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范文)

上传人:陈****2 文档编号:189899136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170 大小:144.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70页
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70页
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泓域咨询/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xx(集团)有限公司报告说明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424.81万元,其中:建设投资933.9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5.55%;建设期利息9.8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69%;流动资金481.0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3.76%。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49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3665.72万元,净利润905.37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48.96%,财务净现值2940.80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3.79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同时项目的技术含量较高,其建设是必要的;该项目市场前景较好;该项目外部配套条件齐备,可以满足生产要求;财务分析表明,该项目具有一定盈利能力。综上,该项目建设条件具备,经济效益较好,其建设是可行的。本报告为模板参考范文,不作为投资建议,仅供参考。报告产业背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风险评估等内容基于公开信息;项目建设方案、投资估算、经济效益分析等内容基于行业研究模型。本报告可用于学习交流或模板参考应用。目录第一章 项目总论8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8二、 项目建设地点8三、 项目建设进度8四、 建设投资估算8五、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9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9六、 主要结论及建议10第二章 行业分析和市场营销11一、 碳达峰碳中下新能源产业面临的机遇11二、 碳达峰碳中发展理念分析12三、 碳达峰实施路径与举措16四、 碳达峰指导思想21五、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趋势及碳达峰预判21六、 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的结论和建议23七、 碳达峰碳中下新能源产业面临的机遇24八、 创建学习型企业25九、 碳达峰碳中发展理念分析30十、 客户分类与客户分类管理34十一、 碳达峰实施路径与举措38十二、 整合营销传播计划过程43十三、 碳达峰指导思想43十四、 营销环境的特征44十五、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趋势及碳达峰预判46十六、 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的结论和建议47十七、 营销活动与营销环境48十八、 关系营销的具体实施50十九、 保护现有市场份额52第三章 公司筹建方案57一、 公司经营宗旨57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57三、 公司组建方式58四、 公司管理体制58五、 部门职责及权限59六、 核心人员介绍63七、 财务会计制度64第四章 经营战略分析68一、 企业经营战略的作用68二、 技术创新战略决策应考虑的因素69三、 企业经营战略控制的基本方式72四、 企业投资战略的目标与原则74五、 资本运营风险的管理75六、 企业经营战略实施的基本含义77七、 实施融合战略的影响因素与条件78第五章 运营模式分析81一、 公司经营宗旨81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81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82四、 财务会计制度85第六章 公司治理分析89一、 专门委员会89二、 证券市场与控制权配置94三、 内部控制的种类103四、 独立董事及其职责108五、 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113六、 公司治理原则的内容115七、 董事会及其权限121第七章 SWOT分析说明126一、 优势分析(S)126二、 劣势分析(W)127三、 机会分析(O)128四、 威胁分析(T)128第八章 财务管理方案136一、 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主要内容136二、 计划与预算137三、 筹资管理的原则138四、 应收款项的概述140五、 影响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因素分析142六、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设计原则144七、 财务管理的内容147第九章 项目投资计划151一、 建设投资估算151建设投资估算表152二、 建设期利息152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53三、 流动资金154流动资金估算表154四、 项目总投资155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55五、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56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56第十章 项目经济效益评价158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58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58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59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61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62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63三、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164四、 偿债能力分析165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66五、 经济评价结论167第一章 项目总论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项目名称: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项目项目单位:xx(集团)有限公司二、 项目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区域地理位置优越,设施条件完备。