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年级下册的教学设计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8424132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 页数:106 大小:8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六年级下册的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语文六年级下册的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语文六年级下册的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六年级下册的教学设计 语文六年级下册的教学设计1(3054字)设计理念从诗歌的特点出发,通过梳言、造境、显象和抒情引领学生步步深入诗的意境与诗人的情感,并让吟诵之声萦绕始终,使学生不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而且体悟到诗歌的意境美、形象美和情感美。设计目标1.理解石灰的形象和特点,体会诗人的崇高品质。3.了解诗人的生平与作品,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3.有气势、有节奏地诵读,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设计流程一、梳言:理解诗歌的意思1.导入解题(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墨梅,体会到了墨梅的纯洁、高尚。记得画家王冕这样赞颂道(学生接背):“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墨梅把迷人的清香与纯洁的品质留给了人间。这节课,我们还要去认识一位著名的诗人于谦,他同样吟诵出这样的诗句(屏幕出示全诗,师范读)(2)诗的题目读作(生读诗题)“吟”在这里指的是古代诗的一种体裁,如暮江吟、游子吟、女儿吟等。2.读通诗句(1)通过自由读、抽读、齐读,让学生能读准每一个字的音。(2)师生相机正音,重点提示平舌音和翘舌音。3.理解诗意(1)讨论:学生同桌讨论,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不明白的画出来。(2)解疑:请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字词,师生解答。(重点讲解“若等闲”的含义:“若”是“好像”的意思,“等闲”是平常的,整句诗的意思是烈火焚烧好像是很平常的事。)(3)讲述:让学生完整地说说全诗的意思,不恰切的地方师生补充。(全诗意思:石灰经受了千锤万凿才从深山里出来,烈火焚烧也好像是很平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全然不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4)吟诵:这就是石灰的一生,平平凡凡,轰轰烈烈,难怪于谦如此敬佩地赞颂道(诵读全诗)二、造境:走进石灰的世界1.信息共享:石灰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了人间。只要我们细心留意周围的墙壁,到处可见洁白的石灰身影。石灰怎么会如此洁白呢?它究竟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呢?(让学生交流有关石灰的知识)2.石灰自述:我的名字叫石灰。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和珊瑚礁、大理岩的成分一样,将我放入石灰窑中与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经过烈火的焚烧,我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这时的外形仍像一块块石头,但浑身雪白,十分耀眼。如果把我放进水中,水立即沸腾起来,像烧开的水一样。经过这次沸腾后,我又变成了熟石灰,模样也由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这时,把我和水混合就成了石灰水。你们看,我们教室的白墙就是石灰水粉刷出来的。3.体会诵读:听了石灰的自述,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正是因为石灰经过了如此复杂而艰难的演变过程,所以诗人于谦才这么动情地写道(诵读全诗)三、显象:再现物我的形象1.历尽磨难:对比感受石灰和于谦的形象(1)在诗人的眼里,石灰力尽了千辛万苦,可谓“千锤万凿出深山”;面对磨难与危险,石灰又是那么的从容自若,真是“烈火焚烧若等闲”。读一读第一句诗,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比如:石灰被铁锤击破了头,砸断了腿;被凿子挖开的心,掏出了肚;被熊熊烈火焚烧着,折磨着;然而,顽强的石灰面对这一切磨难,无所畏惧。真是太了不起了!)(2)这就是坚忍不拔的石灰,这就是宁死不屈的石灰。难怪诗人如此敬佩地吟诵道(诵读全诗)(3)读到这,不由得让我们想起诗人于谦,想起他的伟大一生。(学生交流收集到的于谦资料,老师补充: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浙江钱塘人今杭州。中进士,任地方官十几年。在任期间,于谦严格执法,廉洁奉公,救济灾荒,关心百姓,具有很高的威望。公元年,明英宗贸然率大军出征与北方的瓦剌军作战。土木堡一战明军大败,万人马全军覆没,明帝英宗被俘。于谦临危受命任兵部尚书,扶英宗之弟为景帝,并亲自督战五昼夜打败了瓦剌军,赢得了京师保卫战的胜利,英宗也得以归国。可是回朝后,于谦不仅没有受到嘉奖,反而遭到朝中恶势力的迫害,以叛逆罪被杀害。石灰吟是于谦十六岁时写下的一首诗,正值热血青年的于谦慷慨激昂地吟诵道(诵读全诗)真是诗如其人啊!石灰吟就是于谦一生的写照。2.永留清白:对比体会石灰和于谦的品格(1)对比讨论:石灰留给了人间什么东西?于谦又把什么留给了后人?(同桌讨论)(2)交流体会:(学生交流看法,老师引导升华)石灰被用在建筑物上,它留给人间的是洁白的墙;石灰哪怕粉身碎骨也全然不怕,它更给了人们精神的启示要做一个坚强不屈、纯洁高尚的人。而于谦就是像石灰一样的人,他的人生就是石灰的人生,他的精神就是石灰的精神。(3)拓展联系:你还知道哪些像石灰一样、像于谦一样的英雄人物?(如:岳飞、文天祥等)这就是于谦。在他的诗作中,我们还发现了一首咏煤炭,同样表现出了于谦的高尚品格。