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生公寓项目可行性申请报告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0640201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3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学生公寓项目可行性申请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某学生公寓项目可行性申请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某学生公寓项目可行性申请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 申报单位及项目1.1 项目申报单位单位名称:xx职业技术学院法人代表:xxx单位性质:事业办公地点:xxxx主管部门:xx省教育厅1.2 申报项目项目名称:xx职业技术学院xx学生公寓建设性质:拆除新建建设地点:xx职业技术学院西校区内建设规模:建筑面积25300平方米建设期限:2年建设资金:总投资约6250万元。1.3 项目申报单位基本情况xx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独立设置、xx省人民政府主办、xx省教育厅直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坐拥“xx”的中心地利,开创了区域化、国际化、现代化高职办学的成功范例,是引领荆楚、示范全国的高职教育著名品牌。学校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紧缺人才培训基地、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国职教先进单位、全国职教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全国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高校;是xx省最佳文明单位、xx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湖北人才工作先进单位、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先进高校。学校秉承“.”的校训精神,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一个坚持坚持高等职业教育方向;二个满足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对高职教育多样化的需求,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求知、求技、求职等多方面的需要;三个结合实现学校与企业相结合,专业与行业相结合,知识、能力与素质相结合;四个为本学校以人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教育以学生为本,人才培养以能力为本”的办学理念,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品牌强校”的发展战略,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在校企深度融合的开放式办学模式、“三全一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柔性化教学体系、工学结合专业课程改革、“四方三层”教育质量管理和国际合作交流方面形成特色。学校现有占地面积1580亩,建筑面积65.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1.06亿元,年办学经费突破2.5亿元。学校拥有53个多功能实训基地(中心)、211个实验室,其中有数控、电信、生物3个国家级实训基地,11个省级实训基地,12个校内共建实训基地,教学设备总值达到1.79亿元。学校馆藏纸质图书131.8万册,电子图书10000GB。学校还建有出口总带宽3100Mbps、主干带宽10000Mbps、数据总量35000GB、信息点18190多个的校园网。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工1390人,其中专任教师908人,教授、副教授385人,“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超过90%。学校拥有国务院、省政府津贴专家7人,省级教学名师、优秀教师4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先后聘请楚天技能名师27人,常年聘用外籍教师15人。学校有国家行业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5人,其他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26人,全国和xx省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评估专家4人。学校现设置14个二级学院共73个专业,覆盖电信、机电、计算机、建筑、商学、艺术、外语、人文、旅游航空、纺织服装、生物、轻工、国际教育、继续教育等十多个应用技术与教育领域,形成了“国家级(8个)、省级(21个)、校级(32个)”三个层次的“金字塔”型的重点、特色专业群,专业服务区域产业发展能力大大增强。学校积极开展国内外合作办学,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新加坡等26个国家和地区的98所院校或教育机构建立交流与工作关系,600多名校友在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学习和工作。学校依托行业产业,发起并牵头成立了湖北现代制造、电子信息、旅游、生物四个职业教育集团,与IBM、海尔、富士康、华中数控、联想等300多家企业和机构长期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395个。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各类在校生23000余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长期稳定在95%以上,学校就业工作7次获得省级以上表彰。