三、 项目建设进度结合该项目的实际工作情况,xx(集团)有限公司将项目的建设周期确定为12个月。四、 建设投资估算(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424.81万元,其中:建设投资933.9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5.55%;建设期利息9.8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69%;流动资金481.0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3.76%。(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933.90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669.55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41.87万元,预备费22.48万元。五、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财务效益分析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49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3665.72万元,纳税总额554.86万元,净利润905.37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48.96%,财务净现值2940.80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3.79年。(二)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总投资万元1424.811.1建设投资万元933.901.1.1工程费用万元669.551.1.2其他费用万元241.871.1.3预备费万元22.481.2建设期利息万元9.861.3流动资金万元481.052资金筹措万元1424.812.1自筹资金万元1022.552.2银行贷款万元402.263营业收入万元4900.00正常运营年份4总成本费用万元3665.725利润总额万元1207.166净利润万元905.377所得税万元301.798增值税万元225.959税金及附加万元27.1210纳税总额万元554.8611盈亏平衡点万元1479.49产值12回收期年3.7913内部收益率48.96%所得税后14财务净现值万元2940.80所得税后六、 主要结论及建议通过分析,该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从发展来看公司将面向市场调整产品结构,改变工艺条件以高附加值的产品代替目前产品的产业结构。第二章 行业分析和市场营销一、 碳达峰碳中下新能源产业面临的机遇由于传统石化能源的不可再生性以及污染问题(新能源是指除了传统石化能源以外的其他能源形势,包括水电、核电和风电太阳能等等,相比于使用传统能源进行火力发电和发热产生大量的碳排放而言,新能源的发电过程几乎没有任何碳排放),我国早在九五计划时就开始布局新能源技术,随后历年的国家发展规划。新能源技术都被纳入国家重点发展规划之中。2020年国家提出了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因此在最新的十四五计划中进一步提出要聚焦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加快壮大新能源产业。近年来在我国不断的扶持下,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根据公开数据显示,1980年到2020年以发电煤耗计算法口径统计下我国新能源消费占比从4%增长到了158%,增加了118个百分点。随着碳达峰、碳中和任务目标的提出,我国在新能源的发展和应用上推出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积极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此外,在国家能源局就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事项征求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落实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等目标任务,坚持目标导向,完善发展机制,释放消纳空间,优化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地方主导作用,调动投资主体积极性,坚持存量增量并举、集中式分布式并举,持续加快推动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的开发建设。这将给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二、 碳达峰碳中发展理念分析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在老龄化、传统产业占比较大、经济增速放缓等压力下,在我国产业发展、消费模式、生活方式及技术应用尚未完成系统革新的前提下,我国提出了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一双碳目标,可谓任务重、时间短、挑战巨大。可以认为,实现双碳目标等于我国要发动一场史无前例的绿色革命,它将倒逼国内能源转型,促进产业往高质量层级迈进,真正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并在全球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这是大国应有的担当与责任。但是,实现双碳目标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个别地方因为没有意识到减碳是一个长期过程,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出现了运动式减碳,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为了消除错误认知和把握正确的发展思路,2021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五个正确认识,其中一个就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是一个系统性极强、涉及战略性和全局性等的重大问题,它覆盖国民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各行业、各地区要做到坚持系统观念十指弹钢琴劲往一处使,降低各类摩擦成本,让双碳目标在全国统筹、科学有序、平稳节奏中实现。从空间维度观察碳达峰碳中和。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这意味着双碳目标需要站在全国视角来统筹各区域利益。