安全生产法第三十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使用的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及 危险物品的容器,运输工具,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专业生产单位生产,并经取得专业资质 的检测检验机构检测,检验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证或安全标志方可投入使用。4、安全生产法第三十四规定: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不得 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并应当与员工宿舍保持安全距离。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应当 设有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畅通的出口。禁止封闭,堵塞生产经营场所或员工宿舍 的出口。5、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 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6、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 单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的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7、未成年工是指年满 16 周岁未满 18周岁的劳动者。8、“三同时”是保证建设项目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最有力的措施。 消防管理方针: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职业病防治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4.3 安全生产标准体系1、按标准的法律效力可分为: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2、按标准对象特征分类可分为: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3、安全生产国家标准大致可分为: 1)设计管理类标准;2)安全生产设备、工具类标准; 3) 生产工艺安全卫生标准; 4)防护用品类标准;职业危害程度分级: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冷水作业分级,低温作业分级,高温作业分级,高处作 业分级,职业性接触毒物危险程度分级,毒作业分级,生产性粉尘危害程度分级 特种作业人员经安全技术培训后,必须进行考核,经考核合格取得操作证者方可独立操作。必须 进行复审,每两年一次,不合格者可在 2 个月内提出申请。4.4我国主要的安全生产法规内容简介1、宪法第 42 条规定,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2、渎职罪的犯罪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3、职业病防治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4、安全生产法共七章九十七条。三大目标: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保护国家财产安全,促进社会 经济发展。5、五方运行机制:政府监管与指导; 企业实施与保障;员工权益与自律; 社会监督与参与, 中介支持与服务6、四个责任对象(四方责任):政府责任方,生产经营单位责任方,从业人员责任方,中介机 构责任方7、三套对策体系:事前预防对策体系,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事后处理对策系统8、从业人员八大权利:知情权(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和 事故应急措施);建议权、批准权、拒绝权、紧急避险权、依法向本单位提出赔偿的权利;获得 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9、三项义务:自律遵规,自觉学习安全生产知识的义务,危险报告义务10、危险化学品是指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物 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等。第五章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5.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与机构1)在职业健康管理体制方面,推行的是“三方原则”的管理体制,即国家雇主雇员三方利 益协调的原则。2)信息与技术装备保障司:负责发布全国安全生产信息和伤亡事故统计的具体工作;分析和预 测国家安全生产形势;监督管理安全技术措施经费;5.2安全生产监督理论与技术1、对有根据认为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设施、设备、器材予以查封,扣押,并应当在15 日内作出处理决定,监督检查不得影响被检查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被审查单位可在有效期内 申请延期,最长不超过45 天)2、三大权利:现场调查取证权;现场处理权;查封、扣押行政强制措施权;3、五大义务:审查、验收禁止收取费用;禁止要求被审查单位购买指定产品;遵循忠于职守, 坚持原则,秉公执法的执法原则;监督检查时须出示有效的监督执法证件;对检查单位的业务、 技术秘密尽到保密义务4、安全生产监督程序:监察准备;听取汇报;现场调查;提出意见或建议;发出安全生产监 察指令书或安全生产处罚决定书5.3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范畴1)三违行为:对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不安全行为,要严肃纠正和处理 三危行业:建筑、矿山、危险化学品企业2)特种设备:特种设备是指危险性较大、易导致人身和设备事故的机械设备。其监察的范围, 包括锅炉,压力容器,起重机械,压力机械,木工机械,厂内运输机械,防爆电器,厂内机动车 辆等危险性较大的生产设备设施,以及安全专用仪器,装置工具等特种设备。3)特种作业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容易发生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尤其对他人和周围设施的安 全有重大危害的作业,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称为特种作业人员。