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设施辣椒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返回 举报
资源描述
北疆设施辣椒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摘要:本文阐述了北疆地区设施辣椒生产上的主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并对北疆地区辣椒病虫害种类、防控原那么、技术模式、绿色防控技术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制定出了北疆地区设   摘要:本文阐述了北疆地区设施辣椒生产上的主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并对北疆地区辣椒病虫害种类、防控原那么、技术模式、绿色防控技术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制定出了北疆地区设施辣椒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措施,为设施辣椒的优质平安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段晓东, 农村科技 发表时间:2022-07-02   关键词:辣椒;病虫害;绿色防控   一、主要病虫害种类   1.病害   设施辣椒主要病害有猝倒病、立枯病、灰霉病、病毒病、疫病、白粉病、枯萎病、细菌性叶斑病、青枯病等。   2.虫害   设施辣椒主要虫害有蚜虫、蓟马、红蜘蛛、棉铃虫、烟青虫、白粉虱、烟粉虱等。   二、防治原那么   以“预防为主、源头防控、综合防治〞为防控原那么,以“无病虫育苗、产前消毒、产中防治、产后无害化处理〞为防控策略,针对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综合考虑影响病虫害发生的各种因素,以农业防治、生态调控、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措施对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控。   三、技术措施   主要采用种子处理、棚室消毒、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防虫网、硫磺熏蒸、生物防治等技术措施。   四、绿色防控技术   1.无病虫育苗   ①种子处理 先用 55℃温水浸种, 浸种期间不停搅拌,20 分钟后水温降至 30℃, 再用 10%磷酸三钠溶液浸泡 30 分钟,捞出后用清水洗净,于室温条件下在清水中浸泡 24 小时, 之后用清水洗净种子,沥干水分后,置于 25~30℃温度条件下催芽。   ②基质消毒 为预防苗期病害, 可用 1.5 亿孢子/克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 750 克/米3 或 100 万孢子/克寡雄腐霉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进行苗床和基质消毒。   ③棚室消毒 播种期棚室消毒,667 米2 用 20% 辣根素 1 升喷雾,同时对地面、棚膜、墙壁、立柱和架材进行消毒,消毒后高温闷棚效果更佳,可有效减轻气传病害初始菌源数量和减少蓟马、 红蜘蛛等害虫的卵和成虫数量。   ④苗期生态调控 出土至分苗前, 棚室内白天温度控制在 23~27℃,夜间以 12~15℃为宜;分苗到缓苗,白天温度控制在 28~30℃,夜间以 18~20℃为宜;缓苗后到炼苗,白天温度控制在 25~28℃,夜间 15~17℃;定植前炼苗,白天温度控制在 20℃,夜间 12℃。 