每个地方的发展程度和资源禀赋不尽相同,需要更加精准的因地制宜和因城施策。区域经济的核心在于产业,产业决定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因此,观察区域发展问题又和产业紧密相连,区域的发展主要是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碳排放不利于经济发展,尤其是在一些资源驱动型地区,资源型城市、生态保护区域及重点开发区域要做到全国一盘棋,充分运用占补平衡思路保证各方利益的平衡。对于发达地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增量上多做文章,即更多考虑运用新能源新材料实现绿色改进,在绿色建筑、动力电池、制氢技术、新能源发电技术、储能技术等方面率先垂范;欠发达地区和传统行业,在采用新技术的同时更要注重效率的提升,即用更多力量去优化存量,提升生产效率。比如,在煤炭行业运用工业互联网技术,使采煤、掘进、机电、运输等环节能耗得到有效降低。每一个城市(特别是高密度城市)由不同功能区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经济社会体系,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在减碳过程中不能要求各个区块都一样,老城区、第三产业占比高的城区容易实现双碳目标,但工业区及工业占比高的城区的压力就很大,这种情况下市一级层级来统筹制定实施方案和路径,下一级城区具体落实执行,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防止简单层层分解。另外,在广大农村,双减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现代化生活方式。从时间维度观察碳达峰碳中和。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即要求把握好时间节点,做到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科学合理的替代,在执行层面切莫操之过急,保持双减目标的战略定力。首先,理解发展的时序关系,不能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放在同一时序来考察,德国、挪威等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实现了碳达峰,法国、英国等国在2000年左右实现了碳达峰,加拿大、美国在2010年实现了碳达峰,这些发达国家一定会和发展中国家进行博弈,他们会要求发展中国家大力减排。面对圣母式诘难时,不要被人牵着鼻子走。美国的人均GDP超过6万美元,我国人均GDP才1万多美元,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水平就会被锁定在某一范围,很难实现整体跃升,甚至陷于中等收入陷阱。其次,看传统能源和新能源迭代的时间节点,大规模采用新能源需要考虑成本问题,目前新能源使用周期和效率有待提升,贸然上新能源项目会导致收入不抵投入,这也是资源的浪费。在不浪费的前提下做到能源结构的优化,而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加大新能源新材料技术的研发投入,并对传统能源技术进行升级改造,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并不是完全替代的关系;另一方面,推进新能源要考虑社会成本和社会承受能力,碳达峰碳中和不仅是国家目标,也关系到千千万万家企业、投资者和个人,双碳目标的实现过程将长期伴随着每一个人的工作、生活及生产。从节奏维度观察碳达峰碳中和。作为一个后发赶超型国家,只争朝夕的热情让我国把握住了世界产业大转移的浪潮,经历了40余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仿佛做什么都要快、都要高速推进。提出的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是基于科学分析论证后的准确判断,实际上是在适当控制经济发展的节奏。当今世界还没有迎来新的科技革命,在产业变革全面到来之际,要是发展过快,无论是国家之间还是城市之间,很有可能陷于存量之争,也可能导致无理性竞争。在双碳目标刚推出之时,一些地方为了抢抓碳达峰的所谓窗口期而尽最大可能上项目,个别地方出现了运动式减碳,这些是缺乏治理节奏感的现象。在双碳目标的推进过程中要把握好稳中有进缓进急功的节奏:一是保证稳字当头,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稳是事业发展的前提,进是事业发展的趋势,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做到稳中有进是各项事业的保证。二是做到缓进急攻,双碳目标实现的整体节奏要控制住,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安之若素;但是在具体行业和某个区域,就一定要采取急攻态势,比如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要下大功夫治理,甚至是壮士断腕,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建立零碳社区、零碳园区、零碳街道及零碳城区示范点,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积累好的做法和经验。三、 碳达峰实施路径与举措据测算,2020年电力、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煤化工,以及交通、建筑领域的碳排放占比较大,合计约占90%以上。因此,应将电力、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煤化工6个行业,以及交通、建筑两个领域确定为重点行业/领域,并采取不同的路径及策略促进目标达成。(一)构建高效低碳循环工业体系,推进工业领域节能降耗2020年,工业领域能源活动碳排放高达37亿吨,通过努力,碳排放有望在十四五期间达峰。为实现这一目标,工业领域的工作重点在于构建高效低碳循环工业体系,具体举措包括: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扩张。新建项目除以热定电燃煤热电厂外,原则上禁止配套自备燃煤电厂。将传统煤化工、炼油行业纳入产能置换管理,大力淘汰落后产能,控制高耗能低附加值产品出口规模,原则上不再审批未纳入国家规划的现代煤化工项目。大力推进工业领域节能降耗。严控钢铁、水泥、电解铝、石化、化工、煤化工等重点行业单位能耗限额标准。力争到2025年,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加快构建低碳循环工业体系。全面强化物料循环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加大废钢资源回收利用力度,提升废铝资源保级利用水平,提高水泥行业综合利用生活垃圾、电石渣、粉煤灰等固体废物和原料燃料的替代比例。(二)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推进能源结构转型2020年中国煤炭消费量为40亿吨,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消费是碳排放的主体。为实现碳达峰,亟需煤炭消费量率先下降,十四五期间基本不增,2025年控制在40亿吨以内,十五五期间稳定下降到38亿吨以内;石油消费量力争在十五五期间达峰,峰值控制在73亿吨左右;天然气消费量力争在20352040年达峰,峰值控制在6500亿立方米左右。具体举措包括:加快推进能源结构低碳化进程。