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活性炭项目分析报告模板

上传人:刘****2 文档编号:203283072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146 大小:13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处理活性炭项目分析报告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146页
水处理活性炭项目分析报告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146页
水处理活性炭项目分析报告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1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泓域咨询/水处理活性炭项目分析报告水处理活性炭项目分析报告xxx(集团)有限公司报告说明(一)活性炭市场规模全球活性炭的传统生产大国包括中国,美国,日本及荷兰等国家,自从20世纪90年代起,北美、西欧等发达国家受原材料制约及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的影响,其活性炭产业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美国、日本和西欧等发达国家的活性炭生产逐步减少的同时,其国内市场需求仍稳步增长,而其国内生产的活性炭满足不了各种需求,需大量进口来进行补充。根据QYR(恒州博智)的统计及预测,2021年全球活性炭市场销售额达到了33亿美元,预计2028年将达到4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58%(2022-2028)。中国活性炭工业生产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改革开放后开始高速发展,现已经拥有基本独立和完整的工业体系。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活性炭生产国和出口国。2021年我国活性炭整体产量为982万吨。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活性炭应用领域不断扩大,需求增长迅速。特别是中国关于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则颁布后,水处理、机动车、溶剂和废气回收以及空气净化用的活性炭市场需求剧增,活性炭工业成为我国增长最快的工业部门之一。2019年我国活性炭市场规模为7924亿元,同比增长1092%。其中,木质活性炭市场规模3626亿元,煤质活性炭市场规模4298亿元。经过多年的发展,活性炭已经逐渐从工业用吸附剂转变为一种用途广泛的基础性材料。今后随着世界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以及各国对食品医药安全标准、环境保护标准的日趋严格化,活性炭的传统应用市场将随之稳步扩大,预计2025年国内活性炭市场需求将达到93万吨左右。根据功能性专用活性炭的用途分类,功能性专用活性炭下游市场可分为VOCs治理及回收用活性炭、水处理活性炭等细分市场。VOCs是指挥发性有机物,其普遍用于石油化工、包装印刷、家居制造、汽车制造、电子等行业产品的生产。由于VOCs具有很强的强挥发性,实际使用过程中极易造成气化挥发和空气污染,其浓度过高时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容易造成急性中毒、头痛、头晕、咳嗽、恶心、呕吐、昏迷等症状。若长期居住在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的环境中,可引起慢性中毒,损害肝脏和神经系统。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VOCs已经成为我国大气污染的重要污染源之一,引起了国家及各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已相继出台政策,对VOCs污染进行综合整治。环保产业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一直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随着VOCs治理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政策、技术标准等的不断出台,VOCs治理行业的行业标准更加清晰,VOCs治理技术和管理理念快速发展,VOCs治理行业的发展更加健康稳健。此外,由于环保标准日趋严苛,需求企业对于VOCs治理技术、设备、材料的需求增加,VOCs治理市场需求被进一步释放。根据头豹研究院的数据,我国VOCs治理的市场规模预计在2023年达到6666亿元。活性炭吸附法具有成本低,适用性强,分离速度快的特点,在VOCs治理回收中占据主导地位。根据华南理工大学测算,2020年中国工业源VOCs排放量约为1,3575万吨。假设VOCs处理量占排放量的60%,在VOCs处理方法中,活性炭吸附法占比为90%,处理1吨VOCs所需的活性炭约为20kg,据此测算2020年我国VOCs领域活性炭市场规模约为15万吨。我国水资源短缺和水资源污染问题依然严峻。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底,我国水资源总量29,520亿立方米,人均2,0901立方米,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是联合国13个贫水国之一,特别是北方和部分东部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严重偏低。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活和工业污水的排放量大幅增加,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污水治理相关的行业政策,为环保用活性炭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得益于国家宏观政策的大力支持、资本投入力度加大、技术工艺的不断创新的全方位支持,我国污水处理行业得以快速发展,市场容量由2014年的1,5722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4,262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7%;未来随着污水治理出水水质的提高、污水资源化利用的广度和深度的不断加强,污水治理需求进一步释放,行业容量有望持续稳定增长,预计2023年的市场容量可达到5,8195亿元,2018-2023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64%。根据住建部2021年城乡建设统计年鉴,截至2021年全国污水处理能力208亿立方米/日,污水年排放量头6250亿立方米,工业废水占比约为25%,城镇生活废水占比约为75%。生态环境部2021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的数据显示,2021年底我国污水处理总量为5846亿立方米,污水处理率为975%。污水处理主要有生物法、物理法、化学法三种方法,其中以活性炭吸附为代表的物理法占主要地位。根据测算,城市污水三级处理时,处理1吨废水排出003kg饱和炭;工业废水三级处理时,处理1吨废水排出017kg饱和炭。假设活性炭处理占污水处理总量的70%,同时考虑活性炭的可再生能力,经测算2021年污水处理领域活性炭需求量超过25万吨。根据头豹研究院预测2021-2023年中国污水处理行业CAGR为169%,预计污水处理将带动环保用活性炭需求保持较高增速。(二)炭催化剂及催化剂载体市场规模根据市场研究机构Ceresana发表的研究成果显示,到2021年催化剂的总市场价值将增加到220亿美元以上,其中中国市场的增长率较高。