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

上传人:2127513****773577... 文档编号:209192853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110 大小: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 案 xxxx- xxxx学年第x学期二 级学院(部)_学前教育_教 研 室 _理论教研室_ 课程名称及代码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课 程 类 别 专业基础课_ 学 分 及 总 学 时 授 课 专 业 班 级 主 讲 教 师 职 称 职 务 _ _ _ 使 用 教 材 _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李燕等编) XXXX学院教务处制110 / 110第1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授课时间第1周 第13节课时安排3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什么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二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教学目的、要求(分了解、理解、领会三个层次):1. 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掌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3.重点掌握发展心理学的三大基本理论问题以及六大流派的基本理论观点。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基本内容:一、 什么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一) 发展阶段1、出生前阶段2、婴儿期3、幼儿期(二)发展领域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任务二、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一)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主要学派的理论观点。重点: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含义和任务。难点:发展心理学的三大基本理论问题以及六大流派的基本理论观点。讨论、思考、作业: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是什么?2.个体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有哪些?3.关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观点有哪些?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陈帼眉(1989):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过程设计:复习10分钟,授新课70分钟,安排讨论5分钟,布置作业5分钟授课类型: 理论课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教学资源: 多媒体模型实物挂图音像其他填写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 2.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备 课 笔 记 第1页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什么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受精卵到入学前这一阶段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1、学前期(06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胎儿期(出生前)婴儿期(0-3岁)幼儿期(3-6岁)2、什么是心理?3、个体心理的发生学前阶段是人生的早期阶段,各种心理活动都在这个阶段开始发生。研究个体心理的发生,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重要内容4、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心理发展是指随着年龄增长心理机能发生积极的、有次序的、上升的变化。心理发展的规律指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本质特征。例如:心理发展有方向顺序性;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因素及其起作用的规律。5、什么是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指各个年龄阶段上儿童所表现出来的、与其它年龄阶段上不同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任务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可以突出地以“WWW”来表示,即what(是什么),揭示或描述心理发展过程的共同特征与模式;when(什么时间),这些特征与模式发展变化的时间表;why(什么原因),对这些发展变化的过程进行解释,分析发展的影响因素,揭示发展的内在机制。第二节 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一、基本理论问题1、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1)遗传决定论遗传决定论的鼻祖是优生学的创始人英国的高尔顿(FGalton)。他认为遗传在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儿童的心理与品性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已经决定了,发展只是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和教育只起引发作用。