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社会中家庭暴力的法律认定及对策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196960558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治社会中家庭暴力的法律认定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法治社会中家庭暴力的法律认定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法治社会中家庭暴力的法律认定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治社会中家庭暴力的法律认定及对策摘要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走的是共产主义的道路。并且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色彩。这是因为我们不仅仅需要靠共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等武装头脑,还需要通过法治的方式来维护我们的国家、社会的稳定持续发展,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有序进行以及极大遏制我国境内的一切犯罪行为的发生、保卫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红色工农阶级政权和坚持维护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家公民的人身及财产安全神圣不可侵犯。但是,随着法治社会进程的发展,其中也暴露出诸多因为法律缺失导致无法可依的问题。家庭暴力这个话题已经持续了几千年的时间。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以及构建法治社会、和谐社会的不断加强,家庭暴力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关注焦点。因此,本文就我国在法制社会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家庭暴力及其存在的法律问题做出相关研究,为我国今后的法治完善提出个人见解。关键词:法治;法律对策;家庭暴力;和谐社会;1绪论1.1构建法治社会的意义纵观全球人类的政治文明发展史,法治是人类社会走向文明的重要发展成果之一。我国先贤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法治”概念,法治实际上与人治是相互对立的存在,是国家政权治理国家的两种不同的治国理念。众所周知,在现代社会,法治的执行根据是人民民主、自由,想要构建法治社会就需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法治的前提是人民群众行使权力的自由的同时,限制国家政权机构的行使权力范围。法治的本质和内在含义就在于国家政府的权力行使必须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建起一套国家权力的枷锁,广大人民群众的权力行使必须是自由、公平的,一旦违背了以上构建法制社会的真谛,就是与法治社会的目标相背离【1】。我国一直以来所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不是简简单单地发展国家的经济,提高我国的经济增长,还包括基于以国家的经济建设为核心的基础上,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协调发展,共同建立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景。从世界人类历史发展史中我们不难看出,只有一个国家具备相对和谐、稳定的社会生存环境,才会增强一个国家劳动生产,进而做到经济发展的稳步推进,人们精神文明的健康成长。因此,要想实现人民幸福,国家安康,必定要坚持构建法治社会,保障社会和谐的发展道路【2】。1.2法治社会中的家庭暴力构建法治与和谐社会是我国处于习近平社会主义思想新时期的宏伟蓝图,是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对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国家安康做出的最伟大的战略决策。近几年,我国坚持依照依法治国的理念和方针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这对我国巩固建国以来近70年的发展成果有显著影响。但是现阶段,家庭暴力问题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全球性的社会焦点问题,其行为的发生已经影响到我国法治社会的正常建设。家庭暴力问题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所有法律工作者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一项社会性难题。其存在是古今中外文明史上的一大普遍存在的体现出人性丑恶的暴力性行为【3】。时至今日,家庭暴力现象已经日益增多,发展形势愈演愈烈,已经成为了备受法律学者在内的全球公众的一致谴责。这种严重侵犯他人个人合法权益、严重危害社会公共秩序、严重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恶劣行为,由其产生的严重后果是无法估量的。其使得家庭成员在心理上、身体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创伤。侵害了家庭受害者的生命财产权力等一系列的基本人身权利。这对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和稳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毁坏了全体公民的社会公共利益。因此,随着我国在加强法制建设的大量投入和人们法律精神的逐步提高,我们必须对家庭暴力的问题进行深刻的思考和总结,为我国在反对家庭暴力的法制建设提供积极的个人力量,为国家法律的完善贡献对策,避免今后由于法律建设的不完善而导致无法可依的悲剧发生。1.3家庭暴力的法律特征目前,在我国上没有一部专门用于处理家庭暴力的法律法规。即使存在着某些法律条文对家庭暴力的行为进行了约束,但其效果却是差强人意。