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2023年贵金属催化剂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预计2023年,中国贵金属催化剂行业的需求规模将扩大到2056亿元。贵金属催化剂的应用几乎涉及到各行各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石油、化学、医药等工业中的氢化还原、氧化脱氢、催化重整、氢化裂解、加氢脱硫、还原胺化、调聚、偶联、歧化、扩环、环化、羰基化、甲酰化、脱氯以及不对称合成等反应中,贵金属均是优良的催化剂;在环保领域,贵金属催化剂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尾气净化、有机物催化燃烧、CO、NO氧化等;在新能源方面,贵金属催化剂是新型燃料电池开发中最关键的核心材料。然而,贵金属的低地壳丰度和高昂价格阻碍了其广泛的商业化应用。因此,大量的科研工作聚焦于开发高效的非贵金属和无金属碳基电催化剂,以此来取代或减少对贵金属的需求。与金属基催化剂相比,无金属炭基电催化剂拥有许多优势,如地壳丰度高、价格低廉、具有分子水平的结构可控性,以及多种催化活性位点的兼容性。不仅如此,通过对零维到三维碳结构进行杂原子、缺陷和吸附剂掺杂,可设计无金属炭基电催化剂的靶向活性位点以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三)炭基储能材料市场规模硬炭是指高温下难以被石墨化的炭,其具有很高的可逆比容量,低或非石墨化的硬炭可作为动力型锂离子或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硬炭早期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所开发,首效等电化学性能有待提高限制了应用。硬炭负极材料比容量高,理论值约为530mAh/g,但是存在首次库伦效率低、长循环稳定性不高和压实密度低的问题。同时由于硬炭基材料储钠机理本身存在严重争议,不利于开发一种高性能硬炭基储钠负极,这些都限制了硬炭的早期应用。早期硬炭主要在锂电负极材料中和石墨掺混使用,以提高快充和低温下的电池性能。目前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炭基材料、合金类、过渡金属氧化物及有机化合物等。在众多负极材料中硬炭材料具有结构多样、价格低廉、导电性良好、储钠容量高、嵌钠后体积形变小、环境友好和低氧化还原电位等优点。根据中国国际金融股份发布的研究报告电池材料前瞻:钠电重生,硬碳先行:储能场景为钠电应用提供坚实支撑,动力电池丰富了钠电应用场景。储能为钠电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应用场景支撑,考虑到钠电产业化进程较缓的现状,在电化学储能领域,预估2025年新增部分钠电占比在15%左右。动力电池领域,钠离子电池主要对铅酸电池、磷酸铁锂市场进行部分替代,主要应用场景在低速乘用车以及商用车。当下由于钠电产业化还不成熟,成本较高,据此预估2024年前相关动力电池应用场景的渗透率不会超过2%。硬炭市场从无到有,2022-2025年需求量有望从02万吨提升到105万吨。考虑硬炭主要供给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以及部分掺杂硬炭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测算得出20222025年硬炭材料的需求量有望从02万吨/年提升到105万吨/年。考虑到近两年市场主要以进口为主,进口硬炭价格20万元/吨,国产硬炭价格普遍在10万元/吨或更低,随着国产硬炭出货量增加,估计硬炭平均价格会持续回落,预计至2025年硬炭材料市场空间为63亿元。超级电容炭通常称为超级活性炭或炭电极材料,是一种新型高吸附活性炭,其介于电池与普通电容之间,具有电容的大电流快速充放电特性。超级电容在、制造业等领域应用广泛,另外其还具备电池的储能特性,并且可以重复使用,其具有超长的循环寿命,可循环约20万次到100万次,在生命周期里储存和释放的电量大概是锂离子电池的6-10倍,放电时利用移动导体间的电子(而不依靠化学反应)释放电流,从而为设备提供电源。作为超级电容电极的核心材料,超级电容炭由于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良好的导电性能、低廉的价格、较长的循环使用寿命和稳定的理化性质等特点常被视为制备双层电容器的首选电极材料,也是目前在超级电容器领域实现商业化应用的最为主要的电极材料,其在电容电极原料中使用量占比在90%左右,生产成本占比约30%-50%。随着未来对超级电容器需求量的增长,超级电容炭的市场需求也会随之增加。根据纳米复合超级电容器材料手册(SpringerInternationalPublishing),2021年全球超级电容市场规模达292亿美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达833亿美元,对应2021-2025年CAGR为30%。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超级电容器上游有电极、电解液、隔膜、引线等辅助材料,其中电极是超级电容的关键部件,电极成本占到整个电容器材料成本的40-50%。根据KBVResearch2021年的数据,电容炭在超级电容电极材料中占比高达47%。因此,超级电容炭作为超级电容器的核心材料,需求规模也将随超级电容器市场的增长而快速增长。中国是全球最大超级电容炭市场,超级电容炭需求将快速增长,空间广阔。根据中经产业研究院数据,2020年全球超级电容炭需求量约为1万吨,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超级电容炭市场,需求量占全球比重超过50%。智研咨询预测,2025年中国超级电容炭需求将超过13万吨,对应2021-2025年CAGR为146%。但是超级电容炭技术门槛高,我国市场长期被海外企业垄断。QYResearch数据显示日本可乐丽、韩国PCT占据我国超级电容炭80%市场份额。随着元力股份等国内企业在特种高端活性炭领域取得突破,国产超级电容炭质量已达到国际水平,率有望稳步上升。锂离子电池是主要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和电解液四部分组成,负极材料主要分为碳材料与非碳材料两类,目前常用的负极材料为碳基石墨类负极。石墨的理论克容量为372mAh/g,目前高端石墨达到360-365mAh/g,且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但难以有进一步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下游客户对快充性能、续航时间提出更高要求,解决以上问题除了增加电池尺寸,更重要的是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硅材料的常温理论克容量3580mAh/g,高温理论克容量4200mAh/g。与石墨相比,硅的理论克容量接近其十倍。同时,硅还具有环境友好、资源丰富等优点,因此成为倍受关注的高能量密度负极材料。但是硅材料容易受热膨胀限制了硅基负极材料的发展,硅负极与碳复合材料优势互补,可明显改善硅材料体积膨胀情形。碳负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能和优异的导电性,且锂离子对其层间距并无明显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冲和适应硅的体积膨胀;此外,硅与碳化学性质相近,二者结合紧密,因此碳常用作与硅复合的首选基质。在硅碳复合体系中,硅颗粒作为活性物质,提供储锂容量;碳既能缓冲充放电过程中硅负极的体积变化,又能改善硅系材料的导电性,还能避免硅碳颗粒在充放电循环中发生团聚。因此硅碳复合材料综合吸收了二者特有的优点,在锂电池表现出高质量比容量和长循环寿命,可代替石墨成为新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当前硅基负极渗透率较低,根据研判,2022年有望成为硅基负极产业化元年,预计2025年全球硅基负极需求量有望达到20万吨,其中消费电池渗透率有望达50%,对应约7万吨硅基负极需求;圆柱和方形动力电池中渗透率分别达到35%和20%,对应约13万吨硅基负极需求。