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景观及陈设要素设计研究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20152162 上传时间:2021-02-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佛教文化景观及陈设要素设计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佛教文化景观及陈设要素设计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佛教文化景观及陈设要素设计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佛教文化景观及陈设要素设计研究摘要:佛教在我国宗教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对我国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我国的佛教文化景观也是丰富而明显。如何将佛教文化景观在我国佛教景观中更好地融合和体现成为研究的目的。以南京周园为例,论述了佛教元素与中国园林景观的关系,继而讨论了佛教文化景观及其陈设要素设计在中国园林的体现。 关键词:佛教文化;价值传承;空间分析 佛教文化的诞生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重大现象。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不论何时何地,将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而对其进行考察和研究都是非常必要的。我国的佛教文化景观包括了佛教建筑、佛教雕塑以及佛教绘画等。在佛教与中国发生联系的2000多年的历史中,佛教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进行着试探、依附、冲突、改变、适应及融合的过程,已然渗透到了中国文化中,并且日益适应了我国民族和地域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式佛教。 1我国佛教文化景观类型 我国佛教文化景观类型大致分佛教建筑、佛教雕塑和佛教绘画3类。佛教建筑主要包括寺院、石窟和佛塔3种类型的建筑物,它们都具有超凡脱俗、凝重深沉和博大浑厚的风格特点。佛教寺院通常建于优美的风景胜地或者民居点。一般佛教寺院的主体为殿堂,用来供奉佛像,布局多以对称方式。石窟艺术是建筑、雕塑、壁画三者有机结合的统一整体1。石窟大多处于交通要道或者政治文化中心附近。依山傍水,与自然相融,是佛教最引人入胜的历史文明古迹。佛塔传入中国后,其形态与中国传统的楼阁式建筑相融合,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佛塔,往往又瘦又高。我国的雕塑艺术历史悠久,在佛教进入中国后,给中国的雕刻艺术带来了新的内容和形式,促进了传统工艺发展2。佛教雕塑主要由石像、石柱、经幢和塑像构成。此外,除了石雕外,根雕、玉雕与陶瓷等材质的雕塑在中国佛教雕塑发展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佛教绘画是佛教传播教义、吸引教众并引发信教热情的重要工具,因而佛教非常重视绘画艺术。我国佛教绘画的内容主要有:佛像、菩萨罗汉诸天鬼神像、佛教高僧法师像。从形式上来看,主要有“壁画”“卷轴佛画”“佛经变相图画”3种。藏传佛教中,有独具特色的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 2佛教文化景观的价值与意义 佛教文化景观依托于佛教文化,佛教自东汉传入我国后迅速传播。佛教文化景观以其独特的庄严厚重的魅力吸引教众、传授教义,继而将佛教文化传播开来发扬光大。敦煌壁画、龙门石窟等佛教文化景观集中地,引无数人前往参观膜拜。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国固有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不仅带动了佛教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全面发展,且在交融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历史地域与民俗特色的佛教文化景观。这些文化景观将我国历史上的学术思想、工艺建筑、风俗习惯等文化现象传承下来。