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需要逻辑》ppt课件

上传人:29 文档编号:20890609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维需要逻辑》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思维需要逻辑》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思维需要逻辑》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思维需要逻辑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n1、不矛盾律(矛盾律)n2、排中律n3、同一律逻辑思维基本规律的适应条件逻辑思维基本规律的适应条件同一时间同一时间同一关系同一关系同一对象同一对象 逻辑基本规律在逻辑基本规律在“三同一三同一”条件下才起作用,这很重条件下才起作用,这很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如何理解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的问要,它直接关系到如何理解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的问题。题。任何事物都处于永恒的发展变化之中任何事物都处于永恒的发展变化之中,但在某一事物但在某一事物没有变成另一种事物之前这段时间里没有变成另一种事物之前这段时间里,这个事物是相对稳这个事物是相对稳定的。定的。同一关系即同一条件,同一对象在不同的关系下可同一关系即同一条件,同一对象在不同的关系下可以有不同的反映。以有不同的反映。矛盾律矛盾律law of contradictionn有一原理我们不可为之掩饰,而且有一原理我们不可为之掩饰,而且相反地,必须永久承认其为真实。相反地,必须永久承认其为真实。这就是:这就是:同一事物,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内同一事物,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内既存在又不存在,也不允许有以同既存在又不存在,也不允许有以同样方式与自身对立的东西。样方式与自身对立的东西。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 “自相矛盾自相矛盾”的成语来源于的成语来源于韩非子韩非子的记的记载:载:“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日: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日:吾盾之坚,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物莫能陷也。俄又誉其矛日:。俄又誉其矛日:吾矛之利,于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物无不陷也。有观者日:。有观者日:以子之矛,陷子之以子之矛,陷子之盾,如何?盾,如何?其人弗能应也。其人弗能应也。卖兵器的人犯的是违背矛盾律的错误。在同卖兵器的人犯的是违背矛盾律的错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真,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必有一假。矛盾律矛盾律一、矛盾律的内容和要求一、矛盾律的内容和要求 矛盾律的基本内容是:矛盾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可以可以用公式表示为:用公式表示为:“并非(并非(A并且非并且非A)”,即即“(A A)”。从矛盾律的内容,我们可以引申出关于矛盾从矛盾律的内容,我们可以引申出关于矛盾律的两点基本要求:律的两点基本要求:1 1、在词项方面,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在词项方面,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同时用两个相互否定的词项,不能同时用两个相互否定的词项,“A A”和和“非非A A”指称同一对象。指称同一对象。例如,我们不能同时说张三既是例如,我们不能同时说张三既是“犯罪嫌疑犯罪嫌疑人人”,又是,又是“非犯罪嫌疑人非犯罪嫌疑人”;也不能同时认定;也不能同时认定某犯罪行为既是某犯罪行为既是“抢劫罪抢劫罪”又是又是“非抢劫罪非抢劫罪”。这样,就会出现逻辑矛盾。这样,就会出现逻辑矛盾。练习:用矛盾律解题练习:用矛盾律解题 2、下列甲、已、丙三人的议论中,只有一句为假:、下列甲、已、丙三人的议论中,只有一句为假:甲:甲:3.2班的学生都不学日语。乙:班的学生都不学日语。