在整个育苗期间,最低气温不得低于 12℃,地温不低于 15℃,以 20℃为宜。 秋延晚育苗时,为防高温造成幼苗萎蔫,中午前后要适当遮阴。 缓苗后要适当降温,及时撤去小拱棚。 为增加光照,可早揭晚盖大棚覆盖物。   预防猝倒病、立枯病,可在幼苗出土后 2~3 天,使用 100 万孢子/克寡雄腐霉菌可湿性粉剂 3 000~ 6 000 倍液喷施苗床,一定要将苗床喷透,每隔 7 天喷 1 次,连喷 2~3 次;或用 6 亿孢子/克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于播种后 1 天,按每 1 000 株 30 克的用量喷施,其后那么每 12 天使用 1 次,每 1 000 株用量 15 克,建议用水量为 2.5 升/米2 。   ⑤覆盖防虫网 育苗温室上下风口处覆盖 30~ 40 目防虫网,可有效阻隔蚜虫、蓟马、烟粉虱等害虫的危害。   ⑥色板诱集技术 在苗床上方悬挂黄、蓝板,诱集蚜虫和蓟马,苗期黄板密度可适当放大。 黄板悬挂于距离植株顶部 15~20 厘米处,667 米2 悬挂 30 块,每隔 20 天更换 1 次。   2.产前消毒   ①土壤消毒 采用辣根素生物熏蒸技术、 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对土壤作消毒处理, 可杀灭土壤中的病、虫、杂草。   深翻土壤 35 厘米以上,去除植株残体,适当喷水以调节棚内湿度。 垄高 15~20 厘米,垄间距 80 厘米。 整体或单垄覆盖塑料薄膜,将四周压实。 适量浇水,将湿度控制在 70%以上,过干会影响药剂扩散,过湿会影响种植,使用滴灌常规滴水 3~4 小时。 667 米2 用 20%辣根素水乳剂 3~5 升, 先用适量清水配制, 滴灌时将辣根素稀释液参加施肥罐中开始滴灌施药,待滴完药液后继续滴清水 1~2 小时,密封 3~5 天后即可揭膜种植。 经过生物熏蒸后,土壤中有益菌和有害菌均大幅减少,因此,在熏蒸后要及时补充土壤中的有益菌。 定植后 667 米2 滴入 1 000 亿个/克枯草芽孢杆菌粉剂 200~300 克、2 亿孢子/克木霉菌可湿性粉剂 2~4 千克等土壤有益菌。   ②棚室消毒 棚室外表消毒能有效杀灭温室、大棚棚膜、架材、墙面、过道以及缓冲室中残存的病原菌、 小型害虫, 明显减少作物生长期的病虫害数量,以延缓病虫害发生,降低病虫害防治本钱,提高农作物产量及品质。   消毒前清洁田园,保持棚室内密闭。 适当喷水或灌水,保持棚室湿度在 70%以上。挂设好防虫网。667 米2 用 20%辣根素水乳剂 1~3 升对棚室消毒。 施药时,技术人员需佩戴防毒面具、穿防护服,以阻隔辣根素刺激气味,并根据器械施药效率掌握行走速度,对地外表、棚膜、墙壁、立柱和架材进行均匀喷雾。 施药后,密闭棚室 24 小时,次日翻开风口通风 1~2 小时后即可进行农事操作。   3.产中防治   ①生长期生态调控技术 辣椒生长发育期间白天适宜生长温度为 25~30℃,夜间 16~18℃。   ②膜下滴灌水肥药一体化技术 此技术是将灌溉、施肥与喷药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其通过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配合辣根素熏蒸技术对土壤进行消毒;通过滴灌设施降低棚室内温、湿度,有效抑制灰霉病、青枯病等病害的发生;通过滴灌设备开展根部施药及追肥,促进作物生长、控制土传病害的发生。推荐使用药剂:20%辣根素水乳剂、2 亿孢子/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6 亿孢子/克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100 万孢子/克寡雄腐霉菌可湿性粉剂、77%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等。 