4)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包括安全技术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两部分,以实际技能 考核为主。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者,每两年复审一次。对事故监察要做到四不放过: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企业 负责人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落实防范措施不放过。5.4 工会劳动保护监督工会群众安全监督作用通过十个渠道来实现:网络监督,双向监督;民主监督;参政监督;依法 监督;科学监督;舆论监督;专题监督;信息监督;联合监督56矿山安全监督1)矿山安全监察有三种形式:国家监察,矿山内部监察,群众监督2)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从上至下实行垂直管理,分级负责的体制。3)煤矿一通三防:通风,防瓦斯,防火,防煤尘4)在施工中做到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第六章 安全教育理论65企业安全教育的对象,目标与内容1)安全教育的对象主要包括企业的决策层,生产的管理者,员工,安全专业管理人员,以及职 工的家属2)决策层的安全教育主要有:安全教育的知识体系;安全教育的目标;安全教育方法(安全培 训,持证上岗) 其中安全教育目标包括:安全第一的哲学观;尊重人的情感观;安全就是效益的经济观;预防为 主的科学观3)企业管理层主要是指企业中的中层和基层管理部门的领导及其干部 企业管理层的安全教育目标: 中层管理干部:有关心职工安全的仁爱之心;有高度的安全责任感;有适应安全工作需要的能力 班组长:强烈的班组安全需求;深刻的安全生产意识;自觉的遵章守纪习惯;勤奋的履行工作职 责;机敏的处置异常的能力4)企业的安全专职管理人员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技术实现的具体实施者,是企业安全生产的 “正规军”5)通过对企业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除了具有安全知识的一系列知识体系外,还应该 具备如下条件:广博的知识,敬业精神6)企业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方法:学校的学历教育;在职教育职工的安全教育包括:一般安全生产技术知识教育包括:1、企业内的危险设备和区域及其安全 防护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有关电气设备的基本安全知识;超重机械和厂内运输有关的安全知 识;生产中使用的有毒有害原材料或可能散发有毒物质的安全防护基本知识;企业中一般消防制 度和规则;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紧急救护和自救技术措施;7)企业普通员工教育:1、三级教育(厂级教育,车间教育,班组教育)2、转岗,变换工种和 “四新”教育(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产品)3、复工教育(离岗三个月以上和工伤后上 岗前)4、特殊工种教育;5、复训教育;6、全员安全教育;7、企业日常性教育及其他教育;8)企业职工家属教育包括:工作性质,工作规律及相关的安全生产知识。第七章 安全经济学理论 安全经济学研究的内容:1)安全经济学的宏观基本理论;2)事故和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规 律;3)安全活动的效果规律;4)安全活动的效益规律;5)安全经济的科学管理 安全投资结构:安全措施费用与个人防护用品费用的结构;安全技术投入与工业卫生投入的结构; 预防性投入与事后整改投入的结构;硬件投入与软件投入的结构第八章 安全文化建设理论 安全文化发展脉络:17 世纪前-古代安全文化-被动承受型 17 世纪后-20 世纪初-近代安全文化-事后型,亡羊补牢20世纪初至50年代-现代安全文化-综合型,人机环对策20世纪50年代后至今-发展的安全文化-超前,预防型。详见P246表8-1&2安全文化的概念及定义1991年国际安全核安全咨询组在INSAG-4报告中给出的定义是: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 广义的安全文化:是人类安全活动所创造的安全生产,安全生活的精神,观念,行为与物态的总 和。8.4安全文化的范畴,功能与作用1、安全文化的形态体系 安全文化的范畴包括安全观念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管理文化和安全物态文化。安全观念文 化是精神层,行为文化和管理文化是制度层,物态文化是物质层。1)安全观念文化:主要是指决策者和大众共同接受的安全意识,安全理念,安全价值标准。2)安全行为文化:在安全观念文化指导下,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行为准则,思维 方式及行为模式的表现。现代工业化社会,需要发展的安全行为文化层是:进行科学的安全思维, 强化高质量的安全学习,执行严格的安全规范、进行科学的安全领导和指挥、掌握必须的应急自 救技能,进行合理的安全操作。3)安全管理文化:其建设包括从建立法制观念,强化法制意识,端正法制态度,到科学地制定 法规、标准、和规章,严格的执法程序和自觉地执法行为。4)生产过程中的物态文化体现在:人类技术和生活方式与生产工艺的本质安全性;生产和生活中 所使用的技术和工具等人造物及自然相适应有前的安全装置,仪器,工具等物态本身的安全条件 和安全可靠性。8.5安全文化建设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可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1)班组及职工;2)管理层及决策者;3)生产现场;4)企业人文环境第九章 安全行为科学行为科学是从社会学和心理学角度研究人的行为的一门科学。9.1安全行为科学基本理论1、研究安全行为的方法:观察法;谈话法;问卷法;测验法;9.2人的行为模式1、人的生理行为模式-自然属性模式:外部刺激肌体感受-大脑判断安全行为反映安全 目标达到2、人的心理行为模式-社会属性模式:安全需要安全动机-安全目标实现-新的安全需要9.3影响人行为的因素分析1、影响人的安全行为的个性心理因素:1)气质对安全行为的影响气质是人的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典型的,稳定 的心理特征,气质分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2)性格对人的安全行为的影响 性格是每个人所具有的,最主要的,最显著的心理特征,是对 某一事物稳定的和习惯化的方式。