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立全民绿色低碳公司分析报告(模板)

上传人:hy****o 文档编号:195286562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X 页数:179 大小:146.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成立全民绿色低碳公司分析报告(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179页
关于成立全民绿色低碳公司分析报告(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179页
关于成立全民绿色低碳公司分析报告(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1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泓域咨询/关于成立全民绿色低碳公司分析报告关于成立全民绿色低碳公司分析报告xx投资管理公司报告说明全民绿色低碳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646.58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620.5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1.23%;建设期利息20.3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77%;流动资金1005.6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8.00%。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100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7793.94万元,净利润1616.11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47.09%,财务净现值3661.60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4.04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由上可见,无论是从产品还是市场来看,本项目设备较先进,其产品技术含量较高、企业利润率高、市场销售良好、盈利能力强,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及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因而项目是可行的。本期项目是基于公开的产业信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等信息,并依托行业分析模型而进行的模板化设计,其数据参数符合行业基本情况。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学习参考模板用途。目录第一章 绪论8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8二、 项目建设地点8三、 项目建设进度8四、 建设投资估算8五、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9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9六、 主要结论及建议10第二章 行业分析和市场营销11一、 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研究11二、 碳达峰的背景12三、 碳达峰实施工作原则13四、 碳达峰主要目标14五、 碳中和的目的15六、 碳达峰发展的风险因素16七、 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研究20八、 碳达峰的背景22九、 碳达峰实施工作原则23十、 整合营销传播计划过程24十一、 碳达峰主要目标24十二、 创建学习型企业25十三、 碳中和的目的30十四、 企业营销对策31十五、 碳达峰发展的风险因素32十六、 整合营销传播执行36十七、 大数据与互联网营销38十八、 关系营销的主要目标53第三章 经营战略54一、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构成要素54二、 人力资源的内涵、特点及构成55三、 市场营销战略决策的内容59四、 企业经营战略的层次体系60五、 企业战略目标的含义与作用65六、 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战略66七、 企业品牌战略概述69第四章 运营管理模式72一、 公司经营宗旨72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72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73四、 财务会计制度76第五章 SWOT分析说明83一、 优势分析(S)83二、 劣势分析(W)84三、 机会分析(O)85四、 威胁分析(T)85第六章 人力资源方案89一、 技能与能力薪酬体系设计89二、 员工福利计划91三、 进行岗位评价的基本原则94四、 企业劳动协作96五、 审核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基本要求99六、 选择人员招募方式的主要步骤100第七章 公司治理102一、 债权人治理机制102二、 董事及其职责106三、 公司治理的特征111四、 股东大会的召集及议事程序114五、 董事会模式115六、 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120七、 决策机制121八、 企业风险管理125第八章 财务管理方案135一、 财务管理原则135二、 流动资金的概念139三、 筹资管理的原则140四、 现金的日常管理142五、 应收款项的日常管理146六、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149七、 营运资金的特点156第九章 投资估算159一、 建设投资估算159建设投资估算表160二、 建设期利息160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61三、 流动资金162流动资金估算表162四、 项目总投资163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63五、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64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64第十章 经济效益及财务分析166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66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66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67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69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70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71三、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173四、 偿债能力分析173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74五、 经济评价结论175第一章 绪论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项目名称:关于成立全民绿色低碳公司项目单位:xx投资管理公司二、 项目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园区,区域地理位置优越,设施条件完备。