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老山林场森林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问题的探讨

上传人:s****a 文档编号:192660360 上传时间:2023-03-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老山林场森林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问题的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南京老山林场森林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问题的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南京老山林场森林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问题的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京老山林场森林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问题的探讨丁胜;温作民 【摘要】由于气候变化的恶劣情况给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了很大的风险,本文 在研究适应性管理的基础上,确定了老山森林生态系统建设的主要生态目标,综合分 析了南京老山林场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指出老山林场森林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过 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老山林场森林生态系统实施适应性管理的具体措施和相 关的建议.【期刊名称】价值工程【年(卷),期】2010(029)032【总页数】2页(P15-16) 【关键词】老山林场;森林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 【作者】丁胜;温作民【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210037;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21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6.20 适应性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它包括了连续的调查、规划、实施、监测、评 估、调控等环节。南京老山林场地处长江北岸,邻近安徽滁州,并且处于北亚热带, 每年的日照充足,雨量充沛,但随着城市圈的扩大,老山林区内的违建与采矿,已 经对老山林场森林生态系统造成较为严重的破坏。老山林场如何适应与周边地区的 发展,成为一个高品位、高层次、夕卜观秀美、内涵丰富的生态林场,已经成为一个 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针对老山林场进行展开森林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的研究,既 有利于加强老山林场生态环境的改善,也有利于提高浦口区甚至南京市的社会经济 总量,有着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1森林生态系统具备适应性森林生态系统能够在一定的条件下,利用自身的自 我调节能力和恢复能力,再加上一定的人为影响和干预,使得在其应对气候变化时, 降低所受危害的可能性,减少经济和生态损失。而适应性管理正是利用了森林生态 系统的适应性,根据社会和生态系统的需要,分别建立两个可测定的目标,在进行 了科学的管理、监测和调控等管理后,适应森林生态系统的变化。1.2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和诊断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是指通过采取的一系列针对 恢复森林生态系统所受损害的措施,逐步恢复森林各单元的原有生产力。森林生态 系统的诊断则是指运用一定的监测方法,及时地获取各类已变化因素的数据,对其 进行综合分析的过程。老山林场位于南京市西北部,地处长江北岸,东临南京长江大桥,西靠安徽滁河,在江 浦县城珠江镇的西北,东北端延伸到浦口区。老山林场作为江苏省最大的国有林场, 总面积达到7466hm2,其中林业用地7017.3hm2,非林业用地448.7hm2。老 山林场森林覆盖率达到80%,呈现出各类不同的森林景观。由于老山林场地处北 亚热带南部季风气候区,它的地带性植被主要是具有过渡性质的落叶阔叶林,但因 受人为因素干扰,目前老山林场的森林植被80%以上起源于人工林,只有少数为 天然次生林。2.1小气候的改善提高老山森林的气温调节和湿度调节作用,减缓风速,增强森 林调节小气候的能力,对南京附近地区实现夏天能降低温度,冬天能提高温度的生 态功能;提高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美化森林环境,提高空气湿度,降低风寒和冻 害的发生率。其中老山森林公园的生态效益和改善小气候的功能价值约为1.8亿元。2.2水土保持每年森林土壤可蓄水300m3/每公顷,减少地表土壤流失量It,生 态效益共达5.33亿元。2.3二氧化碳吸收据资料显示,森林平均每年吸收二氧化碳为13t/每公顷,吸收 尘埃为35t/每公顷,释放氧气为10.7t/每公顷,同时还分泌出大量的抗生素,使 得林内空气的含菌量大大低于无林地。老山林场的二氧化碳吸收的生态价值为3.9 亿元。2.4自然灾害抵御能力据测算抵御自然灾害的生态价值为0.98亿元。2.5生物多样性保护老山已成为众多的野生动植物的栖息之地,生物种类不断增 加。3.1气候变化最综合的生物指标是森林物候,其影响主要表现在植物发育阶段。全球气候的变化会引起植物的发芽、长叶、落叶等植物物候生物学特性的改变,同 时还会引起初霜、终霜、结冰、融化、初雪、中雪等水文现象的变化。温度的提高 已经导致了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南京的春季提前到来,春季时间减少,夏季时 间加长,植物的生长期有减短趋势,物候期也提前。