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应用信息资源促进学校持续发展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201725906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效应用信息资源促进学校持续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有效应用信息资源促进学校持续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有效应用信息资源促进学校持续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效应用信息资源促进学校持续发展香滨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哈尔滨市香滨小学校孙唯 姚明慧随着全球科技的迅猛发展,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构建数字化校园环境,实现数字化校园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中小学中如何构建数字化校园环境,使数字化校园有效支撑教育教学等相关活动,这是我们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哈尔滨市香滨小学是香坊区一所老牌名校,现有学生1274余人,教师82名,学校占地面积7000平米,校舍面积6000平米,现有27个教学班。香滨小学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亲切关怀之下,在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东师理想”)的指导下,对教育信息化工作历经了十年的研究,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十二五”教育规划中,我校又认真规划了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以及在数字化环境支撑下的各类活动的有效应用。一、香滨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香滨小学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中走过了十年的工作历程,从2001年开始就将信息技术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在十年的研究中我们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初步尝试期新世纪开局之年,全国上上下下掀起了教育信息化的浪潮,一时间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开展了信息化建设,我们香滨小学也积极投身到教育信息化建设当中,建网、建库、建队伍。建网:搭建校园网、建机房、创建校园电视台等。建库:搜集与课程配套的录像光盘,上网找资源等。建队伍: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等级证书的培训,信息技术有关理念和理论的培训等。初步尝试,教师应用的热情十分高涨,找课件,做课件,一时间用得热热闹闹。(二)冷淡搁置期在经历了一段时间之后,教师感到课件的来源十分麻烦,有时应用不当还会造成教学效率不高,教学任务不能在有效时间内完成等问题,这时有很多老师失去了应用的兴趣,放弃了信息技术手段,又回到了原始的教学状态,偶尔也在用信息技术,那只是为了公开课时增强教学效果时才采用,学校添置的大量的现代化教学设备被闲置起来,造成了很大的浪费。(三)反思调整期反思这些问题,教育信息化在教学中到底起到什么作用,是不是可有可无呢?经过深刻的反思,我们认为教育信息化是经济、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所带来的绝不仅仅是教育手段的变革,它带给学校的是发展方式的变革,它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方式的变革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基于这种认识我们进一步坚定了走教育信息化道路的信心和决心。我们认真地分析了阻碍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问题。一是学校缺少实用、好用的软件资源,二是缺少学校统一的管理,三是缺少必要的专业指导。针对问题我校建立了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由一把手校长任组长,建立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同时为了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把教育信息化工作与自身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学校积极申报了省规划办的课题,并且与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签订了资源研发与应用、教师培训等合作项目,使教育信息化工作从组织管理到制度建设,从课题牵动到专家引领都得到有力保障,这些有效措施推动了学校教育信息化健康发展。(四)创新发展期1合作创新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通力合作,仅凭一已之力很难有长足发展,2005年我校与东师理想合作,在合作中我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首先是得到了东师理想专家们的专业指导。其次是在信息化资源上得到充分的资助,在应用过程中,我们在资源的内容、使用的方式及个性化的需求等方面为他们提出改进建议,他们也不断改进科研方法、制作技术以更好地为学校服务。应该说这种关系既是引领又是合作,在引领中实践,在合作中创新。2自主创新在课题的牵动下,在东师理想的大力支持下,学校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整合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以典型课为例探索出了语文、数学和英语的不同课程类型的整合方法。在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我们也在思考能不能通过这些个案找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普遍整合规律呢?在研究中我们认识到:整合方法要形成规律,不能就方法研究方法,要从形成方法的源头开始进行研究,方法的产生是基于教材、课标和学生,那么我们的研究就应该从学科本体研究和学生认知规律研究入手,在想明白这些问题之后我们从2009年开始着手研究学科本体。我校将“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按板块进行划分,把所有分散在各册中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一一建立联系,形成一个一个的体系化的知识系统。在此基础上把多年积累的教学资源库和新建构的学科知识体系库有机结合形成了整合规律的初步模型。