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加零件质量管理制度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87103426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5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加零件质量管理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机加零件质量管理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机加零件质量管理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机加零件质量管理制度机加零件质量管理制度一、目的一、目的根据产品图纸、技术规范及工艺要求等对制程中的产品以及工艺过程的质量进行控制,提高产品合格率,保证不合格的零件不转序。二、范围二、范围适用于自制零件的质量控制。三、职责三、职责31 制造部负责自制零件的加工及自检、互检,不合格品的返工/返修。3.2 质量管理部负责制程中的零件质量检验。3.3 工艺工程师负责制订零件加工或返工(返修)工艺。四、术语和定义四、术语和定义关键工序:关键工序:a)对成品的质量、性能、寿命、可靠性及成本等有直接影响的工序;b)产品重要质量特性形成的工序;c)工艺复杂,质量容易波动,对操作者技艺要求高或问题发生较多的工序。特殊工序:特殊工序:a)产品质量不能通过后续的测量或监控加以验证的工序;b)需进行破坏性试验或采用复杂、昂贵的方法才能测量或只能间接测量的工序;c)该工序产品仅在产品使用或服务交付之后,不合格的质量特性才能暴露出来。五、五、内容内容5 51 1 检验依据:检验依据:5.1.1 产品图纸、技术规范、生产工艺;5。1.2表面质量规范,并参照执行进货检验通用规程、外协产品通用规范。5 52 2 检验实施:检验实施:5.2.1 生产过程中,各操作人员依据生产计划、零件图纸、工艺或/和相应作业指导书进行生产。在加工前应对上道工序(或原材料)进行互检(或复查),发现不良及时予以反馈;对本工序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填写零件检验记录/工票,连同零件交检验员检验。5。2。2 操作人员、检验员在进行检验时,必须确保所使用的检测设备处于受控状态,在使用前或使用过程中应随时对其进行校对,防止检测结果失效.5。2。3 自制件的检验原则上按全数检验的方式执行.并渗透到机加工(含钣金)的各个工序。批量件(数量大于 10 件以上)允许采用抽样的办法进行检验。当某些组焊部件的小件(如支撑角铁)的尺寸影响不足以导致整件组件不能使用时,允许对其尺寸的专检与组件检验同时进行。5。2。4 检验完毕后检验员应将检验结果记录于零件检验记录/工票上,并依据检验结果及后续工序状态对零件进行标识、分区摆放。a)将合格或让步接收半成品零件放置于转序区,由车间予以转序。将合格或让步接收成品零件贴上相应标识放置于成品区.b)检验不合格时,检验员应及时填写零件不合格品检验及评审报告。将不合格品贴上“不合格”标签,隔离放置于不合格品区。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6。3 自制零件不合格的判别和处理”的相应条款进行处理。c)对返工(返修)后的零件必须重新进行检验。5.2。5 关重零件(2 个以上)及批量件(10 件以上)应进行首件检验,需经检验合格并签字认可后,方可继续生产.5.2。6 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零件(不含让步接收零件)不得转序或进仓.生产急需来不及进行检验时应参照进货检验“紧急放行”的相关条款进行处理。5.2.7 制程中使用的技术图纸不得有随意改动,如发现图纸改动又无技术人员签名,当事人应及时上报各自主管并经确认后,方可加工及检验。5 53 3 关键和特殊工序的控制关键和特殊工序的控制:5。3.1 工艺工程师负责识别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必要时应编制相应的作业指导书。5.3.2 对所使用的设备、设施能力(包括精确度、安全性、可用性等要求)应进行确认,确保其满足要求。并按规定对设备严格进行维护、保养。5.3.3 相关操作人员应进行岗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5。3.4 检验员巡回检验时应重点抽查上述过程,发现异常应及时将结果反馈给操作者;发现的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六、相关六、相关/支持性文件支持性文件6.1进货检验通用规程6。