吆喝(部编版八年级必修)7459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95183982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467.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吆喝(部编版八年级必修)7459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吆喝(部编版八年级必修)7459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吆喝(部编版八年级必修)7459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吆喝(部编版八年级必修)课题 吆 喝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三课时 授课 喻安君 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囿”“钹”“招徕”“铁铉”“饽饽”“秫秸秆”“随机应变”“合辙押韵”“油嘴滑舌”等词的读音、词义。2了解作者及其对吆喝的品味分析。过程与方法目标 3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意,学习作者合理介绍说明纷繁复杂事物的方法。4揣摩语言,体会吆喝声的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魅力,理解作者写“吆喝”时的内在情感。情感与价值目标 6树立文化大观念,品味日常生活的动人底蕴,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的结构,学习作者剪材组材的技巧。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理解作者的内心感受。教学准备 1以小组为单位,深入调查: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或旧时生意人调查过去人们吆喝的内容和声调,做好记录。2预习字词,思考课后问题。3搜集有关萧乾的资料。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活动形式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 吆喝声,是“生活交响曲”,质朴简单但趣味良多。如果时光倒流,在旧北京城的大街小巷,人们经常可以听到商贩叫卖的各种吆喝声。如今,这些清脆悠 扬的叫卖声大多已经淹没在都市的喧嚣声中,但听一听萧乾的吆喝,依旧能引发我们无尽的遐思,那往昔的生活片断,人生的种种印象仿佛都随着这吆喝声而鲜活起来。二、交流资料,了解作者 萧乾(19101999),蒙古族,原名萧炳乾,北京人,著名记者、作家、文学翻译家。1935 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后,先后主编天津、上海、香港等地的大公报文艺 兼旅行记者。1939 至 1942 年,任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师兼 大公报驻英特派员。1942 至 1944 年为剑桥大学英国文学系研究生。1944 年后任 大公报 驻英特派员兼战地记者。1951 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3 至 1955年任译文编委,1985 年 12 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1989 年 4月任馆长。他是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翻译家协会理事,全国政协第五、六届委员,第七、八届常委,民盟中央第五、六届常委,民盟中央参议委员会常委、副主任等。1989 年 4 月,为美国伊斯塔德“国际文学奖”第十届评奖会评审委员。萧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我国在欧洲惟一的战地记者。1995 年中国作家协会授予他“抗战胜利者作家纪念牌”。1990 年,80 高龄的萧乾和夫人文洁若着手翻译了英国著名意识流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教师直接导入。板书课题。学生念读查找的资料后,教师再作补充。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活动形式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教师提示一些字词的读音:囿(yu)钹(b)招徕(li)铁铉(xun)饽荠(bq)秫秸秆(shjin)(二)解释下列词语。囿:局限;拘泥。招徕:招揽。饽饽:馒头或其他面食,也指用杂粮面制成的块状食物。秫秸:去掉穗的高粱秆。随机应变:跟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合辙押韵:这里指押韵。油嘴滑舌:形容说话油滑。隔阂:彼此情意不通,思想有距离。吹嘘:夸大地或无中生有地说自己或别人的优点;夸张地宣扬。吆喝:大声喊叫(多指叫卖东西、赶牲口、呼唤等)。(三)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可能会有如下看法:1 古人有“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认为“世间万物皆学问,零零总总成文章。”生活即文章,就连街头吆喝都能写得如此有滋有味,确实神奇!2我只想用一句话来概括我的阅读感受,那就是: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3如今有一种大文化观,吆喝也是一种文化,对吆喝的品味分析就是对文化的赏析。文章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街上动人的一景,使人仿佛置身于街市,吆喝声不绝于耳。教师总结:介绍了旧北京街大街小巷各种吆喝声。围绕吆喝声,介绍了吆喝声所代表的经营品种、介绍了各种吆喝声的具体内容、表现方式以及音韵节奏等。三、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一)学生精读课文,对文章进行圈点勾画,提出疑难问题。(二)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1课文的总体结构是怎样的?作者是如何介绍繁复多样的吆喝声的?2 为什么介绍“从早到晚,一年四季”中的吆喝时主要介绍卖什么而很少介绍怎样“吆喝”?这会给你什么样的启示?3 为什么“我”听到“卖荞麦皮”的吆喝声会吓个马趴?这一定是夸张吗?4全文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酌情点拨。明确:1理清行文思路,划分文章结构时,一定要注意语段之间的衔接 学生当堂完成,及时订正。就疑难问题小组成员展开讨论,合作探究,共同解决。如有同学不能解答的疑问,向老师提问。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活动形式 过渡语句,它们像路标一样,标示作者的思路。阅读时要搞清楚它们承转了哪些内容。如衔接过渡的语句有:“囿于语言的隔阂,洋人只能欣赏器乐。其实,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就是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这一句很自然地将话题由北京商贩运用“乐器”招徕顾客转到口头叫卖,扣住了文章标题“吆喝”。“可夜晚过的,并不都是卖吃食的。”从卖吃食的转而谈论三种夜间吆喝:唱话匣子、算卦盲人、乞丐。“四季叫卖的货色自然都不同。”从“一日”转到“一年”。“叫卖实际上就是一种口头广告。”是对吆喝的一种评论、概括。对吆喝的叙述介绍自此开始转向对吆喝的评价品析。基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