性格有:理智型、意志型、情绪型。理智型用理智来衡量一切, 并支配行动;情续型的情绪体验深刻,安全行为受情绪影响大;意志型有明确目标,行动主动, 安全责任心强。2、影响人的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1)社会知觉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社会知觉分为三类:一是对个人的知觉;二是人际知觉,三是 自我知觉; 人的社会知觉会使人产生错误的知觉,产生偏差的原因有:第一印象作用;晕轮 效应;优先效应与近因效应;定型作用;2)价值观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3)角色对人的行为的影响;3、影响行为的主要社会因素:1)社会舆论对行为的影响;2)风俗与时尚对人个行为的影响9.5 安全管理的行为激励1、激励理论:1) X-Y理论;2)双因素理论;3)强化理论其基本观点:a、人的行为受到正强化趋向于重复发生,受到负强化趋于减少发生; b、欲激励人按一定要求和方式去工作,奖励比惩罚更有效;c、反馈是强化的一种重要形式, 反馈就是使工作者知道;d、为了使某种行为得到加强,奖赏应在行为发生后尽快提供,考虑强 化的时效性,延缓会降低效果; e 对所希望发生的行为应该明确规定和表述。4)期望理论; 5)公平理论第十章 事故致因论10.1 事故致因理论(一、事故频发论,二、海因里希事故中心论,三、系统安全工程理论,四、 多米诺骨牌理论,五、轨迹交叉论;六、能量转移理论)一、 1、事故频发是指个别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倾向。工厂中少数工人具有 事故频发倾向,是事故频发倾向者,他们的存在是工厂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海因里希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的直接原因,企业事故预防工作的中心 就是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三、系统安全认为,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原因; 危险性是指某种危险源导致事故, 造成人员伤害,财物损坏或环境污染的可能性。所谓安全是没有超过允许限度的危险。系统安全 的目标不是事故为零,而是最佳的安全程度。四、事故发生顺序:社会环境和管理欠缺-人为过失*-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意外事件-* 伤亡五、轨迹交叉论认为,在一个系统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形成过程中,一旦发 生时间和空间的运动轨迹交叉,就会造成事故。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管理失误-个人原因-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事故-伤亡 北川彻三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从四个方面探讨事故发生的原因: 1)技术原因; 2)教育原因; 3)身体原因; 4)精神原因 事故发生的三个原因: 1)管理原因; 2)学校教育原因; 3)社会或历史原因;六、事故的定义:事故是能量的不正常转移能量在事故致因中的地位1、能量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人类利用各种形式的能量做功以实现预定的目的。2、人类在利用能量的时候必须采取措施控制能量,使能量按照人们的意图产生、转移和做功;3、如果由于某些原因失去对能量的控制,就会发生能量违背人的意愿的意外释放逸出,使进行 中的活动中止而发生事故。4、如果事故时意外释放的能量作用于人体或设备,且能量的作用超过他们的抵抗能力,则将造 成人员伤害或设备损坏。防止能量转移的屏蔽措施1)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 2)限制能量; 3)防止能量蓄积; 4)缓慢转移能量;5)设置屏蔽设施; 6)在时间或空间上把能量与人隔离; 7)信息形式的屏蔽 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理论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 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危险源控制:是利用工程技术和管理手段消除、控制危险源,防止危险源导致事故、造成人员伤 害和财物损失的工作。控制危险源主要通过工程技术手段来实现。危险性评价危险性是指某种危险源导致事故,造成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失的可能能。 危险源的危险性评价包括对危险源自身危险性的评价和对危险源控制措施效果的评价10.3 事故预防原理1、根据事故特性的研究分析,事故性质有:因果性,随机性,潜伏性,可预防性2、事故的预防对策: 1)安全法制对策; 2)工程技术对策;3)安全管理对策; 4)安全教 育对策3、设备在整个寿命周期内的故障变化规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故障的初发期;故障的偶发期; 故障的频发期4、安全系统的最基础要素:人-机-环-管5、时间导致事故的规律表现如下:1)失机的时间;2)异变的时间; 3)延长的时间;4)非常时间 均能导致事故6、运用时间导致事故的规律,要做好如下工作;1)限制加班、加点控制事故发生;2)抓好季节性事故的预防和控制(季节性事故如防雷等与气候相关的事故)3)做好异常劳动时间的安全管理控制事故发生。第十一章 风险管理与评价11.1 风险管理1、风险是某一有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总和2、风险分为个体风险和整体风险。个体风险是一组观察人群中每一个体所承担的风险。 总体风险是所观察的全体承担的风险。3、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指企业通过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分析风险,从而有效控制风险,用最经济的方法来 综合处理风险,以实现最佳安全生产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4、风险的构成要素:1)风险原因;2)风险事件;3)风险损失风险损失是由风险事件所导致的,非故意的和非预期的收益减少。风险损失包括直 接损失(财产和生命)和间接损失。