二、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应用情况(一)数字化校园建设定位数字化校园建设是2010年国家教育发展纲要中提出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统一整合提升,是在原有的信息化校园工作基础上建构的统一信息标准、统一门户、统一认证的校园信息系统。我们认为建设数字化校园应重在应用,要坚持“边应用、边建设”的原则,以建促用,以用促建。通过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应用促进教育教学方法创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同时为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条件和基础。(二)数字化校园建设需求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规划和实施非常困难,去年我们在教师、学生、家长到学校管理者中做了充分的调研,分析了各类角色对数字化校园的建设需求:对象教学环境管理课内课外学生同步学习专题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与教师互动学生信息、保健、安全、心理、德育、综合素质评价教师备课授课教研课后辅导校园宣传、医疗、后勤、教务、财务、绩效工作评价管理者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发布家长了解学校信息了解学生信息学校信息(三)数字化校园建设情况1硬件建设我校现有27个教学班,每班都配有多媒体设备一套,满足了信息化教学的要求,学校有两个计算机机房、一个多媒体会议室、一个语音室、网络中心机房,全校共有175台电脑、三台网络服务器、全楼无线覆盖,同时建有多媒体资源平台,校园综合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班班通”、家校互动、香滨小学校硬件设备网络拓扑图网络教研等,学生机配比达到10:1。在今后三至五年内,我校将在硬件建设上继续投入,为两个班级配备电子书包,实行无纸化教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与东北师大合作,完成小学数学教学平台,小学语文多维电子平台,小学英语电子教学平台,以配合电子书包更好地使用。2软件资源香滨小学校的教师与东师的专家进行课题研讨教学资源与学科工具软件我校已建成的软件资源库有校本库、项目库、广域库。校本库主要是以学校自身资源建设为主,目前建有学科教学本体库、研修成果库。项目库主要是以“东师理想平台”为依托,以“东师理想”实验基地学校的身份参与软件的研发与应用实践的项目。广域库是我校在教育专网上注册的专题学习与资源共享的网站,这些网站对我们的教学也很有帮助。同时我校带领教师研究学科本体。将“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按板块进行划分,把所有分散在各册中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一一建立联系,形成一个个体系化的知识系统。在深入了解掌握教材的基础上,三大学科的教师又分学科把小学教材按内容分成几大类,建立多维电子课本,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方便,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此基础上把多年积累的教学资源库和新建构的学科知识体系库有机结合形成了整合规律的初步模型。3强化队伍建设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我校以教学活动为载体,以专家、教研员为理论研究支撑和实践引领,以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和提高教师有效教学能力为突破口,建立了管理团队、专家团队和教师团队,保证教育信息化工作落到实处。4做好机制建设为使教育信息化建设顺利实施,必须做好机制保障工作。(1)组织保障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建立了数字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形成“校长副校长教学主任学年组长教师”层级管理的模式,分工明确,责任到人。(2)制度保障制定工作责任制度及细则、技术性培训制度、信息发布采集制度、网络维护制度等数字化校园管理必需的制度。(3)课题保障通过课题研究,在新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将教与学研究引向深入。我校在省规划办、东北师大等研究机构申报了小学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创新方法与模式研究的研究课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促进了教学方法与模式的创新。(四)数字化校园应用情况数字化校园的有效应用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根本,建设的目的重在有效应用。1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香滨小学校学校网站教学管理信息化是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的基础保障。我校建立的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学校的门户网站;二是教育教学的管理系统。2在教学研究中的应用 教研信息化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最有效途径。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师专业知识与水平的重要途径,为了最大限度地共享集体智慧,发挥教研活动的效能,我们建立了网络教研系统、教师博客、家校互动系统、UC论坛等平台,帮助教师在网络环境下开展互动备课、互动教学、互动交流、相互评价,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帮助家长通过网络与学校建立沟通桥梁,共同形成促进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发展的合力。我校开展了扎实有效的校本教研工作,其中研究教材建构学科知识体系是我校的中心工作。我校组织教师对教材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划分,形成了学科知识体系。这项工作不仅有效地推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保证了教学的质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把多年积累的教学资源库和新建构的学科知识体系库有机结合正是我们校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现阶段,我校与东北师大合作,研发制作小学数学、语文、英语多维电子学习平台和多维电子课文。多维电子学习平台能帮助教师快速、准确地检索到教学所需的资源并以科学、有序地方式进行呈现;它所搭建的信息化环境能有效支撑学生用语言处理和解决问题。