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43103.24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4059.5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9.02%;建设期利息446.8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04%;流动资金8596.8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9.94%。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719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54777.04万元,净利润12553.49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3.48%,财务净现值16813.54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5.31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经分析,本期项目符合国家产业相关政策,项目建设及投产的各项指标均表现较好,财务评价的各项指标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项目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较好,因此,项目投资建设各项评价均可行。建议项目建设过程中控制好成本,制定好项目的详细规划及资金使用计划,加强项目建设期的建设管理及项目运营期的生产管理,特别是加强产品生产的现金流管理,确保企业现金流充足,同时保证各产业链及各工序之间的衔接,控制产品的次品率,赢得市场和打造企业良好发展的局面。本期项目是基于公开的产业信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等信息,并依托行业分析模型而进行的模板化设计,其数据参数符合行业基本情况。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学习参考模板用途。目录第一章 绪论19一、 项目概述19二、 项目提出的理由21三、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25四、 资金筹措方案25五、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25六、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26七、 环境影响26八、 报告编制依据和原则26九、 研究范围27十、 研究结论28十一、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28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28第二章 行业、市场分析31一、 多孔炭下游细分领域的市场规模31二、 中国碳材料行业发展现状分析40第三章 背景及必要性41一、 多孔炭行业市场规模41二、 碳素材料行业发展概况42三、 多孔炭行业概况45四、 对外开放水平全面提升46五、 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47六、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47第四章 选址可行性分析48一、 项目选址原则48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48三、 城乡区域协调加快发展51四、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52第五章 建筑工程说明53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53二、 建设方案55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55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56第六章 法人治理结构58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58二、 董事63三、 高级管理人员67四、 监事69第七章 运营管理模式72一、 公司经营宗旨72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72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73四、 财务会计制度76第八章 工艺技术方案分析82一、 企业技术研发分析82二、 项目技术工艺分析85三、 质量管理86四、 设备选型方案87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88第九章 项目环境保护89一、 编制依据89二、 环境影响合理性分析90三、 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91四、 建设期水环境影响分析92五、 建设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92六、 建设期声环境影响分析93七、 环境管理分析93八、 结论及建议94第十章 原材料及成品管理96一、 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96二、 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供应及质量管理96第十一章 进度计划98一、 项目进度安排98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98二、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99第十二章 投资计划方案100一、 编制说明100二、 建设投资100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101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102建设投资估算表103三、 建设期利息104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04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05四、 流动资金106流动资金估算表106五、 项目总投资107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08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08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09第十三章 经济收益分析110一、 基本假设及基础参数选取110二、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10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10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12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14三、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14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16四、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117五、 