5、风险管理内容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识别,风险估测和风险评价)和风险的控制管理(风险规 划、风险控制、风险监督)6、风险管理的程序分为四个阶段:1)风险的识别;2)风险的衡量;3)风险管理对策的选择;4)执行与评估7、风险控制的基本原则1)闭环控制原则 最重要的是必须要有信息反馈和控制措施;2)动态控制原则; 3)分级控制原则;4)多层次控制原则8、风险控制的策略性方法1)减轻风险; 2)预防风险;3)转移风险其中保险是企业和个人转移事故风险损失的重要手段和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补偿 事故经济损失的主要方式4)回避 5)自留; 6)后备措施11.2 危险源的管理1、危险源的分类危险源的三个要素: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 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是指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 第二类危险源是指导致约束,限制能量屏蔽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它包括人、物、 环境三方面的问题。第二类危险源往往是围绕第一类危险源随机发生的现象,它们出现的情况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 性。第二类危险源出现得越频繁,发生事故的可能能性越大。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坠落事故危险源划分为四级(一级2-5m,二级5-15m,三级是15-30m,特级30m以上)11.3 安全评价1、安全评价也称危险度评价或风险评价。它以实现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工程系统原理和 方法,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判断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 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2、安全分析方法及特点1)故障树分析(FTA) 2)事件树分析(ETA) 3)预先危险性分析(PHA)4)安全检查表分析技术(SCL)5)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6)安全操作研究(OS)3、作业环境危险性评价三种因素: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 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4、危险分级:可分为四个级别1)第 1 级(1 类)灾难性的,造成人员严重伤害或死亡,系统损坏2)第2级(2类)危险的 造成暂时性重伤或轻伤,主要系统损坏3)第3级(3类)临界的 轻微的可恢复性的伤害,较少系统损坏4)第4级(4类)安全的二、现代安全管理实务第一章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内容1.1 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内容组成1、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消除和控制生产经营系统中的各种有害与危险因 素,预防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创造安全舒适的劳动条件,保护从业人员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安 全与健康。2、安全生产法第十六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有关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 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3、安全生产法作为安全生产方面的综合性法律,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保障体系进一步 规范化和制度化,体现保障生产经营安全的法律约束力。这些保障规范主要包括:人员的安全保 障、项目建设安全保障、设备与设施安全保障、安全生产管理保障。4、预防性管理就是以预防事故为中心所进行的管理活动。由于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物的不安全状 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因此预防性管理的核心是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5、事后性管理就是出了事故以后的管理,包括事故管理和办理工伤保险理赔过程的管理。 事故管理主要是事故报告,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事故的统计分析与报表6、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是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依据。7、危险分析方面:如危险预先分析法、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法、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安全 检查表法、事故树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原因后果分析法。1.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的建立1、凡是从业人员超过三百人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 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三百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2、对于三百人以下的非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的,如果配备专职或兼 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有困难,可委托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 管理服务。3、根据有关行政规范的规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安全技术人员数量要达到员工总数的2-5%。