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度运维管理平台市场分析

上传人:陈****2 文档编号:203012517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6.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梯度运维管理平台市场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梯度运维管理平台市场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梯度运维管理平台市场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梯度运维管理平台市场分析一、 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基本风险特征(一)信息技术服务行业上游供应商相对集中行业上游的IT设备厂商主要生产网络交换机、服务器等网络设备,目前国内服务器、网络交换机生产制造主要集中在新华三、华为、海康威视、大华和浪潮等知名品牌,行业上游供应商数量较少,品牌相对集中,行业格局较为稳定,国内外大型IT厂商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因此,存在上游供应商相对集中、知名上游品牌议价能力较强的风险。(二)外部竞争者进入,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市场集中度逐渐提高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等在内的云服务商和电信运营商进入到IT基础架构建设领域,在政企项目中承担总集成商的角色,将对市场上既有的系统集成商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但云服务商大多以自有云计算产品为核心,无论在客户的具体业务流程或者专业的线下服务团队上都存在竞争优势,需要引入生态伙伴来帮助其共同拓展客户。全国性的系统集成商一方面将通过融入云服务商的生态来巩固市场地位,另一方面,针对细分的地方市场和行业领域,也将采取与云服务商类似的模式建立自有生态。不同厂商间的合作趋势将更加明显,即由一个总集成商负责项目的整体把控,并分包给各个细分领域的专业厂商。未来市场预计将进一步走向集中,全国性厂商会逐渐蚕食地方性厂商的份额。虽然现有的客户关系是地方性厂商的优势,但中小系统集成商仍需在特定的细分领域内做专做精,以应对市场格局的变化。(三)信息技术服务行业人才缺乏和流失风险云计算领域对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一方面要求精通云原生、大数据等技术,熟悉通信工程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工程类技术等多种学科;另一方面要求能够深入了解各行业用户(目前主要为政企、金融、医疗、教育等行业)的业务流程、运营模式及系统现状,准确理解和把握用户需求,具备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因此,综合技术人才的缺乏制约着本行业的发展。此外,伴随着行业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相关技术人才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可能造成人才流失,从而给行业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四)信息技术服务行业产业政策风险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国家重点扶持和鼓励的产业,国家及地方政府相继颁布了多项鼓励、支持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为行业将来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如果未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针对本行业的相关政策发生变化,优惠政策减少或取消,将会给产业外部环境和市场发展空间带来不利影响,对企业经营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不确定性风险。但基于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作为国家基础性、战略性新兴产业,短期内发生产业政策变动的风险较小。(五)信息技术服务行业技术创新和研发风险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具有技术更新速度快、产品生命周期缩短、迭代升级频繁等特点。为了满足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要求企业精准把握软件技术和应用行业的发展趋势,紧跟用户需求,通过不断增强自身产品研发和技术开发能力,优化产品性能和用户体验,保持自身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如果行业技术和市场发展趋势方面出现失误,或是自身研发能力无法满足市场日益变化的产品服务需求,行业将面临技术创新和研发风险。二、 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概述信息技术服务是指供方为需方提供的开发和应用信息技术的服务,以及供方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提供的支持需方业务活动的服务。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部门,信息技术服务业涵盖而广泛。同时,随着信息技术和业务模式创新,信息技术服务业自身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业务种类和服务类型。从当前产业发展实践看,信息技术服务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咨询服务、设计与开发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数据处理和运营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指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建设、人员培训、管理体系建设、技术支撑等方面向需方提供的管理或技术咨询评估服务。包括信息化规划、信息技术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测试评估、信息技术培训等。设计与开发服务指受需方委托以外包的方式提供的信息技术硬件产品设计、软件设计和软件开发等服务。包括信息技术硬件产品设计,软件设计与开发等。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指通过结构化的综合布线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各个分离的设备、功能和信息等集成到相互关联的、统一和协调的系统之中的服务。包括信息系统设计、集成实施、运行维护等。数据处理和运营服务指向需方提供的信息和数据的分析、整理、计算、存储等加工处理服务,以及软件应用系统、业务支撑平台、信息系统基础设施等的租用服务。