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湖流域水治理产业工作报告

上传人:陈****2 文档编号:204801004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湖流域水治理产业工作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湖流域水治理产业工作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湖流域水治理产业工作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湖流域水治理产业工作报告总体来看,十三五时期水利仍处于补短板、破瓶颈、增后劲、上水平的发展阶段,是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全面深化水利改革、有效破解新老水问题、构建国家水安全保障体系、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时期。要立足国情水情,紧扣国计民生,着眼发展需要,按照关于保障水安全和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部署,进一步深化水利改革,加快水利发展,着力构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的水安全保障体系。一、 水务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自来水处理技术,主要可分为预处理、常规处理和深度处理技术。对于含有微量有机污染物的水源,由于常规的净化工艺难以去除此类污染物,需要对其进行预处理和深度处理。地表水常规处理工艺包含以下四个工序。一是混合絮凝阶段:在混合反应单元内引入原水,利用净水剂与原水在混合反应池中快速进行混合,在絮凝池内将原水中的微小颗粒聚集凝结而形成较大的颗粒团。二是沉降处理阶段:第一阶段处理后的原水进入各种类型的沉淀池,在此过程中较大的颗粒团由于重力作用会沉淀到水质底部,再将此部分沉淀集中排泥。三是过滤处理阶段:经过二段处理的过程水进入各种类型的滤池,经过滤池滤料层,截留水中悬浮颗粒,从而进一步去除水中细小悬浮杂质、有机物、细菌、病毒等,使水更加澄清后进入清水池,将其储存起来。四是消毒阶段:应用诸如液氯、次氯酸钠或者氯胺等消毒剂对前三段处理后的清水进行消毒,以达到灭活微生物的目的,再由泵房内的送水泵将清水增压至城市自来水管网中。在日常自来水处理技术中,重点需要处理的是微生物、细菌、悬浮物以及有机胶体等。深度处理工艺则是在常规处理工艺后,运用臭氧活性炭或膜处理工艺等,将常规处理工艺难以去除的污染物加以去除。絮凝沉淀技术主要是通过投加净水剂,将水中的悬浮物以及一些杂质凝结成絮凝体,然后将水中的悬浮颗粒分离去除。其中高效反应沉淀池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搅拌机高速运作,提高沉淀剂与水中的悬浮物混合,再通过低速搅拌机促进混凝效果,最后通过部分污泥回流到沉淀池进水口来控制水源浊度的相对稳定,从而使得高效反应沉淀池的运行既高效又稳定。活性炭不仅能对水源中的有机污染物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而且还对微生物法不能去除的污染物有良好的净化效果。目前,居民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较多利用活性炭处理工艺。另外,活性炭也会经常用来处理电镀废水和冶炼工业所产生的废水,因为活性炭也对废水中的重金属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可以净化水质,明显改善废水的清澈程度,最后还能去除工业废水的异味。因此,不管是在自来水厂给水处理技术当中,还是工业废水的处理当中,活性炭都能起到效果,所以在水处理中活性炭越来越受到重视。臭氧氧化技术主要是使用含低浓度的臭氧的空气或者氧气,利用其自身的特性,可以去除水中酚、氰等污染物质,除去水中铁、锰等金属离子,除异味和臭味。臭氧氧化法的主要优点是反应迅速,流程简单,没有二次污染问题。如果在处理水质特别复杂的水源时,可以利用臭氧氧化技术,结合传统的净水工艺进行水处理,实现高效的净水处理结果。膜处理技术是水处理领域的一项关键技术。原因在于:一方面自来水水源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常规净水工艺已难以消除诸如农药、除草剂、消毒副产物等有机污染物和新型致病微生物;另一方面人们对饮水水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可以利用膜技术将城市自来水净化成优质饮用水。常用的膜技术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膜技术应用于给水领域有诸多优点:A、出水水质稳定,受进水水质波动的影响小;B、出水生物稳定性好;C、能够减少混凝剂和消毒剂投加量,减少消毒副产物的产生;D、膜分离工艺以组件的形式构成,可以适应不同生产能力的需要,而且会使水厂的用地大大减少。但是膜处理技术的投资成本和维护成本相对较高。污水处理按处理深度可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深度处理。一级处理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悬浮状态固体,常采用物理法,对于BOD5的去除率一般在20-30%。二级处理的目的是进一步去除污水中胶体和溶解性污染物,常使用生物法,BOD5的去除率在90以上。深度处理以达到更高的处理与排放要求或污水回用为目的,主要处理方法有传统的老三段深度处理法(混凝-沉淀-过滤)、活性炭法等。对水质要求更高时采用的深度处理单元技术有臭氧氧化、离子交换、脱氮除磷技术、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技术、膜技术等。二、 水务行业南亚和东南亚市场前景广阔越南,老挝,马来西亚,泰国,孟加拉等东南亚和南亚国家水务行业尚处在发展初期,这些地区的供水及污水处理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城镇化率较低,但人口密集,用水需求高。根据世界银行数据统计,截至2020末,南亚和东南亚人口合计占全球3207%,但孟加拉、老挝、马来西亚等国家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均不足5%。此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遍存在饮用水安全保障问题,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其面临的饮用水安全保障问题日趋严峻。因此南亚和东南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较大的回报空间,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国内有前瞻性的龙头水务企业制定了走出去战略,出口水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及运营服务到东南亚及南亚市场。三、 水务行业发展概况水务行业是城市基础设施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持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障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的基础性产业,具有公用事业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属性。水务行业一般包括原水、供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及水资源回收利用的完整产业链。