美国心理学家霍尔(GHall)有一句名言:“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2)环境决定论 主要代表人物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J B Watson)。他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环境教育的机械作用的结果。华生在他的著作行为主义中有一段著名的论点“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的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豪商,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无论他的天资、爱好、脾气以及他祖先的才能、职业和种族。”实例:A狼孩 B孪生子女的智力的调查1920年,在印度狼洞发现“狼孩”阿玛拉(8岁),她具有人类的遗传素质,但不具备正常儿童的心理。她四肢爬行,不穿衣服,白天睡觉,夜间活动,用舌头舔食生水,吃地板上的生肉。阿玛拉活到17岁。在辛格夫妇的精心训练下,2年后,阿玛拉能直立,7年后学会40多个词,智力相当于4岁。2、连续性和阶段性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还是阶段性?即是一个量变还是质变的过程?人的心理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3、被动性和主动性机械模型:儿童被动地接受外部经验,被动接受环境的影响,探索性行为和个人尝试很少。机体模型:儿童具有主动性,更愿意去探索和自我创造。二、主要学派的理论观点1、精神分析理论创始人:弗洛伊德 主要贡献(1)潜意识理论(意识 前意识 潜意识) (2)人格结构自我 本我 超我(3)梦的解析(4)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论根据力比多投放部位不同把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性器期 (3-6岁)潜伏期(611岁)生殖期(11-13岁开始) 2、行为主义人物:华生;斯金纳观点: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行为就是刺激反应联结心理发展的机制:条件反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强调观察学习,认为人的行为的变化既不是由个人的内在因素,也不是外在因素决定的,而是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心理发展是认知结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认知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 儿童心理发展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6、7岁)、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4、15岁)4、社会文化理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低级心理机能受个体生物成熟制约,高级心理机能受社会文化-历史制约。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5、信息加工理论(1)将个体的认知活动看成是信息加工的过程,对儿童发展的研究专注于儿童是如何表征、加工及转换信息的。(2)强调对儿童发展内在机制的精细分析。个体认知结构中的加工系统是多重的,每种系统都有其自身的变化机制鉴别出对认知发展具有突出作用的变化机制,探索他们的发展过程(3) 儿童的发展主要通过主体不断的自我调节来实现。重视“策略”重视“元认知”教育、训练(成熟)元认知的发展具体认知能力的提高6、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观:Bronfenbrenner, U. 儿童心理是在环境的持续影响下发展起来的;环境不是一个单一的结构,而是一个具有不同结构水平的复杂嵌套系统;儿童与不同水平的环境结构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影响关系。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态系统可以分为五个部分或水平:微观系统(microsystem):家庭、学校、同伴群体等,儿童直接生活于其中,与该系统有密切的互动;该系统的影响最直接、最不稳定。 中介系统(mesosystem):各个微观系统之间的联系,间接地影响儿童发展。外层系统(exosystem):社区、校董事会、父母工作单位、亲戚朋友等,是微观系统直接面对的环境,它通过影响微观环境而影响儿童的发展。宏观系统(macrosystem):文化价值观、习俗、道德、法律等涵盖个人生活各方面的层面,其影响是稳定的、间接的、深远的。外层系统(exosystem):社区、校董事会、父母工作单位、亲戚朋友等,是微观系统直接面对的环境,它通过影响微观环境而影响儿童的发展。宏观系统(macrosystem):文化价值观、习俗、道德、法律等涵盖个人生活各方面的层面,其影响是稳定的、间接的、深远的。第2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授课时间第2周 第1-3节课时安排3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一章 绪论 第三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方法:数据收集的方法、比较分析的方法以及发展的研究设计。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基本内容:第三节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数据收集方法(一)观察法(二)调查法(三)临床法(四)个案研究法(五)心理物理法(六)跨文化研究法二、 心理现象的研究方法 (一)相关设计(二)试验设计三、 发展的研究设计 (一)横向研究(二) 纵向研究(三) 时序研究重点: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中数据收集的方法、心理现象的研究方法以及发展的研究设计。难点:发展的研究设计的内涵与比较。讨论、思考、作业:1.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学数据收集的方法。