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湾断裂带主要特征及灾害影响

上传人:s****a 文档编号:193431455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沙湾断裂带主要特征及灾害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沙湾断裂带主要特征及灾害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沙湾断裂带主要特征及灾害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沙湾断裂带主要特征及灾害影响万佳威;陈陵康;丁妍;黄长生 【摘要】沙湾断裂带是珠江三角洲内重要的区域性活动构造,呈北西向展布,贯 穿了整个珠江三角洲,多隐伏于城市和水系之下,是广州及其周边城市经济发展的 内在隐患。在野外地表调查、物化探勘察、测年分析等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研 究成果,发现沙湾断裂带延伸长、分布广、时代新,具有多期活动的历史,但在目 前活动性较弱,主要从改变地应力和地壳稳定性、威胁工程建设的安全、控制震害 和次生灾害的形成3个方面对沿带城市产生实际灾害影响。%The Shawan fault zone, important and regional in active tectonics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and buried beneath the cities and rivers, crosses the whole delta in NW- trending and restrict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Guangzhou city and other cities nearby. According to the surface survey, the date of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prospecting and previous studies, the zone was found to be extended, widespread, young, hazardous with a history of multi-periodic activities yet weak ones at present, and creates disaster from changing the in-situ stress and crustal stability, controlling the generation of earthquake and secondary disaster, damaging construction.【期刊名称】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5(000)001 【总页数】5页(P64-68) 【关键词】活动断裂;灾害影响;沙湾断裂;珠江三角洲【作者】万佳威;陈陵康;丁妍;黄长生【作者单位】江西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江西赣州341000;江西理工大 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江西赣州I 341000;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 武汉430074;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武汉4302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94活动断裂一般是指晚更新世以来发生活动的断裂构造,其不仅对地震发生具有直接 影响,由其活动产生的地表位移更是对城市工程建设起着不可抗拒的直接破坏,如 1906年San Andreas大断裂对旧金山造成7.9级地震就令30万人无家可归1. 我国的活动断裂研究自20世纪初开始萌芽,80年代开始进入定量化研究阶段, 至今已完成了不少令人瞩目的成果.当前,邓起东等2-3 基于城市特征,对活动断 裂的探测技术及评价方法做出了清晰介绍,为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了宝贵思路.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人口密集,是中国三大城市群之一.