包括数据加工处理、存储服务、数字内容加工处理、客户交互服务、运营服务等。三、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发展背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演进与转变,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背景,大量垂直行业将会重新寻找自身的创新驱动力,数字化转型需求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国家各部委也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如工信部发布工业互联网平台白皮书(2019年),农业农村部印发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交通运输部印发数字交通发展规划纲要等。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厂商凭借对新兴技术的把握、理解及服务经验,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具体场景应用进行研发和实施,能够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以及服务型制造发展,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2020年,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全面推广,未来三到五年,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我国国产基础软硬件从不可用发展为可用,并正在向好用演变,逐步打破国外垄断。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作为新基建的重要内容,核心软硬件及服务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将会加速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将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深入到国民经济各个领域。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日益普及,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商通过新技术应用,升级原有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能力,与客户的合作将不局限于成本控制,而是共同创造新价值,形成伙伴式的合作模式。特别是信息技术外包服务,将在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提高中逐步提高服务附加值,在用户追求更完善的产品和服务、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环境下,服务内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模式,主动挖掘跟踪客户需求并提供与之匹配的服务,实现从单一交付实施到整体方案服务的技术赋能提升。随着云服务商业模式日益成熟,基于云架构的解决方案和应用系统正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用户的选择。云原生的平台架构能够帮助企业用户完成一系列关键性云计算转型与变革。云原生架构能够提供一套完整的、面向混合IT环境的管理框架,利用适用于分布式应用场景的以高效交付云服务为目标的运营模式,助力企业在短期内构建起面向云服务的管理规范和技术框架。除此之外,云原生架构还将帮助企业平衡云计算带来的便利性与挑战,助力企业的IT部门充分释放云生产力的同时对高度分布式的基础设施进行有效管控。四、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行业概况软件产品收入平稳增长。2022年,软件产品收入26583亿元,同比增长99%,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24个百分点,占全行业收入比重为246%。其中,工业软件产品实现收入2407亿元,同比增长143%,高出全行业整体水平31个百分点。信息技术服务收入较快增长。2022年,信息技术服务收入70128亿元,同比增长117%,高出全行业整体水平05个百分点,占全行业收入比重为649%。其中,云服务、大数据服务共实现收入10427亿元,同比增长87%,占信息技术服务收入的149%,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集成电路设计收入2797亿元,同比增长120%;电子商务平台技术服务收入11044亿元,同比增长185%。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收入稳步增长。2022年,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收入2038亿元,同比增长104%,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26个百分点。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两位数增长。2022年,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9376亿元,同比增长113%,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77个百分点。东部地区保持较快增长,中、西部地区增势突出。2022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分别完成软件业务收入88663亿元、5390亿元、11574亿元和249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6%、169%、143%和87%。其中,中部、西部地区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7、31个百分点。四个地区软件业务收入在全国总收入中的占比分别为820%、50%、107%和23%。中心城市软件业务收入稳步增长,利润总额增速小幅回落。2022年,全国15个副省级中心城市实现软件业务收入53419亿元,同比增长100%,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63个百分点,占全国软件业的比重为494%;实现利润总额6924亿元,同比增长24%,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21个百分点。其中,武汉、宁波、济南、青岛和沈阳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速超过全行业整体水平。