偿债能力分析117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19六、 经济评价结论119第十四章 招标及投资方案120一、 项目招标依据120二、 项目招标范围120三、 招标要求120四、 招标组织方式121五、 招标信息发布122第十五章 项目风险评估124一、 项目风险分析124二、 项目风险对策126第十六章 项目总结分析128第十七章 补充表格131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31建设投资估算表132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33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34流动资金估算表134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35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36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37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38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39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39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40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41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42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143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144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145能耗分析一览表145第一章 绪论一、 项目概述(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水处理活性炭项目2、承办单位名称:xxx(集团)有限公司3、项目性质:新建4、项目建设地点:x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5、项目联系人:郑xx(二)主办单位基本情况公司注重发挥员工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作用,建立了工会组织,并通过明确职工代表大会各项职权、组织制度、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厂务公开的内容、程序、形式,企业民主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围绕公司战略和高质量发展,以提高全员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履职能力为核心,坚持战略导向、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持续深化教育培训改革,精准实施培训,努力实现员工成长与公司发展的良性互动。公司不断建设和完善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实施“互联网+”企业专项行动,推广适合企业需求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促进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中的应用,业通过信息化提高效率和效益。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培育产业链,打造创新链,提升价值链,促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既是实现经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既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外在要求,也是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在需求;既是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战略需要。遵循“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依法经营、诚实守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回馈社会、实现价值共享,致力于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三大责任的有机统一。公司把建立健全社会责任管理机制作为社会责任管理推进工作的基础,从制度建设、组织架构和能力建设等方面着手,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社会责任管理机制。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丰富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和可靠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公司将继续提升供应链构建与管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研发。集团成立至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第一、自主创新、持续改进,以技术领先求发展的方针。(三)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规模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占地面积约100.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四)产品规划方案根据项目建设规划,达产年产品规划设计方案为:xxx水处理活性炭/年。二、 项目提出的理由多孔碳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类重要的多孔材料。它们具有孔结构可调、物理化学稳定性好、比表面积可变、易功能化等优点。多孔碳材料在不同的科学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现代,多孔碳有不同的品种,包括活性炭、碳分子筛、软、硬模板介孔碳、活性炭纤维或多孔纳米碳。到目前为止,在所有类型的纳米多孔材料中,多孔碳在科学、技术和工业领域的不同部门的应用最大。多孔碳代表活性炭优越的应用特性及生产利用的经济性,使其成为众多产业门类中难以替代的产品。活性炭主要应用领域涵盖了食品饮料、化工、冶金、轻纺、水处理、医药等众多产业门类,近年来随着环保节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理念,活性炭在水处理、大气污染防治等领域的应用价值也日益凸显。此外,随着新材料技术、医药科学等领域的技术进展,活性炭在能源储存、天然气回收、血液净化等方面应用逐步拓展,将为行业的前景注入新的活力。