4、安全组织机构中的安全生产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1)组织制定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政策,目标以及年度安全工作计划,并督促各部门组织实施。2)协调,指导各部门开展监督、宣传教育等安全生产管理工作;3)研究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 安全生产委员会实行定期会议议事制度,通过年初或年终的 定期会议部署全年度的安全工作,总结经验教训,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安全工作会议。如遇重大 问题或发生重大伤亡事故,可提请临时召开会议。1.3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制定与落实1、“三同时”制度的实施要求从项目论证到设计、施工、竣工验收都应按“三同时”的规定进 行审查验收。建设项目在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时,必须进行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论证。2、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是指对生产经营单位各类人员,在安全生产政策法规;安全文化、安全 技术、管理、技能等方面,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教育培训,以全面提高各类从业人员的安全素 质。把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行为规范化,制度化即形成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3、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是生产经营单位为了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技术水平和防范事故能力而进行的 工作,是一项经常性的基础工作。从业人员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对安全生产起决定性的作用。4、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 员,应当由有关主管部门对其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的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5、“三新”培训的条件是:新入厂的从业人员;新调动工种的从业人员;采用新工艺,新材料, 新技术或使用新设备的情况6、特种作业人员是指其作业的场所、操作的设备、操作的内容具有较大危险性,容易发生伤亡 事故,或者容易对操作者本人,以及对他人和周围设施的安全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人员称为特种 作业人员。7、凡是对生产经营安全与从业人员安全健康有不良影响的各种作业活动,如动火、设备检修、 维修、吊装、爆破等危险性作业,需事先提出申请,经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审查批 准,发放作业许可证后方可从事该项作业活动,这就是安全作业证制度。8、惩罚是对安全生产不良行为导致事故的责任主体的惩戒。安全责任追究的根本目的是让人们 更好地履行安全责任,增加责任主体的责任意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核心是“谁主管,谁负责”。 1.4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与落实1、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的原则:1)“谁主管,谁负责,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2)充分体 现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3)突出重点的原则2、“五同时”: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时候,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 评比事故预防工作。1.5安全生产检查制度的建立与实施1、安全生产检查可分为定期性、经常性、季节性、专业性、综合性和不定期的职工代表巡视安 全检查。定期检查周期一般为:主管部门每年组织一次,生产经营单位每季或每月一次,车间每月或每周 一次,班组,岗位按一定周期检查。季节性检查如冬季防冻保温,防火,防煤气中毒,夏季防雷等检查。 专业性检查主要指根据各专业特点进行的安全专业检查(如锅炉,压力容器,防火,防爆、电气 等专项检查。2、安全检查的内容:查思想,查管理,查制度,查现场,查隐患,查事故3、创建“三标”:标准化生产场地,岗位和班组4、安全检查的实施程序:遵循“上下结合,自检与抽检相结合,全面检查与重点突出相结合5、安全检查表类型:车间用安全检查表,专业性安全检查表(由专业机构或职能部门编制和使 用,主要用于定期或专业性的安全检查)第二章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方法2.1安全目标管理1、安全目标管理是目标管理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应用,是生产经营单位确定的,在一定时期内应 该达到的安全生产总目标,通过分解展开、落实措施、严格考核,进行组织内部自我控制实现安 全生产目的的一种安全管理方法。其核心是安全目标的制定、实施与考核。2、目标管理的对象是整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3、目标管理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阶段:生产经营单位领导订立总的经营目标; 第二阶段:过程管理;第三阶段:管理人员和员工共同评议总结3、安全目标管理的理论依据:目标设置理论,根据目标设置理论,人的行为的重要特征是有目 的的行为。目标管理强调个人目标,部门目标与整个生产经营单位目标的一致性4、安全目标管理的特点1)目的性; 2)分权性; 3)民主性5、安全目标管理的作用 实行安全目标管理,将充分启发、激励、调动生产经营单位全体员工在安全生产中的责任感和创 造力,有效地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现代安全管理水平,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充分体现了“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原则,使安全管理向全员发展;2)有利于提高员工安全技术素质;3)促进在生产经营单位内推行安全科学管理6、安全目标制定的原则:目标的重点性、先进性、可比性、综合性、与措施的相应性。