争取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6%以上。继续坚持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落实地方控煤责任,十四五期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区域煤炭消费量下降10%以上,汾渭平原实现煤炭消费量负增长。坚持推进终端用煤的清洁能源替代。扩大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范围,2025年清洁取暖比例达到80%,2030年基本实现清洁取暖;推动燃气或电炉替代燃煤工业炉窑。落实重点用煤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推动十四五期间实现钢铁、有色金属、传统煤化工等行业用煤量下降。(三)构建电力体系新格局,推动电源结构转型电力是中国碳排放最大的行业。在确保电力供应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实现低碳转型,是中国2060年碳中和目标能否实现的最关键因素。电力将是未来十年能源增长的主体,增长主要集中在居民生活、信息与通信技术(ICT)产业等方面。通过努力,有望在2030年前实现电力部门(含热电联产)碳排放达峰。应严控煤电项目,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煤炭发电量占比降至42%。着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的电力系统。具体举措包括:将风电、太阳能发电作为满足电力需求增长的主体。全面提速风光电源布局,使2030年中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总量超过16亿千瓦,新能源发电量持续提升。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增强电力系统平衡调节能力。推进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充分利用现有煤电机组调节能力,推进新型储能技术研发和规模化应用,鼓励发展促进新能源就地消纳的局域电网和微电网,建立适应新能源快速发展的中国统一电力市场,健全绿色低碳电力调度机制。(四)构建低碳高效交通运输体系,持续提高电动化程度机动车排放占交通碳排放的80%以上,是交通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交通领域碳排放中,铁路部门直接碳排放已经开始下降;水路部门碳排放预计20262030年间进入平台期;公路部门碳排放还将增长但增速放缓,力争十五五期间达峰;民航部门碳排放还将保持增长。交通领域通过努力有望在2028年左右实现碳达峰。具体举措包括:加快提升车辆能效水平,持续更新车辆能耗准入标准。实施道路运输车辆达标车型制度,加快高能耗老旧车辆淘汰更新。加速清洁燃料替代。力争到2030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比提高到40%以上,新能源商用车销量占比达到10%,推动各级公务用车实现100%新能源替代;适时出台停售燃油车辆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提升船舶和铁路电气化比例,提高港口岸电使用率。进一步优化调整交通运输结构。推动中长距离大宗货物公转铁公转水,提升铁路货运能力和服务水平,建设以绿色运输方式为主的港口集疏运体系;深入推进多式联运和城市绿色货运配送发展。持续构建绿色出行体系,优化公共交通结构。提高公共交通供给,加快城市群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等非机动车交通系统建设,力争2025年年底前城市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以上,2030年达到75%以上。积极推进交通能源融合发展。开展交通基础设施、交通建筑可再生能源发电潜力和能源自洽研究,推动交通基础设施、交通建筑能源产消者项目实施落地。(五)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推动光储直柔建筑发展2020年建筑领域直接碳排放约为7亿吨,已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应重点推动建筑电力和热力的低碳转型,降低建筑领域的间接碳排放,实现2030年前建筑领域碳达峰。具体举措包括:以标准推动建筑节能低碳发展和用能电气化转型。尽快修订建筑机电系统的标准与规范,严格新建建筑节能要求和用能电气化要求;重点推进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城镇供热老旧管网节能安全改造。多措并举优化建筑用能结构。全面实现城乡低碳供热,推进北方城镇集中供热系统中的零碳热源替代,包括核电余热、工业余热等;在农村地区因地制宜采用可再生能源、电力、生物质等方式替代散煤燃烧;到2025年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80%。加速推动光储直柔建筑发展,使建筑从能源系统的消费者转为低碳能源系统中的产消者。加快出台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将建筑表面光伏安装作为绿色建筑的基本要求;在城镇地区的新建和既有建筑推进光储直柔新型配电系统,通过柔性用电有效消纳大规模风电光电;在农村大力发展以光伏为基础的新型农村能源体系。(六)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加强固废资源化高效利用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改善固体废物分类资源化利用水平是实现碳减排,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具体举措包括:减少垃圾填埋、实现高比例资源化。例如,餐厨垃圾采用厌氧消化的处理工艺,可减少因填埋处置产生的碳排放,同时可回收利用甲烷等温室气体。加强固废中再生资源(如金属)的利用。例如,钢铁行业通过从长流程进步到短流程可大幅降低煤炭消耗及碳排放。加强能源转型产生的新型固废资源化利用,解决发展可再生能源对相关矿产资源的依赖问题。可再生能源发电涉及的风机、太阳能电池等需要大量矿产资源,如将废弃的风机、太阳能电池进行资源循环利用,可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供长期稳定资源供给。四、 碳达峰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和市场的关系,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明确各地区、各领域、各行业目标任务,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变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确保2030年前如期实现碳达峰。五、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趋势及碳达峰预判2020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为498亿吨标煤,二氧化碳排放量(以下简称为碳排放)为100亿吨左右。19802020年间,中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总体呈现三个阶段:缓坡期(19802001年)。