1.4项目概述1.4.1建设地点xx市洪山区xx大道463号xx职业技术学院西校区内。1.4.2主要建设内容本项目拟拆除院内旧学生宿舍西A、B、C三栋,原址新建学生公寓一栋。总建筑面积25300,其中:地上公寓面积22400,地下车库及人防面积2900。1.4.3建设期限项目建设期限为2年。1.4.4项目投资及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6250万元。资金来源:资金由学校自筹资金解决。1.4.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表1-1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汇总表项 目数 量用地面积6629总建筑面积25300其中地上面积2240025300地下面积29001.5 项目申请报告编制的依据a.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的通知;b.xx职业技术学院校区总体规划方案;c.建设单位提供的各种基础资料和其它有关文件。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必要性2.1 教育事业发展形势2.11 国家教育事业十八大以来,国家先后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xx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召开了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三大战略任务。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中央更是对提高教育质量做出重大部署,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促进教育公平,全面优化教育结构,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在高等教育发展上,国家提出了“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的发展目标,制定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的政策措施和具体要求。在职业教育发展上,国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4)、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等系列重要文件,习性书记对职业教育做出重要批示。提出了“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落实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建设现代职教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深化依法治校,积极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扩大高校自主权”,“做好教育对外开放,加强同世界各国的教育交流”、“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等一系列新的要求。2.12 学校面临的发展机遇新使命呼唤新作为。“十三五”时期,学校迎来了加快发展,提档升级的黄金机遇期。国家经济发展“新常态”、“四个全面深化”、“决胜小康社会”,为学校开展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的产业升级转型,xx省、xx市区域社会经济的改革创新发展与综合推进,为学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带来持续的需求。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尤其是“建设现代职教体系”、“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深化依法治校、扩大高校自主权”、“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做好教育对外开放”等政策,为学校加强内部治理,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完善办学层级体系,扩大办学国际化,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打造一流特色优质高职院校提供了难得机遇。2.2 项目提出根据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学校招生规模稳定在20000人规模,xx校区常驻学生18000人,根据教育部精神,高校校舍指标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建筑面积指标(1992版)采纳,但学生宿舍以普通高等学校建筑面积指标(2008报批稿)为准,其规定的教学用房建设标准要求,学生宿舍生均指标为10/人,如此推算,学校应有学生宿舍180000。目前学校东区有学生宿舍12栋,西区有学生宿舍6栋,18栋学生宿舍共有面积151824(见表2-1)。这些宿舍中有的年代久远,条件相对较差,且布局与校园长期发展规划冲突,东B、西A、B、C等学生宿舍建设年代久远,七名学生挤在一个房间,用的是公共厕所,供电供水设施老化,住宿条件非常差,虽经多次改造仍不能满足学生需求。根据学校规划,东B栋与规划道路冲突,西A、B、C房屋质量差,容量小(见附图1中所示15、16、17),学校拟逐步拆除这几栋普通宿舍,在西A、B、C原址上以新标准化学生公寓替代(见附图2)。达到逐步改善住宿面积与条件的目的。2.3 供需分析按计划拆除面积13315,保留138509,按18000指标宿舍缺口达41491,因现有场地限制,准备新建学生公寓规模25000,其中用于学生公寓22300,配套地下面积2900,实际增加宿舍面积近9000。建成后,学校总体学生宿舍面积可达160869,生均8.94/人虽尚有缺口,但通过调剂,基本能满足招生规模要求。本方案实施的最大好处是改善了学生住宿条件。新建建筑新增床位2100床,车位38位,同时满足人防要求。