药剂实际用量可按照农药标签说明上的使用剂量使用。   ③防虫网覆盖防虫技术 覆盖防虫网后,可阻隔蚜虫、蓟马、烟粉虱、白粉虱等多种害虫,防止害虫传播病毒病。 覆膜前,将 30~40 目、宽度 1.5~2.0 米防虫网安装于辣椒生产棚上下风口处, 上风口防虫网安装在上风口膜内、 棚膜外, 防止与风口开合器冲突,下风口防虫网安装在下风口膜内、棚膜内。 具体安装方法结合实际情况而定。   ④定植前蘸根 辣椒幼苗移栽前,将其放于 100 万孢子/克寡雄腐霉菌可湿性粉剂 750~1 000 倍液中浸泡 1~2 分钟,或将 2.0 亿/毫升复合微生物菌剂(巨大芽孢杆菌、胶冻样类芽孢杆菌、固褐固氮菌)与泥浆水按 1∶50 比例稀释后, 将作物根须局部蘸上泥浆后移栽。 生物菌剂蘸根对土传病害、种传病害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⑤合理密植 设施辣椒 667 米2 平均种植密度为 7 000 株,具体情况应根据辣椒品种特性而定。 合理密植可使辣椒通风透光性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⑥植物免疫诱导技术 在辣椒定植 10 天后,用 0.5%氨基寡糖素水剂 300~500 倍液,或 1%香菇多糖水剂 600 倍液,或 6%低聚糖素水剂 500 倍液叶面喷施,每隔 7~10 天喷 1 次,喷施 3 次以上,以诱导植株产生对致病菌的免疫能力,从而减轻病毒病、真菌性病害、细菌性斑点病的发生。   ⑦害虫诱杀技术 色板诱控技术:辣椒苗定植成活后, 结合吊绳悬挂规格为 20 厘米×25 厘米的黄板、蓝板,667 米2 悬挂 80~100 块,悬挂于距离植株顶部 15~20 厘米处。 如发现黄板上诱集到蚜虫, 喷施 50%天然除虫菊酯水剂 4 000 倍液 1 次,可有效降低虫口密度。   灯光诱杀技术:灯光诱杀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进行诱集捕杀的措施。在温室外,每年 4 月—10 月,运用太阳能杀虫灯或频振式杀虫灯可诱集辣椒上具有趋光性的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地老虎、金龟子、叶蝉、盲蝽等害虫,防止其入侵棚内,并将棚内害虫诱集至棚外捕杀。 杀虫灯 2 灯之间距离 240 米,采用斜对角型或田字型安装,每 2.7 公顷安装 1 盏,杀虫灯距离地面高 1.7~2.0 米。   食诱技术:食诱技术是针对羽化成虫后需要补充营养的害虫,如金龟子、地老虎、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及小菜蛾等,在其成虫羽化期,人为配置毒饵液,放置田间诱杀。 食诱可以使用成品,也可自行配制。使用方法及本卷须知:无论成品还是自制的糖醋液都必须现用现配,667 米2 放置 3~4 盆,每 20 天更换 1 次。 普通糖醋液,糖、醋、酒、水的配比为 6∶3∶1∶10,每升溶液中参加 50~100 克敌百虫。   性诱剂使用技术:在田间设置诱捕器诱杀雄蛾,干扰其自然交配,压低害虫种群数量;常用性诱剂有棉铃虫性诱剂、烟青虫性诱剂、斜纹夜蛾性诱剂等。   ⑧硫磺熏蒸技术 主要针对辣椒灰霉病、 白粉病、细菌性斑点病、烟粉虱、蚜虫、红蜘蛛等病虫害,当遇到低温寡照天气, 如放风排湿、 喷雾防治病虫害,会造成温室低温高湿环境,极易诱发病害发生,因此,采用硫磺熏蒸预防病虫害是最正确选择。 可在病害发生初期的 3~5 天内连续熏蒸 2 次,每次熏蒸 2~ 3 小时;感病较重时,应每天熏蒸 2~3 小时;感病严重时,熏蒸时间可延长至每天 8 小时,连续熏蒸不超过 3 天,然后恢复到 2~3 小时的熏蒸时间,每个熏蒸器有效作用面积宜控制在 60~100 米2 。   ⑨熊蜂授粉技术 熊蜂授粉技术针对因授粉不良引起的畸形果等生理病害, 同时可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 667 米2 放 1 箱蜂,使用 30~45 天。 