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缓慢增长,能源消费年均新增045亿吨标煤,碳排放年均新增098亿吨。陡坡期(20022013年)。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快速上升。能源消费年均新增218亿吨标煤,碳排放年均新增477亿吨。趋缓期(20142020年)。能源消费和碳排放进入趋缓期,能源消费年均新增116亿吨标煤,碳排放年均新增094亿吨。未来10年是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阶段,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等多重发展将带来碳排放增长刚性压力。基于行业/领域核算结果,在采取积极措施情况下,中国能源活动和工业过程的直接碳排放有望于十五五中后期达峰,较2020年增加5亿7亿吨左右,由于行业达峰不同步,达峰后碳排放将保持34年的峰值平台期。为确保中国2030前实现碳达峰,需要推动不同行业/领域梯次达峰。其中,工业领域在十四五期间整体达峰,达峰后碳排放实现稳定下降,电力、交通、建筑领域在十五五期间实现达峰。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电力、石化、交通等行业/领域对能源的刚性需求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居高不下,十四五将是控增量、促转型的关键时期,这几个行业/领域的达峰进程决定了2030年前中国碳达峰的态势。六、 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的结论和建议(一)开展二氧化碳监测与通量估算理论方法与系统技术研究构建分布式二氧化碳监测网络,实现对二氧化碳浓度的长期高精度监测,为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科学基础。动态评估全球气候状况,兼顾区域碳排放数据科学监测,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数据基础。要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全面加强全球及区域碳汇格局、时间尺度、演化趋势及其与气候系统的互馈机理等方面的重要基础科学研究。(二)自主研发温室气体监测与核查技术和平台,为碳中和目标提供先进的科技支撑目前,我国缺乏温室气体源汇评估的自主核查校验方法和技术平台。建议在监测数据获取能力方面,推进城市碳监测平台建设,形成天空地一体化的温室气体监测能力;在方法体系方面,研发基于天地一体化观测的多尺度温室气体清单校核方法,融合自上而下反演方法与高分辨率自下而上动态清单方法,为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三)全局考量双碳行动,全链条进行降碳减碳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一项极具挑战的系统工程,中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只有短短30年,即碳达峰后需要快速下降,走向碳中和。欧盟承诺的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为6070年,缓冲时间是中国的2倍,因此我国面临着更大的挑战。研究规划最优碳中和路径的方法论,评估生态工程可能的方案和转换能源结构的最优途径,整体考量,以降碳为总抓手,调整优化环境治理模式。七、 碳达峰碳中下新能源产业面临的机遇由于传统石化能源的不可再生性以及污染问题(新能源是指除了传统石化能源以外的其他能源形势,包括水电、核电和风电太阳能等等,相比于使用传统能源进行火力发电和发热产生大量的碳排放而言,新能源的发电过程几乎没有任何碳排放),我国早在九五计划时就开始布局新能源技术,随后历年的国家发展规划。新能源技术都被纳入国家重点发展规划之中。2020年国家提出了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因此在最新的十四五计划中进一步提出要聚焦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加快壮大新能源产业。近年来在我国不断的扶持下,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根据公开数据显示,1980年到2020年以发电煤耗计算法口径统计下我国新能源消费占比从4%增长到了158%,增加了118个百分点。随着碳达峰、碳中和任务目标的提出,我国在新能源的发展和应用上推出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积极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此外,在国家能源局就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事项征求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落实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等目标任务,坚持目标导向,完善发展机制,释放消纳空间,优化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地方主导作用,调动投资主体积极性,坚持存量增量并举、集中式分布式并举,持续加快推动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的开发建设。这将给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八、 创建学习型企业彼得德鲁克在1988年就指出:“我们正在进入变革的第三阶段:从命令一控制型组织、分成许多部门与科室的组织,转变为以信息为基础、由知识专家组成的组织但是,我们还远没有做到真正建立起以信息为基础的组织这是将来会遇到的管理上的挑战。”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企业必须以知识作为决策及决策之后的资源分配工作的根据和基础。也就是说,企业要建立新的组织机制,使之懂得如何倾听市场的条件信号,从所听到的内容及其经验中学习,然后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其自身能力,以其创造并满足顾客的产品和服务领先于他人。企业对倾听、学习和领先这三项挑战性工作做得如何,将决定其业务经营的成功或失败程度。(一)倾听倾听,或称探察,是指企业感知外部世界的所有活动。企业倾听有明确的目的性,就是建立知识基础,以便作出面向市场的决策。市场调研一直是企业常用的感知手段。但过分依赖市场调研部门,乃至完全依赖营销部门来倾听,并不能保证企业通过有效的倾听达到成功决策。通过相当狭小的感知渠道寻求众多对象的反映,调研机构和信息处理人员对信息的控制、保管和理解,都会成为企业有效倾听的障碍。要克服这些障碍,企业需要建立跨职能决策体系,设计出能促进信任、共享信息、积累知识和建立学习制度的各种决策方法。有效倾听必须保证企业能听取多种声音。这些声音主要来自与企业决策休戚相关的三,组群体:顾客、社区和企业。其中,顾客包括消费者和相关销售系统中的个人;社区包括政府有关部门、特殊利益集团和竞争者;企业除自身外,也包括供应商和投资者。倾听多种声音的目的是协调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多种声音往往会互相冲突,如洗衣粉生产商可能发现顾客想要含磷的洗衣粉洗出“更加洁白”的效果,而社区则要求禁止磷化物污染公共水源,使水“更加干净”。这时,企业(股东和员工)则要求生产一种既令顾客满意,又符合企业对环保的责任感,而且还能盈利的产品。