(引着学生诵读,难读的字加上拼音)咏煤炭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四、抒情:抒发诗人的情志1.一诵少年抒怀十六岁的于谦就写下了石灰吟这样慷慨激扬的诗。想想当时的少年于谦为什么要写下这首诗?(学生交流,如:于谦是个很有志气的人,从小就怀有精忠报国的理想,就想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假如你就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于谦,你会怎么高声诵读这首诗?(学生诵读)2.二诵为官感悟为官后的于谦依然不忘自己年轻时写下的石灰吟。当他回首自己十几年的为官生涯时,一定会感慨万千。他会有什么深刻的体会呢?(学生交流,如:嗨,我于谦一生清清白白,为国为民,总算无愧于自己年少时的誓言。)假如你是为官后的于谦,你会以什么样的心情再次吟诵这首诗?(学生诵读)3.三诵临刑陈词本该受到重奖的于谦,却惨遭陷害。试想临刑前的于谦一定有无数的话想向世人诉说。他最想说什么?(学生交流)千言万语道不尽于谦的心怀,不如化作声泪俱下的吟诵(音乐起,诵读全诗)4.四诵后世评价于谦的一生如石灰一样,后人评价他:“有巍巍定难之功,有侃侃立朝之节,有孜孜及民之惠,有徼徼律贪之洁。”今天我们学习他的石灰吟,就是学习他的崇高精神。人已远去,精神长存,无限的感动,化作深情的诵读。(学生深情背诵全诗)记住于谦,记住石灰吟,用你手中的笔写下于谦的这首诗。(指导难点字“锤”、“凿”、“烧”的书写,后抄写全诗)语文六年级下册的教学设计2(1858字)教学目标:通过预习课文掌握本课11个生字和13个新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继父对我这个残疾女孩的深沉的爱,以及我对继父的感激之情。教学重点:体会继父对我这个残疾女孩的深沉的爱,以及我对继父的感激之情。教学难点:看海的真正含义是什么?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通过预习课文掌握本课11个生字和13个新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_脉络。教学重点:掌握生字新词,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引入课文。齐读课题,你想到了什么?二、检查预习。1.指名读书,评议。2.纠正个别字的音、形、义3.听写生词三、了解课文内容。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提出不懂的问题3.质疑四、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五、作业。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课后反思:学生在正确读课文的过程中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但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存在用词不准、主次不分的现象,仍不能灵活运用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人物言行体会继父对我这个残疾女孩的深沉的爱,以及我对继父的感激之情。教学重点:通过人物言行体会继父对我这个残疾女孩的深沉的爱,以及我对继父的感激之情。教学难点:看海的真正含义是什么?设计思想:这篇课文讲述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位平凡的继父,想尽一切办法帮助我一个身材畸形的女孩,由此从不出家门成长为能独立生活、自食其力的人,表现了继父对我深沉的爱,以及我对继父的无比感激之情。_语言朴实,感情真挚,由于文中的人物都离学生有一定距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在读中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_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中,我把读、思、议、体会结合在一起,通过拓展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你对课文有了那些了解?2.继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二、理解课文。1.从文中找一找描写继父语言、动作的词句,体会继父的思想感情。2.学生默读课文画批体会3.对比河子的变化读课文开头和结尾,设想过去的河子是如何生活的?现在的河子是如何生活的?4.思考:河子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5.看海的真正含义是什么?6.有感情的读开头和结尾,理解继父的良苦用心,我为什么无数次的对着继父的遗像说我看见了大海我看见了大海究竟指什么?三、拓展练习。河子对着继父的遗像还会说什么?四、小结。五、作业。完成练习板书设计:我看见了大海深沉的爱继父河子无比感激语文六年级下册的教学设计3(5818字)教材分析北京的春节是六年级下册第二组的第一篇课文。_作者是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也表达了作者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第二单元的主题是“民风民俗”。对于“民风民俗”的学习,学生虽然学习过一些:如二年级下册的难忘的泼水节等,但并不是主题的深入学习。_是本组课文的第一篇课文,作为单元的开篇课文,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习方法: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走进课文、阅读“阅读链接”的资料和搜集资料,了解一些关于北京的春节的传统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二是让学生通过品读课文、对比阅读进一步了解_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为以后的课文学习作好学习迁移的准备。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学会本课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3、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中理解,读中想象的能力。