目标所具有的特性:责任性,时间性,激励性, 根据目标层层分解的原则,保证措施也要层层落实。PDCA 循环就是按计划、实施,检查,处理2.2安全过程管理1、过程管理就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通过对过程要素(项目,活动,作业),对象要素(作业 环境,设备,材料、人员),时间要素和空间要素的系统控制,消除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出现的 危险与有害因素,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四全管理”: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全员管理2、项目可行性研究安全保障应做到以下要求:综合要求;厂址选择;总平面布置;安全卫生防 护设施;3、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的主要内容:1)建设项目安全卫生评价的主要依据和建设项目概况;2)建设项目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及其定量或定性评价3)安全卫生对策措施;4)安全评价的结论和建议4、建设项目安全卫生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1)安全评价的主要依据;2)建设项目概况;3)主要职业危险,危害因素;4)安全评价范围、 评价单元;5)安全评价方法;6)安全卫生对策措施;7)安全评价工作的进度安排5、标准化作业是安全规章制度的具体化6、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爆破、吊装等危险作业,应当安排专门 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操作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7、危险作业的特点:1)作业时间,地点不固定;2)临时组织作业人员,往往彼此不熟悉,难以做到默契配合;3)作业程序不固定,不熟悉,甚至是完全生疏的;4)使用的设备、工具不固定,甚至不适合,缺乏安全保障;5)一般都较复杂,困难,技术要求高,危险性大。8、危险作业程序包括申请、审批、作业、监督、总结等过程,整个程序要严格、规范。需要进 行危险作业的部门应首先提出申请,说明要求作业的理由,时间、地点、规模和作业内容。申请 一般应逐级进行。9、作业中使用的设备与工具应严格按施工设计要求配备,并严格进行检查。10、施工组织设计是整个施工或作业中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危险性作业开工前必须做的一项重 要工作。11、两个系统交接的位置即为交叉结合处,可划分为硬交叉和软交叉两种。 硬交叉主要是指由于空间位置,工艺、作业区等引起的交叉结合。软交叉也称为工作交叉,主要指由于时间,工作职责,管理职责而引起的交叉结合。12、安全生产法第四十条规定,两个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可 能危及对方生产安全的,应当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和应当采取 的安全措施,并指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13、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 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个人。14、过程确认制:过程确认制是根据人们有意识行为中常用的“判断、确定、行动”的思维方 式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过程管理方法。过程确认制要求人们把“判断、确定、行动”作为一种固定 的思维模式。15、过程确认制的实施方法:1)被确认对象的划定;2)指定确认者;3)规定确认的内容和 时间4)确认方法与程序的制定 5)制度文件制定16、计算机辅助安全管理的基础是安全信息管理。在教育培训教学表现方式方法方面,计算机 多媒体技术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它集声音、文字、图象、视频为一体,能直观形象地表现学习的 知识,提高安全教育培训的教学效果。第三章 从业人员选用与配置的安全管理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占 80%以上,因此,要确保生产安全必须提高人的行为安全性,一要控制 人的不安全行为,二要提高人员的安全素质。提高人的安全素质可从两个途径入手:1)严把人 员的选用与配置关;二是加强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3.1人员安全管理概述1、构成事故的桥梁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不善搭成的,所以安全管理要以人为本。 3.2人员安全素质的构成与要求1、人的素质包括遗传的先天素质和由实践经验积累而成的后天性素质两类。素质包括的要素有 以下几点:1)生理内涵指有机体以遗传为基础的解剖生理特点(具有如下特点:不可改变性;个体差异性;2)品德内涵指人的思想品质,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内容。3)心理内涵指个体所具有的个性,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兴趣,追求,情绪等个体差异。4)智能内涵主要指从后天环境中习得的知识,文化,技术,能力,社会认知等方面的特点5)工作绩效内涵指各类人员通过努力所取得的工作成效。2、安全意识、法制观念是安全文化素质的基础,安全技能知识,文化知识结构是安全文件素质 的重要条件,心理应变,承受适应能力和道德,行为规范约束力是安全文化素质的核心内容。3、人的感觉:1)视觉:通过视觉可以感知物体的明暗,颜色,形状,大小,运动等。人眼视力正常标准规定 为:最小视角为1 分时,视力等于 1.02)听觉; 3)触觉(皮肤感觉是由物体的温度或机械作用到皮肤表面而引起的);4)味觉和嗅 觉。4、人的心理素质取决于人的心理特征。人的心理特征结构主要包括心理过程特性和个性心理特 性。人的心理过程特性是心理活动的动态过程,即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过程,具体分为认识过程和 意向过程。认识过程是指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注意,思维想象等过程。意向过程是指人的情 感,情绪,意志。5、能力是指一个人完成一定任务的本领。