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文学概述

上传人:gao****ang 文档编号:185015574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宋文学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唐宋文学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唐宋文学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唐宋文学概述唐宋文学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我国文化悠久的发展历史上,唐诗宋词 成为了我国古代文学的典型代表,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受到了古代文人以及现代人的 尊崇和敬仰。该时期的文学思想内容丰富,有对儒家文化的传承,又有对六朝时期审美样式 的借鉴,相比之下,宋代的文学作品里出现了批判现实的观点。唐宋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学发 展的关键时期,在唐朝我国的诗歌发展到了繁盛阶段,出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诗人,留下 的千古绝唱,推动了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进程,为我国古代文学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宋代为了加强百姓的爱国热情,当时的文学作品都充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所以充斥着 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这也是唐宋文学思想上的显著差距。一、唐代文学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辉煌的的时代,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国力的强盛,为唐 代文学的繁荣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政治、经济环境。唐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以及人民的创 造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科举制度的创造和施行,更大程度地影响着唐代文学的发展,唐 代新兴的庶族文人,取代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豪门而成为作家的主体。于是,文学从宫廷 和贵族的垄断中解放出来,走向社会,走向市井。这是唐代文学的一个重大变化,也是唐代 文学繁荣发展的重要原因。唐代文学在思想上,兼容并包,儒、道、释三教间接交融,是唐代文学思想思想的基本 特点。唐代的统治者对文人采取的是一种开放的心态,宽容的作风。使得唐代文人思想自由, 博采众长。文化上,开放和包容时代特征使得各民族的文化也得到空前的融合,中华文化与 外来文化的交流不绝如缕。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唐代各种社会思潮活跃,唐代文人多有自 由的个性,健康的心灵。唐代文学,尤以诗为最,“诗歌”最为光彩夺目,唐朝被誉为诗歌的“黄金时代”。唐诗 的出现固然与当时自由的文学环境有关,更重要的是继承了千百年来中国文人探索创造的结 果。尤其是魏晋南北朝这个时期,文学从儒学中分离成为独立学科,人们开始关注诗文的审 美特质,也大量开拓了文学体裁,如谢灵运的山水诗,陶渊明的田园诗,都是后世唐诗的肇 始,沈约谢脁等创立“永明体”,使得诗的音律美被人们所认同,才造就了唐代极为辉煌的 律诗和绝句。综合各种原因,唐代诗人的个性在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诗境的开拓前所未有, 诗语的凝练炉火纯青,大量有特点的诗人竞相登上历史舞台。另外,诗的另一种形式“词” 也登上历史舞台,从街头小技变成一些诗人的创作,可以说开创了另一种伟大的诗体,并影 响宋词的产生。魏晋以后,散文的创作开始骈化,繁缛的文风和过多的藻饰成为写文的主流,而这样的 文风也对唐代文风影响很大。