2.举例说明横断研究、纵向研究和时序研究。3.观看幼儿园,作出观察记录。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Sattler,Hoge,陈会昌(2007):儿童评价.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教学过程设计:复习10分钟,授新课110分钟,安排讨论10分钟,布置作业5分钟授课类型: 理论课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教学资源: 多媒体模型实物挂图音像其他备 课 笔 记 第1页第三节 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一、数据收集的方法(一)观察法:观察者通过自己的感官或仪器,对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变化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优点:现场观察,资料更客观、全面、准确缺点:研究者处于被动(二)访谈法访谈法:研究者通过与儿童进行口头交谈,了解和搜集有关心理特征资料的方法。根据访谈内容和过程是否有统一要求和结构:结构访谈、非结构访谈根据是否借助一定的中介物: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优点:较针对性地收集证据,情境自然缺点:访谈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受到访谈者自身条件的限制,费时多,对访谈结果进行量化的难度也较大(三)问卷法 是研究者用同一设计的问卷来搜集儿童心理和行为资料的方法优点:更具目的性,内容更加完整,设计更加严密,标准化程度较高,可以在短时间内搜集到大量的资料,所得数据也便于定量分析。缺点:问卷设计最关键。如果不当,会达不到预期效果,对被试有书面语能力的要求。(四)测验法测验法:通过测验量表来测查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方法优点:测验量表的编制严谨,结果处理方便,由于一些常模的存在,可以直接进行对比研究。缺点:受被试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能力的限制,不能用于测差低幼儿童。(五)实验法实验法: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操纵和控制某些实验变量,来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方法。优点:能够严格地控制和操纵变量,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记录客观、准确,利于定量分析,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研究的科学性。局限:与儿童的实际生活相脱节,使儿童的表现易带上非自然性色彩。二、发展的研究设计(一)横向研究所谓横向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研究某一年龄阶段或几个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年龄待点。 例如:一个经典的小实验:选定三个年龄的儿童两个月的、五个月的、八个月的,把毛巾分别放在他们脸上作为自变量(刺激变量):两个月的儿童盲目地全身挣扎,五个月的儿童双手向毛巾方向乱抓,而八个月的儿童则不费力地拉下毛巾,并且觉得好玩。(二)纵向研究所谓纵向研究就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某个或某些儿童进行追踪研究,以查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心理发展的进程和水平的变化。例如,研究儿童口头言语的发生发展,可以从新生儿发音起,经过一系列发展过程直到连贯性的言语为止,从而查明儿童口头言语发生发展的路线和规律。纵向研究横断研究优点可以比较系统地、详尽地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量变、质变的规律。费时较长,不易同时对大量对象进行研究;影响被试的各种条件不易查明或控制,有些意外情况的出现会影响研究的进行甚至不得不中断。缺点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找出同一年龄或不同年龄心理发展的不同水平或特点,并从中分析出发展规律。由于时间较短,不易看到发展的连续过程和关键的转变点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的比较在许多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兼而用之,以取长补短(三)时序研究三、差异研究、相关研究和因果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课题,较多集中于研究不同年龄儿童心理活动的区别,我们把这种类型的研究称为差异研究。通过这一类的研究,可以探讨不同年龄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各种心理现象发生的时间及发展的关键年龄等。 相关研究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现象之间的关系,或心理现象与其它因素之间的关系。相关研究往往是发展研究的中心课题,这一类研究有助于查明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结构,以及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相关研究只能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能说明关系。因果研究是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研究验证假设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以查明心理发展内部诸因素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外部因素对内部因素的影响,或内部因素对外部因素的反作用。例如:班杜拉的研究:暴力榜样对儿童攻击性的影响。 