五、 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发展概况和趋势(一)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发展概况和趋势根据2017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要指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技术对信息进行生产、收集、处理、加工、存储、运输、检索和利用,并提供信息服务的行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包含软件开发、信息技术咨询服务、运行维护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等一系列产品和服务。国家层面高度重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从制度层面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我国软件产业快速发展,为国家整体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逐渐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促进全社会生产效率提升的强大动力。2020年8月4日,为进一步深入优化软件产业发展环境,深化产业国际合作,关于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208号),进一步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发展质量。2021年11月30日,为持续贯彻落实国家软件发展战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形势、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以及保障措施等内容,进一步推动产业实现产业基础实现新提升,产业链达到水平,生态培育获得新发展,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的四新发展目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具有技术更新快、产品附加值高、应用领域广、渗透能力强、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利用充分等突出特点,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加快融合,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等领域蓬勃发展,以及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数字经济有望成为我国经济双循环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支撑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支持关键产业链及其核心环节和相关企业的布局和发展,国内国际互联互通,良性互动,有利于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助力新兴产业发展。数字化有望成为支撑整个社会经济运转的重要方式,建设和投入将会越来越大,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也将迎来最大的窗口期。数字经济发展正成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新冠疫情拉开传统的社交距离,但数字经济迅速发展拉近了数字服务与各行业企业和消费者的距离。未来,云服务、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服务有望加速发展,数字产业化趋势将进一步深化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变革,推进信息技术服务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链的形成。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演进与转变,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背景,大量垂直行业将会重新寻找自身的创新驱动力,数字化转型需求有望迎来较大幅度增长。国家各部委也积极推进各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如工信部发布工业互联网平台白皮书(2019年),农业农村部印发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交通运输部印发数字交通发展规划纲要等。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厂商凭借对新兴技术的把握、理解及服务经验,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具体场景应用进行研发和实施,能够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以及服务型制造发展,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的推广,我国国产基础软硬件逐步打破国外垄断,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有望迎来黄金发展期。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作为新基建的重要内容,核心软硬件及服务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将会加速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将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深入到国民经济各个领域。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日益普及,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商通过新技术应用,升级原有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能力,与客户的合作将不局限于成本控制,而是共同创造新价值,形成伙伴式的合作模式。特别是信息技术外包服务,将在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提高中逐步提高服务附加值,在用户追求更完善的产品和服务、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环境下,服务内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模式,主动挖掘跟踪客户需求并提供与之匹配的服务,实现从单一交付实施到整体方案服务的技术赋能提升。随着云服务商业模式日益成熟,基于云架构的解决方案和应用系统正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用户的选择。云原生的平台架构能够帮助企业用户完成一系列关键性云计算转型与变革。云原生架构能够提供一套完整的、面向混合IT环境的管理框架,助力企业在短期内构建起面向云服务的管理规范和技术框架。