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浇筑注意事项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21257900 上传时间:2021-04-27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5.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浇筑注意事项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混凝土浇筑注意事项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混凝土浇筑注意事项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混凝土施工有关的注意事项: 一、混凝土的定义 常用的混凝土是由石子、砂子、水泥和水按一定比例均匀拌合,灌注在所需形体的模板内捣实,硬结后而成的人造石材。 二、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之间的比例关系。混凝土配合比通常用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的质量来表示,或以各种材料用料量的比例表示(水泥的质量通常为1) 三、混凝土浇筑1、混凝土振捣1 .1、搅拌车在卸料前,要求混凝土在料筒内高速运转,确保放料时混凝土质量均匀。混凝土输送泵管线应平直,转弯缓,接头严密。泵送前先用与混凝土配比相同的水泥砂浆润滑管道,泵车料斗内要有足够的混凝土,防止吸入空气堵管。1 .2、混凝土振捣人员要由有丰富的混凝土施工经验的专业人员操作,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超过2 .0 m,若高度较大为防止混凝土离析应采用串筒施工,底节串筒下口距浇筑部位不大于2 m。混凝土从汽车泵中直接输送浇筑时,混凝土出口到已浇筑混凝土面的距离宜为5 0 cm。1 .3、振捣时宜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垂直振捣,振捣时要做到快插慢拔,(快插是为了防止先将表面混凝土振实而与下面混凝土发生分层、离析现象;慢拔为了使混凝土能填满振动棒抽出时造成的空洞混凝土)。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时,振捣时间每个振点为 1 0 s。振捣时不过振也不漏振,视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表面泛出灰浆为准。 三、混凝土浇筑1 .4、混凝土分层灌注时,每层混凝土厚度应不超过振动棒长的1 .2 5倍且一般不超过5 0 cm。在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中5 cm左右,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同时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注意每个部位不能停顿时间过长,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进行,防止出现冷缝。1 .5、振动器插入点要均匀排列,可采用行列式和交错式的次序移动,不应混用,以免造成混乱而发生漏振。每次移动位置的距离应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 .5倍。一般振动棒的作用半径为3 04 0 cm。1 .6、振动器作用时,振捣器距离模板不应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0 .5倍,并不宜紧靠模板振动,且应尽量避免碰撞钢筋、预埋件等。 三、混凝土浇筑1 .7、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派专人检查模板,发现跑模、胀模及时处理。1 .8、混凝土浇筑至上表面后,由于振捣过程中石子会下沉,致使最上部的粗骨料减少,混凝土凝结硬化过程收缩易产生裂缝,防治办法为混凝土振捣后在上表面洒石子,用木模子拍平、压实,然后用铁抹子压光。1 .9、混凝土浇筑完后,应及时将伸出混凝土表面的钢筋整理顺直,并清理钢筋和预埋件上沾的水泥浆。 四、混凝土浇筑技术措施1、砼浇筑前模板湿润 2、梁柱砼标号处理措施 3、润管砂浆单独吊走 4、墙柱两次振捣 5、楼板厚度控制 6、二次机械打磨 7、局部人工收平 8、砼养护 四、常见的混凝土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1、混凝土常见的质量通病有下列几种:裂缝蜂窝麻面表气泡“烂根”错台内部空洞外观颜色不一致漏筋夹渣夹泥 四、常见的混凝土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2、裂缝现象: 混凝土产生裂痕的现象。原因分析:(1)浇筑完成后养护不到位。(2)分层浇筑时上下层混凝土间隔时间过长。预防措施: (1)浇筑完成后及时洒水养护。 (2)分层浇筑时上下层混凝土间隔时间不宜过长。 剪力墙裂缝 四、常见的混凝土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3 . 麻面现象: 砼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钢筋和石子外露。原因分析: (1)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拆模时砼表面被粘损。 (2)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拆模时砼表面粘结模板。 (3)模板接缝拼装不严密,灌注砼时缝隙漏浆。 (4)砼振捣不密实,砼中的气泡未排出,一部分气泡停留在模板表面。 三、常见的混凝土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预防措施: 模板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木模板灌注砼前,用清水充分湿润,清洗干净,不留积水,使模板缝隙拼接严密,如有缝隙,填严,防止漏浆。