3.2森林结构分布和组成老山林场的林木结构主要表现在生产表现不良,部分的 林分密度太大,用材林过多,大型树木过少,从而造成层次上缺乏变化,影响了视 觉效果。2004年以后,老山林场就因树木保护再也没有对林场树木进行改造和采 伐,导致现部分地段的植被已出现林龄老化和生长退化等现象,严重影响着森林生 态系统的稳定性。老山林场林区的道路和沟谷内,林下杂灌木丛生,一定程度上影 响了老山林场的美观和上层树木的生长,同时还造成了部分生物的入侵,对森林生 态系统的破坏性很大,这些价值含量低的灌木种类亟待处理。3.3森林群落由于人口的剧增,耕地面积扩大,环境污染急速加剧,夕卜来物种入 侵,使老山林场的森林生态系统在自然或人为干扰下偏离了自然状态。老山林场树 种单一,生物群落稳定性不断下降,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导致森林很容易受到病 虫害的威胁,同时也给森林防火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4.1对老山林场森林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模式缺乏定位森林生态系统的适应性管 理模式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就目前存在的并且被人 类认可的管理模式有:森林永续利用模式、森林多效益主导利用模式、森林多效益 模式、农-林-药等复合经营模式等等,不同的模式有着各自的特点。老山林场的自 然和人文景点很多,但是大多缺乏特色,在以用材林为主向当前以生态林为主的管 理模式转变中,由于功能分区不明确,现有的经营方式既影响了森林生态系统的景 观,又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生态功能。老山林场周边有8个行政区,人口众多,山 林的服务比较广泛,再加之南京的城市化扩展进程加快,老山林场将成为南京市名 符其实的绿肺”和景观阳台”。但老山林场通过何种模式来实现这一生态功能, 依然缺乏较为明确的定位与规划。4.2对老山林场实施适应性管理缺乏必要的观测与评价在老山林场建厂初期,整个 林场面积约为1.3万hm2。后来由于战争的破坏,再加上周边群众的滥砍滥伐, 导致到解放前老山林场仅剩500亩残次林。在建国后经过了土地改革和山界林权 处理,自七十年代多种经营以来,经济状况一直保持良好,综合实力加强,但对于 各项生态指标,缺乏历史数据的积累。而实施适应性管理需要对林外气象因子进行 观测,测定林内降雨和树干径流,以及林木的蓄积量和蓄水能力,还包括测定土壤 的水分物理性质,在这些资料取得的基础上,才能对老山林场的生态系统的适应性 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再根据各个评价值对管理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以达到所需 要的管理目标。4.3用地类型复杂,山体破坏较为严重老山林场地处南京市浦口区,位于城郊, 就自身的情况来说,用地类型比较复杂,在山中会涉及到矿山废弃地、村庄、农田、 军队驻扎地等多种类型。现有的原生态林总体比较完整,但是由于林场的山林面积 较大,以及周边地区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林场的部分山体的植被造成 了极大的破坏,因此在规划过程中,如何遵循生态优先,生态、经济、社会三大系 统的协调发展,并在整个适应性管理的过程中,及时应对可能出现各种意外侵害, 有着较大的难度。4.4树种单一,植物群落稳定性弱目前老山林场主要以落叶阔叶林为主,整个森 林植被中常绿树种和彩叶树种数量较少,冬季缺绿,春夏秋季则缺乏色彩,整体的 美观度不高。森林的水源涵养功能主要是通过树冠层、枯枝落叶层截留住降雨,通 过土壤层大量的蓄水,减少地表径流。当土壤中的水分达到饱和时,一部分的水量 就以土内径流的形式流入河道,这样不仅延长了汇水时间,还减少了地表径流量, 起到了洪水期削减洪峰流量的作用。当然森林的水源涵养能力也会因森林的类型和 结构不同而不一样。比如说天然阔叶林涵养水分的能力超过131.50mm,相当于 人工马尾松林的2.7倍(朱秀端,2009)。老山林场就目前的形势而言,急需加 强对水源涵养功能的管理。5.1老山林场森林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的原则5.1.1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老山林场的管理不能完全照搬其他林场的改造模式, 需要的是在现有的理论基础上,联系实际,突出老山特色。5.1.2改造和保护环境同时进行在改造的过程中,根据目前老山林场森林植被的现 状,在保护的前提下,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升级改造。针对大多数的林分,主要采 取抚育管理、间伐、渐伐等方式,同时加大对古树名木、珍稀物种的保护力度,改 善林相外观、提高对游客的吸引力,增加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持生态系统可持 续发展。5.1.3在尊重自然的同时,加强人工引导以景观生态学为理论指导,充分利用现有 的自然资源,在保持部分现有林分的基础上,结合景观需要进行林相改造,建立人 工景观林,以达到人工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统一,提高森林植物群落的稳定性, 提高森林的质量。5.1.4管理过程中实时进行监测与分析适应性管理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便是对管理系 统进行监测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管理模式的评价,以形成的实际效果为基础, 进一步改善管理规划。5.2实施适应性管理的措施5.2.1推广种植阔叶混交林,加强对土壤类型的分析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已被越 来越多的生态学家和林业方面的学者所接受,其中健康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说生态 功能最优化、最大化,包括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景观效果等。