直到韩愈柳宗元散文的出现,使人眼前一亮,韩愈主张“文以 载道”,仿效古体,使得文辞相称,鄙视浮华而毫无内容的文风。韩柳的文风对后世影响很 大,到了宋朝,文以载道这一写作要求已然渗透到文学创作的各个方面,成为宋代严谨文风 的嚆矢。唐代小说也有着相当了历史地位,鲁迅说唐代文人“始有益为小说”,如元稹的莺 莺传。(一)唐诗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类文体,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1.唐诗的形式风格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主要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 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 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 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 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 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 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 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 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 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 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 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2.唐诗的流派(1)盛唐边塞诗派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 的一部分。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最强。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是初唐写作边塞 诗较多的作家,他的边塞诗一方面题材开阔,内容包括:边塞风光、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 建功立业的抱负、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内容不仅涵盖了盛唐边塞诗的大多领域,而且格调 高亢。此后其他著名诗人如:杨炯、陈子昂、杜审言等人也创作边塞诗。边塞诗创作一时蔚 为风气。高适是盛唐边塞诗的主要代表之一。他以政治家的眼光来观察、分析边塞的现状,把战 争和国家的安危、人民的苦乐联系在一起考虑,因此题材广泛,思想深刻。突出雄浑悲壮的 精神意绪,无畏无惧的英雄气慨 ,因而有气魄,有境界的诗风。岑参是盛唐边塞诗的的主要代表之一。岑参边塞诗的特色及价值在于充满了山川奇气和 爱国壮志,以边疆自然风光作为诗歌意象,在绝域的荒凉和广漠中挖掘庄严和美丽,并加以 热烈歌颂,这是岑参诗歌的独到之处。所谓爱国壮志,即抒写边防将士保卫边疆的正气。在 艺术上,善于观察,精于描绘是他的特长。边塞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还有王昌龄,崔颢等。(2)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山水田园诗派以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在艺术风格上也比较接近,通过描绘幽 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因而被称为“山水田园诗派”,其主要 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 也成为“王孟”。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大多运用五言格律的形式写作,在当时已极富盛名。在他的诗中有 壮阔山川景色的描绘,有山林隐逸者幽居情景的描写,有旅途情景的叙述,也有田园农家的 生活的反映。