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传统文化信用分析论文

上传人:陈** 文档编号:20128461 上传时间:2021-02-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传统文化信用分析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会计传统文化信用分析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会计传统文化信用分析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会计传统文化信用分析论文一、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关信用问题的一些经典论述及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我们可以从大量经典著作中看到有关信用文化的轨迹。只有对我国传统文化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才谈得上构建中国特色的会计信用体系。 我国一部很古老的著作易经中已经阐述了有关信用的思想,把它作为修身、齐家、治平之理,作为道德规范的组成部分。 管子一书认为人性“好利”,统治者应当根据人们这种趋利避害的本性来制定法律,实施赏罚。初步得出了通过法律来统一人们的言行,迫使人们遵守信用的结论。 老子一书认为生产的发展、进步不仅没有给人们带来幸福,相反却带来了无穷的灾难,社会纷争四起,许多人产生了无止境的贪欲,人们不讲信用。要杜绝这些,主张让民众明白“祸莫大于知不足”的道理,采取“无为而治”的办法,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中去。 对我国乃至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在其论语中对信用作出了深刻的伦理道德分析。他认为人应当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周礼的道德规范,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地为别人着想,考虑别人的要求,要讲信用,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笃信好学”、“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另一位大思想家墨子认为:人们之间如果不互相尊重对方的所有权,就会互为盗贼,互相攻乱。为了防止这种弊病的发生,他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只有彼此互相尊重,讲信用,彼此才能都得到好处。 大思想家孟子提出了“有恒产者有恒心”这一著名思想。他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诚”。“诚,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是道德的根本,是天的法则;“思诚”则是人们应该做的事,是人道。这充分体现了孟子的信用观,“诚”就是“信”。做人的极至是“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大思想家苟子认为人本性是恶的,强调道德教化的重要性。人性既然是恶的,如果对其要求不加以限制,就会引起社会的混乱,人与人之间就无信用可言,必须采取刑罚的手段并配合礼义教化这种措施来维持社会秩序。 四书之一大学提出了人们修身最根本的方法,那就是“慎独”。君子应当时刻进行内心反省,诚心诚意地恪守道德规范。 西汉大思想家董仲舒对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成为官方的正统哲学,在伦理道德和信用方面提出了“正其谊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这种主张,强调重义轻利。 汉代思想家杨雄认为“人性”善恶混,人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关键在于向哪个方向发展自己,后天行为在人性中具有决定作用。人们是否讲信用是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去实现的。 人与人之间是否讲信用,这涉及到人性的改造问题。东汉哲学家王充认为环境与教育对人性的变化有决定性作用,人习恶为恶,习善为善,通过教育可以改造人性。 宋代程朱理学把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人们之间讲信用是天理,人应当重义轻利,不应当重利,反对人欲。这种思想与现代信用关系的建立是矛盾的。现代信用关系强调的是义利并重,在良好的信用气氛中实现全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宋代思想家陈亮的“王霸并用,义利双行”的观点对于构建现代信用体系具有积极意义。信用应当为现实服务,没有超越于功利的信用。 讲信用的社会往往是法制、道德比较健全、社会比较稳定的社会。清代大思想家顾炎武从“经世致用”的观点出发。 认为改造社会必须改造人心风俗。他提出了“亡国”与“亡天下”不同的观点,“亡国”即改朝换代,而“亡天下”则是民族和文化的沦丧。同时他提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重要思想,这对中华民族优良文化的发扬光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应当承认讲信用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可预见的将来仍然具有积极意义。 二、借鉴传统文化精华。完善我国会计信用体系 一个国家、一个单位、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其后果将是很可怕的。比如一个公司只从经营技术的角度出发,为了增加利润,只追求所谓合理性和效率的话,这样的公司会变成什么样呢?不用说那就会在公司内酿成一种只要能赚钱就行的坏风气,其结果是在公司内就会出现一些不正当行为,包括企业造假等。如果企业造假这种不正当行为哪怕只有一点儿,但听之任之,公司的道德风气将会马上败坏下去。而在这样充满着堕落气氛的组织里,正直的会计人员也会失去认真工作的意义。最终,公司的会计诚信无从谈起,企业的真正业绩也会随着恶化下去。 企业造假、会计诚信丧失,这些表象后面的深层原因是什么?这正是值得研究解决的问题。我们有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应当说我们并不缺乏规则。从某种意义上讲,规则比技术更重要。规则是人制定的,也是由人来选择的,它是不断博弈和交易的结果。规则中存在一个规则正义的问题。规则正义又分为规则形式正义和规则实质正义。前者一般是指规则的程序正义,即其执行程序是合理的;后者是指其包含的内容是正义的。在我们现实的会计活动中经常会存在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矛盾,要善于把握规则正义的变化,为我们的改革开放所用。比如我们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经常修订就是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出现矛盾,为了尽量减少企业造假空间不得不采取的措施。 但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许多人,包括许多干部、领导、企业家们对规则的态度是很随意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见了红灯绕道走,各种不按规则办事的现象比比皆是。对各种财经制度、会计法规的漠视使我们陷入了非常尴尬的境地。谁按规则办事谁吃亏,谁违法乱纪谁获利,结果是假帐泛滥成灾,会计出现了诚信危机。甚至还有不少人去想办法破坏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规则,社会遵守规则的戒本太高。 会计诚信就是会计讲规则,遵守规则,尊重规则,合理运用规则。作为规则的制定者,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而不是少数人的利益改变规则,修正规则。对于规则,我们还需要努力学习。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只有当会计诚信的收益明显大于企业造假的收益,或者说企业造假的成本远高于会计诚信的成本,会计诚实守信才能成为一种自觉习惯。 现在会计界正在对会计诚信问题进行大讨论,从某种意义上讲会计信用问题已经是我们经济生活甚至政治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已经阻碍了我们经济的健康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在许多人怀疑重义轻利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讲信用的人有时反而吃亏,不讲信用的人反而讨便宜,这是很不正常的现象。我国传统文化在20世纪末遭遇了来自市场经济的严峻挑战,中华五千多年的优良传统在20世纪的不断式微,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的全面发展,2l世纪我们必须在反省自身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和我国的文化传统,对社会生活中的信用问题,在学术上、在日常生活中、在法制与道德教育等方面,继承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使将来的中国不仅是强大的经济中国,也是繁荣昌盛的文化中国,更是讲信用,守信用的道德中国。 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会计信用体系,必须坚持两个标准:一是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二是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会计信用的要求要比计划经济体制下更高,也应当高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会计信用。“欲海横流方显信用光辉”,会计信用之所以为信用,很重要的特征就是会计个体内在的自觉自律,讲究的是“非不能也,是不为也”。为了真正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加完善,我国的会计信用体系建设应当以敬信、守信、乐信为基础,以公正、合理、律己、守纪、为他人着想为基本规范,在义利统一、公私兼顾的基础上,逐步培养起会计信用责任感与自觉意识,最大限度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信用资源与伦理保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会计信用体系应该体现以下两层基本涵义:一是与公有制经济基础及其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信用观念;二是与市场经济、商品交换关系相适应的信用观念。前者应该是主导方向,后者是基本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信用会计体系,需要两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一是会计个体内在自觉修养,这需要靠教育来实现;二是社会各种机制导向,这需要靠社会的综合治理来解决。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分类 > 其它学术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