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二次成长论卓越型教师的成长规律与成长方式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21172598 上传时间:2021-04-25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59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二次成长论卓越型教师的成长规律与成长方式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教师二次成长论卓越型教师的成长规律与成长方式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教师二次成长论卓越型教师的成长规律与成长方式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发展:在与自己同境遇教师的带领下;团队化:在团队里、以团队为平台的成长;椭圆形:中间大两头小的结构形式;卓越型教师骨干教师职初教师 卓越型教师骨干教师职初教师 骨干教师职初教师 较多的骨干教师扎堆在学校的“碗口边”:很难有人脱颖而出也没有脱颖而出的动力学校缺少领军人物:专业榜样的缺失培训师缺位教师评价的困难共性评价相似性评价低水平评价 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至少需要两次成长构成。一个教师要走向成功,仅有第一次成长是不够的,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第二次成长。当前教师成长遇到的瓶颈,不是第一次专业成长,而是第二次专业成长。某一些方式和途径,对教师第一次专业成长是有效的,但对二次专业成长则效果不大,或者无效。 高原期第一次发展第二次发展 A Ba b 1、熟悉教材。这是教师第一次专业成长最基础的内容。2、对教学的基本步骤与方法的掌握。这是教师第一次专业成长最重要的内容。3、对学生的关注。这个阶段的老师开始形成所谓学生观。4、有与同伴合作的强烈愿望。其标志是校长和同伴的认可。5、开始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有的甚至把学生的考试成绩当作最大的成功指标。 1、很难感觉到像前一个时期那样快速成长,相反,他发现自己很多事情都是在重复。2、能保持中等状态的教学效果,但即使更努力,也没有明显的提高,不过一般情况下也坏不到哪里去。3、工作内容和范围长期没有变化,自己也不知道还有什么事情可做。偶尔有一些新的尝试,也看不见什么效果。 4、教师发现,自己从同伴那里不能再学到更多的东西,觉得同伴懂的自己也基本上都懂。5、工作热情明显下降,但能维持着基本的工作状态;一部分教师感到工作疲惫。6、开始关心教学理论,但没有哪一种理论完全说服自己,觉得这些理论都与自己切身的感受不一致。 高原期对教师具有自蔽性。身处高原期的老师不能自觉到自己的处境。 据观察,大约有三分之二甚至更多的教师,终身没有走出这个时期。伴随着教师专业发展高原的,往往还有教师人生的一些际遇。 1、原先不太关注或不感兴趣的事物,开始成为重要的生活内容和工作内容。不仅对教学问题感兴趣,而且对教材、对课程资源、对教学评价、对师资队伍建设、对一定区域内的教学管理问题开始感兴趣。2、生活圈和工作圈开始突破原来的格局,向外扩展。3、关于教育教学和人生事业方面的理解开始与同伴区别开来,甚至有明显的不同。 4、开始对某一种理论有热情,甚至成为某种理论的追随者。5、非常注意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资料的收集,并且非常珍惜自己的这些资料。6、在工作甚至生活中表现出对一些固定的看法和作法的不满意。7、开始在内心怀疑自己过去的一些信念,开始能接受他人对自己的批评甚至否定 上海教育科研2009、5琚金民:从十三年“孔乙己续写”看学生作文变迁1995到现在:六次教孔乙己,六次让学生写“孔乙己续写”价值观的变迁内容的变迁写作心理的变迁语言的变迁 8、跟第一次成长相比,其成长目标更加抽象化,虚化。如果说,第一次成长的目标是以“做一个什么样的老师”来表达,那么,第二次成长更多的是以“不做一个什么样的老师”来表达。 成功中场意义 1、第一次成长方式主要是模仿;在第二次成长中,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及效果这一环节不可或缺。2、第一次成长主要靠经验的积累;第二次成长主要靠“用理论”来反思自己的经验。3、第一次成长主要表现在行为方式的变化;第二次成长更重要的是看问题的立场方法的重大变化。4、第一次成长很多是自然开始的,第二次成长则有很多是受到较大挫折后开始的,或者是在受到外力的强力推动后开始的。5、第一次成长所依靠的外部支持主要是同伴的示范;第二次成长所依靠的外部支持则主要是专家的指导。 第一次发展第二次发展听课评课! ?开公开课! ?集体备课! ?在校内师徒结对! ?到大学或教育学院脱产学习。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第一次发展第二次发展撰写教师个人博客。听专家报告。教学反思。!参加名师工作室的培训。!由专家个别指导。!读书?!参加由专家组织的课案研讨?! 第一次发展第二次发展参加校外学术组织?!开展课题研究?!撰写论著?!参加校内外教辅材料的编写?!参加教学管理活动?! 