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课件(共53页--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95233464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PPTX 页数:53 大小:30.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课件(共53页--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课件(共53页--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课件(共53页--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望 岳杜甫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作者介绍:陈子昂(661-702),字伯玉,射洪人,唐代文学家。他是初唐诗文革新代表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参谋军事,后世称“陈拾遗”。诗的代表作为感遇38首,旨在抨击时弊,抒写情怀。他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解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敢言,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所重视,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写作背景: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yu)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攸宜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攸宜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关于幽州台: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幽州台:即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修建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幽州台又名“蓟北楼”。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向前望,望不见古代的贤君;往后看,看不到后代的贤君。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想到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独自悲伤而潸然泪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古人”指古代的贤君,“来者”指后代的贤君。诗人登上幽州台,俯仰古今。通过“前”“后”“古人”“来者”的对比,从时间角度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为下文抒发悲怆的心情做铺垫。诗人登上幽州台,想起姜尚受命于周室二代君主,成就伟业;想起燕昭王礼遇乐毅,使其连破齐国七十余城,名垂千古;想起太子丹知遇荆轲,壮士的绝唱似乎还在耳边;想起太宗启用敌臣魏征,终来贞观之治。“前不见”“后不见”,时间无止无休,而自己的生命短暂,“不见”明君,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功业未成,空老一生。写出了作者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惆怅和孤寂。通过“天地悠悠”和“独”的对比,感受天地的广阔和宇宙的永恒,更衬托出人的孤单渺小。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和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营造了空旷辽阔的意境,奠定了悲凉孤寂的情感基调。诗人融理入情,表达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悲情。主旨诗人登楼远眺,由个人遭遇想到了天地悠悠而生命短促,宇宙无穷而人生有限,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孤寂郁闷之情,同时流露出作者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强烈渴望。1.作者:杜甫,字子美,别号杜少陵、杜工部、少陵野老,被称为“诗圣”,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篇象一面镜子,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转衰的真实历史面貌,他的诗歌被公认为“诗史”。代表作有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2.体裁:古体诗,抒情诗。写作背景杜甫2035岁时遍游中国的大江南北。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诗人离开了长安,到兖(yn)州(今属山东省)省亲他父亲杜闲当时任兖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杜甫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在这期间写的。望岳共三首,分别咏东岳,南岳,西岳,课文选的是第一首。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你知道“五岳”吗?五岳东岳泰山(山东)南岳衡山(湖南)西岳华山(陕西)北岳恒山(山西)中岳嵩山(河南)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泰山究竟怎么样呢?泰山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山中层云生起,使人心胸震荡,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我终要登上泰山俯瞰群山,而群山在我眼中显得低矮渺小。的顶峰,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哪些字用得好?试赏析。“钟”字是“聚集”的意思,含有拟人的意味,诗人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既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也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赞美之情。“割”字是“分割”的意思,诗人把泰山比作一把直指云天的宝刀,它把阳光切断,使得山的南北两面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明暗之景,突出了泰山的高峻挺拔、遮天蔽日的特点。“决眦”二字是神态描写,将诗人极目仰望时的神态描写得活灵活现,衬托出泰山的雄伟壮丽。“会当”“凌”表现出诗人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这是诗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精神的形象体现。尾联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你能体会到吗?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众山小”反衬出泰山之“高大”,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对未来充满自信的雄心和气概,也抒发了攀登人生顶峰的壮志凌云。主旨 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流露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对未来充满自信的雄心和气概,也抒发了攀登人生顶峰的壮志凌云。登飞来峰 登飞来峰是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佑二年夏,他在浙江鄞(yn)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登飞来峰 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主旨 本诗借写登高远望的感受,借景抒情,以理入诗,蕴含“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豁达的心情,体现了作者的远大政治抱负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游山西村 爱国诗人陆游在政治斗争中,屡受统治集团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但他坚持抗金主张,始终不渝。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陆游由于支持张浚北伐失败被罢官还乡。居山阴(今绍兴)镜湖之三山村。这首诗作于次年春。回到家乡的陆游,心情相当复杂,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在农村生活中诗人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注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游山西村 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不要笑话农家腊月所酿的酒浑浊,丰收之年招待客人备足鸡肉、猪肉。越过了一座又一座山,渡过了一条又一条河,正怀疑无路可走时,突然发现柳荫深深,鲜花明艳,眼前又是一个山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将近社日,一路上迎神的箫鼓声随处可闻,人们穿着俭朴,保存着传统风俗。从今日起,若是您同意我趁着月明来闲游,我将随时拄着拐杖踏着夜色前来叩门。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A、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B、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C、“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D、“足”是“足够、充足”的意思,写出了丰收的景象,表现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A、这两句写景,写出了诗人在“疑无路”后,“柳暗花明”时豁然开朗的喜悦兴奋的心情。B、在现实生活中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C、“疑”字写出了曲折多变的景色,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颈联:“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A、这两句叙事,叙述了江南农村春社日的热闹景象。B、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热闹的春社活动,表达出了人们祈祷一年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C、在叙事中融入了描写,赞美了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了诗人对家乡人民的喜爱之情。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A、无时,随时。既写出了诗人希望能随时拜访农家的 愿望,又暗示出了农家人的热情好客。B、尾联生动的描写出了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 间的诗人形象。主旨 诗人以“游”贯穿全诗,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彩绚丽的农村风光图,赞扬了乡民的淳朴与好客,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1.体裁:七言绝句2.作者:龚自珍,字璱人,号定盦,清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己亥杂诗 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怀着无尽的离愁正对着白日西下,扬鞭东去,从此辞官赴天涯。落花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它)化成了春天的泥土后,会更好的滋养新花。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抒情叙事。写诗人辞京还乡,离别亲朋好友愁肠百结,蕴含着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对人民生活担忧等复杂的思想感情,“浩荡离愁”和“吟鞭东指”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比喻议论。“落红”比喻自己辞官。“春泥”比喻平民百姓。“花”比喻国家。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蕴含的哲理:为新生的美好事物贡献自己的力量。常被引用来赞颂牺牲自己、培养新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或为了美好事物勇于献身的精神。主旨 本诗将抒情和议论结合起来,抒发了诗人辞官离京时的复杂感情,表现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奉献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