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读后感

上传人:zhu****ei 文档编号:20277401 上传时间:2021-03-0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读后感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是我读书计划中的第一本书,它是由沈曙虹和李建军两位老师主编。分为八个章节讲解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学生的个人心理成长、团体心理工作、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辅导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整合与校本化建设等问题的研究。作为一个刚进入教育岗位的新人来说,这本书太有吸引力了,对我的启发太大了。刚读第一章就有些爱不释手。每章都有鲜活的案例,每个案例都促动着我的心弦,这些案例似乎都发生在我身边。它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作为教师的我们关注学生心理培养健康人生的重要性。目前,南京市的中小学已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的重视。就我所工作的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来说,学校会定期的给学生开学生心理讲座,利用广播的形式宣读一些心理健康的知识。学校还建设了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室,多位资深的心理健康老师为各种心理存在困惑的学生排忧解难,这也使得部分学生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两年前,就在我家的隔壁镇上,一个上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因为期末考试考得不好,怕被自己的父母骂,去学校拿到成绩单家就躲了起来,直到深夜孩子怕黑哭了起来才被人发现。然而,孩子的父母看见孩子的之后并没有去安慰她,反而咬牙切齿,劈头盖脸的骂了一通。网络上有一则新闻报道,重庆某高中16岁女生,因为父母是“窝囊的摆摊的”,家里“寒酸”,并自责父亲“活得这么窝囊,害得我也难过”。所以,在父亲希望她帮忙看摊子时勃然大怒,挥动着菜刀追打父亲,把父亲砍伤后离家出走。这是两则的实际案列,类似的事件在日常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对学生的心理压力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多半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这是谁都不愿意看见的,作为教育者更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的心理压力的造成不是单方面的,他有多种原因的构成。家庭、社会、学校都有义务去教育孩子,让孩子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下茁壮成长,更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呵护。在我们的日常管理和教学中,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是学生的专职辅导教师。作为班主任,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要实时的关注,连同各科的任课教师共同成为学生心理成长的促进者。那么,我们在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呢。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发展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平等尊重性原则、艺术性原则、启发诱导性原则、尊重隐私原则、坚持性原则、适应个别差异性原则等。由于我们面对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地区,存在着差异性。他们有不同的经验爱好,不同的生活价值观。所以,面对学生的心理教育需要“因材施教”,灵活的应用不同的教学手段非常有必要。接纳学生。接纳指的是教师不依据学生行为的好坏,无条件地从整体上接纳对方,给予关怀。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领导者,首先应该相信自己的学生,他们在进入学校的时候会因为成绩的高低被排名分班。同样是一个班级的学生,成绩也会有高低较大的落差。不能因学生成绩的好坏,就给他们戴上三六九等的名号,我们做的是接纳。一个人总是有他的魅力所在,关键看我们是否是好的伯乐。世界上没有人肯定自己是完美无缺的。扬长避短,在充满信任和积极肯定的学习环境中,一个人就容易受到启发和鼓励。他就会往更好的方面努力,他的行动也就更积极,成绩也就会越看来越好。平等尊重学生。平等尊重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因从平等尊重的立场出发,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人格,一视同仁,不做小动作。给学生足够的理解和期待,为学生营造积极,安全,民主的和谐班极。同学之间发生矛盾,不以成绩的优良来偏袒抵触学生,做到学生与学生之间平等尊重,老师与学生之间更是如此。鼓励学生。鼓励,指激发勉励。也指振作精神。鼓励使人进步,打击使人落后。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人们都把由衷的夸奖和鼓励看作是人类心灵的甘泉。在课堂上,教师更应该吧学生看做是课堂的主体,优秀的学生继续表扬,遇到问题的学生更值得鼓励。让优秀的学生带动身边的学生一起努力,千万不能让问题传染给每一位学生。课堂上多采用“雪中送炭式”的激励语。如“你比之前进步很多”,“这题回答的很好,真棒。”“脑筋转的真快,加油。”等。这样的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一定是充满信心,富有勇气的。还有一部分学生不喜欢发言,可是他明明知道问题的答案。这部分学生,教师应该主动出击让他起来回答问题,之后再大大的给个鼓励的语句,在全班学生面前赞赏他。尊重学生的隐私。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尊重学生的隐私不被侵犯。它还需要我们信守承诺。承诺是否实现不仅仅意味着教师诚信与否,更是学生的人格是否得到教师尊重的体现。可见教师的教育方式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教师自身的健康心态也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学会工作压力的自我管理,有效预防职业倦怠,切实维护自身的健康人格,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知识的说教,更不是空洞的口号。在学校这样的环境下,应开设专门的辅导课程,组织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宣传活动。让学生策划、参与、体验、反思,最终得到认知,提高自身素质。职业学校的学生可以与职业相结合,获许还有更大的收获。