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人从大处落墨,格调雄浑,气势磅礴,洞庭湖壮 丽雄伟的景色得到了含蓄而有力的表现。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诗极富诗情画意,宋代大文豪苏轼曾高 度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从此,“诗中有画”就成了王维诗的定评。王维的山水 田园诗变化多恣,具有不同的风格与情调,有时气魄宏大、意境开阔,有时刻画细腻、引人 深思,有时生动逼真,有时含蓄凝练,王维还善于来用多种色彩,生动地表现大自然的景象 令人陶醉。(3)浪漫主义诗派浪漫主义诗派的代表人物是李白,李白诗歌以天马行空的浪漫情思,以及以抒发个人情 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为主要特点。诗词自由、奔放、顺畅、想 象丰富、气势宏大。语言主张自然,反对雕琢。(4)现实主义诗派 现实主义诗派的代表人物为杜甫。其诗歌艺术风格沉郁顿挫,多表现忧时伤世,悲天悯 人的情怀。自中唐到宋代以来的诗歌大都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杜甫的诗众体皆备,且众 体皆佳。他写乐府绝不沿用旧题,而是“率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他自制了许多新题乐 府,如兵车行丽人行等。(5)中唐诗歌诗派1)以白居易和元稹为首,包括李绅、王建、张籍等人在内,倡导新乐府的创作,要求 “歌诗合为时而作文章和为事而著”,揭露中唐社会政治的各种弊端,反映时弊民疾,在诗 歌形式上只要求浅显平易通俗,自然,他们的创作在当时乃至以后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一派诗人,从尚奇怪,重主观的创作主张出发,着力于探讨诗 歌的新的艺术形式,并且通过个人的遭遇来反映社会的黑暗。这一派诗人除了韩孟之外,还 有刘叉、卢仝、马异、贾岛、李贺等,其中韩、孟、李最为出色。3)韩、孟、元、白之前的中唐早期,尚有刘长卿、韦应物与大历十才子等诗人,带着 对盛唐的依恋,以萧条、冷落的心境表现山林隐逸的生活情趣。4)柳宗元、刘禹锡等“元和贬谪”诗人,或借异乡山水以抒发贬谪之苦闷,或借历史 古迹抒发千古兴亡之慨叹,柳的山水诗写得清淡秀丽,峻洁峭激,刘的咏史诗则豪迈畅朗。晚唐七十年,是唐诗的晚秋时节,但并非一片萧瑟。总体来看,由于晚唐政治形势的恶 化,人民生活更加贫困,所以现实主义诗歌在晚唐继续得到发展。李商隐、杜牧两位诗人为 晚唐之翘楚,他们的诗歌,无论其内容还是艺术都具有杰出的成就。许浑、温庭筠、韦庄、 司空图、韩偓、郑谷等诗人,也都各有特色。而皮日休、杜荀鹤、聂夷中等人,继承了中唐 元白新乐府的传统,在反映民生疾苦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由于晚唐时局如西风落照, 士人深感回天乏力,故淡泊情怀与艳情绮思的主题在晚唐诗坛便十分流行。而艳情绮思的题 材在词这一新起的艺术形式中表现的更为充分。到了五代时期,词这种形式迅速发展,为后 来宋词的繁荣奠定了基础。4.唐诗的特点(1)数量众多 一个时代文学的繁荣,首先最直接的,当然是表现为数量的丰富。唐诗的繁荣也是如此。 有唐一代所创作的诗歌总数,今天恐已难以做出全面精确的统计。但清康熙年间所编纂的全 唐诗,却为我们留下了唐诗繁荣的一个记录。据康熙所撰序云,全唐诗收录诗人二 千二百余人,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共九百卷。其中有别集者六百九十一家(唐音癸鉴), 这个收录恐怕还不是最完备的。这是因为,在印刷术尚未流行的唐代,作品的传播主要靠手 抄的方法,这样,有可能一些作品由于缺乏传播环境,很快就失传了。其次,由于唐代距今 已千有余年,唐诗本身的流传过程中,很可能散佚很多。韩愈在调张籍中说李白与杜甫 的诗是“平生千万篇,金薤垂琳琅。”但“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芒”,李、杜这样的大诗人 尚且如此,其他人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第三,清修的全唐诗,在纂修时主要以季振宜 的唐诗为底本,以胡振亨的唐音统签为校本。这两家虽对唐诗搜求颇勤,但限于当 时条件,必然不能完备详尽。所以唐代的诗歌的总数远远不止于四万八千九百余首(2)。但 在不到三百年的时间里,诗歌创作取得这样巨大的收获,这不能不说是中国诗歌史上壮伟的 奇观。