影响能力的因素有:1)感觉、知觉和观察力;2)注意力;3)记忆力; 4)思维; 5)操作能力6、性格主要表现形式可归纳为冷静型、活泼型、急燥型、轻浮型和迟钝型等五种,前两种为安 全型。7、情绪和情感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表达感情这种复杂心理现象的。情绪是由肌体生理需要是否得 到满足而产生的体验,属于人和动物共有的,而情感则是人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 体验,属于人类特有。在生产中出现的两种不安全情绪:急燥情绪和烦燥情绪8、意志:意志就是人自觉地确定目标,并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 程,它是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9、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一般泛指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负有一定安全责任,拥 有一定管理权限的生产经营单位各级领导者,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10、安全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安全文化素质;1)良好的政治素质和真抓实干的作风;2)较强的业务能力素质和雷厉风行的作风;3)较高的安全管理水平的素质和求真务实的作风。11、厂内机动车辆驾驶员的生理条件要求为:年满 18 周岁,身高 1.5 米以上(大型车辆 1.6 米以上),双目视力均 0.7 以上(包括矫正视力),无色盲,色弱,左右耳距音叉 0.5 米能辨清 声音方向,心,肺,血压正常,无癫痫,精神病突发性昏厥及其它妨碍驾驶机动车辆的病症或生 理缺陷。3.3岗位分析1、人和岗位相互匹配包含两重含义: 一是人适其职(即一个人有能力,有条件从事或者做好某一岗位的工作) 二是职选其人(即根据特定岗位的要求去选择适合从事该岗位的人)2、岗位分析的方法:1)观察法;2)现场访谈法;3)问卷调查法;4)计算机辅助岗位分析 系统;3、岗位分析的一般程序:1)确定岗位类型并审查现有文件资料;2)向领导和员工说明岗位分析过程;3)进行岗位分析;4)岗位要求细则及岗位说明书编制3.4职业适应性测试1、心理素质测查的方法主要有: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和测验法。2、目标指标体系研究大都采用德尔菲法。3、电工初步筛选出测试指标为:安全态度,眼手协调性,对灯光,声音信号危险情况的反应速 度,注意的集中能力,视力,听力,注意的持续能力,注意的分配能力,外界刺激反应能力,智 力,对颜色的分辨能力,明暗视觉适应能力,指尖灵敏度,手腕灵活性,血压,视野共16 项指 标。第四章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4.1安全教育培训的重要性、特点、任务与作业流程1、安全教育培训是生产经营单位为了提高职工安全技术水平和防范事故能力而进行的工作,是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2、安全意识就是安全生产重要性在人脑中反映的程度。3、安全教育的特点:1)长期性和艰巨性;2)广泛性和实践性;3)专业性和科学性;4)时 间性和有效性4、作为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必须认识到,安全教育培训是生产经营单位工作的先行官, 是实现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的根本保证。4.2安全教育培训需求分析1、安全教育培训需求分析的程序1)发现问题包括个人层面和组织层面,个人层面主要体现在:工作效率低下,员工情绪,违章 操作,技能方面的问题;组织层面的问题:生产任务变化需要新的安全技能;新设备,新工艺等 需要新的安全技能;人员调整需要新的安全技能;制度不健全等2)问题预先分析;3)资料收集;4)需求分析2、员工工作状况分类,共四类: 第一类:安全态度好,岗位安全知识和技能符合要求; 第二类:安全态度好,岗位安全知识和技能不符合要求; 第三类:安全态度不好,岗位安全知识和技能不符合要求; 第四类:安全态度不好,岗位安全知识和技能符合要求3、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管人字2002)123 号文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教育 培训对象包括: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其他从业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四 类。1)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指对本单位生产经营负全面责任,有生产经营决策权的人员,具 体指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其它生产经营单位的厂长,经理,矿长,投资人等。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培训时间不得少于 24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8 学时,三危企业安全资格培训不得少于 48学时,每年再培训不得少于 16 学时。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指在生产经营单位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人员。主要指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负责人及其工作人员,以及未设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 员。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时间同主要负责人一样。(24/8,48/16)3)生产经营单位其它从业人员是指除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外,该单位从事生产经 营活动的所有人员,包括其它负责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各岗位的人员及临时聘用的人员。 新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时间不得少于 24 学时,危险性较大的行业和岗位,不得少于 48 学时。