2、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三)情感目标: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学重、难点(一)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二)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教学方法读中感悟法、比较阅读法。教学准备(一)多媒体课件。(二)学生课前准备:1、搜集关于春节的诗歌、童谣等。2、搜集各地过春节的民风民俗。课时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主要目标要求:1、学会本课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生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生词的意思。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写作的顺序。4、了解老北京春节前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教学过程预设一、谈话导入,共话春节,激发兴趣(一)学生汇报搜集关于春节来历的资料。学生汇报搜集关于春节的诗歌、童谣等。(二)出示北京春节童谣,导入课文1、齐读童谣。相关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2、导入课文。师:这就是北京的春节的写照。很有特色是吧,也想到北京去过个春节是吧。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3、认识作者:老舍(1899231966824),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母亲也是旗人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一家人的生活。1918年夏天,他以优秀的成绩由北京师范学校毕业,被派到北京第十七小学去当校长。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在英期间开始文学创作。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说月报杂志连载,立刻震动文坛。二、整体感知,理清过程,了解写作顺序(一)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2北京的春节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二)反馈检查:1学习生词,指导书写。2解决疑难。3、交流对北京春节的感受。(三)浏览课文,理清顺序。1、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顺序。师: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将北京的风俗写清楚的?(_以时间(腊月元宵节)为线索(或是以春节的过程为线索))。3、思考2:_选取和组织了哪些材料?(熬腊八粥泡腊八蒜上年货儿童放假新年的“彩排”除夕以前除夕元旦光景初六开张元宵)3、学生汇报。4、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5、完成表格三、品读感悟,细赏风俗,体味特色文化1、品读“腊八”(1)学生汇报表格填写内容。(2)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语句,感受风俗特色,领悟作者语言的特点。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A换词理解“农业展览会”。B联系腊八粥的材料理解“农业展览会”,体会老舍语言的朴素与幽默。C指导朗读,让学生感受腊八粥不仅是一种食品,更是独具北京传统的一种文化。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A引导抓住“翡翠”、“色味双美”,体会作者叙述的精妙。B指导学生联系资料谈谈北京关于吃饺子的风俗。2、品读“二十三”(1)学生汇报表格内容。(2)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语句,感受风俗习惯,领悟作者语言的特点。四、小结,布置作业(一)教师总结延伸。(二)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构思如何开展调查“民风民俗”的活动。第二课一、回顾全文,情境导入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出读了第六课,与老舍先生一起初步感受了京味十足的北京春节,说说看,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热闹、忙碌、喜庆、团圆)2、再回忆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北京春节的呢?(时间先后顺序)课件出示:(给一个小小的提示)你能不能按照时间顺序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课文主要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结束。人们在腊八那天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非常热闹,初一的光景截然不同,到元宵,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直到正月十九,春节结束。)二、分清详略1、在这些日子的描写当中,老舍先生把什么内容写得比较详细,又把什么内容写的比较简略呢?快速默读课文,把详写的内容用括号括起来。2、学生汇报,板书:(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三、深入详写片断,品读课文,感受节日气氛1、在详写的这些内容中,你最喜欢哪一个部分呢?深入的读读,勾画出你自己印象最深的语句,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谈谈自己的体会。课件出示学习要求2、学生自由读学生交流:(一)腊八:(课件出示句子)“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农业展览会。”从“家家都”都可以看出节前人们的忙碌,对春节的重视。“农业展览会”是说粥里的各种豆、米、干干过非常多,多得好像聚在一起开展览会。