表2-1 现有学生宿舍统计表编号学生宿舍面积拆除情况拆/留面积1东一学生公寓4928保留保留宿舍建筑总面积:1385092东二学生公寓7036保留3东三学生公寓6398保留4东四学生公寓6040保留5东五学生公寓6398保留6东六学生公寓6634保留7东七学生公寓6398保留8东八学生公寓5667保留9东九学生公寓6398保留10东十学生公寓26690保留11东十一学生公寓29918保留12西一学生公寓6307保留13西二学生公寓7978保留14西三学生公寓8719保留15西A学生宿舍4400拆除拆除宿舍建筑总面积:1331516西B学生宿舍4800拆除17西C学生宿舍2000拆除18东B学生宿舍2115拆除总151828附图1: 第三章 项目选址及拟建规模3.1 项目选址本项目拟建于xx职业技术学院西校区校园内,建筑用地6629,用地东侧、南侧为教学楼,西侧为学生公寓,北侧为高压走廊及体育活动场地。目前用地范围内有待拆除老旧学生宿舍西A、B、C三栋,为学校校内用地,不存在外部因素,但需妥善安置现有住宿学生周转,因此举为改善住宿条件,深受学生欢迎,不存在拆除干扰风险。该地段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管网设施齐全,建成后与原学生公寓连成一片,构成西区学生集中生活区,完善了学校校园总体规划布局,改善了学生生活居住条件,便利了教学管理,能解决学校发展面临的迫切问题。3.2 气象、地质条件建设地具有典型的xx市自然气候特征。位于长江中下游,属中亚热带北缘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雨量丰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热同季的特点。年平均降雨量: 1259.8mm年平均风速: 2.5m/秒常年主导风向: ES冬季主要风向: N冬季日照率: 40%年平均温度: 16.3C最热月平均温度: 28.6C最冷月平均温度: 3.4C最深积雪厚度: 32cm年日照数: 2168小时本工程选址地区位于xx市东部,处于相对稳定的构造部位,地貌单元为长江冲积三级阶地,场区内地势平坦,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3.3 城市配套设施条件(1)供电本项目电源由xx市供电局主供电网10KV双回路供电,校内有专用变电所一座,供电容量充足,可满足项目建成后的用电需要。(2)给排水本项目水源由xx市水务集团公司供水部供水管网供给,引自城市自来水水厂,市政给水压力为0.25MPa,从校园管网DN300毫米园区给水管引至本组团。该区域供水管网完善,供水量充足,可满足项目建成后的用水需要。建设场地内排水系统采取雨、污水分流制,并与城区相应市政排水管网相连,项目建设中的排水沟管可方便与之连接。(3)供气洪山区天然气、管道煤气均已铺设到院区内,本项目只需就近接入即可使用。(4)通讯项目区域内电信服务商有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其通讯网覆盖面广,宽带信息网络完善,实现了网络数字化、传输光纤化、业务信息化,本项目建设可方便接入,通讯条件极为便利。第四章 项目建设方案4.1 规划方案说明4.1.1项目概况本项目基地位于xx职业技术学院西校区内,用地范围较为规整,地势平坦。用地南侧为西校区主要校园景观道路xx大道及西校区主教学楼xx楼,东侧为多层教学楼xx楼,西侧为两栋多层学生宿舍,北侧为室外体育活动场地。建设用地内原有学生宿舍三栋,均为多层建筑,且修建年代较为久远,无论是可容纳学生人数,还是生均建筑面积均已无法满足现有学校发展需要,学生住宿环境较为简陋,所以拟拆除此三栋老学生宿舍,于拆除旧址原地拟新建高层学生公寓以满足学校发展需求,改善并提高学生住宿环境水平。项目总用地面积约为6629,新建的高层学生公寓总建筑面积为25229,地上共十四层(局部五层),地下一层,总建筑高度为48.2米,属二类高层建筑,可容乃学生人数为2100。4.1.2设计依据1)建设单位提供的用地红线及地形图(电子版)2)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 36-2005)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5)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6)城市规划等部门对建筑设计的要求7)建设部城市建筑方案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4.1.3总平面设计1、总体布局本工程主要使用功能为学生公寓。建筑的整体呈“凹”字形布局,开口向西,与西边原有的两栋学生公寓相呼应,形成一个大的半封闭的围合空间,使之与校园原有居住区形成一个整体。建筑基地位于西校区主要景观中轴线的北侧,轴线两边的建筑均为多层,为了保持良好的校园景观环境,不破坏既有校园风貌和建筑文脉,将整个建筑“凹”字形的布局拆分为北边的“一”字形和南边的“L”形,北边的“一” 字形为高层,南边的“L”形为多层。南低北高的布局从整个校园规划设计来说使校园主景观中轴线两侧的建筑能够保持了差不多的建筑高度,保持了一致的校园风貌;从建筑单体设计来说不仅创造了高低错落有致的建筑造型,而且有利于建筑争取更好的日照采光,提升建筑的整体内在居住环境品质。2、建筑退让及消防救援建筑基地周边设有宽度不小于4米,转弯半径均大于6米的校园道路,形成了环形消防车道。建筑北面退道路3.6米(最近处),南面为11.2米,东面为8.2米,西面为11.1米。建筑与周边道路间较宽的间距不但满足消防扑救的相关要求,也可起到空间缓冲作用,配合景观设计,美化丰富了建筑的周边环境,也间接提升了建筑的品质和档次。3、建筑日照根据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 36-2005),应有半数以上宿舍冬至日满窗日照不应少于2h。结合用地情况,我们将大部分宿舍安排在了能获得较多日照时间的南向,辅助用房和楼梯间则设置在了北面。经天正日照分析软件初步计算,超过半数公寓冬至日满窗日照不少于2h,符合国家规范要求。4、外部交通流线本建筑功能较为简单,地上部分主要为学生公寓,地下部分为停车及设备用房。由于建筑处于西校区北侧,主要教学区在建筑的南面和东面,所以主要人流来自这两个方向,根据这一点,建筑主入口设置在北部高层的南面中部。建筑东侧下面两层局部架空,不仅可以将东侧人流引入建筑内庭院,减少东侧人流进入建筑主出入口的距离,同时也与东侧教学楼内庭院产生呼应。主要车流则经过位于西南角的地下车库入口直接引入地下,进行人车分流。4.1.4建筑设计1、功能布局及消防疏散本工程地上部分为公寓,地下部分为停车及设备用房。公寓采用内走道布局,走道两边设置宿舍居住单元,布局紧凑合理,节约土地资源。主要居住单元均为南北布置,局部少量设置东西朝向的居室以争取更好的日照采光通风。本工程设有四部疏散楼梯和六部电梯,疏散楼梯均匀布置在建筑的两端和中间节点部位,有利于减少消防疏散距离,利于人员逃生,电梯则根据使用的多少进行有侧重的针对性的布局,六部电梯均设置于北部高层区域,且在靠近主出入口的部位设置三台,在和南边多层向连接的部位设置有两部电梯,西边端头部分由于使用人数较少,所以只设置一部电梯即可满足使用需求。