三、 项目建设进度结合该项目的实际工作情况,xx投资管理公司将项目的建设周期确定为12个月。四、 建设投资估算(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646.58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620.5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1.23%;建设期利息20.3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77%;流动资金1005.6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8.00%。(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1620.56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1267.71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22.99万元,预备费29.86万元。五、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财务效益分析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100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7793.94万元,纳税总额1016.95万元,净利润1616.11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47.09%,财务净现值3661.60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4.04年。(二)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总投资万元2646.581.1建设投资万元1620.561.1.1工程费用万元1267.711.1.2其他费用万元322.991.1.3预备费万元29.861.2建设期利息万元20.361.3流动资金万元1005.662资金筹措万元2646.582.1自筹资金万元1815.562.2银行贷款万元831.023营业收入万元10000.00正常运营年份4总成本费用万元7793.945利润总额万元2154.826净利润万元1616.117所得税万元538.718增值税万元427.009税金及附加万元51.2410纳税总额万元1016.9511盈亏平衡点万元3260.87产值12回收期年4.0413内部收益率47.09%所得税后14财务净现值万元3661.60所得税后六、 主要结论及建议综上所述,该项目属于国家鼓励支持的项目,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客观,项目的投产将改善优化当地产业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第二章 行业分析和市场营销一、 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研究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简称双碳目标)的提出为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现有研究虽从多方面对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一依赖于社会经济系统化发展的命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但研究庞杂而分散,使人难以把握其中主线和重点。因此,有必要从历史文献中对这个重要命题进行系统回顾、梳理和总结,厘清相关研究发展脉络,深入挖掘其中热点难点,凝练基础科学问题,为后续研究明晰方向,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支撑。在此基础上,凝练得到碳达峰碳中和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并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行动方案、优先任务提出理论见解与实践对策。双碳目标不仅对社会经济系统中的生产发展、技术研发提出了新挑战,也对统筹管理的科学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的研究人员从管理科学视角总结了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中的五大关键科学问题:识别碳排放与经济发展脱钩的内在机理与关键现实条件,构建面向碳中和的经济转型模式;明确双碳目标的内在关联与关键影响因素,支撑重点行业和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路径优化设计;探索碳中和目标下区域协作与环境协同治理机制,开展面向碳中和的区域协同路径优化研究;厘清碳管理市场机制减排机理,支撑减排市场机制设计;建立面向碳中和的国家气候治理体系,形成中国特色碳中和管理思想体系。在保障机制方面,一是要搭建产学研结合的智库平台,支持多学科交叉融合。建议通过组建包含经济、社会、能源、地理、气象、生态、环境、健康等研究方向的跨领域、跨学科智库平台,形成结构合理的交叉学科技术创新团队,增强从事碳达峰与碳中和研究的科技力量。二是要加强气候变化经济学基础研究。建议组建跨学科团队,推动设立气候变化经济学研究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或科学中心),以碳达峰与碳中和重大战略任务为导向,以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研究为核心,开发气候经济数据库和知识库,长期并持续开展国家和全球气候政策模拟与评估。二、 碳达峰的背景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猛增,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中国由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碳达峰与碳中和(双碳目标)是全球大势所趋。双碳目标的提出不仅彰显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大国担当,更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恪守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有序推进双碳目标实现至关重要。双碳目标问题是系统性问题,涉及到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以及节能、碳技术与碳市场等,重点在于能源结构调整与节能降耗。在双碳目标驱动下,光伏、风电等非化石能源将加快发展,传统能源将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节能节材与循环利用将日益得到重视,碳技术(捕集、封存、利用)与碳市场将得到更积极探索。建议重点关注新能源、节能节材、电能替代、循环经济、传统能源转型升级、碳技术与碳市场等领域投资机会。