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审计意见购买:内在机理及其治理独立审计旨在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或可信度。Jensen和Meckling(1976) 认为,独立审计能够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这就是管理当局自愿向债权人和股东 提供财务报表以及自愿聘请审计师来鉴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允性”的 根本原因。经验研究表明,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确实具有一定的信息含量,即审计 意见是具有一定经济后果的。然而,如果企业通过解聘威胁或者增加审计费用相 诱惑的方式以取得审计师支持其发布的财务报告,就会产生非常不利的经济后果。企业和审计师的这种做法就是审计意见购买行为(Auditor Opinion Shopping),美国SEC(1988)将其定义为上市公司寻求审计师支持自己的会计处 理(即使这种会计处理会损害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满足自身的财务报告的需要”。 显然,审计意见购买行为会损害审计独立性,降低审计质量,并导致审计失败。即 它会对投资者的行为产生误导,从而降低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效果。同时,审计意 见购买完全背离了“受托经济责任”的基本理念,极大地削弱了审计控制,并防碍 审计功能的拓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审计意见购买行为未能满足社会公众期望,弱化了审计 职能,影响审计在资本市场上作用的发挥。因此,研究审计意见购买的内在机理, 揭示其基本特征和规律,有利于避免和规避此类行为的发生,从而可以更好地发 挥审计在维护资本市场中的功能和作用。国内外学者对审计意见购买行为进行了 广泛而充分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文献。针对中国资本市场的研究未能做到深入、 系统,因而所积累的证据具有片面性。主要不足如下:第一,没有很好地结合审计市场需求特点。例如,中国审计市 场完全由政府推动的,属于强制性需求,自愿性需求不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价 格竞争是主要竞争方式。但现有的经验研究没有很好地验证这个假说。第二,没有很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例如,办事“讲关系”、“讲人情” 是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特色。通过这种不正常的“关系”来实现审计意见购买,应 当具有普遍性。第三,没有关注社会公众期望。近年来安然、世通等一系列公司丑闻引发审计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审计准则 制定机构正在更多地着眼于怎样提高审计师的执业水平,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公 众的期望。中国证券市场存在大量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不当关联交易,成为公众 关注的热点。他们期望审计师能够发现不当关联交易并对其加以阻止。因此,审 计师是否关注不当关联交易就涉及到公众对审计报告的信心,关系到审计职业的 声誉和发展。最后,研究的深入性不够。如在研究审计师变更和审计收费的影响因素时, 没有考虑关联交易、并购或重组的影响。没有全面考察审计师变更、审计收费和 盈余管理之间关联性,以在实质上判断是否发生审计意见购买。结合中国的制度 背景,改进现有文献的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主要是研究设计),以进一步验证或 者修正相关的结论,并力争在新的层面上进行开拓性的研究,是本文研究的一大 尝试。本文在充分占有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系统回顾了独立审计发展历程,阐述 了中国审计市场的基本制度安排,从委托一一代理关系变异、不完全契约、信号 传递失灵以及管制失败等方面深入剖析了审计意见购买行为,通过实证分析研究 为主的方法,围绕审计师变更和审计费用两条路径来搜集审计意见购买的证据和 揭示其发生的内在机理,并结合经验研究证据,对审计意见购买行为提出综合治 理。本文共分为七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导论。本章介绍五部分的内 容。一是交代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二是介绍研究思路和拟解决的问题;三是阐述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径;四是规划研究框架和各章写作安排;五是界定审计意见购 买并给出研究简图。本章是本文的整体规划。第2章,文献综述。本章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 综述,围绕独立审计需求与功能异化、审计师变更、审计费用和审计意见购买监 管等四个方面,并在综述的基础上进行评述。