(课件演示,腊八粥的图片)师:多么有意思啊!作者用形象生动的比方,把腊八这天人们的忙碌描写得如此风趣,。板书:忙碌“把蒜瓣放进醋里、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一个“翡翠”写出了蒜瓣的形、色;一个“辣”字写出了醋的味道,这样的色味双美当然让人忍不住流口水了,更让人感受到了老舍用词的简洁、巧妙。(二)除夕1、知名读第七自然段。课件出示:第七自然段除夕给你什么感觉呢?板书:热闹2、你们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除夕真热闹”呢?人们的活动“家家赶”“到处”“男女老少都”“万不得已”“必定”“除了”“都”理解“守岁”:一重意思,年长的人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二重意思,年轻的人守岁,则是为了父母延寿。师:从这些词语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是多么重视除夕夜的团圆啊,差不多所有的人都在欢度除夕,当然热闹了。从味、色、声的描写“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华”“鞭炮声日夜不绝”点击课件:相应变色师:从味道到色彩到声音,除夕这一夜,作者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无不体现出除夕的热闹,也让你我感受到了老舍观察的细腻。3、除夕这天,你是怎么过的呢?打开记忆的闸门,让我们分享你的快乐吧?生自由说小结:是啊,热闹的除夕,处处洋溢着喜庆,诉说着团圆的故事。4、指导朗读:放音乐听,这欢快的音乐,谁能想象着这热闹的场面,有滋有味地把这一段读读呢?(三)正月初一:1、指名读第八自然段课件出示:“正月初一”的光景怎样?与除夕截然不同“截然不同”什么意思?形容两种食物毫无共同之处。“正月初一”与“除夕”又什么截然不同的呢?课件演示:“铺户全城都在休息。”这样的“截然不同”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呢?板书:悠闲2、你们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正月初一,人们的游戏自在?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女人们,小孩们,铺户们,伙计们。小结: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每个人都在拜年,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赛。总之都没有闲着的,分明都是那么快乐轻松自在。3、指导朗读:谁愿意读出这轻松自在的感觉。(四)元宵节1、谁喜欢写元宵的这一部分。咱们先不着急说,读读这部分,看看作者写的最多的是什么?(灯)2、再读课文,把描写灯的语句画出来,做种读一读,看看能体会到什么?学生汇报交流:“正月十五红火而美丽。”板书: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故事。”一连串的排比,让我们感受到了“灯”的数量多、种类多。“家中也有灯、叮叮地响”完全走进了灯的世界,这是一种怎样的美丽啊!师:让我们也进入这灯的世界里遨游,感受这份红火而美丽吧!课件演示:各种灯的图片。(图片+声音)3、想象:假如你在这灯的世界里畅游,你还会看到怎样的花灯呢?小结:是呀,在这五光十色的灯的世界里畅游,让人情不自禁,让人流连忘返,难怪老舍先生说:课件演示:“元宵上市,春节的有一个高潮到了”“这的确是美好而快乐的日子”四、比较阅读、领悟写法1、刚才,我们深入的感悟了老舍先生详细描写的四个部分内容,感受了北京春节的温馨而美好,那么好还又那些部分写得比较简略呢?再回顾课文看看。板书:详、略2、学生举例。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吗?抓住主要特点来描写。突出了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让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在我们的习作中也可以运用这种详略得当,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使自己的作文更具特色。语文六年级下册的教学设计4(2385字)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会用“无不”“无不”等词语造句。2、认识_的中心句,理解课文重点句的意思。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4、欣赏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动人花影,体味作者的喜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_的中心句,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的原因。2、通过朗读、重点体会第四节描写夹竹桃可贵韧性的句子。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时间 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6个生字,认识两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初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3、理清课文层次,初步感知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动人花影,体味作者的喜爱之情。教学过程一、 导入:1、出示夹竹桃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植物吗?在生活中见过吗?你对它了解多少呢?出示介绍夹竹桃的文字,强调夹竹桃的花期有4-12个月。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笔下的夹竹桃。板题及作者名。齐读题目。3、认识作者季羡林先生:北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二、 自读课文:1、请同学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句可以做下记号。2、检查自读情况:1)出示两行词语:融洽 花团锦簇 榆叶梅 鸡冠花 江西腊 玉簪花叶影参差 花影迷离 荇藻 微风乍起 叶影吹动先指名读好第一行,再指名读好第二行,并齐读。