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改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6黄生借书说(无答案)

上传人:缘*** 文档编号:20823007 上传时间:2021-04-1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69.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京改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6黄生借书说(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京改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6黄生借书说(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京改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6黄生借书说(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生借书说相关链接:课文标题中的“说”,是古文体中的一种,这种体裁的文章往往就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提出作者的看法,观点是“发人之所未发”的,一般以议论为主,也兼有记叙和抒情的成分。在写法上讲究波澜起伏,使人感到变化莫测。篇幅一般不长,要做到言简意赅。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策士们的游说,到唐代便扩大成为一种通用的文体。我们以前学习过的韩愈的马说,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都属这类文章。课文作者袁枚还有号简斋,他生活在号称封建盛世的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间,中过进士,做过江宁等地的知县。 33 岁辞官, 定居南京, 在小仓山筑园林, 因是金陵织造园林旧址, 故改其名 “随园”,又因此自号“随园老人”,晚年还自号“仓山居士”,过着论文赋诗的悠闲生活。他一生喜爱山水田园, 思想比较自由解放, 论诗主张抒写性情, 创性灵说, 反对模仿古诗文的格调。 认为 “凡作诗文者,宁可为野马,不可如疲驴。”古代书籍刻印不易,印数不多,得到书比现在难得多,要想博览就得靠借,但旧时没有公共图书馆,只得向私人藏书者借。由于有书的人不多,得书又不易,加上私有观念重,自然不愿借出。还由于当时书借出后损坏甚至丢失的情况也不少,旧时就流传着“借书一痴”,“还书一痴”的俗语,所以书就更难借了。正因为如此,借来的书就更能激发人们勤奋阅读。第一课时定向: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2 把握文意,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研读 ;1 师范读课文,学生自渎课文,抽生读课文,齐读课文。2 根据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完成课文内容的理解。试练:(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过程中。注意重点实词虚词古今异议词重点句子的理解)巩固;1黄生借书说作者,号简斋,又号。2给下列句子中的字注音:第 1页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夫()强()而惴惴焉摩玩不已惴()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少()余幼好书,家贫难致好()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授:)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无论:)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夫人:)今黄生贫类予(类予:)为一说,使与书俱(为:)4翻译下列句子。书非借不能读也。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4积累有关读书的名和事例:第二课时定向;1 体会举例对比说理的好处。2 领会本文阐述的道理,认识克服困难,勤奋学习的重要性。研读:1 本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作者是怎样提出课文的观点的?2 作者采用了那些论证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哪些是重点写的?3 作者由借书讲到借物,这对论证中心论点有什么作用?4 作者对黄生提出了什么要求?第 2页5. 作者把年轻时的遭遇跟黄生的遭遇作了哪些比较?这比较对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起什么作用?试练:学生自读课文,先自主完成上面研读中的问题,如果不会的可以合作交流,最后展示。巩固:( 一 ) 前三段的中心论点是()A . 天子读书者有几B . 书非借不能读也C . 富贵人读书者有几D .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二 ) 为了说明藏书者不读书这种现象,作者举出了哪些例证?( 三 ) 体会下边两句话的含义,然后作题:1 .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1 ) “借者”是指:()A . 作者本人B . 黄生C . 泛指家贫无力购书的人D . 借给别人书的人( 2 ) “可惜”的意思是:()A . 应当珍惜B . 值得惋惜C . 使人叹息D . 让人可怜2 . 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读。( 1 ) “知幸与不幸”说明的是:()A . 说明两人的遭遇不同B . 希望黄生懂得借书的艰难C . 强调自己的“公书”和张氏的“吝书”截然不同D . 说明幸福与不幸福的辩证关( 2 ) “归书也必速”的意思是:()A . 希望黄生尽快地还书B . 暗示黄生不要把书转借别人C . 劝勉黄生勤奋地读书D . 提示黄生读书的速度必须要快拓展:1 本文的观点是“书非借不能读也”, 这是不是说作者反对买书、藏书,必须借书才能认真阅读呢?2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书非借不能读”,作者对黄生所寄托的感情是要珍惜少时光阴,专心读书。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体会课文的中心论点,从中受到教益什么呢?第 3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