同时,归纳和总结中国目前审计意见 购买行为研究中的不足。本章通过文献综述,点明研究机会,是本文的研究前提。第3章,制度背景和 理论分析。本章系统回顾了独立审计发展历程,阐述审计市场四项主要制度安排, 并运用委托一一代理理论、契约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以及管制理论等深入剖析了 审计意见购买行为。本章的制度背景分析是本文研究假说合理性并富于逻辑性的 重要保障,对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的分析是本文经验研究结果分析的工具。因此,本章是研究基础。第4章,审计师变更与审计意见购买。审计师变更是 寻找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的重要线索。本章着重探讨了审计师变更与审计意见购买 之间的关系,提出了 5个假说,先后建立了审计师变更影响因素模型、会计质量回 归模型和不当关联交易回归模型。研究发现了审计师变更的主要原因、公司盈余管理和审计意见之间的关系、 公司盈余管理的特征和手段以及不当关联交易的基本特征和方式。经验证据表明, 审计师变更提高了会计质量和审计质量,即审计师变更没有发生审计意见购买行 为。第5章,审计费用与审计意见购买。本章在上一章经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相 同的数据,从审计收费的视角探索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的机理和特征,先后提出6 个假说,通过描述性统计和模型回归分析,对审计意见购买行为进行了较为全面、 深刻的研究。描述性统计部分,揭示了不同分类标准下审计费用的基本特征以及主要变量 的均值、标准差以及极值等特征,考察了主要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模型回归分析 部分,先后建立审计费用影响因素回归模型、异常审计费用影响因素模型、审计 意见决定因素模型、会计质量回归模型以及不当关联交易回归模型等5个模型, 对前面提出的6个假说进行了全方位的检验。本章的经验研究总体上证明了上市 公司和现任审计师之间确实存在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第6章,审计意见购买行为 治理。本章在前面几章的基础上,特别是针对经验研究结果,着重从审计意见购买 行为的需求方、供给方以及监管方,提出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的治理对策。总体治理设想是,要从源头上防控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的发生。一方面要消除 审计意见购买的动机;另一方面要保障审计市场公平、公正和有效,从而真正发挥 市场机制的作用。为此,审计市场供需双方都不应该具有“敲竹杠”和威胁对方 的能力。同时,要完善法律法规,尽可能发挥政府监管与行业监管的协同效应。第7章,结论、创新点与后续研究。本章是总结,全面概括了本文的研究结论, 提炼出本文的主要创新点,介绍了本文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局限性,并且,指明了本 文的后续研究方向。本文研究的主要创新点体现在三方面,具体如下:第一,对审 计意见购买的内在机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研究支撑了中国审计市场属 于强制性需求、自愿性需求不足的特征。在此市场下,上市公司较多关注审计费用的高低,而并不关心审计质量;并且, “非四大”所的审计质量要高于国际“四大”所。同时,资产规模大的公司具有 较强的审计定价权,可以不通过增加审计费用等就可以实现审计意见购买的动机。 随着市场监管力度的强化,审计质量明显改善和提高。第二,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 实现了研究方法的创新,获得了进一步研究的经验证据。研究设计方面。一是引入并购或者重组、关联交易等变量替代审计复杂性或 审计风险。并考察了不当关联交易与审计师变更、审计费用以及审计意见等变量 之间的联系。既是对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的进一步验证,又揭示出审计期望差距等 方面的问题;二是分别以roa(主营业务利润率)、ROA(税前利润率)来衡量企业的 业绩,前者表示“真实的”业绩;后者表示经过操控的业绩。证明了上市公司确实存在普遍的盈余管理行为,并且是通过线下项目实施的。 研究发现方面。提供了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的证据。研究表明,在对审计师变更从 严监管下,市场的审计意见购买行为另寻他策,通过增加审计费用成功地收买现 任审计师。被监管者设法绕过监管障碍,规避监管,是我国监管中的突出问题。本文还揭 示了盈余管理的普遍性及其发生规律,以及不当关联交易的发生途径,为监管指 明了方向。第三,提出了审计意见购买治理的对策。一方面要消除审计意见购买 的动机;另一方面要保障审计市场公平、公正和有效,从而真正发挥市场机制的作 用。为此,审计市场供需双方都不应该具有“敲竹杠”和威胁对方的能力。同时, 要完善法律法规,尽可能发挥政府监管与行业监管的协同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