施药前关闭出蜂口 4 小时,之后关闭进蜂口。 将蜂箱搬出,施药 30 分钟后,待通风完毕,再放蜂。   ⑩生物防治技术 利用生物(除人以外)有机体及其代谢产物防治蔬菜病虫害的技术,如利用天敌、农用抗生素、植物源农药、昆虫生长调节剂等。   例如 1, 捕食螨释放技术:在辣椒红蜘蛛发生初期释放捕食螨,可有效控制其发生危害。 捕食螨有巴氏钝绥螨、胡瓜钝绥螨、智利小植绥螨、拟长毛钝绥螨。 当叶背有 2 头红蜘蛛时,开始释放,667 米2 释放 80 头。 如果叶螨数量较多,需先使用杀虫剂降低虫口密度, 可用 0.3%印楝素乳油 500 倍液、0.6%狼毒素水剂 800 倍液喷雾,3 天后释放捕食螨,需要连续释放 3 次,每隔 7 天释放 1 次。 到叶螨结网时释放捕食螨已不能起到防治效果,应去除受害叶片,做好棚室消毒,待植物重新发起,再进行生物防控。   例如 2,异色瓢虫释放技术:瓢虫生命周期为 80 天左右, 平均每头瓢虫一生可捕获 1 万头左右的蚜虫和其他害虫。 可在蚜虫点片发生时,找到中心株,释放瓢虫,以控制蚜虫向四周大面积扩散,667 米2 悬挂卵卡 300 张。 如果田间蚜虫基数过高,应在释放瓢虫前 7 天左右全面喷药防治,然后再释放瓢虫。 瓢虫最适活动温度为 20~28℃, 环境温度低于 15℃或高于 35℃均不利于瓢虫活动。   例如 3,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喷施防治: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是一种对棉铃虫起杀伤作用的微生物。 将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喷施到作物上,被害虫取食后,病毒在害虫体内大量增殖,迅速扩散到害虫全身各个部位,吞噬消耗虫体组织,害虫“得病〞期间不食不动,出现亚致死效应,最终全身化水而亡。 将该药剂喷施到虫卵上,孵化的幼虫咬食卵壳后也会因取食病毒死亡。 此外,病毒可通过死虫的体液、粪便像〞瘟疫〞一样继续传染至下一代或其他害虫,从而使田间害虫能够长期有效得到控制。也可使用棉铃虫性诱集器及昆虫诱捕器,准确测报虫情,把握用药时期。 害虫产卵顶峰期, 用 50 亿 PIB/毫升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悬浮剂 750 倍液喷雾。   例如 4,苏云金杆菌喷施防治:苏云金杆菌是一类产晶体芽孢杆菌,该菌可产生两大类毒素,即内毒素(伴胞晶体)和外毒素,毒素使害虫停止取食,最后害虫因饥饿和中毒死亡。 可在辣椒坐果期 667 米2 使用 16 000IU(国际单位)/毫克苏云金杆菌(BT)可湿性粉剂 50~100 克喷雾,每周喷 1 次,连喷 3~4 次。   例如 5,新奥苷肽水剂应用技术:新奥苷肽水剂是尿嘧啶核苷二肽类植物抗逆诱导剂, 主要通过激活植物体内防卫免疫系统, 诱导植物抗病相关蛋白酶活性,增强或产生病程相关蛋白,提高植物对病害的抗性,并对病原菌有杀灭作用,起到预防和防治植物病毒病和其他病害的作用。 可在发病前、发病初期使用 4%新奥苷肽水剂 750 倍液喷雾预防。   例如 6,苦参·蛇床素应用技术:苦参、蛇床素是一种植物源农药,可叶面喷雾、枝干涂抹、根部浇灌、种子拌种等,在作物整个生命周期均可使用,不会产生药害和毒副作用。 可防治白粉病、灰霉病、病毒病、青枯病、细菌性叶斑病、疫病、枯萎病等。 叶面喷雾使用 600~ 800 倍液;根部浇灌使用 800~1 000 倍液;与种子可按 1∶50 的比例拌种,堆闷 4~5 小时后即可播种。   例如 7,印楝素应用技术:印楝素是一种植物源农药, 对害虫具有拒食、 忌避和抑制生长发育的作用,与其他杀虫剂复配具有显著增效作用,可用于防治蚜虫、蓟马、烟青虫、潜叶蝇、红蜘蛛、烟粉虱、白粉虱等。 0.3%印楝素乳油可与其他杀虫剂混用(呈碱性农药除外)增效作用明显。 