本工程对电梯厅进行稍微扩大,使之形成较大的过厅,这样不仅可以消除内走道带来的封闭感,也增加了建筑的交流共享空间,丰富学生的生活居住环境。本工程为二类高层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每层设为一个防火分区,设有一部消防电梯,位于建筑的西端。建筑地上公寓部分层高3.4M,地下室停车部分层高3.3M,设备用房部分层高4M,建筑室内外高差0.6M,建筑总高度48.20M。2、建筑形象建筑的造型简约大气,稳重厚实,虚实对比,立面构图层次丰富,进退有序,力图准确地向人们传递出建筑的内敛与张力。建筑以非对称的形态出现,并由内生的逻辑关系演绎出竖向的形态叠合。建筑体量敦厚坚实雄浑,以呼应综合配套服务空间功能上的内向性,稳重大气,含蓄内敛。建筑外墙的装饰以涂料、面砖与玻璃为主,在充分考虑建筑节能的前提下,通过虚实的多重对比与细部的精心搭配,来追求建筑的内在品质。 3、无障碍设计本工程属于居住建筑,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将在建筑基地、建筑出入口及平台、水平与垂直交通、卫生间、居室等方面进行无障碍设计。本工程共设有6间无障碍居室。4.1.5绿化环境设计本设计在环境绿化设计上充分尊重xx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的环境特色,采用点、线、面相结合,多层次相互渗透的设计原则。在道路边至建筑边缘之间,以草坪铺装,沿道路成行布置落叶乔木作为行道树,行道树内侧适当成簇点缀丹桂、红枫、红叶李、广玉兰等观赏型乔木,根据四季交替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层次。树池周边围以硬木坐凳,为学生学习之余提供一个休憩放松的场所。4.1.6技术经济指标总用地面积 6629总建筑面积 25300其中 地上 22400 地下 2900(不含屋顶构架面积) 1400首层占地面积 1948.79容积率 3.38建筑密度 29.4%绿化率 35%停车位 37 辆总房间数 525间总居住人数 2100人4.2 结构设计说明4.2.1 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xx职业技术学院西校区。本建筑群主要功能为学生宿舍。建筑高度:高层宿舍建筑层数为14层,建筑高度为48.5m,多层宿舍层数为5层,建筑高度为17.9m;层高均为3.4m。宿舍下部设各楼栋联通的大地下室,主要用于自行车和机动车的停放,以及设备用房。根据高度,结构体系分别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4.2.2 设计依据及设计要求1、本工程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2、自然条件:1)基本风压:Wo=0.35KN/ ;地面粗糙度:C类。2) 基本雪压:So=0.50KN/。3) 抗震设防烈度: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地震分组第一组。3、本工程设计遵循的标准、规范、规定及规程1)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 50223-2008)2)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GB 50153-2008)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2012)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10)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10)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11)7)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42/242-2014)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 50108-2008)9)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 (JGJ 3-2010)10)建筑桩基设计规范(JGJ 94-2008)11)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GB 50038-2005)12)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2009年版)4.2.3 建筑分类等级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乙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一般设防类。地下室防水等级:一级;地下室防水抗渗等级P6。抗震设防参数:抗震设防参数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设计地震分组场地特征周期值建筑场地类别6度0.05g第一组0.30(s)A类4.2.4 主要荷载(作用)取值1、楼面及屋面活荷载、特殊设备荷载:序号荷载类别标准值(KN/m2)分项系数准永久值系数备注1宿舍2.01.40.52卫生间2.51.40.5楼梯3.51.40.33门厅、走廊2.01.40.4阳台2.51.40.54车库(载人少于9人的客车)及车道4.01.40.65设备用房、电梯机房7.01.40.86库房、首层施工阶段荷载(临时)5.01.40.77钢筋混凝土不上人屋面 0.71.408钢筋混凝土上人屋面2.01.40.4注:其他设备用房及吊挂荷载按实际情况取值2、风荷载1) 基本风压:Wo=0.35KN/ ;地面粗糙度:C类。2) 体型系数及风振系数由程序自动计算。3、雪荷载:基本雪压:So=0.50KN/。4、地震作用:1) 抗震设防烈度: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地震分组第一组。2) 建筑场地类别:IIA类;场地特征周期:0.30s,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0.08。5、 地下室水浮力地下室抗浮水头按到室外地面考虑。4.2.5 上部结构结构体系1、抗侧力体系本建筑群各结构单元均为A级高度建筑。