它的应用使“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转变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真正实现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研发的成果让教师感受了成功的喜悦和生命的价值,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向更高层次发展。 其他学科的教师也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开发了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如美术刮画,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彩泥、剪纸、折纸,计算机校本课程国画、电子表格、画图等。优质的教育资源,使教师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尝试”,形成了善于研究、乐于创新的工作习惯。3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教学信息化是实现教学质量提升的最有效途径。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对教学环境、教学模式、应用主体、应用目标、应用系统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按照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思路,我们在课堂教学前做到五个分析:教材分析、学科体系分析、学情分析、资源软件分析、教学环境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学情和教材生成教学策略。 教材分析: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进行分析。 学科本体分析:研究本课教材在学科体系中的知识的前后联系,准确定位本节课在学科体系中的教学任务与作用。 学生学情分析: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前期知识基础和后续知识的铺垫,找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及学生学习此类知识的认知心理。 资源软件分析:对教学资源进行检索与分析,找出学生的学习困难,创设学习环境和找准整合点。 教学环境分析:对可利用的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进行分析,选择最大限度发挥教学效果的教学环境。在以上五项分析的基础上生成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然后挖掘信息技术整合点,找出资源支撑的方法;最终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实现教学方法创新。计算机教师在做教学观摩在众多的方法手段中,我校把应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我们研究的课题。我校把信息技术从一年级开始就引入课堂,借助教育信息化让学生们从小就学会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应用信息,具有开发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学生面对鲜活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情景,自然地进入了学习状态中。通过这样的研究,使学生感到生活即学习,课堂教学就是日常生活。没有为了学习而学习的压力,没有了强迫记忆与思考的烦恼,学生们把学习当成是一种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在主动学习中成长。例如:我校的王晔老师在教授图形变变变时,设置了小红帽去外婆家的故事,身入故事情境中的孩子们感到使小红帽成功地到达外婆家就必须使她转向正确的方向。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们认识及掌握了图形的转动。通过“故事”出示任务,把学生们带入了最佳的学习氛围,自然而然也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语文学科的教师在多年的课堂教学研究根据教学的各个环节的需求找到准确的整合点,即“在课堂导入、新授、巩固练习、拓展升华各个环节中如何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如在信息技术与导入环节的整合:首先是激发兴趣,集中注意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直接影响一堂课的教学效果,甚至将影响学生一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信息技术,作为新生的教学手段,以其独有的新奇性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多媒体在课堂上的恰当使用,的确能让我们的课堂更加鲜活,尤其是导入部分,恰当的使用多媒体,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古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字用得非常绝妙,但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始终难以理解、体会。而利用幻灯片的“闪烁”、“勾边”和“遮盖”等技巧制作一组动感图像,并配以表示诗眼的字、词,就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学时,教师先提问:“生”字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紧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画面上:草木葱笼,苍翠欲滴,危峰兀立,山峦叠嶂而香炉峰此时正被烟雾笼罩,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录像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给学生以美享受。学生学习兴趣极为浓厚,他们积极观察、思索,很快从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的动态画面中领悟到“生”字的妙处:“升”字仅仅只能看到烟雾升起,不一会就散去;而“生”字还含有“产生”的意思,这说明香炉峰始终处于云雾级绕之中。通过此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使他们体会到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及感情色彩。信息技术析句,变黑色文字为多彩世界。对句子的理解和把握是在词语教学的基础上更加深层次的语文教学。由于他对事物,事件,人物的描写更加的具体,所以对学生理解文本会有更大的帮助。信息技术的使用更会解决这一环节中所出现的问题。