2)检查课文:师过渡: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的花,那季羡林先生为什么要写它呢?A指名读第一段说说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板:值得留恋和回忆 齐读第一段B那夹竹桃究竟有何值得留恋回忆呢?指名读第二段。理解“融洽”一词。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夹竹桃开花的景象十分奇妙有趣。板:开花景象奇妙有趣齐读第二段。C过渡:作者说“我们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花,但是常见的花却是应有尽有。”指名读第三段。分季节看图,春天:迎春花、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花团锦簇)夏天: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夜来香等等(满院生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秋天:玉簪花、菊花。出示“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到了夏天,更是满院生辉。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的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则在秋风中怒放。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指名读,再齐读。D看来作者家种常见的花真是应有尽有啊!那么在万花丛中夹竹桃又是怎样的呢?指名读第四段。出示“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指名读,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夹竹桃开花是怎样的?板:韧性可贵E师: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这些。指名读第五段。出示:“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指名读。理解“叶影参差”。齐读。出示:“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指名读读,说说作者把月光下的夹竹桃花影幻想成了什么?再分“地图”、“荇藻”、“一幅墨竹画”来读句子。理解“荇藻、微风乍起”最后说说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板:引发幻想是啊,这么神秘又美丽的夹竹桃能不让人喜爱吗?齐读这一段。F齐读第六段。板:爱上夹竹桃三、理清课文层次。按板书分段。一、(1)二、(2)三、(3-5)四、(6)四、总结。今天,我们一起随季羡林先生观赏了他家里具有可贵的韧性,又能引发人无穷幻想的夹竹桃,相信同学们获益不少。五、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2、课后寻找夹竹桃,观察一下。语文六年级下册的教学设计5(5010字)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荡然无存、野性难驯”等词语的意思。2、初步学会阅读介绍科学知识_的方法:从事实中把握知识要点,了解有关动物冬眠的知识。3、体会_用词的确切与严密,体会数字在文中的作用。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初步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能用阅读科普_的方法,读懂_中所介绍的知识要点。难点:体会_的词句怎样把科学知识介绍得准确、生动。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时间:2课时板书预设:把握知识要点琢磨_词句什么叫冬眠?自然现象冬什么时候冬眠?漫长的严冬(低温)眠冬眠时的情况怎样?列数字、举例、作比较等什么时候结束冬眠3月(惊蛰时节)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学习单元提示,了解动物冬眠的知识。教学过程:一、学习单元提示,揭示课题。1、学习提示的第1句话。我们在第七册第六单元会说话的灯、航天飞机等课文中已学过怎样阅读儿童科普_,知道要想一想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科学知识,是怎样用生动的语言来写的,还要想想这些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今天要学的这个单元的_也都是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在学习上有什么新要求呢?请同学们划出“学习提示”中的第一句话读读说说。板书:把握知识要点,琢磨_词句。2、揭示课题。(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冬眠,看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科学知识?是怎样把科学知识介绍得准确、生动的呢?(2)从课题看,你推测课文会写些什么呢?板书:什么叫冬眠?什么时候冬眠?冬眠时的情况怎样?什么时候结束冬眠?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知识要点。1、自由放声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想想词语意思,并质疑。(1)重点正音:靴xu窑jio刨bo拎ln驯xn(2)重点字形指导:靴窑(3)重点字义检查:状况如故(原来)样子和原来一样。荡然无存完全不存在了。野性难驯(使驯服)野蛮的性情不容易驯服。(4)质疑:生理机能?(放至深读时解释)惊蛰时节?(二十四节气之一,3月上旬)细刨花?洞穴?地窑?2、再读课文,想想你从文中读懂了作者向我们介绍的哪些科学知识,请把要点记在书上。(提示:可以参照看课题时所提出来的问题来进行思考。)3、交流,点拔:(1)以“通过读课文,我知道了()”的句式进行交流自己所知道的科学知识要点。并要求找出课文中的依据,并相应地指导读通读熟那些句子或段落。(2)据生交流,师随机归纳,板书。A、知道什么叫冬眠?指导读通第4自然段。冬眠是一种自然现象。(就像雨后出彩虹,天要下雨等。)冬眠是一种怎样的自然现象?