佛教审美价值的核心观念是涅槃,以超脱的状态为美。佛教的审美价值是趋向于具象化、哲理化和心理化的。佛教经典以“圆”为美,因此,在佛像的塑造上,佛像以“圆”为特征的便有十几处之多。佛教视宇宙为虚空,认为世界是虚妄不实的,因此,佛教美学注重虚构与夸饰。因此,一些佛教绘画、唐卡中的佛像都是极尽华美的,而且佛像造型百变。此外,佛教注重境界。佛教美学注重体验,其中“游”是佛教所认为达到“彻见本源”的一种生存方式,因此便有云游四海来修禅的苦行僧。佛教的寺庙石窟,因而都建于世外,与自然相融。 3周园佛教文化景观的陈设分析 周园是英籍华人周贺桐先生集家族5代人的百年收藏,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私人收藏馆,其主题是“佛教文化”,其目的是为了展示其主人收藏的珍贵历史文物及工艺品,具有历史和民俗博物馆的特征。其展品的陈列设计应注意展现其科学真实性、科学规律性、历史发展的回归性及美感的独特性。在空间、造型、材质、色彩、陈列设备及照明等要素上,都应做到紧扣主题,合理地构建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3.1陈列空间设计分析。空间是周园佛教文化景观陈设的首要因素。周园内部的许多建筑室内空间与外部空间都是为佛教景观的陈设服务的。周园主要由室内展区空间与室外展区空间两部分构成。周园的展示空间主要集中在西侧,西侧展区的设计对空间进行了很好的分割,为其陈列空间提供了多层空间,并且并不是所有的藏品都集中在室内展厅、室外的庭院,廊道也用来展示大量的雕塑、建筑藏品。其空间组合并不是很复杂,但是富有层次,其展览前区、门厅和陈列内部空间分割相对比较清晰,容易让人找到明确的观赏路线。周园是一组仿古建筑,其大门是四柱三楼檐山门,主要陈展空间是由尚书房、白佛堂、养心斋、狮龙堂等6座建筑组合成四合院式的院落。狮龙堂是周园中最大的建筑,是周园的主展厅及核心空间。狮龙堂的名字让人想起位于青海的传说中格萨尔王的第一宫“达日格萨尔王狮龙宫殿”。狮龙是佛教文化中的瑞兽。狮龙堂厅堂内陈列各类艺术珍品,其中有镇园之宝重达3t的“狮龙桌”和价值连城的“玉观音”。作为核心空间,狮龙堂的设计显得宏伟而华彩。狮龙堂牢牢抓住了周园“佛教文化”的主题思想,整座建筑有着佛殿般的庄严感,庄重的空间中矗立着的巨大观音像根雕、具有巨大价值的玉观音像及将整个空间包围的佛殿式的和玺彩画,喻示着周园佛教文化景观的深厚底蕴。此外,狮龙堂还是周园组织人流、引导参观的交通枢纽,是连接各个陈列空间的中心。周园的陈展空间各具特色。有较为密闭的小型陈展空间“百佛堂”“尚书房”,也有半开放式的“千佛廊”。其中“百佛堂”“千佛廊”都是佛教主题明显的陈展空间。“百佛堂”的建筑外部设计类似于“狮龙堂”,是仿古的佛殿式建筑。而为了烘托其室内陈列的气氛,室内墙面设计使用了佛龛来围合。这样的小而密闭的空间处理给了观众一种代入空间的心理感觉,并且有着庄重而神秘的审美感受。“千佛廊”作为陈展空间的同时也是交通空间。“千佛廊”的半开放式设计能够充分给予观众宏大、震撼的心理感受。观众在行走于长长的廊道的同时,能够不断观察到一尊尊形态各异的佛像,使观众感觉像是行走于佛陀的注视之下,有一定的互动性。周园的外部空间环境也很具特色。其展览前区的草地草木的点缀下,也不忘“佛教文化”的主题,各式各样的佛像雕塑或集中或分散在园中,不断向观众喻示着周园的佛教文化内涵。而作为室外展区的庭院,更是密布着大量的佛像雕塑、佛塔、经幢等藏品,观众进入此地,便如同来到一座世外佛国,凸显出周园佛教文化景观的丰盛。周园的空间设计,从门厅、外部空间到陈展空间,在以观众为中心的前提条件下,都贯穿着“佛教文化景观”这一条主线,力求在符合观众的欣赏习惯和思维方式的情况下充分发挥主题。此外,处理空间的艺术特性上,周园的空间设计使用了一些艺术处理手法。如尚书房与百佛堂、养心斋等的实景手法,这几个空间都被布置成生活气息浓厚的场所,在其官方的介绍中也都称是其主人生活、礼佛、藏书的地方,给人强烈的临场感,增强了艺术氛围。3.2周园佛教文化景观陈设中造型的设计。佛教文化景观具有庄严而多彩的造型与色彩特点。造型是陈列设计中的重要要素。周园中的佛教文化景观及其陈设的造型需要保持其“佛教文化”的特性,因此,周园中佛教文化景观的陈置都有其特定的空间、展具、装饰等通过布局组织的造型。周园的总体设计造型沉稳、大方而华丽,其主要展区是由6座仿古建筑物串联而成的四合院,营造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气息的整体造型,体现出周园佛教文化景观“追古溯今”的基本形象特征。其展品的排列造型多与其相对特别的陈列方式有关。如在狮龙堂中,其展品排列并未按照展品的集成序列排列来展示,其展具多用造型古朴的桌椅为主,其造型与展品相映成趣、融为一体,使得展具也成为展品的一部分,做出类似于家居设计中家具陈设的效果,在其陈设上更是模仿了古典家具的陈设方法,得以创造出其古典而自然的文化意境及气氛。