它肯定会促进学生成为高素质的和谐型人才,推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事业,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第二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读后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读后感 白水县东风小学 李静 在工作之余,我学习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心理健康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其中,我最关注的是: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班级、团队活动和班主任工作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学校要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 之所以关注这些,是因为在我现在所任教的班级里,我就发现,在和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我与学生之间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并没有建立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心理健康的效果,同时,在班级、团队活动中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也不多。通过学习,我进一步意识到,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自己还得加强这方面的学习,注意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密切联系,和家长密切配合,发挥为人师表的作用以及指导家长用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 同时,学习这份纲要,我进一步了解到。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我觉得老师的观念需要更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只有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可能科学地、全面地、深刻地认识社会,认识人与人之间的正确关系,形成正确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教师还要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更好的完成教书育人的职责,通过学习教育理论,教师能进一步明确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重要作用。教师还应学习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只有广泛地学习有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才能使教师从各种关系和联系中来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任务,认识社会和人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在教书过程中育人。职业道德规范,在于形成良好的师德素质,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教师不仅要通过理论学习来分清是非,更重要的是要求身体力行,用这些认知指导自己的行动,培养自己的良好的品行。职业道德规范的总目标是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理想,把它作为一面旗帜,为教师如何作人,如何胜任教书育人的责任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奋斗目标,并成为教师生活的重要精神支柱,推动和激励着教师朝着更高的道德境界奋进。第三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本刊主要针对中小学教师,提倡以人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以研究学生心理特征、采取相应教育对策为己任,加强学生的心理分析与疏导,让学生拥有更健康的心理素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攻“心”的艺术。攻“心”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具体的“施工”中,教师要把系统的教育工程划分为一个个子系统,使之成为日常性的心理启迪与心灵塑造工作。这就犹如涓涓细流汇成大海,棵棵树木连成密林,育人的长期功效是在点滴的培养中完成的。因此,教育工作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教育工作者要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招一式”,使育人工作具有艺术的魅力。以心理理论作指导,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为我们的教育科研工作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开了一个新的思路。在社会心理咨询和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我和同事们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进行了浅显的理论研究。我认为,所谓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是指为了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所应采用的方式和手段。在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既定的情况下,选择什么样的方法,直接关系到目标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方法得当,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可以有效落实;方法不当,预期的教育效果不但难以实现,还可能抵消其它教育的作用,甚至干扰以后的教育工作。