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电梯核心筒设计要点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95273186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楼电梯核心筒设计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楼电梯核心筒设计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楼电梯核心筒设计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楼、电梯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楼、电梯设计应注意的问题一、楼梯分类及要求:1.按与建筑的位置关系可分为:室内楼梯、室外楼梯。2.按使用功能的不同,常见的有:共有楼梯、服务楼梯、住宅套内楼梯、专用疏散 楼梯等。3.按楼梯、楼梯间的特点不同,常见的有:开敞楼梯、敞开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等。、楼梯设计(1).开敞楼梯 是指建筑内部没有墙体、门窗或其他建筑构配件分隔的楼梯,火灾发生时,它不能阻止烟、火的蔓延,不能保证使用者的安全,只能作为楼层空间的垂直联系。公共建筑内装饰性楼梯和住宅套内楼梯等常以开敞楼梯形式出现。小型商业用房(二层):上海规范:当楼梯为敞开楼梯时,其疏散距离不应超过15m。(室内楼梯的一段距离按其水平投影长度的倍计算)江苏规范:当楼梯为敞开楼梯时,其疏散距离不应超过22m。(室内楼梯的一段距离按其水平投影长度计算)(a)普通楼梯间的应用普通楼梯间的应用(2).敞开楼梯间 是指楼梯四周有一面敞开,其余三面为具有相应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的实体墙,火灾发生时,它不能阻止烟、火进入楼梯间。在符合规定的层数和其他条件下,可以作为垂直疏散通道,并计入疏散总宽度。小型商业用房:上海规范:当楼梯为敞开楼梯间时,其疏散距离不应超过22m,当设置喷淋保护 时,疏散距离可增加3m。(室内楼梯的一段距离按其水平投影长度的倍计算)江苏规范:当楼梯为敞开楼梯间时,其疏散距离不应超过20m。(室内楼梯的一段距离按其水平投影长度计算)(b)普通楼梯间的应用普通楼梯间的应用疏散楼梯间的一般规定:1、疏散楼梯间的一般规定(一)2、疏散楼梯间的一般规定(二)3、疏散楼梯间 不应设置的 突出物和 障碍物4、疏散楼梯管道敷设要求(3).封闭楼梯间 是指楼梯四周用具有相应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的建筑构配件分隔,火灾发生时,能防止烟、火进入,能保证人员安全疏散的楼梯间,并能自然通风,自然采光。通往封闭楼梯间的门为双向弹簧门或以及防火门。设置封闭楼梯间的建筑: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旅馆;超过二层的商店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建 筑;设置 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且建筑层数超过二层的建筑;超过五层的其它公共建 筑。(“低规”5.3.5)裙房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二类建筑应 设封闭楼梯间。(“高规”)封闭楼梯间的注意点: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防火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隔开。当层数不超过4层时,可将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设置在离楼梯间小于等于15m处。首层扩大封闭楼梯间层数4层时,楼梯距安全出口的距离要求 除楼梯间的门外,楼梯间内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封闭楼梯间不应开设其它洞口 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通向楼梯间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其他 建筑封闭楼梯间门可采用双向弹簧门。