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 引领初中物理核心素养课堂

上传人:冷*** 文档编号:18727638 上传时间:2021-01-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生为本 引领初中物理核心素养课堂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以生为本 引领初中物理核心素养课堂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以生为本 引领初中物理核心素养课堂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生为本 引领初中物理核心素养课堂翟燕摘 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最新出炉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也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夯实文化基础的同时能得到自主发展和提升实践创新能力.本文结合教学过程中具体的案例分析,谈谈笔者对以上观点的浅显看法.关键词:以生为本;核心素养;物理课堂教育的真谛,绝不应是捧上一张令人满意的成绩单,而应是捧出一个个鲜明而富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应是追求每个学生生動、活泼、主动的发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新课标明确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机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得到发展.而且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也明确提出,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所以物理课堂更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把发现的机会让给学生核心素养理念对教育提出一个新要求,即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由关注学生回答问题转向激发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这也是物理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第一步.发现问题是思维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除了要学生在平日生活中善于观察和学习外,更为关键的是靠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有效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去发现和提出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要有效,更要有新意、能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眼球,并激起思维的火花.例如,在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摩擦力一节中,认识摩擦力环节,教材上是用一根绳子拉动木块在木板上滑动(如图1),让学生感受用力情况.这样虽然学生能感受到用力,但是现象不够直观,个人感觉如果将实验稍微改进一下,将绳子换成橡皮筋,如果没有合适物块的话,可以选择装有钩码的钩码盒(如图2).钩码盒在运动之前,学生能体验到摩擦力存在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橡皮筋的伸长让学生直观的观察到钩码盒的确受到一种阻碍.另外,在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走进分子世界一节,“选择一种模型”中,教材上是用素描炭笔在纸上画一条线,再用放大镜或低倍显微镜仔细观察,但是用放大镜很难做到理想效果,物理实验室也缺少显微镜,导致这个环节大多教师是讲讲就过去了,这样学生就没有了发现进而猜想“物质是有微粒组成的”的机会.这时可以利用教室里展台的放大功能,放大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原来的一条线不再连续了.学生能亲眼看到实验现象后的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进而提出合理的猜想、发现问题,也符合了科学家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再如,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力与运动的关系一节中,“力的作用效果”环节,完全可以先发给学生很多器材,比如气球、小车、弹簧、物块等等.让学生对以上物体施加力的作用,然后讨论交流后,发现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这样的课堂无疑比直接讲授或者视频播放高效的多.科学探究能力是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对学生提出的能力要求,而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创设有趣有效的问题情境来启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一定会有不一样的发现.2 把思考的时间留给学生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做一个独具个性的学习者.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学习知识就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称为科学家的.”众所周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自身能力的切实提高,靠的不是灌输,而是对知识的思考、理解和体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自身的主动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发挥自身的智慧,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紧抓课堂生成,通过问题串或者追问的方式激发学生思考.比如,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二力平衡一节中,探究二力平衡条件中实验器材选择的引导过程是教学难点和学生理解的难点.教材上这些实验器材的选择(如图3)需要教师巧妙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一层层思考、一步步得出实验器材的选择和操作方法.具体如下:在学生提出二力平衡需要满足的条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依次讨论和思考以下问题:应该选择哪种平衡状态来研究?选择水平方向上的两个力还是竖直方向的两个力?如何显示出两个力的大小?经过一番讨论,学生就会讨论出这样一套装置(如图4).接着,可以问:这样的设计你认为有问题吗?为什么?学生经过深层次的思考,大部分同学能想到摩擦力的原因.接着追问:那如何改进?学生的讨论会越来越激烈,争先回答: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给物体加轮子,让物体与桌面分离等等.让学生相互评价每个方案的优缺点.问:哪种方式摩擦力可以减小到最小,甚至没有?学生:让物体与桌面分离.问:这样有没有不妥之处?为什么?学生很容易想到物体的重力过大,会对实验造成影响,那就要选择重力小的物体.这样就很自然的过渡到教材卡片的实验装置,使整个难点的教学水到渠成.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过程更是一个设疑、质疑和解疑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环节.这就需要我们在学生认知基础上,对有些问题静心裁剪,设计成层次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串,形成众星捧月的态势,步步诱导,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打造高效的灵动智慧课堂.3 把动手的过程放给学生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提出“从做中学”的教育理念,“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应该真正享受到科学体验的乐趣与成就感.