多层宿舍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抗震等级为四级。高层宿舍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剪力墙抗震等级为四级。高层宿舍之间地下室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抗震等级为四级。2、楼(屋)盖体系各结构单元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主次梁肋形楼(屋)盖体系,根据柱网尺寸布置楼盖及主次梁板。钢筋混凝土楼面板板厚按板跨、荷载等取100120mm;屋面板厚120150mm。3、地下室大底盘地下室底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端,顶板采用主次梁肋形楼(屋)盖体系,顶板板厚按板跨、荷载等取150180mm。抗浮设防水位一般取室外地面标高,根据建筑总平面图,选择室外地面较低处标高为抗浮设防水位,故纯地下室部分(超补偿基础)应考虑抗浮。4.2.5 地基基础设计根据本项目周边已有建筑及市政管网状况,参考周边建筑地质情况,拟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地下室底板抗浮采用抗拔锚杆。4.3 给排水设计4.3.1 设计依据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3(2009年版)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4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40-20055)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06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2014年版)7)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DB50370-20058)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42-20059)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50289-9810)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2001年版)11)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12)甲方及其它各专业提供的相关资料4.3.2 给水系统1、水源 水源:引自城市自来水水厂,市政给水压力为0.25MPa 管网:从校园管网DN300毫米园区给水管引至本组团。 2、用水量 最高日用水量约为611.82m3/d,最大小时生活用水量为78.01m3/h,计算见下表。序号用水类别数 量(m2)或(人)用水量标 准最高日 用水量(m3/d)用水时 间(h)小时变 化系数Kh最大时 用水量(m3/h)备 注1 公寓1225200 L/人天245243.030.6252 食堂500060L/人天300121.537.503车库冲洗60001.5941.02.254绿化浇洒约11002L/m2天2.241.00.555未预见水量按总用水量的10 % 计55.627.096总水量611.8278.013、室外给水系统 室外给水管网接校区市政给水管网,沿建筑布置为环状管网,室外生活给水和消防合用,绿化浇洒用从市政管网单独接出,并设计量表。室外消火栓沿建筑物周围均匀布置,采用地上式。室外消防水量由室外给水环网供应。 室外给水管采用球墨铸铁给水管,承插胶圈柔性接口。4、室内给水系统 1)室内给水干管、立管采用钢塑复合管,支管采用PPR给水管,热熔连接。所有卫生洁具采用节水型。 2)给水系统竖向分区,一至三层采用市政管网直接供水,四至八层为中区供水,九层至十三层为高区供水,中区高区采用,采用变频加压供水系统。 3)生活加压泵房采用变频加压供水系统,生活水箱为一座65m3,不锈钢制作,水箱内设自洁式二次消毒器,泵房内设加压泵组一套。4.3.3 排水系统1、总体雨污水系统1)生活污水建筑生活污水汇合经砖砌化粪池初级处理后,再经市政污水管排往城市污水处理厂。2)雨水排水方案 屋面雨水排至园区雨水管再接入市政雨水管网。室外设雨水管加雨水口收集排放雨水。 3)排水管材及附件 室外雨排水采用FRPP模压波纹管,承插连接,检查井采用塑料检查井,位于车行道下雨水井采用承重型井座和井盖。2、单体雨污水系统 1)室内排水系统排水采用污废合流,粪便污水先排入室外化粪池,经处理后再排入区域污水管网。室内立管排水管材采用优质UPVC螺旋塑料排水管, 粘接。底部出户管采用柔性排水铸铁管.承插连接。潜水泵排水采用镀锌钢管,螺纹连接。 2)室内雨水系统所有屋面雨水采用重力雨水系统排放,雨水斗采用87型雨水斗,排至小区雨水管网。采用优质UPVC塑料雨水管,采用内排水系统。4.3.4 消防设计1、用水指标 计算见下表。序号用水类别消防用水量火灾延续时间一次消防用水量1室内消火栓系统30L/S3小时324m3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30L/S1小时108m33室外消火栓系统40L/S4小时432m34一次消防总用水量864m32、室内消火栓系统: 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30L/S,火灾延续时3小时。消火栓设置保证任何点有两股水柱同时到达,水枪充实水柱不小于13m。室内消防箱配DN65栓口,25米长水带,卷盘一套,发送消防报警信号的的开关。消防管道形成环网,竖向分一个区,屋顶设试验消火栓,屋顶设消防水箱36m3,设消防稳压罐2套,型号ZW(L)-I-X-13,p1=0.16MPa,N=1.5kW.由管网引入管上的压力开关和屋顶水箱出水管上的流量开关启动消防水泵。室外设地上式水泵接合器两套,消防管采用内外热镀锌钢管。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建筑公共部分,走道、会议室、宿舍均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为中危险II级,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由消防水池和喷淋水泵供水;喷淋泵设于地下消防泵房内,设两台,一用一备。喷头温级均为68摄氏度,每个喷头覆盖面积为11.5平方米,给水主干管为DN150的枝状管网,于建筑物室外设两个地上式DN150喷淋水泵接合器;喷淋给水主泵由报警阀压力开关和屋顶水箱出水管上的流量开关自动启动,消防控制中心遥控,水流指示器指示各楼层或防火分区,屋顶设消防水箱36m3,设消防稳压罐,型号ZW(L)-I-Z-10,p1=0.16MPa,N=1.5kW。