企业的责任是,充分听取三大群体的意见,了解和分析它们之间存在的进行合作和造成冲突的可能性和条件,以作出面向市场的决策。(二)学习通过倾听取得的信息,需要转化为进行决策所需要的情报、知识、理解和智慧,否则就不会使企业得到任何改善。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建立企业的学习体系。企业欲在快速变化的复杂环境中获得成功,必须要求其每一个成员不断地学习、快速地学习,同时也必须要求这些个人学习有益于强化企业对内部和外部环境所拥有的共同知识(即组织知识),促进个人行为与建立在组织知识之上的集体行动保持一致。组织知识是每一个组织成员在解决具体问题时,与集体相关的知识中得到一致认可、共同拥有的那部分知识。组织知识不是所有人知识的总和,而是相关的和共同的知识,是个人知识的有机综合。它比任何个人知识丰富得多,而且为所有与之相关的人深刻理解和内部化。企业学习系统不仅要重视解决将个人学习和建立的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共识)问题,而且要解决彼此独立的职能部门的组织知识与其他组织成员的共享问题,亦即将部门相对福狭的各自“共识”,转化为企业组织知识问题。为此,加强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和相互学习,就显得十分重要。企业还必须将每一项业务程序视为学习过程,明确地将业务程序设计成鼓励学习并从中获得知识的程序。完成一项业务程序要求具备一定的知识状态。例如,在开发和设计一种新型汽车时,来自销售和服务、生产工艺、工程制造等部门和设计室的人需要有共同知识,以便能够共同明确规定设计过程所需要的信息和要求。这个共享知识的过程应当使他们每个人都能充分利用各自的知识状态,包括其根据经验获得的信息。这些人一致同意共享的信息就是该业务程序的组织知识状态。企业可以通过连续执行共同业务过程,不断地学习和更新组织知识状态,提高适应市场的能力。(三)领先倾听和学习的结果,必须落实到做出更好的决策而实现“领先”上。这里的领先是指通过决策过程而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许多企业都有领先的追求。实践证明,达到领先不易,保持领先更难。能持续领先的企业,大都具有下列共性。(1)系统地倾听顾客和社区、竞争对手及企业内部的声音;(2)系统地学习上述声音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道理,以及把这些声音综合起来的方法;(3)拥有促进倾听和学习以及对变化做出快速反应的共同业务程序;(4)企业要具备这些领先要素,就必须建立一个决策网络,把组织的战略方针同资源分配和许多为实行该方针必须做出的决策紧密地结合起来。企业的这种决策网络的主要特征有下面两点。(1)以资源分配来定义决策。即认为决策实质上是决定如何分配资金、信息、人员、时间及其他企业资源。这一认识将有利于决策的执行和分清责任。如提高市场占有率决策就是用具体的资源分配来降低价格、加强促销、改进产品特性等。这样定义决策,有利于经理执行并对其执行结果负责。另外,也有利于决策者明确地解决相关的各种冲突。如决定提高市场份额,就意味着用于其他业务单位的资源有可能减少。决策者必须预先解决这些冲突,否则,决策的执行就会受到干扰。(2)建立以市场为依据的决策方法。这种方法是组织负责做决策和负责执行决策的两组人员进行有条理的对话。这两组人员共同学习、工作,建立起决策所依据的知识,在决策过程的四个阶段(即确定问题、提出备选方案、分析和建立联系)充分对话。企业决策网络最终使组织知识得以不断增加,并以此加强了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保证了企业能更好地实施市场(顾客)导向的营销观念。九、 碳达峰碳中发展理念分析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在老龄化、传统产业占比较大、经济增速放缓等压力下,在我国产业发展、消费模式、生活方式及技术应用尚未完成系统革新的前提下,我国提出了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一双碳目标,可谓任务重、时间短、挑战巨大。可以认为,实现双碳目标等于我国要发动一场史无前例的绿色革命,它将倒逼国内能源转型,促进产业往高质量层级迈进,真正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并在全球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这是大国应有的担当与责任。但是,实现双碳目标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个别地方因为没有意识到减碳是一个长期过程,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出现了运动式减碳,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为了消除错误认知和把握正确的发展思路,2021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五个正确认识,其中一个就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是一个系统性极强、涉及战略性和全局性等的重大问题,它覆盖国民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各行业、各地区要做到坚持系统观念十指弹钢琴劲往一处使,降低各类摩擦成本,让双碳目标在全国统筹、科学有序、平稳节奏中实现。从空间维度观察碳达峰碳中和。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这意味着双碳目标需要站在全国视角来统筹各区域利益。每个地方的发展程度和资源禀赋不尽相同,需要更加精准的因地制宜和因城施策。区域经济的核心在于产业,产业决定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因此,观察区域发展问题又和产业紧密相连,区域的发展主要是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碳排放不利于经济发展,尤其是在一些资源驱动型地区,资源型城市、生态保护区域及重点开发区域要做到全国一盘棋,充分运用占补平衡思路保证各方利益的平衡。对于发达地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增量上多做文章,即更多考虑运用新能源新材料实现绿色改进,在绿色建筑、动力电池、制氢技术、新能源发电技术、储能技术等方面率先垂范;欠发达地区和传统行业,在采用新技术的同时更要注重效率的提升,即用更多力量去优化存量,提升生产效率。比如,在煤炭行业运用工业互联网技术,使采煤、掘进、机电、运输等环节能耗得到有效降低。每一个城市(特别是高密度城市)由不同功能区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经济社会体系,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在减碳过程中不能要求各个区块都一样,老城区、第三产业占比高的城区容易实现双碳目标,但工业区及工业占比高的城区的压力就很大,这种情况下市一级层级来统筹制定实施方案和路径,下一级城区具体落实执行,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防止简单层层分解。另外,在广大农村,双减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现代化生活方式。从时间维度观察碳达峰碳中和。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即要求把握好时间节点,做到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科学合理的替代,在执行层面切莫操之过急,保持双减目标的战略定力。