活性炭产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导入期(1900初-1950s)、成长期(1950s-1990s)、成熟期(1990s至今)三大阶段。欧美发达国家主导了产业发展的前两个阶段,大致在上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产业转移的进一步扩展,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活性炭产业发展突飞猛进,成为活性炭行业的新增长极。美国、荷兰、日本是活性炭传统生产大国,随着中国活性炭产业的快速发展,当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活性炭生产国和出口国。当前全球活性炭的主要产能已经由发达国家转移到以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上世纪90年代由于欧美发达国家的环境监管愈发严厉、人工成本的攀升、活性炭生产赖以持续的资源匮乏,活性炭传统生产大国美国、日本、荷兰等国家纷纷将能耗较高、附加值较低的中低端活性炭产能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特别是煤炭资源丰富的中国及林业资源丰富的东南亚。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国内的活性炭需求仍在稳步增加,因此仍然是全球活性炭的主要需求方。国内的活性炭目前以低端产品为主,产品专用性差,与国际巨头的差距较大。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必须重视。在技术研究上可以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方面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瞄准国际上的前沿产品和高技术产品为开发目标;另一方面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以技术难度不高的产品为开发对象。建立自己研发中心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在高校等单位实验室小规模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中试放大,为工业生产提供可靠的工艺参数,可以尽快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另外,由于高校和科研院所受财力、人力、物力的限制,新产品的研制周期一般较长。如果在研发时间紧迫时,可以利用研发中心的人力优势,可以大大缩短研发周期。建议聘用高校科技人员作为研发中心的客座研究员,定期来中心进行指导和学术交流。从我国多孔碳材料行业的发展历程来看,虽然我国多孔碳工业逐步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生产国,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多孔碳工业仍然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方面。我国大多数生产企业规模小、生产工艺较为落后、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低、不利于大规模、连续化生产,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我国多孔碳产品整体品质较低且专用性差,产品销售无序竞争严重,众多小企业为了生存相互之间恶性竞争,造成整个行业利润率下降,既影响了国内多孔碳制造业的发展和市场的培育,也影响了我国多孔碳企业的整体竞争力。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们对生存环境认识水平不断提高和国家政策的导向作用,环境治理工程越来越得到广泛重视。目前我国正在逐步完善各类污染物的排放标准,但治理工程设备和设施的规范还没有跟上。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环保问题,许多区域环保已经被提上最为重要发展位置。安全、高效、方便、简介、快速的多孔碳是目前环保行业所热捧的对象。根据QYR调查,2021年全球多孔碳销量市场,中国占据了2671%的市场份额,北美占据了1884%的市场份额,欧洲占据1961%的市场份额。预计2028年在中国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中国将占据全球约3095%的市场份额。全球多孔碳的销量从2017年的18054万吨增加到2021年的20542万吨,复合年增长率为328%。2021年全球多孔碳市场规模达到了4112亿美元,预计2028年将达到6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488%。“十四五”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一个五年。我市面临着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三个五”发展战略、中东西“三大板块”建设和“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深入落实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市委七届十次全会精神,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城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按照“一个中心、四个跨入、五个突破”的发展思路,持续实施“十大行动、百项工程”,知不足、补短板,找差距、强弱项,扬优势、固根基,谋创新、兴业态,优环境、促发展,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建设东北东部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加快推进新时代通化绿色转型、全面振兴。三、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43103.24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4059.5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9.02%;建设期利息446.8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04%;流动资金8596.8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9.94%。四、 资金筹措方案(一)项目资本金筹措方案项目总投资43103.24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x(集团)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24863.80万元。(二)申请银行借款方案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18239.44万元。五、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719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54777.04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12553.49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23.48%。5、全部投资回收期(Pt):5.31年(含建设期12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22242.53万元(产值)。