广州市作为广东省会, 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据广州城市总体规 划纲要(2011-2020)显示,广州正准备在推动番禺发展和打造南沙滨海新城的过 程中实现南拓”战略.而沙湾断裂带经过珠三角内多座城市,特别在广州的番禺、 南沙两区密集分布,成为城市发展的内部隐患.作者针对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展 了一系列的调查,并比对他人研究成果,总结得出了沙湾断裂带的主要特征及其灾 害影响.沙湾断裂带发育于三水盆地的东部边界处,总体呈北西方向展布,与近东西向的广 三断裂和北东向的广从断裂交会,贯穿了整个珠江三角洲.该断裂带北起于广州花 都区白坭村,沿南东方向历经南海、顺德、番禺等地,最终从蕉门一带进入伶仃洋(图1).沙湾断裂带总长125 km,由16条断裂组成,单条宽度几米至几十米不等, 主断裂位于断裂带中部的番禺沙湾一带.除第四系外,沙湾断裂带主要通过元古界、 寒武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地层及志留纪花岗岩. 现有研究资料表明,该断裂带在10万年以来存在活动,属活动断裂4-8.1.1几何学特征断裂带北部地势较高,为低山丘陵地貌;南部地势平缓,为平原残丘地貌.地表处从 北到南,断裂带露头在白坭、松岗、莲塘、官窑、沙湾、大岗、南村、黄山鲁等地 零星出露,其余部分均被第四系覆盖,隐伏于城市或水系之下.沙湾断裂带对第四 系沉积及地表水系均有控制作用.黄玉昆等9认为,第四系沉积中心沿着断裂方向 排列,且断裂两侧的沉积厚度不同,总体展现出上盘大于20 m、下盘小于20 m 的现象.经调查发现,断裂带南部多条断裂与水系发育关系密切,F09、F14、F16 沿水道展布.综合以往研究,结合调查结果,发现沙湾断裂带内部产状较为复杂, 不同断裂在空间展布及断裂形迹上存在差异,显示多次活动的特点.调查数据显示, 断裂带总体走向310。340。,倾向多为南西方向,部分北东,促使地表形成断陷、 断隆地貌;倾角多较陡,在50。80。之间,北部的F01、F06可达80。85。.1.2运动学特征断层破碎带物质多被磨碎,胶结松散,构造岩以碎裂岩、构造角砾岩为主.岩石具 碎斑结构,矿物成分为石英、蚀变长石等,多见硅化、褐铁矿化和挤压透镜体,可 见石英被压扁拉长.在黄山鲁、赤坭、西淋岗等地的露头处,还可见多组北西向张 性裂隙被脉体充填.大岗镇十八罗汉山有10余条延伸较远、规模较大的方解石脉 (ESR测年为晚更新世),方解石在结晶程度及排列方向上存在分带现象(图2),显 示多次拉张充填.由此可见沙湾断裂带存在多期活动历史,是多次逆断层、走滑断 层及正断层相互叠加的结果.根据野外露头观察,按照擦痕阶步的方向、次级构造 及断层错断岩层的情况,结合该区现有的地震震源机制解,认为近期沙湾断裂带主 要运动形式为正断层错动或平移正断层错动.1.3活动性特征珠江三角洲内部的北西向断裂主要形成于渐新世至上新世的喜马拉雅运动,更新世 进行活动10-11.最新测年资料显示,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于大岗镇十八罗汉山获得 北西向方解石脉的ESR年龄为(97士 9.0)ka和(11311)ka;陈国能等于灵山大岗后 山获得的北西向方解石年龄为(71.34.9)ka、(56.6士 4.6)ka和(54.03.5)ka;而其 他研究人员的测年数据均在晚更新世之前4.为查明断裂的活动信息,武汉地质调 查中心在地表调查和大比例尺填图的基础上,于2012年在沙湾断裂带中段布设了 多条浅层地震反射波法、高密度电法和土壤氡气法测量剖面,均未发现断裂带在全 新世强烈活动的确凿证据12.另外,任镇寰等13 根据重磁资料解译判断断裂带深 度较浅,约为10 km,不超过20 km.宋方敏等7测得15 ka B.P.以来沙湾断裂带 垂直位移较小,约为0.39 mm/a.近600年来,沿沙湾断裂带仅发生4.75级地震 2次,未发生过5级地震,现代地震活动微弱.结合上述资料,认为沙湾断裂带的 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全新世以来活动减弱,故判断本断裂为活动性不强的弱 活动断裂.珠江三角洲内常见的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及软基 沉降,存在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质背景,对工程建设和居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安全 威胁.沙湾断裂带为此提供了一定的构造基础.但是,本区情况较内陆山地有所不同. 