这会要是因为我国与家庭暴力行为相关的法规从来没有从立法的角度上对家庭暴力的概念有着一个清晰的解释和限定,家庭暴力的行为在法律的认定及其法律适用方面概念模糊。有些学者认为家庭暴力主要是通过使用暴力手段对妇女进行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加害行为。这其中所指的妇女和施暴人都是指同属于一个家庭的成员。还有的学者认为家庭暴力就是指家庭内部所出现的亲发他人人身、精神等方面的恶劣施暴行为。这其中他人不只是包括妇女,还包括儿童、老人等家庭成员。综上所述,家庭暴力的主体就是家庭成员、而家庭暴力的客体则为法律所赋予家庭成员的人身权利。并且家庭暴力的施暴者具有主观上的故意行为,同时家庭暴力的施暴者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2家庭暴力的原因及其对策2.1家庭暴力的原因事实上家庭暴力的产生从来不是因为某种特定的因素所导致的后果,而是多方面因素综合起来相互作用的结果。欧美国家在对待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的研究态度上,一般认为分为三个层面的解释,三个层面是人家庭社会。与此相近的是,在我国学者看来,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也是具有多样化的因素碰撞导致的【4】。这些因素包括个人行性格、家庭的属性以及我国整个社会所存在的社会思想。毋庸置疑的是,这三个层面的因素都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所发生的家庭暴力后果。2.1.1历史文化思想因素的影响在我国,由于过去拥有着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思想熏染,社会中普遍存在着男权主义、三纲五常、重男轻女等思想意识的存在,这些因素使得女性在我国地位较低,是滋生家庭暴力的土壤。虽然建国之后我国女性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但由于文化传统思想仍然影响着社会,因此,虽然我国政府早已经将男权社会的思想给取缔。男权文化的现象已经在社会和家庭之中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不过这在短时间内是不能够完全磨灭的,需要时间的消磨才能够做大完全的男女平等。在过去,中国社会一直是重男轻女,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女性的社会地位极其卑微,在社会和家庭之中不具有话语权,因此只能承受着家庭暴力所带来的精神和肉体上的创伤。这些后果都是因为我国历史文化中蕴含的重男轻女思想作祟,阻碍了我国法制社会的构建和发展。需要我国的法律工作者加强这方面的解决力度,需要全体社会的积极配合才能够杜绝这种重男轻女的思想存在。2.1.2个人因素的影响实际上从海量的家庭暴力事件中不难发现,尽管家庭暴力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但是无论表面是如何复杂,通过分析都可以归纳出一些家庭暴力的共同本质。一般情况,家庭暴力问题所产生的原因可以是施暴者自身的原因,也可以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的个人原因,还可以是施暴者和受害者两个人的共同原因【5】。但从施暴者的角度来看,通常是拥有一定的施暴借口,但也有蛮横无理的故意行为,这种情况下通常是施暴者自身存在着心理或者精神上的疾病。而从受害者的角度来看,受害者自身或许存在过错,比如在夫妻感情上存在婚内出轨、不敬长辈、好吃懒做等行为,这种行为都会导致施暴者在情绪上的愤怒,这也是导致受害者遭受家庭暴力的原因。当然,也可能是受害者自身并不存在过错,但是会有一些小的毛病,而这些毛病时间久了之久,在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激发施暴者内心的不满,导致家庭暴力的发生。从两者的角度来看,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有着双方的共同过错。也就是说,夫妻双方之间存在着脾气不合、三观不一样等等的有害夫妻感情关系的因素。于是导致夫妻之间的拌嘴、摩擦升级转变为剧烈的矛盾、争吵,最后酿成了家庭暴力。2.2应对家庭暴力的法律对策2.2.1根据中国国情,制定公共政策当前,我国建设和谐社会走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以我国在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为问路石,通过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十八大精神,严格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理解“四个全面”的和谐社会建设思想。从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情出发,提出的具有功利千秋的国家重要发展战略。在我国社会,虽然家庭暴力是一个十分严重的社会性问题,国家也在这方面做出了相应的努力。但是政府在制定公共策略的时候并没有十分重视,使其这所蕴含的作用没有被发挥出来。首先,从对这一问题的投入看,家庭暴力问题同其他犯罪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它需要大量的实证数据作为政策制定的依据。而目前我国所有的数据基本上是各省市的社会团体所作的调查。这些调查无论在实践还是在数据有效性上都存在一些问题。其次,从对一些涉及家庭成员利益的公共政策制定看,没有充分考虑到家庭暴力的因素。2.2.2明确政府在家庭暴力中承担的责任义务无规矩,不方圆。国家建设事业的成功与否,全在法治理念的贯彻,法治社会的构建。国家主席习近平曾言,法律能够得到贯彻落实,国家才能够得到有效治理,而当法律不能够得到很好的执行时,则会导致国家秩序混乱,人民群众遭受苦难。因此法治的精神对于国家而言至关重要,一个国家的发展不仅仅需要政府工作者的被动推广、传播,还需要我们广大群众积极主动地传播、推广法律治国的理念。治大国如烹饪,国家法律就是火候,掌控着国家发展的快慢与否。因此,在建设法治社会的进程中应当明确政府干预家庭暴力的责任,建立多层次的社会救助网络。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政府应当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6】。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在国家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成果,是划时代的流行,具有开辟新时代的重要意义。