六、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项目计划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到工程竣工验收、投产运营共需12个月的时间。七、 环境影响拟建项目的建设满足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项目选址合理。项目建成所有污染物达标排放后,周围环境质量基本能够维持现状。经落实污染防治措施后,“三废”产生量较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因此,本项目从环保的角度看,该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八、 报告编制依据和原则(一)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及使用手册(第三版);3、工业可行性研究编制手册;4、现代财务会计;5、工业投资项目评价与决策;6、国家及地方有关政策、法规、规划;7、项目建设地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规;8、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材料及相关数据;9、国家公布的相关设备及施工标准。(二)编制原则1、坚持科学发展观,采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一次设计,分期实施的建设原则。2、根据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合理制定生产纲领和技术方案。3、坚持市场导向原则,根据行业的现有格局和未来发展方向,优化设备选型和工艺方案,使企业的建设与未来的市场需求相吻合。4、贯彻技术进步原则,产品及工艺设备选型达到目前国内领先水平。同时合理使用项目资金,将先进性与实用性有机结合,做到投入少、产出多,效益最大化。5、严格遵守“三同时”设计原则,对项目可能产生的污染源进行综合治理,使其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九、 研究范围1、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必要性;2、市场需求预测;3、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4、建设地点与建设条性;5、工程技术方案;6、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方案;7、环境保护、安全防护及节能;8、企业组织机构及劳动定员;9、建设实施与工程进度安排;10、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1、经济评价。十、 研究结论综上所述,本项目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属于投资合理、见效快、回报高项目;拟建项目交通条件好;供电供水条件好,因而其建设条件有明显优势。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的战略思想,有利于行业结构调整。十一、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66667.00约100.00亩1.1总建筑面积122787.731.2基底面积39333.531.3投资强度万元/亩319.512总投资万元43103.242.1建设投资万元34059.542.1.1工程费用万元28704.282.1.2其他费用万元4445.292.1.3预备费万元909.972.2建设期利息万元446.872.3流动资金万元8596.833资金筹措万元43103.243.1自筹资金万元24863.803.2银行贷款万元18239.444营业收入万元719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54777.046利润总额万元16737.997净利润万元12553.498所得税万元4184.509增值税万元3208.1410税金及附加万元384.9711纳税总额万元7777.6112工业增加值万元25854.0913盈亏平衡点万元22242.53产值14回收期年5.3115内部收益率23.48%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16813.54所得税后第二章 行业、市场分析一、 多孔炭下游细分领域的市场规模(一)活性炭市场规模全球活性炭的传统生产大国包括中国,美国,日本及荷兰等国家,自从20世纪90年代起,北美、西欧等发达国家受原材料制约及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的影响,其活性炭产业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美国、日本和西欧等发达国家的活性炭生产逐步减少的同时,其国内市场需求仍稳步增长,而其国内生产的活性炭满足不了各种需求,需大量进口来进行补充。根据QYR(恒州博智)的统计及预测,2021年全球活性炭市场销售额达到了33亿美元,预计2028年将达到4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58%(2022-2028)。中国活性炭工业生产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改革开放后开始高速发展,现已经拥有基本独立和完整的工业体系。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活性炭生产国和出口国。2021年我国活性炭整体产量为982万吨。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活性炭应用领域不断扩大,需求增长迅速。特别是中国关于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则颁布后,水处理、机动车、溶剂和废气回收以及空气净化用的活性炭市场需求剧增,活性炭工业成为我国增长最快的工业部门之一。2019年我国活性炭市场规模为7924亿元,同比增长1092%。其中,木质活性炭市场规模3626亿元,煤质活性炭市场规模4298亿元。经过多年的发展,活性炭已经逐渐从工业用吸附剂转变为一种用途广泛的基础性材料。今后随着世界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以及各国对食品医药安全标准、环境保护标准的日趋严格化,活性炭的传统应用市场将随之稳步扩大,预计2025年国内活性炭市场需求将达到93万吨左右。根据功能性专用活性炭的用途分类,功能性专用活性炭下游市场可分为VOCs治理及回收用活性炭、水处理活性炭等细分市场。VOCs是指挥发性有机物,其普遍用于石油化工、包装印刷、家居制造、汽车制造、电子等行业产品的生产。由于VOCs具有很强的强挥发性,实际使用过程中极易造成气化挥发和空气污染,其浓度过高时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容易造成急性中毒、头痛、头晕、咳嗽、恶心、呕吐、昏迷等症状。若长期居住在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的环境中,可引起慢性中毒,损害肝脏和神经系统。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VOCs已经成为我国大气污染的重要污染源之一,引起了国家及各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已相继出台政策,对VOCs污染进行综合整治。环保产业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一直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随着VOCs治理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政策、技术标准等的不断出台,VOCs治理行业的行业标准更加清晰,VOCs治理技术和管理理念快速发展,VOCs治理行业的发展更加健康稳健。