(冬眠不是睡眠,和日历上的日月扯不上关系。一般地说,它是动物在漫长的严冬,在不容易找到食物的季节中减少精力消耗的一种自然现象。)练说,说熟练为止。B、知道什么时候冬眠?(冬天、三伏天都可以,关键原因是要低湿,低到7度左右。C、冬眠的特点呢?(体温下降,生理机能减弱,每隔两三个星期醒一次,撒尿,进食。)D、什么时候结束冬眠?(3月,惊絷时节)(穿插理解:哪些是生理机能?减弱表现在哪里?)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1、回答课后第1题的第(1)小题:(在文中起总起作用,引出下文。下文分:(1)什么时候冬眠;(2)冬眠的特点;(3)什么时候结束冬眠等三部分来说这个意思的?)2、据此给_分段。(1)(2)(3)(8)(9)(12)(13)(15)3、说说各段的意思;完成课作6。四、设疑结课课文是怎样把这些科学知识介绍得准确、生动的呢?下节课重点研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进一步巩固动物冬眠的知识,深入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文字,把科学知识介绍得准确、生动;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科学态度和方法。一、复习“单元学习提示”。1、上节课已经知道阅读科技_时要抓住哪两个重点呢?板书:把握知识要点,琢磨_词句。2、齐读单元提示第一句话。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_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要点?(提示:看板书回答。)4、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科学知识介绍得真实、准确、生动的呢?这是这节课要认真研究探讨的问题。二、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1、作者是怎样把什么叫冬眠和动物什么时候冬眠这两个知识点介绍清楚的呢?请读读这段文字。2、出示第4自然段的第24句。(1)第2句:A、“它”指什么?(冬眠)B、缩句:冬眠是一种自然现象:C、理解修饰语:漫长的严冬,不容易找到食物的季节冬眠的时间减少精力消耗(联系第5自然段的内容理解)D、熟读成诵。(2)作者用了哪些词把动物冬眠的时间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以及动物冬眠主要原因介绍准确的呢?(引导找出并圈出“一般地说”、“但是”、“因此”。)(3)想想这几个词语在这段话中所表达的意思和所起的作用。(加上“一般地说”,说明这是一般情况,下面一句用“但是”转折,提出了特殊情况:动物并不是只有在严冬才会冬眠,放进冰箱因为周围温度低了,即使是三伏天,它也会冬眠。这里用上“一般地说”,判断更加准确、严密。第二句用了“因此”,是在一面“一般地说但是”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低温是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4)完成课作3。(5)小结:这里用上“一般地说”、“但是”、“因此”等词把动物冬眠时间的一般情况、特殊情况以及引起冬眠的主要原因介绍得一清二楚。足见其用词非常准确,判断严密。3、齐读第4自然段2-4句。4、背诵这三句话。三、重点学习第五自然段。1、作者又是怎样把动物冬眠时的特点介绍准确、生动的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第5自然段。2、默读,思考:这段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先概括后举例,多次采用列数字的方法,还采用比较的方法。)3、填表:(课作4:先填“呼吸”和“心跳”这两格)4、你觉得作者用了这么多精确的数字来说明动物冬眠时,生理机能一同减弱有什么好处呢?(用了数字,比较准确,通过对比,能更清楚地说明生理机能的减弱程度,给人留下深刻印象。)5、再读这一段,你觉得作者除了用列数字的方法使你感觉到知识点介绍得非常准确、形象外,这一段中还有哪些词用得也很准确?(至多甚至而且常常)6、指导朗读这一段。四、自读615自然段。1、作者是怎样把刺猬冬眠每隔两三周要醒一次,撒尿、进食和结束冬眠时间的知识介绍准确、生动的呢?请自由读615自然段,继续完成课作4。2、反馈交流第4题,看着所填写的数字,你有什么想法?(1)用词准确;(2)观察仔细、认真。3、再读615自然段,说说还有哪些词令你觉得作者用词非常准确?(1)这小东西跟我还不熟恐怕它也不肯让我把测量体温。A、“恐怕”什么意思?B、这个词若删除,句子意思有什么变化?(“恐怕:表示一种推测,而不是事实。若删除,就表示一种事实。)(2)走近一看,我发现从,我断定这是它撒的尿。A、“断定”什么意思?B、如果把“断定”改为“想”或“知道”等词好吗?为什么?(“想、知道”等词语意不如“断定”来得肯定。而作者这里已经十分确信是刺猬撒的尿,所以还是用“断定”确切些。C、这里作者是根据什么断定的?(3)我相信,即使把它拎起来,它也不会醒,至少不会立刻醒。(即使也至少)(4)它似乎对饮食比睡眠更感兴趣。五、朗读全文,质疑。1、朗读课文,针对课文内容再质疑、解疑。2、再读课文,回答课后第1题第(3)小题:(仔细观察,严谨的科学态度。)3、小结:以后我们对事物感兴趣也一定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六、总结全文,小结方法。1、通过_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刺猬冬眠的特点。大家可以从地点、气温、样子、时间、作者的新发现等方面去概括。2、我们还知道了读介绍科学知识的_时要注意两点:(),所以我们写这类_时,也要怎么做?(把科学知识介绍清楚,还要注意琢磨用怎样的词句把科学知识介绍得更准确、生动。)七、扩展延伸1、“冬眠”一课的学习告一段落。大家一定联想到自己知道的有冬眠习性的动物,说一说有哪些(学生可以发言列举)。2、可惜我们没有认真接触它们、观察研究它们,这不要紧。今天我们读了“冬眠”,应该受到启发。它的作者德国的霍斯特?斯特恩生动地介绍了动物冬眠的科学知识,特别有趣地描述了刺猬冬眠的全过程。不仅了解了刺猬冬眠的特点,还感受到作者认真观察、善于观察事物的科学态度,也了解到作者按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介绍事物的写作特点。希望同学们不断地向作者学习。八、课外作业1、观察与调查相结合,了解一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注意科学性。