首先,理解发展的时序关系,不能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放在同一时序来考察,德国、挪威等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实现了碳达峰,法国、英国等国在2000年左右实现了碳达峰,加拿大、美国在2010年实现了碳达峰,这些发达国家一定会和发展中国家进行博弈,他们会要求发展中国家大力减排。面对圣母式诘难时,不要被人牵着鼻子走。美国的人均GDP超过6万美元,我国人均GDP才1万多美元,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水平就会被锁定在某一范围,很难实现整体跃升,甚至陷于中等收入陷阱。其次,看传统能源和新能源迭代的时间节点,大规模采用新能源需要考虑成本问题,目前新能源使用周期和效率有待提升,贸然上新能源项目会导致收入不抵投入,这也是资源的浪费。在不浪费的前提下做到能源结构的优化,而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加大新能源新材料技术的研发投入,并对传统能源技术进行升级改造,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并不是完全替代的关系;另一方面,推进新能源要考虑社会成本和社会承受能力,碳达峰碳中和不仅是国家目标,也关系到千千万万家企业、投资者和个人,双碳目标的实现过程将长期伴随着每一个人的工作、生活及生产。从节奏维度观察碳达峰碳中和。作为一个后发赶超型国家,只争朝夕的热情让我国把握住了世界产业大转移的浪潮,经历了40余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仿佛做什么都要快、都要高速推进。提出的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是基于科学分析论证后的准确判断,实际上是在适当控制经济发展的节奏。当今世界还没有迎来新的科技革命,在产业变革全面到来之际,要是发展过快,无论是国家之间还是城市之间,很有可能陷于存量之争,也可能导致无理性竞争。在双碳目标刚推出之时,一些地方为了抢抓碳达峰的所谓窗口期而尽最大可能上项目,个别地方出现了运动式减碳,这些是缺乏治理节奏感的现象。在双碳目标的推进过程中要把握好稳中有进缓进急功的节奏:一是保证稳字当头,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稳是事业发展的前提,进是事业发展的趋势,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做到稳中有进是各项事业的保证。二是做到缓进急攻,双碳目标实现的整体节奏要控制住,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安之若素;但是在具体行业和某个区域,就一定要采取急攻态势,比如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要下大功夫治理,甚至是壮士断腕,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建立零碳社区、零碳园区、零碳街道及零碳城区示范点,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积累好的做法和经验。十、 客户分类与客户分类管理(一)客户分类客户分类指按照客户对于供应商的重要性分为不同等级。等级划分有三级制,如A类、B类、C类;有五级制,如A类、B类、C类、D类、E类;也有六级及以上的分类。有的企业将不同等级客户称为钻石级、白金级、黄金级、白银级、普通级等,客户分类的目的是识别客户重要性并给予不同的待遇。如果客户分类错误,就有可能将重要客户作为次要客户对待,而将次要客户作为重要客户对待,降低企业营销效益:正确的客户分类需要正确的分类标准,有的企业仅仅以客户购买量(额)作为分类标准,这是比较片面的,客户分类依据有客户关系价值、客户忠诚度、客户信用度等因素。1、客户关系价值客户关系价值简称为客户价值,指客户为供应商带来的价值或客户在供应商眼中的价值。长期客户总收益指一定时期内客户持续购买为企业带来的收益。客户购买量、购买频率、购买持续时间是长期客户总收益的主要影响因素,获取客户的成本指企业为使潜在客户成为现实客户而耗费的成本。保留客户的成本指企业为加强或维持客户关系而耗费的成本,如人员访问成本、设立俱乐部的成本等。在获取及保持客户关系的成本不易计算时,可以近似地用销售量(额)来代替。测定客户关系价值可以使供应商集中有限的资源服务于重要客户,收到更高的效益。调查表明,许多企业的利润主要来自中等规模的客户,因为大客户,般要求周到的服务和最大限度的折扣,小客户零星购买产生较多的交易费用,这些都降低了公司的利润率。中等规模的客户既没有大客户那么多的要求,又没有小客户那么多的交易成本。客户关系价值应当综合考虑现实价值和潜在价值两个方面,现实价值指客户当前购买为供应商带来的价值,潜在价值指客户今后可能追加购买为供应商带来的价值,有些客户实力雄厚,产品需要量大,但是对供应商还不了解或不放心,因而购买量小;如果增加了解或提高满意度则可能大幅度追加购买,成为大客户。2、客户忠诚度客户忠诚的判断标准主要有产品购买因素、成本因素、价格因素和态度因素等。在产品购买方面,忠诚客户会长期购买,高频率购买,追加购买,交叉购买与原产品相关的其他产品与服务,向上购买升级产品,向他人推荐供应商产品等等,在成本方面,忠诚客户与供应商保持长期的交易关系,形成常规性购买,减少交易谈判而降低了交易成本;供应商了解忠诚客户的服务需求,能够及时有效地提供服务而降低了服务成本,在价格方面,忠诚客户降低了价格敏感性,基于一贯的信任而对供应商的价格变动给予理解。在态度方面,忠诚客户关心和维护供应商的品牌,较少受到竞争性产品的影响,关心供应商企业的发展,为供应商提供广泛的信息与建议。3、客户信用度客户以往交易的信用情况考察主要有总欠款率和货款延期支付平均天数两个指标。其中,统计期内总欠款率=逾期未付货款总额/总购买金额,货款延付平均天数指超出合同规定时间拖延支付货款的平均天数。根据客户货款实际支付情况,分月结30天、月结60天、月结90天、现金客户和国外客户五种情况进行信用度评分。对新开发客户以及客户未来信用状况变化趋势的考察,可考虑以下因素:(1)企业管理层因素。主要管理者在业界的信誉、专业知识、有无应对局势变化的能力、有无不良嗜好、健康情况。(2)支付能力。资产负债率、风险性经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情况、银行存款、偷漏税情况、员工福利、员工奖金发放等。(3)财务状况。财务调度能力、收付款情况。(4)管理状况。士气和效率、内部控制能力。(5)营销状况。品牌知名度、产销能力、业界影响力等。(6)行业状况。行业竞争程度、产品发展前景等。若以上任一因素未达标准,即为不合格客户,应当高度警惕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二)客户分类管理客户分类是客户关系管理的基础。企业按照客户的重要性制定不同的客户关系管理策略,投放不同的资源。比如,对于A类客户,在产品方面,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帮助研发或定制产品;在促销方面,派出职位较高的销售主管、部门经理乃至公司领导定期联系与拜访客户,维系客户关系;在价格方面,给予最优惠的价格和折扣或在必要时给予较大数额的年终返利;在交货期方面,保证满足其交货期的要求,优先安排生产,由生产部、物流部经理亲自负责,公司主要领导督办;在延期付款方面,给予最长的延付期限;在投诉处理方面,在最短时间内给予回复及处理,进行满意度调查与跟踪。在促销方面,派出职位较高的销售主管、部门经理乃至公司领导定期联系与拜访客户,维系客户关系。与A类客户相比,低重要性客户获得的待遇要拉开一定差距。