此外,由于环保标准日趋严苛,需求企业对于VOCs治理技术、设备、材料的需求增加,VOCs治理市场需求被进一步释放。根据头豹研究院的数据,我国VOCs治理的市场规模预计在2023年达到6666亿元。活性炭吸附法具有成本低,适用性强,分离速度快的特点,在VOCs治理回收中占据主导地位。根据华南理工大学测算,2020年中国工业源VOCs排放量约为1,3575万吨。假设VOCs处理量占排放量的60%,在VOCs处理方法中,活性炭吸附法占比为90%,处理1吨VOCs所需的活性炭约为20kg,据此测算2020年我国VOCs领域活性炭市场规模约为15万吨。我国水资源短缺和水资源污染问题依然严峻。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底,我国水资源总量29,520亿立方米,人均2,0901立方米,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是联合国13个贫水国之一,特别是北方和部分东部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严重偏低。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活和工业污水的排放量大幅增加,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污水治理相关的行业政策,为环保用活性炭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得益于国家宏观政策的大力支持、资本投入力度加大、技术工艺的不断创新的全方位支持,我国污水处理行业得以快速发展,市场容量由2014年的1,5722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4,262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7%;未来随着污水治理出水水质的提高、污水资源化利用的广度和深度的不断加强,污水治理需求进一步释放,行业容量有望持续稳定增长,预计2023年的市场容量可达到5,8195亿元,2018-2023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64%。根据住建部2021年城乡建设统计年鉴,截至2021年全国污水处理能力208亿立方米/日,污水年排放量头6250亿立方米,工业废水占比约为25%,城镇生活废水占比约为75%。生态环境部2021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的数据显示,2021年底我国污水处理总量为5846亿立方米,污水处理率为975%。污水处理主要有生物法、物理法、化学法三种方法,其中以活性炭吸附为代表的物理法占主要地位。根据测算,城市污水三级处理时,处理1吨废水排出003kg饱和炭;工业废水三级处理时,处理1吨废水排出017kg饱和炭。假设活性炭处理占污水处理总量的70%,同时考虑活性炭的可再生能力,经测算2021年污水处理领域活性炭需求量超过25万吨。根据头豹研究院预测2021-2023年中国污水处理行业CAGR为169%,预计污水处理将带动环保用活性炭需求保持较高增速。(二)炭催化剂及催化剂载体市场规模根据市场研究机构Ceresana发表的研究成果显示,到2021年催化剂的总市场价值将增加到220亿美元以上,其中中国市场的增长率较高。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2023年贵金属催化剂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预计2023年,中国贵金属催化剂行业的需求规模将扩大到2056亿元。贵金属催化剂的应用几乎涉及到各行各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石油、化学、医药等工业中的氢化还原、氧化脱氢、催化重整、氢化裂解、加氢脱硫、还原胺化、调聚、偶联、歧化、扩环、环化、羰基化、甲酰化、脱氯以及不对称合成等反应中,贵金属均是优良的催化剂;在环保领域,贵金属催化剂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尾气净化、有机物催化燃烧、CO、NO氧化等;在新能源方面,贵金属催化剂是新型燃料电池开发中最关键的核心材料。然而,贵金属的低地壳丰度和高昂价格阻碍了其广泛的商业化应用。因此,大量的科研工作聚焦于开发高效的非贵金属和无金属碳基电催化剂,以此来取代或减少对贵金属的需求。与金属基催化剂相比,无金属炭基电催化剂拥有许多优势,如地壳丰度高、价格低廉、具有分子水平的结构可控性,以及多种催化活性位点的兼容性。不仅如此,通过对零维到三维碳结构进行杂原子、缺陷和吸附剂掺杂,可设计无金属炭基电催化剂的靶向活性位点以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三)炭基储能材料市场规模硬炭是指高温下难以被石墨化的炭,其具有很高的可逆比容量,低或非石墨化的硬炭可作为动力型锂离子或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硬炭早期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所开发,首效等电化学性能有待提高限制了应用。硬炭负极材料比容量高,理论值约为530mAh/g,但是存在首次库伦效率低、长循环稳定性不高和压实密度低的问题。同时由于硬炭基材料储钠机理本身存在严重争议,不利于开发一种高性能硬炭基储钠负极,这些都限制了硬炭的早期应用。早期硬炭主要在锂电负极材料中和石墨掺混使用,以提高快充和低温下的电池性能。目前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炭基材料、合金类、过渡金属氧化物及有机化合物等。在众多负极材料中硬炭材料具有结构多样、价格低廉、导电性良好、储钠容量高、嵌钠后体积形变小、环境友好和低氧化还原电位等优点。根据中国国际金融股份发布的研究报告电池材料前瞻:钠电重生,硬碳先行:储能场景为钠电应用提供坚实支撑,动力电池丰富了钠电应用场景。储能为钠电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应用场景支撑,考虑到钠电产业化进程较缓的现状,在电化学储能领域,预估2025年新增部分钠电占比在15%左右。动力电池领域,钠离子电池主要对铅酸电池、磷酸铁锂市场进行部分替代,主要应用场景在低速乘用车以及商用车。当下由于钠电产业化还不成熟,成本较高,据此预估2024年前相关动力电池应用场景的渗透率不会超过2%。硬炭市场从无到有,2022-2025年需求量有望从02万吨提升到105万吨。考虑硬炭主要供给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以及部分掺杂硬炭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测算得出20222025年硬炭材料的需求量有望从02万吨/年提升到105万吨/年。考虑到近两年市场主要以进口为主,进口硬炭价格20万元/吨,国产硬炭价格普遍在10万元/吨或更低,随着国产硬炭出货量增加,估计硬炭平均价格会持续回落,预计至2025年硬炭材料市场空间为63亿元。超级电容炭通常称为超级活性炭或炭电极材料,是一种新型高吸附活性炭,其介于电池与普通电容之间,具有电容的大电流快速充放电特性。超级电容在、制造业等领域应用广泛,另外其还具备电池的储能特性,并且可以重复使用,其具有超长的循环寿命,可循环约20万次到100万次,在生命周期里储存和释放的电量大概是锂离子电池的6-10倍,放电时利用移动导体间的电子(而不依靠化学反应)释放电流,从而为设备提供电源。作为超级电容电极的核心材料,超级电容炭由于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良好的导电性能、低廉的价格、较长的循环使用寿命和稳定的理化性质等特点常被视为制备双层电容器的首选电极材料,也是目前在超级电容器领域实现商业化应用的最为主要的电极材料,其在电容电极原料中使用量占比在90%左右,生产成本占比约30%-50%。