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上传人:卢** 文档编号:18487939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一、合作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找中心句。2围绕“信心一词,展开联想。3学习“被捕前。从人物的语言中体会人物的精神。引导学生体味李大钊说的两句话,让学生反复读,在读中品味词语所包含的意思。1“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2父亲坚定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4学习“被捕时。从人物的神态中体味人物的品格。1“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2面对凶恶的敌人,“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5体会比照描写手法的反衬作用。“被捕前、“被捕时两局部内容,均采用了比照描写的手法,要让学生体会这样写的作用。前后态度的比照。把父亲烧文件“我提出问题时的态度,与父亲平时对“我耐心的态度作比拟,使学生了解到父亲前后态度的不同,有力地突出了父亲忠于革命的精神。面对敌人,“我与父亲的态度比照。“我是瞪着眼、恐怖父亲是“不慌不忙、“严峻的态度6学法迁移,自学“在法庭上。放手让学生按以上的办法,讨论、自学李大钊在法庭上的表现。学生会很快找出直接描写李大钊的语言和神态的语句,找出描写敌人和家人的神态和语言的语句,通过讨论,分析、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最后可让学生分角色上台表演、深化理解。二、领悟课文前后呼应的叙述办法:本文的写作特点是前后呼应,首尾连贯。教师应让学生学习叙述办法,体会这样叙述的好处。1弄清什么叫“前后呼应。2试找出与下面句子相呼应的句子,说说有什么好处。1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2我蹲在旁边,看到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防止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3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三、总结全文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体会到了什么?评析:教师设计一个新颖的问题:李大钊在敌人面前英勇无畏,将生死置之度外,是什么样的力量占据着他的心?让学生讨论找到答案:是对革命事业的信心。并引导学生围绕“信心一词,联想到战争年代革命英雄黄继光、刘胡兰、董存瑞是因为他们对革命事业有着坚决的信念相信革命事业必定会取得胜利,才使他们在敌人面前英勇无畏,将生死置之度外,学生更深入地领悟了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