2、推荐阅读:中国科技公众网新年爱护动物杂谈人类陌生的鲸鲨乌鸦也是“右撇子”射水捕食的猎手森林里最快的舌头夜晚出没的伞兵北美飞鼠会“轻功”的蜥蜴海豚爱照镜子动物也喜好音乐吗语文六年级下册的教学设计6(2033字)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和爷爷向往、热爱春天的情感,感受生活的美好。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知道一年有多少个节气吗?会背二十四节气歌吗?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和其中的一个节气有关,哪个节气?(冬至)请同学们齐读课题。2、通过预习课文,你对冬至这个节气有哪些了解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次走进课文,去细细品味,去感受冬至的梦的美好。二、品读感悟1、请同学们打开书第29课,快速默读课文,冬至的梦是怎样的梦?勾划出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在书中的空白处写上你的体会。2、全班交流预设一:第二自然段(1)冬至的天气是怎样的?(图片)冬天还不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最冷的节气是哪个节气?(大寒)冬至离一年中最冷的大寒还有一个月的时间,那离温暖的春天就更远了,但是就在冬至和春天漫长而寒冷的时间里,一切有生命的事物都做着自己温暖的梦、希望的梦。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了一句话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再看这段话,你有什么新的体会吗?(2)都有哪些事物在做着温暖的梦、希望的梦?同学们想象一下,还有哪些事物也做着温暖的梦、希望的梦?一个省略号让我们产生了无尽的遐想。这些事物在寒冷的冬天,看上去是那么冷清,但他们背后隐藏着的是什么呢?是生命的涌动,是迎春的力量,我们不禁为这种强大的生命力而震撼,下面就让我们通过朗读,感受生命的血液在涌动。(感受到作者对生命力的讴歌。)(3)在这样寒冷的冬天,如果让你去寻找春天的足迹,你觉得容易吗?那要怎样找啊?作者是怎样找的?(动作:拨开、扒开,仔细)作者多善于观察啊,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同学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善于发现,这样对你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经过作者一番仔细寻找,他找到春天的足迹了吗?他的心情怎么样?你能带着欣喜的感受读一读这段话吗?他们已经等不及了,谁等不及了?他们会说话吗?到底是谁等不及了?你觉得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板书:向往春天、热爱生活)冬至过后,人们就开始期盼天气转暖、大地解冻、小河流水、枝条吐绿,一切事物在呼唤春天中焕发出勃勃生机。所以说,冬至的梦里充满了温暖、蕴藏着希望,下面就让我们在读中品味这份温暖,在读中感悟这份希望。(配乐读)(读得真好,老师相信你的心中也一定涌动这对春的向往与热爱)这样优美的文字,让我们能把它记在心里,经常重温这份温暖与感动,谁能试着背诵几句。还有哪些段落或句子你感受特别深,我们接着交流。预设二:第三自然段(1)为什么要经过难熬的八十一天?从冬至开始数九,看大屏幕,数九歌。冬至的梦要历经九九八十一天才会迎来明朗温暖的春天。(2)你从哪些词体会到了我和“爷爷”对春天的期盼?我们在读的时候就要突出这些词,谁想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这个自然段,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我”和爷爷对春天的期盼。第五自然段(1)文中除了第三自然段提到了梅花图,还有一个自然段也提到了梅花图,哪个自然段?从这个自然段你体会到了什么?(2)齐读对联。你觉得爷爷是怎样的人?文中两次提到梅花图,饱含了“我”和爷爷向往春天、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感。让我们再读对联,体会“我”和爷爷对春天的向往、热爱之情。生活是多么美好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作者和爷爷那样心怀希望,热爱生活。文中还有那些文字写得特别美,让你感受最深?第四自然段“哦,!”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在冬夜里等待春天的过程是美好的,因为它让我们始终心怀希望,心怀向往,下面就让我们沉浸在这个梦里,去感受它的温暖、漫长,而又充满希望。(配乐朗读)冬至的梦是多么美好,你能不能模仿文中的写法,用诗意的语言描绘你心中冬至的梦。那是的梦,是的梦,是三、课外拓展课下请同学们搜集有关冬至的诗歌、谚语,摘抄在采蜜集上,并背诵文中的第二自然段。语文六年级下册的教学设计7(3785字)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对“零点降生”这一问题的态度上的变化线索。2、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要树立自信心,把握自己的命运。3、通过本单元课文异同点的对比,渗透写法。4、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教学重难点:理解作者对“零点降生”这个问题的看法的前后变化及原因。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树立自信心,把握自己的命运。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谈话导入)有人说,凡是子夜零点降生的女孩都是十分幸运的,将来一定会出人头地,业有所成。可是,零点降生,真的那么重要吗?我们所要经历的漫漫人生之路真的是凭借何时降生来决定的吗?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去经历一段耐人寻味的心路历程。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自由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2、看看课题,再想想内容,你觉得_是围绕什么写的,主人公是谁?3、请同学们浏览课文,试着概括作者的态度转变过程。在学生读完书后出示短语:看能否从中选择几个对作者态度的变化过程进行简要概括。