(2)艺术精湛唐诗之盛,不仅仅表现在数量上,而且更重要的是它的质量。唐诗在思想和艺术的完美 结合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不仅出现了李白、杜甫这样辉映千古的伟大诗人,还有王维、 孟浩然、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李贺、李商隐、杜牧等一大批优秀诗人。唐诗的 一般水平也超过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关于唐诗的艺术性与思想性,我们将在后面作 进一步的讲述,这里仅举一个例子,略作说明。在全唐诗中,有一位诗人金昌绪,他只 有一首小诗流传下来,可说是一位再小不过的诗人,但是他的这一首题为春怨的小诗, 其艺术成就却令人叹服不已。“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我们 初读此诗时,不仅要疑惑,这位闺中少妇,何以要迁怒树上的黄莺鸟,从树上赶走它,不让 它鸣叫?原来是黄莺的鸣叫声将她从梦中惊醒,那么她做的是什么梦呢?何以惊醒她便生气, 到了末句,我们才明白,原来她做梦是要去辽西和丈夫相会,而黄莺的鸣叫,惊醒了她,使 她不得在梦中与丈夫相会。短短二十字,把闺中思妇对丈夫的思恋痴情痴态,描绘得栩栩如 生,我们不能不汉服诗人深厚的艺术修养与艺术表现的功力。全诗如剥茧抽丝,一层一层, 渐次披露,可谓既引人入胜,又委婉曲折。由此可以看出唐人诗歌艺术的精湛。(3)体裁全面 古典诗歌的体裁是多样的,常见的有五、七、杂言、歌行、乐府、绝句等体制,但是这 些体裁并不是一开始就随同文学的产生而同时诞生的,它是随着诗歌本身的发展完善而慢慢 丰富起来的。先秦时期,诗歌的体裁最初是三言,而诗经多是四言,楚辞则以杂言 居多。汉末五言诗产生,并逐渐成为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诗歌形式。南北朝时期,诗歌体制趋 于多样化,南朝齐梁时出现的“永明体”开始对诗歌的格律开始了探索,为近体诗发展打下 了一定的基础。诗歌发展过程中,在体裁形式上积累与探索,为唐代诗歌体裁形式上的完备 准备了充分的条件,所以,到了唐代,各种诗歌形式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故明人胡应麟在 诗薮中慨叹道:“甚矣,诗之盛于唐也!其体则三、四、五言、六、七杂言,乐府、歌 行、近体、绝句,靡弗备矣。”诗歌体形形式上的发展,到了唐代,可以说是一次集大成, 据前人对于全唐诗中存诗一卷以上的诗人所作的统计,其中五、七言古诗 7244 首,五、 七言绝句 9210 首,五、七言律诗 15474 首,排律 2004 首。这个统计占全唐诗的百分之 七十,从这个不完全的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到唐人在诗歌体裁上运用之多样。(4)影响广泛 唐代是一个诗歌大普及的时代,不仅诗歌的数量多,作家多,而且诗人队伍的构成也很 广泛,上自帝王将相,王公大臣,下及缁流、羽客,童子妇人,都对诗歌十分爱好,并且这 些不同社会阶层的人都喜欢诗歌创作,所以胡应麟说:“其人,则帝王将相,朝士布衣、童 子、妇人、缁流、羽客靡弗预矣。”以帝王而言,唐代的帝王大多能诗,著名的如太宗李世 民、中宗李显、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文宗李昂、德宗李适、宣宗李忱、昭宗李晔等。其 中存诗一卷就有四帝。后妃则有武则天、徐贤妃、杨贵妃等。以童子而言,唐诗中早慧能诗 者颇多,如骆宾王、杨炯、杜甫、徐惠、缪氏子、刘晏、林杰等。缁流羽客中有寒山、拾德、 皎然、贯休、齐己、吴筠、陆羽等。妇人则有鱼玄机、薛涛、李冶等。不仅诗人的社会层次 广泛,整个社会也都非常喜爱诗歌,唐诗在当时就以种种方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今存唐人 唐诗选本即有十多种。白居易曾说他的诗被人“缮写模勒,炫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 说明当时人们对诗歌的普遍喜爱。不仅如此,唐诗还影响到了世界其他地方。宣宗李枕在白 居易死后所写的吊白居易诗中说:“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居易 名,造化天子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君一怆 然。”白居易的诗在日本深受欢迎,源氏物语即有不少地方受白氏影响。(二)唐代散文 除了诗歌,其他文体在唐代也得到长足的发展。