三、 碳达峰实施工作原则(一)统筹推进、重点突破碳达峰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加快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一基地三区定位,围绕北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统筹推进各领域、各行业绿色发展,重点突破行业企业绿色转型问题,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工作。(二)队伍引导、市场推动碳达峰更好发挥队伍引导作用,构建完善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形成有效的政策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激发市场活力和动力。(三)节约优先、源头减碳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实行全面节约战略,发挥政策协同作用,持续降低单位产出能源资源消耗和碳排放,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从源头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四)创新驱动、产业引领碳达峰充分发挥创新对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助推作用,坚定不移把创新摆在经济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充分发挥主导产业引领作用,加快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五)稳妥有序、安全降碳加强风险识别和管控,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科学把握降碳节奏,在降碳的同时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确保安全稳定降碳,为稳增长、调结构创造有利的条件。四、 碳达峰主要目标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持续优化,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煤炭消费增长得到严格控制,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水平持续提升,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普遍推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逐步完善。到202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确保完成我市下达指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有所提升,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0%以上,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1413%。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效果明显,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全市先进水平,清洁能源消费水平进一步提升,绿色低碳技术取得关键突破,绿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体系基本健全。到203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确保完成我市下达指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升,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五、 碳中和的目的通过低碳发展推动并引领能源低碳革命、绿色低碳工业体系创建和城镇化低碳发展,在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基础设施等领域加快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从而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和每个个体都息息相关。及时关电脑、打开一扇窗、自备购物袋、种一棵树,每个人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留意,也许随手做的一件小事,就能为碳中和和碳减排贡献自己的力量,爱护地球是每个人的责任。为了人类能有得以长久生存的高质量生态环境,碳达峰碳中和是每个人不可磨灭的责任和担当。作为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引领全球绿色低碳技术和产业革命的重大战略机遇,通过低碳发展推动并引领能源低碳革命、绿色低碳工业体系创建和城镇化低碳发展,在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基础设施等领域加快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从而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全球升温已经导致气候风险越来越高,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如果继续以目前的速率升温,全球温升幅度可能会在2030年至2052年达到15。根据东京议定书,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20年达到顶峰,然后下降。但由于各种经济因素,这一目标并没有实现。全球多数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达到顶峰的时间被推后。芬兰确认在2035年,瑞典、奥地利、冰岛等国家在2045年实现净零排放;欧盟、英国、挪威、加拿大、日本等将碳中和的时间节点定在2050年。一些发展中国家如智利,也计划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近年来,中国积极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采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等方式节能,提高能效。通过推进碳市场建设、增加森林碳汇等一系列措施,使得温室气体排放得到有效控制。中国采取行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尽早达峰迈向近零碳排放,这不仅是国际责任担当,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需要和保障。六、 碳达峰发展的风险因素碳中和工作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变革,不要走进双碳速胜论消极悲观论的误区,而要把握城市发展规律和产业发展趋势,能源、产业、金融多部门协同联动,数据、人才、管理多要素融合创新,多管齐下消解碳减排的灰犀牛带来的巨大风险,为城市升级创造可持续的发展动力。推进城市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企业、居民等多个主体以及能源、交通、产业等多个部门,若不能有效地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就有可能产生碳减排的灰犀牛。所谓碳减排灰犀牛,指在碳达峰、碳中和落地过程中,发生概率很高、负面影响巨大的各类潜在危机,特别是对以高耗能企业为主的产业链,以及发展与之密切联系的城市或区域影响较大。