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慎重选用教育方法,切忌主观随意滥施乱用,而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方法的运用要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相一致,要根据具体的教育任务和客观的条件合理地选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是可以自成系统的,这个系统既有灵活运用传统思想教育方法的继承性,又有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提出的新颖方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体系是赋予传统思想教育方法以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和在心理理论指导下创造新的教育方法的有机统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具有教育的兼容性,可以与学校教育的各种方法相结合,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比如,可以结合学校德育的方法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德育也要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意识倾向,特别是要培养道德意识倾向性(道德动机、道德目的、道德信念、道德理想等)和道德心理品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等),因此,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具有交叉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是可以和德育相互促进的。又如,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与教学相结合。教学活动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活动,必须以个体心理活动为基础,必须通过主体的心理过程,是主体心理活动的结果。由于教学活动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进行的,因此,教师完全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变换多种教学方法,运用每一教学步骤,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比如,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参观、旅游、夏令营、冬令营等)、文学艺术活动、科学技术活动、体育锻炼活动、劳动工艺活动等,为学生走向社会、接触自然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心理健康教育除了与其它教育方法相通相联之外,也有独立操作的方法。这里,介绍一些我们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些方法。需要说明的是,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刚刚起步,其方法的研究还处在一个探索的过程中,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因此,这里提出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仅仅是我们的一些实践的认识和经验的总结。心理健康教育的常用的方法一、心理指导法二、心灵陶冶法三、心理激励法四、反马太效应的方法五、心理控制法六、面谈咨询法七、电话咨询法八、心理训练法第四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业一、概念题:1、心理健康2、催眠3、心理发展4、逆反心理5、心理咨询二、简答题: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与方法。2、简述精神分析理论的咨询技术。3、简述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4、简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主要内容。5、简述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第五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就是个体一方面能够调整完善自我,顺应日益变化的环境;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改变环境,满足个人和社会的需要。简言之,心理健康就是不断保持个体与环境的动态平衡,以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2、心理健康教育:广义。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全民族的心理健康教育,是运用心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让人们了解心理健康的知识,帮助人们树立起心理健康的概念,使人们产生增进心理健康的愿望,从而采取有益于心理健康的行为,并学会在必要的时候寻求适当的帮助,达到提高全民族心理素质的目的。狭义。心理健康教育专指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3、心理辅导。心理辅导是针对学生群体进行的,以促进其发展为目标的心理辅助和指导过程,其形式分为团体辅导和个体辅导。4、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对有心理疾病的人进行的以改正其不良行为、情绪情感和认知为目的的心理干预过程。5、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采用心理学方法,通过语言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其适应和发展的过程。6、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是影响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重要的非认知因素。学习动机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知识价值的认知(知识价值观)、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学习兴趣)、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识(学习能力感和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成绩的归因(成就归因)等四个方面。7、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8、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这些方法和技术能使信息较为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9、精细加工策略。精细加工,就是指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以此来增加新信息的加工。也就是说,我们应用已有的图示和已有的知识使新信息合理化。精细加工策略是使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取得联系,增进对新知识的理解。10、元认知策略。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提出,元认知通常被广泛的定义为任何以认知过程与结果为对象的知识,或是任何调节认知过程的认知活动。元认知的核心意义是对认知的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部分。