散文是唐代获得很高成就的一个方面。 从六朝开始,中国散文创作渐渐走向骈俪化,骈文的创作成为文坛的主要风尚。从西魏开始 以至盛唐,要求改革文体的呼声一直不断,但直到中唐韩愈、柳宗元的出现,在文坛发动了 一场古文运动,才使文体革新取得成功,对当时的文坛及众多的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 们在散文创作上所以得的实绩显示了古典散文在经过先秦两汉繁荣后的再次辉煌。他们所创 作的优秀之作,至今仍脍炙人口。韩、柳创作以虽以散文名世,并把骈文作为变革的对象, 但骈文的创作并未销声匿迹,而是与散文一样,出现了许多万口传诵的名篇。如以大散文眼 光来看,两类都可归入散文范畴。整个唐代,骈散文创作的成就与数量,亦十分可观。清代 嘉庆年间董诰等奉敕所编的全唐文收有作者3035 人,骈散文共20025篇。但这个收录 尚未完备,后来陆心源又编有唐文拾遗和唐文续拾,续收777 位作者,文2871篇, 两者合计,作者3516 人(去重复296 人),文22896篇。近代以来,随着地下文物的不断发 现,新出土的唐文数量极大,故全唐文的补遗、补编在不断进行。据西北大学新编全 唐五代文编委会统计,其所收集的全国新出土的墓志、碑刻等可新增清编全唐文未收 文 1100 余篇。由此可见,唐代散文创作,作家之众多与创作之繁荣。(三)唐传奇 唐代传奇小说的出现,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标志着中国小说进入了成熟阶 段。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 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 则始有意为小说。”魏晋时期是我国小说创作的初期阶段,此时的小说尚不离搜奇记异,写 法上以实录为指归,虽名为小说,而实与今天所说的小说尚有一定的距离。至唐人传奇,则 始有意识地从事小说创作。他们取材于社会现实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与时代风貌,其 小说不仅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而且塑造了十分形象生动的人物形象。其中一些优秀的作品, 象虬髯客传李娃传莺莺传霍小玉传柳毅传长恨歌传等,至今仍保留他 们的艺术魅力。唐代还出现了变文和话本,为我国文学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对后世的戏曲、 白话小说和曲艺都有显著的影响。(四)唐五代词 唐代还出现了词这种新的艺术形式。最初词是由民间兴起的。保存于敦煌石窟的曲子词, 展示了唐词的最早形态,随着民间词的传播,文人亦开始了词的创作。唐代文人词的创作, 相传最早是盛唐时期的李白,但学术界目前对李白词的真伪尚有争论,不过至中唐白居易等 人已开始从事词的创作,则是毋容置疑的。到了晚唐五代,词由滥觞而渐成溪流,终于发展 到宋代时,成为一种主要的文学形式。而在词的发展过程中,唐五代词的引导作用,是不可 小觑的。二、宋代文学宋代文学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特殊地位,它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即处 在中国文学从“雅”到“俗”的转变时期。所谓“雅”,指主要流传于社会中上层的文人文 学,指诗、文、词;所谓“俗”,指主要流传于社会下层的小说、戏曲。传统所谓“唐诗” “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戏曲”的说法,指明了各个朝代文学样式发达繁荣的侧重点。宋代文学基本上是沿着中唐以来的方向发展。韩愈等人发动的古文运动得到了宋代作家 的热情响应。道统与文统紧密结合,使宋代古文真正成为具有很强的政治功能而又切于实用 的文体。诗歌方面,注重反映现实,题材风格趋向于通俗化,形成了与唐诗大异其趣的宋诗。 宋诗艺术旨趣和风格主要表现在理趣、精细和议论化三个方面。词这种新诗体,至宋代达到 了巅峰状态,完成了词体的建设,艺术手段日益成熟,在题材和风格倾向上,开拓了广阔的 领域,是宋代最具代表性的文体。但是在北宋建国以后,词并没有随着宋王朝的建立而兴盛。 戏剧、说话等通俗文艺在宋代也有迅速发展,逐渐形成了以话本和诸宫调、杂剧、南戏等戏 剧样式为代表的通俗叙事文学,为后来元明清小说、戏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宋代文学主题上带有政治关怀与道德意识,以及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悲凉情绪;讲究理趣, 好发议论;讲究格律技巧以及法度和用典;浪漫主义精神减少了,现实主义精神得以张扬。