四、双生子研究、跨文化研究双生子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说明遗传和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这种方法主要是了解双生子(遗传因素相同的儿童)在不同条件下心理发展的异同。 例如,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的研究。跨文化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这种方法主要是查明不同社会结构、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第3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授课时间第3周 第1-3节课时安排3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理论 第一节 遗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 胎儿的发育 第三节 新生儿的发展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了解研究遗传影响力的研究方法;理解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理解新生儿能力和状态。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基本内容: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基础第一节 遗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一、研究遗传影响力的方法(一)选择性育种的研究(二)家谱研究 1、双胞胎研究(twin study) 2、收养研究(adoption study)二、 遗传对气质、人格的影响(一)气质遗传的可能性研究(二)人格遗传的可能性研究三、遗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四、遗传与环境互动的特征第二节 胎儿的发育一、发育的三阶段(一)胚种期 (二)胚胎期 (三)胎儿期二、 胎儿正常发育的条件(一) 致畸因子(二) 母亲的其他因素 母亲的疾病、母亲的营养、母亲的情绪压力第三节 新生儿的发展(一)新生儿及可能的并发症 缺氧、早产、低重儿(二) 新生儿的能力和状态1、新生儿的反射生存反射: 呼吸反射、眨眼反射、瞳孔反射、觅食反射、吮吸反射、吞咽反射。原始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手掌抓握反射、摩罗反射、游泳反射、行走反射。2、 新生儿的状态 睡眠、啼哭3、 新生儿行为评估(三)新生儿对于家庭的改变1、家庭体系的改变2、应对改变的措施重点:理解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理解新生儿能力和状态。难点:研究遗传影响力的研究方法。讨论、思考、作业:1、研究遗传影响力的研究方法有哪些?2、遗传对儿童心理发展有什么影响?3、有哪几种常见的分娩并发症?4、新生儿的先天反射有哪些?5、了解新生儿的能力有何意义?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林崇德(1995):发展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过程设计:复习10分钟,授新课70分钟,安排讨论5分钟,布置作业5分钟授课类型: 理论课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教学资源: 多媒体模型实物挂图音像其他 备 课 笔 记 第1页第一节 遗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遗传因素是心理发展的基础,遗传因素在个体身上体现为遗传素质;遗传素质在精子和卵子结合的一刹那就已经决定了,它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人类的许多行为是由遗传构造、生理成熟和神经功能支配的; 一、研究遗传影响力的方法评价遗传对行为影响的两种主要策略:1、选择性育种(selective breeding)老鼠走迷宫试验(Tryon,1940)2、 家谱研究(family study)双胞胎研究(twin study)收养研究(adoption study)二、人格遗传的可能性研究行为遗传学的研究让我们看到遗传对某些人格特征的影响力。内向性/外向性(introversion/extraversion)就是一个受遗传影响更大的特质。另外一个可能受影响的特质则为同理心(empathic concern)。 三、遗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任何一种基因缺陷,对神经、精神、病理性行为障碍等的发生都可能是危险因子。关于遗传对变态行为影响的证据,主要是来自家谱研究,研究者计算各种疾病“一致率”(concordance rate)的资料。 针对一些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双胞胎所进行的研究发现,同卵双胞胎的平均一致率为0.46,异卵双胞胎的平均一致率为0.14(Gottesman & Shields,1982),表明精神分裂症是一种 会遗传的疾病。 遗传可能使个体获得了某些心理和行为特征的遗传潜质或易感性,但只有在极大压力的生活事件下才可能真正的引发问题。近期对神经系统的微观研究也证明了遗传因素与某些心理和行为异常的关系。四、遗传与环境互动的特征 遗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心理和行为的发展潜质,但发展的结果却是遗传与环境互动、环境作用于遗传的结果。斯卡尔等人(Scarr & McCartney, 1983)提出了一种解释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理论。 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至少有三种方式:被动的互动(passive genotype/environment interactions)唤起性的互动(evocative genotype/environment interactions)主动的互动(active genotype/environment interaction)。个体的生物因素规定了发展的潜在可能性,而个体的环境教育条件确定了儿童发展的现实水平。一般情况下,儿童的发展潜质是相当广阔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环境条件对个体发展的现实水平起到了更为重要的作用。