十一、 碳达峰实施路径与举措据测算,2020年电力、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煤化工,以及交通、建筑领域的碳排放占比较大,合计约占90%以上。因此,应将电力、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煤化工6个行业,以及交通、建筑两个领域确定为重点行业/领域,并采取不同的路径及策略促进目标达成。(一)构建高效低碳循环工业体系,推进工业领域节能降耗2020年,工业领域能源活动碳排放高达37亿吨,通过努力,碳排放有望在十四五期间达峰。为实现这一目标,工业领域的工作重点在于构建高效低碳循环工业体系,具体举措包括: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扩张。新建项目除以热定电燃煤热电厂外,原则上禁止配套自备燃煤电厂。将传统煤化工、炼油行业纳入产能置换管理,大力淘汰落后产能,控制高耗能低附加值产品出口规模,原则上不再审批未纳入国家规划的现代煤化工项目。大力推进工业领域节能降耗。严控钢铁、水泥、电解铝、石化、化工、煤化工等重点行业单位能耗限额标准。力争到2025年,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加快构建低碳循环工业体系。全面强化物料循环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加大废钢资源回收利用力度,提升废铝资源保级利用水平,提高水泥行业综合利用生活垃圾、电石渣、粉煤灰等固体废物和原料燃料的替代比例。(二)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推进能源结构转型2020年中国煤炭消费量为40亿吨,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消费是碳排放的主体。为实现碳达峰,亟需煤炭消费量率先下降,十四五期间基本不增,2025年控制在40亿吨以内,十五五期间稳定下降到38亿吨以内;石油消费量力争在十五五期间达峰,峰值控制在73亿吨左右;天然气消费量力争在20352040年达峰,峰值控制在6500亿立方米左右。具体举措包括:加快推进能源结构低碳化进程。争取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6%以上。继续坚持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落实地方控煤责任,十四五期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区域煤炭消费量下降10%以上,汾渭平原实现煤炭消费量负增长。坚持推进终端用煤的清洁能源替代。扩大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范围,2025年清洁取暖比例达到80%,2030年基本实现清洁取暖;推动燃气或电炉替代燃煤工业炉窑。落实重点用煤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推动十四五期间实现钢铁、有色金属、传统煤化工等行业用煤量下降。(三)构建电力体系新格局,推动电源结构转型电力是中国碳排放最大的行业。在确保电力供应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实现低碳转型,是中国2060年碳中和目标能否实现的最关键因素。电力将是未来十年能源增长的主体,增长主要集中在居民生活、信息与通信技术(ICT)产业等方面。通过努力,有望在2030年前实现电力部门(含热电联产)碳排放达峰。应严控煤电项目,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煤炭发电量占比降至42%。着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的电力系统。具体举措包括:将风电、太阳能发电作为满足电力需求增长的主体。全面提速风光电源布局,使2030年中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总量超过16亿千瓦,新能源发电量持续提升。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增强电力系统平衡调节能力。推进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充分利用现有煤电机组调节能力,推进新型储能技术研发和规模化应用,鼓励发展促进新能源就地消纳的局域电网和微电网,建立适应新能源快速发展的中国统一电力市场,健全绿色低碳电力调度机制。(四)构建低碳高效交通运输体系,持续提高电动化程度机动车排放占交通碳排放的80%以上,是交通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交通领域碳排放中,铁路部门直接碳排放已经开始下降;水路部门碳排放预计20262030年间进入平台期;公路部门碳排放还将增长但增速放缓,力争十五五期间达峰;民航部门碳排放还将保持增长。交通领域通过努力有望在2028年左右实现碳达峰。具体举措包括:加快提升车辆能效水平,持续更新车辆能耗准入标准。实施道路运输车辆达标车型制度,加快高能耗老旧车辆淘汰更新。加速清洁燃料替代。力争到2030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比提高到40%以上,新能源商用车销量占比达到10%,推动各级公务用车实现100%新能源替代;适时出台停售燃油车辆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提升船舶和铁路电气化比例,提高港口岸电使用率。进一步优化调整交通运输结构。推动中长距离大宗货物公转铁公转水,提升铁路货运能力和服务水平,建设以绿色运输方式为主的港口集疏运体系;深入推进多式联运和城市绿色货运配送发展。持续构建绿色出行体系,优化公共交通结构。提高公共交通供给,加快城市群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等非机动车交通系统建设,力争2025年年底前城市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以上,2030年达到75%以上。积极推进交通能源融合发展。开展交通基础设施、交通建筑可再生能源发电潜力和能源自洽研究,推动交通基础设施、交通建筑能源产消者项目实施落地。(五)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推动光储直柔建筑发展2020年建筑领域直接碳排放约为7亿吨,已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应重点推动建筑电力和热力的低碳转型,降低建筑领域的间接碳排放,实现2030年前建筑领域碳达峰。具体举措包括:以标准推动建筑节能低碳发展和用能电气化转型。尽快修订建筑机电系统的标准与规范,严格新建建筑节能要求和用能电气化要求;重点推进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城镇供热老旧管网节能安全改造。多措并举优化建筑用能结构。全面实现城乡低碳供热,推进北方城镇集中供热系统中的零碳热源替代,包括核电余热、工业余热等;在农村地区因地制宜采用可再生能源、电力、生物质等方式替代散煤燃烧;到2025年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80%。加速推动光储直柔建筑发展,使建筑从能源系统的消费者转为低碳能源系统中的产消者。加快出台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将建筑表面光伏安装作为绿色建筑的基本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