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变形计算》PPT课件.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20014283 上传时间:2021-01-24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4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基变形计算》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地基变形计算》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地基变形计算》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 1 土的压缩性 一基本概念 土在压力作用下体积缩小的特性称为土的压缩性。 试验研究表明,在一般压力( 100 600kN)作用下, 土粒和水的压缩与土的总压缩量之比是很微小的,因 此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把土的压缩看作为土中孔 隙体积的减小。此时,土粒调整位置,重行排列,互 相挤紧。饱和土压缩时,随着孔隙体积的减少土中孔 隙水则被排出。 在荷载作用下,透水性大的饱和无粘性土,其压 缩过程在短时间内就可以结束。相反 地,粘性土的 透水性低,饱和粘性土中的水分只能慢慢排出,因此 其压缩稳定所需的时间要比砂土长得多。土的压缩随 时间而增长的过程,称为土的固结,对于饱和粘性土 来说,土的固结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计算地基沉降量时,必须取得土的压缩性指标,在 一般工程中,常用不允许土样产生侧向变形 (侧限条件 )的 室内压缩试验来测定土的压缩性指标 。 二、压缩曲线和压缩性指标 (一 )压缩试验和压缩曲线 为求土样压缩稳定后的孔隙比,利用受压前后土粒体 积不变和土样横截面积不变的两个条件,得出受压前后土 粒体积 (见图 2 25): Ae sHAeHAeHV s 1 )(11 0 0 0 00 0 (1 )se e eH 只要测定土样在各级压力户作用下的稳定压缩量后,就 可按上式算出相应的孔隙比 e,从而绘制土的压缩曲线。 压缩曲线可按两种方式绘制,一种是采用普通直角座 标绘制的曲线 图 2-6(a) 在常规试验中,一般按 50、 100, 200, 300, 400kPa五级加荷,另一种的横座标则 取的常用对数取值,即采用半对数直角座标纸绘制成曲 线 图 2-26(6),试验时以 较小的压力开始,采取小增量 多级加荷,并加到较大的荷载 (例如 1000kPa)为止 . (二 )土的压缩系数和压缩指数 压缩性不同的土,其 曲线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曲线愈陡,说明随着压力的增加, 土孔隙比的减小愈显 著,因而土的压缩性愈高,所以,曲线上任一点的切线斜 率 a就表示了相应于压力 p作用下土的压缩性: pe dea dp 土 的压缩性可用图中割线 的斜率表示设割线 与横座标的夹角为 ,则 , 21MM 12 21t a n pp ee p ea 为了便于应用和比较,通常采用压力间隔由 增加到 时所得的压缩系数 来评定土的压 缩性。 k P ap 1001 k P ap 2 0 02 21a (三 )压缩模量 (侧限压缩模量 ) 根据 曲线,可以求算另一个压缩性指标 压 缩模量。它的定义是土在完全侧限条件下的竖向附加压应 力与相应的应变增量之比值。土的压缩模量可根据下式计 算: 亦称侧限压缩模量,以便与一般材料在无侧限条件 下简单拉伸或压缩时的弹性模量相区别。 pe a e HH pE S 1 1 1 sE 课后习题 4-1 三、土的变形模量 土的压缩性指标,除从室内压缩试验测定外,还可以 通过现场原位测试取得。例如可以通过载荷试验或旁压试 验所测得的地基沉降 (或土的变形 )与压力之间近似的比例 关系,从而利用地基沉降的弹性力学公式来反算土的变形 模量。 (一 )以载荷试验测定土的变形模量 地基土载荷试验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的一项原位 测试。试验前先在现场试坑中竖立 载荷架,使施加的荷 载通过承压板 (或称压板 )传到地层中去,以便测试岩、土 的力学性质, 包括测定地基变形横量,地基承载力以及 研究土的湿陷性质等。 图 2-31所示两种千斤顶型式的载荷架,其构造一般 由加荷稳压装置,反力装置及观测装置三部分组成。 根据各级荷载及其相应的 (相对 )稳定沉降的观测数值, 即可采用适当的比例尺绘制荷载 p与稳定沉降 s的关系曲 线 ( 曲线 ),必要时还可绘制各级荷载下的沉降与 时间的关系曲线 ( 曲线 )。