2外协产品通用规范6。3表面质量规范6.4不合格品控制程序6.5标识和可追溯控制程序七、相关记录七、相关记录7.1零件检验记录/工票7。2零件不合格品检验及评审报告表面质量规范表面质量规范(试行)一、目的:规范、统一零件表面质量制造、检验依据,提升产品品质.二、适应范围:21 本规范适应于 XXX 产品(包括零件、部件、整机)外观质量的生产(含外协、外购及自制)及检验;22 本规范为通用技术规范,有具体专用标准时应以专用标准为准,且勿需另行说明。三、定义:31 A 类表面:能直接正视的外部表面,一目了然,通常形成人们对机器外观质量的第一印象;32 B 类表面:除 A、C 类以外的其它外部表面.如较高的顶面、小侧面、不显眼的背面等;33 C 类表面:视线以下,不易察看的外表面(如底面)及内部表面。四、质量要求:41 对 A、B 类表面,必须达到并力求超过下表要求;42 对 C 类表面,由于其一般为非外露表面,可按下表 B 类适当放宽要求进行生产和检验,但不应存在明显的视觉缺陷;43 下表所列为几种常见、主要类零件的表面质量要求,其它类别零件的表面质量要求可参照执行;44 由于外观质量的准确描述相对具有一定难度,生产、检验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在遵守本规范或/和专用标准的前提下,根据具体零件的功能、装配位置及缺陷的影响程度具体掌控。类别A 类表面B 类表面备注表面平滑光整,不得有焊斑、锈迹,用肉表面平滑光整,用肉眼难以看出打磨痕迹;眼难以看出打磨痕迹;表面转角处应圆弧圆滑、均匀过渡,不得有毛刺、尖角(直角)现象;拼接处不得有视觉能感觉到的高度差;光度 200300 勒克斯(LX,相当于 40W日光灯 750mm 远,下同)下,沿目视方向(应尽可能与光源方向成 45,下同)与零件表面距离为 400mm 时,不得有肉眼可见的划痕、擦痕、凹痕;门框之间、外框面板接缝处的间隙应1mm。表面平整,无变形、无扭曲;断面应光滑平整,不得有切割痕迹。棱边应倒圆,手感无尖角、毛刺;转角处应圆弧圆滑、均匀过渡,不得起皱,其厚度不得有肉眼能感觉到的不均匀现象,转角处边缘不得有明显的凸起或凹陷现象;表面转角处应圆弧过渡,不得有毛刺、尖角(直角)现象;拼接处不得有视觉能明显感觉到的高度差(不超过 0.2mm);光度 200300 LX 下,沿目视方向与零件表面距离为 400mm 时,用肉眼观察,在 2002200mm 内,不得有多于 3 处深度0。1mm 长度220mm 的划痕、擦痕或多于 2 处面积10 mm的凹痕;门框之间、外框面板接缝处的间隙应1mm表面平整,无变形、无扭曲;断面应光滑平整,不得有切割痕迹.棱边应倒圆,手感无尖角、毛刺;转角处应圆弧圆滑、均匀过渡,不得起皱,其厚度不得有明显不均匀现象(应0.2mm),转角处边缘不得有较显眼的凸起或凹陷现象;B 类表面光度 200300 LX 下,沿目视方向与零件表不锈钢类有机玻璃类A 类表面别光度 200300LX 下,沿目视方向与零件备注目测有表面距离为 400mm 时,不得有肉眼可见的划面距离为 400mm 时,用肉眼观察,在 200机痕、擦痕、碰伤(缺口)、裂缝、气泡(针200mm2 内,不得有:多于 3 处深度0。1mm玻孔)、起雾等现象;长度20mm 的划痕、擦痕,或多于 2 处面积璃活动门类,边缘与框架内侧的单边间隙应20 mm2 的起雾(针孔),或多于 5 处直径1mm在 0.52mm 之间。的气孔,或多于 2 处长度10mm 深度0。5mm的缺口;活动门类,边缘与框架内侧的单边间隙应在0。52mm 之间。喷砂前表面应平整,不允许有经喷砂消除不掉且较明显的缺陷存在,如:较深的沟痕、长度5mm 的缺损及较粗的接刀痕等;电化后表面颜色应符合要求(标准样板),在光度 200300LX 下,同一零件应无明显色差,同批次零件色差应尽可能少,不同批次零件颜色应尽可能接近(同一客户的同种零件颜色应一致);在光度 200300 LX 下,沿目视方向与零件表面距离为 400mm 时,用肉眼观察,在 200200mm2 内,不得有多于 3 处深度0.1mm 长度20mm 的划痕、擦痕或多于 2 处面积10 mm2的凹痕。电化前后尺寸变化应在允收范围内,否则应在电化前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电化前表面应经过喷砂处理;喷砂前表面应平整,周边倒角应均匀,不允许有经喷砂消除不掉的缺陷存在,如:0.1mm 的沟痕及较明显的缺损、接刀痕等;表面喷砂层应薄而均匀,并消除加工刀纹及其它缺陷;电化后表面颜色应符合要求(标准样板),电在光度 200300LX 下,沿目视方向与待检化表面距离为 400mm 时,同一零件不得有色差,件同批次零件色差应轻微(同一客户的同种零件颜色应一致),不同批次零件色差应尽可能少;光度 200300LX 下,沿目视方向与零件表面距离为 400mm 时,不得有肉眼可见的划痕、擦痕;电化前后尺寸变化应在允收范围内,否则应在电化前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喷涂后表面颜色应符合要求(标准样板),在光度 200300LX 下,沿目视方向与待检表面距离为 400mm 时,同一零件不得有色差,同批次零件色差应轻微;与标准样板相比较,光泽度应无明显差异;喷涂层厚度应均匀(无特别要求时:喷粉涂50m,喷漆 305m),表面应光、堆积、流件整,无异物、划痕、起泡(针孔)挂、桔皮等现象;涂层应牢固,附着力应符合要求(检测方法参见附注),无露底、剥落、开裂、粉化等现象。