同时,和谐社会的诞生必然需要经过漫长的优化过程,只有当一个社会形式能够经得住历史的考验和实践的检验,才可能是稳定的和谐社会。在和谐社会中,任何国家法律规范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监管、执行,都必将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是最合情合理的管理制度,这将促使和谐社会的实现进一步加快。2.2.3针对家庭成员加强法治教育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迅速的爆炸阶段。每一个中国公民都有义务和责任为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每个人也应当树立起人人生而平等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不服输思想,因为要想建设一个和谐社会,其社会的创造者就必须充满活力与生机。而在这过程中,法治的出现则为调动和谐社会的创造者们的生产劳动积极性做出卓越贡献。原因就是因为,法治的社会为人们创造了平等、自由的发展机遇,极大地提升了劳动者的生产热情,也就是说从法律层面上,国家保障了每一个公民平等交往的权利。因此要想解决家庭成员因个人原因所导致的家庭暴力问题,必须加强对家庭成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治教育。当家庭成员在思想上拥有了较高的法治觉悟,将会极大地缓解因家庭纠纷而产生的家庭暴力的发生。同时,针对家庭中某些成员自身原因所导致的家庭暴力行为,政府必须实施严厉的惩戒措施。因为家庭暴力行为已经严重侵犯了法律所赋予他人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权益,伤害了他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等。通过加重家庭暴力的惩罚措施,来警示一些内存有家庭暴力倾向或者实际已经发生过家庭暴力行为的犯罪嫌疑人。并且,有关政府部门在执行法律的时候,应当严格按照法律执行,不得玩忽职守。2.2.4消除历史文化毒瘤,加强妇女素质教育并不是所有的历史文化都能带给我国综合实力发展的资本,反而有些传统只会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我国传统儒家思想所提倡的女性三从四德以及女子无才便是德等严重影响了我国妇女的思想解放和社会地位的提升。因此,国家政府部门必须加强法制建设,推进妇女彻底解放的运动,消除某些因历史文化所残留下来的毒瘤。当前,虽然我国已经开始认识到加强妇女地位已经刻不容缓,但是这种就是需要时间来进行沉淀。我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的第48条已经十分明确的规定:当妇女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被侵害人有权要求主管部门处理,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妇女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被侵害人可以向妇女组织投诉,妇女组织应当要求有关部门或者单位查出,保护被侵害妇女的合法权利。所以,我国各个机关妇女组织都应当加强广大妇女同志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加强法治理念的宣传教育,实现让全社会都对妇女的合法权益的尊重,使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各项规定深入人心。最终实现中国社会妇女的法律意识观念,消除妇女在传统家庭暴力问题当中的弱势一面,加强妇女在家庭暴力问题中的革命性和斗争性。加强妇女的素质教育是解决社会历史文化所残留的毒瘤的有效方式,同时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妇女的家庭地位,促进家庭生活中男女平等的最终目的。当然,如果妇女在受到家庭成员的暴力侵害行为时,一定要提高自己的保护意识,加强自身面对家庭暴力行为时的反抗能力,此外在面对自身能力不足以抵抗家庭暴力行为的时候,一定要及时求助于公安、邻居或者社会各界的力量进行帮助,防止因家庭暴力而造成的剧烈损害。3.总结建设属于符合我国国情的和谐社会,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心愿、是纵观建国70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长期历史发展任务,这需要全体中国人民和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当前,家庭暴力的现象及行为实际上已经破坏了家庭的安宁,社会的公共秩序。在今天我国构建法治与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家庭暴力问题注定要在大众的关注之下得到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政府也将会颁布有关家庭暴力的专门法律规范,泳衣减少或者杜绝家庭暴力的产生。最后,针对家庭暴力产生的多种原因,社会群众也应当进行反思,并从社会和法治的角度看问题的本质,积极配合国家的相关政策实施。还要形成一种社会对家庭暴力行为的谴责和厌恶的社会文化风气,如此一来,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家庭暴力行为,达到长治久安的地步。参考文献1刘 翔,论法治与和谐社会J,第04期2013年2月.2李翔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与社会公平J,见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04 年第 6期.3李阳,对家庭暴力的法律思考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6(12).4荣维毅,宋美娅.反对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5刘勇,预防和整治家庭暴力的方法J,决策与信息( 财经观察) ,2008( 04)6孙丽,家庭暴力立法研究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 (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