水务行业相关企业一般同时涉及产业链中一个或多个部分,具体可分为原水预处理业务、供水业务、节水业务、排水业务、污水处理及水资源回收利用业务六个部分。我国的城市水务行业发展至今,伴随着政府水务改革的推进,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发展历程。2011年之后,水务行业步入资本推动时代,得益于水价改革的深入、水质标准的提高和有关支持政策的陆续出台,多元主体不断涌现,产业格局不断重塑,城市水务规模快速发展。近十年来,水务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加。四、 水务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一)供水价格保持稳定上涨趋势,污水处理费存在提价空间供水方面,从2013年开始,水务行业供水成本受到原材料和处理标准的影响上涨明显,而收入端受到政府调控影响增长缓慢,导致我国水务企业整体盈利能力不高,企业经营压力大。当前我国水价和水费较世界发达国家普遍偏低。例如,OPEC成员国的水费占可支配收入比约为4%,而中国的水费占可支配收入比约为04%;2018年北京水价仅为纽约的1/10,相比较而言,我国的水价仍然具备较大的上涨空间。目前,我国城市供水行业市场化改革和水价制定市场化改革仍处于进程中,企业在水价的制定过程中影响能力有所提升,用户对自来水价格的商品属性意识也在提高,未来水价将稳步上涨。污水处理方面,提质增效工作中的管网新建改建和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都将提升污水处理企业的资本投资力度,从而带来污水处理服务费提升的需求。无论是从国家政策层面的要求来看,还是和国际主要城市的收费对比,我国的污水处理费价格均存在相对较大的提升空间。(二)污水资源化趋势加速再生水主要是指污水经进一步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我国污水资源化起步较晚,污水再生整体水平较低。2020年城镇再生水利用量为148亿立方米,再生比例仅在22%左右,远低于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中50%的要求。2021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等十部门共同发布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对全面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进行了部署,将再生水纳入水资源统一开发管理,推动水资源优化配置。要建立使用者付费制度,放开再生水政府定价,由再生水供应企业和用户按照优质优价的原则自主协商定价。对于提供公共生态环境服务功能的河湖湿地生态补水、景观环境用水使用再生水的,鼓励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推动污水资源化利用。2015-2020年,我国城市再生水利用量逐年增长,2020年达到13538亿立方米。2021年,我国持续推进再生水利用,在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中提到至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循环经济也是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之一,污水再生利用的相关研究和技术得到广泛关注。(三)水务行业集中度提升,技术和规模优势水务企业加快区域布局我国现有水务企业众多,但是水务行业集中度较低,市场分散化制约了水务行业技术的进步和服务的标准化。有技术前景和规模优势突出的水务企业将加快区域布局,介入其他区域供水和污水处理业务并加快拓展新业务,呈现多元资本跨区域参与的趋势。未来水务行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业绩好、实力强的企业通过并购实现快速增长,行业集中度将提升。同时,目前我国近8亿人生活在农村和城镇,农村污水治理市场空间巨大。随着农村地区环保意识不断增强、政策支持力度不断扩大,农村污水市场需求加速释放,众多水务企业开始布局农村污水处理市场。(四)水务行业供排水一体化水务业务不断发展供排水一体化建设指水务企业经营水务产业链中供水、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等多项业务。一方面,供排水一体化可以全面优化城市水务工作,通过一体化将供排水各方面的人力、管理及技术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有利于降低整体运营成本,提高整体运营效率。另一方面,一体化管理同样也有利于发挥协同效应,在运营管理、技术研究等方面相互经验借鉴,同步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五、 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一)强化节水约束性指标管理严格落实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总量三条红线,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健全取水计量、水质监测和供用耗排监控体系。加快制定重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细化落实覆盖流域和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的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严格控制流域和区域取用水总量。实施引调水工程要先评估节水潜力,落实各项节水措施。健全节水技术标准体系。将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主要指标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县级以上地方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负总责。加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把节水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政绩考核,在严重缺水的地区率先推行。(二)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刚性约束加强相关规划和项目建设布局水资源论证工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重大建设项目的布局,应当与当地水资源条件和防洪要求相适应。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制度,对取用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新增取水。强化用水定额管理,完善重点行业、区域用水定额标准。严格水功能区监督管理,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对排污量超出水功能区限排总量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湖排污口。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三)强化水资源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健全水资源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围绕经济安全、资源安全、生态安全,从水旱灾害、水供求态势、河湖生态需水、地下水开采、水功能区水质状况等方面,科学评估全国及区域水资源安全风险,加强水资源风险防控。