标准样板目测喷涂后表面颜色应符合要求(标准样板),在标准样板光度 200300LX 下,沿目视方向与待检表面目测距离为 400mm 时,同一零件不得有明显色差,同批次零件颜色应接近;与标准样板相比较,光泽度应无明显差异;涂层厚度应均匀(无特别要求时:喷粉 50m,喷漆 305m),表面应光整,只允许在局部、小范围内(面积20 mm2)轻微存在异物、擦(划)痕(深度0。1mm,长度20mm)、起泡(针孔)、堆积、流挂、桔皮等缺陷;涂层应牢固,附着力应符合要求(检测方法详见附注),只允许在局部、小范围内(面积10 mm2)轻微存在露底、剥落、开裂、粉化等缺陷。电镀后表面颜色应符合要求(标准样板),标准样板在光度 400LX 下,沿目视方向与待检物表面距目测离为 400500mm 时,同一零件不得有明显色差,同批次零件颜色应接近;与标准样板相比较,光泽度应无明显差异;电镀后表面颜色应符合要求(标准样板),(相当于 40W 日光灯 500mm 远,电在光度 400LX镀下同)下,沿目视方向与待检物表面距离为件400500mm 时,同一零件不得有色差,同批次零件色差应轻微;B 类表面类A 类表面备注别电与标准样板相比较,光泽度应无明显差镀层结晶应细致、均匀,表面应光整,只允标准样板许在局部、小范围内(面积20 mm2)轻微存目测镀异;、划痕(深度0。1mm,件镀层结晶应细致、均匀,表面应光整,无在水印、麻点(斑点)水印、麻点(斑点)、划痕、针孔等现象,且不得呈现条状、雾状、树枝状、海棉状结晶;镀层应牢固,附着力应符合要求(检测方法参见附注),无露底、起泡、削落、起皮、分层等现象。长度20mm)、针孔等现象,条状、雾状、树枝状、海棉状结晶应不明显;镀层应牢固,附着力应符合要求,只允许在局部、小范围内(面积10 mm2)轻微存在露底、起泡、削落、起皮、分层等现象。棱角处轻微的粗糙以不影响装配为原则,夹具印及焊接部位发黑、发暗应不明显。丝印颜色应符合要求(标准样板),在光度标准样板200300LX 下,沿目视方向与丝印表面距离目测为 400mm 时,同一零件上字体(图案)不得有明显色差(有特别要求除外);与标准样板相比较,光泽度应无明显差异;字体(图案)应清晰、均匀,耐摩擦,无异物、划痕及凹痕;无明显残缺(长度1/2 线条宽度,深度1/4 线条宽度)、拖墨(1/4 线条宽度)、油墨飞溅(面积1 mm2)等现象.丝印颜色应符合要求(标准样板),在光度 200300LX 下,沿目视方向与丝印表面距离为 400mm 时,同一零件上字体(图案)不得有色差(有特别要求除外);丝与标准样板相比较,光泽度应无明显差印异;件字体(图案)应清晰、均匀,耐摩擦,无异物、划痕、残缺、拖墨、油墨飞溅等现象;发发黑后表面保护层应无划伤、破损,色泽应均匀并符合要求;黑将工件浸在 4硫酸铜稀液(CuSO2)中浸泡30 秒钟,工件表面应无颜色变化(异常时工件件表面变红)零件加工表面无损伤、锈蚀、划痕;零件表面的保护层(如涂层、油漆)无划伤、破损,色泽要符合要求;一表面粗糙度与标准粗糙度样板比对,装配、运动副部位应符合要求,其它部位应无明显般差异。表面粗糙度应按所要求的工艺方法获得。未注表面粗糙度按Ra6。3 执行;机表面应平整,无毛刺、尖角(有特殊要求除外)。锐边倒角、圆角应符合要求,未标注时加按 0。345或 R0。3 执行。4mm 以下薄板上的螺纹孔不允许倒角,但应去除凸起和毛件刺;轴径台阶过渡处圆弧过渡应符合要求,未标注时按R0.3 执行(有特殊要求除外)。发黑前应清除零件表面锈迹、氧化皮、焊渣及其它酸洗不掉的杂质、污物;粗糙度样板R 规目测附注:喷涂(电镀)层附着力参考检测方法:由公司提供三块与需喷涂(电镀)的零件同批次相同材料的试块(规格 80mm125mm)随同产品交供应商,供应商按与零件完全相同的工艺进行喷涂(电镀),作为检验样块;用切刀在样块涂(镀)层表面以 1。0mm 为间隔从垂直交叉方向切划下 100 个方格,切刀要切透涂/镀层到金属方面(涂/镀层厚度超过 60m 时,则切线间距为 2mm);用透明胶带沿一切划方向贴在有方格的涂(镀)层上(胶带不能起皱),用手指压紧胶带使其与涂(镀)层紧密接触(透过胶带可见涂/镀层颜色),5 分钟后以垂直涂(镀)层表面方向迅速拉起胶带,有方格被撕下为不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