11、考试焦虑。考试焦虑是一种复杂的情绪现象,考生在考试期间心理上的紧张、不安、担心、忧虑、恐惧等情绪反应,都可称之为考试焦虑。12、自我认识。自我认识是指主体我对客体我的认识和评价,即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自我认识是指自己对自己身心特征和社会状况的认识,个体会在此基础上形成自我概念;自我评价是指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对自己做出的某种判断。13、自我接纳。是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所具有的特征所持有的一种积极的态度,即能欣然接受自己现实中的状况,不因自身优点而骄傲,也不因自己的缺点而自卑。14、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其亲生子女、养子女或继子女之间的关系。从家庭的角度来说,亲子关系是夫妻关系之外的第二重要的关系,是维系家庭的第二纽带。亲子关系具有永久性,是不可选择和不可改变的。15、情绪。情绪指由某些情景带来的正性或负性感受,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的某种关系的维持或改变,由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三个成分组成。16、情绪认知。情绪认知是指对自己或他人内在情绪状态的推测,它依赖于个体情绪认知线索的知识、情境和情绪表现之间的知识、预测情绪反应结果的知识、情绪自我控制策略的知识。17、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认识生命、保护及发展生命和尊重及珍视生命。认识生命即了解生命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保护及发展生命即学会基本的生存和求生技能,提升生命的质量;尊重及珍视生命即要求个体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和自然抱以积极乐观的态度,体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18、网络成瘾。又称网络心理障碍、互联网成瘾,是指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网上冲浪,聊天或进行网络游戏,并且这种对网络的过度使用影响生活质量,降低学习和工作效率,损害身体健康,导致各种行为异常,心境障碍,人格障碍和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消极后果。19、挫折。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内部、外部因素的干扰或阻碍,其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消极情绪反应。20、休闲。是指个体在完成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后由自己自由支配时间的一种状态。21、休闲教育。休闲教育与辅导是指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休闲观念和态度(休闲意识),获得必备的休闲知识和技能,以及学会选择、安排有益的休闲活动方式,从而获得充实而丰富的休闲生活,发展自己的才能与个性的一系列教育活动。22、生涯辅导。指为协助个体,在其一生的任何阶段提供教育、培训、职业选择来管理他们的职业生涯的服务和活动。23、通情:通情就是咨询师体会认同来访者内部世界的态度和能力:感受来访者的私人世界,就好像那是你自己的世界一样,但又绝未失去好像这一品质,这就是通情。24、无条件积极关注。指的是咨询师不以评价的态度对待来访者,不依据来访者行为的好坏来决定怎么对待来访者,无条件的从整体上接纳对方,对待来访者就像对待一个跟自己一样的人,一个独立于自己的人,有权在世界上占有一方之地生活的人,看重他、尊重他。25、真诚:真诚就是咨询师在咨询关系中真实地展现自己,表里一致,言行一致,诚恳忠诚地对待来访者。真诚有两层涵义:一是咨询师真诚地展现自己;二是真诚地对待来访者。26、面质。面质是指咨询师质疑来访者言行表达和行为方式中不一致的地方,进而促进来访者反思和成长的地方。27、自我暴露。自我暴露是咨询师公开、开放、暴露自己的某些经历、经验、思想、情感等,与来访者共享。28、解释。解释是咨询师依据某一理论或个人经验,对来访者的问题做出合理的说明和分析,使来访者能够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认识自己和自己的问题。29、指导。指导就是咨询师直接指示来访者做什么和说什么,或者如何说、如何做,指导被认为是最具影响力的咨询技术之一。30、心理适应。指个体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i,通过不断的身心调整,与环境保持和谐状态的过程。31、心理游戏。指依据人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设定一系列游戏并进行筛选、分类、归纳、创新,使之系统化、逻辑化、形象化,达到改进不良心理状态,塑造健全人格,使人健康发展的一系列游戏。32、沙盘游戏:框中33、校园心理剧:p238二、简答题1、衡量心理健康的尺度医学尺度。以病因与症状存在与否作为划分正常与异常的标准。社会尺度。社会尺度是以行为适应环境、符合社会规范与否作为确定心理健康的标准。统计学尺度。利用统计学的方法,找出正常行为的数值分布。2、心理健康的标准适应性标准。以个人能否适应环境来划分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发展性标准。根据自我实现者的心理品质来确定,即以自我实现者共有的那些心理特点作为心理健康的标准。3、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评价适应良好无心理困扰有较强的复原力4、心理健康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具体目标。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5、心理健康教育遵循的原则教育性原则全体性原则差异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保密性原则6、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特点知识性、基础性、活动性、主体性、系统性7、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绝非是一种单向性的关系。一方面,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具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反过来又可以增进学习动机。学习本身就是进一步学习的动机。8、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时应注意。使学生明确学习知识的社会意义是形成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使学生参与能所能及的学习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并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愉悦,是形成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获得某一领域的知识和经验,是产生兴趣的基本条件;各种课外活动小组、兴趣小组在培养兴趣上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增强学习兴趣需注意。