碳中和愿意下,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要重视三个问题。(一)要注重地区转型与区域发展的公平减碳问题我国地域广阔、地区发展资源基础差距较大,因此长期以来形成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问题,在较长一段时间,仍存在着发展惯性和投资路径依赖。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各地争先出台达峰时间表,对于发展基础较好、产业负担较轻的地区来说,碳达峰的实现成为地区加速升级、产业要素集聚的重要机遇。但对于西部、中部等资源型城市,现有的能源结构和经济结构与煤炭高度关联,发展投入大,在减碳要求下,会造成地区发展空间压缩、转型路径探索困难。同时,由于我国地区发展水平不均衡,中心城市的要素集聚和流动水平要显著高于一般城市,周边城市往往承担着疏解城市非核心功能、保障中心城市资源供应的重担。如区域当中的核电厂,大部分清洁电力会优先供应至城市群当中的中心城市,而只有小部分留在本地使用。尽管随着交通网络的通达和服务政策的便捷,城市群、都市圈的发展模式形成了强大动力,但同时应当注意到,区域当中不同城市的功能、定位不同,在城市群发展结构中发挥着不同的产业梯队作用。在单一减碳要求下,会造成这些城市比较优势和产业协同优势弱化,城市群整体发展合力和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因此,需警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对城市评价和考核方式的单一指标化、标准一致化,容易出现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进一步扩大的风险。(二)要注重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的协同减碳问题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调整是两个重要抓手。由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长期性、艰巨性,地方往往会把重心放在能源结构调整上,重点是将以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用天然气或其他形式的清洁能源进行替代。因此忽视了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相互耦合关系。比如,纺织行业作为高耗能行业,是耗水、耗热、耗电大户,这是由行业生产特点所决定的。在生产端加大清洁能源利用的同时,要同步考虑生产流程、工艺和管理手段的优化,不能单一以减碳作为转型要求,而要将提高能效和减少碳排放作为企业转型的双重要求。对于以工业为主的城市,由于能源的锁定效应和工业发展的长期需求,城市会在一段时间保持工业制造占主导地位的发展态势,甚至对于一些地区,仍需要保持高耗能行业持续发展以提供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这样的地区和行业,需要客观认识发展和减碳之间的关系,客观看待发展所处的阶段,客观评估未来发展的模式和空间。将碳排放峰值以指标的形式进行分配,不利于地区发展动能的平稳过渡,需要分行业、分区域地考虑排放条件,进而有区分、有阶段地制定排放指标。因此,需要警惕由于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的不同步、部门管理作用发挥不协同,而造成城市发展优势弱化,发展基础薄弱地区,会产生由于较为激进减碳手段而造成的空间压缩、发展动力不足的风险。(三)要注重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安全减碳问题目前,对于未来新能源在能源系统中占比的讨论仍然存在很大分歧,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对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风险认知存在不同。一方面,新能源的大规模接入,会造成传统由煤电承担基础能源的系统结构发生变化,未来谁来扮演能源兜底保障的角色,谁来进行灵活性调节,目前都未形成统一认识。另一方面,电力系统的运行控制方式会发生变化,传统源随荷动的模式将向着源网荷互动转变,系统中运行主体的行为、需求都存在着很大不确定性,为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很大风险。传统电力系统的安全保障,主要是通过技术和管理完成,做好供需之间的有效平衡是核心任务。但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电力作为重要能源基础,在行业和城市减碳中发挥着先行、主导甚至核心的作用。因此,电力系统的减碳工作,不仅涉及到电网企业自身,还与相关行业、企业等不同主体息息相关。电网安全不仅需要处理企业内部的技术优化和管理创新问题,还需要做好主体之间的有效协同,将电网安全置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进行考虑,进而建立起系统性、规范性的风险防范体系。如何有效进行政策配合、主体协同是电力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因此,随着可再生能源逐渐站上舞台,如果不能有效做好不同能源之间的协同配合,以灵活机制调动起不同主体之间参与平衡调度的积极性,保障共同价值最大化,能源系统将会面临安全稳定运行方面的更大挑战和风险。七、 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研究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简称双碳目标)的提出为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现有研究虽从多方面对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一依赖于社会经济系统化发展的命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但研究庞杂而分散,使人难以把握其中主线和重点。因此,有必要从历史文献中对这个重要命题进行系统回顾、梳理和总结,厘清相关研究发展脉络,深入挖掘其中热点难点,凝练基础科学问题,为后续研究明晰方向,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支撑。在此基础上,凝练得到碳达峰碳中和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并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行动方案、优先任务提出理论见解与实践对策。双碳目标不仅对社会经济系统中的生产发展、技术研发提出了新挑战,也对统筹管理的科学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的研究人员从管理科学视角总结了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中的五大关键科学问题:识别碳排放与经济发展脱钩的内在机理与关键现实条件,构建面向碳中和的经济转型模式;明确双碳目标的内在关联与关键影响因素,支撑重点行业和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路径优化设计;探索碳中和目标下区域协作与环境协同治理机制,开展面向碳中和的区域协同路径优化研究;厘清碳管理市场机制减排机理,支撑减排市场机制设计;建立面向碳中和的国家气候治理体系,形成中国特色碳中和管理思想体系。在保障机制方面,一是要搭建产学研结合的智库平台,支持多学科交叉融合。建议通过组建包含经济、社会、能源、地理、气象、生态、环境、健康等研究方向的跨领域、跨学科智库平台,形成结构合理的交叉学科技术创新团队,增强从事碳达峰与碳中和研究的科技力量。二是要加强气候变化经济学基础研究。