此药剂重在预防,在卵孵化盛期至低龄幼虫期施药, 每隔 7~10 天喷施 1 次,连喷 2~3 次;上午 10∶00 时以前或下午 16∶00 时以后施药,药剂即配即用,叶片正反面喷施均匀。   例如 8,苦参·碱应用技术:苦参·碱是一种植物源药剂,此药剂可防治蚜虫、白粉虱、烟粉虱、潜叶蝇等。 用 1.3%苦参碱水剂 1 000 倍液喷雾,每隔 7~10 天喷 1 次,连喷 2~3 次;上午 10∶00 时以前或下午 16∶00 时以后施药,即配即用,叶片正反面喷施均匀。复配增效:1.3%苦参碱水剂、0.3%印楝素乳油稀释 1 000 倍液喷雾防治。   例如 9,狼毒素应用技术:狼毒素是一种植物源药剂,可防治红蜘蛛、蓟马等。 用 0.6%狼毒素水剂 800 倍液喷雾,可防治红蜘蛛;用 0.6%狼毒素水剂 J 型 800 倍液喷雾,可防治蓟马,每隔 7~10 天喷 1 次,连喷 2~3 次;上午 10∶00 时以前或下午 16∶00 时以后施药,药剂即配即用,叶片正反面喷施均匀。 复配增效:0.6%狼毒素水剂、0.3%印楝素乳油稀释 1 000 倍液喷雾防治。   例如 10,天然除虫菊酯应用技术:天然除虫菊酯为一种植物源药剂。 可防治蚜虫、蓟马、白粉虱、烟粉虱、潜叶蝇等。 用 50%天然除虫菊酯原药 5 毫升、外表活性剂 10 毫升、 有机硅 10 毫升对水 40 千克喷雾,每隔 2~3 天喷 1 次,连喷 2~3 次;上午 10∶00 时以前或下午 16∶00 时以后施药,药剂即配即用,叶片正反面喷施均匀。   例如 11,藜芦碱应用技术:藜芦碱为一种植物源药剂,可防治蚜虫、红蜘蛛、跳甲、菜青虫、棉铃虫等。用 0.5%藜芦碱水剂 400 倍液喷雾防治。   例如 12,枯草芽孢杆菌应用技术:枯草芽孢杆菌是一种细菌类药剂,可用于预防白粉病及根腐病、黄萎病、枯萎病等土传病害。 2 亿/克枯草芽孢杆菌水剂 300 倍液喷雾,或稀释 300 倍液,按 150 毫升/穴灌根防治。   例如 13,寡雄腐霉使用技术:寡雄腐霉是真菌类药剂,可防治灰霉病、白粉病、猝倒病、立枯病等植物病害。 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 100 万孢子/克寡雄腐霉菌可湿性粉剂稀释为 7 500~10 000 倍液, 每隔 7~10 天喷 1 次,连喷 2~3 次。 喷洒要彻底,叶片两面、花、果都应喷到,局部液体应下渗到根部。喷洒应在上午或黄昏、多云天气或雨后进行,不宜在太阳暴晒下或雨前使用。 种苗处理:在播下的种子发芽出土后或幼苗移栽前 2~5 天,667 米2 用 3~6 克淋根。   例如 14,哈茨木霉使用技术:哈茨木霉为真菌类药剂,可防治枯萎病、立枯病、茎腐病、猝倒病、根腐病、菌核病等植物病害。 6 亿孢子/克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操作流程:育苗时,播种、栽种时浇灌或喷施,第 1 次使用剂量为 1.5 克/米2 , 每隔 12 天用 1 次,剂量为0.3 克/米2 。 定植后,栽种时浇灌或喷施,第 1次 1 000株 使 用 30 克,隔 12 天 再使用 1 次 ,第 2 次 1 000 株使用 15 克。   4.产后无害化处理   ①臭氧垃圾处理装置, 利用该装置将拉秧后带病虫害的植株残体直接粉碎, 马上采用高浓度臭氧处理,将所带病虫害全部杀灭,处理后的无病虫有机废物能就地还田利用。   ②菌肥发酵堆沤技术。 把辣椒植株和大田作物秸秆粉碎后与生物菌肥混在一起, 配比为 1 千克生物菌剂、5 千克尿素、1 000 千克秸秆,注意秸秆粉碎成长 15 厘米短节。 将秸秆充分湿透,将菌剂稀释成 1 000 倍液,尿素稀释成 200 倍液。 将秸秆堆成堆,取泥封堆,30 天可制成优质腐熟有机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业指导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