从业人员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时,应进行相应的车间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生产 经营单位使用“四新”时应对从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四懂三会:懂工艺流程,懂设备结构,懂设备原理,懂设备性能;会操作,会维修保养,会排除 故障。四过硬:生产操作,机器设备使用,安全技术,在复杂情况面前过硬 4.3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的制订1、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制订的原则1)针对性原则 2)阶段性原则(分三个阶段: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态度的教育) 3)完 整性原则4.4安全教育培训内容、方法与方式的选定 1、安全教育培训遵循的原则:1)科学性与系统完整性;2)教育性;3)普及性;4)通俗性;5)直观性;6)理论联系实际; 7)按需施教; 8)培训方式和方法多样性2、安全知识技术教育培训内容1)生产技术知识教育培训,具体内容:生产经营单位的基本生产概况,生产特点,生产过程, 作业方法,工艺流程,各种机具的性能,生产操作技能和经验,产品的构造;2)基本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培训,主要内容:危险区域和设备的基本知识及注意事项; 生产中 使用的有毒有害原材料的安全防护知识; 电气安全知识; 起重机械安全知识; 高处作业安全 知识; 厂内运输安全知识; 防火防爆安全知识; 个个防护用品的构造,性能和正确使用方法 发生事故时的紧急救护和自救技术;3)专业安全技术知识培训;4)职业病防治知识教育培训;主要内容有工业防毒技术,工业防尘技术,噪音控制技术;振动 控制技术;射频控制技术;高温作业技术;激光保护技术5)安全管理知识教育; 6)安全生产经验教训教育3、安全技能是人为了安全地完成操作任务,经过训练而获得的完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由于 安全技能是经过训练获得的,所以经常把安全技能叫做安全技能训练。技能的形成的特征:1)先快后慢;2)高原现象; 3)起伏现象;4、安全态度教育是通过安全思想教育,安全法纪教育和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教育5、安全教育的方法主要有讲授、计算机辅助教学、演示、参观、讨论、宣传。6、安全教育培训常用的组织方式:1)基本安全培训班; 2)从业人员培训中心;3)实践中培训(主要形式有:师带徒、巡回教学、技艺传授活动、技术讲座和示范表演、岗位 练兵、安全技术表演赛)4)安全技术教育室4.5安全教育培训的实施与管理1、培训准备工作内容:1)培训教师的选定:培训教师的素质,能力,经验,教学方法等都关系到培训效果的好坏与质 量的高低。应考核如下条件:a专业条件:要求培训教师应在培训主师领域有丰富的知识与阅历b、有丰富的培训教学经验;c、有较高的敬业精神2)培训教材及资料的选定(购买现成的教材,改编教材和自编教材)3)培训教学条件的选定(培训教学活动所需的各种硬件包括教室、教学场所、教学设备都应确 定妥当)2、安全培训单位资质的评审 为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了一、二、三、四级安全生产培训机 构资格的评估标准。一、二级由国家安监局评审,并于 2003年 4月公布了首批 90 个单位的一、 二级安全生产培训资格;三、四级由省级安监局评审。第五章 人员作业的安全管理5.1人员作业的行为控制管理1、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论: 1)生理的需要; 2)安全的需要; 3)社交的需要; 4)自尊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2、不安全的心理状态: 1)骄傲自大,争强好胜; 2)情绪波动,思相不集中; 3)技术不熟练 遇险惊慌; 4)盲目自信,思想麻痹; 5)盲目从众,逆反心理; 6)侥幸心理; 7)惰性心理 8)无所谓心理; 9)好奇心理; 10)工作枯燥,厌倦心理; 11)错觉,下意识心理; 12) 心理幻觉,近似差错;13)环境干扰,判断失误3、情绪的控制与调节:1)语言调节法; 2)注意转移法; 3)精神宣泄法; 4)角色转换法; 5)辩证思考法4、安全行为是指人们在劳动生产过程中表现出保护自身和保护设备、工具等物资的一切动作。5、人员安全行为激励的原则:1)目标结合原则;2)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3)正激与负激相结合 4)按需激励;5) 民主公正6、人员安全行为的激励方法:1)物质激励; 2)精神激励(包括:目标、形象、荣誉、兴趣、 参与、榜样6 种激励)7、纪律处分的实施办法:按国家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的规定执行。处分要注意时限性问题, 根据条例第20 条规定,审批从业人员处分的时间,从证实从业人员犯错误之日起,开除处分不 得超过5 个月,其他处分不得超 3 个月。8、对人不安全行为的控制方式可分为:预防性控制,更正性控制,过程控制,事后控制。9、根据管理控制作用不同,可选用以下管理控制方法来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1)政策与规则控制是实施控制的重要方式,其主要特征有:强制性,规范性,稳定性,可预测 性) 安全生产控制内容包括:建立权力结构、信息沟通渠道以及合适的控制跨度。控制跨度就是管理者所控制的人员数量,即向同一个人报告的人员数量。10、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在一种超出一切之上 的观念。安全文化可分为三个层次:精神层、制度层、物质层(或器物层)11、安全文化具有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其基本功能有:1)导向功能;2)凝聚功能; 3)激励功能;4)约束功能;5)规范行为功能 5.2人员作业过程的安全管理1、人员作业过程安全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1)建立合理的劳动组织;2)采用合理的作业方法; 3)采用合理的作业动作;4)以班组为依托,建立旨在降低工伤事故的现场作业安全活动制度2、一个合理的作业人员组织应具备以下 3个基本条件:1)有明确的目标;2)有协作的意愿;3)有良好的沟通3、劳动组织要素包括人、物、环境、时间、作业性质、作业过程等。4、工作时间是指法律,法规规定的劳动者应当从事生产或工作的时间,包括每日工作的时数和 每周工作时数、正常工作时间、延长和不得延长的工作时间。我国法定实行日工作时间8小时,周工作时间 5天,共40小时的工作制,而且劳动者享有国家 规定的节假日休息的权利。必须严格限制加班加点。5、缩短工作日,是指劳动者每个工作日的时间少于标准工作日长度的工作日制度,劳动法 规定每日不超过8 小时就意味着 8 小时以内用人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