第二节 胎儿的发育一、胎儿的身体生长发育当女性卵巢排出的卵子在通过输卵管到子宫的过程中遇到男性的精子而受精的那一刻起,新的个体就出现了。从受精卵形成到出生,要经历270天左右,其间,受精卵经过不断的自我复制,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变化过程: 胚种期 胚胎期 胎儿期二、胎儿正常发育的条件(一)致畸因子致畸因子指所有的能对胎儿造成损坏的因子。致畸因子造成的伤害有时是直接的,有时是间接的,它可能取决于致畸因子的剂量、遗传特征、暴露于致畸因子时间。(二)母亲的其它因素母亲的疾病母亲的营养母亲的情绪压力第三节 新生儿的发展一、分娩过程阶段所需时间事件第一阶段宫颈扩张与收缩第一胎约1214个小时以后约46个小时宫缩逐渐频繁而有力;宫颈和子宫张开;形成了产道;胎儿的头到达宫颈口;第二阶段胎儿娩出第一胎约50分钟以后约20分钟通过宫缩将胎儿推入产道;胎儿会首先将头呈现出来通;常不需要医生的干涉;第三阶段胎盘娩出515分钟子宫进行最后几次收缩将胎盘从母体中排出;二、可能的并发症(一)缺氧 一旦呼吸延迟3、4分钟以上,将可能造成永久性的大脑损伤。(二)早产早产儿来到这个世界中,面临着很多生存危胁。然而,也有研究表明,很多早产儿只要有细致的、专门的照顾,便可以健康地存活下来,并且正常地发展。(三)低重儿世界上最轻的婴儿,出生时还不足一个空易拉罐的重量。 三、新生儿新生儿已经为生活作了很好的准备,他们的视觉和听觉足以观察到周围发生的事情,并且对这些感觉信息作出适应性的反应。出生不久的婴儿就已经能够学习,甚至可能记住一些经历,特别是一些生动的经历。新生儿天生的反射技能和一些可预期的行为模式或日常生活模式也能帮助他们很好地适应生活。 (一)新生儿的反射反射是天生的对特定刺激形式作出的自动反应,是新生儿最明显的有组织的行为方式。 觅食反射吸吮反射吞咽反射眨眼反射呼吸反射瞳孔反射新生儿就是主要依靠这些无条件反射,用以应付外界刺激。这些无条件反射是遗传得来、不学而能的。这些无条件反射中,有的对新生儿维持生命、保护自己有现实意义,有的可能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起过适应生存环境的作用,但是在后来的人类生活中已失去其生物学意义,所以在儿童的生长过程中相继消失。各种无条件反射是否齐全以及是否在特定的时间消失,可以作为诊断儿童神经系统发育是否正常的参考指标。(二)新生儿的状态新生儿表现出一些可预知的、有规律的、组织化的日常行为模式,这些模式有利于他们的健康发展。从早到晚,新生儿要经历6种不同的觉醒状态,或者说是睡眠与清醒的程度。(三)新生儿行为评估美国医生Apgar设计阿普加量表。T贝瑞布拉赞滕(TBerry Brazelton)的新生儿行为评价量表(neonatal behavioral assessment Scale,NBAS)。分数012心率无少于100次/分多于100次/分呼吸无慢、不均匀好,正在哭肌肉弹性无力软弱软弱、无活力强、积极活动肤色苍白或蓝粉红、末端发蓝全身粉红应激反射无反射抽搐、痛苦大哭咳嗽喷嚏三、亲子关系的过渡 (一)家庭体系的改变如果父亲和母亲在照顾婴儿的分工上有显著的不同,分娩之后婚姻满意度就会极度下降,这对亲子关系具有极大的负面影响。相反,如果父母亲能共同承担起照顾婴儿的责任,他们的婚姻就 会变得更加快乐,对婴儿也会更加敏感(二)对父母角色干预第4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授课时间第4周 第1-3节课时安排3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三章 婴儿的生理发展 第一节 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第二节 身体的生长发育 第三节 运动技能的发展第四章 婴儿的认知发展 第一节 婴儿感知觉的发展 第二节 婴儿思维的发展教学目的、要求了解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及其可塑性;了解大脑发展的髓鞘化、偏侧化及大脑发展的敏感期;掌握影响早期身体发育的因素,重点掌握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及特点。了解婴儿感知觉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婴儿感知觉发展特点;掌握婴儿思维的特点和记忆的发展;重点掌握婴儿言语发展的阶段和特点。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基本内容:第三章 婴儿的生理发展第一节 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一、神经系统的发展及其可塑性二、大脑的分化与发展(一)髓鞘化(二)大脑偏侧化(三)大脑发展的关键期(四)觉醒状态的改变第二节 身体的生长发育一、身体的生长(一)身体大小和肌肉组成的变化1身体大小的变化2肌肉组成的变化(二)身体比例和骨骼生长的变化1身体比例的变化2骨骼生长的变化二、影响早期身体发育的因素(一)遗传(二)营养1、饮食不足2、饮食过量(三)情绪压力与爱的缺失第三节 运动技能的发展一、 动作技能发展的基本趋势二、 动力系统中的动作技能三、 精细动作的发展:伸手和抓握(一) 伸手够物技能的发展(二) 抓握技能的发展四、 早期动作技能发展的心理学意义第四章 婴儿的认知发展第一节 婴儿感知觉的发展(一) 婴儿感知觉研究的方法1、 反射法2、 习惯法和去习惯法3、 视觉偏好发4、 诱发电位测量法5、 高振幅吮吸法(二) 婴儿感觉能力的发展1、 听觉2、 视觉3、 温度觉4、 触觉5、 痛觉(三) 婴儿视知觉的发展1、 图案和形状知觉2、 深度知觉3、 知觉恒常性的发展(四) 婴儿知觉整合能力的发展(五) 象征功能的发生一、 婴儿思维的发展二、 婴儿智力的发展三、 婴儿学习和记忆的发展四、 婴儿语言的发展第二节 婴儿思维的发展一、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一) 图式(二) 感知运动阶段的各个分阶段(三) 感知运动阶段的成就模仿、客体永久性二、 婴儿认知发展研究的新进展(一) 对客体永久性的认识(二) 心理表征三、 社会文化环境和早期认知发展(一) 早期认知能力的社会起源(二) 不同文化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重点:影响早期身体发育的因素。难点: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及特点。讨论、思考、作业: 1、影响早期身体发育的因素有哪些? 2、简答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及特点。3、简答婴儿思维的特点。4、简答记忆的发展的表现5、简答婴儿言语发展的阶段和特点。