珠江三角洲滨临南海,气候湿润,持续强降雨和台风现象频发,常常单独成灾,并 对地质岩土体发生强烈作用,形成相应灾害链;同时,三角洲内人类活动强烈(如削 坡建房、地下工程建设、大量抽取地下水等),原有地质环境条件频繁遭受改造破 坏,人为因素往往成为灾害发生的主导;然而,三角洲内断裂的活动性总体不强, 构造作用对除地震外的地质灾害控制作用有限.故对于本区除地震外的表层地质灾 害而言,断裂构造造成的影响远不及气象因素和人类活动14.因此,综合分析后, 按照本区的灾害事实,本文认为沙湾断裂带对造成的灾害影响主要为以下三个方面. 2.1改变地应力和地壳稳定性地应力是地质环境和区域稳定性评价的基础资料.在断裂构造的影响下,地应力场 随之改变,并发生复杂变化.不同断裂,甚至一条断裂上的不同区段,因为规模大 小、几何形态、岩性和断裂性质等情况的不同,应力状态也将发生不同变化.有学 者15-16 认为,水平主应力通常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局部裂隙将导致应力值偏 低或偏高,应力方向甚至也可能发生近90逆转,出现各种量值的突变的现象;而 活动断裂附近的地应力随时间而改变,具体情况与断裂的活动情况有关.当前,还 未有对沙湾断裂带和周围地应力场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但珠三角地区隧道管线工 程发达,地应力变化产生的围岩垮塌等灾害值得关注.此外,断裂构造本身的规模 和活动性对地壳稳定性还起着直接控制作用17.张志强等18 以此为主要参数, 对珠江三角洲的区域地壳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认为沙湾断裂带北部的广州部分地 区为不稳定区域.2.2威胁工程建设的安全断裂活动发生后,岩层的整体性和均一性发生变化,结合地下水的作用,场地地质 条件变得十分复杂.而断层的活动,无论蠕滑或粘滑,都将引发位移变形,对浅层 地质体产生直接错动,导致对建构筑物的剪切破坏.沙湾断裂带主要隐伏于地表之 下,大面积分布于广州市番禺区和南沙区,其存在和活动性成为隧道管线工程的安 全隐患.断层破碎带总体结构松散,相对于周边基岩属软弱夹层,在隧道施工时易 造成涌水、坍塌等事故.另外,沙湾断裂带中发育的硅化角砾岩等硬岩使局部岩石 力学性质陡然增大,将会直接阻碍盾构机的掘进.更重要的是,沙湾断裂带属活动 断裂,上下两盘的相对位移可对道桥、管线等线状工程产生直接错断作用.特别是 广州作为全国第三大城市,仅地铁线路现就有9条正在运营,因而本断裂带活动 性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2.3控制震害和次生灾害的形成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密集、震害明显,具备发生6级地震的构造条件,已被列为 中国21个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之一据统计19,珠江三角洲共发生Ms4.75级 地震12次(表1),其中4次与沙湾断裂带有关.宿文姬等20判断,珠江三角洲未 来震害主要出现在北西向和北东向的活动断裂上,尤其是二者交会的部位.沙湾断 裂带作为珠江三角洲内主要的活动断裂之一,与多条北东向活动断裂交会,具有一 定的发震可能.历史上,沿沙湾断裂带共发生4.0 4.9级地震7次,5.0级地震1次(1683年于 佛山南海),4.0级以下地震频发,大多震源深度较浅,约1 km.由于本区震源较浅, 地震对地面容易产生较大影响,并促成以下三类次生灾害的形成.第一、沙湾断裂 带周围河道密布,地下水位较高,在地震的振动效应下易使全新世沉积的砂土发生 液化,从而引发路面拉裂、喷砂冒水、地基强度失效、建构筑物开裂等灾害 第二、 珠江三角洲软土大面积分布,沿沙湾断裂带向南,其厚度逐步递增,南部万顷沙地 区甚至达40 m,在地震的作用下极易发生软土震陷,危害地表工程设施的安全如 1976年11月20日,佛山顺德澜石河附近发生3.3级地震,由于河流相软泥发生 震陷,促使地震烈度达到VI度,引起大量房屋开裂甚至倒塌.第三、沙湾断裂带不 仅为地面塌陷、崩塌、滑坡等突发性地质灾害提供了构造基础,在地震波动作用下, 处于稳定状态的采空区、岩溶区及河岸斜坡或也将受到影响失稳成灾.沙湾断裂带是珠江三角洲内重要的区域性活动构造,由北、中、南三段共16条断 裂组成,多隐伏于城市和水系之下,呈北西向贯穿整个三角洲,成为城市发展的内 在安全隐患.对断裂带的主要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后,可认为沙湾断裂带延伸长、分 布广、影响面积大且具有一定活动性,对沿带城市的地质环境条件存在改变作用, 但由于全新世以后断裂带的活动性减弱,认为其当前的致灾能力有限,除去地震情 况,其主要的灾害影响在于威胁地下工程的安全.