随着未来对超级电容器需求量的增长,超级电容炭的市场需求也会随之增加。根据纳米复合超级电容器材料手册(SpringerInternationalPublishing),2021年全球超级电容市场规模达292亿美元,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达833亿美元,对应2021-2025年CAGR为30%。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超级电容器上游有电极、电解液、隔膜、引线等辅助材料,其中电极是超级电容的关键部件,电极成本占到整个电容器材料成本的40-50%。根据KBVResearch2021年的数据,电容炭在超级电容电极材料中占比高达47%。因此,超级电容炭作为超级电容器的核心材料,需求规模也将随超级电容器市场的增长而快速增长。中国是全球最大超级电容炭市场,超级电容炭需求将快速增长,空间广阔。根据中经产业研究院数据,2020年全球超级电容炭需求量约为1万吨,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超级电容炭市场,需求量占全球比重超过50%。智研咨询预测,2025年中国超级电容炭需求将超过13万吨,对应2021-2025年CAGR为146%。但是超级电容炭技术门槛高,我国市场长期被海外企业垄断。QYResearch数据显示日本可乐丽、韩国PCT占据我国超级电容炭80%市场份额。随着元力股份等国内企业在特种高端活性炭领域取得突破,国产超级电容炭质量已达到国际水平,率有望稳步上升。锂离子电池是主要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和电解液四部分组成,负极材料主要分为碳材料与非碳材料两类,目前常用的负极材料为碳基石墨类负极。石墨的理论克容量为372mAh/g,目前高端石墨达到360-365mAh/g,且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但难以有进一步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下游客户对快充性能、续航时间提出更高要求,解决以上问题除了增加电池尺寸,更重要的是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硅材料的常温理论克容量3580mAh/g,高温理论克容量4200mAh/g。与石墨相比,硅的理论克容量接近其十倍。同时,硅还具有环境友好、资源丰富等优点,因此成为倍受关注的高能量密度负极材料。但是硅材料容易受热膨胀限制了硅基负极材料的发展,硅负极与碳复合材料优势互补,可明显改善硅材料体积膨胀情形。碳负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能和优异的导电性,且锂离子对其层间距并无明显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冲和适应硅的体积膨胀;此外,硅与碳化学性质相近,二者结合紧密,因此碳常用作与硅复合的首选基质。在硅碳复合体系中,硅颗粒作为活性物质,提供储锂容量;碳既能缓冲充放电过程中硅负极的体积变化,又能改善硅系材料的导电性,还能避免硅碳颗粒在充放电循环中发生团聚。因此硅碳复合材料综合吸收了二者特有的优点,在锂电池表现出高质量比容量和长循环寿命,可代替石墨成为新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当前硅基负极渗透率较低,根据研判,2022年有望成为硅基负极产业化元年,预计2025年全球硅基负极需求量有望达到20万吨,其中消费电池渗透率有望达50%,对应约7万吨硅基负极需求;圆柱和方形动力电池中渗透率分别达到35%和20%,对应约13万吨硅基负极需求。二、 中国碳材料行业发展现状分析碳碳材料(碳/碳复合材料)具有高密度、高轻度、高导热、低膨胀、摩擦性及抗热冲击性及尺寸稳定较好等这种新型碳/碳复合材料,理论温度高达2600,是现如今高温超1650以上少数备选高温材料。碳/碳复合材料行业是国家重点扶持,优先发展的行业之一。政府主管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行业的发展予以支持,要求积极开发新型超大规格、特殊结构材料的一体化制备工艺,推进高性能复合材料生产制备低成本化、产品品种多样化和装备设计自主化。第三章 背景及必要性一、 多孔炭行业市场规模(一)全球多孔炭材料市场规模传统多孔炭主要应用领域涵盖了食品饮料、化工、冶金、轻纺、水处理、医药等众多产业门类,近年来随着环保节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理念,在水处理、大气污染防治等领域的应用价值也日益凸显。此外,随着新能源、新材料技术、医药科学等领域的技术进展,多孔炭在能源储存、天然气回收、血液净化等方面应用逐步拓展,将为行业的前景注入新的活力。由于应用领域广泛,近年来,多孔炭市场销量保持增长趋势,根据市场研究机构QYR(恒州博智)发布的2022-2028全球及中国多孔碳行业研究及十四五规划分析报告,全球多孔碳的销量从2017年的18054万吨增加到2021年的20542万吨,复合年增长率为328%。2021年全球多孔碳市场规模达到了4112亿美元,预计2028年将达到6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488%。(二)我国多孔炭材料市场规模从我国多孔炭材料行业的发展历程来看,虽然我国多孔炭工业逐步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生产国,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多孔炭工业仍然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方面。我国大多数生产企业规模小、生产工艺较为落后、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低、不利于大规模、连续化生产,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我国多孔炭产品整体品质较低且专用性差,产品销售无序竞争严重,众多小企业为了生存相互之间恶性竞争,造成整个行业利润率下降,既影响了国内多孔炭制造业的发展和市场的培育,也影响了我国多孔炭企业的整体竞争力。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们对生存环境认识水平不断提高和国家政策的导向作用,环境治理工程越来越得到广泛重视。目前我国正在逐步完善各类污染物的排放标准,但治理工程设备和设施的规范还没有跟上。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环保问题,许多区域环保已经被提上最为重要发展位置。安全、高效、方便、快速的多孔炭是目前环保行业所热捧的对象。根据QYR(恒州博智)调查,2021年全球多孔炭销量市场,中国占据了2671%的市场份额,北美占据了1884%的市场份额,欧洲占据1961%的市场份额。预计2028年在中国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中国将占据全球约3095%的市场份额。二、 碳素材料行业发展概况碳素材料是一种古老的材料,又是一种新型材料。早在史前,人类就与炭物质发生了关系。公元前8000年,人类就已经将木炭用于取暖、煮食等;公元前3000年开始,有色金属冶炼就用炭加热或还原制取金属;公元2世纪,中国汉代已经开始用煤烟制墨,16世纪中国明代的冶炼工业已用天然石墨和粘土制成耐火坩锅,这是人类早的碳素制品。虽然人类很早就利用碳素材料,但从原始、粗糙的碳素材料发展到近代的、高质量的工业碳素材料,从世界范围看也仅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842年德国人本生(RHBunsen)用2份能结焦的煤粉和1份焦炭粉混合在钢模中加压成型,然后焙烧制成炭质电极,这是近代碳素制品工业的先驱。此后,伴随着冶金、电化学、电器机械等行业的发展,碳素材料开始得到开发利用,尤其在这段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