向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趣味化;课堂内容的新颖性、想象性和具体性;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组织合理的课堂活动结构,实施合作式学习。9、反馈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反馈时。反馈要及时;反馈内容应包括学生对教师课堂提问的回答、课内外作业和各种考试结果的反馈;反馈应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正确的;随时让学生了解距离自己定的目标还有多远;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应从各个学习环节中发现其可取之处,并进行表扬。评价时:使学生对评价有正确的态度,尤其要正确对待考试和考试分数;评价要尽量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坚持以正面表扬为主;评价时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发展水平和个体差异。10、如何科学使用惩罚偶尔使用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受惩罚给学生提供可选的方法以获得某种积极的强化强化学生与问题相反的行为,即有积极表现时应停止惩罚避免使用体罚避免在非常愤怒和情绪不好时使用惩罚在某个行为开始而不是结束时使用惩罚惩罚应坚持对事不对人的原则11、成就动机训练与归因训练成就动机训练。第一步,实施主题统觉测验,了解学生的成就动机;第二步,阅读有关资料、观看录像片,识别高成就动机者的思想和行为特征;第三步,通过集体谈论个个别谈话,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动机倾向,了解成就动机在学习、生活中的主要意义;第四步,组织学生参加投环、掷镖等游戏,使学生确立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目标,获得成功的体验;第五步,在学科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经过他们努力能完成的学习任务。归因训练:团体发展法、观察学习法、强化矫正法12、考试焦虑形成原因及调试方法形成原因:不正确的认知来自各方面的心理压力:父母、老师、同学、自身过分要面子,过分苛求自己缺乏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不能有效地自我调节应试技巧差具有焦虑人格特征或患有某些心理疾病调试方法:端正应试动机,减轻心理负担做好充分准备,形成良好的应试状态掌握和提高考试策略和技巧冷静处理“怯场”13、中学生自我认识发展的特点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总体特点:自我认识的全面性和深刻性提高有自我控制的愿望,但自制力水平不高自我监控意识有所增强,但是监控效果不理想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突变阶段,敏感又容易感受到压力高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自我评价能力渐渐成熟,但又时常出现自我评价偏高的现象14、自尊心与自信心的培养自尊心:(1)教育学生学会自尊自重:引导他们积极的评价自己教育学生正确度带挫折和失败教育学生积极地悦纳自我(2)注意维护培养学生的自尊:尊重学生信任学生15、初中阶段后期师生关系的特点以及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特点:学生在师生交往中要求有更多的独立和自尊,同时期望得到关心和抚慰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进一步降低,学生不再把教师看成绝对的权威学生和教师在情感上的亲密联系开始具有选择性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更高、更全面、更深刻、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尊重学生,注重师生互动自我提升,注重师德礼仪不断学习,提高管理艺术16、西伯曼师生关系的类型划分友好型冷淡型关怀型拒绝型17、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积极的情绪与心理健康:积极的情绪能够促进认知;积极情绪能撤销和冲淡消极情绪;积极情绪能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不良的情绪与心理健康:过于强烈的情绪反应:自制力降低,引起正常行为的瓦解,工作和学习效率降低;持久性的消极情绪:会形成抑郁、焦虑等精神疾病。18、中小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1)情绪内在体验的发展:情绪波动明显;情绪心境化;自尊感体验深刻(2)情绪外在表现的发展:情绪文饰现象增多;表情更加成熟19、怎样合理表达情绪(1)有效的情绪表达:觉察自己的情绪;选择讨论感受的时机;进入自己的内在语言并学会调整;使用“我讯息”表达自己的情绪;运用理性途径消除不合理性的想法而改变情绪(2)无效情绪表达:使用模糊的语言;惯用非语言动作;依赖虚假的情绪语言;无法拥有感受20、情绪管理策略(1)合理宣泄(2)适当控制:理智、转移、幽默、升华、辩证、暗示、放松21、如何提高对他人情绪的感知能力()情感辨析技术()情境体验法:移情发情绪表演22、生命教育与辅导的途径和方法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实施分享和体验教学启发教师的生命关怀23、常见心理挫折及挫折教育与辅导的途径与方法常见挫折:成就挫折,人际挫折,情感挫折途径与方法:(1)培养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引导合理宣泄;进行归因训练;培养自我监控能力;培养挫折容忍力;(2)优化整体性教育策略:实施赏识教育;实施多元教育24、方案设计:p15225、生涯辅导理论霍兰德的类型论社会学系理论毕生发展理论26、个别心理咨询特点、阶段特点:心理性、职业性、人际性、成长性阶段:a、进入与定向阶段b、问题个人探索阶段c目标与方案探讨阶段d行动|转变阶段e评估|结束阶段27、如何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1)建立关系的技术:通情、无条件积极关注、真诚(2)常用技术:积极倾听、询问、观察、面质、自我暴露、解释、指导28、个别心理咨询的伦理(1)转介:咨询内容与咨询师不匹配;价值观念与咨询师不相容;个性与咨询是比相容;与咨询师有双重关系(2)保密29、团体心理咨询的功能、类型(1)团体心理咨询的发展性功能团体心理咨询的教育性功能团体心理咨询的预防性功能团体心理咨询的治疗性功能(2)学业发展团体、自我成长团体、人际交往团体、情绪管理团体、生涯发展团体30、人际交往活动方案设计(第四章)31、入学适应常见的问题:(1)学习适应问题:1新课程、新内容的增加2教师授课方式改变,学生不能适应3学习自信心不足(2)人际关系适应问题:1师生关系适应问题2同伴关系适应问题3亲子关系适应问题第 21 页 共 2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