(随波逐流,无所事事,自暴自弃;不吝心血,发誓努力;泪如泉涌,愧疚不安,彻底觉悟)师:从大家概括出的主要内容中我们就能看出,“我”对“零点降生”这一问题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板书:在乎不在乎)【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了解_的写作思路。三、精读细品,深入探究过渡:看着黑板上这几个词语,不禁会让人产生这样的困惑:“我”对待“零点降生”的态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从在乎到不在乎,“我”究竟有什么具体表现?出示阅读提示默读课文29自然段,思考:“我”对待“零点降生”的态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从在乎到不在乎,“我”究竟有哪些具体表现?在文中划出相关的句子加以体会。【设计意图:深入品位文本的语言文字,理解我的变化原因。】(一)在乎时表现一“自暴自弃”1.“我从懂事起对自己就没有信心”(非常不自信)“生死由命,成败在天。上天既然已经安排好了你的命运,你再努力也没有用。”(在我看来,任何事都是成败在天,与个人努力无关。)(板书:成败在天)“我”变得对一切都无所谓,整日无所事事,随波逐流。甚至有一次还蛮不讲理的顶撞了母亲。”2.投影出示:“你怎么不把我生到零点?那样我就有福气了,还用你操这么多心!”过渡:当我得知自己是零点降生的时候,我又有什么具体表现?表现二“发誓努力”1.根据学生发言投影出示第五自然段:自由读,指名读。2.听了母亲的话,我一夜无眠,并在心里暗暗发誓(引读)今后绝不吝惜自己的心血与汗水,决不辜负自己零点降生的这份幸运。3.母亲究竟是以怎样一番话语打动了我?投影出示母亲的话。默读母亲的话,想一想,母亲想告诉我什么?指名读并回答带着你的理解与感悟,再有感情地读一读母亲的这段话。4.小结我是那么强烈地在乎“零点降生”的问题,因为自己不是诞生在那个幸运的时刻,我自暴自弃,随波逐流。把自己一切行为都归咎于妈妈:投影出示:“你怎么不把我生到零点?那样我就有福气了,还用你操这么多心!”当得知自己是零点降生时,我发誓努力,甚至不吝惜自己的心血与汗水只为了:“决不辜负自己零点降生的这份幸运。”可见是否零点降生对她来说有多重要。【设计意图:通过品读文中语言,理解女孩最初对“零点降生”的态度。】(二)不在乎表现“泪如泉涌”1.过渡:8年后,我成为村里第一个正式的大学生,临行前,我得知了自己不是零点降生的。当妈妈还在为自己当初对女儿的欺骗而感到愧疚不安的时候,她不知道,其实,我早已不在乎了。此时我的表现又是怎样呢?2.指名读句子,根据学生发言投影出示:“我的眼前忽然浮现出8年前的那个夜晚,耳边也一字字地想起了母亲当初的话语。我忍不住泪如泉涌。其实愧疚不安的应当是我,不是吗?”自己小声地读一读这几句话,感受“我”此时的心情。【设计意图:给学生思考的空间,通过反复读感受坐着当时的心情,进而领悟妈妈的良苦用心。】改变“我”对零点降生看法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是母亲的“谎言”和她自己的努力。你们认为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呀? (善良慈爱)有感情朗读7、8段。【设计意图】抓住母亲的语言、神态描写,引导学生品味母亲的用心良苦,为下面谈感受打基础,同时渗透写法。所以,从那一刻起,作者“我”彻底省悟了,接读。(出示)1、是啊,作者曾经因为自己不是零点降生而自暴自弃,但在母亲善意的谎言下,她树立了自信,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取得了成功。现在咱们静下心来想一想,你对作者、对母亲、对母亲的这种做法有什么看法?前后桌同学相互讨论讨论。小结:这篇课文让我们懂得了一个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辉煌的未来要靠自己去创造。也就是成败在人,想想在于人的什么?(勤奋、努力、奋斗)(板书:成败在人)2、练习背诵:让我们把这个给了我们这么多启示的结尾背下来。【设计意图】:落实教学目标,关注不同群体。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总结:这节课,我们随着作者一起经历了一段令人难忘的心路历程。作者对零点降生态度的变化,乃至于最后的彻底觉悟,都发人深思,耐人寻味,此时此刻,你又有些什么感受要与大家交流呢? (用一两句话说出你此时的感受。)【设计意图】:学生自由谈感受,把自己的理解和体会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出来,使学生学习表达。五、横向比较,学习写法。回忆一下我们本单元学过的几篇课文:母亲的纯净水、我看见了大海、零点降生的女孩。现在我们来思考、对比一下这几篇课文有什么异同。(出示课题)A相同点a)内容:都用了一个善意的谎言。b)情感:父母对子女的爱B不同点a)前两篇结尾表达含蓄。b)本篇课文的结尾从正反两方面直接抒情,表达出这篇_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点明了中心。c)请大家再读一读这三篇课文的结尾,体会体会几个结尾不同的表达方法。【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对比异同点,体会不同结尾的表达方法,进而学以致用。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比较”的意识,提高欣赏评价能力。六、拓展延伸,积累语言有点迷信的女孩在母亲一个善意谎言的激励下,从自暴自弃到树立信心,最终取得了成功。关于信念的格言警句还有很多,我们课下可以去搜集积累下来。希望同学们心中始终持有信念,相信只要你坚定信念,付出努力,就一定会获得成功!【设计意图】:借助课外阅读,巩固本课所学,促使学生积累语言。七、作业1、学了这篇课文之后,你一定有许多的感受,请以读后感的形式写在积累本上。2、熟背最后一个自然段。学习效果评价1.按原文填空如果一个人只听从( )而忽略了( ),是多么( )啊!无论什么时候,一个人都没有理由( )。其实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潜藏着许多( ),但你只能靠自己的双手去( )。天会刮风,天会下雨,但是永远也不会掉下白面馍。你只能用( ),为自己开掘出一眼( )的幸运之泉。2.写读后感:我们随着作者一起经历一段令人难忘的心路历程,让人深思,耐人寻味.此时此刻,你又有些什么感受呢?动笔写一写。板书设计:15 零点降生的女孩在乎谎言不在乎成败在天成败在人事实语文六年级下册的教学设计8(14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