6、婴儿感知觉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7、简答婴儿感知觉发展特点。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黄希庭著(1991):心理学导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过程设计:复习10分钟,授新课70分钟,安排讨论5分钟,布置作业5分钟授课类型: 理论课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教学资源: 多媒体模型实物挂图音像其他备 课 笔 记 第1页第三章 婴儿的生理发展第一节 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人脑作为世界上最精密的活体结构,在生命早期,以一种惊人的速度生长。 新生儿出生时,大脑占成人脑重量的25%,两岁时,儿童脑重量已占成人脑重量的75%,六岁时,脑重量已接近成人水平。 脑重量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也暗示了大脑结构的变化。一、 神经系统的发展及其可塑性人脑大约由1万亿个细胞组成。从目前来看,脑至少由两种脑细胞构成: 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 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示意图 :一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靠的是突触结构,髓鞘的形成,使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更加迅捷。 在神经元分化的同时,它们通过扩展纤维的方式来和周围其他的细胞形成突触联系。 突触发生过程在大脑发育加速期内进展迅速。 由于发育中的神经元需要为突触联系提供空间,所以很多周围的神经元在突触形成时就死去了(Huttenlocher,1994)。 细胞分化和突触联系的形成反映了婴儿大脑的可塑性,反映了细胞对经验的高度反应性。 神经元的发展体现了“用进废退”的特点。 生物基因提供了在正常情况下大脑发育的基本趋向,而早期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脑的具体结构。 与标准实验室养育的动物相比,多胎同窝出生的动物有更多玩伴与刺激,它们的大脑更重,神经元之间联结更为广泛(Greenough & Black,1992)。 二、 大脑的分化与发展 (一)髓鞘化 神经细胞髓鞘化的过程遵循一定的时间顺序。 出生后不久,感觉器官和大脑之间的神经通路已经髓鞘化,在第一年内发展迅速,但大脑的一些区域(如前额皮层、网状结构)的髓鞘化进程则要延续到15、16岁。 (二)大脑偏侧化 大脑是由两半球组成的,两半球间由胼胝体相连结,大脑两半球都有皮层覆盖。 大脑右半球控制着身体的左侧,它包括空间视觉中枢、非言语声音中枢、触觉中枢和消极情感表达中枢。 大脑左半球控制着身体的右侧,它包括言语中枢、听觉中枢、动作记忆中枢、言语加工中枢、积极情感表达中枢(Fox et al.,1995)。大脑功能偏侧化示意图大脑两半球功能分化开始于什么时候呢? 研究表明,出生时大脑偏侧化并未完成,随着年龄的增长,偏侧化倾向越来越明显,功能也越来越固定化。 (三)大脑发展的敏感期 突触联结形成的高峰时期,是大脑可塑性较强的时候,也是大脑发育的敏感期,此时对大脑进行刺激是非常必要的。 有些研究者依靠脑重量和颅骨大小的增加以及EEG测得的脑皮层中脑电波活动的变化等为依据,对在婴儿期到青春期这段时间内发生的间断性的脑快速生长期进行了界定(Epstain, 1980; Hudspeth & Pribram, 1992; Thatcher, 1991,1994)。 (四)觉醒状态的改变 从出生到两岁大脑的快速发展也决定了睡眠和觉醒状态的改变。 一般在一岁末时,婴儿的睡眠-觉醒规律才会趋向于成人化(Ficca et al., 1999)。 觉醒模式的变化与大脑的发育成熟有很大关系,当然也与社会环境有关。 长时间清醒的婴儿更易接受社会性刺激,也为婴儿探索环境提供了机会,这对这些婴儿的认知发展是有利的(Moss et al., 1988)。 早期睡眠时间较长的婴儿,增加了自己休息的时间,减少了父母的看护时间和精力。 哭闹厉害的婴儿需要父母付出更多的照料时间、更多的耐心和努力。第二节 身体的生长发育 出生后的两年里,婴儿经历了人生中第一个身体快速生长期,明显的变化来自于身体大小、身体比例和骨骼。一、身体的生长 (一)身体大小和肌肉组成的变化 1身体大小的变化 在婴儿期,孩子身体发育最明显的迹象就是身体大小发生了变化。 2肌肉组成的变化 肌肉组织的发展遵循头尾原则和远近原则。 头部和颈部肌肉的发展早于躯干和四肢的肌肉(二)身体比例和骨骼生长的变化 1身体比例的变化 2骨骼生长的变化 新生儿的骨骼很小,很柔软,不易站立,也不易保持平衡,但是此时的骨骼很有韧性,因此不易骨折。 成人的手骨(A图)多而且紧密,婴儿的手骨(B图)则少,连接也不紧密。二、 影响早期身体发育的因素 身体的发展是遗传和环境两方面因素复杂的、持续不断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遗传、营养、情绪等因素在儿童早期身体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遗传 我们的身体发育受到人类共同遗传基因的影响。 除了人类共有基因的影响外,我们身体的发展还受家族遗传基因的影响,如身高(Tanner,1990) 。 (二)营养 营养在发育的任何阶段都很重要,尤其在出生到两岁间,因为这时候是大脑和身体发育的一个高峰期。 婴儿所需的能量是成人的两倍,而婴儿的四分之一的能量用于生长(Pipes,1996)。 人类营养的主要来源是食物,饮食不足与饮食过量都可能导致营养不良。 1、饮食不足所引起的营养不良会引起两种营养疾病: 消瘦(marasmus); 夸休可尔症(Kwashiokor); 2饮食过量 营养过剩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儿童变得肥胖,并增加了他们患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肝病和肾病的危险。(三)情绪压力与爱的缺失 过多的压力和过少的关爱也足以使儿童早期身体发育和动作发展滞后于正常的同龄儿童。 两种严重的生长紊乱就源自于情绪压力与爱的缺失: 1非气质性发育不良; 导致非气质性发育不良的可能原因之一是这些婴儿通常较难喂养,由此造成的营养不良导致的(Brockington,1996;Lozoff,1989)。 原因之二可能是抚养者对待婴儿的情感倾向。 2剥夺性矮小症(deprivation dwarfism); 这种生长障碍源于抚养者因经济困难、婚姻不幸福或其他一些原因,而对孩子缺乏爱,在抚养过程中很少对孩子倾注积极的情感。 