例如,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液体的压强一节“体验液体压强的存在”环节,教师可以给每个学生分发一个保鲜袋或者塑料袋,把手套上保鲜袋后放到水里面,发现保鲜袋能紧贴在手上(如图5),而且手也能明显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压迫感,学生的体验特别直观,能真实感受到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而且该分组实验简单易操作,比视频播放或其他繁琐实验高效的多.又如,帕斯卡裂桶实验,教材上给的插图如图6所示,很多教师会感觉不易操作而放弃.但是我们可以转化或者改进一下:將一根橡胶管插在漏斗末端(如图7),然后将漏斗绑在一根长棍(也可以用一米长的木刻度尺替代)顶端,方便举高,学生能很直观的看到刚开始水从下面管子喷出来,将棍子举更高,水则会喷的更远,不仅容易操作且实验现象尤为明显,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一目了然,让两个学生上台操作体验,课堂气氛也顿时活跃起来.物理实验的教学重在落实,除了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外,教师还应该自制实验器材,使实验效果更佳、实验操作更为方便.课堂时间有限,我们也可以放手让学生课下去完成.比如,天平的制作(如图8和图9),完全可以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或者活动时间,自己寻找身边器材制作简易天平,既能很好的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又在制作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了天平的原理和使用注意事项.另外,弹簧测力计的制作过程也是非常值得学生去亲自体验的(如图10和图11),在制作过程中学生能感受到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使用注意事项以及相关的误差分析和改进措施.4 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从自主学习到主动学习进而培养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培养以上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把自主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一定要留给他们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做自己想探究想发现的事.比如,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的引言部分“体验科学探究”环节,关于富兰克林对电学的科学探究过程和研究方法,大多时候依然是教师讲授的方式,学生很难真正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艰辛和科学家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所以该环节笔者是课前放给学生去搜集相关的资料,文章或者视频,课上播放ppt,其他同学做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做评价,学生虽然任务量加大,但是在搜集过程中真正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不易,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诸如此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会很多很多,一定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另外,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上“生活、物理、社会”、“读一读”、“信息库”等栏目,呈现了时代性、与社会生活联系的拓展性知识,非常值得学生去自主学习.比如,中国的古代声学建筑、中国古代对静电的认识、减小阻力的创新历程、举世瞩目的“天路”“蛟龙号”深潜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球定位系统、智能手机的发展等等,物理课程中蕴藏着丰富的科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教育的因素,教师应以教科书提供的资源为引导,挖掘更多的教育因素,极力推荐和鼓励学生去自主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修养也会得以提高.5 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这种需要正是学生在精神上特别强烈需求的.教学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指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及其综合结果作出科学判定,或给以价值判断,旨在为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提供可靠依据,使教学按照一定的方向和水平有序地到达既定的目标.学生也迫切的期望能对其他同学的回答及时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而且整个过程也能更好的提高学生自我反思能力,学会自主地调整自己的学习行动,促进自己的学习和发展.把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教师就要善于激励与引导,充分组织学生自评与互评.例如,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托盘天平的使用”环节,因为托盘天平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实验室测量质量的仪器,很多教师都担心学生自主学习会掌握不透,就会采取讲授的方式一一罗列,这样的被动学习会使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其实完全可以放手先让学生去自主学习,每四人一组一架天平,教师提出几个问题:托盘天平的结构有哪些组成、使用前、使用时、读数时分别注意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行阅读课本上天平的结构和使用注意事项.然后,教师可以故意设置些障碍,让学生上台测量一个物体的质量,操作结束其他同学作出评价,并上台纠正.整个过程不仅使课堂气氛无比活跃,在操作和评价的过程中学生的判断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也能得以培养和提高.诸如此类做法还有很多:如刻度尺的使用和注意事项、温度计的使用、弹簧测力计的使用、电流表的使用等等问题,完全可以让学生来自我评价和互评,这种互评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极好表现.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在认知领域里的目标分类中,把学生的自我评价视为认知的最高层次.他指出:掌握学习的理论就是调动内因、主动索取的理论,而掌握学习必须掌握自己,而掌握自己的主要标志是能否正确地评价自己.因此,我们一定要学会将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英国诗人布莱曼说:“一朵花里窥天堂,一粒沙里见世界.”教学细节不大,它只是课堂的一个极小的缩影;但教学细节又不小,它就像一面透视教学的放大镜,能以小见大的折射出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智慧、教学情怀.在培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理念下,教师应该真正的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课前认真研究学情,课堂上密切关注学生,课后仔细询问和倾听学生的反馈,留给学生足够多的发现的机会、思考的时间、动手的过程、学习的空间和评价的权利.并能机智的应对和处理课堂上可能产生的问题,使教学能够更有弹性、更灵活、更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