周园中的百佛堂的展示空间虽然是在室内,但是它的内部整体造型却如同一座石窟寺,展品的佛像嵌在墙壁的佛龛中,给人浑然天成的整体感,整个造型并无多余的元素,观众的视野之中尽是藏品,产生了巨大的信息量。也充分表现出百佛堂作为礼佛场所主题性极强的的厚重、神圣的风格。而在周园的雕塑馆中,由于其展品种类繁多(包括根雕、玉雕、石雕等),因而为了产生较为统一的视觉效果及相似的形式美感,其展柜也笼统地使用了造型相似的木边框橱柜,给人以古朴的视觉感受。3.3周园佛教文化景观陈设中色彩的设计。色彩在人的视觉上造成最直观的印象。同时,这些印象又会引起人情感上的变化。在陈列设计中,色彩对于渲染主题、变现内容、突出陈列展品都有很强的情感传达力。佛教文化自古便有其独特的颜色表现手法,近乎朴素的同时又华彩而抽象。在佛典中,释迦牟尼成道之时,其圣体放出蓝、黄、红、白、橙、金6种颜色的光芒,因而,这6种颜色变成了佛教徒所崇拜的颜色,也成为佛教艺术中最为常见的色彩。而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与我国本土造型艺术所推崇的“五色”白、黑、青、赤、黄这一来源于“五行”学说的本土观念相融合,形成了色彩融合的新风格。其色彩的运用突出色相的明度变化而使之有别于中国色彩传统。佛教赞颂光明,因而尤其崇拜金黄色,并以红色为贵。周园中的色彩以红色为主色调,表现其贵气及隐喻其藏纳珍品。从其建筑的红色外墙、红柱,到展品及展具中的红木家具、雕刻等,整个周园显得红光富余,让观众产生尊贵的审美感受。在狮龙堂中,天花板上装饰着大量的以青色为主的和玺彩画,华美绝伦,配以华彩的灯彩,整个环境的的色调显得高贵而华丽。墙面选择了白色,因为墙面是观众视线活动的主要范围,因此,白色的素淡突出了展品的丰富多彩。整个狮龙堂的色彩丰富多样而又和谐统一在佛教文化色彩之中。而在百佛堂中,红、青、黄等多种颜色的灯光映照在佛像展品上,不但提供了足够的照度,并且由于加入了众多的色彩而丰富了原本略显单调的展示空间,对于突出展品、丰富视觉感受有着极为重要的效果。 4周园佛教文化景观陈设的问题与对策 周园作为一个以佛教文化为主题的私人收藏馆,由于其藏品种类过多、场地略显狭小等原因,还是表现出一些问题的。其一,周园中一处重要的佛教文化景观集中地石雕广场,众多佛雕、佛塔和经幢琳琅满目,遍布整个广场。乍一看,确实能展现周园的藏品丰富。然而,如此众多的佛像、佛塔、经幢,大小不一,姿态万千,按照集成序列排列下来,却给人一种找不到重点的感觉,实在是有些暴敛天物。其原因在于这块场地的空间划分过于死板,它并没有考虑观众的视觉流程与审美,单纯将展品整齐排列开来,使得这一区域没有变化与起伏、节奏呆板。其二,周园中玉雕馆、根雕管、百床馆合为一处,其展品种类众多,佛像、根雕、古床以及其它收藏品都排列在一处,显得杂乱无章,让观众无从看起。其三,作为一座仿古建筑群落,周园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园林特征。周园缺乏曲折而自由的布局和借景等中国古典园林的手法,使得其在展现其佛教文化景观时缺少了许多文化氛围。为解决这些问题,周园应该牢牢把握其“佛教文化”的主题,吸取中国园林的博大精深造园手法,在下一期的建设中细化其建筑格局,在空间组合上做到富于变化、有节奏、有藏露、曲直相间而又有明确导向性。在展品分类上更为科学和细致,避免不同类型展品之间生硬排列。5结语私人收藏馆虽然较国有博物馆规模较小,并非处于我国博物馆类型的主导地位,却也是传播我国民俗文化的重要场所,是一种文化和社会现象。周园作为我国最大的私人收藏馆,其规模及主题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其“佛教文化”的主题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作为博物馆中特殊的一类,对这种主题鲜明的私人收藏馆的研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梁启超说:“文化者,人类所能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设计作为人类活动之一,必然会受到文化的影响。佛教文化景观与设计的结合,在中国历史上已经共同创造了许多的名胜园林。而这势必会继续下去,设计与文化会不断互相作用,创造出更多人类文明的瑰宝。 参考文献: 1冯宝志,刘淑丽,等.佛教与中国文化M.北京:中华书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分类 > 其它学术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