第三节 运动技能的发展一、动作发展的基本趋势动作发展的规律性1、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早期抓握是整个手臂,然后是拇指再四指2、从不随意到随意 即从不能控制到能控制3、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1)头尾原则(2)近远原则(3)大小原则二、动力系统中的动作技能 动作技能是婴儿在探索欲望和新的目标支配下对先前已掌握的能力的重新建构。 建构即为婴儿主动把已有的动作技能重组成新的更复杂的动作系统。 开始时,婴儿的动作结构是笨拙的、尝试性的。最终这些动作将协调一致,建构成流畅、和谐的动作整体:坐、站、走、跑、跳。 三、精细动作的发展:伸手和抓握 (一)伸手够物技能的发展新生儿 34个月 45个月 9个月 (二)抓握技能的发展 36周 爪状抓握 52周 手掌和手指的抓握1周岁 五指分化四、早期动作发展的心理学意义 婴儿动作的发展,是父母乐于见到的,因此父母和婴儿之间由于动作技能的进步而出现良好的社会互动将成为可能。各种主要动作的获得也能促进儿童感知觉的发展。动作发展对婴儿其他领域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再次说明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发展。第四章婴儿认知的发展第一节 婴儿感知觉的发展一、研究方法(一)反射法(二) 习惯化与去习惯化(三)偏好方法(四)诱发电位测量法 二、婴儿感知觉的发展现代儿童心理学发现新生儿已具备一定的认识能力,近几年来人们发现新生儿、婴儿具有惊人的感觉能力,于是惊呼“新生儿并非新手”。是否具有某种感觉能力,应解决两个问题: 其一、个体能否觉察当前存在的客体或刺激源; 其二、个体能否区别物理上的不同刺激源婴儿在这个时期具有的感知能力,对他们的心理发展有重要意义:婴儿早期能辨别新旧不同的刺激,使他们在复杂的环境中能进行选择性反应,以利于适应环境;把注意力移向新事物,利于扩展经验,学习新知识。(一)感觉l 视觉一个月大时,我们可以跟上一个缓慢移动的物体两个月大时,我们可以双眼同时移动并且正确估计这些东西离我们的距离。三个月大时,我们可以区别家庭中的不同的成员婴儿生来就具有对人脸的偏好性(1)颜色视觉的发生:在出生三天的新生儿,就可普遍地观察到他们的视线集中在某物体,如母亲的面孔(2)颜色视觉的发展 2-4个月婴儿的颜色的知觉已发展的很好 (3)视敏度的发展视力可能是婴儿感觉中发展最不好的部分,婴儿视力的敏锐程度估计是20/400或20/600 婴儿视敏度的发展依赖于早期经验6个月婴儿视敏度出现4或5倍的改善。1岁接近正常成人的水平,但发展依赖于早期经验。新生儿视力容纳范围要比成人更加有限新生儿最准确地把目光集中在大约30厘米的地方(4)模式视觉的发展新生儿也更喜欢看带有一定模式的刺激。如喜欢知觉人脸而不喜欢仅是黑、白色的椭圆形。对于前者注视的时间更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儿更喜欢知觉更复杂的模式。(5)视觉偏好婴儿更喜欢人脸与更加复杂的刺激(6)对深度的感觉“视觉悬崖”l 听觉(1)听觉的产生新生儿甚至胎儿就已经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声音感受能力。婴儿早期对声音的感知和辨别主要表现在对声音的注意和定位、对语音的辨别上。(2)听敏度的发展1个月婴儿已能鉴别200Hz与500Hz纯音之间的差异。58个月婴儿在10003000Hz范围内能觉察出声频的2%的变化(成人是1%),在4008000Hz内的差别阈限与成人水平相同。(3)语言及音乐感知婴儿对人说话的声音反应敏感。有人发现新生儿对一个妇女的声音要比对铃声做出更多更有力地反应。婴儿很早就能辨别不同人的声音。也有人报告,当母亲从一个婴儿看不见的地方呼唤其名字时,10-12天的新生儿会转向母亲,而其他妇女呼唤他时则毫无反应,婴儿对母亲的声音比较敏感和偏爱。 婴儿偏好轻柔、旋律优美,节奏鲜明的音乐曲调。(4)视听协调能力的发展听觉和视觉出生后迅速发展,且婴儿早期即表现出视-听协同活动。如:婴儿在听到声音时会将头转向声源,这意味着婴儿调整头部位置使双眼平行地对着声源。当声音刺激和视觉刺激出现在不同方位时,婴儿则倾向于注视声音刺激来源的方向;而且只要声、像刺激来源方向一致,婴儿注视的时间就更长,这一点证明婴儿已经达到能够区分视、听刺激是否协调一致的水平。l 味觉和嗅觉(1)味觉的发生发展l 新生儿出现味觉偏爱。已明显“偏爱”甜食,且对酸、甜、苦和白水的面部表情已有明显不同。婴儿“偏好”甜食是习得的,还是另有原因呢?一项经典研究:揭示婴儿食物偏好与他们的营养需要有关;更多的研究也认为味觉偏好和厌恶是后天习得的。(2)嗅觉的发生发展新生儿具有嗅觉偏爱喜爱好闻的气味,并伴有全身运动。l 肤觉(触觉、痛觉,温度觉)刚出生就有温觉反应,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新生儿适应环境的一个关键。婴儿早期就有痛觉反应,但比较微弱和迟钝。新生儿对成人与儿童感到非常痛苦的大部分刺激非常不敏感。例如,割包皮不会真正伤害男婴,但割包皮时,男婴还是会大声叫喊。l 胎儿期已经具有初步的触觉反应能力。l 胎儿第49天时就已经具有初步的触觉反应,2个月时能对细而尖的刺激产生反应活动。l 新生儿表现出明显的触觉反应。l 4个月后婴儿具有成熟的够物行为,视触协调能力已发展起来。l 新生儿的口腔触觉辨别能力已经很不错了。如,已能凭口腔触觉辨别软硬不同的乳头,4个月时则能辨别不同形状和软硬程度的乳头。l 手的本能性触觉反应在婴儿刚出生时便可表现出来。(二)知觉l 方位知觉l 发展顺序先上下、次前后,再左右 l 上下(3岁)l 前后(4岁)l 左右(5岁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78岁能以客体为中心辨别左右)l 距离知觉l 吉布森和沃克(1961) “视崖”(visual cliff)的装置,用于探索儿童深度知觉发展。发现6个月婴儿就已经具有深度知觉。l 近几年的研究中,发现婴儿在更小的时候个月就开始具有深度知觉。l 形状知觉l 婴儿3个月时具有分辨简单形状的能力l 8、9个月以前就获得了形状恒常性,而且事实上可能比这还要早l 大小知觉l 4个月以前婴儿就已具有大小知觉的恒常性l 6个月以前的婴儿已能辨别大小l 时间知觉l 时间具有非直观性,没有看得见的形式,又没有相应的感觉器官。对时间的感知具有相对主观性的特点l 5、6岁以前儿童的时间知觉不稳定、不准确,也不会使用时间标尺。l 7岁开始发展时间知觉l 小学阶段是时间知觉发展的重要时期小 结婴儿期是个感知觉发展的最重要时期,也是感知觉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更是对儿童感知能力发展的干预和训练的最宝贵时期。