(一)宋诗 宋诗是在唐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又自具特色。文学史上提到宋诗,有时是作为宋 代诗歌的简称,有时则指某种与唐诗相对的诗歌风格。1.宋诗的流派宋诗方面则受到唐诗的巨大影响,北宋初期,主要沿袭中晚唐诗风馀韵,大致可归为三 体。最初是效法白居易诗风的白体诗,主要诗人是李昉、徐铉、王禹偁等,其中王禹偁特别 关注民生疾苦,风格通俗,暗示了宋诗发展的新方向。白体诗后,流行了以贾岛、姚合为正 统的晚唐体,主要诗人有林逋、潘阆、寇准等。除了白体和晚唐体,另一派就是推崇李商隐 的西昆体,代表人物有杨亿、刘筠、钱惟演,西昆体注重采用典故,风格雍容华贵,可是缺 乏思想内容,不能反映时代精神。北宋中期,随着第二次古文运动,欧阳修、王安石、苏轼 等开创了宋诗的新局面。他们既扫除了西昆体绮丽浮艳的习风,又确立了宋诗散文化和议论 化的标准。随后有王安石、苏轼等人和应。王安石的早期作品注重民生,精于议论,晚年则 讲求技巧,诗律精严。苏轼作品题材丰富,风格多样,大大开拓了宋诗境界。北宋后期,主 要诗人有苏门四学士和陈师道,他们虽然继承苏轼诗风,但审美方面却趋向分流。其中黄庭 坚与陈师道对后来的江西诗派产生了重大影响。南宋前期,江西诗派形成并壮大,代表人物有陈与义、吕本中等,但墨守成规,创作不 足,南渡以后诗风才渐渐改变。南宋中期,诗坛出现“中兴四大家”杨万里、范成大、尤 袤和陆游。其中陆游是南宋最为杰出的诗人,他取材广泛,诗风悲壮,意境宏大,不拘一格。 江西诗派逐步淡出了诗坛后,出现了反对江西诗派、取经晚唐的永嘉四灵与江湖诗派。永嘉 四灵专攻五律,取材狭窄,雕琢琐碎。江湖诗派格局较四灵更为开阔,题材也更为广泛,整 体风格偏重细巧,未脱晚唐旧习。2.宋诗的特点(1)“以文为诗”宋诗的特点一般认为最主要的是议论化、散文化,即“以文为诗”以文为诗的艺术手 法在唐代个别诗人如韩愈等中已开其端,但奉为圭臬,因之蔚为一代诗风者则自欧阳修、梅 尧臣等人始,至王安石、苏轼、黄庭坚而达到极致。由“以文为诗”到“以议论为诗”,宋 诗之所以在强大的唐诗影响之下独树一帜,形成自己的这一风格特征,有著深刻的时代根源。 北宋时期,政治改革和随之出现的朋党之争,从庆历新政到王安石变法,一直是知识分子关 心的主要问题。终南宋之世,主战和主和,又将朝野士人分成旗帜鲜明的两大派。绝大多数 诗人具有官僚和知识分子双重身份,“开口揽时事,论议争煌煌”,是这批人的共同特征。其 次,宋代儒学一改唐人死守前代注疏的旧习,疑经惑古,以己意解经,蔚为风气,本已官僚 化的士人,又加上了一重学者化的身份。所谓某人好议论,主要就是由这两个特殊的时代背 景所促成。(2)理趣 所谓理趣,指寄寓在诗歌形像中的人生哲理。宋诗理趣形成的文化根源主要不是理学, 而是佛门的禅机。宋诗中最富有理趣的几首代表作品,多出于理学形成之前而哲学思想自成 体系的王安石、苏轼及其追随者黄庭坚、陈师道之手。如苏轼的次韵法芝举旧诗一首: “春来何处不归鸿,非复羸牛踏旧踪,但愿老师真似月,谁家瓮里不相逢。”即源于高僧 传所载醋头和尚斗机锋的偈颂。(3)诗派和“诗话”两宋诗坛还有两个前所未有的特点,一是诗歌派别的出现和形成风气,一是“诗话”作 为一种诗歌批评方式的产生和流行。宋诗多流派,当与佛教宗派思想的刺激以及政治上党争 纷繁的原因有关。如北宋末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列黄庭坚以下二十五人,后又有 所谓江西诗派一祖三宗之说,一如禅宗之“法嗣”传衣。列名之人均以名节自励,气味相投。 至于文学观方面的不同,因而造成诗家的门户之见,壁垒森严,则与“诗话”的党同伐异有 著互为因果的内在联系。3.唐诗与宋诗的区别诗词散论宋诗中载:“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 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1)从诗歌的总体风貌看,唐诗和宋诗气象迥异唐诗的气象来源于诗经、汉魏风骨一脉相承的现实主义传统和楚辞汉赋的浪漫主义 精神,形成于“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的盛唐时代环境,体现了唐代特有的积极、乐观、 向上和洋溢着英雄主义、理想主义光彩的时代精神和民族气质,故唐诗的气象可用“雄壮浑 厚”来概括。