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选自小学语文第七册第6课,在重点理解描写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这一部分时,由于这种植物在城市中并不常见,学生对他又缺乏了解,所以学生在理解这部分内容时有一定的难度。对此,我利用影像,播放爬山虎的脚触着墙时的一系列变化的视频,使学生不仅亲眼见到了爬山虎,而且更细致地观察到了爬山虎爬的整个过程:“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巴住墙就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这样就通过直观形象的手段弄清了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使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记忆更深刻,学习的兴趣更浓厚,从而也突破了这一理解上的难点。老师们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小兴安岭这样一幅动态的优美自然画面,对住在省城的小学生来说,由于没有具体的自然景观,学生不能观察到,也没有这样的表象,因而在理解课文和展开思维想象中受到影响,从而成为教学的难点。教师可以分别在春、夏、秋、冬四季画面下配上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的段落文字,让学生看着图片在“小兴安岭”的意境中去朗读课文,从而感受语言美。让南方学生眼看屏幕犹如亲临其景,再通过阅读的环节,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使学生从美丽的画面中感悟到了中华文字的精深,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整篇构段的巧妙。在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中创设情境,能在教学中拨动学生的心弦,激起兴趣,激发联想,唤醒长时记忆中的有关知识、表象或经验,完成知识的“同化”和“顺应”。信息技术的直观性、自主性、趣味性、交互性等特点更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平台。如:刘春梅老师参在教学动手做一课时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经历、观察、体验、探索,让学生在探索学习过程中实现过程性目标,在探究过程中获得充分的发展。教师设计三次围一围的活动,把操作作为探索知识的一种手段,注意引导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在小组合作中进一步认识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造力。通过教师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和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形成自主等途径最终达到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注意力,训练了学生的思维,磨练了学生的意志品质,积淀了学生发展的潜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数字化校园建设取得的成效学校在数字化环境支撑下,从学生的学习方式到教师的教学方式,从教师的教研方式到学校的管理方式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实现了学校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一)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权威,教室不再是唯一的学习场所。数字化支撑的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地调动,思维被不断地激活。有效整合的课堂是快乐的课堂,是充满生机、充满着灵动的课堂。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注意力,训练了学生的思维,磨练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应该说,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积淀了学生发展的潜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转变教学方式促进教师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要求教师充分分析学科本体,静下心来研究每类知识的学习规律,深刻地解读课标,深入地分析教材,准确地把握学情,科学合理地设计、实施教学活动并进行有效的评价,这与过去我们把着教材,仅从一个点、一节课、一个单元切入的以“本儿”为本的教学、研究方式有很大不同,从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入手开展教学活动,真正实现了教学方法的创新,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三)转变管理方式促进学校发展学校管理是一门内涵十分丰富的学科,如何在新时期找准学校发展的定位,运用科学合理并适合学校发展的管理模式推进学校的工作,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我们尝试利用网络环境建立学校管理平台,教师们的教研、交流、反思,管理者对日常办公、师生信息、师生考评,学校对家长、社会的信息发布、反馈接收等管理都统一在管理平台上进行。这一探索改变了教师和管理者之间的传统沟通方式,创建了部门沟通平台,营造良好交流空间,推进了资源整合,加快了信息流通,规范了办公流程,减少了办公成本,从多方位提高了管理效能。 有品质的学校一定是内涵丰富、赋有生命力和不断创新的学校,香滨小学近十年来不断借助双高普九和省标准化验收的契机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内涵建设,乘数字化校园建设之机,内修外建,内顺外和,形成了理念鲜明、特色突出、管理有序、发展迅速的新格局。和谐的师生关系、自主的学习状态、浓郁的研究氛围凸显了教育理念的现代化;优质的教学资源、先进的教学手段、有效的应用策略凸显了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有力的物质保障、开放的学习空间、先进的教学装备凸显了教育环境的现代化;科学的理念引领、完善的制度建设、人文的教育关怀凸显了教育管理的现代化。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教育的发展是瞬息万变的,要想跟上时代的发展,还需要我们牢牢地把握教育的本质,探索教育的规律,用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我们的工作,我们始终把握时代的脉搏,培养出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让我们培养的人才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