值得关注的是,沙湾断裂带经过广州等四座大型城市,当地工程活动频繁,地上地 下建筑密集,不论是林立的大、重型建筑对地面施加的静载荷,还是网布的地下工 程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动载荷,都将对断裂带的活化产生直接影响,从而引 发地下失稳、突水等灾害21-22.因此,在进行灾害防御设计的同时,还应继续对 沙湾断裂带进行监测和研究,避免由断裂活动引起的灾害损失.【相关文献】1 Yeats R S,Sieh K,Allen C R.The geology of earthquakesM.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473-485.2 邓起东,徐锡伟,张先康,等.城市活动断裂探测的方法和技术J.地学前缘,2003,10(1):93- 102.3 邓起东,卢造勋,杨主恩.城市活动断裂探测和断层活动性评价问题切.地震地质,2007, 29(2):189-200.4 董好刚,黄长生,陈雯,等.珠江三角洲环境地质控制性因素及问题分析J.中国地质,2012, 39(2):539-549.5 陈国能,张珂,陈华富,等.珠江三角洲断裂构造最新活动性研究J.华南地震,1995,15( 3):16-21.6 姚衍桃,詹文欢,刘再峰,等.珠江三角洲的新构造运动及其与三角洲演化的关系J.华南地震, 2008,28(1):29-40.7 宋方敏,汪一鹏,李传友,等.珠江三角洲部分断裂晚第四纪垂直位移速率凹.地震地质,2003, 25(2):203-210.8 钟建强,聂颂平.珠江三角洲的活动断裂与区域稳定性分析J.热带海洋,1991,10 (4) :29-36.9 黄玉昆,夏法,陈国能.断裂构造对珠江三角洲形成和发展的控制作用J.海洋学报,1983, 5(3):316-327.10 黄镇国,李平日,张仲英,等.珠江三角洲形成发育演变M广州科普出版社广州分社,1982.11 陈伟光,赵红梅,常郁,等.珠江三角洲晚第四纪垂直构造运动速率J.地震地质,2001, 23(4):527-536.12 曾敏,董好刚,陈长敬,等.综合物化探方法探测沙湾隐伏断裂带中段J.物探与化探,2013, 37(4):580-584.13 任镇寰,叶秀,黄剑涛,等.珠江三角洲地区重磁资料解释的深部断裂及其新构造意义J.第四 纪研究,2009,29(3):625-632.14 朱照宇,黄宁生,周厚云,等广东沿海陆地表层地质灾害控制因素分析切.地球学报,2003,24(3) :243-248.15 苏生瑞.断裂构造对地应力场的影响及其工程意义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 , 21(2):296.16 周春华,尹健民,骆建宇,等.断层构造近场地应力分布规律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2, 29(7):57-61.17 唐辉明,李德威,胡新丽.龙门山断裂带活动特征与工程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理论J工程地质 学报,2009,17(2):145-152.18 张志强,詹美珍,詹文欢,等.珠江三角洲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J.热带地理,2012, 32(4):364-369.19 魏柏林,孙崇赤,秦乃岗,等.珠江三角洲地震活动及预测研究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2.20 宿文姬,蔡美峰,乔兰.珠江三角洲场地震害分析与评判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6, 28(1):12-16.21 Islam M R,Shinjo R.Mining-induced fault reactiva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main conveyor belt roadway and safety of the Barapukuria Coal Mine in Bangladesh:Constraints from BEM simula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2009,79: 115-130.22 Bailey W R,Walsh J J,Manzocchi T.Fault populations,strain distribution and basement fault reactivation in the East Pennines Coalfield,UKJ.Journal of Structural Geology,2005,27:913-9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