但由于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国势,宋诗始终笼罩着沉郁悲凉之气;同时也因为政治上 重文轻武,士大夫地位的提高,宋诗作者每每感到难以超越唐诗的焦虑,刻意求工求新,尤 其是黄庭坚及其江西诗派注重诗文的法度,在创作上体现为诗文的“终始”“关键”和“开 合”,体现为句法的严谨和押韵的严密。(2)从表达方式来看,唐诗抒情,宋诗揭理唐代文化思想对文人的个性及创作的影响,以及儒、释、道、侠兼行,而尤以儒、侠精 神为重。儒侠结合,对唐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唐人提倡“不平则鸣”,他们不为“温柔敦 厚”的诗教所束缚,冲破了传统儒家谨守的伦理纲常之所,或尽抒报国之志,或批判社会现 实,抨击社会弊端,甚至把矛头指向最高统治者。这种外向的性格和无畏的精神是特定思想 文化与时代氛围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大帝国的强盛刺激了诗人建功立业之心,纵横任 侠又赋予诗人豪迈奔放的个性,为使人们展示英雄壮志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这种一往无 前的批判精神又赖于社会政治空气的宽松与统治者的胸襟,排除了诗人内心的畏缩。宋王朝“重文轻武”的政治模式与“守内虚外”的政策。“重文”使得各路文人的作用 得到凸显,他们有更多的路数成为达官显贵,但是“受内”使得政治上,宋朝的皇帝谨记着 唐朝的教训,或许是物极必反,赵宋王朝高看文官的同时,却没有给他们在政治上大展拳脚 的机会,中央的高度集权,让文人的官职虽多却难以实施他们心中的蓝图。同时“虚外”而 又“轻武”让宋人失去了他们强大自信心的来源,外族的侵扰相对朝廷的软弱让他们无法施 展的痛楚更加的深刻,唯有一声叹息。自信已经失去,故而与唐诗相比,宋诗在宋人的叹息 声中内敛而深刻。(3)从审美感觉来看,唐诗具有音乐美,而宋诗具有绘画美 李东阳云:“诗至唐,古调亡矣,然自有唐调可歌咏,高者犹足被管弦。宋人主理不主调,于是唐调亦亡。”。李东阳认为唐诗具有音乐性,宋诗不讲求音乐性。但宋诗亦有唐诗所 不及之处,那就是宋代绘画艺术的发达为宋诗开拓了新境界。唐朝的鼎盛,生活的丰足,文化交流的开放必然促使当时的娱乐生活向着歌舞升平的方 向发展着,爱看霓裳羽衣曲的唐明皇,就是存活在诗文中最好的证明。当政者的爱好,不可 避免的指导着他子民们的爱好。故而,唐诗中总是有着鼓舞人放声高歌的暗涌,或明或暗的 上下翻飞在唐人的诗作之中。而宋朝时,当朝者的爱好同理可证,宋徽宗对道家玄理的钟爱,对奇石异鸟的喜爱,对 绘画的赞赏,也潜移默化在被他“束之高阁”的文人诗作中。画面的布局往往更容易与哲理 相结合,这同样,也使宋诗将自己变成一幅色彩明艳,犹如奇石异鸟穿插其间的墨画,将哲 理缓缓道来,不急而缓。宋诗与唐诗最大的区别在于,唐诗重“象”,宋诗重“意”;唐诗是诗人之诗,宋诗是学 者之诗。这就是说,唐诗重在描绘形象、意象,通过形象、意象的描绘来表现情感思想,与 此特点相联系,唐诗意境鲜明、情寓于象,语言简洁,表现含蓄而耐人寻味。宋诗则侧重于 直接表现情感、思想,“象”的描绘是次要的。因此,宋诗往往多议论,语言也不像唐诗那 样简洁凝炼,表现也不太含蓄。唐诗基本上能做到用诗人自己自然平易的语言来表达,宋诗 则往往用典故和前人的话来表现,因而宋代的诗人首先是学者。(二)宋词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种文体。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一首词的两段分别称上、 下片或上、下阕。词发展到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词有许多名称, 归纳起来,这许多名称主要是分别说明词与音乐的密切关系及其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形式特征。 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宋词是中华古典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典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 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 双绝。1.宋词的分类与词牌(1)宋词分类词大致可分小令,58 字以内;中调,59 一 90 字以内;长调,91 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 字。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 三叠或四叠。