乙:3.2班的学生都班的学生都学日语。丙:学日语。丙:3.2班有的学生学日语。班有的学生学日语。请问:请问:3.2班班60名学生中多少人学日语?名学生中多少人学日语?解:甲和丙的话是一对具有矛盾关系的命题,根解:甲和丙的话是一对具有矛盾关系的命题,根据矛盾律知:据矛盾律知:二者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二者不能同真,必有一假。故唯一故唯一的一句假话要么是甲说的一句假话要么是甲说 的,要么是丙说的。的,要么是丙说的。所以所以乙的话为真。乙的话为真,可推出乙的话为真。乙的话为真,可推出3.2班班60名学生都名学生都学日语。学日语。答:答:3.2班班60名学生都学日语。名学生都学日语。排中律排中律law of excluded middlen同样地,在相互矛盾的判断之间不允许有任何居间的东西,但必须是对同一个东西的同一方面予以肯定或否定。如果我们首先把真实与虚假加以规定。那么这就很清楚。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第4卷 排中律排中律一、排中律的内容和要求一、排中律的内容和要求 排中律的内容是:排中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思想不能都假,必有一真。互相矛盾思想不能都假,必有一真。排中律可以排中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用公式表示为“A或者非或者非A”,即,即“A A”。从排中律的内容可以看出,排中律与矛盾律从排中律的内容可以看出,排中律与矛盾律作为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二者是有其不同适用作为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二者是有其不同适用范围的。范围的。矛盾律适用于不可同真的两个命题(矛盾律适用于不可同真的两个命题(即适用即适用于具有矛盾关系或上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于具有矛盾关系或上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排中律适用于两个不可同假的命题(排中律适用于两个不可同假的命题(即适用即适用于具有矛盾关系或下反对关系的命题)。于具有矛盾关系或下反对关系的命题)。二、违反排中律要求所产生的逻辑错误二、违反排中律要求所产生的逻辑错误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如果对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既不承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如果对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既不承认这个,又不承认那个,就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违反排认这个,又不承认那个,就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违反排中律的要求所产生的中律的要求所产生的逻辑错误被称之为逻辑错误被称之为“模棱两不可模棱两不可”。违反排中律的原因或者是由于在违反排中律的原因或者是由于在“是是”与与“非非”面前面前含糊其词,持骑墙态度;或者由于认识模糊,把具有矛盾含糊其词,持骑墙态度;或者由于认识模糊,把具有矛盾关系的思想混为一谈。关系的思想混为一谈。违反排中律而产生的违反排中律而产生的“模棱两不可模棱两不可”错误,有的明显错误,有的明显一些,有的隐蔽一些。比如,在一次关于有无鬼神问题的一些,有的隐蔽一些。比如,在一次关于有无鬼神问题的讨论中,基本意见有两种;大多数人认为无鬼,少数人认讨论中,基本意见有两种;大多数人认为无鬼,少数人认为有鬼。有人提出了第三种意见,认为既不能承认有鬼,为有鬼。有人提出了第三种意见,认为既不能承认有鬼,也不能承认无鬼,对于这个问题要具体分析,因人而异。也不能承认无鬼,对于这个问题要具体分析,因人而异。对于第三种意见就要注意分析。第三种意见,看起来貌似对于第三种意见就要注意分析。第三种意见,看起来貌似客观,还提出了所谓的客观,还提出了所谓的“具体分析具体分析”,其实质仍然是违反,其实质仍然是违反了排中律。因为有鬼与无鬼是互相矛盾的命题,二者必居了排中律。因为有鬼与无鬼是互相矛盾的命题,二者必居其一,不可能有第三种选择。其一,不可能有第三种选择。三、排中律的作用三、排中律的作用 排中律的主要作用在于保证思想的明确排中律的主要作用在于保证思想的明确性,在一定意义上,性,在一定意义上,排中律比矛盾律更接排中律比矛盾律更接近的真理。因为矛盾律所遇到的命题,其近的真理。因为矛盾律所遇到的命题,其中不一定有真命题,但排中律遇到命题,中不一定有真命题,但排中律遇到命题,其中必有一个是真的。其中必有一个是真的。