4、固体灭火系统 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的要求按严重危险级配置磷酸铵盐型灭火器,每处消火栓和电梯机房、配线室、暗室、空调机房放两具。 所有配电房设S型PSI气溶胶灭火系统,热气溶胶预制灭火系统的灭火设计密度不小于140/M3,灭火剂喷放时间不大120S,喷口温度不大于180、灭火浸渍时间为10MIN。5、室外消火栓系统 室外消火栓用水量为40L/S,火灾延续时间为3小时,室外给水管形成环状管网,并设置室外消火栓,间距不超过120m,并距水泵接合器15-40m。6、消防加压设施 建筑大楼地下层内设消防水池,储存450m3消防用水,水泵压力0.90mpa,本建筑屋顶设置屋顶设36m3消防10分钟火灾初期灭火用水量,消防水池和消防水箱均设水位显示仪,同时在消防控制中心设水位显示装置,设最高和最低报警水位,详电施,并设屋顶消防稳压增压设备二套,立式隔膜式气压罐4.3.5 环保措施1、废水、废气排放 厨房室外设置隔油池,将污水里的油污隔离出来再排放至污水管网,减少对环境的污染。2、雨、污水分流 建筑室内采用污、废水合流,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到市政污水管网。室外采用雨、污水分流方式,雨水按就近原则,经雨水管收集后最终排入市政道路的市政雨水管网。3、设施选用1)水泵选用低转速,底部设减振,进出水管安装软接头弹性吊托架,以降低噪声和噪声传递。2)设完善的供排水设施,卫生器具排水均设存水弯隔绝臭气。卫生器具安装按国标,保证污水不会倒流,所有通气管均伸至屋顶。3)生活给水管采用铜质阀门,及屋顶水箱(材质为SUS304)均采用不锈钢装配水箱,保证生活用水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4.4 通风与空调系统设计说明4.41 设计依据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2012)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4.42 空调系统设计本项目各宿舍采用冷暖分体空调系统形式,单台空调容量为1.5匹,在宿舍入门处设置固定空调控制面板,住户可根据个人需求灵活开启并调节室温,空调室外机就近放置于室外空调机位中。4.43 通风系统设计1、各房间的换气次数如表房间名称排风次/小时进风次/小时房间名称排风次/小时进风次/小时变压器房按照发热量选取自然进风配电间8-12自然进风卫生间10-15次自然进风水泵间4-5机械补风电梯机房10次自然进风地下车库6次自然进风2、卫生间设机械排风系统,采用吸顶式排气扇,自然补风。3、水泵房、变压器房、配电室分别设置机械排风系统,排风量详见上表,自然补风。4、地下层汽车库排风机采用双速型风机(由消防风机兼用),平时启用低速档排风,火灾时启用高速挡排烟。排风(烟)由风管集中后,通过排风竖井排至地面室外。5、采用气体灭火的功能房间(如配电房)设置事后排风系统,换气次数按照8次/小时设置。火灾时,排风口关闭,灭火后,排风口自动打开。4.4.4 防排烟系统设计1、本项目中各功能房间均设有可开启外窗,其有效开窗面积大于房间面积2%,采用自然排烟。2、本项目中的楼梯间及前室、合用前室均设有可开启外窗,满足自然排烟条件。3、对虽有直接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60m内走道设机械排烟设施,系统担负两个以上排烟分区时,应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按120m3/h.m2计算排烟量(单台风机最小排烟量不应小于7200 m3/h)。4、地下车库排烟量按6次/h换气次数计算,且每个防烟分区的排烟风机排烟量不小于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8.2.5的规定,排烟系统与排风系统合用,通过车库入口自然补风。5、所有机械排烟系统风机入口设280排烟防火阀,阀门关闭时停止风机,并输出电信号。6、本楼防排烟系统由消防控制中心监控,防排烟系统对消防监控的要求如下:a.在消防控制中心的显示屏幕或模拟图上,显示火灾位置,各防排烟风机的运行状态及排烟口的开闭状态;b.火灾时开启着火区域的排烟风机,关闭空调系统的防火阀和空调通风系统设备;c.火灾时可在消防控制中心或就近切断通风及空调的正常电源。4.4.5 消声减振与环境保护1、噪声的控制a. 设备噪声和振动控制标准满足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和有关规定要求。b.通风机、空调器等均选用高效率,低噪声产品,并设减振装置。c.凡会对室内外造成超标噪声污染的空调、通风机均在其进出风管设消声器,在必要时进排风口设消声器或消声百页,满足室内外环境对噪声的要求。d. 热力机房、水泵房、空调机房等采用吸声墙和隔声措施。2、振动的控制凡在屋面或楼面安装的空调机组、新风机组、风机均设减振基础。空调机组、新风机组、风机等设备进出口与风管连接处设柔性接管。4.5 电气设计4.5.1 设计依据1)相关专业提供给的工程设计资料;2)各市政主管部门的要求;3)甲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及设计要求;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6)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7)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8)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9)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11)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12)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 36-2005;13)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建设部2013年版;14)其他有关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等 4.52 电气系统1、变配电系统1)负荷等级 本工程为二类高层建筑,消防用电设备、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等为二级负荷,主要通道及楼梯间照明用电、客梯用电、排污泵、消防泵用电为二级负荷,其它用电负荷为三级负荷。