建议组建跨学科团队,推动设立气候变化经济学研究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或科学中心),以碳达峰与碳中和重大战略任务为导向,以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研究为核心,开发气候经济数据库和知识库,长期并持续开展国家和全球气候政策模拟与评估。八、 碳达峰的背景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猛增,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中国由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碳达峰与碳中和(双碳目标)是全球大势所趋。双碳目标的提出不仅彰显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大国担当,更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恪守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有序推进双碳目标实现至关重要。双碳目标问题是系统性问题,涉及到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以及节能、碳技术与碳市场等,重点在于能源结构调整与节能降耗。在双碳目标驱动下,光伏、风电等非化石能源将加快发展,传统能源将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节能节材与循环利用将日益得到重视,碳技术(捕集、封存、利用)与碳市场将得到更积极探索。建议重点关注新能源、节能节材、电能替代、循环经济、传统能源转型升级、碳技术与碳市场等领域投资机会。九、 碳达峰实施工作原则(一)统筹推进、重点突破碳达峰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加快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一基地三区定位,围绕北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统筹推进各领域、各行业绿色发展,重点突破行业企业绿色转型问题,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工作。(二)队伍引导、市场推动碳达峰更好发挥队伍引导作用,构建完善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形成有效的政策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激发市场活力和动力。(三)节约优先、源头减碳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实行全面节约战略,发挥政策协同作用,持续降低单位产出能源资源消耗和碳排放,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从源头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四)创新驱动、产业引领碳达峰充分发挥创新对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助推作用,坚定不移把创新摆在经济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充分发挥主导产业引领作用,加快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五)稳妥有序、安全降碳加强风险识别和管控,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科学把握降碳节奏,在降碳的同时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确保安全稳定降碳,为稳增长、调结构创造有利的条件。十、 整合营销传播计划过程在制定整合营销传播策略的过程中,营销企业需要结合各种促销组合要素,平衡每一个要素的优势和劣势以产生最有效的传播计划。可以说,整合营销传播管理实际上就是对目标受众进行有效传播的过程,包括策划、执行、评估和控制各种促销组合要素。整合营销传播方案的制定者必须决定促销组合中各要素的角色和功能,为每种要素制定正确的策略,确定它们如何进行整合,为实施进行策划,考虑如何评估所取得的成果,并进行必要的调整。营销传播只是整体营销计划和方案的一部分,必须能够融合于其中。十一、 碳达峰主要目标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持续优化,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煤炭消费增长得到严格控制,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水平持续提升,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普遍推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逐步完善。到202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确保完成我市下达指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有所提升,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0%以上,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1413%。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效果明显,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全市先进水平,清洁能源消费水平进一步提升,绿色低碳技术取得关键突破,绿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体系基本健全。到203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确保完成我市下达指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升,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十二、 创建学习型企业彼得德鲁克在1988年就指出:“我们正在进入变革的第三阶段:从命令一控制型组织、分成许多部门与科室的组织,转变为以信息为基础、由知识专家组成的组织但是,我们还远没有做到真正建立起以信息为基础的组织这是将来会遇到的管理上的挑战。”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企业必须以知识作为决策及决策之后的资源分配工作的根据和基础。也就是说,企业要建立新的组织机制,使之懂得如何倾听市场的条件信号,从所听到的内容及其经验中学习,然后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其自身能力,以其创造并满足顾客的产品和服务领先于他人。企业对倾听、学习和领先这三项挑战性工作做得如何,将决定其业务经营的成功或失败程度。(一)倾听倾听,或称探察,是指企业感知外部世界的所有活动。企业倾听有明确的目的性,就是建立知识基础,以便作出面向市场的决策。市场调研一直是企业常用的感知手段。但过分依赖市场调研部门,乃至完全依赖营销部门来倾听,并不能保证企业通过有效的倾听达到成功决策。通过相当狭小的感知渠道寻求众多对象的反映,调研机构和信息处理人员对信息的控制、保管和理解,都会成为企业有效倾听的障碍。要克服这些障碍,企业需要建立跨职能决策体系,设计出能促进信任、共享信息、积累知识和建立学习制度的各种决策方法。有效倾听必须保证企业能听取多种声音。这些声音主要来自与企业决策休戚相关的三,组群体:顾客、社区和企业。