除此之外,云原生架构还将帮助企业平衡云计算带来的便利性与挑战,助力企业的IT部门充分释放云生产力的同时对高度分布式的基础设施进行有效管控。2022年2月17日,据国家发改委发文,近日国家发改委、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创新与应用,数字经济正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东数西算工程为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关键一环,全面实施后将有利于全国一体化的数据中心布局建设,能够扩大算力设施规模,提升算力使用效率,实现全国算力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由于数据中心产业链条长,有望充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投资。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年)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0万亿元左右,占GDP的比重达到了约3980%。未来随着国家政策进一步赋能,数字经济规模或将持续扩大,数字经济产业链未来可期。(二)云服务行业发展概况和趋势云服务整体市场包括公有云、私有云、专有云和混合云等部署下的服务,以及整体IaaS、PaaS和SaaS。2021年,中国整体云服务市场规模达到约3,28020亿元,增速约为4540%。云服务目前在供给端已形成较为稳固的市场格局,上云、用云亦成为需求侧的广泛共识。2021年中国整体IaaS市场规模达到2,20140亿元左右,增速约3430%,PaaS市场规模达到42070亿元左右,增速约为5500%。在基础云领域,IaaS资源已从云市场的增长动力转变为市场稳定的坚实支撑,PaaS市场已逐步成为基础云市场的增长动力。从产品结构看,短期内数据库、大数据仍是PaaS市场增长主导。未来,伴随人工智能与数据能力的更多融合,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场景的逐步拓展,有望成为支持PaaS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增量因素。2021年,我国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达到2,29050亿元左右、增速约为5270%。由于云服务的互联网属性与泛互联网行业特征天然的匹配性,互联网用户一直是公有云服务市场的主导行业客户。中国互联网行业正经历行业结构调整期,客户的用云贡献率略有下降,公有云市场未来增量空间将更多集中于传统行业。2021年中国非公有云市场规模接近1,00000亿元,增速约为3090%。从需求侧看,市场增长主要受益于传统行业在数字经济建设及产业数字化提速的背景下开始加速上云,且由于传统行业业务的复杂性,行业监管的严格性,单一公有云的形式并不能满足其业务特性,导致多云共存、跨云管理等将长期成为传统行业上云及用云特征。因此,非公有云中的专属云、混合云、私有云等将成为传统行业上云的长期需求。从供给侧看,提供非公有云服务的厂商也开始逐步转变发展策略:综合云厂商持续增强其非公有云解决方案在技术能力上与公有云的连通性,专业非公有云厂商则将非公有云与更多具体业务场景融合提升其服务的针对性,同时积极提高生态能力,强化其方案的适用性。在非公有云领域,金融依旧占据主导地位,此外,工业制造、医疗等行业亦加大在云领域的支出。在工业制造行业,企业更多是围绕业务需要主动上云,云厂商亦根据其业务场景提供了切实的配套解决方案。目前,工业制造业的头部企业,更偏向于混合云模式,以实现在公有云能力和私有云管理安全间的平衡,而行业的中小企业则更多偏向于应用公有云。在医疗行业,地方医联体、医共体加速建设,推进整体医疗行业上云进程,但医疗行业上云更多集中在中小规模医院和区县医院,更多是为满足政策要求的被动上云,大型综合医院上云场景仍然有限。因此,非公有云市场未来的发展,一方面需要产品技术具备更好的随机应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思考传统行业用户上云痛点,以实现更贴近客户需求的应用案例。六、 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壁垒(一)信息技术服务行业技术壁垒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特别是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服务具有很高的技术壁垒,主要体现在核心技术复杂、更新迭代快、定制化开发和专业化服务需求强等方面。首先云计算和大数据核心技术范围广泛,涵盖计算机虚拟化、容器、微服务、数据库、中间件、云安全等众多领域,只有拥有全面技术储备的企业才能提供稳定高效的云产品和服务;其次,云计算和大数据领域处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前沿,需要企业不断把握技术发展趋势,进行持续创新。对企业技术能力要求高,形成了较高的技术壁垒。(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人才壁垒人才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的核心资源和要素。企业不仅需要具备相对应的专业知识与要求的人才,还要具备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具有较高业务拓展能力的团队。目前,行业内高素质专业人才团队资源较为短缺,先进入的领先厂商往往依靠自身培养,而新进入者难以在短期内配齐专业团队,专业人才培养周期较长,给新进入者带来很大的人才壁垒。(三)信息技术服务行业资金壁垒软件和信息技术行业的云计算和数据技术的前期研发和市场开拓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资金投入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除此之外,客户主要为政企、金融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客户多为分阶段付款或结算周期较长,导致本行业企业的资金垫付压力较大。因此,新进企业必须具备较强的资金实力,具有通畅的融资渠道或强大的股东背景,否则难以承担较长投资回报期的资金成本,难以控制平均成本,更无法成为行业有力的竞争者。(四)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客户壁垒软件和信息技术项目通常是建立在长期合作的基础上。企业开发和销售需要对用户所在行业的业务规则、流程及应用环境有深刻的理解,企业均会对现有客户进行关系维护,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信任关系,以保证在合作期结束后依然能与原有客户续签合约。由于长期的优质服务,先进入者在其竞争领域已经拥有忠实稳定的用户群体,积累成功经验,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对新进入者形成客户壁垒。