所以排中律要求人所以排中律要求人们在含有真命题的两个命题中不能持完全们在含有真命题的两个命题中不能持完全否定的态度,即否定的态度,即“两不可两不可”,必须承认其,必须承认其中一个是真的,并进一步去探索这个真的中一个是真的,并进一步去探索这个真的命题。命题。有一天,某市一家珠宝店被盗贼窃走了有一天,某市一家珠宝店被盗贼窃走了一块贵重的钻石。经过三个月的侦察,查一块贵重的钻石。经过三个月的侦察,查明作案的人肯定是赵、钱、孙、李这四个明作案的人肯定是赵、钱、孙、李这四个人中的某一个人,于是这四个人被作为重人中的某一个人,于是这四个人被作为重大嫌疑讯问,口供如下:赵:我没有作案。大嫌疑讯问,口供如下:赵:我没有作案。钱:李就是罪犯。孙:钱是盗窃那块钻石钱:李就是罪犯。孙:钱是盗窃那块钻石的罪犯。李:作案的不是我。的罪犯。李:作案的不是我。假如这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说真话,假如这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说真话,请问:作案的是谁?请问:作案的是谁?假如这四个人中只假如这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说假话,请问:作案的又是谁?有一个人说假话,请问:作案的又是谁?练习:用矛盾律和排中律解题练习:用矛盾律和排中律解题 解解:钱和李的口供是相互矛盾的。根据:钱和李的口供是相互矛盾的。根据排中律知,二者不能同假,必有一真;据题排中律知,二者不能同假,必有一真;据题意,四人的口供中只有一真,所以这一真口意,四人的口供中只有一真,所以这一真口供要么是钱的要么是李的。这样赵和孙的口供要么是钱的要么是李的。这样赵和孙的口供即为假。由此可以断定赵是作案者。供即为假。由此可以断定赵是作案者。解解:根据矛盾律知,钱和李的口供:根据矛盾律知,钱和李的口供不能同真,必有一假;据题意,四人的不能同真,必有一假;据题意,四人的口供中只有一假,所以这一假口供要么口供中只有一假,所以这一假口供要么是钱的要么是李的。这样赵和孙的口供是钱的要么是李的。这样赵和孙的口供即为真。由此可以断定钱是作案者。即为真。由此可以断定钱是作案者。同一律law of identityn思想必须与自身一致,我们所有的确信也必须彼此一致。柏拉图全集.菲多篇n任何真实的事物,必定在任何方面与它自身一致。亚里士多德.工具论n英文identity的原意分析。一、同一律的基本内容一、同一律的基本内容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的自身都具有同一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的自身都具有同一性。性。公式表示为:公式表示为:“A是是A”或或“AA”同一思维过程同一思维过程是指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下(事是指在同一时间、同一关系下(事物的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运用概念、命题进行物的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运用概念、命题进行推理和论证等整个过程。推理和论证等整个过程。同一时间同一时间是指思维对象处于量变阶段,即质的规是指思维对象处于量变阶段,即质的规定性没有发生变化的整个阶段。定性没有发生变化的整个阶段。水水 同一关系同一关系是指思维对象的同一个方面。是指思维对象的同一个方面。每一思想每一思想是指思维过程中的任何一个具体的概念是指思维过程中的任何一个具体的概念或命题。或命题。水水0100违反同一律要求所犯的错误违反同一律要求所犯的错误混淆概念混淆概念即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无意之中将不即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无意之中将不同的概念当作同一个概念使用所犯的逻辑错误。同的概念当作同一个概念使用所犯的逻辑错误。母亲:你和小张谈得怎么样,是否该订婚啦?母亲:你和小张谈得怎么样,是否该订婚啦?女儿:已经吹了。女儿:已经吹了。母亲:为什么?母亲:为什么?女儿:因为没有共同语言。女儿:因为没有共同语言。母亲:咋会没有共同语言?他又不是外国人!母亲:咋会没有共同语言?他又不是外国人!偷换概念偷换概念即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故意将不同即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故意将不同的概念当作同一个概念使用所犯的逻辑错误。的概念当作同一个概念使用所犯的逻辑错误。A A:“请你们不要影响别人休息好不好!请你们不要影响别人休息好不好!”B B:“影响别人休息又不影响你,快点睡你的影响别人休息又不影响你,快点睡你的吧!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