图 2 32为一些代表性土 类的 曲线。其中曲线的开始部分往往接近于直线, 与直线段终点 1对应的荷载称为地基的比例界限荷载,相 当于地基的临塑荷载。一般地基承载力设计值取接近于或 稍超过此比例界限值。所以通常将地基的变形按直线变形 阶段,以弹性力学公式,即按式 (2 52)来反求地基土的 变形模量,其计算公式如下: sp tp sp 2 10 1 1 pbE s (二 )变形模量与压缩模量的关系 如前所述,土的变形模量是土体在无侧限条件下的应 力与应变的比值;而土的压缩模量则是土体在完全侧限条 件下的应力与应变的比值。 与 两者在理论上是完全 可以互换算的。 从侧向不允许膨胀的压缩试验土样中取一微单元体 进行分析,可得 与 两者具有如下关系 0E sE 2 00 21 1 2 1SS E E E K 0E sE 2 0 21 1 2 1 K 0 sEE 2 7 地基的最终沉降量 一、按分层总和法计算 地基的最终沉降量,通常采用分层总和法进 行计算,即在地基沉降计算深度范围内划分为若 干分层计算各分层的压缩量,然后求其总和,计 算时应先按基础荷载、基础形状和尺寸,以及土 的有关指标求得土中应力的分布 (包括基底附加压 力,地基中的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 )。 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的分层总和法,通常假 定地基土压缩时不允许侧向变形 (膨胀 ),即采用 侧限条件下的压缩性指标,为了弥补这样得到的 沉降量偏小的缺陷,通常取基底中心点下的附加 应力进行计算。 1、薄压缩土层的沉降计算 当基础底面以下可压缩土层 较薄且其下为不可压缩的岩层 时, 般当可压缩土层厚度 H小 于基底宽度 b的 1 2时 (图 2 34),由于基底摩阻力和岩层层 面摩阻力对可压缩土层的限制 作用,土层压缩时只出现很少的侧向变形,因而认为它与 压缩仪中土样的受力和变形条件很相近,地基的最终沉降 量 S(m)就可直接利用式 (2 60b),以 S代替其中的 , 以 H代替 ,即得: 12 11 eesH e H 1H 式中 H 薄可压缩土层的厚度, m, 根据薄土层顶面处和底面处自重应力 (即初始压力 )的平均值从土的压缩曲线上查得的相 应的孔隙比; 根据薄土层的顶面处和底面处自重应力 平 均值与附加应力平均值 (即压力增量 ,此处近似等 于基底平均附加压力 )之和 (即总压应力 ), 从土的压缩曲线上得到的相应的孔隙比。 实际上,大多数地基的可压缩土层较厚而且是成层 的。下面讨论较厚且成层可压缩土层的沉降计算。 1e 2e c z p 0p zcp 2 c 1p 例题 1、某基础长 4.8m,宽 3m,基底平均压 力标准值 p=170kpa,基础底面标高处土的自重 应力 =20kpa,地基为均质粘土层,厚度为 1.2m,空隙比 e1=0.8,压缩系数 a=0.25Mpa-1, 粘土层下为不可压缩的岩层。计算基础的最 终沉降量。 2、某土层厚 5m,原自重压力 p1=100kpa, 现考虑在该土层上建造建筑物,估计会增 加压力 p=150kpa,土的压缩试验结果见表, 求土的压缩变形量 p 0 50 100 200 300 400 e 1.406 1.250 1.120 0.990 0.910 0.850 2、较厚且成层可压缩土层的沉降计算方法与步骤 ( 1)按比例尺绘制地基土层剖面图和基础剖面图; ( 2)地基土的分层。分层厚度一般取 0.4b或 1-2m,此外 , 成层土的界面和地下水面是当然的分层面; ( 3)地基竖向自重应力的计算。分别计算基底处、土层 层面处及地下水位面处的自重应力,并画在基础中心线 的左侧; ( 4)计算基础底面中心点下各分层界面处的附加应力 ,并画在基础中心线的右侧; ( 5)计算地基各分层自重应力平均值( )和自 重应力平均值与附加应力平均值之和 ( ); z 2 1 1 cici ip 22 11 2 zizicici ip ( 6) 由土的压缩曲线分别依 ; ( 7)确定地基沉降计算深度(地基压缩层深度)。所谓 地基沉降计算深度是指自基础底面向下需要计算压缩变 形所到达的深度,亦称地基压缩层深度。该深度以下土 层的压缩变形值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地基沉降计算深度 的下限,一般取地基附加应力等于自重应力的 20%处, 即 处,在该深度以下如有高压缩性土,则应 继续向下计算至 处:计算精度均为 5kPa(图 2 35)。 ( 8)计算地基各分层的沉降量: ( 9)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 iiii eepp 2121 , 确定 cz 2.0 cz 1.0 i si i i i iii i i ii iii HE pH e ppaH e eeHs 1 121 1 21 1 )( 1 n i iss 1 例题 4-1 课后习题 4-2 二、按规范方法计算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所推荐的地基最终沉降量计算 方法是另一种形式的分层总和 法。它也采用侧限条件的 压缩性指标,并运用了平均附加应力系数计算,还规定了 地基沉降 计算深度的标准以及提出了地基的沉降计算经 验系数,使得计算成果接近于实测值。 1、第分层压缩量的计算 对于图 2-37所示的第分层,其压缩量为 )( 110 iiii si zzEps 2、 地基沉降计算深度 地基沉降计算深度 第分层(最底层)层底深度。 规范规定:由深度处向上取按表 2-8规定的计算厚度 (见图 2-37)所得的计算沉降量应满足 n i in ss 1 02 5.0 按上式所确定的沉降计算深度下若有软弱土层时,尚应向 下继续计算,直至软弱土层 中 1厚的计算沉降量满足上 式为止 当无相邻荷戴影响,基础宽度在 l-50m范围内时,基础 中点的地基沉降计算深度规范规定,也可按下列简化公式 计算: 2 . 5 0 . 4 l nnz b b 3、 规范推荐的地基最终沉降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0 11 1 n s s i i i i i si ps s z z E 式中 S 按分层总和法计算的地基沉降量: 沉降汁算经验系数,根据地区沉降观测资料及经 验确定,也可采用表 2 9的数值,表中 为深度 范围 内土的压缩模量当量值 : 其余参量意义 同前。 )( 110 1 iiii si n i zz E p ss s sE nz s zpE nn s 0 表 2-l0和表 2-11分别为均布的矩形荷载角点下 (b为荷载面 宽度 )和三角形分布的矩 形荷载角点下 (b为三角形分布方 向荷载面的边长 )的地基平均竖向附加应力系数,借助于 该两表可以运用角点法计算基底附加压力为均布、三角形 分布或梯形分布时地基中任意 点的平均竖向附加应力系 数 值 例题 4-2 课后习题 4-3 4.2.4 地基变形与时间的关系 一、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原理 前述在研究土中自重应力分布时,都只考虑土中某 单位面积上的平均应力。实际上,土中任意截面上都包 括有土粒和粒间孔隙的面积在内,只有通过土粒接触点 传递的粒间应力,才能使土粒彼此挤紧,从而引起土体 的变形,而粒间应力又是影响土体强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所以粒间应力又称为有效应力。同时,通过土中孔隙传 递的压应力,称为孔隙压力,孔隙压力包括孔隙中的水 压应力和气压应力。产生于土中孔隙水传递的压应力, 称为孔隙水压力。饱和土中的孔隙水压力有静止孔隙水 压力和超静孔隙水压力之分 为了研究有效应力,取饱和土单元体中任一水平断 面,但并不切断任何一个固体粒,而只是通过土粒之间的 那些接触面,如图 2 48(b)所示。图中横截面面积为,应 力等于该单元体以上土、水自重或外荷,此应力则称为总 应力 。在 0-0截面上,作用在孔隙面积上的 (超静 )孔隙水 压力 u(注意超静孔隙水压力不包括静止孔隙水压力,而超 静孔隙水压力又往往简称孔隙水压力 ),而各力的竖向分 量之和称为有效应力 ,具有关系式: u u 因此得出结论:饱和土中任意点的总应力 ,总是等 于有效应力 与 (超静 )孔隙水压力 u之和;或土中任意点 的有效应力 ,总是等于总应力 ,减去 (超静 )孔隙水压 力 u。 二、饱和土的渗透固结 一般认为当土中孔隙体积的 80以上为水充满时,土 中虽有少量气体存在,但大都是封闭气体,就可视为饱和 土。 如前所述,饱和土在压力作用下,孔隙中的一些自由 水将随时间而逐渐被排出,同时孔隙体积也随着缩小,这 个过程称为饱和土的渗透固结或主固结。 饱和土的渗透固结,可借助弹簧活塞模型来说明。如 图 2 49所示, 设想以弹簧来模拟土骨 架,圆筒内的水就相当于土 孔隙中的水,则此模型可以 用来说明饱和土在渗透固结 中,土骨架和孔隙水对压力 的分担作用,即施加在饱和 土上的外压力开始时全部由 土中水承担,随着土孔隙中 一些自由水的挤出,外压力逐渐转嫁给土骨架,直到全部 由土骨架承担为止。当在加压的那一瞬间 ,由于 所 以, ,而当固结变形完全稳定时,则 , u 0。因此;只要土中孔隙水压力还存在,就意味着 土的渗透固结变形尚未完成。换句话说,饱和土的固结就 是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和有效应力相应增长的过程。 zu 0 z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