其中,顾客包括消费者和相关销售系统中的个人;社区包括政府有关部门、特殊利益集团和竞争者;企业除自身外,也包括供应商和投资者。倾听多种声音的目的是协调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多种声音往往会互相冲突,如洗衣粉生产商可能发现顾客想要含磷的洗衣粉洗出“更加洁白”的效果,而社区则要求禁止磷化物污染公共水源,使水“更加干净”。这时,企业(股东和员工)则要求生产一种既令顾客满意,又符合企业对环保的责任感,而且还能盈利的产品。企业的责任是,充分听取三大群体的意见,了解和分析它们之间存在的进行合作和造成冲突的可能性和条件,以作出面向市场的决策。(二)学习通过倾听取得的信息,需要转化为进行决策所需要的情报、知识、理解和智慧,否则就不会使企业得到任何改善。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建立企业的学习体系。企业欲在快速变化的复杂环境中获得成功,必须要求其每一个成员不断地学习、快速地学习,同时也必须要求这些个人学习有益于强化企业对内部和外部环境所拥有的共同知识(即组织知识),促进个人行为与建立在组织知识之上的集体行动保持一致。组织知识是每一个组织成员在解决具体问题时,与集体相关的知识中得到一致认可、共同拥有的那部分知识。组织知识不是所有人知识的总和,而是相关的和共同的知识,是个人知识的有机综合。它比任何个人知识丰富得多,而且为所有与之相关的人深刻理解和内部化。企业学习系统不仅要重视解决将个人学习和建立的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共识)问题,而且要解决彼此独立的职能部门的组织知识与其他组织成员的共享问题,亦即将部门相对福狭的各自“共识”,转化为企业组织知识问题。为此,加强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和相互学习,就显得十分重要。企业还必须将每一项业务程序视为学习过程,明确地将业务程序设计成鼓励学习并从中获得知识的程序。完成一项业务程序要求具备一定的知识状态。例如,在开发和设计一种新型汽车时,来自销售和服务、生产工艺、工程制造等部门和设计室的人需要有共同知识,以便能够共同明确规定设计过程所需要的信息和要求。这个共享知识的过程应当使他们每个人都能充分利用各自的知识状态,包括其根据经验获得的信息。这些人一致同意共享的信息就是该业务程序的组织知识状态。企业可以通过连续执行共同业务过程,不断地学习和更新组织知识状态,提高适应市场的能力。(三)领先倾听和学习的结果,必须落实到做出更好的决策而实现“领先”上。这里的领先是指通过决策过程而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许多企业都有领先的追求。实践证明,达到领先不易,保持领先更难。能持续领先的企业,大都具有下列共性。(1)系统地倾听顾客和社区、竞争对手及企业内部的声音;(2)系统地学习上述声音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道理,以及把这些声音综合起来的方法;(3)拥有促进倾听和学习以及对变化做出快速反应的共同业务程序;(4)企业要具备这些领先要素,就必须建立一个决策网络,把组织的战略方针同资源分配和许多为实行该方针必须做出的决策紧密地结合起来。企业的这种决策网络的主要特征有下面两点。(1)以资源分配来定义决策。即认为决策实质上是决定如何分配资金、信息、人员、时间及其他企业资源。这一认识将有利于决策的执行和分清责任。如提高市场占有率决策就是用具体的资源分配来降低价格、加强促销、改进产品特性等。这样定义决策,有利于经理执行并对其执行结果负责。另外,也有利于决策者明确地解决相关的各种冲突。如决定提高市场份额,就意味着用于其他业务单位的资源有可能减少。决策者必须预先解决这些冲突,否则,决策的执行就会受到干扰。(2)建立以市场为依据的决策方法。这种方法是组织负责做决策和负责执行决策的两组人员进行有条理的对话。这两组人员共同学习、工作,建立起决策所依据的知识,在决策过程的四个阶段(即确定问题、提出备选方案、分析和建立联系)充分对话。企业决策网络最终使组织知识得以不断增加,并以此加强了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保证了企业能更好地实施市场(顾客)导向的营销观念。十三、 碳中和的目的通过低碳发展推动并引领能源低碳革命、绿色低碳工业体系创建和城镇化低碳发展,在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基础设施等领域加快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从而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和每个个体都息息相关。及时关电脑、打开一扇窗、自备购物袋、种一棵树,每个人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留意,也许随手做的一件小事,就能为碳中和和碳减排贡献自己的力量,爱护地球是每个人的责任。为了人类能有得以长久生存的高质量生态环境,碳达峰碳中和是每个人不可磨灭的责任和担当。作为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引领全球绿色低碳技术和产业革命的重大战略机遇,通过低碳发展推动并引领能源低碳革命、绿色低碳工业体系创建和城镇化低碳发展,在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基础设施等领域加快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从而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全球升温已经导致气候风险越来越高,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如果继续以目前的速率升温,全球温升幅度可能会在2030年至2052年达到15。根据东京议定书,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20年达到顶峰,然后下降。但由于各种经济因素,这一目标并没有实现。全球多数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达到顶峰的时间被推后。芬兰确认在2035年,瑞典、奥地利、冰岛等国家在2045年实现净零排放;欧盟、英国、挪威、加拿大、日本等将碳中和的时间节点定在2050年。一些发展中国家如智利,也计划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近年来,中国积极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采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等方式节能,提高能效。通过推进碳市场建设、增加森林碳汇等一系列措施,使得温室气体排放得到有效控制。中国采取行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尽早达峰迈向近零碳排放,这不仅是国际责任担当,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需要和保障。十四、 企业营销对策用上述矩阵法分析、评价营销环境,可能出现4种不同的结果。在环境分析与评价的基础上,企业对威胁与机会水平不等的各种营销业务,应分别采取不同的对策。对理想业务,应看到机会难得,甚至转瞬即逝,必须抓住机遇,迅速行动;否则,丧失战机,将后悔莫及。对风险业务,面对其高利润与高风险,既不宜盲目冒进,也不应迟疑不决,坐失良机,应全面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扬长避短,创造条件,争取突破性的发展。对成熟业务,机会与威胁处于较低水平,可作为企业的常规业务,用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并为开展理想业务和风险业务准备必要的条件。对困难业务,要么是努力改变环境,走出困境或减轻威胁,要么是立即转移,摆脱无法扭转的困境。