钢模板涂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砼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捣,每层砼均匀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 三、常见的混凝土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4 . 蜂窝现象: 砼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原因分析: (1)砼配合比不合理,石、水泥材料计量错误,或加水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砼搅拌时间短,没有拌合均匀,砼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未按操作规程灌注砼,下料不当,使石子集中,振不出水泥浆,造成砼离析。 (4)砼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灌注,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未振捣又下料。 (5)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砼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 四、常见的混凝土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预防措施: 砼配料时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采用电子自动计量。砼拌合均匀,颜色一致,其延续搅拌最短时间符合规定。砼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得超过2 m。如超过,要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砼的振捣分层捣固。灌注层的厚度不得超过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 .2 5倍。捣实砼拌合物时,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 .5倍;对细骨料砼拌合物,则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倍。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大于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 /2。为保证上下层砼结合良好,振捣棒插入下层砼5 cm。砼振捣时,必须掌握好每点的振捣时间。合适的振捣现象为:砼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灌注砼时,经常观察模板、支架、堵缝等情况。发现有模板走动,立即停止灌注,并在砼初凝前修整完好。 三、常见的混凝土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3 .4、气泡现象: 墩柱表面有形状呈圆形的小坑。原因分析: (1)振捣过轻,没有及时有效地把气泡从混凝土中排出不能达到密实状态。或是把气泡都挤到墩柱表面不能及时及时顺着模板排出,故产生气泡。 (2)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拌合不均匀,密实度不够,或是混凝土本身含气量就大。预防措施: 延长振捣时间,加大振捣棒的功率,控制坍落度。改善混凝土本身性能。 三、常见的混凝土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5、墙、柱底部有“烂根”现象: 墙、柱底部出现石子(石子外露)。原因分析: (1)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水泥浆被窜筒和料斗粘住从而水泥浆减少,出现烂根现象。 (2)模板下口缝隙不精密,导致漏水泥浆。预防措施: 在浇筑之前先用清水润湿一下,第一车混凝土的后面打0 .5方砂浆作为润料斗作用;模板缝隙宽度不应过大。 三、常见的混凝土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6、错台现象: 模板拼缝处混凝土表面凹凸不一致,曲线不圆顺。原因分析: 模板加工质量较差,两块模板接缝不在同一直线上。预防措施: 加大力度检查模板间的拼缝质量。 三、常见的混凝土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7内部空洞现象: 混凝土内部不密实产生的空洞现象。原因分析: 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住或漏振。预防措施:预防措施: 对钢筋较密的部位(如梁柱接头)应分次下料,缩小分层振捣的厚度;按照规程使用振动器。 三、常见的混凝土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8、外观颜色不一致现象: 同一墩柱墙表面不同位置的颜色不一样。原因分析: (1)模板刷脱模剂不在同一时间段内,或模板除锈不均匀,或不是使用同一种脱模剂。 (2)混凝土颜色本身不一样(水泥不是同一批次,或砂子颜色不一致,含泥量不一致)。预防措施: 检查模板打磨、除锈、刷油等工序,确保混凝土原材一致。 三、常见的混凝土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9、漏筋现象: 表面有钢筋的痕迹。原因分析: 保护层不够,钢筋离墩柱模板太近,没有足够的水泥浆将钢筋包裹住。预防措施: 控制墩柱钢筋的平面坐标和墩柱钢筋的垂直度,要加塞垫块。 三、常见的混凝土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1 0、缝隙及夹渣现象: 混凝土中夹渣、沙、泥等现象。原因分析: 施工缝没有按规定进行清理和浇浆,特别是柱头、梯板脚和施工缝等位置。预防措施: 浇注前对柱头、施工缝、梯板脚等部位重新检查,清理杂物、泥沙、木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