二级负荷的容量为380KW,三级负荷的容量为2450KW。2)供电系统 二级负荷:约380KW,采用市电双电源供电,末端切换。三级负荷:约2450KW,在一层设总变配电房,由市供电局引二回路10KV高压线路到本变配电所的高压进线柜,两路电源同时供电单母线分段,互为备用,并确保此二路10KV电源来自10KV开闭所的不同方向的二路电源。总工作容量为2000KVA, 变配电所设二台1000KVA干式变压器。2、照明系统1)光源 一般场所为荧光灯、LED或节能型光源,照明尽量选用节能灯和高效金属卤化物灯。光源显色指数Ra80,色温应在3300K5000K之间。有装修要求的场所视装修要求而定,但其照度应符合相关要求。用于应急照明的光源采用能快速点亮的光源。2)照度标准 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执行。3)照明、插座分别由不同的支路供电,除注明外照明支线BV-3X2.5mm2穿JDG16管敷设;插座支线BV-3X4mm2穿JDG20管敷设;所有插座支路(挂机空调插座除外)均设置剩余电流保护器;应急照明支线WDZBN-BYJ-4X2.5mm2穿JDG20管敷设。3、设备选择及安装 变压器按环氧树脂真空浇注节能型干式变压器设计,设置强迫风冷系统;接线为D,Yn11,保护罩由厂家供货,防护等级不低于IP20。高压配电柜依据KYN28A-12型进行设计,开断电流25kA、直流操作。电缆下进下出,柜下设电缆沟。低压配电柜依据MNS柜型进行设计。电缆下进下出,柜上设电缆桥架,柜下设电缆沟。4、电缆、导线的选型及敷设1)高压电缆采用WDZB-YJY-7.5/15kV交联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铜芯电力电缆。 低压电缆采用WDZB-YJY-1kV交联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铜芯(阻燃)电力电缆,工作温度90。消防设备配电电缆采用和WDZBN-YJY-1kV聚氯乙烯护套铜芯(耐火)电力电缆。一般动力、照明配电导线采用WDZB-BYJ-750V聚氯乙烯绝缘导线。一般控制电缆为KVV型电缆,与消防设备有关的控制电缆为NHKVV 耐火型电缆。2)密集母线水平部分沿梁下弦敷设,所有导线、电缆均选用铜芯,消防用电设备所用电缆,导线为耐火型,电缆沿电缆沟、电缆桥架敷设。支线穿钢管沿墙、楼板暗敷或在吊顶内明敷。5、建筑物防雷、接地及安全:1)建筑物防雷 依据当地年雷击频率37.8d/a,经计算,本建筑年预计雷击次数N=0.07651,防雷等级为二类。2)接地及安全措施 (1) 本工程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型式采用TN- -S系统,中性线和保护地线(PE)在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后要严格分开。 (2) 防雷接地、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及电气设备保护接地等共用接地装置,要求综合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否则应在室外增设人工接地体。 (3) 本工程采用总等电位联结,电梯机房、消防、弱电机房等处设局部等电位联结。 (4) 过电压保护:建筑单体电源进线总过路箱内装设电涌保护器、计算机电源系统、有线电视引入端,电信引入端等处设过电压保护装置。 6、综合布线系统1)综合布线系统是将语音信号、数字信号的配线,经过统一的规范设计,综合在一套标准的配线系统上,此系统为开放式网络平台,方便用户在需要时,形成各自独立的子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可以实现资源共享,综合信息数据库管理、电子邮件、个人数据库、报表处理、财务管理、电话会议、电视会议等。本设计仅考虑布线不涉及网络设备。2)由市政引来外线电缆,进入通信机房,引入端设置过电压保护装置。与外部通信,应充分考虑安全性,有效防止外界非法入侵。通信机房由电信部门设计,本设计仅负责总配线架以下的配线系统。3)本工程计算机和电话采用非屏蔽综合布线系统,水平选用六类电缆,穿镀锌钢管暗敷。计算机垂直干线选择室内单模光纤,电话垂直干线选择三类大对数电缆,配线架在竖井内(挂墙或19标准机柜)明装。竖向线槽应与平面图中水平线槽连接。楼设备,应考虑环境条件,并根据网络的要求自配UPS电源。7、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 本工程采用集中报警系统等,包括火灾探测报警系统,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火灾预警系统组成。 8、漏电火灾报警系统 本工程因火灾危险性大,人员密集,故设置漏电火灾报警系统,具有下列功能:a探测漏电电流,过电流等信号,发出声光信报警,准确报出故障线路地址,监视故障点的变化;b.储存各种故障和操作试验信号,信号存储时间不应少于12个月;c.切断漏电线路上的电源,并显示其状态;d显示系统电源状态。9、消防电源监控系统消防电源监控系统由主机(设在消控室)中继器、监控模块和传输线路组成。当各类为消防设备供电的交流或直流电源(包括主、备电),发生过压、欠压、缺相、过流、中断供电故障时,消防电源监控器进行声光报警、记录;显示被监测电源的电压、电流值及故障点位置。4.5.3 电气环保措施1、本工程减少电器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主要针对电器产品从原材料的选用、运行、报废等过程中去控制污染、保护环境、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其措施包括: 大力发展绿色照明。 (1) 采用和推广高效节能的光源,如细管高效荧光灯,紧凑型荧光灯,冷反射单端照明卤 钨灯、混光灯、LED灯等。 (2) 推广使用低损耗、性能优的光源附件,如电子镇流器、节能型电感镇流器、电子触 发器、电子变压器等。 (3) 改进灯具控制方式,可采用分区控制灯光或适当增加照明开关等方式。居室内推广 使用小型集散型家庭灯光控制系统;楼梯、道路等公共空间,使用触模式延时开关、声光控延时开关,红外式延时开关等。 (4) 改善灯具的安装的方式,灯具的悬挂高度、方式、位置应合适,避免直射光和二次反 射光造成的视觉疲劳,减少眩光和闪光。 (5) 防止光污染,防止室外霓虹灯、广告灯、汽车灯及玻璃幕墙等产生的光污染。2、选用电气节能环保型产品。