婴儿期动作的发展和感知觉的发展构成了婴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内容。第二节 婴儿思维的发展0-1岁是婴儿思维方式的准备时期。凭借手摸、口尝、鼻闻、耳听、眼看等发展起感觉、知觉能力,并在复杂的综合知觉的基础上产生萌芽状态的思维现象。1-3岁阶段主要产生的是人类的低级思维形式,即感知动作思维,又称直觉行动思维。一、皮亚杰的研究感知运动阶段儿童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构筑动作格式,开始认识客体永久性(Object permanent),末期出现智慧结构。开始区分自己和物体,逐渐的了解动作与效果之间的关系,获得初步的时空观念。二、思维的发生3个月左右的婴儿就已具备初步的问题解决能力实验:帕波塞克和伯恩斯坦,训练了3个月的婴儿学会向左转两次头再向右转两次头以便获得牛奶。实验过程中,婴儿为了获得牛奶而采用了搜索策略,即如果向左转头没得到牛奶便马上转向右边,这正是一种问题解决行为。根本特征直觉动作思维3个月婴儿已经有了比较明显的问题解决能力8个月有客体永久性,表明儿童开始形成表象12个月以前就会使用工具,并采用手段目的的分析策略第5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授课时间第 5周 第 1-3 节课时安排3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四章 婴儿的认知发展第三节 婴儿智力的发展第四节 婴儿学习与记忆的发展第五节 婴儿语言的发展第五章 早期情绪和社会性的发展第一节 婴儿情绪的发展第二节 气质及其发展教学目的、要求了解不同心理学家对婴儿出生时情绪的种类的划分;了解婴儿依恋测量的方法;了解形成依恋的条件;了解婴儿自我发展;掌握婴儿微笑和哭的发展阶段及婴儿具备的三大情绪能力。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基本内容:第四章 婴儿的认知发展第三节 婴儿智力的发展一、 婴儿智力测验格赛尔发展顺序量表贝利婴儿发展量表二、 早期环境与智力发展弗林效应收养儿童研究第四节婴儿学习和记忆的发展一、 习惯化:学习和记忆的早期证明二、 经典条件反射三、 操作性条件反射(一) 正强化和负强化 婴儿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四、 观察学习:模仿第五节婴儿语言的发展一、 语言发展的理论(一) 先天论 (二)环境论 (三)相互作用论二、 婴儿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三、 婴儿语言的产生四、 环境对语言发展的影响(一) 语言环境与语言学习(二) 家庭经济状况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第五章 早期情绪和社会性的发展第一节 婴儿情绪的发展一、情绪的功能和发生二、婴儿的情绪的表达(一)婴儿的笑(二)婴儿的哭(三)婴儿的情绪表达能力与早期社会性的发展三、婴儿的情绪体验(一)积极情绪的发展(二)消极情绪的发展(三)自我意识情绪的发展四、婴儿情绪识别能力的发展(一)婴儿的情绪识别能力(二)最初的情感交流(三)婴儿的社会性参照(四)情绪理解能力和早期社会性发展五、婴儿情绪的社会化和自我调节六、早期道德感的萌芽(一)早期移情能力的发生、发展(二)其他道德感的萌芽第二节 气质及其发展一、气质结构二、气质的测量三、气质的稳定性(一)早期的气质类型与后期的发展(二)气质与儿童抚养四、遗传与环境对气质的影响重点:婴儿微笑和哭的发展阶段及婴儿具备的三大情绪能力。难点:分离焦虑、气质、依恋、自我意识的概念;婴儿气质的类型。讨论、思考、作业:1、名词解释分离焦虑 气质 依恋 自我意识 2、婴儿微笑的发展可分为哪几个阶段?3、婴儿哭的发展可分为哪几个阶段?4、婴儿具备的三大情绪能力是什么?5、托马斯认为婴儿气质的类型有哪些?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黄希庭著(1991):心理学导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过程设计:复习10分钟,授新课70分钟,安排讨论5分钟,布置作业5分钟授课类型: 理论课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教学资源: 多媒体模型实物挂图音像其他备课笔记 第 页第四章 婴儿认知的发展第三节 婴儿智力的发展一、 婴儿智力测验1.格塞尔发展顺序量表:动作、顺应、言语和个人以及与人们的交往2.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动作量表,心理量表和婴儿行为记录二、 早期环境与智力发展1. 弗林效应(Flynn effect)指智商测试的结果逐年增加的现象。以詹姆斯弗林命名的。2. 收养儿童研究 受教育程度高的父母收养的孩子智商较高(美国的收养制度)第四节 婴儿学习与记忆的发展(一)婴儿记忆的研究新生儿即开始有最简单的记忆,如对妈妈抱成吃奶姿势的记忆。只要抱成这一姿势,小儿即会四处寻找奶头。23月时,如果注意的物体从视野中消失,小儿会用眼睛寻找。45个月能记住母亲和其他亲人,但此时的记忆能力只能保持几天。随着月龄的增加,记忆时间将越来越长。小儿在12岁后,随着言语的发育,记忆能力逐步增强,能记住自己的盥洗用品、玩具和几个小朋友的名字。2岁半时能记住儿歌和童谣。记忆再现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如23岁的小儿和父母分开几个月后仍能认识。有意识记的萌芽是和言语的发展、词汇的扩大直接相联系的。 这一时期,婴儿不但可以记住成人的一些简单的委托,并付诸行动,而且可以记住一些歌谣、故事等。 (二)婴儿记忆的发生发展(1)新生儿主要是短时记忆,表现为最初的习惯化和最初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出现是记忆发生的标志(2)13个月(新生儿末期)具备长时记忆能力。 23个月婴儿能建立操作条件反射 3个月婴儿的记忆能保持4周之久(3)36个月记忆的发展长时记忆能力有了很大发展,对知识,技能可保持数天,数周。(4)612个月记忆的发展长时记忆时间增长 “认生现象”说明其记忆能力的扩展(7、8个月的认生是再认的表现 )搜寻物体能力增强 (皮亚杰指出这一能力中包含着明显的记忆成分)出现大量模仿动作 (不延迟模仿但不可否认其中包含有记忆因素) (5)1岁以后:主要表现在回忆的发展婴儿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为他们带来了很多重要的变化。其中符号表征的出现使婴儿语词逻辑记忆能力的产生成为可能。而延迟模仿的产生则标志着婴儿表象记忆及回忆能力的初步成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