十五、 碳达峰发展的风险因素碳中和工作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变革,不要走进双碳速胜论消极悲观论的误区,而要把握城市发展规律和产业发展趋势,能源、产业、金融多部门协同联动,数据、人才、管理多要素融合创新,多管齐下消解碳减排的灰犀牛带来的巨大风险,为城市升级创造可持续的发展动力。推进城市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企业、居民等多个主体以及能源、交通、产业等多个部门,若不能有效地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就有可能产生碳减排的灰犀牛。所谓碳减排灰犀牛,指在碳达峰、碳中和落地过程中,发生概率很高、负面影响巨大的各类潜在危机,特别是对以高耗能企业为主的产业链,以及发展与之密切联系的城市或区域影响较大。碳中和愿意下,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要重视三个问题。(一)要注重地区转型与区域发展的公平减碳问题我国地域广阔、地区发展资源基础差距较大,因此长期以来形成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问题,在较长一段时间,仍存在着发展惯性和投资路径依赖。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各地争先出台达峰时间表,对于发展基础较好、产业负担较轻的地区来说,碳达峰的实现成为地区加速升级、产业要素集聚的重要机遇。但对于西部、中部等资源型城市,现有的能源结构和经济结构与煤炭高度关联,发展投入大,在减碳要求下,会造成地区发展空间压缩、转型路径探索困难。同时,由于我国地区发展水平不均衡,中心城市的要素集聚和流动水平要显著高于一般城市,周边城市往往承担着疏解城市非核心功能、保障中心城市资源供应的重担。如区域当中的核电厂,大部分清洁电力会优先供应至城市群当中的中心城市,而只有小部分留在本地使用。尽管随着交通网络的通达和服务政策的便捷,城市群、都市圈的发展模式形成了强大动力,但同时应当注意到,区域当中不同城市的功能、定位不同,在城市群发展结构中发挥着不同的产业梯队作用。在单一减碳要求下,会造成这些城市比较优势和产业协同优势弱化,城市群整体发展合力和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因此,需警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对城市评价和考核方式的单一指标化、标准一致化,容易出现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进一步扩大的风险。(二)要注重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的协同减碳问题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调整是两个重要抓手。由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长期性、艰巨性,地方往往会把重心放在能源结构调整上,重点是将以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用天然气或其他形式的清洁能源进行替代。因此忽视了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相互耦合关系。比如,纺织行业作为高耗能行业,是耗水、耗热、耗电大户,这是由行业生产特点所决定的。在生产端加大清洁能源利用的同时,要同步考虑生产流程、工艺和管理手段的优化,不能单一以减碳作为转型要求,而要将提高能效和减少碳排放作为企业转型的双重要求。对于以工业为主的城市,由于能源的锁定效应和工业发展的长期需求,城市会在一段时间保持工业制造占主导地位的发展态势,甚至对于一些地区,仍需要保持高耗能行业持续发展以提供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这样的地区和行业,需要客观认识发展和减碳之间的关系,客观看待发展所处的阶段,客观评估未来发展的模式和空间。将碳排放峰值以指标的形式进行分配,不利于地区发展动能的平稳过渡,需要分行业、分区域地考虑排放条件,进而有区分、有阶段地制定排放指标。因此,需要警惕由于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的不同步、部门管理作用发挥不协同,而造成城市发展优势弱化,发展基础薄弱地区,会产生由于较为激进减碳手段而造成的空间压缩、发展动力不足的风险。(三)要注重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安全减碳问题目前,对于未来新能源在能源系统中占比的讨论仍然存在很大分歧,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对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风险认知存在不同。一方面,新能源的大规模接入,会造成传统由煤电承担基础能源的系统结构发生变化,未来谁来扮演能源兜底保障的角色,谁来进行灵活性调节,目前都未形成统一认识。另一方面,电力系统的运行控制方式会发生变化,传统源随荷动的模式将向着源网荷互动转变,系统中运行主体的行为、需求都存在着很大不确定性,为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很大风险。传统电力系统的安全保障,主要是通过技术和管理完成,做好供需之间的有效平衡是核心任务。但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电力作为重要能源基础,在行业和城市减碳中发挥着先行、主导甚至核心的作用。因此,电力系统的减碳工作,不仅涉及到电网企业自身,还与相关行业、企业等不同主体息息相关。电网安全不仅需要处理企业内部的技术优化和管理创新问题,还需要做好主体之间的有效协同,将电网安全置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进行考虑,进而建立起系统性、规范性的风险防范体系。如何有效进行政策配合、主体协同是电力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因此,随着可再生能源逐渐站上舞台,如果不能有效做好不同能源之间的协同配合,以灵活机制调动起不同主体之间参与平衡调度的积极性,保障共同价值最大化,能源系统将会面临安全稳定运行方面的更大挑战和风险。十六、 整合营销传播执行(一)整合营销传播的操作思路(1)以整合为中心。着重以消费者为中心并把企业所有资源综合利用,实现企业的一体化营销。(2)强调协调、统一,系统化管理。企业营销活动的协调性,不仅强调企业内部各环节、各部门的协调一致,而且强调企业与外部环境协调一致,整体配置所有资源,形成竞争优势,实现整合营销目标。(二)影响整合营销传播执行的技能1、营销贯彻技能为使营销传播计划贯彻执行快捷有效,必须运用分配、监控、组织和配合等技能。分配技能指营销各层面负责人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使其在营销活动中优化配置的能力。监控技能指在各职能、规划和政策层面建立系统的营销计划结果的反馈系统并形成控制机制。组织技能指开发和利用可以依赖的有效的工作组织。配合技能指营销活动中各部门及成员要善于借助其他部门以至企业外部的力量有效实施预期的战略。2、营销诊断技能营销传播执行的结果偏离预期目标,或是执行中遇到较大阻力时,需确定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寻求对策。(1)问题评估技能。营销执行中的问题,可能产生于营销决策,即营销政策的规定;可能产生于营销规划,即营销功能与资源的组合;也可能产生于行使营销功能方面,如广告代理、经销商。问题发现后,应评定问题所处的层面及解决问题所涉及的范围。(2)评价执行结果技能。将营销活动整体的目标,分解成各阶段和各部门的目标,并对各分目标完成结果和进度及时进行评价,这是对营销活动实施有效控制和调整的前提。(三)整合营销传播执行过程在整合营销传播执行中,涉及资源、人员、组织与管理等方面。(1)资源的最佳配置和再生。