以省、市、县三级行政区为单元,开展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建立水资源安全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抓紧建成国家水资源管理系统,健全水资源监控体系,完善水资源监测、用水计量与统计等管理制度和相关技术标准体系,加强省界等重要控制断面、水功能区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监测能力建设。六、 提高城市防洪排涝和供水能力(一)提高城市排水防涝和防洪能力保障城市排水出路通畅。保护山、水、林、田、湖等自然生态要素的完整性,结合自然生态空间格局,构建和完善城市泄洪排水通道。加强对城市坑塘、河湖、湿地等水体自然形态的保护和恢复,禁止填湖造地、截弯取直、过度渠化硬化河道等侵占河湖、破坏水生态的行为。加强河道系统整治,因势利导改造渠化河道,恢复和保持河湖水系的自然连通,构建城市良性水循环系统,保障城市排水出路。加快城市排水防涝和防洪设施建设。结合城市未来发展规模,统筹市政建设、环境整治、生态保护与修复等需要,综合确定城市河道防洪排涝标准,完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通过城市规划引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推广海绵型公园和绿地,推进海绵型建筑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排水防涝工程建设,完善地下综合管廊及排水管网、泵站等设施,着力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加强预警预报系统建设。加强城市气象和水文信息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提高暴雨、洪水预测预报的时效性和准确率。完善排涝和防洪应急预案,加强城市内涝和洪水风险管理,增强群众防灾避灾意识,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二)完善城市供水结构加快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以缺水及水污染严重地区城市为重点,加快建设污水再生利用设施,按照优水优用,就近利用的原则,在工业生产、城市绿化、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建筑施工及生态景观等领域优先使用污水再生水。到2020年,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以上,京津冀地区达到30%以上。加强雨水和海水利用。加强城镇雨水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恢复城市雨水的自然循环,涵养城市水源,科学布局建设雨水调蓄设施。雨水调蓄设施应结合城市用地情况,合理安排建设形式,尽量与绿地、水系相结合。因地制宜建设海水淡化或直接利用工程,鼓励沿海地区和工矿企业开展海水淡化水利用示范工作,将海水淡化水优先用于适用的工业企业。(三)加强城市应急和备用水源建设加快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对水源单一、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不足的城市,要在对现有供水水源挖潜改造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在建和规划水源,合理确定城市应急备用水源方案,加快推进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完善城市水源格局,增强城市应急供水能力。单一水源供水的地级及以上城市应于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备用水源或应急水源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适当提前。提高城市供水水源安全保障能力。对现状地下水超采的城市,在充分挖掘节水潜力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开展替代水源工程建设,通过开辟新水源或外调水置换压采地下水,逐步修复地下水生态环境。对水源水质较差的城市,要针对特征污染物,实施精准治污和加强水源保护;加快城市中自然本底浓度超标的地下水水源的置换,确保城市供水水质安全。严格划定应急和备用水源水源保护区,确保城市应急和备用水源水质安全。七、 全面推进水价改革(一)稳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完善农业供水计量设施,建立农业水权制度,提高农业供水效率和效益,加强农业用水需求管理,探索创新终端用水管理方式,夯实农业水价改革基础。分级制定农业水价,探索实行分类水价,逐步推行分档水价,建立健全合理反映供水成本、有利于节水和农田水利体制机制创新、与投融资体制相适应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多渠道筹集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资金。(二)全面推进城镇供水水价改革全面实行城镇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制度、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拉开高耗水行业与其他行业的水价差价。建立鼓励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的价格激励机制。八、 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加强重点领域节水、完善节水激励机制为重点,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强化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刚性约束,构建节水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基本形成节水型社会制度框架,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九、 水务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一)水务行业的周期性特征供水行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行业,居民及企业用水需求相对稳定,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弹性较小,具有防御性行业的特点,受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较小。与之类似,市政污水行业属于公用事业范畴,随经济社会变化的程度不大,排水量也相对稳定。总体而言,城市供排水行业具有非周期性特点。(二)水务行业的区域性特征水务行业的区域性较为明显。水务企业在获得政府特许经营权后,在其运营区域内有垄断性和排他性。同时,供水管网和污水收集管网的建设一般在特许经营服务区域内,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不可移动性和不可替代性,企业也只能在其覆盖的范围内开展业务。(三)水务行业的季节性特征水务行业受到季节影响。受到气候、降水量及用水需求量变化的影响,夏季形成水务企业一年中供水、排水的高峰期,相应的污水处理量也较其他时间有所增加;冬季用水量下降,业务量有所减少。但整体而言,差异并不显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