读书、读书是二次成长的必经之路教学反思是二次成长的的关键课例研讨是二次成长最有效的途径参加研讨会是走向成熟的重要契机论著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突破口 要有从生活的最底层崛起的勇气和力量勤奋刻苦是每一位成功教师的必由之路读书、读书是教师专业发展永恒的主题三种读书:读书以消磨时间:休闲式读书读书以认识事物:研究式读书读书以解决问题:问题式读书 在身边找问题;带着问题来读书;在读书中获取某种观点、立场与方法;用这种观点、立场与方法来反思;在反思中改善行动; 反思:自己看自己条件:首先把自己分离为“现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前提:建构一个“理想的自我”操作:用“理想的自我”观察、判断和评价“现实的自我” 普 通 的:教学日志、博客更有效的:备课,上课,自我评价,修改更专业的:备课,上课,反馈,修改,再上课,对比,总结较高级的:教学诊断。记录、观察、切片、描述症状、同类相并、病理分析、同类病案检索、治疗最高级的:课案库建设。 记录:原生态课堂观察:技术指标切片:切片的标准症状描述:描述模式同类相并:病理类别病理分析:专家的引入治疗:跟踪研究 1.表演性上课2.沉默的听课3.抽象的反思4.笼统的评课 讲台 单向透明玻璃背投听课室教室培训师 教学主题磨人磨课对比性课案优秀课案课案分析及教学规范 企业管理者最有效的培训是撰写企业个案工程师最有效的培训是项目实习医生最有效的培训是病人会诊律师最有效的培训是案件调查教师最有效的培训是课例研习 上课评课上课评课的焦点在教师教师作为上课者,它的作用是磨炼上课的技术教师作为评课者,它的作用是对课堂技术的模仿 观课评教观课评课的焦点在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关系教师作为上课者,它的作用是帮助教师发现自己的问题教师作为观察者,它的作用是从他人的课上受到一些启发 析课评理析课评理的焦点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教师作为上课者,它的作用是帮助老师领会到上课的道理教师作为评析者,它的作用是实现从经验到“意识”的飞跃 我看到了什么课堂描述你实际上在教着什么教学内容分析学生学到了什么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评价学生与教材肯定性评价否定性评价 应该做这件事你实现自己的目标吗你是怎样实现自己的目标的你在什么地方走错了方向没实现自己的目标不应该做这件事情应该做什么事应该怎么做 文本的特点:文本最值得教/值得学的东西是什么?读者的需要:学生在读这个文本的时候遇到的最大困难/最大问题是什么?编者的意图:编教材的人把这篇文章选进教材是想用它来教什么东西给学生?老师的特长:你最会教什么? 专业成长的五要素:学:学问(这是一个人的底子)识:见识(决定一个人的态度)才:才华(决定他人是否认识到你的价值)胆:胆略(能否把握住机遇)德:品德(能把事业做得多大) 陌生化情境为教师提供逼近自我的外在条件在现场体验中获得巨大灵感在一个平台上迫使自己承认己不如人有利于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帮助教师体验成功扩大自己的工作圈与交际圈,成就自己的发展舞台 教师月刊2009年第3期朱国红(山东):没有孩子是差生(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李迪(河南):做学生欢迎的班主任(华师大出版社2005)叶建云(福建):拜吴正宪老师为师马志国(天津):科研徐莉(湖北):思考与感受 教师写作的实质:由默会知识向明言知识转化 固化经验:经验因固化而不断积累。促进反思:明言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提升知识层次:明言就是由个到类的转化。强化教师的成就感:明言就是“立言立说”。有效传播:意会是手把手,明言是“心贴心”。形成共同体:明言可以寻找到学习共同体。 面向自我(不是面向专家)-写给谁看.写出来作什么用.面向问题(不是面向命题)-出发点.思考程序面向事实(不是面向想像)-应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实际上做了什么。 某某理论是怎么说的(复述理论)你们看,我就是这样做的(举例)哈哈,我做得多么好(列出成绩数据)教学就应该这样教(结论) 我在实践中遇到什么样的问题?(观察)这是个什么样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实质在哪里?(用理论来思考)从我对这个问题的这一个实质的这一种理解出发,我从这一个方面入手开始对实践的改善(行动)改善的过程与结果(观察)对这一过程的反思及分析(思考)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前瞻) 应有的过程错误的过程一我在实践中遇到什么问题问题二问题的实质三探索性行动行动四改善的结果结论五对结果的反思六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学校课程改革的需要基于教师经验的研究方式2.青年教师发展的需要指向实践知识的研究方式3.面向全体学生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教师的知识管理4.个性化教师培训的需要培训教师反思的意识与能力 从个案出发:具体的研究。行动研究方式:行动者研究如何改善行动。用理论反思:不是研究理论。聚焦任务:我的工作任务是什么。综合性的视角:不是单纯的认知视角。问题意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整体性研究:系列性、计划性、主题性历史观与格局意识:学术流派与学术个性的追求:方法决定一切:文体创新和语体创新的意义: 我讲完了谢谢大家 不妥之处 敬请批评期待再会 友谊长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