实现资源最佳配置,既要利用内部资源运用主体的竞争,力求实现资源使用的最佳效益,又要利用最高管理层和各职能部门,组织资源共享,避免资源浪费。(2)人员的选择、激励。人是实现整合营销目标的最能动、最活跃的因素,要组成有较高的合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非正式团队小组,保证圆满完成目标;通过激励措施不断增强人员信心,调动积极性,促使创造性变革的产生。(3)学习型组织。整合营销团队具有动态性特点,而组织又要求具有稳定性。要建立组织中人们的共同愿景,保持个人与团队目标和企业目标的高度一致,并强化团队学习,创造出比个人能力总和更高的团队,形成开放思维,实现自我超越。(4)监督管理机制。高层管理力求使各种监管目标内在化,通过共同愿景培养各成员、各团队自觉服务精神,通过激励、培养塑造企业文化,通过团队中人员、职能设置强化团队自我管理能力。团队自身也承担了原有监管应承担的大量工作,在最高层的终端控制下,自觉为实现企业营销目标努力协调工作。十七、 大数据与互联网营销互联网是直复营销的重要载体,更是互联网时代企业与顾客互动的重要载体。互联网具有跨时空、交互式、个性化、信息多样化(文字、声音、图像)等特征,而且其成本较低,使得互联网营销(亦称网络营销或网上营销或在线营销)客观地存在一种高效率的互动关系。互联网(包括移动网和互联网融合的移动互联网)为营销者和消费者提供了更好的互动和个性化的机会。(一)大数据、移动网络推动了互联网营销1、大数据是互联网营销的技术保障“大数据时代的预言家”、大数据时代的作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给出的解释或许更易于理解,他认为,“大数据”是指不用随机分析法(抽样调查)这样的捷径,而采用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大数据并不是很大或者很多的数据,并不是一部分数据样本,而是针对某个现象或事项的所有数据。比如说关于一家企业的数据信息,除了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注册资本、经营范围等基本信息外,还包括财务信息、经营信息、外部关联关系、诚信状况等信息。大量、多维、立体、交织信息的汇集,就可以基于不同需求分析为不同主体提供数据基础。依照大数据时代的翻译者、电子科技大学互联网科学中心主任周涛教授的说法,“大数据”是“数据化”趋势下的必然产,物。而数据化最核心的理念就是“一切都被记录,一切都被数字化”。大数据不是一部分数据样本,而是关于某个现象的全部数据。对企业而言,理解大数据要重视其多样化的形态和来源,发展对数据的深度分析能力,从而整合内部和外部信息,融合业务资源和社交媒体,进行准确预测。从战略思维视角来解释,大数据不仅是一种技术,同时也是企业的管理思维和运作范式。通过数据融合与分析挖掘,借以提升管理效率,开拓价值创造模式,它契合了互联网的开放性、普惠性、个性化特征。大数据变革了需求发现机制提升了发现需求的能力;通过记录顾客或客户的消费历史、网页浏览路径、市场供需变动、甚至客户画像(个人客户画像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消费能力数据、兴趣数据、风险偏好等;企业客户画像包括企业的生产、流通、运营、财务、销售和客户数据、相关产业链上下游等数据)等,企业的营销活动能够更加精准、更有针对性。借助大数据能够完成更精细的市场细分。基于此,对不同客户,企业能够借助大数据对其进行更精准的营销以刺激需求。亦即,企业有针对性地面对不同类别的客户选用不同推送方法,使得每一类顾客获取到的是自己期望获得的产品及相关信息,如此,相比全覆盖的轰炸式营销,能够减少顾客对促销的抵触感,提高营销效果。2、移动网络助力互联网营销1991年英国物理学家TimBernersLee发明了万维网,但他也许不会想到万维网(wwW)如此迅速地推广,并对这个世界产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影响。美国知名经济学家泰勒考恩指出,“与电的发明不同,互联网还未改变每个人的生活,但它已经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且将会对下一代产生更为强大的影响力,尤其有利于那些求知若渴的人、愿意去应付那些由泛泛之交构成的超大关系网的人、愿意以极快速度吸收信息的人”。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且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的技术产品。与3G相比,通信速度更快、网络频谱更宽、通信更加灵活、智能性能更高、兼容性能更平滑、提供更多增值服务、实现更高质量的多媒体通信、频率使用效率更高、通信费用更加便宜。4G网络的建设带动了4G手机用户的迅速增加。运营商的网络能力有了显著提升,消费者的通信体验大大改善。4G网络将移动上网的速度提升到100Mbps,已经达到了部分用户家庭中固定宽带的速率,使得人们能够在手机上体验到更快的网络访问速度。在没有WiFi的时候,4G网络可以起到很好的替代作用。4G网络的应用大大提升了信息交换效率。总之,互联网特别是移动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互联网营销的实现提供了可能,主要原因是移动互联网更好地满足了顾客的时间碎片化的便利性需求。可以说,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营销的技术基础。(二)官网自营互联网营销(习惯性称谓,在此章实际是互联网促销)有很多形式,如官网自营、微博营销、微信营销、搜索引擎营销、视频营销等。当然,不同分类下的称为也不尽相同,有的还有内容上的交叉。无论哪一种形式,都具有传播与促销的功能,有的还有直接提供服务的作用。官网上自营是互联网企业传递信息的直接渠道。不难理解,官方网站是体现主办者意志想法,企业信息公开,专用、权威和公开性质的一种网站,人们也常将其作为了解企业信息的首选方式。官网自营可以充分利用企业原有品牌影响力,官网的权威性给自身品牌背书。因此,企业在官网(PC端、移动端)开通互联网通道、发布品牌及产品信息、提供官方应用程序下载、设立产品论坛等,目的就是充分利用官网的公信力和吸引力,形成自营渠道,实现销售产品或服务的目的。在自有业务平台(即官网)上传播品牌及业务,这是非常普遍的常态传播形式。同理,在相关管理部门许可的前提条件下,线下场景中也有在企业办公大楼上竖起广告牌的情形。只是线上的广告制作成本更低,甚至有时是零成本。(三)微博营销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微博进入门槛较低,它融合了传统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的功能于一身,具有强劲的传播优势:便携、即时、快速、互动性强,传播具有“裂变性”,有价值的信息会在短时间内得到关注,并迅速传播开来。有研究表明,一种传播媒体普及到5000万人,收音机用了38年,电视用了13年,互联网用了4年,而微博只用了14个月。微博基于公开平台架构,允许用户创作和发布信息并附加多媒体内容,还可以帮助用户获得大量的内生和第三方开发的应用。加之微博营销的成本投入少、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已成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产品发布、促销信息传播、活动公告宣传、危机公关处理的首选平台,最终发展成为企业的自媒体。以新浪微博为例,截至2013年8月2日,其认证的企业微博近32万家2。2013年8月5日新浪与拥有900万家淘宝商户的阿里巴巴共同推出的新浪微博淘宝版,则使得微博这一营销模式发挥到了当时的极致,表现为当用户账户绑定后,微博用户可直接登录淘宝平台完成交易、支付等功能,实现新浪微博与淘宝账户互通,用户在绑定后可以用一方账号登录另外一方的业务,大大减少在两个平台登录切换的成本,让购物和信息分享更为方便快捷。新浪微博积极推动用户基数增长,提升用户活跃度,加强移动端变现,优化广告产品以求从各个维度更好地服务持续增长的客户群体。微博的广告和营销业务继续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