应有自然通风,如不能则按防烟楼梯间设计。(4).防烟楼梯间 是指在楼梯间入口处设有防烟前室或设有开敞的阳台、凹廊等,能保证人员安全疏散,且通向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的楼梯间。无采光通风的封闭楼梯间(自然通风可利用楼梯间出地面或出屋面的开口)。设置防烟楼梯间建筑:一类建筑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 32m的二类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间。(高规)住宅楼梯:国家规范:单元住宅1218层设封闭楼梯间,19层设防烟楼梯间 上海规范:单元住宅1218层设防烟楼梯间,19层设防烟楼梯间 江苏规范:单元住宅1218层设封闭楼梯间,19层设防烟楼梯间 国家规范:塔式住宅10层设防烟楼梯间 上海规范:塔式住宅10、11层设封闭楼梯间,12层设防烟楼梯间 江苏规范:塔式住宅10层设防烟楼梯间 国家规范:通廊式住宅10、11层设封闭楼梯间,11层设防烟楼梯间 上海规范:通廊式住宅10、11层设封闭楼梯间,12层设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的注意点:在楼梯间入口处设有防烟前室,或设有专供排烟用的阳台、凹廊等。利用阳台做开敞前室利用凹廊做开敞前室 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采用乙级防火门。前室可以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建不应小于2,居住建筑不应小于2;合用前室:公建不应小于2,居住建筑不应小于2。前室、楼梯间墙上除开设通向公共走道的疏散门(户门除外),不应开设其他 门、窗、洞口。(5).剪刀楼梯间剪刀楼梯示意图二、楼梯的宽度:1、“低规”GB50016-2006的规定:()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不超过6层的住宅,当 疏散楼梯的一边设置栏杆时,最小净宽不宜小于。(注意框架柱,特别是 框架梁宽度对楼梯净宽度的影响)楼梯净宽:墙面至扶手中心线或扶手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民通”)()室外楼梯符合下列规定可作为疏散楼梯:栏杆扶手高度不应小于,楼梯净宽不应小于;倾斜角度不应大于45;楼梯段和平台均应不燃烧材料。平台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梯段不低于;通向室外楼梯的门宜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室外开启;除疏散门外,楼梯周围2m内的墙面上不应设置门窗洞口,疏散门不应正对楼 梯段。2、“高规”GB50045-95(2005年版)的规定:()疏散楼梯最小净宽度:医院病房楼;居住建筑;其他建筑。()室外楼梯可作为辅助的防烟楼梯,其最小净宽不应小于。当倾 斜角度不大于45,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小于时,室外楼梯宽度可计入疏 散楼梯总宽度内。其他要求同“低规”。3、商业规范规定 ()营业部分楼梯净宽不应小于。4、宿舍JGJ 36-2005规定 ()楼梯净宽不应小于。5、上海住宅设计标准DGJ08-20-2007;江苏省住宅设计标准DGJ32/526-2006住宅楼梯()梯段净宽:低(1-3)、多(4-6)层不小于;中高层(7-9)、高 (10)层不小于。通过底部楼梯直接进入楼层的叠加式住宅,净宽不小于。楼梯平台净深不应小于楼梯的梯段净宽,且不应小于。当住宅楼梯开间为时,其平台净深不应小于。跃层式住宅的套内楼梯()梯段净宽:当一侧临空时不应小于;当两侧有墙时,不应小于。楼梯平台部位的净高:上海:不应小于,梯段部位不应小于;江苏:踏步面与顶面(或突出物)的净高不应小于。6、国家住宅规范GB50368-2005规定 ()楼梯净宽不应小于;六层及六层以下的住宅,一边设有栏杆的楼梯 净宽不应小于。小结:楼梯宽度:宿舍;医院;商业。多层建筑:住宅1.00m,其他;高层建筑:住宅;其他。室外疏散楼梯。住宅跃层套内楼梯:一侧临空不小于;两侧有墙不小于。