水源涵 养功能同时也是森林健康监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根据相关的研究表明:在林冠层、 枯落物层和土壤根系层的垂直结构中,森林土壤层是森林涵养水源的主体,是森林 最大的贮水库和水分调节器;枯落物层作为森林水文作用的第二个功能层,在截持 降雨、拦蓄地表径流、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增加土壤水分入渗 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吴鹏,2010)。老山林场应根据不同区域划分,种植阔 叶混交林,提高森林水源涵养能力。对于老山林场的水源涵养,除了种植阔叶混交 林之外,还需加强对土壤类型的分析,因为土壤的持水能力是水源涵养的一个重要 指标,土壤的总贮水量是反映土壤贮蓄和调节水分的潜在能力,反映着土壤水源涵 养的能力,若土壤的非毛管空隙能够较快的容纳降水并及时下渗,将更有利于涵养 水源。5.2.2将工程措施和林草措施相结合作为城市的城郊森林公园,首先要注重的是绿 地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其次再考虑园区自身绿地的完整性。在考虑了与生态和经济 效益相关的因素后,还可加强工程措施和林木改造措施相结合,如通过科学技术, 来提高老山林区景观的整体品质和档次。加强林场的治水工程。水对于斜坡有一定 的软化作用,特别是润滑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斜坡的稳定性。治水的主要措施 是建设排水工程,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坡体的不稳定性,还可以与灌溉系统相结合, 提高灌溉效率。注重边坡的绿化设计。由于各类边坡保水性能较低,所以最好是种 植根系比较强、固坡能力强的树种,由于是种植在边坡上,不宜种植中、大乔木的 树种,而应选择叶、冠生长旺,绿化和覆盖地表快的树种,以达到群落功能的相辅 相成性及美观的效果。将工程措施和林草措施相结合,标本兼治,以林草措施为主, 工程措施为辅,分阶段进行,同时随时间推移,不同类型的森林植被会逐步变化和 演替,再加上一些经济林本身就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生态防护功能,从而扩充各 区域的功能性。5.2.3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各方面的沟通工作,使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充分认 识到老山林场林相改造的重要意义,把老山林场林相改造当作发展浦口生态发展的 一项基础工作来抓,当做进一步改善生态浦口”的重要内容,加强对老山林场林 相改造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工作,确保林相改造工作有计划的顺利完成。同时还要 明令禁止采伐珍贵树种、珍稀树种和名木古树等,严禁滥砍滥伐行为。加强对各项 管理工程实施的控制,同时要及时反馈信息,通过对反馈信息和存在问题的分析, 重新讨论计划的可行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完善管理。以先绿后景、分步实施 为建设方针,将景区分成各个不同区域,逐步调整各规划区的生态性和景观性。按 照不同区域的植被生长趋势和布局情况进行不同等级的保护和植被恢复、重建。5.2.4改造林相质量林相改造的直接目的是提高森林景观的视觉效果,因此林相改 造的质量相当重要,需严把林相改造技术质量关。一是要认真落实林相改造承包管 护责任制,真正做到责任到人;二是必须引进具备一定林业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 运用他们的专业技术参与到林相改造中,以他们现有的丰富专业知识为基础,进行 与适应性管理相对应的技术培训;三是加强监督管理,对林相改造过程中的各项环 节进行跟踪,切实提高林相改造的质量。老山林场森林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需要根据事前的相关调查,专业人士的讨论,结 合公众意愿,以高品位、高层次、夕卜观秀美、内涵丰富、完美无瑕的生态林场为主 要的建设目标,同时制订出与总体目标相一致的具体分目标;以老山林场的水源涵 养为重点管理对象,确定老山林场森林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的可行性方案以及可能 带来的影响。在管理过程中,加强阔叶林的种植,以提高森林水源涵养能力;注意 对景观林的建设,在美观的基础上提高森林生态效益;充分运用科学技术,加强对 管理与调控系统的监测与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重新对管理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 利用实时的反馈手段达到最优的管理效果。注:国家“948”项目:森林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模式与技术标准引进(2009-4- 44).【相关文献】1黄进,张金池,杨会.桐庐生态公益林主要森林类型水源涵养功能综合评价J.中国水土保持科 学2010,(8):46-50.2吴鹏,聂洋,殷建强,丁访军,崔迎春,胡蕖.不同干扰程度对金佛山方竹林土壤物理特性及其水源涵养 功能的影响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2):250-253.3吴春燕,秦华.城郊型森林公园森林景观规划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0, (3) :244-245.4赵庆建,温作民.森林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的理论概念框架与模型J.林业资源管理,2009,(5):36- 38.5朱秀端.闽北森林水源涵养效益和防洪减灾作用探讨J.水利科技,2009,(4) :10.6林群,张守攻,江泽平.国夕卜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模式的经验与启示J.世界林业研究,2008,(5):1-6.7许新桥.近自然林业理论评价J林业经济,2006,(2):24-32.8孙顶强,尹润生.西北林业计划:美国国有森林经营的经验与启示J.林业经济,2006,(2) : 75-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