(2)词牌一首词,有一首词的词牌。每个词牌,都有其产生的原因和历史,描写特定的内容,抒 发特定的情感。作者写作时可在百度查阅词牌格律说明。现在,网上流传体例较多,一般以 钦定词谱格律和龙榆生先生编选的词谱格律为准。常见词牌有八声甘州、卜算子、钗头凤、长相思、点绛唇、蝶恋花、定风波、好事近、 贺新郎、浣溪沙、减字木兰花、江城子、江南春、浪淘沙、临江仙、满江红、满庭芳、念奴 娇、菩萨蛮、清平乐、鹊桥仙、如梦令、生查子、声声慢、水调歌头、水龙吟、苏幕遮、诉 衷情、踏莎行、西江月、一剪梅、忆秦娥、永遇乐、渔家傲、虞美人、雨霖铃等等。2.宋词流派以及艺术特色自古以来,根据词作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我国文论家将宋词主要分为两种大的流派, 即婉约和豪放两大派。婉约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 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窄狭。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 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就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词之正宗”,正代表了这种 看法。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无不从不同的方 面承受其影响。豪放派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 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按时期分,又把宋词分为北宋词和南宋词。北宋初期的词作,基本上承袭五代词风。在 体制上多为短章小令,风格上由五代词的浮艳开始走向清丽,显示出文人词与“伶工之词” 的不同。但由于作者多为达官贵人,视词为“娱宾遣兴”的工具,所以在内容上仍缺乏积极 意义。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是晏殊、欧阳修、范仲淹。南宋词南宋初期的三位爱国词人。靖 康难后,全国民众要求抗金的呼声很高;张元干、张孝祥、岳飞等一些爱国志士和将领,力 主收复,反对求和,并继承苏轼豪放词风,写出不少慷慨悲壮的爱国佳作,使宋词进入了一 个崭新的阶段,对以后的辛弃疾等爱国词人影响很大。(三)宋代散文北宋散文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重要阶段,唐代韩柳所倡导的古文运动至北宋诗文革新 才取得最后胜利。北宋散文的发展分为初、中、后三期。初期主要作家有柳开、穆修、王禹、 范仲淹等。他们都是散文革新家,或从理论上,或以自己的实践,向宋初不重视思想内容、 偏重浮词丽藻的文风进行了斗争。北宋中期是宋代散文发展的黄金时代。活跃在文坛上的有 著名的散文家欧阳修、苏洵、曾巩、王安石、苏轼、苏辙等。他们的创作基本上沿着诗文革 新的道路发展的。南宋散文的发展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作家和爱国志士面临国破家亡的残酷现实,激发 了民族感情,他们用诗文来抒写他们对于民族危亡的满腔悲愤,和面对强敌而誓死不屈的浩 然正气。爱国主义成为这一时期文学的突出主题。李清照、岳飞、胡铨、陆游、辛弃疾等, 都写下了壮烈的爱国篇章。后期,在民族危亡的生死关头,文天祥、邓牧、谢翱等人的爱国 篇章给南宋文坛增添了光彩。(四)话本 宋代小说和戏曲为元明清小说、戏曲的大发展准备了良好的条件。宋代的小说主要是“话 本”,它原是说话人说书的底本,实即白话短篇小说。宋话本具有两个鲜明的特色:一是市 民文学的色彩。二是白话文学的特点。宋代的民间戏曲还处在戏曲的萌芽阶段。如傀儡戏、 影戏、歌舞戏等。北宋杂剧、南宋戏文,今天虽无剧本流传,但它们已是相当完整的戏曲, 具备中国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是以后戏曲发展的基础和出发点。由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向文学提出新的要求,也由于文学本身发展的规律,中国古典 诗、词和散文逐渐度过了它的黄金时代,失去支配文坛的地位,小说戏曲等文学样式正在酝 酿着更大的文学高潮,进而成为文坛的重心。宋代文学正是处在这样一个过渡的转变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