三、楼梯踏步(宽x高):“民通”6.7.10 最小宽度x最大高度 住宅公用楼梯 260 x175 幼儿园、小学校等 260 x150 电影(剧)院、体育馆、商场、医院、旅馆、大中学校等 280 x160 宿舍 270 x165 其他建筑 260 x170 专用疏散楼梯 250 x180 服务楼梯、住宅套内楼梯 220 x200公共建筑室内外台阶踏步宽不宜小于300,高不宜大于150,并不宜小于100;室内台阶踏步数不应小于2级。专用疏散楼梯:专人、专时做到专用。例如:地下室消防泵房、地下一层消防控制中心、锅炉房等设备用房,独立设置的疏散楼梯。四、建筑物内允许设置一个疏散楼梯的条件:1、多层建筑可设置一个疏散楼梯的条件:1.1 居住建筑:九层及九层以下,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650m2,任一户门至安全出 口距离不大于15m。1.2 通廊式非住宅类居住建筑:A:耐火等级为一、二、三级,层数三层及三层以下,每层最大建筑面积不大 于200m2。第二层和第三层的人数之和不大于50人。B:耐火等级为四级,层数为一、二层,每层最大建筑面积不大于200m2。第 二层人数不大于30人。通廊式非住宅类居住建筑设置一个楼梯的条件 1.3 公共建筑:A:除托儿所、幼儿园外,单层公建面积小于等于200m2,人数不大于50人。B:耐火等级为一、二、三级,层数三层及三层以下,每层最大建筑面积不大于 200m2。第二层和第三层的人数之和不大于50人。C:耐火等级为四级,层数为一、二层,每层最大建筑面积不大于200m2。第二 层人数不大于30人。2、高层建筑可设置一个疏散楼梯的条件:1.1 塔式住宅:层数为10-18层,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m2,且有 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塔式住宅 1.2 单元式住宅:A:十-十八层,每单元有一座疏散楼梯通向屋顶,单元之间的楼梯通过屋顶 相连,单元之间为防火墙,户门为甲级防火门,户与户之间窗槛墙高度、窗间墙宽度大于且为不燃烧体墙。18层单元住宅平面 B:超过十八层,每单元有一座疏散楼梯通向屋顶,19层起每单元相邻单元楼 梯通过阳台或凹廊连通(屋顶可以不联通),18层以下部分(含18层)单元之间为防火墙,户门为甲级防火门,窗槛墙高度、窗间墙宽度大于且为不燃烧体墙。18层以上单元住宅平面1.3 高层建筑:地上建筑的相邻两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之和1400m2(一类)、2100m2(二 类),可利用防火分区之间的防火墙上的甲级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但无论 有无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建筑面积之和限制不变)。一、设计要求:1.下列高层建筑应设消防电梯:1.1 一类公共建筑。1.2 塔式住宅。1.3 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和通廊式住宅。1.4 高度超过32m的其它二类公共建筑。2、高层建筑消防电梯的设置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2.1 当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1500m2时,应设1台。2.2 当大于1500m2但不大于4500m2时,应设2台。2.3 当大于4500m2时,应设3台。2.4 消防电梯可与客梯或工作电梯兼用,但应符合消防电梯的要求。、消防电梯设计3、消防电梯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3.1 消防电梯宜分别设在不同的防火分区内。3.2 消防电梯间应设前室,其面积:居住建筑不应小于;公共建筑不 应小于。当与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时,其面积:居住建筑不应小 于;公共建筑不应小于10m2。3.3 消防电梯间前室宜靠外墙设置,在首层应设直通室外的出口或经过长度不 超过30m的通道通向室外。3.4 消防电梯间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或具有停滞功能的防火卷帘。3.5 消防电梯的载重量不应小于800kg。