采用干式变压器或采用NOMEX纸和清洁可分解的高燃点 油制造的配电变压器;采用环保型电缆;减少电气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对人的影响。第五章 节能和节水方案5.1 节能、节水的重要性能源是战略资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解决能源约束问题,一方面要开源,另一方面,必须坚持节约优先,走一条跨越式节能的道路。节能是缓解能源约束矛盾的现实选择,是解决能源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随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战略的确立,以节约用电、节约用气、节约水资源和提高利用效率,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主要内容的新用电观、用水观显得日益重要。企业必须通过节约用电、节约用气、用水和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5.2 节能标准和节能规范5.2.1 国家法律、法规和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7第77号)(2)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发改环资20042505号)(3)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原国家经贸委令第7号)(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5)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6)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8);(7)节水型企业评价导则(GB/T7119-2006);(8)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2006)的通知(发改投资【2007】建筑);(9)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年版);(10)xx省“十二五”建筑节能规划;(11)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98-2008)。5.2.2 产业政策和指导性文件(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21号)(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3)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4)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发改委 科技部2006)(5)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国家发改委2005第65号)5.3 节能节水措施5.3.1 建筑节能本项目外墙体采用25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填充墙体,外墙保温体系采用有机保温板与泡沫玻璃板外保温涂料饰面系统,屋面保温采用有机保温板,外窗及玻璃门采用断热铝合金型材,和中空镀膜玻璃(门采用中空镀膜钢化玻璃),内墙采用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楼面保温采用有机保温板。5.3.2 空调节能(1) 本工程的空调通风设备均要求选择高效节能产品,均应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相关规定;(2)分体空调均采用变频设备,达到二级以上能效要求。空调系统根据负荷的需求,自动调节空调设备的容量输出和控制设备启停来达到节能的目的;(3)通风系统的单位风量功耗率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4.3.22条的规定。5.3.3 电气节能1、供配电系统的节能 (1)供配电系统根据负荷容量,供电距离及分布,用电设备特点等因素合理设计供配电系统,做到系统尽量简单可靠,操作方便。变配电所应尽量靠近负荷中心,以缩短配电半经减少线路损耗。 (2)选用节能型电器产品,如电动机等;(3)减少线路损耗;(4)提高供配电系统的功率因数,选用电抗器和有源滤波器来吸收电网谐波,改善系统电源波形,提高电能使用效率。2、电气照明的节能 (1)本工程再提高整个照明系统效率,保证照明质量的前提下,确保节约照明用电。采用绿色照明工程,其光源主要选用高光效节能日光灯(功率因数为0.85)和紧凑型节能灯,以荧光灯管为主,灯具选用高效反光板灯具。 (2)照明设计满足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13所对应的照度标准和照度功率密度标准。 (3)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采用了绿色、节能、高效、长寿、环保灯具。根据具体情况对照明系统采用分组集中合理有效的控制。 (4)为了节能,照明灯的控制选用调光设备声控开关或一个灯开关尽量少控多个走廊灯的办法,房间内灯具采用多开关控制,一个灯开关只控制一套灯具的办法,以节省电能消耗。5.3.4 给水排水节能节水(1)低区利用市政管网压力直接供水,节约用电。(2)卫生洁具选用节水型,坐便器选用6升水箱。第六章 环境和生态影响6.1 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环境要素识别 本项目的施工期约为12个月,在施工期内的主要影响表现如下:建筑垃圾:旧房拆除会产生大量建筑垃圾施工噪声:施工机械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噪音,离施工机械5米处的声级值在76112Db(A)施工粉尘:施工过程中建筑拆除、基础开挖、钻孔、建筑材料运输产生的粉尘施工污水: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及开挖地面因降雨而产生的高浓度泥沙地面雨水,对本项目周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6.2 项目在营运期环境要素识别 水环境的影响:生活污水、粪便污水和洗涤污水 固体污染物: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