(五)信息技术服务行业资质壁垒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是技术密集型行业,技术专业性强,项目竞争需要严格的招投标程序来选择最具技术实力和应用经验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商,要求企业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ISO9001、ISO27001、CMMI、ITSS认证等体现行业技术专业性的资质认证,这些行业资质等级代表着企业的行业经验、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这也从不同层面树立了本行业的市场准入壁垒。七、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竞争格局从国际市场看,国际巨头占据主导地位,其不论在市场份额还是在技术研发拓展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从国内市场看,随着新兴技术迅速发展,国内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在信息技术服务业中,国内企业众多,市场集中度尚不明显,市场化程度较高,充分竞争。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演进,全球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进入新一轮加速期,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将持续高速发展并逐渐成熟。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步入加速创新、快速迭代、群体突破的爆发期,加快向网络化、平台化、服务化、智能化、生态化演进。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快速发展和融合创新,先进计算、高端存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神经科学等新技术加速突破和应用,进一步重塑软件的技术架构、计算模式、开发模式、产品形态和商业模式,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日益成熟,加速步入质变期。开源、众包等群智化研发模式成为技术创新的主流方向,产业竞争由单一技术、单一产品、单一模式加快向多技术、集成化、融合化、平台系统、生态系统的竞争转变,生态体系竞争成为产业发展制高点。软件企业依托移动互联、大数据等技术平台,强化技术、产品、内容和服务等核心要素的整合创新,加速业务重构、流程优化和服务提升,实现转型发展。信息技术引发的产业变革将加速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金融、物流、交通、文化、旅游等服务业的跨界融合和创新发展,带来更多的新产品、服务和模式创新,催生新的业态和经济增长点,加速各行业领域的融合创新和转型升级。应用场景的多元化将引发居民消费、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多维度、深层次的变革和带来分享经济、平台经济、算法经济等众多新型网络经济模式。八、 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未来趋势目前软件与信息技术服用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由原来单门类行业向细分领域拓展。在我国软件信息技术起步较晚,当前随着软件行业的逐步完善,相关产业推行数字化转型提倡互联网+,企业用户对软件的需求已经从系统的集成基础应用向个性化、定制化、智能化转变。随着新一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和5G网络的应用,包括智能化设备的推广,促进了软硬件的融合。实现传统设备自动化操作新局面,加速产业升级,数字工厂、自动驾驶、机器人、工业互联网、智能家居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在未来智能化、数据化、自动化,打造工业级和消费级软硬件一体化产品是软件行业在细分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软件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信息技术的灵魂,截止到2022年软件行业从业人数达到809万人。根据工信部的相关数据统计,截止到2020年全国268家软件园区贡献了75%以上的软件业务收入,经济规模效益年均增长率131%,在十三五期间共制定269项软件国家标准,43项行业标准,比过去的十二五期间增长30%。在2021年印发的十四五规划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到,将要落实125项重点领域国家标准,工业App要突破100万个,建成20家中国软件园区,软件企业业务收入突破14万亿元,保持年均增长12%以上。解决软件行业存在的短板和发展弱项,打造具备生态领域的新兴软件市场。软件与信息技术在未来的市场会被分割为若干细分领域,全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打造独立个体的应用场景,服务于实体制造业,培育智能化硬件,推动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发展成熟。九、 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竞争格局PaaS产业链共有六大环节,上游厂商主要提供基础硬件以及基础软件,中游厂商进行产品开发、销售与咨询,下游环节进行产品运营及使用,PaaS厂商处于产品开发和产品运营环节。PaaS厂商不仅面临来自同行业PaaS厂商的竞争,还有来自IaaS厂商的压力。目前综合市场表现力和产品竞争力,阿里云、腾讯云和华为云分别位列行业前三。2021年中国IaaS市场头部厂商排名稳定,市场份额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行业客户的用云需求转变,其他云厂商仍有较大的发展机会。一方面,头部云厂商由于业务体量庞大,服务行业广泛,在面临业务调整的过程中,市场反馈到实践落地的周期较长;另一方面,头部云厂商为争取先发优势,在行业用云萌芽期即开始投入,但受限于行业经验,前期投入并不乐观,部分产品及服务后期转型面临挑战。反观其他中小型云厂商,其产品及服务具备综合性、场景及行业较为专精,能更灵活和及时地调整其发展策略,弥补头部云厂商尚未触达的市场空缺。2021年中国公有云IaaS+PaaS市场格局与中国公有云IaaS市场格局类似,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仍居市场前三。在IaaS+PaaS市场中,互联网背景云厂商(包括中国及海外背景厂商)凭借其在软件领域的优势,相较于公有云IaaS市场,整体份额进一步放大。而ICT、运营商背景云厂商虽然在云资源领域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但在加入PaaS后,总体份额均不同程度压缩。因此,从基础云总体(IaaS+PaaS)看,PaaS已成为左右市场格局的重要因素。但是,传统行业当前云建设仍以云资源为主。因此,云资源仍是云厂商拓展营收的关键,云能力则是云厂商提升市场表现的重点。成熟行业依托云能力渗透提升云资源转化率,热点行业加速云资源投入规模以构建云能力底座,潜在行业聚拢生态触角为云平台入局做准备,是云厂商在增速上跑赢市场的关键。目前,虽然行业发展的此起彼伏可能会产生短期的临时份额波动,但是中国基础云市场中各厂商份额总体较为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