3.6 消防电梯井、机房与相邻其它电梯井、机房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的隔墙隔开,当在隔墙上开门时,应设甲级防火门。3.7 消防电梯的行驶速度,应按从首层到顶层的运行时间不超过60s计算确定。3.8 消防电梯轿厢的内装修应采用不燃烧材料。3.9 动力与控制电缆、电线应采取防水措施。消防电梯轿厢内应设专用电话;并应在首层设供消防队员专用的操作按 钮。消防电梯间前室门口宜设挡水设施。一、设计要求:1、设置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高层住宅。2、常见的为单元式和塔式。单元式:由多个住宅单元组合而成,每单元均设有楼梯和电梯的住宅。塔式:以公用楼梯、电梯为核心布置多套住房的住宅。3、核心筒主要包括:楼梯、电梯、前室、设备管井。、高层住宅核心筒设计要点、高层住宅核心筒设计要点一、楼梯(常用为剪刀楼梯,防烟楼梯):1、楼梯轴线宽度2800,(2700不常使用)。1200+200+1200=2600(1200=1100楼梯净宽+100靠墙扶手),2、一般为一跑楼梯,不超过18步,层高3150(18x175)。特殊层高两跑楼梯,中间平台1100,(层高为3300)。如下图:(二合一/层高3300)3、楼梯间两门间距5米,乙级防火门。4、楼梯间自然通风时,5层内可开启外窗面积之和2平方米,且顶部设置平方 米的通风百叶。5、一层下地下层,用防火隔墙(2h)和乙级防火门分割,开门处有条件做600宽 平台。一般两部楼梯下地下室,保证地下2个疏散出口,还可以借用自行车坡 道或隔壁单元。如下图:6、屋顶层:剪刀楼梯上屋顶连通并注意通道宽度。如下图:二、电梯:1、需设置消防电梯一台,客梯若干台,其中一台为无障碍电梯。如下图:(二合一/层高3300)2、消防电梯:2.1 顶层设消防电梯机房时,与其他机房用防火隔墙(2h)和甲级防火门分割。2.2 底层需设置消防集水坑;一般底层停靠,除底层为自行车库或设备用房。如下图:(地下层)3、无障碍电梯:无障碍电梯需设置1800的侯梯厅(普通电梯侯梯厅为1500)。三、前室:1.形式:独立前室(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合用前室(二合一前室,三合一前室)。.独立前室:面积平方米(阳台,凹廊),自然通风的开窗面积2平方米,前室及楼梯间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合用前室:a.二合一前室:面积6平方米,自然通风的开窗面积3平方米,乙级防火门。b.三合一前室(适用于100以下,每层不超过6户,户门至楼梯间小于10米):面积8平方米(阳台,凹廊6),必须自然通风,开窗面积3平方米,前室的门 为双扇1200的甲级防火门,且户门不能 直接开向前室,走道净宽1300。如下 图:三合一前室:高层建筑(含19层及以上普通住宅)的两部消防楼梯(通常为剪 刀梯)和消防电梯共用一个防烟前室且前室为侯梯厅,简称“三 合一”前室。特点:合用前室、楼梯设计易做到自然采光和通风,利于住宅长期使用 的节能,“中筒”面积小,公摊面积小,交通流线清晰。但发生 火灾时前室易遭受火灾威胁,灭火救援人员与疏散人流形成逆向。因此,此种设计可以总结和采纳,但是不宜推广。(三合一前室)四、设备管井:1.分类:水井,电井(强电,弱电),风井(尺寸大小与各专业确认)。1.1 水井,电井的门均为丙级防火门,楼板处采用防火封堵。1.2 水井可以设置在楼梯间内。消火栓位置不影响疏散通道。尺寸:。1.3 电井设置在通道或前室内。尺寸:()。1.4 风井的设置(大小:2):a.不能自然通风的前室。b.不能自然通风的地下室部分(一般开采光天井)。米以上的剪刀楼梯间必须分别设置。如下图:d.三合一前室的剪刀楼梯间风井必须分别设置。如下图:五、注意问题:1、底层剪力墙加厚的影响:疏散通道、门宽度,楼梯、梯井净宽,厨房,卫生间面积,烟气道尺寸。如下图:2、所有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开向疏散方向(一层和屋顶),屋面层楼梯间出屋面门为玻璃门。电梯机房开采光通风窗。3、超高层中,户门均为甲级防火门,公共部位做喷淋(户内无中央空调),否则户内也要做喷淋。注:以下范例为重庆禁止使用三合一前室后,对多种住宅户型布局的解决方案 进行了一一的图解,例如:一字型,点式,十字型,蛙型等。一、一字型:二、蛙型:三、扁工字型:四、矩型:五、工字型:六、L型:七、塔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